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_细菌各论与病毒总论
医学微生物问答题
微生物绪论.
1.三类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特点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及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细胞核结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等)组蛋白及核蛋白体(80S)仅有核质或拟核(nucleoid),内含双链DNA,RNA及核蛋白体(70S)病毒体的核心为DNA或RNA;阮病毒为传染性蛋白因子,无核酸
体外培养培养基立克次体和衣原体需在活细胞或鸡胚培养,支原体,细菌和放线菌可用培养基培养有些病毒可在活细胞中复制,其余仅能在人或动物体内复制传代
2.⑴微生物经验时期古代人类虽未观察到具体的微生物,但早已将微生物知识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疾病防治之中。
⑵实验微生物学时期①微生物发现:荷兰人虎克、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德国学者郭霍等为微生物的发现及微生物学学科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②免疫学的兴起;③化学疗剂和抗生素的发明:如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
⑶现代微生物学时期近三十年来,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培养、组织化学、标记技术、核酸杂交、色谱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建立和改进,微生物学得到极为迅速的发展。
3.近二十年来随着生化、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飞速进展和检测技术的创新和改进,使医学微生物学获得迅速进展。
(1) 许多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如1967年以来发现的kuru病、D–J病、G-S综合征、FFI 病、羊瘙痒病和疯牛病等,其病原体为朊毒体(prion);轮状病毒(rotavirus)引起“秋季”腹泻(1973年);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iri)引起莱姆(Lyme)病(1974年);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 引起肺炎(1976年);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肾出血热综合征(HFRS)(1978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引起溃疡病(1982年);HIV-1及HIV-2引起AIDS(1982年);1989年9月正式命名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九十年代以来发现非O-1群O139 霍乱流行优势株以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等血清型) 引起流行性腹泻日趋严重;近年来耐药性结核菌株肆虐全球,使结核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总论
早期
早期(TK 脱氧胸苷激酶)
晚期
晚期 (结构)
ss DNA virus (微小病毒、TTV)
-ssDNA
复制中间体 解链,转录 翻译 装配
衣壳
子代 -ssDNA
核衣壳
+ssRNA-V(如 poliovirus)
(1)本身具有mRNA功能,形成 多聚大蛋白; (2)复制中间体(replicative intermediate, RI): ±RNA; (3)在细胞质内合成子代RNA和病毒蛋白
5、不断发现引起人类疾病的新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带状疱疹
Rubella virus-风疹
EB Virus-Burkitt’s 淋巴瘤
Encephalitis B virus -乙型脑炎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
45
穿入 penetration 包膜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为主 无包膜病毒:胞饮和直接进入
PENETRATION
herpesviruses, paramyxoviruses, HIV
47
48
49
PENETRATION - enveloped viruses
from Schaechter et al, Mechanisms of Microbial Disease, 3rd ed, 1998
生物学中的细菌和病毒
生物学中的细菌和病毒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学科,其中细菌和病
毒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细菌和病毒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它们的特性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生命的本质和科学的进步。
一、细菌
细菌指的是以单细胞生物为单位组成的生物群体。细菌广泛存
在于土壤、水体、食品、疾病和人体内等各个方面。细菌是一类
广泛分布、芸芸众生的微生物,表现出多样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其中一部分细菌对人类有重要的危害。
细菌除了对人类造成疾病的威胁之外,还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
作用。比如,在地球的植物生长中,细菌能与植物根部形成共生
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固氮。此外,细菌在工
业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酿造啤酒、制药、制酸奶等等。
但是,细菌也是一种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原体。感染的方
式有多种多样,比如食品中的细菌、通过空气传播、通过接触传
染等等。细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比如腹泻、头痛、发热等等。而且对于一些弱势群体,比如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等,细菌感染的危害会更加严重。
二、病毒
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微生物,只能在细胞内进行繁殖和生存。病毒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包括动物、植物和细菌等等。病毒通过将自身免疫细胞复制的基因组继承下去的侵犯,来进行自身的繁殖和生存。这个过程对宿主细胞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杀死宿主细胞、让宿主细胞分化等。
病毒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病毒会引起很多严重的疾病。比如,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等都是非常危险的病毒。而且病毒的传播方式非常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食品等,感染后的人会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医学微生物概述
“泡泡男孩”: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泡泡男孩》这部电影呢,亚当•山德勒斯前几 年演了一部喜剧片「泡泡男孩」,说的是一个没有免疫力的男孩,从小 住在无菌泡泡世界的故事。电影的结局倒是皆大欢喜,因为原来只是他 母亲不愿意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明知他已经有免疫力,还骗他说他不 能离开泡泡而生活。后来他毅然决然的割开泡泡,却发现他还是可以健 康的活下去。现实社会中最著名的泡泡男孩(Bubble boy),也就是片中取 材的真人真事,却没有这么幸运。那个男孩叫戴维。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 C I D)是人类最严重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又称 “泡泡男孩”病,得名于美国患儿戴维· 维特尔。 维特尔1971年出生 后不足10秒钟就进入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在那里度过12年人生的大 部分时光,死于骨髓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电影《泡泡男孩》以他为原型 拍摄。 这种病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因患者体内19号 染色体基因变异造成,主要特征是分别提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胸腺 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和囊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缺损。因匮乏抵御 细菌和病毒的能力,患者出生后容易反复感染病菌而死亡。
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
(Robert Koch,1843~1910,德国)
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 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 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 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 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该病 原菌纯种。
爱爱医资源-微生物、免疫(江丽芳)
支原体
形态学特征: 无细胞壁、呈多形性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肺炎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解脲脲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立克次体
▲ ▲
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及其所致疾病
衣原体
▲ 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沙眼衣原体
▲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SSPE
慢发病毒感染 疯牛病、新型克雅病
各种类型的病毒感染示意图 急性病原消灭型
水痘
潜伏感染 慢性感染
带状疱疹
慢发病毒感染
麻疹
感染后远期并发症
SSPE
抗病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 α干扰素 β干扰素 γ干扰素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白细胞产生 成纤维细胞产生 T细胞
病毒各论
正粘病毒
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镜检
淋病奈瑟菌 致病特点 防治原则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致病特点
▲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LT、ST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SLT
O157:H7
▲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 大肠埃希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意义
▲ 我国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肺炎衣原体
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整理版]医学微生物学_细菌各论与病毒总论
第18--23章细菌各论
【学习建议】
第18-23章属于细菌学各论部分,介绍了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与弯曲菌、厌氧性细菌、分枝杆菌、人畜共患菌、白喉杆菌、军团菌、绿脓杆菌等细菌。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应掌握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所致疾病的名称。熟悉:1.上述细菌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包括与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与消毒灭菌有关的抵抗力、与诊断、疫苗制备有关的抗原物质。2.上述细菌主要的致病性代谢产物,包括毒素和侵袭性酶的名称、毒性作用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3.上述细菌所致感染的常用诊断方法和特异性防治措施。了解:1.军团菌、人畜共患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所致疾病。2.上述细菌的防治原则。
学习细菌学各论部分内容,要注意和总论部分内容(第11-17章)联系,以总论内容中所学的知识概括、归纳各论中各类细菌的要点。复习时既要注意纵向比较,掌握各类细菌的共性和个性,也需要根据临床感染类型横向总结,将不同类型的各种细菌以临床疾病为线索进行归纳。
【内容提要】
一、病原性球菌
1.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2.链球菌属: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3.奈瑟菌属: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二、肠道杆菌
1.埃希菌属:大肠杆菌
2.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其他沙门菌
3.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4.变形杆菌属:变形杆菌
三、霍乱弧菌、弯曲菌
四、厌氧性细菌
1.革兰阳性梭状芽胞杆菌属: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2.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菌
五、分枝杆菌属:结核杆菌
六、其他病原菌
医学微生物 病毒学总论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inactivation)。灭活的病毒仍保留其抗原性、 红细胞吸附、血凝和细胞融合等特性。
一、物理因素
1. 温度
2. pH
3. 射线
二、化学因素
1. 脂溶剂
2. 化学消毒剂
第六节
病毒的分类
一、病毒的分类原则
①核酸类型与结构;
1939
1949 1952 1956 1957 1960
考齐(G. A. Kausche)
恩德尔(J. J. Enders)等. 赫尔希(A. D. Hershey) 杜尔贝科(Dulbecco) 弗伦克尔-康拉特(H.Fraenkel-Conrat)等 伊萨克(Isaacs)等. 次田(A. Tsugita)等.
A
D
准确测量方法:电镜
病毒形态
砖形 (痘病毒)
子弹形 (狂犬病病毒)
蝌蚪形 (噬菌体)
杆状 (烟草花叶病毒)
第二节、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结构
裸病毒 Naked viruses 核心核酸, (core) 蛋白质衣壳 (capsid) 包膜----------------核衣壳 Neucleocapsid 包膜病毒 Enveloped viruses
殖的过程。
病 毒 的 复 制 过 程
医学病毒学总论PPT课件
病毒的基本性状
概论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病毒的增殖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理 化影响及分类
病毒(virus):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易感活细胞 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 物。
主要生物学性状
❖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 ❖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 ❖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专性细胞内寄生 ❖复制增殖
Ivanowski
1892.2.12 《study on tobacco mosaic disease 》
被消灭的病毒 — 天花病毒
• 20 世纪 50 年代初,5000 万个病例/年; • 1967年,1000多万病例/年;同年WHO发起了推广接
种、消灭天花的运动; • 1977年索马里发现最后 1 例自然发生天花的病人; • 1978年英国发现最后 1 例实验室感染病例; • 1980年,WHO宣布彻底消灭天花。
医学病毒学总论
19
病毒的形态:多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 呈杆状、丝状、子弹状、砖块状或蝌蚪状。
砖形(痘病毒)
子弹形(狂犬病病毒)
蝌蚪形(噬菌体)
杆状(烟草花叶病毒)
一、病毒的结构
基本结构(核衣壳),为所有病毒都必备; 辅助结构(包膜),为某些病毒所特有,它
们各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 有包膜的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为裸病毒。
第2章医学微生物基本知识
第二章医学微生物基本知识
第一节医学微生物学总论
一、微生物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型微小(微米为其测量的常用单位)、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种类和分布:微生物的种类繁多,至少在10万种以上。按其结构、组织等,可分为三大类(表2-1)
表2-1 三大类微生物的比较
性状非细胞型
细胞型
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种类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
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
真菌
大小(μm)0.02~0.300.2~5.0 6.0~15.0核酸DNA或RNA DNA+RNA DNA+RNA
核膜——+
核仁——+
组蛋白——+
内质网——+
线粒体——+
核蛋白体——+
溶酶体—+(70S)+(80S)
活细胞培养需需(立克次体、衣原体)不需
1、非细胞型微生物
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物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之。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仅有原始核质,系成裸露的环状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只有核蛋白体。
这类微生物众多,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菌毛、鞭毛、芽孢、荚膜等;
细菌可分为:可利用无机物为原料的自养菌和不能利用无机物为原料的异养菌;
细菌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螺旋菌又包括螺菌和弧菌,球菌(直径一般在0.8~1.2μm)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各论
第七章球菌
概述:球菌是能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又称化脓性球菌。
种类:
G+: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性球菌
G-:奈瑟菌属(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
与染
色
G+(革兰氏阳性紫色),球形、椭圆形,葡萄串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
培养特性1)需氧或兼性厌氧。培养营养要求不高。
普皿:有色不透明菌落(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血皿:致病菌菌落周围有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肉汤:均匀混浊生长
2)产色素(脂溶性):金黄色、白色、柠檬色3)溶血性:有些菌产生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表皮葡萄球菌没有)
生化反应①多数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②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③触酶(过氧化氢酶)(+),可与链球菌相区分。(可用于鉴别葡萄球菌属与链球菌属)
抗原①葡萄球菌 A 蛋白(SPA):是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表面蛋白。
SPA 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 Fc 段非特异性结合,而IgG Fab 仍能与抗原特异结合。(除了IgG3)采用含SPA 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可做协同凝集试验(肉眼可见),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出。SPA—IgG 的生物学活性(体内):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
② 荚膜多糖:大多数有荚膜多糖抗原,有利于黏附和抗吞噬。
③ 多糖抗原:具有群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
分类①按色素相关性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②按有无凝固酶(血浆凝固酶)分:凝固酶阳性
菌、凝固酶阴性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各章提要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
细菌学总论(9学时)
绪论(0.5学时)P1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一)定义:微生物是一群形体非常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它们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
放大上千倍,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倍才能看到。
微生物虽然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且繁殖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因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二)种类: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非细胞型(acellular)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体积非常微
小,能通过除菌滤器,结构中仅有核酸和蛋白质,缺乏产生能量
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为其代表。近来又发
现结构中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构成的朊粒。
2、原核细胞型(Prokaryote)微生物:具有细胞的基本结构,但细
胞的分化程度较低,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胞浆内缺
乏完善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包括两菌、四体,细菌、放线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3、真核细胞型(eukaryote)微生物: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的
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具有这些细
胞结构特点的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数量大,而且分布极其广泛,
土壤、水、空气中都有,甚至在人和动植物体表以及人和动物与外
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微生物存在。但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
物的生存是无害、甚至是必须的,只有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物
患病,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是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
②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一般用抗酸染色,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初染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美兰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呈蓝色。
9、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10、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营养物质、能量、适宜的环境。
11、耐酸之王-结核分枝杆菌;耐碱之王-霍乱弧菌
12、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
①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
②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1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4、吲哚I、甲基红M、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
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肠杆菌则为--++。
1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致热源、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16、培养基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17、菌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菌落分三型:光滑型菌落S、粗糙型菌落R、粘液型菌落M。
18、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死所有微生物。
19、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方法有:热力、紫外线、辐射、超声波、滤过、干燥、低温等。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细菌学总论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
医学微生物重点笔记
细菌学(总论)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分类:
种类细胞结构核酸特点代表
非细胞型微物无典型细胞结构DNA或RNA,两者不同时
存在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
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
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仅有核糖体DNA和RNA古生菌、细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
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很高,有核膜核
仁,细胞器完整
DNA和RNA真菌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5.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6.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7..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8.细胞壁
细胞壁
格兰阳性菌G+格兰阴性菌G-
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坚韧15-50层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二维平面结构)1-2层磷壁酸(重要的菌体表面抗原)外膜(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
补充:(1).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会导致细菌死亡。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总论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总论
01、微生物(micro-organism):众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三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特点: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种类繁多,分布广泛;③繁殖迅速,易于变异。
02、病原微生物:少数能引起人类及其他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是有意的,有些甚至是必要的。
03、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3型8种),即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属真菌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属原核生物界;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病毒界。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acellular microbe):无典型细胞结构,无产能酶系统;单一核酸(只有RNA或DNA中一种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专性细胞内寄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如病毒、朊粒。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细胞分化程度低,只有拟核(裸露环状DNA),无核膜无核仁;胞质内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RNA同时存在。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统称细菌,除了古细菌和蓝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统称真细菌,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等。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microbe):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
04、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①医学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②致病及免疫机制;③特异性诊断、治疗措施;
临床本科医学微生物学全套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等的科学。与临床内、外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感染/传染性疾病高度相关。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又分为总论与各论两个大的部分,在总论中主要叙述相应微生物所共有的特性,包括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在各论中主要介绍能够引起人类疾病并且以后工作中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相关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编写,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
内容”下的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
细化和补充。该课程为3.5学分,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50,实验30学时。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是解决临床感染这一目的,紧抓微生物的培养、致病物质、检测及医学上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比较中学习微生物各论的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大量的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使大家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23章细菌各论
【学习建议】
第18-23章属于细菌学各论部分,介绍了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与弯曲 菌、厌氧性细菌、分枝杆菌、人畜共患菌、白喉杆菌、军团菌、绿脓杆菌等细菌。通过学 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应 掌握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破 伤风杆菌、肉毒杆菌所致疾病的名称。 熟悉:1.上述
细菌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包括与致病
性有关的细菌结构、与消毒灭菌有关的抵抗力、与诊断、疫苗制备有关的抗原物质。 2.上
述细菌主要的致病性代谢产物,包括毒素和侵袭性酶的名称、毒性作用及与临床疾病的关 系。3.上述细菌所致
感染的常用诊断方法和特异性防治措施。
了解:1.军团菌、人畜共患
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所致疾病。
2.上述细菌的防治原则。
学习细菌学各论部分内容,要注意和总论部分内容(第
11- 17章)联系,以总论内
容中所学的知识概括、归纳各论中各类细菌的要点。复习时既要注意纵向比较,掌握各类 细菌的共性和个性,也需要根据临床感染类型横向总结,将不同类型的各种细菌以临床疾 病为线索进行归纳。
【知识结构图】
病原性球菌
【内容提要 】
一、病原性球菌
1.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链球菌属: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3. 奈瑟菌属: 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球菌 H 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
局部、全身化脓性感染 毒素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
细菌学各论
肠道杆菌
霍乱弧菌与弯曲菌
大肠杆菌 伤寒沙门菌 其他沙门菌 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
致病物质: 菌体构造 侵袭性酶 毒素
肠道感染 腹泻 肠热症 痢疾 霍乱 肠外感染
白喉杆菌 细胞毒素、咽喉部假膜、毒血症
军团菌 气溶胶传播,引起抵抗力低下者军团菌肺炎
神经毒素
二、肠道杆菌
1. 埃希菌属: 大肠杆菌
2. 沙门菌属: 伤寒沙门菌、其他沙门菌
3. 志贺菌属: 痢疾杆菌
4. 变形杆菌属: 变形杆菌
三、霍乱弧菌、弯曲菌
四、厌氧性细菌
1.革兰阳性梭状芽胞杆菌属: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2.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菌
五、分枝杆菌属: 结核杆菌
六、其他病原菌
1 .人畜共患菌: 炭疽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
2 .军团菌属: 嗜肺军团菌
3.棒状杆菌属: 白喉杆菌
4.假单胞菌属: 绿脓杆菌
概念简释】
I. SPA葡萄球菌A蛋白,存在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SPA具有抗吞噬作
用,其机制是可以和抗体IgG 的Fc 段结合,与吞噬细胞竞争结合抗体的Fc 段,从而抑制了抗体对吞噬细胞的调理作用。
2 .协同凝集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PA和抗体IgG的Fc段结合后,并不影响抗体Fab 段与相应抗原
的特异性结合。将含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制备成诊
断抗体,可以快速检测标本中相应的抗原,出现凝集,称为协同凝集试验。
3. 血浆凝固酶: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能使含抗凝剂的人和兔血浆凝固,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使感染局限化。
4. 溶血素:是一种外毒素,多种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都可产生。可
破坏红细胞、对白细胞、血小板、血管壁细胞均有损伤。有溶血素的细菌在血平板上培养时可形成。
5. 杀白细胞素: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可破坏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6. 表皮剥脱毒素:某些型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可破坏表皮组织,引起剥脱性皮炎,或称烫伤
样皮肤综合征。
7. :由表皮剥脱毒素引起,开始皮肤出现红斑,1〜2天后表皮起皱继而出现大疱,最后表皮脱
落。
8.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I (TSST-I ):为某些型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热,增加机体对内毒素的敏感性。感染产毒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可引起机体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紊乱,甚至出现毒性休克综合征。
9.:主要由TSST-I 引起。主要表现为急性高热、低血压、猩红热样皮疹伴脱屑,严重时出现休克。10. :细菌在血平板上培养时,菌落周围形成的狭小(1〜2mm、草绿色溶血环。a溶血环中的红细胞未完全溶解。可形成a溶血环的细菌如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II. :细菌在血平板上培养时,菌落周围形成的宽大(2〜4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B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可形成B溶血环的细菌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2. : A族链球菌细胞壁中的表面蛋白,有抗吞噬作用。M蛋白与机体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可引起感染后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如心肌炎、肾小球肾炎。
13.透明质酸酶: 细菌侵袭性酶类的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均可产生。该酶可水解机体结缔组织中的基质透明质酸,帮助细菌扩散,所以也叫扩散因子。
14.链激酶: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又叫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使凝固的纤维蛋白溶解,利于细菌在体内的扩散。
15. 链道酶: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
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又称链球菌DNA酶,能分解脓液中粘稠的DNA使脓液变得稀薄,利于细菌在体内的扩散及毒素的吸收。
16. SLO:绝大多数A 族链球菌产生的对氧敏感的溶血素。可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