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2018年沪科新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2018年沪科新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2018年沪科新版九上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 通常情况,下列物质属于液体的是A. 酒精B. 冰C. 氧气D. 玻璃【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分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密度最大,但小于液态;液态的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密度较大;气态的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密度最小,且容易被压缩.【详解】酒精是液体,冰和玻璃是固体,氧气是气体.故选A.2. 下列与中学生有关的物理量最贴近实际的是A. 体测用的跳绳长度约为50cmB. 跑1000m的速度约为15m/sC. 学生正常体温约为37℃D. 测试专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50g【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 体测用的跳绳长度约为2m左右;故A错误;B. 跑1000m的速度约5m/s左右,达不到15m/s;故B错误;C. 学生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故C正确;D. 测试专用实心球的质量约2kg;故D错误;故选C.3. 一只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为4℃,在沸水中温度为94℃,放在某温水中的温度为22℃,温水的实际温度为A. 22℃B. 24.4℃C. 20℃D. 26℃【答案】C【解析】【分析】(1)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2)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3)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距离4℃有18个小格,求出18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详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100944-℃=109℃;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109℃×(22−4)+0℃=20℃,故C 正确.故选C . 4. 一只自制温度计有81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11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61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A. ﹣5℃~110℃B. ﹣18℃~138℃C. ﹣20℃~140℃D. ﹣22℃~142℃ 【答案】C【解析】【详解】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 100026111-=-℃℃℃ 由于该温度计第11根刻线下面有10根刻线,故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 (210)20-⨯=-℃℃第61根刻线上面还有20根线,即最上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22014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40℃选C 。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1温度与温度计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1温度与温度计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12.1温度与温度计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今天试场里的气温最接近于()A.℃B.5℃C.20℃D.40℃2.比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原理上是不相同的 B. 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上是相同的C.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而普通温度计不可以D. 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低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A. 37.5℃和38.5℃B. 37.5℃和38℃ C. 38℃和38℃D. 38℃和38.5℃4.质量相同的0℃的水与0℃的冰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冷热程度相同B. 冷却效果相同 C. 所含内能相同 D. 所含热量相同5.如图所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其中方法正确的是()A.B.C. D.6.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B. 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C. 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甩动D. 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7.用t1表示太阳表面的温度,用t2表示点亮的白炽灯泡灯丝能达到的温度,用t3表示火柴火焰温度,(温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A. t1>t2>t3B. t2>t3>t1C. t1>t3>t2D. t3>t1>t28.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A. 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 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C. 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 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9.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A. ﹣17℃B. ﹣3℃C. 3℃D. 17℃10.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示数是7.6℃B. 分度值是1℃C.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二、填空题(共6题;共17分)11.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12.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测温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此时它所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_℃。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练习新版沪科版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练习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知识点物态变化. 将冰放入水壶,对冰进行加热,冰会变成态的水;不断加热,水又变成态的水蒸气;将长柄勺子靠近壶嘴,如图--所示,水蒸气又变成态的水;如果温度降到零下,水还能结成冰,变成固态。

可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图--. 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

知识点温度及其单位. 温度表示物体的,用字母来表示。

人们用(℃)作为常用的温度单位。

摄氏温度规定:在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的温度定为℃,水时的温度定为℃。

把~℃之间划分为等份,那么,每一等份为。

“-℃”读作。

.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其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是。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相当于。

. 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给出了几个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 .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沸水的温度一定是℃. 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知识点温度计及其使用.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 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图--. 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请指出如图--甲所示的操作的错误之处:。

图--()第一小组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水的温度应记为℃。

知识点体温计.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是,它的示数是,它的测量范围为,分度值为。

使用时,它(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图--. 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是℃,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和℃,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第12章单元检测:温度与物态变化(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第12章单元检测:温度与物态变化(含答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夯实基础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80℃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D.此时,教室的室温约35℃2.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3.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同学们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数据.下列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B.两个鸡蛋的重力大小约为1NC.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5m/sD.教室内的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 B.冰雪遇暖消融冬天江河结冰C. D.春天白雾弥漫阳光下露珠变小二、能力提升5.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 B.冰雪消融露珠的形成C. D.霜打枝头冰的形成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 B.冰化成水露的形成C. D.雾的形成雪的形成7.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8.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C.灯丝用久了变细 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9.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少.加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汽化 C.液化 C.液化 D.升华三、课外拓展10.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11.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2.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B.树上的雾凇--凝华B.树上的雾凇--凝华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四、中考链接13.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凝华现象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15.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参考答案夯实基础1.【答案】C2.【答案】B3.【答案】B4.【答案】A能力提升5.【答案】A6.【答案】A【解析】解:A、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不合题意.故选A.7.【答案】A【解析】解:AB、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食物温度降低,不易变质.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D、刚从“简易冰箱”中取出的食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食物的外包装上液化成为小水珠.选项C、D均错误.故选A.8.【答案】D【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C、灯丝变细,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不符合题意;D、水被晒干,由液态汽化成为气态.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B【解析】解:锅中的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减少,是部分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此过程叫汽化.故选B.课外拓展10.【答案】B【解析】解:夏天温度高,盆里的水会不断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篮子里的饭菜就不容易变质.故选:B.11.【答案】C【解析】解:A、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立即沸腾,此时会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BC、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D、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此选项错误.故选C.12.【答案】B【解析】解:A、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B、树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正确;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B.中考链接13. 【答案】C【解析】:解: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B、夏天,积水干涸,属于汽化过程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C、秋天,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符合题意;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14. 【答案】D【解析】:解: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体是熔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B、夏天,从冰柜取出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不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D.15. 【答案】C【解析】:解: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B、冰山上的积雪既能熔化成水,又能由雪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故B错误.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故C正确.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一、选择(每个3分,共3×10=30分)1.(2018•江苏)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答案】D【解析】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符合题意。

2.(2018•保定)如图所示,表示晶体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 )【答案】C【解析】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所以C选项正确。

3.(2019•岳州)已知萘的熔点是80.5℃,则温度为80.5℃的萘所处的状态是(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晶体的温度到达熔点或凝固点时,刚开始熔化或凝固时,处于固态或液态;中间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最后完全熔化或凝固,是液态或固态。

因此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4.(2017•南皮县模拟)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答案】D【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故B错误;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正确;故选D。

5.(2018•衡水)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答案】B【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分析图象可知,CD段已全部变为液态,继续吸热升温,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的初温是40℃,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加热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应为固液混合态,此时的温度还是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卷(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卷(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2.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3.图1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图1 图24.如图2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 min是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是物质处于液态5.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子,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3,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图3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6.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少,加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7.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

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8.如图4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该图像描述的过程可能是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图49. 关于图5所示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图510.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6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图6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二、填空题11.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版)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版) 沪科版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 20分)1.(2013,山东济宁)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2-1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2-1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2.用水煮食物时,只要水没烧干,食物就不会煮焦,但若用油炸食物,即使油没烧干,食物也能变焦,这主要是因为()A.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 B.油的沸点比水高C.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好 D.油的熔点比水高3.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对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组别 1 2 3 4水的沸点/℃98.2 98.9 98.5 98.6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 ℃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表格中的数据均有效5.(实际应用题)金属在高温、低压下较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其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够镀上去的原因是()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D.金属凝固到玻璃镜头上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 48 分)6.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清水,将A杯盖上杯盖,B杯敞开,如图12-2所示.将它们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桌上,经过两个小时,杯中的水温较低,这是由于这杯水(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更快所致.图12-27.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 ℃的液态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里医生利用了液态氯乙烷时,需要的原理.8.(2013,四川内江)如图12-3甲所示,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如图乙所示,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液体分子“飞”到空气中,这就是 .(填汽化的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图12-39.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12-4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我正在(填“熔化”或“凝固”).图12-410.如图12-5所示是小红和小明对100 g的冰加热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图中________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_______________℃;DE段物质温度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热过程.图12-511.(实际应用题)“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和红汤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但是清汤卤一侧液面没有油层,红汤卤一侧液面有一层麻辣风味的油,如图12-6所示.但小新注意到每次吃这种“鸳鸯火锅”时,总是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最初,小新认为这是由于红汤卤一侧的火更大些,但观察发现,两边的火焰相同.原来麻辣风味一侧的汤面上油层(填“加快”或“减缓”)了汤卤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所以总是红汤卤一侧先沸腾.图12-612.陈明同学将冰和盐的混合物放入搪瓷杯里,盖紧杯盖,过一会儿,观察发现搪瓷杯的外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固体物质,如图12-7所示.(1)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推断此固体物质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搪瓷杯里冰和盐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2-7三、解答题(13题 12 分,14题 10 分,15题 10 分,共32分)1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12-8中的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 ℃,他们选择的是__________(填“A ”或“B ”)套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 所示,a 、b 两种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不同.(3)通过分析图像C ,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图12-814.看漫画读信息,回答问题:茶叶,要求在避光、干燥条件下贮存.常温下保质期一般为18个月.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贮存少量茶叶的方法是:将茶叶包装好后放入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贮存茶叶,这样茶叶的保质期可以延长到两年之久.问:(1)请解释图12-9中小朋友提出的问题.(2)在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能否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为什么?图12-91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某天晚上10点左右,某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厘米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某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漏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 ℃,这种情况abO 温度/℃时间/min比较危险……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看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你能帮他解答吗?(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内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什么好处?(2)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漏时为何会冒出“白烟”?(3)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和自然知识,文中划线部分似乎有两处不妥,请你说明原因.第十二章测试卷答案一.1.A点拨: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2.B3.D点拨:人眼看见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4.D点拨: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还有水的沸点还受其液面上方气压的影响.5.C点拨:在通常情况,金属不可能直接粘在玻璃上,只有通过金属升华后变为金属气体,而后凝华到玻璃上,形成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二.6.B ;蒸发点拨:敞开的杯子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蒸发就快,而蒸发要吸热,所以B杯中的水温较低.7.蒸发;吸热点拨:要让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就要让施行手术的地方温度降低.液态氯乙烷在常温下可以汽化,汽化要吸热,使施行手术的地方温度降低.8.蒸发;沸腾点拨:题图甲中,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属缓慢的汽化现象,这就是蒸发;题图乙中,在液体内部,一些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液体分子“飞”到空气中,整个过程较为剧烈,这就是沸腾.9.0;凝固点拨:题图中液柱的液面正在0 ℃处,所以温度计读数为0 ℃,由于液态水还在放热,所以它在凝固.10.BC;0;不变;吸点拨:由题图可知,冰先是吸热升温,当温度达到0 ℃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即题图中的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升温,在DE段时,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此时仍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11.减缓;蒸发点拨:红汤卤上面的一层红油减慢了汤的蒸发,同时这层油就好像一个锅盖一样,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所以红汤卤的一侧先沸腾.12.(1)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2)熔化三.13.(1)B(2)质量(3)达到沸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点拨:(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 ℃,他们选择的是B套装置,因为B烧杯上有盖,气压稍高;气压越大,沸点越高;(2)从题图C中可以观察到它们的沸点相同,加热到沸点时a图线所需的时间较短,由于使用了同样的实验装置,所以得到a、b两种不同图线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3)由题图C分析可知,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温度不变,且继续吸热.14.解:(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叶包发生液化现象,大量的小水珠附着在茶叶包上,所以我们看到茶叶包全身是“汗”;(2)不能;如果马上打开茶叶包,茶叶就会“出汗”,潮湿的茶叶容易发霉变质,所以,不能马上打开茶叶包.点拨: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15.解:(1)增大氮气的气压,使其沸点升高,在常温下变成液体.这样可以使氮气的体积减小,便于携带运输; (2)因为液态氮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泄漏后马上就会发生汽化,而汽化要吸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因此会冒出“白烟”;(3) “液体刚滴到上就开始结冰”, 液态氮泄漏后立刻就汽化了,不会滴到地上;“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液态氮汽化吸热时才具有制冷效果.。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教育文档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教育文档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北京市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是75℃2.水在一年四季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以下对如图1所示现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汇成溪流B.仲夏,在景区草坪上喷雾装置在工作C.暮秋,树枝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泼向空中的水瞬间成冰3.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4.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一直不变5.【导学号93134055】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冰、铁、食盐 B.食盐、铁、松香C.沥青、冰、松香 D.铝、玻璃、石蜡6.如图2所示,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这种白雾是()A.二氧化碳 B.小水滴 C.空气 D.水蒸气7.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个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发生某种物态变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

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A.初春,薄雾缥缈 B.盛夏,夜深露重C.深秋,天降浓霜 D.寒冬,滴水成冰8.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时,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实验中发现冰熔化的速度过快,记录数据太少。

下列方法能够延长熔化时间的是()A.降低冰的初温 B.提高水的初温 C.增加冰的质量 D.停止搅拌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D.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10.如图3所示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小水珠是熔化现象2.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3.人造雪花是冬奥会雪道用雪的主要来源,它是由雾炮车喷射的微细水滴遇冷形成的小冰晶。

上述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凝华D.液化4.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外表有“霜”,如图所示。

“霜”的形成是()A.熔化现象B.凝固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5.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成的水蒸气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施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D.冬天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热水瓶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6.有三种液体分别用相同的热得快加热,如图是加热时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b、c质量相同,b的比热小于c的比热B.如果b、c是不同种液体,b的沸点大于c的沸点C.如果a、b是不同种物质,它们的沸点相同D.如果a、b是同种物质,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7.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现象,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金属盘底面水变多B.烧杯中冰变少C.推动液态乙醚变多D.碘锤中碘粒变少8.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装有少量等质量的M、N两种固态物质。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疫情期间坚持做晨检。

小明某早晨测量体温时,示数为36.3℃,他应该判断自己的体温()A. 偏低了B. 属正常C. 偏高了D. 无法确定2.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红外线属于可见光B. 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 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 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3.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

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A. 0℃B. 36.8℃C. 68℃D. 100℃4.有一天小明要出去买菜,因为还是在疫情期间,他戴好口罩,按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到超市门口,保安人员拿着测温枪往小明额头上扫了一下,测温枪显示的示数是36.3℃,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小明的体温不正常 B. 小明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C. 戴好口罩可以隔离病毒D. 测温枪测温利用了电磁波5.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

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A. 熔化吸热B. 熔化放热C. 汽化吸热D. 升华吸热6.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A. 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 盛夏,河面上形成雾C. 深秋,草地上形成霜D. 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7.常温常压下,酒精、汽油、水和水银(汞)四种物质都是()A. 燃料B. 导体C. 液体D. 金属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湿衣服晾干B. 冰棒周围冒白气C. 冰雪消融D. 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9.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A. 熔化B. 蒸发C. 沸腾D. 升华10.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凝华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 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 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 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1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雾的形成B. 霜的形成C. 水结成冰D. 露的形成13.如图所示,人们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为运输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A. 汽化吸热B. 熔化吸热C. 凝华放热D. 升华吸热14.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0℃的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A. 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B. 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C. 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D. 冰、水和水气都存在15.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滚动训练一新版沪科版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滚动训练一新版沪科版

[范围:第一节~第四节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不同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2.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

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缓慢加热 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3.如图G1-1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 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图G1-14.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G1-2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

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

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图G1-25.水被加热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A.前者主要是由锅中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B.前者主要是由锅中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D.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6.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

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G1-3所示。

练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章末测试卷 (新版)沪科版

练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章末测试卷 (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温度、温度计、体温计1、4、10物态变化2、3、5、7、8、9、10、11、12、13、14、15、16水资源危机、节约用水 6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 ℃的是( D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山东省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人感觉舒适的房间的温度解析: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山东省冬季的最低气温是-13 ℃左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人感觉舒适的房间的温度为22~26 ℃.2.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C )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在AB段是液态C.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 min解析:由图知: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可以判断海波为晶体,故A错、C 正确;海波在AB段吸热,固态海波升温,故B错;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为8 min-4 min=4 min,故D错.3.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解析: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但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同的,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4.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解析:体温计的示数是38 ℃,它的分度值是0.1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体温计的液柱不会自动下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5.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解析: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都需要吸收热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才会发生即达到沸点,并且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6.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主要措施就是节约用水.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节约用水意义重大,下面的节水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C )A.每日定量、定时供水B.在每天的淘米、洗衣、冲厕的过程中,限量用水C.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量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7.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A.凝华B.熔化C.汽化D.凝固解析:冰块“消失”,是从固态变化为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B正确.8.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是( A )A.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B.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C.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解析: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项符合题意;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项不符合题意;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属于汽化现象,故C项不符合题意;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项不符合题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某物质从200 ℃开始熔化,直到250 ℃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非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在升高,并不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所以是非晶体.10.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91 ℃,从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液态(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的水.解析: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如题图所示水的温度是91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11.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吸热,温度不变;钨的熔点是3 410 ℃,它的凝固点是 3 410 ℃.解析:晶体是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结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灯泡的灯丝是由钨制成,它的熔点是3 410 ℃,同种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也是3 410 ℃.12.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 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试管壁有小水珠,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解析: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温度计C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13.有一天,李蒿捡到一个打火机,他淘气地将打火机的出气口拔了下来,只听“嗞……”的一声,里面的东西喷了出来,李蒿吓得把打火机扔了出去.过一会,当他去拣地上的打火机时,发现周围的石块上结了一层霜.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汽化、凝华.解析:把出气口拔出后,打火机里的液体会迅速汽化,汽化吸热,使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石块上.三、实验探究题(14题16分,15题18分,共34分)14.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水银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 357酒精-117 78(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2所示,图中甲(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如图3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质量不同.(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写出一种即可).解析:(1)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酒精的沸点是78 ℃,水银的沸点是357 ℃,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在水沸腾时,整杯水的温度都等于水的沸点,而由于水底部的压强较大,汽化产生的气泡体积较小,越向上水的压强越小,气泡的体积也越来越大.(3)由图3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4)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水太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当水质量适量,水的初温不低时,可能是火力太小.所以要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度或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等.15.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1)该组同学在某一次观察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67 ;(2)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甲(选填“甲”或“乙”);(3)该晶体的熔点是78 ℃;(4)该晶体在76 ℃时 ,处于固体(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知,甲从第8 min温度保持不变,但第10 min温度为67 ℃,明显降低,所以错误;(2)由数据知,甲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为晶体;乙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故为非晶体;(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78 ℃不变,所以熔点为78 ℃;(4)晶体在76 ℃时,未达到熔点,还没开始熔化,为固态;(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四、简答题(共14分)16.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样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此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液化、凝华、熔化.(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熔化.解析: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液化,变为小冰晶,是凝华,液化、凝华都放热;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熔化,吸热.。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新版)沪科版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测试范围:第十二章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以下温度最接近25 ℃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C.盛夏中午的温度D.人的正常体温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图Z-1-13.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Z-1-2所示,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图Z-1-2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4.如图Z-1-3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Z-1-3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5.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凝华的是( )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B.泼水成冰凌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6.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

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7.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Z-1-4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图Z-1-4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 D.水的质量8.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比热容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9.如图Z-1-5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

(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沪科版

(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A.30 ℃B.33 ℃C.37 ℃D.39 ℃2. 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盐。

这是因为( )A.盐从雪中吸热B.盐使雪的熔点降低C.盐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D.盐起化学作用3. 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图1中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B CD图14.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B.水银比酒精的沸点高C.水银比酒精的凝固点高D.水银比酒精的凝固点低5.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B.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C.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D.冰块的形成是凝华现象6. 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A.豆腐中有空气,使豆腐体积变大B.豆腐热胀冷缩而形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7. 一保温筒内盛有20 ℃的水,把水蒸气缓缓地通入筒中,在图2中表示水和水蒸气混合后共同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是()A B C D图28. 同学,你注意观察了吗?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请你作出正确判断(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9. 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冰花”,形态各异。

随着太阳升起, “冰花”会慢慢消失。

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熔化后凝固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10. 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B.冰箱冷藏室是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C.广州市是沿海城市,春季经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使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天气寒冷,好多地区的树枝上都出现了“雾凇”,“雾凇”的美景是凝固现象11. 长岛是一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教育资料】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学习精品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北京市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是75℃2.水在一年四季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以下对如图1所示现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汇成溪流B.仲夏,在景区草坪上喷雾装置在工作C.暮秋,树枝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泼向空中的水瞬间成冰3.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4.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一直不变5.【导学号93134055】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冰、铁、食盐 B.食盐、铁、松香C.沥青、冰、松香 D.铝、玻璃、石蜡6.如图2所示,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这种白雾是()A.二氧化碳 B.小水滴 C.空气 D.水蒸气7.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个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发生某种物态变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

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A.初春,薄雾缥缈 B.盛夏,夜深露重C.深秋,天降浓霜 D.寒冬,滴水成冰8.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时,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实验中发现冰熔化的速度过快,记录数据太少。

下列方法能够延长熔化时间的是()A.降低冰的初温 B.提高水的初温 C.增加冰的质量 D.停止搅拌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D.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10.如图3所示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本文档为word格式。

下载后可以修改,直接打印!):第12章1。

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以下温度值最接近实际()a .健康成人的体温为39℃±b .使人感到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淋浴的适宜水温为60℃±d .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冰点为0℃±2。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以下陈述中的错误是()a .测量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b的测量范围。

温度计可用于测量标准大气压c下沸水的温度。

当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球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常用的温度计不能离开物体观察温度。

温度计可以观察远离人体的温度。

如图1所示,在物质状态的下列变化中,吸热变化是()图14。

图2是在物质状态变化期间某一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

从图像中获得的以下信息是()a。

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

它的熔点是50℃。

在AB部分,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在BC部分,物质不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在截面CD中,物质处于液态图25。

印度经历了高温天气。

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烘烤,斑马线变得扭曲和模糊,如图3所示以下关于这种情况的陈述是正确的()图3A .沥青被烘烤成熔化现象B .沥青是结晶C .沥青被烘烤成放热过程D .沥青被烘烤成汽化现象6年,一些酒店的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

当它们被打开时,热空气被吹到手上,很快就蒸发掉了手中的水分。

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

它加速了水面上的空气流动,并提高了水温b。

它提高了水温,并增加了水面面积c。

它加速了水面上的空气流动,并增加了水面面积d。

它提高了水温,增加了水面面积,并加速了水面上的空气流动。

加油站都有以下提示:请“停车加油”、“禁止吸烟”和“不要使用手机”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并引起火灾,因为液体汽油在常温下( a)很容易改变其状态。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固化8。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白色气体”。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自我综合评价一新版沪科版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自我综合评价一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自我综合评价[测试范围:第十二章时间:分钟分值:分]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 在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观察温度. 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图--. 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 在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在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 在段物质处于液态图--. 印度曾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沥青属于晶体. 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沥青被烤化属于汽化现象图--. 某些宾馆的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分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吸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什么物态变化( ) . 汽化 . 液化 . 熔化 . 凝固.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生活中人们发现,如果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的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的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沪科版)

《温度与物态的变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D.湿衣服变干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临沂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3.冬天乌苏里江气温低到﹣50℃,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A.﹣50℃B.0℃C.低于0℃,高于﹣50℃D.无法判断4.有甲、乙两支量程相同的温度计,它们()A.长度相同B.玻璃泡大小相同C.分度值相同D.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相同5.小胡为了测量一个保温瓶热水的温度;他将很少的热水倒入茶杯,然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去测量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后指出小胡的测量方法有下列几点做得不对,小明的观点中有一点是错误的,它是()A.不能将热水倒入茶杯,这样会使测量出的温度偏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对齐,不能斜视D.读数时,应该先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6.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7.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A.37.5℃和38.5℃B.37℃和38.5℃C.38℃和38.5℃D.38℃和38℃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9.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起到调温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测试范围:第十二章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以下温度最接近25 ℃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C.盛夏中午的温度
D.人的正常体温
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图Z-1-1
3.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Z-1-2所示,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图Z-1-2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4.如图Z-1-3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Z-1-3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5.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凝华的是( )
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
B.泼水成冰凌
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
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
6.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

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
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Z-1-4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图Z-1-4
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 D.水的质量
8.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比热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
9.如图Z-1-5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Z-1-5
A.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C.体温计测出的38.2 ℃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10.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Z-1-6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

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

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图Z-1-6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11.在超市的冰柜里出售的海鲜和肉类周围都要铺上一层碎冰,这是因为冰块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选填“吸”或“放”)热,从而起到保鲜的作用。

如图Z-1-7所示是冰柜里的温度计,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图Z-1-7
12.小李同学看了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只有当________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13.在织布厂里,常有干湿泡湿度计,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构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在相同室温的条件下,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就表明室内空气越_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

14.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

采用如图Z-1-8所示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

图Z-1-8
三、实验探究题(21分)
15.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如下:
图Z-1-9
(1)他按照图Z-1-9①组装实验器材后,还需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____。

(2)补全仪器后,给水加热至90 ℃时开始计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从t=______min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T=______℃。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8 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
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现象。

如图②所示为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详解详析
1.B
2.A [解析] 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A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需要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 夏天温度高,盆里的水会不断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篮子里的饭菜就不容易变质。

故选B。

4.B [解析] 从图像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80 ℃,故A错误,B正确;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5 min开始熔化,到15 min时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程用了15 min-5 min=10 min。

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D错误。

5.C [解析] 开水“冒白烟”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泼水成冰凌,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符合题意;干冰生成烟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6.D [解析] 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

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

7.B [解析] 观察图中情景,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显然,小明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

8.D [解析] 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

9.A [解析] 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A选项正确;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而水的沸点是100 ℃,不能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B选项错误;人体正常体温在37 ℃左右,所以38.2 ℃不可能是人的正常腋窝温度,C选项错误;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甩几下,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甩,D选项错误。

10.A 11.熔化吸-2
12.60 不会60 醋全部汽化
13.吸热低干燥
[解析] 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反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

14.升华熔化凝华
[解析] 图甲,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 ℃,碘的熔点为113.7 ℃,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

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 ℃,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

15.(1)停表(2)5 99 (3)不变(4)时
[解析] (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还需要用停表测量加热时间;(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从第5 min开始沸腾,沸点是99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水沸腾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在t=8 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温度,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图②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