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_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9.4 mm __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 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ABC)。
A、人的原因B、仪器原因C、外界条件原因D、以上都不是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 ABCD )。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一、选择题1.设n 个观测值的中误差均为m ,则n 个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为( )。
A .1][−n vv ;B .n m ;C .nm ; D .n ][∆∆ 。
2.对某一量作N 次等精度观测,则该量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观测值中误差的( )。
A .N 倍;B .N 倍;C .N1倍 。
3.水准尺分划误差对读数的影响属于( )。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粗差;D .其他误差。
4.相对误差是衡量距离丈量精度的标准。
以钢尺量距,往返分别测得125.467m 和125.451m ,则相对误差为( )。
A .±0.016B .|0.016|/125.459C .1/7800D .0.001285.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误差的来源为( )。
A .测量仪器构造不完善B .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C .外界环境与气象条件不稳定D .A 、B 和C6.等精度观测是指( )的观测。
A .允许误差相同B .系统误差相同C .观测条件相同D .偶然误差相同7.钢尺的尺长误差对丈量结果的影响属于( )。
A .偶然误差B .系统误差C .粗差D .相对误差8.测得两个角值及中误差为∠A =22°22′10″±8″和∠B =44°44′20″±8″,据此进行精度比较,得( )。
A .两个角精度相同B .∠A 精度高C .∠B 精度高D .相对中误差K ∠A>K ∠B9.六边形内角和为720°00′54″,则内角和的真误差和每个角改正数分别为( )。
A .+54″、+9″B .-54″、+9″C .+54″、-9″D .-54″、-9″10.往返丈量120m 的距离,要求相对误差达到1/10000,则往返较差不得大于( )m 。
A .0.048B .0.012C .0.024D .0.036二、判断题1.多次观测一个量取平均值可减少系统误差。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测量误差理论一、中误差估值(也称中误差):Δi (i=1,2,…,n ) (6—8)【例】 设有两组同精度观测值,其真误差分别为:第一组 —3″、+3″、-1″、—3″、+4″、+2″、-1″、—4″; 第二组 +1″、-5″、-1″、+6″、—4″、0″、+3″、-1″.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即求中误差。
解:"22222219.2841243133±=+++++++±=m"222223.3813046151±=+++++++±=m由于m 1〈m 2,可见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比第二组高。
同时,通过第二组观测误差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其误差值的波动幅度较大,因而也可判断出第二组观测值的稳定性较差,则精度较低。
另外,由以上分析可知,中误差仅代表了一组观测值的精度,并不表示某个观测值的真误差。
二、相对误差:观测值中误差m 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S 相比,并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形式,即mS Sm K 1==(6-10) 三、误差传播定律【例】 丈量某段斜距S =106。
28 m ,斜距的竖角038'︒=δ,斜距和竖角的中误差分别为cm 5m s ±=、"20m ±=δ,求斜距对应的平距D 及其中误差D m .解:平距 105.113m 30'cos8106.28cos =︒⨯=⋅=δS D由于δcos ⋅=S D 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所以,对等式两边取全微分,化成线性函数,并用“∆”代替“d ”得δδδ∆⋅⋅-∆⋅=∆sin cos S S D再根据(6—29)式,可以直接写出平距方差计算公式,并求出平距方差值n m ] [∆∆ ±=2""2222"2222)(477.24)20626520()'308sin 28.106(5)'308(cos )()sin ()(cos cm m S m m SD=⋅︒⋅+⋅︒=⋅⋅+⋅=ρδδδ因此,平距的中误差为:m D =±5 cm 。
第6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题目
第六章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观测条件与精度的关系是 B 。
A.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
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大B.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高。
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低C.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差。
反之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2、防止系统误差影响应该 C 。
A.严格检验仪器工具;对观测值进行改正;观测中削弱或抵偿系统误差影响B.选用合格仪器工具;检验得到系统误差大小和函数关系;应用可行的预防措施等C.严格检验并选用合格仪器工具;对观测值进行改正;以正确观测方法削弱系统误差影响3、系统误差具有的特点为( C )。
A.偶然性 B.统计性 C.累积性 D.抵偿性4、水平角测量时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引起的误差属于( B )。
A.中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5、下列误差中( A )为偶然误差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6、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A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7、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B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8、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是 B 。
A. n次测量结果之和的平均值B. n次等精度测量结果之和的平均值C.是观测量的真值9、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按 C 计算得到。
A. 白塞尔公式B. 真误差△。
C. 观测值中误差除以测量次数n的开方根10、角度测量读数时的估读误差属于( C )。
A.中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11、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 D )。
A.系统误差 B.平均中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12、距离测量中的相对误差通过用( B )来计算。
A .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B .往返测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与平均值之比值C .往返测距离的比值D .往返测距离之差13、 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A )A.中误差 B.允许误差 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14、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 C )。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简答题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简答题及答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基本概念题1.误差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测量误差不可避免答:误差=测得值-真值。
误差的性质有:(1)误差永远不等于零;(2)误差具有随机性;(3)误差具有不确定性;(4)误差是未知的。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测量或实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什么叫真值什么叫修正值修正后能否得到真值为什么答:真值:在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
修正值: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它等于负的误差值。
修正后一般情况下难以得到真值。
因为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修正后只能得到较测得值更为准确的结果。
3.测量误差有几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它们各用于何种场合答: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绝对误差——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用绝对误差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对于不同的被测俩量以及不同的物理量,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引用误差——简化和实用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常用在多档和连续分度的仪表中)。
4.测量误差分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误差值较大,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5.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的涵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答: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第6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答案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一、选择题1、B2、C3、C4、B5、A6、A7、B8、B9、C 10、C11、D 12、B 13、A 14、C 15、B 16、C 17、A 18、B 19、B 20、B 21、C 22、A 23、C 24、B 25、A 26、A 27、C二、填空题1、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2、 仪器本身误差 观测误差 外界自然条件影响3、 相对误差4、 读m 25、 中误差 容许误差 相对误差6、n17、 相同 8、[]nlnm9、 提高仪器的等级 10、相对误差 11、极限误差 12、±10″ 13、±0.2m 14、101-''±n 15、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16、Nmm x =三、问答计算题1、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特点: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如果规律性能够被到,则系统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可以改正,或者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加以抵消或者削弱。
偶然误差特点: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多次观测和平均可以抵消一些偶然误差。
2、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仪器原因 人的原因 外界环境的影响偶然误差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即:(1)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有界性) (2)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密集性)(3)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4)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抵偿性)。
3、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满足规定误差要求,工作中可以采取措施加以减弱或处理。
粗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工作中的粗心大意或观测方法不当造成的,错误是可以也是必须避免的,含有粗差的观测成果是不合格的,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剔除粗差或重新进行观测。
4、这两种误差主要在含义上不同,另外系统误差具有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确定其大小和符号,利用计算公式改正系统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或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加以消除或削弱。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专题复习)
测量误差理论一、中误差估值(也称中误差):Δi (i=1,2,…,n )(6-8)【例】设有两组同精度观测值,其真误差分别为:第一组-3″、+3″、—1″、-3″、+4″、+2″、-1″、—4″; 第二组+1″、—5″、-1″、+6″、—4″、0″、+3″、-1″。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即求中误差.解:由于m 1〈m 2,可见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比第二组高。
同时,通过第二组观测误差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其误差值的波动幅度较大,因而也可判断出第二组观测值的稳定性较差,则精度较低。
另外,由以上分析可知,中误差仅代表了一组观测值的精度,并不表示某个观测值的真误差。
二、相对误差:观测值中误差m 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S 相比,并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形式,即(6—10)三、误差传播定律【例】丈量某段斜距S =106.28m ,斜距的竖角,斜距和竖角的中误差分别为、,求斜距对应的平距D 及其中误差。
解:平距由于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所以,对等式两边取全微分,化成线性函数,并用“”代替“d "得 再根据(6-29)式,可以直接写出平距方差计算公式,并求出平距方差值因此,平距的中误差为:m D =±5 cm.则最终平距可表示为:D =105。
113±0。
050 m 。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时,由于参与计算的观测值的类型不同,则计算单位也可能不同,如角度单位和长度单位,所以,应注意各项单位要统一。
例如,上例中的角值需要化为弧度.综上所述,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求任意函数中误差的步骤如下: 列独立观测值函数式 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 写出中误差关系式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应特别注意两点:正确列出函数式;函数式中的各个观测值必须是独立观测值。
n m ] [∆∆ ±=【例】用长度为l=30m的钢尺丈量了10个尺段,若每尺段的中误差m=±5mm,求全长D及其中误差m D.解:列独立观测值函数式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写出中误差关系式则,全长的中误差为m D=±如果采用下面方法计算该题,考虑错误之处:先列出函数式D=10l,写出全长D的中误差关系式并计算中误差m D=10·m=10·5=±50mm。
测量学 习题和答案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1、在角度测量中采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消除什么误差?答:在角度测量中采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消除仪器误差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
2、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各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②仪器下沉;③读数不正确;④水准尺下沉。
答: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仪器误差。
②仪器下沉;外界条件的影响。
③读数不正确;人为误差。
④水准尺下沉。
外界条件的影响。
3、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答: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数值大小和正负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数值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表现出偶然性的误差。
偶然误差具有以下统计特性(1)有界性(2)单峰性(3)对称性(4)补偿性4、什么是中误差?为什么中误差能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答:中误差是指同一组中的每一个观测值都具有这个值的精度5、函数z=z1+z2,其中z1=x+2y,z2=2x-y,x和y相互独立,其m x=m y=m,求m z。
m m m m yx y x y x z z z y x z 1093222221=+±=+=-++=+=6、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按h=Dtan α计算高差,已知α=20°,m α=±1′,D=250m ,m D =±0.13m ,求高差中误差m h 。
m m D m m D h 094.0)20626560()20sec 250(13.0)20(tan )sec ()(tan 2222222222±=⨯⨯+⨯±=+±=ααα 7、用经纬仪观测某角共8个测回,结果如下:56°32′13″,56°32′21″,56°32′17″,56°32′14″,56°32′19″,56°32′23″,56°32′21″,56°32′18″,试求该角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1
为边长观测值,若按条件图27BC α654321D CBA 武汉大学 测绘学院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课程试卷(A 卷)出题者:黄加纳 审核人:邱卫宁一.已知观测值向量的协方差阵为,又知协因数,试求观测值的权阵及观测值的权和。
(10分)二.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观测A 、B 两个角度,设对观测4测回的权为1,则对观测9个测回的权为多少?(10分)三.在图一所示测角网中,A 、B 为已知点,为已知方位角,C 、D 为待定点,为同精度独立观测值。
若按条件平差法对该网进行平差:(1).共有多少个条件方程?各类条件方程各有多少个?(2).试列出全部条件方程(非线性条件方程要求线性化)。
(15分)图一四.某平差问题有以下函数模型21L ⎥⎦⎤⎢⎣⎡--=3112LL D 5112-=Q LL P 1L P 2L P A ∠B ∠BC α721,,,L L L )(I Q =⎪⎪⎩⎪⎪⎨⎧=-=--=+-+=--0ˆ03060515443121x v v v v v v v v57624312P 2(1.732,3.000P 1(1.732,1.000A(0,0)B(0,2)Ah 5h 4h 1h 3h 2C DB 试问:(1).以上函数模型为何种平差方法的模型?(2).本题中, , , , , , 。
(10分)五.在图二所示测角网中,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和P 1、P 2两待定点的近似坐标值(见图二,以“km ”为单位),以及,,,,为同精度观测值,其中。
若按坐标平差法对该网进行平差,试列出观测角的误差方程(设,、图二 以dm 为单位)。
(10分)六.有水准网如图三所示,网中A 、B 为已知点,C 、D 为待定点,为高差观测值,设各线路等长。
已知平差后算得,试求平差后C 、D两点间高差的权及中误差。
(10分)=n =t =r =c =u =s 0000330001'''=BP α000030002'''=BP αkm S BP 0.201=km S BP 0.202=721,,,L L L 65955906'''=L 6L 5102⨯=ρxˆyˆ51~h h )(482mm V V T =5ˆhABP 2h 5h 4h 1h 3h 2P 17654321PCBA图三七.在间接平差中,参数与平差值是否相关?试证明之。
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
测量误差理论一、中误差估值(也称中误差):Δi (i=1,2,…,n ) (6-8)【例】 设有两组同精度观测值,其真误差分别为:第一组 -3″、+3″、-1″、-3″、+4″、+2″、-1″、-4″; 第二组 +1″、-5″、-1″、+6″、-4″、0″、+3″、-1″。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即求中误差。
解:"22222219.2841243133±=+++++++±=m"222223.3813046151±=+++++++±=m由于m 1<m 2,可见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比第二组高。
同时,通过第二组观测误差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其误差值的波动幅度较大,因而也可判断出第二组观测值的稳定性较差,则精度较低。
另外,由以上分析可知,中误差仅代表了一组观测值的精度,并不表示某个观测值的真误差。
二、相对误差:观测值中误差m 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S 相比,并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形式,即mS Sm K 1==(6-10) 三、误差传播定律【例】 丈量某段斜距S = m ,斜距的竖角,斜距和竖角的中误差分别为、,求斜距对应的平距D 及其中误差。
解:平距 105.113m 30'cos8106.28cos =︒⨯=⋅=δS D由于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所以,对等式两边取全微分,化成线性函数,并用“”代替“d ”得δδδ∆⋅⋅-∆⋅=∆sin cos S S D再根据(6-29)式,可以直接写出平距方差计算公式,并求出平距方差值n m][2""2222"2222)(477.24)20626520()'308sin 28.106(5)'308(cos )()sin ()(cos cm m S m m SD=⋅︒⋅+⋅︒=⋅⋅+⋅=ρδδδ因此,平距的中误差为:m D =±5 cm 。
则最终平距可表示为:D=± m 。
误差理论试题及答案
误差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仪器的精度B. 测量方法C. 环境条件D. 所有以上答案:D2.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系统误差是可预测的,随机误差是不可预测的B. 系统误差是不可预测的,随机误差是可预测的C.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可预测的D.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不可预测的答案:A3. 测量误差的估计方法不包括()。
A. 标准差B. 均方根误差C. 绝对误差D. 误差传递答案:D二、填空题1.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2. 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表示测量结果的________越高。
答案:准确性三、简答题1. 简述如何减少测量误差。
答案: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控制环境条件,以及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取平均值等。
2. 描述误差传播的基本原理。
答案:误差传播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量是由多个变量通过某种函数关系计算得到时,这些变量的测量误差会通过该函数关系传播到最终结果上。
误差传播的计算可以通过误差传播公式来进行,该公式考虑了各变量误差与函数关系之间的影响。
四、计算题1. 已知测量长度的仪器误差为±0.05cm,测量时间的仪器误差为±0.02s,计算速度的测量误差。
答案:假设长度为L,时间为T,速度为V=L/T,速度的相对误差可以通过误差传播公式计算得到。
速度的误差Δ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V = V * sqrt((ΔL/L)^2 + (ΔT/T)^2)其中ΔL = 0.05cm,ΔT = 0.02s。
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速度的测量误差。
2.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为50,标准差为5,求这组数据的相对误差。
答案:相对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相对误差 = (标准差 / 平均值) * 100%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相对误差的百分比。
误差理论 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1、熟悉误差、精度、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答案:略2、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L1=50mm,L2=80mm。
测得值各为50.004mm,80.006mm。
试评定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
解:两种测量方法进行的测量绝对误差分别为:δ1=50.004-50=0.004(mm);δ2=80.006-80=0.006(mm);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对误差分别为:δ1/L1=0.004/50=0.008%;和δ2/L2=0.006/80=0.0075 %;显然,测量L2尺寸的方法测量精度高些。
3、若某一量值Q用乘积ab表示,而a与b是各自具有相对误差f a和f b的被测量,试求量值Q的相对误差。
解:∵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测得值-真值)/真值∴ a = a0(1+f a);b = b0(1+f b);式中a0、b0分别为a、b的真值。
则Q =ab = a0(1+f a) b0(1+f b)≈a0 b0(1+f a+ f b)因此,Q的相对误差约为(f a+ f b)第二章1、在立式测长仪上测量某校对量具,重复测量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m)为20.0015,20.0016,20.0018,20.0015,20.0011。
若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试以99%的置信概率确定测量结果。
解:①求算术平均值②求残余误差:各次测量的残余误差依次为 0,0.0001,0.0003,0,-0.0004。
③求测量列单次测量的标准差用贝塞尔公式计算:用别捷尔斯公式计算:④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⑤求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和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因假设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并且置信概率P=2Φ(t)=99%,则Φ(t)=0.495,查附录表1 正态分布积分表,得置信系数t=2.6。
故: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⑥求得测量结果为:2、甲、乙两测试者用正弦尺对一锥体的锥角α个各重复测量 5 次,测得值如下:α甲:7°2’20”,7°3’0”,7°2’35”,7°2’20”,7°2’15”,α乙:7°2’25”,7°2’25”,7°2’20”,7°2’50”,7°2’45”;试求其测量结果。
误差理论习题及答案
236.43g
LOGO
误差基本原理
n
vi2
, i1
n 1
8
vi2
i1 8 1
LOGO
误差基本原理
0.022 (0.06)2 0.082 (0.09)2 (0.04)2 0.052 0.042 (0.03)2 7
0.0251
LOGO
绪论1-7
解:设微安表的量程为0 ~ Xn ,测量时
指针的指示值为X,微安表的精度等
级为S,最大, 误差≤ X n S%,相对误差≤
,一X n般S% X
,X故当X nX越接近 相对X n
误差就越小,故在使用微安表时,
希望指针在全量程的2/3范围内使用
。
LOGO
绪论1-9
1-9 多级弹导火箭的射程为10000km 时,其射击偏离预定点不超过0.1km, 优秀选手能,在距离50m远处准确射中 直径为2cm的靶心,试评述哪一个射 击精度高?
LOGO
解:(1)加权算术平均值
8
x
i 1 8
pi xi pi
102523 .85 1 101591 .36 2 135786 4 2
i 1
(2)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各组残余误差: vx1 x1 x
同理得
vx2 vx8
LOGO
则
8
x
LOGO
绪论1-5
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gmax , hmax 2 Tmax
g
h
T
0.00005 2 0.0005 1.04230 2.0480
5.3625104%
LOGO
绪论1-5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Word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Word版第⼀章绪论§1-1观测误差1.1.01为什么说观测值总是带有误差,⽽且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1.02观测条件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1.1.03测量误差分为哪⼏类?它们各⾃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成果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1.1.04⽤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长不准确;(2)尺尺不⽔平;(3)估读⼩数不准确;(4)尺垂曲;(5)尺端偏离直线⽅向。
1.1.05在⽔准测量中,有下列⼏种情况使⽔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视准轴与⽔准轴不平⾏;(2)仪器下沉;(3)读数不准确;(4)⽔准尺下沆。
§1-2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1.2.06 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多余观测?1.2.07 测量平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3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1.3.08 ⾼斯于哪⼀年提出最⼩⼆乘法?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1.3.09 ⾃20世纪五六⼗年代开始,测量平差得到了很⼤发展,主要表现在那些⽅⾯?§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1.4.10 本课程主要讲述哪些内容?其教学⽬的是什么?第⼆章误差分析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2.1.01 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种重要的分布?试写出⼀维随机变量X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式。
§2-2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2.02 观测值的真误差是怎样定义的?三⾓形的闭合差是什么观测值的真误差?2.2.03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量的偶然误差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2.2.04 偶然误差*服从什么分布?它的数学期望和⽅差各是多少?§2-3 衡量精度的指标测值⽐误差⼤的观测值精度⾼?2.3.07 若有两个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那么,是否可以说这两个观测值的真误差⼀定相同?为什么?2.3.08 为了鉴定经纬度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平⾓α=45O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o00’06” 44o59’55” 44o59’58” 45o00’04”45o00’03” 45o00’04” 45o00’00” 44o59’58”44o59’59” 44o59’59” 45o00’06” 45o00’03”设α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误差理论练习题解答
误差理论部分常见题型一.填空1.根据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以分为 直接 测量和 间接 测量。
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可分为 等精度 测量和 非等精度 测量。
2.测量的四要素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
3. 误差按其来源可以分为 设备 误差、 环境 误差、 人员 误差和 方法 误差。
4. 在测量中,绝对误差等于___测量值____ 减去___真值______ 。
5. 对于不连续读数的仪器,如数字秒表、分光计等,就以 最小分度 作为仪器误差。
6. 偶然误差的分布具有三个性质,即 单峰 性, 对称 性, 有界 性。
7.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 被测量的大小 和 测量仪器 共同决定。
8. 表示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精密度 ,它属于 偶然 误差,用 标准 误差( 偏差 )来描述它比较合适。
二.选择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B .偏差是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C .通过一次测量即可求出标准偏差S x ,所以称之为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D .我们在实验中是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作为随机误差的估算值 2.两个直接测量值为0.5136mm 和10.0mm ,它们的商是( B ) A .0.05136 B .0.0514 C .0.051 D .0.1 3.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D ) A .用空载时没有调平衡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B .千分尺零点读数不为零,又未作修正.C .利用单摆公式测重力加速度时,单摆摆角的影响.D .测量钢丝直径时,测量结果的起伏 4.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 )A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偶然误差B .多次测量可以消除系统误差C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D .多次测量可以消除偶然误差 5. 下列数字中,哪个是三位有效数字? (A )A .0.0235B .2.350C . 0.2350D . 2350 6.选出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 D )A .镜像法B .放大法C .模拟法D .代替法 7.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的正确者 ( B )A .一般来说,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多少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无关B .可用仪器最小分值度或最小分度值的一半作为该仪器的单次测量误差C .直接测量一个约1 mm 的钢球,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应选用最小分度为1mm 的米尺来测量D .实验结果应尽可能保留多的运算位数,以表示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8.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 B ) A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C .用它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为mm 004.0±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 多次测量可以( C )A .消除偶然误差B .消除系统误差C .减小偶然误差D .减小系统误差 10. 某同学计算得某一体积的最佳值为3415678.3cm V=(通过某一关系式计算得到),不确定度为3064352.0cm V =∆,则应将结果表述为 ( D )A .V=3.415678±0.64352cm 3B .V=3.415678±0.6cm 3C .V=3.41568±0.64352cm 3D .V=3.42±0.07cm 311. 在计算数据时,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以后,应将多余的数字舍去。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_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9.4 mm __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 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ABC)。
A、人的原因B、仪器原因C、外界条件原因D、以上都不是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ABCD)。
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粗差D.温差正确答案:A2、下列误差中()为偶然误差。
A.横轴误差B.照准误差和读数误差C.视准轴误差D.水准仪i角误差正确答案:B3、在等精度观测的条件下,正方形一条边b的观测中误差为m,则正方形的周长(S=4b)中的中误差为()。
A.2mB.8mC.4mD.16m正确答A.中误差B.往返误差C.相对中误差D.限差正确答案:C5、设九边形各内角观测值的中误差为±10″,若容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则九边形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A.±120″B.±80″C.±40″D.±60″正确答案:D五、多选题1、衡量观测值的精度指标主要有()。
A.中误差B.相对误差或相对中误差C.容许误差或限差D.真误差正确答案:A、B、C2、测得两个角值及中误差分别为∠A=22°22′10″±8″和∠B=44°44′20″±8″,据此进行精度比较,得( )。
A.∠A精度高B.∠B精度高C.不能用相对中误差来衡量D.两个角精度相同正确答案:C、D3、测量误差主要来源包括()。
A.观测仪器B.观测人员C.外界条件D.观测结果正确答案:A、B、C4、偶然误差的特性主要包括()。
A.有限性B.密集性C.对称性D.补偿性正确答案:A、B、C、D5、测量工作中所谓误差不可避免,主要是指()误差。
A.系统误差B.位差C.粗差D.偶然误差正确答案:A、C、D三、填空题1、多次重复观测一个量,取平均值,可减少()误差的影响;改进操作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改正计算,可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
正确答案:偶然2、误差传播定律描述了观测值中误差和()中误差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观测值函数3、一般在测角或水准测量时,采用中误差的方法衡量精度。
05《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答案
第五章 一、选择题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作业与习题答案
1.设 n 个观测值的中误差均为 m,则 n 个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为( A.
相对误差 =
误差的绝对值 1 = 观测值 T
式中当误差的绝对值为中误差 m 的绝对值时,K 称为相对中误差。 m 1 K= = D D m 极限误差 由偶然误差的特性一可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这 个限值就是极限误差。 容许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测量规范要求观测中不容许存在较大的误差,可由极限误差来确定测量误差的 容许值,称为容许误差 6.什么是极限误差?什么是相对误差? 极限误差 由偶然误差的特性一可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这 个限值就是极限误差。 容许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测量规范要求观测中不容许存在较大的误差,可由极限误差来确定测量误差的 容许值,称为容许误差 7.说明下列原因产生的误差的性质和消减方法 钢尺尺长不准,定线不准,温度变化,尺不抬平,拉力不均匀,读数误差,水准测量时气泡居
ˆ =± m = ±σ
[∆∆] n
相对误差 真误差和中误差都有符号,并且有与观测值相同的单位,它们被称为“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可 用于衡量那些诸如角度、方向等其误差与观测值大小无关的观测值的精度。但在某些测量工作中, 绝对误差不能完全反映出观测的质量。例如,用钢尺丈量长度分别为 100 m 和 200 m 的两段距离, 若观测值的中误差都是±2 cm,不能认为两者的精度相等,显然后者要比前者的精度高,这时采用 相对误差就比较合理。相对误差 K 等于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的比值。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 分子为 1 的分式表示,即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题目
第六章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观测条件与精度的关系是 B 。
A.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
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大B.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高。
反之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低C.观测条件差,观测误差大,观测精度差。
反之观测条件好,观测误差小,观测精度小2、防止系统误差影响应该 C 。
A.严格检验仪器工具;对观测值进行改正;观测中削弱或抵偿系统误差影响B.选用合格仪器工具;检验得到系统误差大小和函数关系;应用可行的预防措施等C.严格检验并选用合格仪器工具;对观测值进行改正;以正确观测方法削弱系统误差影响3、系统误差具有的特点为( C )。
A.偶然性 B.统计性 C.累积性 D.抵偿性4、水平角测量时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引起的误差属于( B )。
A.中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5、下列误差中( A )为偶然误差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6、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A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7、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B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8、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是 B 。
A. n次测量结果之和的平均值B. n次等精度测量结果之和的平均值C.是观测量的真值9、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按 C 计算得到。
A. 白塞尔公式B. 真误差△。
C. 观测值中误差除以测量次数n的开方根10、角度测量读数时的估读误差属于( C )。
A.中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11、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 D )。
A.系统误差 B.平均中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12、距离测量中的相对误差通过用( B )来计算。
A.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B.往返测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与平均值之比值C.往返测距离的比值D.往返测距离之差13、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A )A.中误差B.允许误差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14、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_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10″__.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9.4 mm __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 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二、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 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ABC)。
A、人的原因B、仪器原因C、外界条件原因D、以上都不是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ABCD)。
A、积累性B、抵消性C、可消除或减弱性D、规律性3、衡量精度高低的标准有( ABC )。
A 、中误差B 、相对误差C 、容许误差D 、绝对误差4、误差传播定律包括哪几种函数( ABCD )。
A 、倍数函数B 、和差函数C 、一般线性函数D 、一般函数5、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第一段长1500m ,第二段长1300m ,中误差均为+22mm ,问哪一段的精度高( A )。
A 、第一段精度高,B 、第二段精度高。
C 、两段直线的精度相同。
6、在三角形ABC 中,测出∠A 和∠B ,计算出∠C 。
已知∠A 的中误差为+4″,∠B 的中误差为+3″,求∠C 的中误差为( C )A 、 +3″B 、+4″C 、+5″D 、 +7″7、 一段直线丈量四次,其平均值的中误差为+10cm ,若要使其精度提高一倍,问还需要丈量多少次( C )A 、4次B 、8次C 、12次D 、16次8、用经纬仪测两个角,∠A=10°20.5′∠B=81°30.5′中误差均为±0.2′,问哪个角精度高( C )A.、第一个角精度高 B 、第二个角精度高 C 、两个角的精度相同9、观测值L 和真值X 的差称为观测值的( D )A 、最或然误差B 、中误差C 、相对误差D 、真误差10、一组观测值的中误差m 和它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关系为:( C )A 、m M =B 、n Mm = C 、n m M = D 、1-=n m M 11、在误差理论中,公式[]n m ∆⋅∆±=中的△表示观测值的:( C )A 、最或然误差B 、中误差C 、真误差D 、容许误差四、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打错误的打×)( √ )1、测量成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任何观测值都存在误差。
( × )2、观测条件好,则成果精度就高;观测条件差,则成果精度就低。
( √ )3、观测误差与观测成果精度成反比。
( √ )4、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测量仪器和工具构造不完善或校正不完全准确。
(× )5、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通常是同时产生的,当系统误差消除或减弱性后,决定观测精度的主要是偶然误差。
(√ )6、偶然误差不能用计算改正或一定的观测方法简单地消除,只能根据其特性来改进观测方法并合理地处理数据,加以减少影响。
( ×)7、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 √ )8、误差的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
( √ )9、中误差、容许误差、闭合差都是绝对误差。
( √ )10、用经纬仪测角时,不能用相对误差来衡量测角精度,因为测角误差与角度大小无关。
( √ )11、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与观测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 √ )12、误差传播定律是描述直接观测量的中误差与直接观测量函数中误差之间的关系。
( √ )13、在观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其唯一方法是增加测量次数。
五、简答题1、什么叫观测误差?产生观测误差的原因有哪些?答:(1)、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测量误差或观测误差。
(2)、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误差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
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将影响观测成果的精度。
2、什么是粗差?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答:粗差:是疏忽大意、失职造成的观测误差,通过认真操作检核是可消除的。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方向、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并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为常数,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表现出偶然性,单个误差的数值、大小和符号变化无规律性,事先不能预知,产生的原因不明显,这种误差为偶然误差。
3、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答:(1)、在一定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有限性);(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单峰性);(3)、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4)、偶然误差的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近于零,(抵偿性)。
4、举例说明如何消除或减小仪器的系统误差?答:在测量工作中,应尽量设法消除和减小系统误差。
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上采用必要的措施,限制或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如角度测量中采取盘左、盘右观测,水准测量中限制前后视视距差等,另一种是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和规律,对观测值进行系统误差的改正,如对距离观测值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对竖直角进行指标差改正等。
5、写出衡量误差精度的指标。
答:(1)、平均误差:在一定条件下的观测系列中,各真误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 即:θ=[|△|]/n(2)、中误差:在一定条件下的观测系列中,各真误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m =±n VV /][(3)、允许误差(极限误差):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某一定限值,通常以三倍中误差或二倍中误差为极限值,称此极限值为允许误差。
(4)、相对误差:是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之比。
6、等精度观测中为什么说算术平均值是最可靠的值?答:这是因为:设对某量进行了n 次观测,其观测值分别为Ll ,L2,……Ln(1)、其算术平均值为L =(Ll +L2+……+Ln)/n =[L]/n ,设该量的真值为X ;(2)、真误差为:△1=L1-X ,△2=L2-X ,……△n =Ln -X ,等式两边相加并各除以n ,即:[△]/n =[L]/n -X ; (3)、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加时.有∞→n Lim [△]/n =0; (4)、所以:L Lim n ∞→=X ;所以说算术平均值是真值的最优估值。
7、从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 )的公式中,使我们在提高测量精度上能得到什么启示?答:从公式可以看出,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与观测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因此增加观测次数可以提高箕术平均值的精度。
当观测值的中误差m =1时,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与观测次数n 的关系如图5-4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当n 增加时,M 减小。
但当观测次数n 达到一定数值后(如n =10),再增加观测次数,工作量增加,但提高精度的效果就不太明显了。
故不能单纯以增加观测次数来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应设法提高观测值本身的精度。
例如,使用精度较高的仪器、提高观测技能、在良好的外界条件下进行观测等。
8、写出误差传播定律的公式,并说明该公式的用途。
答:设一般函数,Z =(Xl ,X2,……Xn),式中X1,X2,……X 。
为可直接观测的量,m1,m2,……mn 为各观测量相应的中误差,则:函数Z 的中误差为计算式:mZ =±2222222121)/()/()/(n n m X F m X F m X F ∂∂++∂∂+∂∂此式就是误差传播定律。
可以用各变量的观测值中误差来推求函数的中误差。
六、计算题:1、设对某线段测量六次,其结果为312.581m 、312.546m 、312.551m 、312.532m 、312.537m 、312.499m 。
试求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相对误差。
解:算术平均值[]nl n l l l L n =+++= 21=312.541 m 观测值中误差:m =±)1/(][-n VV =±0.0268;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L M =m /n ±0.011(m );结果:312.541±0.011 相对误差: mDD mK 1===1/28412 2、已知DJ6光学经纬仪一测回的方向中误差m=±6″,问该类型仪器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是多少?如果要求某角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角=±5″,用该仪器需要观测几个测回。
解: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由和差函数得//2222215.866±=+±=+±=m m mM=n m± ,n =3,需测3个测回3、用某经纬仪测量水平角,一测回的中误差m=±15″,欲使测角精度达到土5″问需要观测几个测回?解:由M= n m±,则n =9,需测9个测回4、同精度观测一个三角形的两内角α、β,其中误差:αm =βm =±6″,求三角形的第三角γ的中误差γm ?解:γ=180-α-β由误差传播定理得 γm =±2222)/()/(βαβγαγm m ∂∂+∂∂=±8.5″5、设量得A 、B 两点的水平距离D=206.26m ,其中误差D m =±0.04m ,同时在A 点上测得竖直角α=30°00′,其中误差αm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