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详解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算法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算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的一项计算,其目的是确定电力系统中各母线电压的幅值和相角、各元件中的功率以及整个系统的功率损耗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算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一些常用算法:1. 牛顿-拉夫逊法(Newton-Raphson Method):这是一种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
该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发散的危险,且收敛性较强,可以大大节约计算时间,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快速迪科法(Fast Decoupled Method):这是一种高效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将电力系统分为几个子系统进行计算,从而提高了计算速度。
3. 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这是一种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来获得最优解。
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可用于优化电压幅值和相角。
4.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这是一种全局优化搜索算法,应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可以解决一些复杂和非线性问题。
5.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这是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觅食行为来寻找最优解。
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可用于优化网络参数和运行条件。
6. 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这是一种全局优化搜索算法,应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寻找最优解。
7.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这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计算模型,可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中复杂非线性关系的建模和预测。
以上所述算法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电力系统运行、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还将出现更多高效、精确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算法。
第三章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 S LDc
j
B2 2
U
2 N
S~b
S~LDb
j
B1 2
U
2 N
j
B2 2
U
2 N
由此将问题转化为:已知
U A ,
j
B1 2
U
2 N
,
S~b ,
S~c
的潮流计算。
~
A SA
~ S1
S~1
S~1
b
~ S2
S~2
S~2
c
U A
Z1
Z2
a.反推功率:
j
B1 2
UHale Waihona Puke 2 NS~bS~c
~ S1
①
S~1
S~2
I1
I1 Z
B j
S~Y 1
2
S~2 ②
I2
B j
2
~ S2
U 2
S~Y 2
求导纳中的功 率损耗S~Y1,S~Y 2;
末端:S~Y 2
U 2
(
j
B 2
U 2 )
j
B 2
U
2 2
首端:S~Y 1
U 1
(
j
B 2
U1 )
jB
~ S LD
30
j15MVA
2
~ SY 2
已知 r1 0.27 / km, x1 0.423 / km
b1 2.69 106 s / km, l 150km, 双回线路
解:R 1 0.27150 20.25 X 1 0.423150 31.725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中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相角以及功率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出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状态。
本文将从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应用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潮流方程建立的。
潮流方程是一组非线性的方程,描述了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相角以及功率之间的关系。
潮流计算的目的就是求解这组非线性方程,以确定电力系统的电压幅值、相角及有功、无功功率的分布情况。
二、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直接法、迭代法以及牛顿-拉夫逊法。
直接法是通过直接求解潮流方程得到电力系统的潮流状况,但对于大规模复杂的电力系统来说,直接法计算复杂度高。
迭代法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节点逐个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满足预设的收敛条件。
牛顿-拉夫逊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迭代法,它通过近似潮流方程的雅可比矩阵,实现了计算的高效和稳定。
三、潮流计算的应用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潮流计算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确定电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电压、相角等参数,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存在潮流拥挤、电压失调等问题。
其次,潮流计算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通过调整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出力、负荷组织等参数,以改善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此外,潮流计算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规划,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可以为新建电源、输电线路以及变电站等设备的规划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四、潮流计算的发展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复杂度的提高,潮流计算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在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基于改进的迭代方法、高精度的求解算法以及并行计算等技术,以提高潮流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融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还需要考虑多种能源的互联互通问题,这对潮流计算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简单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
简单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目的是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来确定系统中各个元件的运行状态和互相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之间的网络方程。
通过对节点电压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满足所有支路功率平衡方程为止,得到系统的运行状态。
潮流计算的基本问题可以表示为以下方程组:P_i = V_i * (G_i * cos(θ_i - θ_j ) + B_i * sin(θ_i -θ_j )) - V_j * (G_i * cos(θ_i - θ_j ) - B_i * sin(θ_i -θ_j )) (1)Q_i = V_i * (G_i * sin(θ_i - θ_j ) - B_i * cos(θ_i -θ_j )) - V_j * (G_i * sin(θ_i - θ_j ) + B_i * cos(θ_i -θ_j )) (2)其中,P_i为节点i的有功功率注入;Q_i为节点i的无功功率注入;V_i和θ_i分别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和相角;V_j和θ_j分别为节点j的电压幅值和相角;G_i和B_i分别为支路i的导纳的实部和虚部。
对于一个电力系统,如果知道了节点注入功率和线路的导纳,就可以通过潮流计算求解出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
这是一种不断迭代的过程,直到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潮流计算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等。
其中,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思想是从已知节点开始,逐步更新其他节点的电压值,直到所有节点的电压值收敛为止。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所有节点电压的初始值;2.根据已知节点的注入功率和节点电压,计算其他节点的电压值;3.判断节点电压是否收敛,如果收敛则结束计算,否则继续迭代;4.更新未收敛节点的电压值,返回步骤2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优点是简单有效,但其收敛速度较慢。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引言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从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负载能力以及潮流路径等重要参数。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软件工具。
潮流计算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基于基尔霍夫电流法和功率-电压关系理论。
在潮流计算中,电力系统被建模为一个复杂的电路网络,其中各个节点表示发电机、负载和变电站等设备。
通过求解节点间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得到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
潮流计算方法直流潮流计算直流潮流计算是潮流计算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方法。
在直流潮流计算中,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被假设为恒定的直流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传输系统和简单的配电网。
直流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节点电压方程、定义线路参数、计算线路功率损耗和节点电压。
交流潮流计算交流潮流计算是潮流计算中更为复杂的方法,它考虑了网络中的电压相位差和无功功率流动。
在交流潮流计算中,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变压器的变比可以变化。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电力系统,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实际情况。
交流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节点功率方程、定义节点电压相位差、计算线路功率和节点电压。
潮流计算软件潮流计算是一项复杂且计算量大的工作,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潮流计算软件:1.PSS/E:由Siemens开发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软件,功能强大且广泛使用。
2.PowerWorld Simulator:一款商业化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可以进行潮流计算、稳定性分析和故障分析等。
3.MATLAB/Simulink:MATLAB提供了强大的数值计算和仿真功能,可以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建模。
结论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直流潮流计算和交流潮流计算是常用的潮流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电力系统分析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中,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计算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功率和电流等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基于潮流方程的求解,潮流方程是描述电力系统各节点电压和相角之间的关系的一组非线性方程。
潮流方程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的等效导纳矩阵和节点电压相位差的关系,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得到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等参数。
电力系统潮流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begin{align*}P_i &= \sum_{j=1}^{n}(V_iV_j(G_{ij}\cos(\theta_i-\theta_j)+B_{ij}\sin(\theta_i-\theta_j))) \\Q_i &= \sum_{j=1}^{n}(V_iV_j(G_{ij}\sin(\theta_i-\theta_j)-B_{ij}\cos(\theta_i-\theta_j)))\end{align*}其中,$n$为节点数,$P_i$和$Q_i$表示第i个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V_i$和$\theta_i$表示第i个节点的电压和相角。
$G_{ij}$和$B_{ij}$表示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等效导纳。
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迭代法和牛顿-拉夫逊法等。
1.直接法:直接法是一种适用于小规模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它通过直接求解潮流方程来计算电力系统的潮流。
直接法的计算速度快,但对系统规模有一定的限制。
2.迭代法:迭代法是一种常用的潮流计算方法,通常使用高尔顿法或牛顿法。
迭代法通过迭代求解潮流方程来计算电力系统的潮流。
迭代法相对于直接法来说,可以适用于大规模电力系统,但计算时间较长。
3.牛顿-拉夫逊法:牛顿-拉夫逊法是一种高效的潮流计算方法,它通过求解潮流方程的雅可比矩阵来进行迭代计算,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基础工作,主要用于计算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流动情况。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得到电力系统的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等关键参数,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基于电力系统的能量守恒原理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通过建立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功率平衡方程组来描述系统中各节点间的电压和功率流动关系。
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可简述为以下三个步骤:1.建立节点电压方程: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将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流状况表达为节点电压和导纳矩阵之间的乘积关系。
2.建立功率平衡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将电力系统中各支路的功率流动表达为节点电压和导纳矩阵之间的乘积关系。
3.解算节点电压:通过求解节点电压方程组,得到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值。
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常用方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常用的方法有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和快速潮流法等。
其中,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是一种基于节点电压的迭代算法,通过在每一次迭代中更新节点电压值来逐步逼近系统潮流平衡状态。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是一种基于节点电压和节点功率的迭代算法,通过在每一次迭代中同时更新节点电压和节点功率值来逼近系统潮流平衡状态。
快速潮流法则是一种通过行列式运算直接求解节点电压的方法,对于大规模复杂的电力系统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三、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应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中有广泛应用。
具体应用包括:1.电力系统规划:通过潮流计算可以预测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流动情况,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扩建提供参考依据。
2.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潮流计算可以帮助分析系统中节点电压偏差、功率瓶颈等问题,为系统的稳态和暂态稳定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3.运行状态分析:潮流计算可以实时监测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流动情况,为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提供参考。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概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步骤,它涉及到对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线路潮流以及功率损耗等进行精确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潮流计算和分析,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可以获得关键的运行参数,从而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从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潮流分析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线路潮流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计算。
在电力系统中,电源会向负载供电,而线路损耗会导致电压降低。
潮流计算就是要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线路潮流,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得到节点电压、线路潮流以及负荷功率等关键参数。
潮流计算的方法:潮流计算可以分为迭代法和直接法两种方法。
1. 迭代法:迭代法是潮流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基于电力系统的牛顿—拉夫逊法(Newton-Raphson method)来进行计算。
迭代法的基本步骤如下:a. 假设节点电压的初值;b. 根据节点电压初值和电力系统的潮流方程建立节点电流方程组;c. 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迭代求解节点电压;d. 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如果不满足,则返回第二步重新计算,直至满足收敛条件。
2. 直接法:直接法是潮流计算中的另一种方法,它基于电力系统的潮流松弛法(Gauss-Seidel method)来进行计算。
直接法的基本步骤如下:a. 假设节点电压的初值;b. 根据节点电压初值和电力系统的潮流方程,按照节点顺序逐步计算节点电压;c. 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如果不满足,则返回第二步重新计算,直至满足收敛条件。
影响潮流计算的因素:1. 负荷:电力系统中的负荷是潮流计算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负荷的变化会导致节点电压和线路潮流的波动。
因此,在进行潮流计算时,需要准确地估计各个节点的负荷。
2. 发电机:发电机是电力系统的电源,它的输出功率和电压会影响潮流计算中的节点电压和线路潮流。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公式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公式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一种用于确定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电压和功率的方法。
常用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公式包括:- 节点功率方程:P = V * I * cos(theta) + V * U * sin(theta) - 节点电流方程:I = V * I * sin(theta) - V * U * cos(theta)其中,P为节点有功功率,V为节点电压,I为节点电流,theta为节点相角,U为无功功率系数。
2.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是用于评估电力系统短路故障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方法。
常用的短路电流计算公式包括:- 对称短路电流公式:Isc = V / Zs其中,Isc为短路电流,V为电压,Zs为短路阻抗。
3.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计算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计算是为了评估电力系统节点电压的稳定性。
常用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计算公式包括:-V/Q稳定器灵敏度公式:dV/dQ=-Ry*dQ/dP+Xy*(dQ/dQ+dV/dV)其中,V为节点电压,Q为节点无功功率,P为节点有功功率,Ry为负荷灵敏度,Xy为发电机灵敏度。
4.功率系统频率计算功率系统频率计算是为了评估电力系统频率的稳定性。
常用的功率系统频率计算公式为:- 系统频率变化率公式:df/dt = (P - Pd) / (2 * H)其中,df/dt为频率变化率,P为实际功率,Pd为负荷功率,H为系统等效惯量。
5.电力系统稳定裕度计算电力系统稳定裕度计算是为了评估电力系统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稳定性。
常用的电力系统稳定裕度计算公式包括:- 稳定裕度指标公式:S ω = (δmax - δmin) / δfc其中,Sω为稳定裕度指标,δmax为最大转子转角,δm in为最小转子转角,δfc为临界转子转角。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是电力系统工程师进行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评估的重要依据。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的结果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指导运维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
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能源交互网络,其潮流计算与分析对于电力行业的运营和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应用,并对一些常见的电力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一、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指通过建立和求解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支路潮流等参数的方程组,来分析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电压、功率等参数。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中的潮流方程和节点电压平衡方程。
电力系统潮流方程是描述电力系统节点之间潮流传输关系的基本方程。
在潮流计算中,常用的潮流方程有M端潮流方程、PQ端潮流方程和PV端潮流方程。
这些方程反映了电力系统中不同类型节点的潮流传输特性,是潮流计算的基础。
节点电压平衡方程是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重要方程。
它根据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能量守恒原理,描述了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平衡关系。
通过求解节点电压平衡方程,可以得到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值,从而确定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情况。
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包括迭代法、直接法和混合法等。
其中,迭代法是最常用和最经典的方法。
1. 迭代法迭代法是通过反复迭代计算来逼近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结果。
常用的迭代法有高斯-赛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和快速潮流法等。
高斯-赛德尔法是一种基于节点顺序更新的迭代法,通过交替更新节点电压和支路潮流,逐渐逼近潮流计算结果。
牛顿-拉夫逊法是一种基于牛顿迭代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利用电压-节点功率雅可比矩阵的特性,加快了潮流计算的收敛速度。
快速潮流法是一种针对大规模电力系统的高效迭代法,通过合理的迭代策略和加速技术,提高了潮流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2. 直接法直接法是一种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来直接得到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结果的方法。
常用的直接法有节点导纳矩阵法和母线导纳矩阵法等。
节点导纳矩阵法是一种基于电力系统拓扑结构的直接法,通过建立节点导纳矩阵和节点电流矩阵,求解节点电流和支路潮流。
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章简单潮流计算
•2) 输电线传输功率极限问 题
•线路首端末端有功功率相等
•以末端电压U2为参考向量 •比较两个表达式的虚部,有
•有功功率与电压相位差关系密切; 无功功率与电压有效值之差关系密切
二、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和分析
1、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 用变压器的 型电路
1、电力线路功率的计算 已知:首端电压 ,首端功率S1=P1+jQ1,以及线路 参数。 求:线路中的功率损耗、末端电压和功率。
解过程:从首端向末端推导。 1)首端导纳支路的功率
2) 阻抗支路首端功率 3) 阻抗支路中损耗的功率
•4) 阻抗支路末端功率
• 5) 末端导纳支路的功率
6) 末端功率
• 2、电力线路电压的计算 •电压降落
•第三章 输电系统运行特性及简单电力系 统潮流估算
•潮流计算的目的及内容
•稳态计算——不考虑发电机的参数—电力网计算(潮流计算
) •潮流计算
•给定 •求
•负荷(P,Q) •发电机(P,V) •各母线电压
•各条线路中的功率及损耗
•计算目的
•用于电网规划—选接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 •用于运行指导—确定运行方式、供电方案、调压措施 •用于继电保护—整定、设计
损耗
(3)用UA和已求得的功率分布,从A点开始逐段计算电 压降落,求得Ub Uc和Ud
(4)求得Ub和 Uc ,Ud重复(1)~(3)
•线路阻抗上消耗的功 率
•在节点2处导纳产生的无功功率
•所以末端功率
•作业:线路空载运行,末端电压为205kV,求始端电压及始 端功率。 •线路参数: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简介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计算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电流及功率等参数,可以帮助分析系统运行情况、评估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负荷承载能力,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和规划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数学模型,以及潮流计算的算法和应用。
潮流计算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基于电力系统的等值模型进行的。
等值模型是对电力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进行简化,将电力系统视为一组节点和支路的连接图,其中节点表示发电机、变电站和负荷,支路表示输电线路和变压器。
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通过建立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得到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
潮流计算可以分为直流潮流计算和交流潮流计算两种。
直流潮流计算直流潮流计算是将电力系统视为直流电路进行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
在直流潮流计算中,各节点的电压都假设为恒定值,即不考虑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相位差。
直流潮流计算可以较准确地求解直流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常用于电力系统的初始计算和短期稳定计算。
交流潮流计算交流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系统的交流特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交流潮流计算考虑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相位差和电流谐波等复杂情况,可以求解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精确值。
交流潮流计算常用于电力系统长期稳定计算、电力系统规划和扩容的分析等。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潮流计算的节点电压方程假设电力系统有n个节点,节点的电压记为V i,支路的电流记为I ij。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得到潮流计算中节点电压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begin{align*} \\sum_{j=1}^n Y_{ij}V_j &= I_{i}^g - I_{i}^l \\\\ I_{ij} &= Y_{ij} (V_i - V_j) \\end{align*} $$其中,Y ij是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支路导纳,I i g和I i l分别是节点i的总注入电流和总负荷电流。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与分析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与分析引言电力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与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的原理、方法以及应用领域,旨在增进读者对该领域的了解。
一、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指在给定电网拓扑结构、负荷需求和发电机输出等条件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各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位角,以获取电网各元件的电流分布和功率流向。
潮流计算的核心是建立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传输功率的联立方程组,并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节点电压和功率流向的数值解。
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的各节点之间存在有功功率平衡和无功功率平衡,即电力系统各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和等于节点的负荷功率和发电机输出功率之和。
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可以得出各节点的电压、功率因数、功率损耗等参数,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1. 直流潮流计算方法直流潮流计算方法是一种较为简化的计算方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电力系统以及初步的潮流计算。
该算法假设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电压的相角都为零,即所有节点电压相位角均取0°,从而简化了潮流计算的计算量。
然而,直流潮流计算方法无法考虑电网的无功功率平衡,无法准确得到节点的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分布。
2. 迭代法潮流计算方法迭代法是一种常用的潮流计算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反复迭代计算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直到达到收敛条件为止。
迭代法潮流计算方法常用的算法包括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和牛顿-拉夫逊迭代法。
迭代法潮流计算方法能较好地考虑电网的无功功率平衡,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
3. 双切迭代法潮流计算方法双切迭代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潮流计算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分割区域,将电力系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进行潮流计算,并通过切割和迭代的方式逐步求解整个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设计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设计潮流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通过潮流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潮流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潮流计算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潮流分析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潮流分析主要是通过电力网络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节点电压定律来进行计算。
潮流分析可以分为直流潮流和交流潮流两种情况。
直流潮流分析是指假设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阻抗为常数,忽略电容和电感的影响,采用直流计算方法进行潮流计算。
直流潮流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适用于稳态运行条件下的电力系统。
交流潮流分析则是在交流电平和频率下,将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表示为复数形式,采用复数的电路理论进行计算。
交流潮流计算较为复杂,但更贴近实际情况,适用于电力系统的各种工作条件。
二、潮流分析计算方法潮流分析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迭代法和直接法两种。
1.迭代法迭代法是最常用的潮流计算方法之一,主要包括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和牛顿-拉夫逊迭代法。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是一种逐节点的计算方法,从一些节点开始,按照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逐步迭代计算各节点的电压值,直至计算收敛。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则是一种逐步修正法,通过雅可比矩阵的计算,对电压的修正量进行计算,直至收敛。
2.直接法直接法是一种直接求解潮流方程组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改进的高斯-赛德尔法。
改进的高斯-赛德尔法通过将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减少节点之间的连接数,从而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三、潮流计算设计潮流计算涉及到许多参数和算法的选择,不同的设计选择会直接影响潮流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
1.电网模型的建立电网模型是潮流计算的基础,需要从现实的电力系统中获取各个节点、支路和发电机等信息,进行电网模型的建立。
电网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考虑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包括各节点的电压等级、负载状况、发电机的出力等。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第11章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11.0 概述§11。
1 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11。
2 闭式网络潮流的近似计算方法§11.3 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11。
4 牛顿一拉夫逊法的潮流计算§11.5P—Q分解法潮流§11。
0 概述1、定义: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求取给定运行条件下的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
2、意义: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中最基本的一种:规划、扩建、运行方式安排.3、所需:①根据系统状态得到已知条件:网络、负荷、发电机。
②电路理论:节点电流平衡方程.③非线性方程组的列写和求解.4、已知条件:①负荷功率②发电机电压5、历史:手工计算:近似方法(§11。
1,§11.2)计算机求解:严格方法§11。
1 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注重概念,计算机发展和电力系统复杂化以前的方法。
1、已知末端功率和未端电压,见解说:已知和各点功率由此可见:利用上节的单线路计算公式,从末端开始逐级往上推算。
以图11.1讲解,已知V1和各点功率迭代法求解:①假定末端为额定电压,按上小节方法求得始端功率及全网功率分布②用求得的始端功率和已知的始端电压,计算线路末端电压和全网功率分布③用第二步求得的末端电压重复第一步计算④精度判断:如果各线路功率和节点电压与前一次计算小于允许误差,则停止计算,反之,返回第2步重复计算.⑤从首端开始计算线路各电压●如果近似精度要求不高,可以不进行迭代,只进行①、⑤计算始可。
3、对并联支路和分支的处理.4、多级电压开式电力网的计算.①折算到一侧进行计算,计算完以后再折算回去②原线路进行计算,碰到理想变压器则进行折算。
③型等值电路。
5、复杂辐射状网络的计算①基本计算步骤图讨论:a、迭代次数b、最近的研究论文②计算机实现a、节点编号(计算顺序)●引出问题●叶节点法:叶节号非叶节点编号方法b、支路返回法讨论:节点编号的工程基础③少量环网的处理方法§11.2 简单闭式网络潮流的近似计算方法简单闭式网络:两端供电网络或环形网络1、近似功率重迭原理:求两端供电网络的功率分布,本节介绍近似方法求电流分布,可以用叠加原理,则:如果忽略损耗,认为各点电压都等于V N,则在以上两式的两边各乘V N,则得到:与电路理迭加原理相对应,这便是近似功率迭加原理,以上公式中功率分为两部分,第一项:由负荷功率和网络参数确定,分别与电源点到负荷点间的阻抗共轭值成反比.第二项:负荷无关,由电势差和网络参数确定,称为循环功率。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及优化算法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及优化算法概述: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负责能源的传输和分配,为各个行业提供电力供应。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及优化算法是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入手,探讨几种常见的潮流计算算法,并介绍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潮流计算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各个节点进行功率平衡方程的求解,来确定电压幅值和角度的过程。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潮流计算基于功率平衡方程: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功率平衡方程来计算各个节点上的电压幅值和相角。
功率平衡方程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和等于零。
(2)节点电压和注入功率的迭代计算:潮流计算是通过迭代计算来获取节点电压和注入功率的近似解。
通过将功率平衡方程转化为牛顿-拉夫逊法,则可以利用数值迭代方法来求解节点电压和注入功率。
(3)无功优化和电压稳定分析:潮流计算还包括对无功优化和电压稳定性分析。
无功优化是为了减少无功功耗,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电压稳定性分析是为了保持电网的电压稳定,避免电压失稳带来的各种问题。
2. 常见的潮流计算算法(1)高斯-赛德尔法:高斯-赛德尔法是最早应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迭代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节点电压和注入功率的迭代过程分为两个步骤进行,从而加速迭代的收敛速度。
高斯-赛德尔法的缺点是收敛速度较慢,尤其是在系统网架复杂或负荷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2)牛顿-拉夫逊法:牛顿-拉夫逊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求解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求解雅可比矩阵的逆矩阵来迭代计算节点电压和功率注入值。
由于需要求解雅可比矩阵的逆矩阵,牛顿-拉夫逊法的计算量较大,但收敛速度较高。
(3)快速潮流计算算法:为了提高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效率,研究者还提出了快速潮流计算算法。
快速潮流计算算法采用改进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减少计算过程中的冗余计算,来提高潮流计算的速度。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电力系统潮流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中的重要工作,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功率流动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电能的经济分配。
本文将从潮流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本原理电力系统潮流分析是基于电力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和节点电压/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的。
在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形成复杂的电网。
当电力系统运行时,节点之间通过导线传输电能,而节点电压会受到负荷、发电机、变压器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需要根据各个节点的特性(负荷、电源等)以及导线的特性(阻抗、输电能力等),计算得到节点电压和功率的分布情况,从而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有所了解。
二、计算方法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潮流方程的建立和潮流计算的迭代过程。
1. 潮流方程的建立潮流方程是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础,其基本形式为节点功率方程和节点电压方程。
节点功率方程描述了节点负荷与节点电压、导线传输电能之间的关系;节点电压方程描述了节点电压与节点电流、导线阻抗之间的关系。
通过列举各个节点的功率方程和电压方程,并结合电力系统的拓扑关系,可以建立电力系统的潮流方程。
2. 潮流计算的迭代过程潮流计算是通过迭代的方法求解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功率流动情况。
迭代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电力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初始化,即给定节点电压和功率的初值。
然后,根据潮流方程,计算节点电压和功率的值,再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修正,直到达到收敛条件为止。
常用的潮流计算方法包括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等。
三、应用方面电力系统潮流分析在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中有广泛的应用。
1. 运行控制通过潮流分析可以获得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情况,从而评估电网的稳定性。
根据潮流分析的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调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调整变压器的变比等,以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 负荷分配潮流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负荷分布情况,从而合理安排电能的供应。
4、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由前刚求得的S1和已 知的首端电压U1,可 求得阻抗上压降:
又
第四章
开式电力网的潮流计算 可求得该段 阻抗环节末 端电压为: 推广:
任何复杂电网的等值电路,均可分解成多个阻 抗环节; 求解复杂电网的潮流,可按上述一段阻抗环节 的功率、电压算法,逐个环节重复、递推计算。
电 力 系 潮 流 计 算
练习--课本例题4-1及补充习题-1
电 力 系 潮 流 计 算
潮流计算——电力系统分析(稳态分析)中一 种最基本的计算。 稳态分析计算—— 不考虑发电机的参数,将机端母线作为系 统的边界点。
潮流的基本概念
在发电机母线上功率被注入网络; 而在变(配)电站的母线上接入负荷; 两者之间,功率在网络中流动。 对于这种流动的功率,电力生产部门称之为 潮
电 力 系 潮 流 计 算
将电压和功率由末端向始端交替推进 ;
对于110KV及以下网络,可略去电压降落 的横分量,从而使计算简化; 计算中须注意到变压器参数及电压的归算。
第四章
开式电力网的潮流计算
练一练:[补充-2]
电 力 系 潮 流 计 算
一电力线路长100km,末端接有一台容量为 20MVA、变比为110/38.5KV的降压变压器; 变压器低压侧负荷为15+j11.25MVA。 正常运行时负荷要求电压为36KV,试求线路 始端母线应具备多大的功率和电压才满足要 求。 2 T 3 1
(4-25)
当s=2,即已知环节末端量来求阻抗损耗的计 算式,即为:
(4-26)
(4-27)
第四章
(一)电力网的功率损耗
即电容功率 )
电 力 系 潮 流 线路首端的无功损耗: 计 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声明一下,这些是从网站上转载的,不是本人上编写的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简单潮流计算的小程序,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数据输入格式如下:%B1是支路参数矩阵,第一列和第二列是节点编号。
节点编号由小到大编写%对于含有变压器的支路,第一列为低压侧节点编号,第二列为高压侧节点%编号,将变压器的串联阻抗置于低压侧处理。
%第三列为支路的串列阻抗参数。
%第四列为支路的对地导纳参数。
%第五烈为含变压器支路的变压器的变比%第六列为变压器是否是否含有变压器的参数,其中“1”为含有变压器,%“0”为不含有变压器。
%B2为节点参数矩阵,其中第一列为节点注入发电功率参数;第二列为节点%负荷功率参数;第三列为节点电压参数;第六列为节点类型参数,其中%“1”为平衡节点,“2”为PQ节点,“3”为PV节点参数。
%X为节点号和对地参数矩阵。
其中第一列为节点编号,第二列为节点对地%参数。
n=input('请输入节点数:n=');n1=input('请输入支路数:n1=');isb=input('请输入平衡节点号:isb=');pr=input('请输入误差精度:pr=');B1=input('请输入支路参数:B1=');B2=input('请输入节点参数:B2=');X=input('节点号和对地参数:X=');Y=zeros(n);Times=1; %置迭代次数为初始值%创建节点导纳矩阵for i=1:n1if B1(i,6)==0 %不含变压器的支路p=B1(i,1);q=B1(i,2);Y(p,q)=Y(p,q)-1/B1(i,3);Y(q,p)=Y(p,q);Y(p,p)=Y(p,p)+1/B1(i,3)+0.5*B1(i,4);Y(q,q)=Y(q,q)+1/B1(i,3)+0.5*B1(i,4);else %含有变压器的支路p=B1(i,1);q=B1(i,2);Y(p,q)=Y(p,q)-1/(B1(i,3)*B1(i,5));Y(q,p)=Y(p,q);Y(p,p)=Y(p,p)+1/B1(i,3);Y(q,q)=Y(q,q)+1/(B1(i,5)^2*B1(i,3));endendYOrgS=zeros(2*n-2,1);DetaS=zeros(2*n-2,1); %将OrgS、DetaS初始化%创建OrgS,用于存储初始功率参数h=0;j=0;for i=1:n %对PQ节点的处理if i~=isb&B2(i,6)==2h=h+1;for j=1:nOrgS(2*h-1,1)=OrgS(2*h-1,1)+real(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im ag(B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OrgS(2*h,1)=OrgS(2*h,1)+imag(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real(B 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endendendfor i=1:n %对PV节点的处理,注意这时不可再将h初始化为0 if i~=isb&B2(i,6)==3h=h+1;for j=1:nOrgS(2*h-1,1)=OrgS(2*h-1,1)+real(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im ag(B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OrgS(2*h,1)=OrgS(2*h,1)+imag(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real(B 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endendendOrgS%创建PVU 用于存储PV节点的初始电压PVU=zeros(n-h-1,1);t=0;for i=1:nif B2(i,6)==3t=t+1;PVU(t,1)=B2(i,3);endendPVU%创建DetaS,用于存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的不平衡量h=0;for i=1:n %对PQ节点的处理if i~=isb&B2(i,6)==2h=h+1;DetaS(2*h-1,1)=real(B2(i,2))-OrgS(2*h-1,1);DetaS(2*h,1)=imag(B2(i,2))-OrgS(2*h,1);endendt=0;for i=1:n %对PV节点的处理,注意这时不可再将h初始化为0 if i~=isb&B2(i,6)==3h=h+1;t=t+1;DetaS(2*h-1,1)=real(B2(i,2))-OrgS(2*h-1,1);DetaS(2*h,1)=real(PVU(t,1))^2+imag(PVU(t,1))^2-real(B2(i,3))^2-imag(B2(i,3))^2;endendDetaS%创建I,用于存储节点电流参数i=zeros(n-1,1);h=0;for i=1:nif i~=isbh=h+1;I(h,1)=(OrgS(2*h-1,1)-OrgS(2*h,1)*sqrt(-1))/conj(B2(i,3));endendI%创建Jacbi(雅可比矩阵)Jacbi=zeros(2*n-2);h=0;k=0;for i=1:n %对PQ节点的处理if B2(i,6)==2h=h+1;for j=1:nif j~=isbk=k+1;if i==j %对角元素的处理Jacbi(2*h-1,2*k-1)=-imag(Y(i,j))*real(B2(i,3))+real(Y(i,j))*imag(B2(i,3))+imag(I(h,1));Jacbi(2*h-1,2*k)=real(Y(i,j))*real(B2(i,3))+imag(Y(i,j))*imag(B2(i,3))+real(I(h,1));Jacbi(2*h,2*k-1)=-Jacbi(2*h-1,2*k)+2*real(I(h,1));Jacbi(2*h,2*k)=Jacbi(2*h-1,2*k-1)-2*imag(I(h,1));else %非对角元素的处理Jacbi(2*h-1,2*k-1)=-imag(Y(i,j))*real(B2(i,3))+real(Y(i,j))*imag(B2(i,3));Jacbi(2*h-1,2*k)=real(Y(i,j))*real(B2(i,3))+imag(Y(i,j))*imag(B2(i,3));Jacbi(2*h,2*k-1)=-Jacbi(2*h-1,2*k);Jacbi(2*h,2*k)=Jacbi(2*h-1,2*k-1);endif k==(n-1) %将用于内循环的指针置于初始值,以确保雅可比矩阵换行k=0;endendendendendk=0;for i=1:n %对PV节点的处理if B2(i,6)==3h=h+1;for j=1:nif j~=isbk=k+1;if i==j %对角元素的处理Jacbi(2*h-1,2*k-1)=-imag(Y(i,j))*real(B2(i,3))+real(Y(i,j))*imag(B2(i,3))+imag(I(h,1));Jacbi(2*h-1,2*k)=real(Y(i,j))*real(B2(i,3))+imag(Y(i,j))*imag(B2(i,3))+real(I(h,1));Jacbi(2*h,2*k-1)=2*imag(B2(i,3));Jacbi(2*h,2*k)=2*real(B2(i,3));else %非对角元素的处理Jacbi(2*h-1,2*k-1)=-imag(Y(i,j))*real(B2(i,3))+real(Y(i,j))*imag(B2(i,3));Jacbi(2*h-1,2*k)=real(Y(i,j))*real(B2(i,3))+imag(Y(i,j))*imag(B2(i,3));Jacbi(2*h,2*k-1)=0;Jacbi(2*h,2*k)=0;endif k==(n-1) %将用于内循环的指针置于初始值,以确保雅可比矩阵换行k=0;endendendendendJacbi%求解修正方程,获取节点电压的不平衡量DetaU=zeros(2*n-2,1);DetaU=inv(Jacbi)*DetaS;DetaU%修正节点电压j=0;for i=1:n %对PQ节点处理if B2(i,6)==2j=j+1;B2(i,3)=B2(i,3)+DetaU(2*j,1)+DetaU(2*j-1,1)*sqrt(-1);endendfor i=1:n %对PV节点的处理if B2(i,6)==3j=j+1;B2(i,3)=B2(i,3)+DetaU(2*j,1)+DetaU(2*j-1,1)*sqrt(-1);endendB2%开始循环**********************************************************************while abs(max(DetaU))>prOrgS=zeros(2*n-2,1); %!!!初始功率参数在迭代过程中是不累加的,所以在这里必须将其初始化为零矩阵h=0;j=0;for i=1:nif i~=isb&B2(i,6)==2h=h+1;for j=1:nOrgS(2*h-1,1)=OrgS(2*h-1,1)+real(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im ag(B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OrgS(2*h,1)=OrgS(2*h,1)+imag(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real(B 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endendendfor i=1:nif i~=isb&B2(i,6)==3h=h+1;for j=1:nOrgS(2*h-1,1)=OrgS(2*h-1,1)+real(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im ag(B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OrgS(2*h,1)=OrgS(2*h,1)+imag(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real(B 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endendendOrgS%创建DetaSh=0;for i=1:nif i~=isb&B2(i,6)==2h=h+1;DetaS(2*h-1,1)=real(B2(i,2))-OrgS(2*h-1,1);DetaS(2*h,1)=imag(B2(i,2))-OrgS(2*h,1);endendt=0;for i=1:nif i~=isb&B2(i,6)==3h=h+1;t=t+1;DetaS(2*h-1,1)=real(B2(i,2))-OrgS(2*h-1,1);DetaS(2*h,1)=real(PVU(t,1))^2+imag(PVU(t,1))^2-real(B2(i,3))^2-imag(B2(i,3))^2;endendDetaS%创建Ii=zeros(n-1,1);h=0;for i=1:nif i~=isbh=h+1;I(h,1)=(OrgS(2*h-1,1)-OrgS(2*h,1)*sqrt(-1))/conj(B2(i,3));endendI%创建JacbiJacbi=zeros(2*n-2);h=0;k=0;for i=1:nif B2(i,6)==2h=h+1;for j=1:nif j~=isbk=k+1;if i==jJacbi(2*h-1,2*k-1)=-imag(Y(i,j))*real(B2(i,3))+real(Y(i,j))*imag(B2(i,3))+imag(I(h,1));Jacbi(2*h-1,2*k)=real(Y(i,j))*real(B2(i,3))+imag(Y(i,j))*imag(B2(i,3))+real(I(h,1));Jacbi(2*h,2*k-1)=-Jacbi(2*h-1,2*k)+2*real(I(h,1));Jacbi(2*h,2*k)=Jacbi(2*h-1,2*k-1)-2*imag(I(h,1));elseJacbi(2*h-1,2*k-1)=-imag(Y(i,j))*real(B2(i,3))+real(Y(i,j))*imag(B2(i,3));Jacbi(2*h-1,2*k)=real(Y(i,j))*real(B2(i,3))+imag(Y(i,j))*imag(B2(i,3));Jacbi(2*h,2*k-1)=-Jacbi(2*h-1,2*k);Jacbi(2*h,2*k)=Jacbi(2*h-1,2*k-1);endif k==(n-1)k=0;endendendendendk=0;for i=1:nif B2(i,6)==3h=h+1;for j=1:nif j~=isbk=k+1;if i==jJacbi(2*h-1,2*k-1)=-imag(Y(i,j))*real(B2(i,3))+real(Y(i,j))*imag(B2(i,3))+imag(I(h,1));Jacbi(2*h-1,2*k)=real(Y(i,j))*real(B2(i,3))+imag(Y(i,j))*imag(B2(i,3))+real(I(h,1));Jacbi(2*h,2*k-1)=2*imag(B2(i,3));Jacbi(2*h,2*k)=2*real(B2(i,3));elseJacbi(2*h-1,2*k-1)=-imag(Y(i,j))*real(B2(i,3))+real(Y(i,j))*imag(B2(i,3));Jacbi(2*h-1,2*k)=real(Y(i,j))*real(B2(i,3))+imag(Y(i,j))*imag(B2(i,3));Jacbi(2*h,2*k-1)=0;Jacbi(2*h,2*k)=0;endif k==(n-1)k=0;endendendendendJacbiDetaU=zeros(2*n-2,1);DetaU=inv(Jacbi)*DetaS;DetaU%修正节点电压j=0;for i=1:nif B2(i,6)==2j=j+1;B2(i,3)=B2(i,3)+DetaU(2*j,1)+DetaU(2*j-1,1)*sqrt(-1);endendfor i=1:nif B2(i,6)==3j=j+1;B2(i,3)=B2(i,3)+DetaU(2*j,1)+DetaU(2*j-1,1)*sqrt(-1);endendB2Times=Times+1; %迭代次数加1endTimes一个原始数据的例子节点数5支路数5平衡节点编号5精度pr 0.000001B1(支路参数矩阵)[1 2 0.04+0.25i 0.5i 1 0;1 3 0.1+0.35i 0 1 0;2 3 0.08+0.30i 0.5i 1 0;4 2 0.015i 0 1.05 1;5 3 0.03i 0 1.05 1]B2(节点参数矩阵)[0 -1.6-0.8i 1 0 0 2;0 -2-1i 1 0 0 2;0 -3.7-1.3i 1 0 0 2;0 5+0i 1.05 1.05 0 3;0 0 1.05 1.05 0 1]X(节点号和对地参数)[1 0;2 0;3 0;4 0;5 0]程序2:%本程序采用牛顿-拉夫讯法对一个五节点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 n=input('请输入系统节点数目:n=');% nl=input('请输入系统支路数目:nl=');% ph=input('请输入平衡节点号:ph=');% jd=input('请输入误差精度:jd=');% B=input('请输入由支路参数形成的矩阵:B=');% A=input('请输入各节点参数形成的矩阵:A='); clear alln=5;nl=5;ph=5;jd=1E-6;%支路参数矩阵Br=[1 2 0.04+0.25*j 0.25j 1;1 3 0.1+0.35*j 0 1;2 3 0.08+0.30*j 0.25*j 1;2 4 0.015*j 0 1.05;3 5 0.03*j 0 1.05];%节点参数矩阵:2-PQ节点,3-PV节点,4-平衡节点A=[-1.6-0.8*j 1 0 2;-2-1*j 1 0 2;-3.7-1.3*j 1 0 2;5 1.05 1.05 3;0 1.05 0 4];%雅克比矩阵形成Y=zeros(n);e=zeros(1,n);f=zeros(1,n);V=zeros(1,n);for i=1:nlp=Br(i,1);q=Br(i,2);Y(p,q)=Y(p,q)-1./(Br(i,3)*Br(i,5));Y(q,p)=Y(p,q);Y(q,q)=Y(q,q)+1./(Br(i,3))+Br(i,4);Y(p,p)=Y(p,p)+1./(Br(i,3)*Br(i,5)^2)+Br(i,4);enddisp('节点导纳矩阵为:Y=');disp(Y);G=real(Y);B=imag(Y);for i=1:ne(i)=real(A(i,2));f(i)=imag(A(i,2));V(i)=A(i,3);endfor i=1:nS(i)=A(i);endP=real(S);Q=imag(S);%雅克比矩阵求取Ci=0;a=1;NO=2*n;N=NO-1;while a~=0a=0;for i=1:nif i~=phC(i)=0;D(i)=0;for p=1:nC(i)=C(i)+G(i,p)*e(p)-B(i,p)*f(p);D(i)=D(i)+G(i,p)*f(p)+B(i,p)*e(p);endP1=e(i)*C(i)+f(i)*D(i);Q1=f(i)*C(i)-e(i)*D(i);V2=e(i)^2+f(i)^2;if A(i,4)~=3DP=P(i)-P1;DQ=Q(i)-Q1;for k=1:n%非平衡节点时,非对角线元素if k~=ph & k~=iX1=-G(i,k)*f(i)+B(i,k)*e(i);X2=-G(i,k)*e(i)-B(i,k)*f(i);X3=-X2;X4=X1;p=2*i-1;q=2*k-1;J(p,q)=X1;J(p,N)=DP;m=p+1;J(m,q)=X3;J(m,N)=DQ;q=q+1;J(p,q)=X2;J(m,q)=X4;%非平衡节点时对角线元素elseif k~=ph & k==iX1=-D(i)+B(i,i)*e(i)-G(i,i)*f(i);X2=-C(i)-G(i,i)*e(i)-B(i,i)*f(i);X3=-C(i)+G(i,i)*e(i)+B(i,i)*f(i);X4=D(i)+B(i,i)*e(i)-G(i,i)*f(i);p=2*i-1;q=2*k-1;J(p,q)=X1;J(p,N)=DP;m=p+1;J(m,q)=X3;J(m,N)=DQ;q=q+1;J(p,q)=X2;J(m,q)=X4;endendelseDP=P(i)-P1;DV=V(i)^2-V2;for s=1:nif s~=ph & s~=iX1=-G(i,s)*f(i)+B(i,s)*e(i);X2=-G(i,s)*e(i)-B(i,s)*f(i);X5=0;X6=0;p=2*i-1;q=2*s-1;J(p,q)=X1;J(p,N)=DP;m=p+1;J(m,q)=X5;J(m,N)=DV;q=q+1;J(p,q)=X2;J(m,q)=X6;elseif s~=ph & s==iX1=-D(i)+B(i,i)*e(i)-G(i,i)*f(i);X2=-C(i)-G(i,s)*e(i)-B(i,s)*f(i);X5=-2*f(i);X6=-2*e(i);p=2*i-1;q=2*s-1;J(p,q)=X1;J(p,N)=DP;m=p+1;J(m,q)=X5;J(m,N)=DV;q=q+1;J(p,q)=X2;J(m,q)=X6;endendendendenddisp('系统雅克比矩阵为:J=');disp(J);%对于高压电力系统,最大元素出现在对角线位置,简单计算如下DJ=J(:,[1:NO-2]);DP=J([1:NO-2],N);DU=DJ\DP;disp('************************************');disp(' ')disp('第几次的修正值DU?');disp(Ci);disp('***********************************');disp(DU);for i=1:NO-2eps=abs(DP(i));if eps>=jd;a=a+1;endendCi=Ci+1;for i=1:n-1e(i)=e(i)-DU(2*i);f(i)=f(i)-DU(2*i-1);endE=e+j*f;disp('&&&&&&&&&&&&&&&&&&&&&&&&&&&&&&&&&&&&&&&&&&&&');disp(' ');disp('第几次迭代后的近似计算值');disp(Ci);disp('&&&&&&&&&&&&&&&&&&&&&&&&&&&&&&&&&&&&&&&&&&&&');for i1=1:nV(i1)=sqrt(e(i1)^2+f(i1)^2);ANGLE(i1)=atan(f(i1)./e(i1))*(180./pi);end%下列输出结果均按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disp('各个节点的电压实际值为:E=');disp(E);disp('各个节点电压幅值为:V=');disp(V);disp('各个节点的电压相交为:ANGLE=');disp(ANGLE);disp('各个节点的功率误差变化');disp(J([1:8],9)');MDU(Ci)=max(abs(J([1:8],9)'));for p=1:nSm(p)=0;for q=1:nSm(p)=Sm(p)+conj(Y(p,q))*conj(E(q));endS(i)=E(p)*Sm(p);endenddisp('@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sp(' ');disp('计算的最终功率近似值如下各项值');disp(' ');disp('@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sp('各个节点功率为:S=');disp(S);disp('各条支路的首端功率Si为:');for i=1:nlp=Br(i,1);q=Br(i,2);A(i)=E(p)*[conj(E(p))-conj(E(q))]*conj(1./(Br(i,3)));SBS(i)=[abs(E(p))]^2*conj(Br(i,4))+A(i);enddisp(SBS);disp('各条支路的末端功率Sj为:');for i=1:nlp=Br(i,1);q=Br(i,2);A2=E(q)*[conj(E(q))-conj(E(p))]*conj(1./(Br(i,3)));SBE(i)=[abs(E(q))]^2*conj(Br(i,4))+A2;enddisp(SBE);disp('各条支路的功率损耗为:');for i=1:nlp=Br(i,1);q=Br(i,2);SBL(i)=SBS(i)+SBE(i);enddisp(SBL);%绘制功率误差曲线,先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for i=1:CiCSH(i)=i;endP=polyfit(CSH,MDU,3);plot(CSH,MD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