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地质编录基础知识
原始地质编录
第一章原始地质编录一、探槽地质编录探槽工程(TC)的素描,通常绘一壁一底展开图,探槽两壁地质现象相差较大时,则须绘制两壁一底展开图。
在探槽素描图上,槽壁与槽底之间应留有一定间隔,以便于注记。
1、探槽素描图的展开方法(1)坡度展开法:槽壁按地形坡度作图,槽底作平面投影。
此法能比较直观地反映探槽的坡度变化及地质体在槽壁的产出情况,因而被普遍地采用。
(2)平行展开法:在素描图上,槽壁与槽底平行展开,坡度角用数字和符号标注。
使用此法者极少。
2、探槽编录步骤(1)素描前,首先应对探槽中所要素描的部分进行全面观察研究,了解其总的地质情况;(2)在素描壁上,将皮尺从探槽的一端拉到另一端,并用木桩加以固定,然后用罗盘测量皮尺的方位角及坡度角。
皮尺的起始端(即零米处)要与探槽的起点相重全;(3)用钢卷尺,沿着皮尺所示的距离,丈量特征点(如探槽轮廓、分层界线、构造线等)至皮尺的铅直距离及各特征点在皮尺上的计数。
当地质体和探槽形态比较简单时,控制测量的次数可以减少;相反,对形态比较复杂的地质体则应加密控制;(4)根据测得的计数,在方格上按比例定出各特征点的位置,并参照地质体的实际出露形态,将相同的特征点连接成图;(5)测量地质体产状,并将产状要素(一般是倾向、倾角)标注在槽壁相应位置的下方;(6)槽底的素描可采用以壁投底的方法。
即将槽壁底界的地质界线点垂直投影到紧靠素描壁一侧的槽底轮廓线上,然后根据地质体的走向与探槽方位之间的关系,绘制槽底素描图;(7)在进行探槽素描的同时,应进行文字描述,采集标本,划出采样位置,并将标本和样品位置及编号标注于图上;(8)进行室内清绘。
要求素描图内容要齐全。
3、注意事项(1)当地形坡度大,探槽延伸又较长时,如按坡度展开,则图面上探槽未端的槽壁与槽底分离太远,既费纸又不美观。
此时应采用分段素描或槽底连续而槽壁分段错动素描为好。
槽壁分段错动后,应使各分段之间的地质现象及槽壁轮廓严格地吻合。
第二章 原始地质资料编录
第二章原始地质资料编录原始资料编录是指通过天然露头及探矿工程(槽、井、坑、钻、旧坑、剥土等)进行地质观察所取得的地质素描图件、文字记录和各种原始数据。
其任务在于将野外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
能够真实地,尽可能正确、全面地反映出来。
以便为工作地区的综合研究和地质报告提供资料。
原始编录为整个地质工作的基础,基础不固,直接影响对矿床的认识,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因此,必须重视这一工作。
近年来原始编录工作有不少创新。
本章所列举的只限于在陕、甘两省冶金地质工作中较常用的露头和探矿工程的一些编录方法和格式。
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矿床或地区的具体情况,探索内容丰富全面但形式上简明扼要的新的编录格式和方法,以促进地质编录工作的发展。
第一节原始资料编录的技术要求(一)原始资料编录的基本要求:原始资料编录的基本要求,一般说来有五:即丰富、正确、必须在现场进行、及时和认真、细致。
l、原始资料编录要力求丰富:每一观察点、每一编录都要系统地收集全面的地质资料和有关数踞。
凡能获得的地质现象都要详细观察、记录,凡能获得的参数都要测量并记录,不要因为与上面记录相同而忽略了观察和测量。
要努力发现不同测点、不同尺段的个性,并从十分丰富的个性中见共性。
大量的、丰富、齐全的第一性资料是通过各个具体的原始编录的丰富内容积累起来的,艰苦的劳动是必不可少的。
2、原始资料编录要求正确: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又要正确地反映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要正确反映各种地质现象的性质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就要对每一地质现象通过地质解释,探索其本质。
地质解释是指对每一地质现象,不要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通过仔细敲打,揭露真实情况,求得科学的解释。
没有经过分析研究,机械地记录的地质现象,只能产生混乱和误解。
3、原始编录必须在现场进行,不要搞“回忆录”所谓现场是指直接观察所及的范围,包括一定的尺段、测点、标本,甚至显微镜下的范围。
凡直接观察所及范围以外的事物,虽允许作一定的推测,但不得称之为原始资料,并应在记录中说明是推测的。
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相关材料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是矿山地质两大重要资料,是矿山生产的重要技术资料,它是研究矿床地质、布置勘探工程、提供开采设计和指导采掘生产以及矿山技术经济活动的基础资料。
矿山各项地质工作和各种地质工程都必须有原始地质编录作为记实.通过总结、归纳原始地质编录形成反映地质区段(矿区、矿床,矿脉、矿体)的地质条件、地质关系和地质规律的综合地质编录图件。
一、原始地质编录(一)原始地质编录资料1.图件有:各种勘探工程原始地质素描图和柱状图,实测地质剖面图,露头地质素描图,采场分层地质编录图。
2.表册有:各类勘探工程矿岩化学取样、加工、化验的登记表及成果计算表,平均品位、厚度、面积等储量计算参数计算记录表。
3.数据文字有: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岩物理机械性质以及其他各种地质测试、鉴定报告等。
4.实物有:地质岩矿标本、化验分析副样和矿岩心留样等。
(二)勘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包括槽探、浅井、水平穿脉、沿脉、天井及中穿、上山及中穿、钻探、各种采准工程、采场分层等的素描图。
原始地质编录的方法和比例尺,图件和图式,描述内容参考第二章。
二、综合地质编录矿山综合地质编录是以原始地质编录资料为基础,编制的各种综合地质图.它需正确反映矿山揭露的地质现象,正确反映地质条件(地质体、地质构造、矿体、...)的空间关系。
以满足矿山生产探矿和开采设计的需要,作为储量计算、贫化损失计算、编制采掘计划的基础资料和作为开展地质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一)矿山应具备的综合地质计件1.矿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5000—1:10000);2.矿床(体)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1000—1:2000); 3.勘探线地质部面图(比例尺1:500—1:2000),; 4.矿脉(体)垂直纵投影图或水平投影图(比例尺1‘500-1‘2000);5.中段(露采阶段)平面地质图(比例尺1:200—1:1000); 6.样品分布及矿体圈定图(比例尺1:200—1:500); 7.开采矿块地质图(局部中段坑道地质平面图、天井剖面图、中穿地质平面图、矿块矿体投影图(比例尺1:200); 8.储量计算图(比例尺1:200—l,1000);9.矿区水文地质图(比例尺1:000—1:2000)坑道水文地质图(比例尺1:500-1:1000);10.专项图件(如矿体顶底板等高线、炮孔取样、坑内外对照图等)和专题研究图。
地质编录
第四章地质编录和矿产取样在矿床揭露之后,应对所有的探、采工程(探槽、浅井、坑道、钻孔等)进行全面认真的现场地质调查工作,并且仔细地、客观地收集矿床中矿石的数量、质量以及各种地质特征的全部资料。
无论在地质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中都要进行此项工作,它是整个矿床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
此项工作包括原始地质编录和矿产取样工作。
第一节原始地质编录简介一、原始地质编录的概念与内容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及各种地质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并用图表和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称之原始地质编录工作。
它是收集第一手地质资料最基本的方法。
所收集的资料是编制各种综合地质图件的基础,是进行综合研究的前提,也是评价矿床的重要依据。
原始地质编录具体包括坑探工程地质编录和钻孔地质编录(或称岩心编录),编录的主要内容如下:⑴素描图:用简易的皮尺、钢卷尺和罗盘等工具,测绘各种以矿体为中心的地质现象并将其画到坐标纸上,各种勘探工程的素描图见后述。
⑵文字描述:在野外记录簿上用规定的格式记录各种地质现象,如矿体产状、形状、厚度;矿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矿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围岩类型及其蚀变作用;地质构造及其控矿关系等。
⑶实物标本:采集有代表性的矿石、蚀变岩和各种围岩标本,以便进行综合研究。
对一些特殊的标本,如化石、构造岩也要注意收集。
⑷照相:有条件情况下,对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如矿体与围岩接触带、各种矿化穿插关系和地质构造现象进行拍摄,并附以简要文字说明。
照相与素描图可互相取长补短。
二、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为了提高编录的质量,使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并能客观反映矿床地质特征,要求在编录过程中,做到如下几点:⑴编录的格式要统一、简明:如图表格式、工程编号与坐标、样品与标本的编号、岩石名称、地层划分标准、图例等都应统一、简明,便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⑵素描图要求重点突出:素描图及其文字记录均要求突出矿体或矿化部位。
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yuanshi dizhi bianluoriginal geological logging对探矿和采矿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和取样分析的结果,用文字和图表记录素描的工作。
是矿山地质编录工作的一部分,其编录成果是编制矿区综合图件、研究地质和矿床规律、指导找矿探矿和采矿工作的第一性地质资料。
按工程和工作类别矿山的原始地质编录分为坑探地质编录、采场地质编录、钻探地质编录和取样地质编录。
坑探地质编录包括探槽、浅井、石门、穿脉、沿脉、竖井、天井、斜井等探矿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其地质观测记录内容为:矿体和岩层(体)的界线、接触关系、形状、产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和类型;岩层时代、岩石种类、岩溶和蚀变的种类及特征;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分布位置、性质、类型、产状及其与矿体的关系;其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现象等。
工程素描图的比例尺,随矿床地质条件和任务要求而定,一般为1:50~1:200,对一些规模较小的特殊地质现象,要作1:1~1:50的大比例尺特征素描图。
图上除实测素描地质现象外,还应标出比例尺、长度分划线、样品和标本的位置及编号,并写上矿区名称、工程名称及编号、工程坐标、工程掘进方位角、图例、素描人与日期等。
素描面和素描图展开方式,随工程种类而异。
探槽地质编录素描图通常是绘制一壁一底的展开图,槽底作水平投影面,槽壁按实际长度和坡度绘制成坡度展开图(图1)。
图1 探槽素描图格式浅井地质编录一般素描四壁,若地质情况比较简单,画相邻两壁即可,展开方式是北壁不动,按逆时针方向将各壁展开,成图。
小圆井用通过圆井中心的东西、南北方向线与井口圆周的交点将井壁分为四块后,如浅井一样作图。
穿脉(石门)地质编录矿体形态简单时,只素描顶板或一壁、或一顶一壁;矿体复杂时,素描顶板和两壁。
展开方式有:(1)压平式顶板下落,两壁内倒后再外移,使顶和壁的地质现象互相衔接。
(2)外展式顶板下落,两壁外倒,使顶板边线与两壁底线邻接。
地质编录
•
•
•
剖面位置:经野外剖面踏勘后,将确定的剖面位置及起、止点标注 在手图上。剖面通过区如遇大片复盖,天然障碍或因构造破坏造成 测制意义不大的地段,则需平移,平移应按一定的标志层或实测顺 层追索为准,一般平移距离不大于500m,否则应另行测制剖面。
•
对一些面积大但矿体厚度小的沉积矿产,当 矿区地质图比例尺较小时(如1:10000和 1:25000),应考虑增加较大比例尺的矿体地质图 (或矿床地质图),其勘探线剖面图的比例尺亦 应调大。 实测剖面的分层精度可根据剖面的比例尺大 小确定。凡在剖面图上宽度达1mm的地质体均应 划分和表示,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具特殊意义的地 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矿化层、火山岩中的 沉积岩夹层等,如厚度达不到图上1mm,也应将 其放大到1mm表示。
7、实测剖面小结
• • • • • • • • • • • • • • 实测剖面工作结束后,应编写剖面小结,内容如下: 一、前言 叙述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测量方法;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 主要工作人员;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及样品数量、 剖面施测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情况等。 二、地质成果 主要总结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地层、岩浆岩、构造。 1、地质背景:综述测区与成矿作用有关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特征。 2、地层:依地层年代由老至新对剖面进行分层叙述。每一时代中地层可按地层 组合单位叙述其组合特征,再按不同岩性分层或填图单元详述岩性特征、接触 关系,特别是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关系及标志层特征和分层的识别标志。 3、岩浆岩:岩浆岩形态、产状、岩性(岩相)组合、穿插关系、接触蚀变类型 及矿化情况。 4、构造:包括断裂及褶皱,分别描述其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 层或矿层破坏,以及控矿特征等。 5、矿产:含矿层、矿体及矿化线索应作详细叙述。 6、标志层特点及填图单元初步划分意见 7、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编写剖面小结时,不同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剖面小结的内容作适当调整。
原始地质编录内容
(1)岩石: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成分、层位、时代、层理、变质程度、矿化、蚀变、地层产状及其它变化特征。
(2)构造:褶皱形态和产状、层间破碎、剥离、滑动及后期充填物的特征。
断裂、节理的产状、形态及分布等;断裂带宽度、断裂面擦痕、滑动方向、断距,断层的性质、生成序次及断裂带旁侧构造发育程度和排布情况等;断裂带充填物、构造透镜体、断层泥、角砾岩、糜棱岩、矿化强度和涌水情况等。
(3)矿体:矿体界线、矿体编号、矿石类型、颜色、成分、矿化强度、结构与构造、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组合特点、生成顺序、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变化、矿体与围岩和构造的关系等。
(4)其它:顶板基点位置及编号、基线方位、比例尺、岩矿石标本采集位置及编号、测量各种产状位置及数据、刻槽位置、编号等。
金川。
煤矿地质学第12章 地质编录
2.钻孔岩层倾角的确定
(1)垂直钻孔的岩层倾角
(2)垂直岩层走向斜孔的岩层倾角
A、孔斜方向与岩层倾向一致时,岩层真 倾角为:α=θ-γ B、孔斜方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
当γ≤θ时,岩层真倾角为:α=γ+θ
当γ>θ时,岩层真倾角为:α=γ-θ
(3)任意孔斜时的岩层倾角
任意方向孔斜岩层真倾角的计算公式为: tgβ tgα= cosω
2.图表资料
原始地质编录图表主要包括各
种素描图。 3.实物资料 岩石、矿物、煤、化石及其它 标本和样品等。
二、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1.编录及时 2.准确全面
3.系统统一
4.重点突出
第二节 勘探工程地质编录
一、坑探工程地质编录
探槽、探井、探巷及小窑的地质编
录,地质素描图和相应的文字描述。
二、钻探工程的地质编录
二、井巷编录步骤与方法
(一)熟悉巷道预想地质剖面和邻近勘探 线剖面 (二)确定编录壁及编录高度 (三)对编录巷道进行全面概略观察 (四)标定编录起点及终点位置
(五)在编录壁上挂观测基线 1.固定标高(即水平)观测基线:适用于 水平或坡度较小的巷道。
2.水平巷顶(底)观测基线:适用坡度较 大,坡度不一致的巷道。 3.既不水平也不平行巷顶(底)观测基线: 适用于起伏比较频繁的巷道。 4.不连续观测基线:适用短距离内坡度变 化大的巷道。
2.剖面图式编录 是连续观测绘制井巷一壁地质剖面 图。 3.断面图式编录 隔适当距离,观测绘制巷道掘进头 的横断面,按实际位置标注在采掘工程 平面图或其它图上。 4.切面பைடு நூலகம்式编录 沿井顶或井底连续观测绘制其水平 地质切面图。
5.展开图式编录 (1)两壁一顶展开图:井顶保持不动,两 壁从壁底向上展开成平面。 (2)两壁一底展开图:井底保持不动,两 壁从壁顶向下展开成平面。 (3)掘进头两壁展开图:掘进头不动,两 壁垂直井底向外展开成平面。 (4)掘进头两壁一底展开图:井底保持不 动,两壁和掘进从各自顶部向下展开成平 面。
原始地质编录方法
原始地质编录方法这原始地质编录呢,就像是给地质情况写日记一样。
最基础的就是野外实地观察啦。
到了野外,那眼睛可得睁得大大的。
看岩石的颜色、形状、大小啥的。
比如说那花岗岩,颜色可能是灰白色,一块一块的,质感还挺粗糙。
这时候你就得把看到的这些,像讲故事一样记下来。
绘图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哦。
你不能光用文字描述,还得把地质构造啥的画出来。
就像画画一样,不过这个画可是有讲究的。
要把地层的分层画清楚,哪层厚哪层薄,就像画蛋糕的分层一样。
断层的位置也要标出来,就像给这个地质图打个补丁标记一下,这里有个特殊的地方哦。
还有采样呢。
这就像是从大自然这个大超市里挑选样品。
选那些有代表性的岩石、土壤之类的。
采的时候要小心,可不能把样品弄坏了,就像对待宝贝一样。
采完了还要给它们贴上小标签,写上是从哪儿采的,啥时候采的,就像给它们做个身份证一样。
记录数据也是个细致活。
各种测量的数据,像地层的倾斜角度啦,海拔高度啦,都要准确地记下来。
要是记混了或者记错了,那可就像炒菜放错了盐,整个地质分析可能就会出问题啦。
另外呢,拍照也不能少。
现在手机拍照可方便了,把那些典型的地质现象拍下来。
比如说奇特的岩石纹理,像大自然画的抽象画一样。
拍照就像是给地质情况拍个照留念,以后看照片就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原始地质编录就是把野外看到的地质情况,用各种方式记录下来,这可是了解地质秘密的第一步呢。
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是解开大地奥秘的钥匙,可不能马虎哦。
咱们就这么一步一步地,把地质的故事好好地记录下来,就像记录自己的生活趣事一样有趣又有意义呢。
地质编录(全)
地层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第五章原始地质编录
常用的竖井编录有下列三种形式:
(1)井筒展开图式编录 圆形井筒编录其内接正方柱面,并将四个柱面展开成平 面。为此在井口周围选定四个基准点,它们与井筒中心的连
线方位分别为N45°E, N45°W, S45°E, S45°W。在四点 上设置井筒边垂线,即内接正方柱的四条棱线,用来测定地 质界线深度,绘出地质界面与内接正方柱面的交迹此编录适 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岩层产状平缓的地区。
第三节 井巷工程地质编录
一、坑探工程地质编录
坑探工程(探槽、探井、探巷和小窑)的地质编录,主 要成果是各种工程地质素描图和相应的文字描述。
二、钻探工程地质编录
钻探工程地质编录是指根据钻孔中取出的岩心、煤心等 实物资料和各种测量数据、测井资料,以及对钻孔中各种地 质现象的地质编录。岩心的地质编录主要包括:
1.岩心的分层、鉴定和描述
适用于短距离内坡度起伏比较大的巷道。
6)观测记录和描绘巷壁地质现象 (1)地质观测点的选定与描述 选择地质特征清楚和地质变化显著的地点,描述内容l 略。 (2)地质界限的实测 — 实测地质界面控制点法。适用于岩层起伏较大的井 巷。
— 实测地质界面控制点与视倾角法。适用于岩层倾角 大且产状与厚度稳定的井巷。
2.井下地质编录方式的选择依据 1)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地质条件越复杂原始地质编录越详尽。
2)煤层倾角 在平巷中,水平、缓倾斜煤层和倾斜煤层选择剖面图式 编录;急倾斜煤层采用巷顶切面图和断面图编录。 3)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
4)巷道类型
穿层巷道是编录的重点,顺层巷道略显简单。
二、井巷编录的步骤与方法
以巷道一壁剖面图为例,概述编录步骤与方法。 1)熟悉巷道预想地质剖面和临近勘探线剖面 2)确定编录壁及编录高度 3)对编录巷道进行全面、概略观察 4)标定编录起点和重点位置
原始编录
坑探工程的地质编录方法
• 原始地质编录的手段和方法较以前有所改进,有 的借助于录音、录相设备减轻了劳动强度,。但 最基本的、常采用的还是现场地质素描编录法。 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50~1∶200,视需要而定。 一般情况下,穿脉作出两壁一顶平行展开图;沿 脉与倾斜坑道作顶板或一壁加局部掌子面素描图; 垂直坑道作四壁展开图。
坑探工程的地质编录方法
3) “十字”型控制法 • 适用于某些井巷工程(如斜井、上山、沿脉),要求随着工 作面的推进,每间隔一定距离需准确快速地编制掌子面素 描图。其具体作法是:首先从掌子面顶部中点向下画垂线, 在距坑道底面一定高度(如1m高)位置画水平线,即构成 “十字型”控制基线;然后以钢卷尺或丁字尺为支矩测量 掌子面轮廓和所有地质界线点位置,最后对应连接界线, 清绘整理成图。
坑探工程的地质编录方法
1) 导线法 用于所有较规则的探矿井巷工地质现象,判断素描对象,统 一认识,划分地质界线等,若坑道被污染,应清 理干净。 (2) 设置导线,测定导线方位角、倾角,导线为皮 尺或测绳,应挂在井巷工程测点上。水平坑道素 描一般应挂设在顶板中线上,也常有挂设在壁顶 或腰线上的;倾斜或竖直井巷编录时,应沿主边 壁(角)挂设导线,亦有挂设于中心线的。
坑探工程的地质编录方法
(3) 测绘,沿导线按一定间距(如1~2m),用钢卷尺或木尺 作支距,测绘井巷(素描部位)轮廓,同时将地质界线点及 所有地质现象标绘在图纸(方格纸)上。 (4) 徒手勾画地质界线,注明花纹、颜色、符号。 (5) 标测取样点、采标本点位置及岩层、矿体、构造产状等。 (6) 作简要文字描述。 (7) 经现场检查无误,注明编录日期、地点、编录者姓名等。 室内及时整理资料与清绘图件。
坑探工程的地质编录方法
地质编录要点
地质编录要点
1、素填土:灰褐色,稍湿,松散、稍密、中密状,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岩、泥岩块石、块碎石组成,粒径,土石比,为新近机械抛填,未经分
层碾压;2、杂填土:灰黑色,稍湿,松散、稍密、中密状,主要由粉质
粘土,砂岩、泥岩块石、块碎石组成,粒径,土石比,为新近机械无序抛填;
3、粉质粘土:紫红色,软塑~可塑~硬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有无摇震反应;
4、砂:灰色、灰黄色,细粒,稍湿、湿成分主要有长石、石英,松散、稍密、中密状,成分主要有长石、石英,夹什么东西?
5、泥岩: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质组成,泥质结构,多
少米以上岩芯呈块状、饼状或短柱状,为强风化;余段较完整,岩芯节长
多少米,局部较破碎,局部含砂质;
6、泥质砂岩:灰褐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由
长石、石英组成,含泥质较重;
7、砂岩:灰褐色,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
8、灰岩:灰色、青灰、灰白色,主要由碳酸钙矿物组成,微晶结构(隐晶结构),中厚层(薄层、厚层、巨厚层),裂隙发育程度(较发育、不发育),充填物(粘性土、碎屑),岩石的软硬程度(极软、软、较软、较硬、坚硬),划分风化界线;9、页岩:灰黑色,主要由粘土矿物质组成,泥质结构,片状-薄层状,层理、片理很发育,岩心呈5-10米柱状,
部分成碎块状,碎屑状,岩质极软,手捏易碎,强风化;10-20米岩质软,手难掰碎,锤击易碎,中风化。
10、卵石:灰黄色,卵石母岩成分主要由砂岩、灰岩组成,粒径一般为2-20cm,少量20-40cm,呈椭圆、次棱角状,岩质较硬,来少量灰黄色中粗砂及少量粘性土,约占30-40%,中密状,稍湿、湿
注:岩芯是否有裂隙、倾角、有无充填物,有无水锈,颜色。
煤矿地质——原始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矿井生产地质勘探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地质研究成果的体现。
编录资料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质量和地质研究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矿井建设与生产。
地质编录是指将直接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或采用其它手段(钻探、物探、测试及化验等)所获的地质资料,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正确地记录或系统地表示出来的方法与过程。
地质编录可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类。
第一节原始地质编录原始地质编录是指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原始地质资料的工作。
它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矿井生产地质勘探所获得的第一手地质资料的编录,是认识总体地质情况的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工作区地质条件、成煤规律和评价煤炭资源的依据。
由于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与手段的不同,原始地质编录的种类也就存在很多种。
本节着重介绍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和井巷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一、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一)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文字资料包括坑探工程、井巷工程中地质现象的记录,钻孔、井巷煤、岩芯(层)的描述,岩石薄片和煤薄片、光片及化石鉴定的文字报告,野外及其它所有第一性地质资料和数据的描述记录。
2.图表资料原始地质编录图件主要包括各种素描图,如天然露头和各种坑探工程、井巷工程的地质素描图、实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以及其它照片、素描材料等。
原始地质编录表格主要包括各种坑探工程原始记录表、钻探工程原始记录表、岩芯鉴定表、采样登记表、样品测试分析化验成果表及其它记录原始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数据的表格、卡片等。
3.实物资料包括岩石、矿物、煤、化石的标本和样品,以及对研究地质规律有重要意义的其它标本和样品等。
(二)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为了保证原始地质编录的质量,各种勘探工程的原始编录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 编录及时2.准确全面3.系统统一4.重点突出二、钻探工程地质编录钻探工程的地质编录是根据钻孔中取出的岩、煤芯或岩、煤粉等实物资料和各种测量数据、测井资料,以及对钻孔中各种地质现象的观测而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0 8 2
92 50
b-1
▲
0
2
3
4
5
6
7
8
9
10
★标本样品采集、位置标绘
4 3
●
90° 比例尺1:100
起点坐标
X= Y= H=
2
1 ▲
92 50
0
1 2
G-6
●
9 0 8 2
b-1
4 5 6
3
▲
0
2
3
4
5
6
7
8
9
10
★进行室内整理清绘:要求素描内容齐全,一般要求有长度
分划线、方向、比例尺、样号、产状、图例、化学分析结果表。
★确定各井壁地质特征点的位置,按比例画在图上 ★注明样品标本位置 ★产状、岩石花纹的标记、文字描述 ★室内整理、清理工作
45°
0
●
北东
●
南东
●
南西
H5
H6 H7 பைடு நூலகம்8
H1
1
H2
2
H3
3
H4
4
腐植土残坡积层
271° 51° 十字黑云石英片岩
云英岩石
H1
9 0 5 0
样品编 采样位置(米) 样 长 分析结果(%) 号 Ag 自 至 (米) Cu H1 H2
图 例
浸染状矿体 G-2
块状矿体 矿脉 安山玢岩 ●
90
标本及其编号
产状
5 0
基线及基线点
坐标测量点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一)概述
(二)探槽地质编录
1、展开方式
2、探槽素描图作图步骤 3、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1 :地形坡度大,且探槽又长,采用 分段素描或槽底连续而槽壁分段错动素描。
5
6
7
8
9
10
★绘制槽底素描图:以壁投底的方法,即将槽底底界 ★绘制地质体实际形态: 按比例把各地质体特征点
的地质界线垂直投影到紧靠素描壁一侧的槽底轮廓线上, 位置展示在图上,参照地质体的实际揭露形态,在方格 据地质体的走向与探槽方位之间绘出槽底素描图。 纸上绘制出地质体出露的实际形态
90°
●
▲ G-6
90°
槽底连续而槽壁分段描述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一)概述
(二)探槽地质编录
1、展开方式
2、探槽素描图作图步骤 3、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2 :当探槽拐弯时,两种情况: A 分段素描,以拐弯处为界,分段素描 B 连续素描,槽底按实际情况画,而槽壁拐弯 处,画一铅垂线,并标出探槽方位角
h N 100%h : 岩矿心长度;H:进尺长度 H
本回次岩心长 回次采取率Ni= 100% 本回次-本次井底残余进尺+上次孔底残余进尺
A:岩心完整无损:残留进尺等于残留岩心长度 B:当岩心有磨损时: l1 残余进尺= l l l L 2 1
l1 : 本次残留岩心长度; l 2 : 上次残留岩心长度 l : 本次岩心总长; L : 本次进尺
第一节
一、概念
概述
二、地质编录的种类 (一) 原始地质编录
1、概念
2、取得成果(包括三个方面): ★文字材料:地质现象的描述记录(包括对坑 探工程,钻探工程所揭示的地质现象);取样 记录,光薄片的鉴定的文字报告。 ★图表材料:各种坑探工程的素描图,钻孔柱 状图,照片,样品分析及结果表等。 ★样品和标本材料: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样品, 标本。
为许多工程如沿脉。 探和评价矿床,矿山设计和成矿理论研究方面。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按其工作的工程分为坑探工程地 (一)概述 质编录、钻探工程编录 1、概念 对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进而绘 2、内容 制工程素描图和文字记录。素描图一般用方格 地质现象外,还有矿区名、工程名、编号、工 纸,比例尺 1:50~1:200,特殊的地质现象应放 程坐标、方位角、比例尺、长度分划线、样品 大至 1:1~1:50 。 及标本的 位置及编号,图例、素描人、日期等 3、地质内容 矿体形态、岩层、岩体及其年代、岩矿石名称、 岩性、矿化蚀变特征、产状及形态变化、接触 关系、构造及其他一些地质现象
15
★2
标本采集点及编号
化学样及其编号
◆
闪锌矿
3、特殊情况 坑道弯曲 1)当弯度>15 °时,以拐弯处为界分段描述 2)当弯度<15 °时,两种情况
90°
76°
A: 顶板按实际弯曲方位 保持完整,相向弯曲的坑壁 出现重叠,背向弯曲的坑壁 发生拆开
14° B: 背向弯曲的坑壁保持 完整,相向弯曲的坑壁及顶 板发生拆开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一)概述
(二)探槽地质编录 1、展开方式 一壁 地质现象相对简单 平行展开法 如一些外生沉积矿产 坡度展开法 一壁一底 一般常用
二壁一底 地质现象复杂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一)概述
(二)探槽地质编录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一、概念
概述
二、地质编录的种类 地质编录按照性质、反映内容以及研究程度分 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 (一) 原始地质编录 1、概念 对探矿工程和天然露头所揭示的各种地质现象 进行观察记录和素描,照像(包括各种采样, 分析,鉴定成果)等方法记录反映出来。
第七章 地质编录
化学分析结果表。
90°
●
●
★采用展开方式:观察了解地质现象,确定使用 何种展开方式及确定采用何种展开图 ★固定皮尺、测方位角、坡度角、标志点
★确定地质特征点位置:用钢圈尺读出地质特征点
在皮尺所示的垂直距离,并读出皮尺上的读数
90°
●
9 0 8 2
●
92 50
★产状要素 的标注
1 m
2
3
4
4、检查岩矿心 从岩心管取出后,对岩矿心进行编号,编号格式如 下:
2 5 10 5代表第五岩心箱; 10代表第十回次; 4 4代表此回次共取出 4块岩心; 2代表从上往下的第2块岩心
止每 孔一 深箱 、应 起标 止明 岩矿 心区 编名 号称 、、 岩钻 心孔 箱编 号号 码、 起
取出的岩心一般从上→下,从左→右码列在岩心箱内, 每一回次有一块岩心牌隔开,岩心编号写在岩心上。
★室内整理、清理工作
90° YMZ1-1 YMZ1-2 YMZ1-3 YMZ1-4
岩脉地质素描图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二、钻探地质编录 (一)现场编录 1、检查孔深 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 2、测定残留岩芯:提钻后马上进行 3、检查岩矿心,测定岩矿心长度,计算岩矿心 采取率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二、钻探地质编录 (一)现场编录
1、检查孔深 2、测定残留岩芯:提钻后马上进行 3、检查岩矿心,测定岩矿心长度,计算岩矿心采取率 4、检查岩矿心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众所周知,为了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我们在 就是在找矿工作中,通过对工程(包括坑 各个矿产普查及各勘探阶段施工了大量坑探工 探钻探工程)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采样分析 程、钻探工程,并在这些工程中采集了大量的 鉴定的成果及综合研究成果,直观地,正确地, 样品。但是,工程的掘进或钻进过程中,如果 系统地用文字,图表表示出来,描绘下来,这 不把某些地质现象及时描写下来,就会失去大 些工作就叫地质编录。 量有用地质信息,特别是有些工程施工接束后, 地质编录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基本作业,是 时间久了,就会遭到人为和大自然的破坏,如 每个地质人员必备的技能。 果不及时用文字或图表把地质现象描述表达出 来,那些地质现象就会破坏,而达不倒工程的 目的。
图 例
电气石石英片岩
粗粒微斜长石锂辉石带 中粒叶钠长石锂辉石带 细粒叶钠长石锂辉石带
样品及其编号
产状 坐标测量点
H3
H4 H5 H6
●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一)概述 (二)探槽地质编录 (三)浅井地质编录
(四)穿脉地质编录 1、展开方式 1)压平法
2)旋转法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地质编录的种类
三、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一) 原始地质编录 1 、统一性 (二)综合地质编录 为了保证找矿勘探工作和地质编录正常顺利,必 1、概念 须统一各种格式,表达方式。 综合地质编录也叫作综合编录,综合地质编录 一般包括 : 岩石名称标志层,地层划分标准,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所得材料仅仅是直观的真实 2、取得成果 方法和要求 ,图例,图表格式的统一。 就是在综合研究原始地质资料(原始地质编录 的感性认识,而只有通过综合编录才能把这些 ★文字资料:各种地质报告说明书,单项研 2 、真实性 所获得资料)基础上,用文字,图表反映研究 感性材料系统化,从而达到对区域地质,矿区 究的专题总结及各种实验报告等 地质编录必须保证真实性,必须如实地客观地反 成果,是原始编录的深化 地质,成矿规律,矿床特征等有一个认识上的 映地质现象,不能随便加上主观的东西随便乱加,乱 ★图片材料: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各 飞跃,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减地质现象。 种工程布置图、各种平面图、各种剖面图 3、及时性 并可据新的认识修改原设计和施工布置。 ★表格材料:如储量计算表等 编录几乎是找矿勘探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因 因此,综合编录具有下列重要意义:指示找矿,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