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1 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正切函数导学案课件

合集下载

沪科版数学(教案)23.1.1 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沪科版数学(教案)23.1.1 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23.1.1 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锐角的三角函数(1)教学目标:1、掌握锐角的正切的概念,能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锐角的正切。

2、了解坡度的概念,知道坡度越大,坡面越陡。

3、利用正切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1、掌握锐角的正切的概念,能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锐角的正切。

2、了解坡度的概念,知道坡度越大,坡面越陡。

难点:利用正切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资源:ppt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教材二、教师概括本节主要内容三、提出问题、探究新知问题1怎样描述山坡陡的程度呢?问题2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你能求出其他的边和角吗?交流问题1有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与DF表示水平面,AB与DE表示两个不同的坡面,坡面AB 与DE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交流问题2 交流问题3 1002010030 8030100303040交流问题4BC/AC,B1C1/A1C1,B2C2/A2C2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大小确定后,无论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总是一个固定的值。

定义:如图,在Rt △ABC 中,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tangent),记作tanA,即注意:1. 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表示tan 乘以∠A 。

2.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3. 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

B 1C 1 B 2 C 2斜边c∠A 的邻边b∠A 的对边aba AC BC ==tanA= A A ∠∠的对边的邻边四、教学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3.1.1第1课时正切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配套教学设计(沪科版)

23.1.1第1课时正切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配套教学设计(沪科版)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首先,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多做练习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正切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其次,我将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应用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最后,我将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切函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正切函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正切函数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正切函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正切函数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数学教室内的白板和黑板;正切函数的教学模型和教具。
2. 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用于上传教学材料、布置作业和交流讨论。
3. 信息化资源:数学教学软件和应用程序,如GeoGebra、Desmos等,用于展示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测试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我会安排一个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正切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通过测试结果,我会了解学生对正切函数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会提供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23.1锐角的三角函第1课时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 A、cos A、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2.理解坡度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坡面的坡度.【重点难点】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坡度的概念.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各有什么关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如图,斜边AB与A1B1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坡面,哪个更陡?你是如何判断的?和同学交流.2.类似地,如下图中,坡面AB和A1B1哪个更陡?你是如何判断的?3.如教材P113图23-4,在锐角A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自点B向另一边作垂线,得Rt△ABC;依次类推得Rt△AB1C1……这些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之比都相等吗?引导学生发现:当角一定时,这个比值不变.4.归纳:正切、坡度、坡角.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固定呢?归纳:三角函数的定义.怎么来描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比值与一个锐角的规律?这些比值都是锐角A的函数,记作sin A, 初步了解坡度的意义.角的对边与邻边比的推导.记住正切、坡度、坡角的意义.cos A ,tan A ,即∠A 的对边斜边叫∠A 的正弦,记作sin A .∠A 的邻边斜边叫∠A 的余弦,记作cos A .∠A 的对边∠A 的邻边叫∠A 的正切,记作tan A .定义三角函数并讲解注意事项,如教材P113图23-5,明确在Rt △ABC 中,当∠C =90°时, sin A =a c ,cos A =b c ,tan A =a b.引出三角函数的意义.得出三角函数的定义,明确锐角三角函数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求出如图所示的Rt △ABC 中∠A 的各个三角函数.对1题进行变式训练,若图中AC ∶BC =4∶3呢?2.教材P114练习第1、2题,P116练习第1、2题.巩固三角函数的定义.让学生会用设比值法解题.巩固知识.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加强教学反思,帮助学生系统整理知识.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P116练习第3、4、5、6题.加深认识,深化提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锐角的三角函数∠A 的正切 坡度 坡角锐角三角函数sin A =∠A 的对边斜边cos A =∠A 的邻边斜边tan A =∠A 的对边∠A 的邻边第2课时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 1.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3.掌握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重点难点】 重点: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的关系.难点:1.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有关的计算.2.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什么叫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2.如图,∠C =90°,AC =7,BC =4. 求∠A 和∠B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检查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掌握情况.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问题1:推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在一副三角板中,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能借助两块三角板分别求出30°,45°,6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吗?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cos 245°+tan 60°cos 30°. 教师说明cos 245°表示(cos 45°)2,类似地, sin 2A 表示(sin A )2,tan 2A 表示(tan A )2.问题2:已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例2:(1)已知sin A =12,则∠A =________;(2)已知tan A =1,则∠A =________; (3)已知cos B =12,则∠B =________;问题3:任意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和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的关系.思考:sin 30°和cos 60°,sin 60°和cos 30°,sin 45°和cos 45°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特殊角的正弦值和其余角的余弦值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前面的计算,我们不难发现30°,45°,60°这三个角的正(余)弦的值,分别等于它们余角推导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巩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会通过三角函数值求特殊角.┃教学小结┃任意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第3课时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2.会使用计算器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求对应的锐角.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难点:计算器的按键顺序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图,有一个斜坡,现在要在斜坡OC 上植树造林,如果保持沿斜坡方向每隔2米挖一个坑(已知斜坡坡面的倾斜角为36°,即下图中的 ∠COD ),你能求出CB 的距离吗?引导学生得出CB 的距离:CB =sin 36°·AC . 进而提问学生如何进行计算. 引出新课.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怎样能求出sin 36°的值呢? 引导学生操作:步骤1:用刻度尺和量角器,作出Rt △ABC ,使∠C =90°,∠A =36°. 步骤2:量出BC 、AB 的长度. 步骤3:算出BCAB 的值,即为sin 36°的值.引导学生按步骤操作,指出我们求出的36°角的正弦值是一个近似值.2.学生自学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 (1)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包括哪两个方面?(2)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时,首先应将计算器设置在“角度”状态,如何设置?(3)在输入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个键的使用? (4)sin 、cos 、tan 键分别表示什么?在应用这些键时应注意什么?(5)用计算器得出的角度的单位是度,如何将它化为度、分、秒? 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呢?教师可根据学生边阅读、边动手计算的情况,体会求值的过程,感受计算和测量上的误差.再提供已知锐角求它的正弦、余弦、正切的题目让学生求出各锐角的三角函数值.3.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何用计算器求这个锐角的度数?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第二功能键的使用.独立探索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度数的过程.通过自学,掌握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的方法.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教材P122练习第1、2、3、4、5题.2.用计算器计算sin 38°21′-2得________.3.在Rt△ABC中,∠C=90°,BC=10米,∠A=15°,求AB的长约为________米.(精确到0.1米)4.一梯子斜靠在一面墙上.已知梯子长4米,梯子位于地面上的一端离墙壁2.5米,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锐角.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CB=sin 36°·AC。

《优质教案》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正切沪上教学设计

《优质教案》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正切沪上教学设计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 正切 【学习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并能够举例说明.2.会求直角三角形中某个锐角的正切值;了解坡度的有关概念. 【学习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在右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 与A 1C 1表示水平面,斜边AB 与A 1B 1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坡面,坡面AB 和A 1B 1哪个更陡呢?你是怎样判断的?答:坡面A 1B 1更陡,沿坡面A 1B 1水平移动上升垂直高度更大.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正切的定义阅读教材P 112~113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探究:(1)Rt △AB 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2)B 1C 1AC 1和B 2C 2AC 2有什么关系?(3)如果改变B 2C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 3C 3),B 1C 1AC 1和B 3C 3AC 3有什么关系? (4)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答:(1)Rt △AB 1C 1∽Rt △AB 2C 2;(2)B 1C 1AC 1=B 2C 2AC 2;(3)B 1C 1AC 1=B 3C 3AC 3;(4)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 的度数一定,其对边与邻边的比也一定.2.什么是锐角的正切?答:如右图,在Rt △ABC 中,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A 的对边∠A 的邻边.范例: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 吗?解:∵△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 ⊥AC ,∴CD =1.5,∴tanC =BD CD =1.51.5=1. 知识模块二 坡度与坡角阅读教材P 113~114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坡度?如何表示?坡度与坡角关系是怎样的?答:如图,正切经常用来描述坡面的坡度,坡面的高度h 和水平长度l 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记作i ,即:i =hl (坡度通常写成h ∶l 的形式).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即i =hl=tan α.【归纳结论】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范例1:若某人沿坡度i =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升高了6米.答:i =tanB =AC BC =34,设AC =3x ,BC =4x ,由勾股定理求得x =2,∴AC =6,即升高6米.范例2:已知直线l 1∥l 2∥l 3∥l 4,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均为h ,距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这四条直线上,放置方式如图所示,AB =4,BC =6,则tan α的值为( C )A.23B.34C.43D.32解:过A 作AE ⊥l 4于E ,过C 作CF ⊥l 4于F ,∵∠ABE +∠α=∠α+∠BCF =90°,∴∠ABE =∠BCF ,∴Rt △ABE ∽Rt △BCF ,AB BC =AE BF ,即46=h BF ,∴BF =3h2,在Rt △BCF 中,tan α=CF BF =2h 32h =43,故选C.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正切的定义 知识模块二 坡度与坡角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1.如图,P 是∠α的边OA 上一点,点P 的坐标为(12,5),则tan α等于( C )A.513B.1213C.512D.1252.如图,某水库堤坝横断面迎水坡AB 的坡比是1∶3,堤坝高BC =50m ,则迎水坡面AB 的长度是( A )A .100mB .1003mC .150mD .503m,(第2题图)),(第3题图))3.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ACD =α,AC =1,BC =3,则tan α=13.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正切

23.1.1正切

23.1.1正切
结束寄语: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1单元第1课
三角函数描述了直角三角 形中边与角的关系,从另一个 角度刻画了事物的陡峭平缓。
课外作业:P114 2、3
C
L为水平长度,H为垂直高度,则H与L的比值I,我们 称之为坡面的坡度(或坡比)。 注意,坡度是个比值,不是角度。且角度越大,越陡, 坡度越大。 接下来,同理,我们抽象出数学概念:
23.1.1正切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1单元第1课
正切函数
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
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
3.已知∠A,∠B为锐角
A
┌ C
(1)若∠A=∠B,则tanA = tanB;
(2)若 ∠A<∠B,则 tanA_<__tanB
23.1.1正切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1单元第1课
八仙过海,尽显才能
4.如图,分别根据图(1),求 tanA和tanB的值.
B
3
4┌
A
C
(1)
5.在Rt△ABC中,∠C=90°, (1)AC=6,AB=10,求tanA和tanB (2)BC=15,tanA=3/4,求AC和AB.
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A
C3 C2
C1
23.1.1正切
good!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1单元第1课
∠A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的比值始 终是个定值。且这个比值只与∠A的 大小有关。
B1
B2 B3
A
C3 C2
C1
23.1.1正切
抽象梯子,研究陡峭程度:
A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1单元第1课
B
H

L

沪科版初三数学上册《23.1.1 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切》课件

沪科版初三数学上册《23.1.1  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切》课件

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是个角度;坡度是坡角的正
切值,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来自《点拨》)
知3-讲
【例3】 如图是一座水库大坝横截面的一部分,若已知坝高h=6 m,
3 迎水坡AB=10 m,斜坡的坡角为α,则tan α=________ . 4
导引:如图,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先借助
勾股定理求出迎水坡的水平距离,再 求坡度.过点A作AC垂直于水平面,
A的 对 边 BC . A的 邻 边 AC
要点精析:(1)tan A表示锐角A的正切,一般省略“∠”, 但当
用三个字母表示角时,不能省略“∠”.如 tan∠ABC. (2)∠A的范围与tan A的范围: ①0°<∠A<90°;②tan A>0.
(3)tan A随着 ∠A的增大而增大,∠A越接近90°,tan A 的值
(17a )2 (15a )2 8a
BC AC
,在本题已知两边之比
AB 17 BC 15
,可设BC=
15a,AB=17a,从而可用勾股定理表示出第三边AC=
,再用正切的定义求解得tan A=
BC 15 . AC 8
(来自《点拨》)
知1-讲
总 结
直角三角形中求锐角正切值的方法:
(1)若已知两直角边,直接利用正切的定义求解; (2)若已知一直角边及斜边,另一直角边未知,可先利用 勾股定理求出未知的直角边,再利用正切的定义求解.
都相似.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之比
BC B1C1 B2C 2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 , AC AC1 AC 2
(来自教材)
知1-讲
1.正切的定义:如图,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 ∠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 这个比叫做∠A的正切, 记作tan A, 即tan A=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锐角的概念和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难点:锐角三角函数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解法:教师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如测量角度、建筑设计等,引导学生关注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锐角的概念,然后给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解释其含义。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课件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课件 (新版)沪科版
AB
第十一页,共12页。
练一练
2.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斜边同时扩大
(kuòdà)
C
100倍,sinA的值(
A.扩大(kuòdà)100倍
) 12
100 3
B.缩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第十二页,共12页。
第四页,共12页。
动手(dòng shǒu)实践,寻找规律
• 由推理可得:角度不变,比值(bǐzhí)不变 • 由动态演示:角度改变,比值(bǐzhí)改变
D D’
β
第五页,共12页。
新知(xīn zhī)探究,明确定义
• 比值(bBCǐzhí叫) 做(jiàozuò)∠α,的记正做切tanα. AC
80m
若 x 30 , 则第二个坡面较陡; 若 x 30 ,
80 80
80 80
则第一个坡面较陡.
x 20 80 100
我们只要比较 30 与 20 的大小就可以了. 80 100
第三页,共12页。
• 如图所示:
C
A3 A2 A1 20m
B3 B2 B1
sin2 45 cos2 45
结论 :当C确定下来以后,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就是一个定值.
第十页,共12页。
练一练
1.判断(pànduàn)
对1)错如: 图
BC
(1) sinA=
(√ )
AB
B
(2)sinB= BC ( ×)
AB
10m 6m
(3)sinA=0.6m ( ×) A
C
位;
(4)SinB=0.8 ( √ ) 2)如图,sinA= BC( ×)
B AC
第九页,共12页。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学习、上课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学习、上课课件)

感悟新知
知2-练
2-1.河堤横断面如图,堤高 BC = 6 米, 迎水坡 AB 的坡比为 1 ∶ 3,则 AB 的长为( D )
A.12 米
B.4 3米
C.5 3米 D.6 10米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正弦、余弦
知3-讲
名称
定义
数学语言
在Rt△ABC 中,我 在Rt△ABC
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 中,∠C=
感悟新知
(1)试比较斜坡AB和CD哪个更陡; 解:如图23.1-3,过点C作CF⊥AD,垂足为F, 则CF=4 m. 在Rt△CF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FD= CD2-CF2= 52-42=3(m),
知2-练
∴ tan D=FCDF=43. ∵ tan A=13, ∴ tan D > tan A. ∴斜坡CD更陡.
感悟新知
知1-练
1-1. [ 期末·安庆潜山市 ] 如图,在边长为1 个单位的 正方形网格中, 若连接格点 AB,CD, AB 与 CD 交于点O,则 tan ∠ AOD 的值为( D )
A.1
B. 5
C. 3
D.2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坡度(坡比)与坡角
知2-讲
名称
定义
表示方法 关系
距离
坡面的铅直高度h
知3-练
解:设a=5x,b=12x,则c= a2+b2=13x, ∴ cos B=ac=153.
感悟新知
知3-练
3-1. [ 期末·合肥庐阳区 ] 如图, △ ABC的顶点都在正 3 10
方形网格纸的格点上, 则sin C= ____1_0____.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锐角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函数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名师教案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名师教案 (新版)沪科版

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第1课时 30°、60°、45°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1.记忆30°,60°,45°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函数值,并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2.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索30°,60°,45°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一副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是多少度?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提醒学生:求时可以设每个三角尺较短的边长为1,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求出这些三角函数值.推进新课一、新知探究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求完这些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后教师加以总结. 30°,45°,60°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下表: α 30° 45° 60°sin α 12 22 32 cos α32 22 12 tan α 33 1 3表中函数值变化的规律:对于正弦值,分母都是2,分子按角度增加分别为1,2与3;对于余弦值,分母都是2,分子按角度增加分别为3,2与1;对于正切值,为了便于记忆,可以写成33,33,333. 要求学生记住上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新知应用【补例1】 (1)cos 260°+sin 260°;(2)cos 45°sin 45°-tan 45°. 分析:(sin 60°)2用sin 260°表示,即为(sin 60°)·(sin 60°),不能写成sin 60°2,余弦、正切也一样.解:(1)cos 260°+sin 260°=⎝ ⎛⎭⎪⎫122+⎝ ⎛⎭⎪⎫322=1. (2)cos 45°sin 45°-tan 45°=22÷22-1=0. 3.正、余弦函数的关系【问题1】 计算:(1)sin 30°=__________,cos 60°=__________;(2)sin 60°=__________,cos 30°=__________;(3)sin 45°=__________,cos 45°=__________.你能发现每个小题中的角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互为余角的正、余弦间的关系.【问题2】 对于任意的两个互为余角的锐角∠A,∠B 是否都有sin A =cos B 呢? 探究:如图,在Rt △ABC 中,∠C=90°,∵sin A=a c ,cos B=a c , ∴sin A=cos B .同理sin B=cos A .教师归纳总结:任意锐角的正(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即sin A=cos(90°-A),cos A=sin(90°-A).二、巩固提高【补例2】 (1)在Rt△ABC 中,∠C=90°,且sin A =12,求cos B ; (2)已知sin 35°=0.573 6,求cos 55°;(3)已知cos 47°6′=0.680 7,求sin 42°54′.点拨:(1)问比较简单,对照定理,学生立即可以回答.(2)(3)问比(1)问则更深一步,因为(1)问明确指出∠B 与∠A 互余,(2)(3)问让学生自己发现35°与55°的角,47°6′与42°54′的角互余,从而根据定理得出答案,因此(2)(3)问在课堂上应该请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讲清思维过程,便于全体学生掌握,在三个问题处理完之后,最好将题目变形:(4)已知sin 35°=0.573 6,则cos______=0.573 6.(5)cos 47°6′=0.680 7,则sin__________=0.680 7,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随堂训练1.在Rt△ABC 中,∠C=90°,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sin A =sinB B .tan A =tan BC .sin A =cos BD .cos A =cos B2.若sin 67°=0.920 5,则cos 23°=__________.3.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 30°·cos 45°+cos 60°;(2)2sin 60°-2cos 30°·sin 45°;(3)2cos 60°2sin 30°-2; (4)sin 45°+cos 30°3-2cos 60°-sin 60°(1-sin 30°). 本课小结1.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能正确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2.掌握互为余角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指的是一个角的正弦值等于与它互余的角的余弦值.。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1 第1课时 正切教案2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1 第1课时 正切教案2 (新版)沪科版

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1.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2、了解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教学难点: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观察回答:如图某体育馆,为了方便不同需求的观众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台阶。

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1)图(2)[点拨]可将这两个台阶抽象地看成两个三角形答:图的台阶更陡,理由二、探索活动1、思考与探索一:除了用台阶的倾斜角度大小外,还可以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呢?①可通过测量BC与AC的长度,②再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

(思考:BC与AC长度的比与台阶的倾斜程度有何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③讨论:你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A 2C1 BBCA131BAC35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与探索二:(1)如图,一般地,如果锐角A 的大小已确定, 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相似的RtAB 1C 1,RtAB 2C 2, RtAB 3C 3……,那么有:Rt △AB 1C 1∽_____∽____……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111AC C B =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可知: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 大小已确定,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 邻边的比值也_________。

3、正切的定义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b 分别是∠A 的对边和邻边。

我们将∠A 的对边a 与邻边b 的比叫做∠A_______,记作______。

即:tanA =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B 的正切表达式吗?)试试看. 4、牛刀小试根据下列图中所给条件分别求出下列图中∠A 、∠B 的正切值。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3.1.1.1正切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3.1.1.1正切

7
3
__3__,tanB=___7__;
(2)在
Rt△ABC
中,∠C=90°,tanA=25,则
5 tanB=_2___;
(3)在 Rt△ABC 中,∠C=90°,则 tanA·tanB=__1__.
三、解答题(共32分) 17.(10分)已知如图,△ABC中,AB=AC=10,BC=16,求底角的正切值.
为 6 米,自动扶梯与地面所成的角为θ,则 tanθ的值为( A )
343 4 A.4 B.3 C.5 D.5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10.如图,将∠AOB 放置在 5×5 的正方形网格中,则 tan∠AOB 的值是( B )
2 3 2 13 3 13 A.3 B.2 C. 13 D. 13
11.河堤的横断面如图所示,堤坝的高度BC是5米,迎水斜坡AB的长是 13米,那么斜坡AB的坡度i是( C )
A.1∶3 B.1∶2.6 C.1∶2.4 D.1∶2
12.如图,某层楼的楼梯有甲、乙两种设计方案,则( A ) A.甲比乙陡 B.乙比甲陡 C.甲一样陡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如图,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C,D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CD相交于点P,则tan∠ABD的值是 1 ___3_____.
解:∵tanA=ABCC=0.75=34,设 BC=3x,则 AC=4x,AB=5x,∴ 3x+4x+5x=24,∴x=2,∴BC=6,AC=8,AB=10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 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下午10时15分32秒22:15:3222.4.1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3.1 锐角三角函数 课件(共13张PPT)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3.1 锐角三角函数  课件(共13张PPT)

(6) tan30°·tan60°+ cos230°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三角函数 sina cos a tan a
30°
1 2
3 2 3 3
45°
2 2
2 2
1
60°
3 2
1 2
3
拓展探究
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1..求求csoint7603゜゜4552′′的41值″的.(值精. 确(到精0确.0到0001.)0001) 在先角用度如单下位方状法态将为角“度度单” 位的状情态况设下定:屏为幕“显度示”出
显示
按再下按列下列顺顺序序依依次次按按键键
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已知tan x=0.7410,求锐角 x.(精确到1′) 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 的情况下(屏幕显示 出 ),按下列顺序 依次按键:
显示结果为36.538 445 77.
再按键:
24.2锐角三角函数值
自学检测: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sin30°是一个常数.用刻度
尺量出你所用的含30°的三角尺中,30°所对的
直角边与斜边的长,与同桌交流,看看这个常数
是什么.
B
sin30°=
对边 =1 Βιβλιοθήκη 边 2理由:3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A一个锐角等于30°,C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若 tan 1 则α=______3_0_°____;
3
若 cos 1 ,则α=______4_5_°____.
2
2.根据下列条件,求出相应的锐角A:
(1) sin A 2 ; (2) cos A 3 0;
2
2
(3) tan(A 20) 1.
基础练习: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1 第1课时 正切教案1 沪科版(2021学年)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1 第1课时 正切教案1 沪科版(2021学年)

2017年九年级数学上册23.1.1 第1课时正切教案1(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九年级数学上册23.1.1第1课时正切教案1 (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九年级数学上册23.1.1 第1课时正切教案1(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1.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1.理解锐角的三角函数中正切的概念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点)2.能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并进行简单计算;(重点)3.了解坡度、坡角的概念,能解决与坡度、坡角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重点)一、情境导入如图,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高度.由图我们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它的边与角有什么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正切的定义【类型一】根据已知条件求锐角的正切值如图,在△ABC中,∠C=90°,AC+BC=7(AC〉BC),AB=5,求tan B的值.解析:要求tan B的值,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则需要求出对边A C和邻边BC的长.已知斜边AB=5,且AC+BC=7,所以可以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解:设AC =x,则BC=7-x.根据勾股定理,得x2+(7-x)2=52,解得x=3或4。

∵AC〉BC,∴AC=4,BC=3。

∴tan B=错误!=错误!.方法总结: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已知条件确定∠B的对边和邻边的长,采用了一般的解题方法,并体现了方程思想在求三角函数值中的应用.实际上,根据以往做题的经验,不通过计算,直接观察就可以解决.因为斜边是5,且两条直角边的和为7,所以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4和3.【类型二】已知锐角的正切值求解其他问题在Rt△ABC中,∠C=90°,ta nA=0.75,△ABC的周长为24。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新版沪科版

(2) 作正切线
y
((q3i)ēx平ià移n)(pínɡ
y(4í) 连线
o1
3 0 3 x
2 8 48
84 8 2
第五页,共11页。
性质
y
(xìngzh
1
ì)
x-3/2 --/2来自0/2 3/2
-1
函数(hánshù) 定义域
值域
y=tanx
{x | x k , k Z}
数(hánshù)?
A
B
在每一个开区间
(-π+ kπ,π+ kπ), k Z 内都是增函数。
2
2
第八页,共11页。
例1
求函数
y
tan
的2 x定 义3 域、周期和单调(dāndiào)区间.
解:函数(hánshù)的自变量 x应满 足k , k Z,
23
2
即 x 2k , k Z, 3
由 k < x <k , k Z,
22 3
2
解得 2k <x<2k , k Z.
3
3
因此,函数的单调(dāndiào)递增区间是:
2k
,2k 3
3
,
k
Z.
第十页,共11页。
例 2 解不等式:tan x 3
解:
y
3
0
x
2
32
由图可知,x
k
3
,
k
2
,
k
Z
第十一页,共11页。
所以(suǒyǐ),函数的定义 x域x是
2k
3
,
k
Z.
由于 f (x) tan( x ) tan 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