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
10八讲义种违章心理
10八种违章心理
(一)从众心理 当一个班组的班长或技术负责人违章,或者
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 自己这样做也应没有问题,于是大家就会对违 章违纪习以为常,这样就会对班组其他同志起 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看见别人能违章违纪没 出事,自己常与师傅签定
(二)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 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 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 心理依据。
a.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b.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三)逐利心理
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 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 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 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 进操作程序。
(四)技术不熟练 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惊慌失措,甚至茫然。 无法进行应急处理,难断方向。
(一)侥幸心理
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 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 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况且认为 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师徒合同,由于师傅带徒弟过程中,将一些习 惯性违章行为也传授给徒弟,然而徒弟如果不 加辩识,全盘接受,不仅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 的传播者,同时极可能成为因违章造成事故的 责任者或受害者。
(三)好奇心理 生产工作过程中,当运用一些新设备、新装
备等平日难得一见的情况时,出于好奇心理 (严格讲是一种求知欲望),作业人员往往会 自己动手实践一番,由于行为者对设备情况不 熟悉、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意 外事故。
(四)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
违纪违章心理
思考之三:重视发挥管理者的非权利影响。管理者对被管理 者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权利影响和非权利影响。权利影响, 即通过行政命令影响职工行为,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她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但也有局限性。在这种纯粹的权利影响 下,被管理者的意志往往是被动的服从,这种服从命令是机械的, 或者带有情绪地执行命令。从心理上看,很可能失衡发展到扭曲, 表现形式为发牢骚,讲怪话,钻空子,执行纪律打折扣等等。因 此,一个好的管理者仅仅局限于权力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 视非权力影响。
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主要包括人格力量和工作形象两个方 面。人除了感觉以外,还有丰富的感性。如果这种感情能够正确 的加以引导,就能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管理者的人格力量实质 就是管理者的言和行。要强化人格力量,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个是“严”与“爱”的关系,要以严字当头,从爱字入手,严爱结 合,这样职工就容易理解。二是“虚”与“实”的关系,我们对人的 问题需要做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向职工灌输好的、正确的思 想,这是个软的、虚的。但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三是“奖”与“罚”的关系。奖要奖得及时,公正;罚要罚得合理合 情。四是“大”与“小”的关系,即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处理得当, 不但要重视宏观,把握整体。同时要掌握企业内部局部矛盾的转 化,及时化解,防微杜渐。
思考之二,坚持从严务实的管理作风。作风是管理者的灵魂。 管理者对过硬的管理作风的倡导和身体力行,对企业内部形成良 好的环境和职工树立良好地精神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 言道:“什么样将军带什么样的兵”。这说明,干部的作风,干部 的形象,严格的管理,对职工形成正确的心理具有导向作用。因 此,要把干部的作风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树立敢抓, 善抓的管理作风。
员工违章心理分析
员工违章心理分析俗话说,意识决定行动,思维决定行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人员违章应该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5%——90%的事故事件都是由人员违章或误操作导致,所以为了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分析人员违章心理状态很有必要。
人员违章心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麻痹、侥幸心理这类人喜欢将工作习惯当做经验,忽视规章和操作规程,不按标准开展施工作业,认为自己技术水平高,不按规章操作一样不会出问题,同时,可能由于长期违章操作都没出事,所以形成习惯性的违章行为,久而久之,在这种麻痹侥幸的心理操控下,导致事故出现。
2、情绪不稳定员工心情很高兴、很开心、很兴奋时,可能工作效率就会高效,如果因为伤心、难过、情绪低落的话,可能就会无心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容易分心,出现误操作或违章发生,所以,员工施工前,负责人需要及时了解员工心理状态,避免员工心理情绪问题,导致违章发生。
3、冒险蛮干心理这类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经验不足,对规章制度不熟悉,认识不到违章所带来的危害,但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或尽快解决棘手的关键设备问题,铤而走险冒险操作,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4、情绪紧张导致误判由于需要尽快处理棘手的事情,或者被上级催促,但是因为技术水平不过关、经验不足,一时之间不知道处理方法,在这种紧迫着急的环境中,心情更加紧张,从而操作失误。
5、盲目乐观心理由于员工业务水平低,安全知识缺乏,为了完成任务,他们的想法是先做了再说,他们认为就算盲目操作设备也可以成功,不会带来严重后果,这类人员在思想上掉以轻心,盲目乐观,事故临头,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6、逆反心理这类人员平时不愿意接受企业进行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纯属浪费时间,负责人交代的安全事项,永远跟负责人对着干,不听从安排和指导,从而导致违章。
7、偷懒心理,这类职工认为按规章标准作业费时、费力,因此简化作业流程,降低作业标准,偷工减料地完成任务。
违章者的不良心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不稳定因素,是我们在安全管理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杜绝和防范的问题,需要每个人都要认真地对待。
违章人员有哪些不良心理
违章人员有哪些不良心理?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分析来看,80%-90%是由于操作人员违章和误操作引起的。
通过对违章人员调查和事故案例的分析表明,违章时的心理状态有以下6种:一、习以为常、麻痹侥幸心理由于把自己的工作习惯当作经验,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不重视规章制度和规范。
有这种心理活动时,违章人的头脑是清醒的,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客观条件的复杂性,结果发生事故。
二、情绪干扰心理如人逢喜事精神爽,高兴、满意、愉快,使人观察敏锐,反应迅速,动作灵活,操作准确(但也不排除乐极生悲)。
相反,当操作人员在心情不舒畅的心境下进行工作,由于精神不集中或忘了按照程序进行作业,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三、好胜逞强、冒险蛮干心理这种人经验不足,能力不大却过于自信,喜欢逞强,冒险蛮干。
例如为了抢时间,保竣工,或遇到影响生产的关键问题又亟待解决时,具有火爆禀性或血气方刚的人,容易铤而走险不计后果。
四、心情紧张、判断失误心理操作人员由于某些原因心理紧张,对外界情况尚未正确反应,就急急忙忙地操作而发生事故。
五、逆反、对抗心理对领导和同事的教育和提醒感到厌烦,无视规章制度,把情绪带到工作中。
六、技术不熟、盲目乐观心理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技术不熟、经验不足而轻率地作出错误的判断。
特别是只看到作业条件好的一面,而忽视了客观条件的复杂、多变、有潜在危险的一面。
在思想上掉以轻心,盲目乐观,事故临头,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事故发生后,违章人员一般有三种心理:第一种是懊悔心理;第二种是怨恨心理:第三种是变态心理。
违章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是科研和生产安全的大敌,是我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加以对待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以上6种违章人员的心理活动,采取的对策应当是:一是深入广泛地开展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大力宣传党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提高认识,加强主人翁责任感。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持岗前教育,提高职工防止违章作业的自觉性。
二是安全管理科学化,实现目标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将目标管理层层分解。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完整版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人们违章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在的、客观的原因,也有内在的、主观的原因。
虽然造成违章的原因可能是千差万别,但这都和人的心理有关,因为人的行为,包括违章行为,都是由人的心理活动发动、调节和控制的。
根据安全工作的实际经验,一般认为下述心理状态极容易导致违章行为:1、侥幸心理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知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因为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
但海因里希公式300:29:1告诉我们, 尽管事故发生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里面包含必然性的因素,一次违章没有出事故,但多次违章就会增加产生事故的率。
2、惰性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就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
惰性心理对安全影响很大,特别是这种心理存在比较普遍,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理。
惰性心理常和侥幸心理密切关联着,认为省点事不至于出问题,熟知恰恰是这种心理,常常成为致祸的根苗。
3、麻痹心理一是过分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自己的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的人容易产生麻痹心理;二是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例如刚搞过安全工作大检查后,思想放松,产生麻痹心理;三是个性因素,如有的人平时就是松松垮垮、大大咧咧的。
4、逆反心理“你让我这么干,我偏不这么干”,“越不允许干,我越要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显性对抗,当面顶撞;二是隐性对抗,阳奉阴违。
逆反心理的人容易将别人的好心当驴肝肺,以及言语和肢体冲突。
5、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他如果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向。
在逞强的心理支配下,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使自己头脑发热,干出一些冒险的愚蠢的事情来。
违章的几种心理
违章的几种心理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长期反复发生的作业行为。
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
1、侥幸心理:在实际工作中认为严格遵守(规程)制度过于繁琐或机械,即使偶尔有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2、取巧心理:在工作现场,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往往不按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合并操作,不分项办理工作票或未等安全措施做好就开工,以及在工作中不使用合适的安全工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偷懒心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工作中甘愿当副手,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工作中班长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机械人。
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该监督时不监督,导致少了一道安全防护关口。
4、逞能心理: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时,想当然,自以为是,出风头,盲目操作,认为自己技高一筹,逞能蛮干,而造成事故。
5、帮忙心理:在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运行人员在操作中开关,刀闸送拉不到位或人手不够的情况,这时就会请旁边的检修人员帮忙,而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有表现欲望,在不了解设备的情况下,盲目地去帮忙操作,而造成事故。
6、冒险心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工前未能预想到的困难。
有些工作人员不认真分析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而是大胆地去冒险工作,而造成事故。
7、自负心理:在工作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工作人员不是立即停止工作,检查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而是自以为是,认定一定是设备存在问题,而强行工作,造成事故。
8、从众心理:班组里有人违章没有出现问题,大家就对这样的违章习已为常,也跟着别人去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
9、盲目心理:在师父带徒弟的过程中,师父有习惯性违章行为,徒弟不加辨识,全盘接受,这样就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10、好奇心理:在工作中引进一些新设备,新工具,因平时难得一见,处于好奇心理,有些人就会在对设备不熟悉,性能不了解的情况下动手去操作实践,这样就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几大心理
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几大心理1、侥幸心理:在实际工作中认为严格遵守(规程)制度过于繁琐或机械,即使偶尔有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2、取巧心理:在工作现场,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往往不按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合并操作,不分项办理工作票或未等安全措施做好就开工,以及在工作中不使用合适的安全工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偷懒心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工作中甘愿当副手,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工作中班长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机械人。
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该监督时不监督,导致少了一道安全防护关口。
4逞能心理: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时,想当然,自以为是,出风头,盲目操作,认为自己技高一筹,逞能蛮干,而造成事故。
5、帮忙心理:在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运行人员在操作中开关,刀闸送拉不到位或人手不够的情况,这时就会请旁边的检修人员帮忙,而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有表现欲望,在不了解设备的情况下,盲目地去帮忙操作,而造成事故。
6、冒险心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工前未能预想到的困难。
有些工作人员不认真分析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而是大胆地去冒险工作,而造成事故。
7、自负心理:在工作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工作人员不是立即停止工作,检查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而是自以为是,认定一定是设备存在问题,而强行工作,造成事故。
8、从众心理:班组里有人违章没有出现问题,大家就对这样的违章习已为常,也跟着别人去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
[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9、盲目心理:在师父带徒弟的过程中,师父有习惯性违章行为,徒弟不加辨识,全盘接受,这样就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10、好奇心理:在工作中引进一些新设备,新工具,因平时难得一见,处于好奇心理,有些人就会在对设备不熟悉,性能不了解的情况下动手去操作实践,这样就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违章心理分析材料
违章心理分析材料违章行为指的是一种不合理或不当的行为,违反了社会规范或法律法规。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有人违反红灯、超速、酒驾等交通规则,不仅严重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交通秩序的正常运行。
一、追求即时满足和刺激违章行为的背后可见到追求即时满足和刺激的心理原因。
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人由于缺乏耐心和恒心,在不易取得即时结果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违章行为以得到即时满足和刺激。
比如,一些司机在堵车或者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会选择闯红灯、超速行驶,以期尽快到达目的地。
这一做法不仅危险,而且存在被罚款或扣分的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坐牢。
该行为反映出个体内心深处存在的一种追求快感的欲望,人们在愉悦或兴奋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脑化学反应,释放多巴胺等化学物质,许多人发现通过违章行为可以获得这样的快感。
但同时,这种快感是短暂的,甚至带来了付出昂贵代价的风险。
二、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是指个体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仅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无视别人的感受和利益。
违规行为者往往无视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或者不愿承担自己的责任,从而选择违规行为。
比如,一个酒驾司机可能认为自己饮酒无碍于行车,在遇到事故后也会推卸责任完全摆脱不了自我中心主义的影响。
在归因理论中,自我中心主义会影响人的行为,导致个体更倾向于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外部因素,避免承担自己的责任。
这一表现除了个体的实际利益受到明显损失的情况下,也存在人们错误观念和心态的影响。
因此,应该加强人们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盲目自信和麻痹大意盲目自信和麻痹大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违规行为的心理原因。
由于个体缺乏具体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的认知,或者常态化的违规行为导致安全感淡薄,形成了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心态。
比如,一些司机认为自己驾驶经验丰富,都能做到安全驾驶,没有必要遵守交通规则。
而这些慢慢地会形成对自身能力过分自信的问题,相应的也会影响安全驾驶和行为。
职工心理与违章关系分析
职工心理与违章关系分析职工心理与违章关系分析在生产工作中,职工的心理状态对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职工违章操作,进而引发事故。
本文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对职工心理与违章关系进行分析。
1.心态失衡在生产过程中,心态失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职工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导致心态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职工可能会无视安全规定,进行违章操作。
2.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有些职工认为自己运气好,不会出事故,因此忽视安全规定,进行违章操作。
这种心理问题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指职工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违规习惯。
这些习惯可能并不符合安全规定,但职工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认为这样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职工加强安全意识,逐步改正不良习惯。
4.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职工往往认为自己技能高超,不会出事故。
他们可能不遵守安全规定,进行危险的操作。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职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5.情绪波动情绪波动是指职工因为情绪变化而影响工作状态。
例如,职工可能因为家庭矛盾、工作压力等问题导致情绪波动,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容易发生违章行为。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职工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控制情绪。
6.疲劳和分心疲劳和分心也是导致职工违章操作的原因之一。
如果职工长时间工作,或者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可能导致精力不集中,容易发生违章行为。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职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疲劳和分心。
7.社交压力社交压力是指职工因为人际关系等问题而影响工作状态。
例如,职工可能因为与同事、上级或下属关系紧张而产生社交压力,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容易发生违章行为。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职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8.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职工因为对某些规定或制度不满而产生反抗情绪。
这种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职工故意违反规定,进行违章操作。
这种心理问题需要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遵守规定的自觉性。
职工习惯性违章行为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随众心理
总结词
存在随众心理的职工认为大多数人都这 么做,自己也应该这么做,缺乏独立思 考和判断能力。
VS
详细描述
随众心理是职工在工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 判断能力的一种心理状态。他们往往认为 大多数人采取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因 此会跟随大众进行操作,而不去思考这种 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和规章制度。这种 心理状态容易导致群体性违章行为的出现 ,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风险。
03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危害
对个人安全的危害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习惯性违章行为可能导致职工在工作 中遭受意外伤害,如触电、机械伤害 等。
降低个人安全意识
习惯性违章行为容易使职工产生麻痹 大意的心态,长期下去会降低个人安 全意识。
对企业生产的危害
要点一
影响生产效率
习惯性违章行为可能导致生产流程不畅,降低生产效率。
建议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定期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职工 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安全
意识。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 理制度,发挥班组长的作用,及时发现和
纠正违章行为。
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安全生产表现优 秀的职工,对违章行为进行惩罚,形成有 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案例二:某建筑工地的安全事故
事故描述
某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一名工人未佩戴安全带,从高处坠落身亡。
心理分析
这起事故中,工人可能存在冒险心理,认为自己能够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对安全带的作用不够重视,导致违章行为的 发生。
预防对策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加强监督检 查;加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让工人深刻认识到违章行为的危害性。
员工安全教育之违章心理分析篇
逆反心理
不许干 偏要干
从众心理
1、无危险感 2、无负罪感 3、无责任感
无所谓心理
1、心不在焉 2、满不在乎
员工违章心理总结
• 1、侥幸心理作怪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即使 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就是因为偶尔违章没有发生 事故导致了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工作经验”而埋下习惯性违 章的祸根。 • 2、取巧心理作怪 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往往会出现 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 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 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 3、逐利心理作怪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 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 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员工违章心理的治理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严明的、可操作性; 管理干部带头守纪; 建立激励机制; 责、权、利统一; 违章者胆寒, 遵章者荣耀。 2、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意识培训; 安全技能培训; 警示教育;
3、营造安全生产氛 围 4、消除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不 可能绝对消除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使设 备满足本质安全要求; 符合防止人身事故发 生的防护要求; 剪断事故链,防止事
员工安全教育资料
之员工违章心理分析篇
内容: 1、员工违章心理种类
2、员工违章心理总结 3、员工违章心理的治理
一、员工违章心理
1、明知故犯。 2、违章不一定出事; 侥幸心理 出事不一定伤人; 伤人不一定伤己。
1、干活图省事;
节能心理
2、省时间,得 过且过来自麻痹心理1、马马虎虎 2、大大咧咧 3、口是心非 4、盲目自信
16类违章操作心理
16类违章操作心理违章操作心理是指人们在特定情境下,不按照规定、不遵守规章制度或道德规范,采取违法违规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违章操作心理可分为以下16类:1.自由意志心理:认为自己有权决定是否遵守规定和规章制度,不接受外在的约束。
2.利己主义心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无视他人利益和社会规范。
3.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能够逃脱惩罚,侥幸心态导致他们不顾后果地违法违规。
4.焦虑心理:对现实环境感到焦虑和压力,违章操作成为他们的宣泄方式。
5.自给自足心理:认为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不愿依赖他人,从而违规操作。
6.群体心理:在特定的群体中,个体会因为群体的影响而违规。
7.可选择心理:认为单纯违规并不一定会产生负面后果,于是选择违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8.自我强化心理:因为之前的违规行为没有受到严惩,导致个体认为违规行为是可接受的。
9.社会评价心理:在一些社会评价体系中,个体会因为违规得到奖励或正面评价,从而开展违规行为。
10.无害化心理:认为自己的违规行为不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从而掩盖了自己的违规行为。
11.从众心理:因为群体中大多数人都在违规,个体也会加入其中,觉得违规是正常的。
12.微触发心理:一些微小的因素或事件会触发个体的违规心理,导致其做出违规行为。
13.心理成本较低:认为违规行为的成本较低,包括经济成本和道德成本,从而轻易地选择违规。
14.无责任心理:个体不愿意承担责任,而选择违规行为,将责任推给他人。
15.短期利益心理:个体追求短期的利益,忽视长期的影响,从而进行违规行为。
16.疲劳心理:长时间的疲劳工作导致个体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违反规章制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违章操作心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可能会出现这些心理状态。
了解这些心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为什么会违规,从而寻找解决违规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6类违章操作心理
16类违章操作心理违章操作心理是指在不符合法律、规章制度或道德伦理的情况下,个人或集体做出的违背规则的行为。
这些心理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16类:1.自利自私心理:个体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无视他人的利益和整体利益,违规行为出于个人目的而产生。
2.懒惰心理:追求舒适、懒得付出努力,不愿遵守规则和法律的行为。
3.自以为是心理: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判断过高估计,忽视他人的意见和规定。
4.成见心理:对特定群体、行为或规则持有负面态度,产生偏见和歧视。
5.人云亦云心理:盲目追随他人的行为,放弃自身的判断和责任,导致违规行为。
6.不良示范心理:周围环境中错误行为的示范影响个体,从而让其模仿并采取相同的行为。
7.过分自信心理:过分自信自己不会被抓取,从而让个体产生违规行为。
8.无知心理:对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刻,对违章行为的后果不了解,从而产生违规行为。
9.忽视风险心理:无视规章制度存在的风险和后果,轻视自身行为带来的风险。
10.利益驱动心理:追求个人或集体利益,为了获利而违背规则。
11.树大招风心理:认为自己地位高、实力强大,不会有人敢对自己追究责任,从而产生违规行为。
12.贪婪心理:追求无限的利益,不顾规则和法律,滥用职权或违规行事。
13.逃避责任心理: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通过违规行为来逃避法律、规章制度的制约。
14.环境影响心理:个体所处的环境中普遍存在违规行为,压力和诱惑使个体违规。
15.缺乏公德心心理:无视公共利益,只追求个人利益,从而产生违规行为。
16.忽视道德约束心理:对道德、伦理规则不敏感或缺乏道德观念,导致违规行为。
通过理解这些违章操作心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违规行为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强化法治意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以及道德、伦理的引导作用,从而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的探讨从心理角度来看,习惯性违章人员通常具有以下心理特征:1.自私自利:习惯性违章人员往往更关注个人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或者不在乎他人的权益。
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态导致他们动辄违反规则、逃避法律的约束。
2.冲动行为:习惯性违章人员在行为决策上缺乏理性思考,更偏向于冲动行动。
他们可能在一时的情绪或者利益诱因下,违反规定。
缺乏冷静思考和长远规划的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
3.低风险意识:习惯性违章人员可能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风险认识不足。
他们可能忽视了规章制度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并且对于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缺乏足够的恐惧和担忧。
要解决习惯性违章人员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对策:1.教育引导:加强对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教育引导,让其意识到个人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教育,提高个体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
2.加强法制宣传:通过媒体和教育机构,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风险意识。
让违法违规行为的风险和后果清晰明了地呈现给所有人,以期遏制习惯性违章行为。
3.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对习惯性违章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
通过严厉处罚,使得违章行为者认识到违法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减少其对于违法的冲动。
4.培养激励机制:除了严惩习惯性违章人员,也可以尝试通过激励机制来影响他们的行为。
例如,建立积分制度,对遵守规定的人给予奖励,提高习惯性违章人员遵守规则的动机。
总之,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和预防对策需要从教育引导、法制宣传、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通过综合手段的有效运用,有望有效地减少习惯性违章人员的数量,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违章心理
违章心理1、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
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对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
(1)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
(2)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2、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1)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2)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3、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
盲目自信。
(1)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以老同仁居多)(2)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
(我行我素)4、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
(1)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2)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5、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
(1)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12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
6、凑趣心理也称凑兴心理。
是在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而在个体心理上的反映。
(1)个体为了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温暖,喜欢凑热闹,寻开心忘忽所以。
(2)过火的玩笑,伤害成员之间的感情,产生误会和矛盾。
7、冒险心理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1)理智性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
硬充大胆。
8、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违规违章的心理状态
违规违章的心理特点
1、习惯被别人管,没形成自觉、自律的意识,没有养成我要管安全的习惯,依靠班长、组长进行督促、检查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管理人员打游击,检查人员来了遵守规章制度,检查人员走了,就不遵守规章制度
3、情大于法(制度),班长、组长在检查过程中碍于情面,没有下定决心去管理、考核,只是在口头上要求、批评教育,没有起到效果
4、漠视生命,安全意识淡薄、麻木、对于现场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习惯性违章屡教不改,事故案例没有引起惊醒
5、违法成本低,在管理过程中,对于发现的违章行为,轻描淡写,处罚力度小,没能引起重视,没有造成触痛感
6、侥幸心理,总是以为没事情,伤害不会发生到自己的头上
7、没有安全意识,规章制度、事故案例虽然学习了很多,但是没有记在心里,没有引起共鸣,没有引起警觉
8、负面情绪影响,例如家庭矛盾、情感矛盾、工作生活不顺等因素,造成工作期间注意力不集中,跑神、分心。
违章心理心得体会
违章心理心得体会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违章行为往往是违背规则或道德准则的表现。
而犯下违章行为的人往往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即违章心理。
作为一个个体,我也曾经有过违章心理的体验,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了违章心理的危害与不足,下面将详细阐述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违章心理往往源于对规则的误解或负面情绪的影响。
在某些时候,人们可能会对某些规则不太了解或理解有误,从而产生违章行为。
例如,在驾驶时不按规定使用转向灯或闯红灯等。
这种心理状态表现出一种“我没做错”的世界观,认为规则只是一种束缚,不值得遵守。
同时,某些消极情绪如愤怒、疼痛、压力等,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导致违章行为的发生。
在这种心理下,人们往往追求眼前的利益或满足感,而忽视了规则的意义和对他人的影响。
其次,违章心理的存在与一些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逐渐蔓延。
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一些人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循降低,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权益。
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也使人们在违规违章时,往往很容易找到所谓的“借口”或者说服自己,认为自己无需遵守规则。
然而,违章心理背后隐藏着许多危害和不足。
首先,违章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危险和伤害。
例如,一个驾驶员在驾车时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引发交通事故,造成自己和他人的伤害甚至生命的危险。
其次,违章行为容易产生连锁反应,破坏整个社会秩序。
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守规则,那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无序之中。
再者,违章行为通常会受到法律制裁,造成个人形象的负面影响。
一旦有了违章记录,个人的信誉和声誉将受到损害,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最后,违反规则的行为容易导致内心的焦虑和负罪感,破坏了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改变违章心理,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首先,我们需要增加对规则的认同和理解。
规则的制定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实际需要,它们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权益,我们应该尽力遵循和遵守。
九种易发生违章心理
九种易发生违章心理
一、侥幸心理。
对煤矿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总认为出事
故的人“运气”不好,只要“运气”顺,即使“三违”也会平安无事。
二、利益驱动心理。
因任务紧急、心里着急而不遵守;因想多挣钱,盲目冒险而不遵守;
三、习惯心理。
对一些不良习惯和不安全因素,多管闲事安监和管理人员的劝告,总
指出“按规程啥也干活未成”,口头上谈规章制度关键,但并不是真正认知自觉继续执行,无法监督时,就违章操作;
四、安逸心理。
怯懦、不勤奋,缺乏吃苦耐劳,工作中惰性强,消极怠工,致使隐患
酿成事故。
五、麻痺心理。
从主观看看,安全意识淡漠,缺少细致精细的工作态度;从客观来看
总是生产条件比较不好,安全生产周期也比较短。
因而导致工作马虎一来,对质量和安全
大意闻所未闻,满不在乎。
六、逞能心理。
不尊重客观规律,自以为是,瞎逞能,出风头,冒险作业,必然带来
严重后果。
七、科学知识技能缺少心理:因技术不娴熟而不严格遵守;因缺少安全科学知识而不
严格遵守;因为对操作步骤不娴熟而不严格遵守;
八、忧郁心理。
部分职工遭遇天灾人祸,家庭不和、夫妻不和等烦心事,势必在工作
中忧郁烦闷,心不在焉,是安
全系列工作的关键性隐患。
九、报复心理。
在受到批评、惩罚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反而以故意“三违”发泄怨气,直接或间接危及他人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
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人们违章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在的、客观的原因,也有内在的、主观的原因。
虽然造成违章的原因可能是千差万别,但这都和人的心理有关,因为人的行为,包括违章行为,都是由人的心理活动发动、调节和控制的。
根据安全工作的实际经验,一般认为下述心理状态极容易导致违章行为: 1、侥幸心理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知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因为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
但海因里希公式300:29:1告诉我们, 尽管事故发生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里面包含必然性的因素,一次违章没有出事故,但多次违章就会增加产生事故的率。
2、惰性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就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
惰性心理对安全影响很大,特别是这种心理存在比较普遍,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理。
惰性心理常和侥幸心理密切关联着,认为省点事不至于出问题,熟知恰恰是这种心理,常常成为致祸的根苗。
3、麻痹心理一是过分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自己的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的人容易产生麻痹心理;二是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例如刚搞过安全工作大检查后,思想放松,产生麻痹心理;三是个性因素,如有的人平时就是松松垮垮、大大咧咧的。
4、逆反心理“你让我这么干,我偏不这么干”,“越不允许干,我越要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显性对抗,当面顶撞;二是隐性对抗,阳奉阴违。
逆反心理的人容易将别人的好心当驴肝肺,以及言语和肢体冲突。
5、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他如果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向。
在逞强的心理支配下,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使自己头脑发热,干出一些冒险的愚蠢的事情来。
6、凑趣心理个体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温暖,同时为了对同伴表示友爱或激励,和他人一起开开玩笑,说些幽默话,如果掌握适度,不失为改进团体气氛松弛紧张情绪,增强团队情感沟通的一种方法。
但是,如果掌握不了度,就会伤害到一些群体成员的感情,产生出一些误会和矛盾,导致一些无理智的行为的发生。
7、冒险心理冒险心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理智冒险,这种冒险心理通常发生在明知有危险,但又必须去干的情况下。
另一种是非理智性冒险,这种心理往往受激情的驱使,或本人有强烈的虚荣心。
8、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好有坏。
当一个团体中大家都遵守规章制度,个别违章人员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他对安全重视起来,反之就是消极的,
有害的。
因此,对一个团队抓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抓领导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抓执行安全措施的自觉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无所谓心理本人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对安全二字仅挂于口头,认为违章时必要的,不违章就干不了活的无所谓心理对安全的影响极大,因为他心理根本没有安全这根弦,因此在行为上常表现为违章频繁。
10、好奇心理好奇心人皆有之。
有些人违章就是好奇心所致,例如刚进厂的新工人来到厂里,看到什么都新鲜,于是乱动乱摸,其结果或者直接危害自己,或者殃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