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2016: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初步为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式样,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拓展归纳】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元素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质量不变。
【猜一猜】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
【投影反馈练习】(5分钟)
1.有一则邮寄广告:水可以变成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2.法轮功鼓吹发功能使土变金是否有科学道理?
要求(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3)汇报实验结果
【探究步骤投影如下】
(1)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将试管内溶液与烧杯中溶液混合,使二者反应。观察。产生的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1.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水通电分解
水 氢气+氧气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讲解-图文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讲解-图文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化学反应发生时,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发生重新组合。
这个定律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18世纪初首次提出的。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假设你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根蜡烛,当蜡烛燃烧完毕时,你会发现容器内的氧气减少了,而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尽管氧气的质量减少了,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燃烧前氧气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大的应用。
在实验中,通过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如果实验结果表明总质量发生变化,那就说明这个反应并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控制原料的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工程师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法。
它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符号表示反应过程的发生。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如下:反应物1+反应物2+……→生成物1+生成物2+……例如,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O₂→2H₂O在这个方程式中,2H₂表示2个氢气分子,O₂表示一个氧气分子,2H₂O表示2个水分子。
方程式中的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化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白磷、铁丝、木炭等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位于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化学变化主要有了一定的认识,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和反应后生成什么新的物质。
本单元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导学生从质的认识向量的认识过渡。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为开展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Microsoft-Word-文档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数据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仪器、药品烧杯、电子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玻璃管的橡皮塞、镊子、稀盐酸、白磷、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火柴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展示图片:木炭燃烧1、请你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以上的化学反应。
2、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
3、通过一组数据提出假设:12g 木炭在32g氧气中燃烧刚好反应生成了44g二氧化碳4、提出本节课的主要探究问题: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二、介绍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和其使用的注意事项【学生回答】反应物生成物C + O2CO212g + 32g = 44g【提出假设】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相等构建一个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对象,借题说事,直接进入新课内容。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
托盘天平注意事项:调节平衡、左物右码、称量固体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电子天平:受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实验误差(误差范围0.1g)三、实验探究(老师完成,学生配合)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的环境)(1)在备好的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2)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3)点燃白磷,观察实验现象(4)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冷却)(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实验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 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静置一会儿,再称量分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倾听,并回答相应的问题阅读课本92页方案一,了解具体实验过程归纳实验现象讨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找到反应物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学生倾听,简单了解此反应为接下的实验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带着疑问进入实验探究,慢慢的相信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进一步证明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电子天平四、归纳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 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发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和增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仪器用品
天平、烧杯、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蜡烛、玻片、火柴、小试管。
五、教学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特别是气体不能漏掉 )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我来解决
• 1、10克糖溶于100克水中,质量为110克溶液, 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
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倾斜烧杯,使二者反应。观察。 产生的现象为:
(4)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
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
可能(填写可能与
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反应前
反应后
1:进行有关计算
24克镁与16克 氧气恰好完全
反应,
则生成氧化镁 的质量为
_4__0_克
2. 6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____克1氧6 气
参加了反应。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 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
小结结
内容
质
量
守
原因
恒
定
律
应用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进行有关的计算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
质量守恒定律 优秀教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明确质量守恒的原因;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结论及解释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的白磷。
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并使天平保持平衡。
然后,取下锥形瓶。
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白磷在锥形瓶中剧烈燃烧,生成白烟m1=m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平是否平衡方案二:在100毫升烧杯中加入30毫升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 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m1=m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因为虽然该反应不在密闭容器内进行,但它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也没有气体生成方案三:取一根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平平衡,点燃蜡烛,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三层,放出热量。
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可看到蜡烛逐渐变短,天平不再平衡,指针向右偏转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反应不是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因而天平不平衡方法点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重点是会设计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标题: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
2. 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量筒、试剂瓶、试管、燃烧瓶等。
2. 实验试剂:氧气、氢气、铁粉、硫粉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如铁与硫的反应。
2. 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并解释实验原理。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和试剂。
2.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讲解
质量守恒定律讲解质量守恒定律呀,可有趣啦。
咱就说啊,在一个化学反应里呢,不管这反应怎么折腾,反应前那些物质的总质量就等于反应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就好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表演,物质们变来变去,但总的重量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雷打不动。
你想啊,比如说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氢气和氧气在反应之前,各自有着自己的质量,然后它们俩一混合,“嘭”的一下发生反应变成了水。
这时候你去称称生成的水的质量,会发现和之前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是一模一样的。
这就像是一群小伙伴,不管是各自分开玩,还是聚在一起玩,总人数是不变的。
在生活里也能找到好多这样的例子呢。
烧木材的时候,木材和氧气发生反应,最后变成了灰烬、二氧化碳还有水蒸气啥的。
你别看木材没了,变成了一堆其他的东西,但要是把这些东西的质量都加起来,那肯定和原来木材加上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
这就像把一个大蛋糕切成了好多小块,虽然形状变了,但蛋糕的总量还是那么多。
那为啥会这样呢?其实啊,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原子就像一个个小积木块,在反应的时候,这些小积木块只是重新排列组合了一下,并没有消失或者增加。
就好比你用乐高积木搭房子,你把一座房子拆了重新搭成一辆汽车,乐高积木的数量可没有变呀。
质量守恒定律可不仅仅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捣鼓出来的理论,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也有着很大的意义呢。
在工业上,要是生产一种东西,就可以根据这个定律准确地计算需要多少原料,又能得到多少产品。
这就像是你要做一桌子菜,你知道每个菜需要多少食材,按照比例准备好,最后就能做出一顿美味又分量刚好的大餐。
所以呀,质量守恒定律就像是大自然定下的一个小规则,所有的物质在化学变化这个大舞台上都得遵守这个规则。
它让我们看到了物质世界变化中的不变之处,是不是很奇妙呢?不管是小小的化学反应在实验室里发生,还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这个定律就像一个无声的指挥官,指挥着物质的变化,让一切都井井有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内容和适用范围;2. 掌握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内容;2. 通过实验和例题掌握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记录表、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利用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物体的质量改变以及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2. 导入(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示范,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进行理解,明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3. 实验探究(25分钟)3.1 说明实验目的和步骤;3.2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用天平、容器和不同物质进行称量;3.3 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3.4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4. 知识梳理(15分钟)通过示意图、练习题和讲解,进一步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解题方法。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举例讲解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讲解和分析。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要点,以及如何应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澄清疑惑,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7.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互动回答问题的能力,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与他人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对质量守恒定律意义的理解及应用唐祥瑞湖南省永顺县民族中学416707质量守恒质量总和定律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也是唯一的一个定律。
它反映了物质质量的永恒性,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另一种形式,证实了客观物质世界不生不灭的客观规律。
1、教师首先要强调。
理解定律中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
例:3g碳在11g氧气中燃烧,生成CO2g ,若不考虑客观事实,没理解参加反应,就会答成14gCO2,但事实上,3g碳只能和8g氧气反应。
生成11gCO2,这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实际为8g ,剩余氧气质量为3g ,但物质总质量反应后仍然为14g ,只是生成CO2为11g ,2、质量守恒定律反映了物质之间质与量变化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1),表示物质(变化)质的意义:某物与某物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某物和某物。
(2),表示(量守恒)量的意义:原子数目前后不变,元素种类前后不变。
所以参加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例:2H2+O2=2H2O4:32 :36(反应物)4+32=36(生成物)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H2 : O2 : H2O = 4 : 32 : 36我们也可称它为质量份数比,即以它为基础,在此比例基础上扩大或缩小,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也就是后面学到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
以它为基础,所以在读的时候前面特别加上一个“每”字。
即:每4份质量的H2跟32份质量的O2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H2O。
这里的这个”份质量”决不能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混淆,相对分子质量前面不能乘系数,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 ,而这里水的“份质量”是36。
例:在反应2A+5B= 2C+ 4D 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9 :22 ,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 ,则在此反应中,B 、D的质量比是( ) A:4:9、B:8:11、C:10:11、D:31:44。
这道题就考查学生对在两个量的理解。
质量守恒侓
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撰稿人:魏国福责编:张立[知识要点]第一部分1、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2)注意从三个层面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①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②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同种元素质量相等。
③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也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未改变。
2、托盘天平的使用(1)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码);(3)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4)干燥的药品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的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里称量;(5)砝码用镊子夹取;(6)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称量,能称准到0.1g。
3、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①质的方面: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②量的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③粒子方面: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第二部分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同时体现以下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1)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或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
KMnO4── K2MnO4+MnO2+O2(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加以检查。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教案标题: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3.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本、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 提问: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它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应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详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案例,要求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相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检验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完成课后习题。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和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能源转化、环境保护等。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实验报告评分:评估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3. 课后习题成绩:检验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程度。
【初中化学】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初中化学】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定律。
该定律的内容可以运用两个方法去加以理解:1.用分析的方法理解其内涵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其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是三个关键词。
剖析三个关键词的含义是理解定律内涵的常用方法。
“参加”一词的含义是: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列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会使算出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比实际总质量偏大。
如,2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就不是10g,而是9g,因为,氢、氧化合时两者的质量比固定为1:8,2g氢气在上述反应中有1g氢气没有参加反应。
“化学反应”的含义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揭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规律,化学变化以外的质量变化现象,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质量总和”的含义是:质量守恒不是说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而是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理解线索法的本质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因此,可以用下列线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
这一线索的具体内容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10克冰融化成10克水b.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的质量等于产生的氧化铁的质量d.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分析】D.质量守恒定律意味着① 化学反应② 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原子?
2、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说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什么?
导入新课
化学家说:“化学就是研究化学反应 的。”而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要学习化学方程式,必须先理解质量守 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理论的基 础,它对化学计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 据。
质量守恒定律
扎兰屯市第四中学
彭长命
【思考】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 后质量怎样变化?
【阅读】
P112
操作指引
5
白磷燃烧实验
反应前,天平右盘砝码与游码读数之和等于天平 左盘中哪些物质质量之和?
m(瓶塞)+m(锥形瓶)+m(反应前瓶中
白磷)+m(反应前瓶中氧气)+m(其它气 体)+m(细沙)
6
剖析实验现象:反应前后天平平衡
反应后,天平右盘砝码与游码读数之和又等于天 平左盘中哪些物质质量之和?
9
问题:如果白磷取多了又会如何 呢?
m(反应掉的白磷)+m(反应掉的氧气) ===== m(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
这个式子还成立吗?
10
问题:氧气没用完又会如何呢?
m(反应掉的白磷)+m(反应掉的氧气) =====m(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
这个式子还成立吗?
11
对于未反应完的白磷或氧气, (1)式两边同减去剩余反 应物的质量, (2)式依然成立。
12
m(反应掉的白磷)+m(反应掉的氧 气)==m(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
P + O2 反应物 P2O5——(3) 生成物
同学们从(2)式和(3)式可以 发现什么?
13
【要求回答】
“反应掉的等于生成的,反应 前后总质量守恒。”
14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 律。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1、教材P113 讨论与交流 2、18g水充分电解后,能得到2g氢气, 还能得到氧气多少g ?
谢谢各位
26
27
28
29
30
31
32
16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质量守恒呢
17
分离
氢原子
+
氧原子
分离
+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
氧原子
+
氢原子 氢原子
重新 组合
氧分子
19
氢分子
化学变化中:
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
20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适合 一切化学反应。
实验一 硫酸铜+氢氧化钠→ 实验二 碳酸钠+氯化钡→
m(瓶塞)+m(锥形瓶)+m(反应后瓶中五氧化二磷)
+m(其它气体)+m(细沙)——(1)
8
剖析实验现象:反应前后天平平衡
消去等号两边相同的项,得到:
m(反应前瓶中白磷)+m(反应前瓶中氧气) =====m(反应后瓶中五氧化二磷) 即m(反应掉的白磷)+m(反应掉的氧气) =====m(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
m(瓶塞)+m(锥形瓶)+m(反应后瓶中五氧化二 磷)+m(其它气体)+m(细沙)
7
剖析实验现象:反应前后天平平衡
反应前后砝码与游码读数之和不变的现象: 若氧气与白磷恰好完全反应, 则有:
m(瓶塞)+m(锥形瓶)+m(反应前瓶中白磷)+m(反应前瓶中氧气)
+m(其它气体)+m(细沙)
========
15
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 锡发生变化生成了氧化锡,但容器和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并 没有改变。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罗蒙诺索 夫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他的这一发现并没 有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了同样 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结论才获得公认。 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 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都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直到1908年 德国化学家郎道耳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 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科学家们才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21
宏观
质量总和 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物质的种类 元素的化合价
一 定 不 变
微观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分子的种类 分子数目
22
一定改变
可能 改变
寄 语
人生不是一只短短 的蜡烛,而是一支 由我们暂时拿着的 火炬,我们一定要 把它燃得十分光明 灿烂,然后交给下 一代的人们。
——萧伯纳
家庭作业: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