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223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一、教学目标《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这一群体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情绪困扰,通过其成长经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展开辅导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特征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专业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助人自助的能力。
目标1:强化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青少年的成长理论,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特征以及成长背景,能够将青少年的相关知识与社会工作的相关内容有效的结合。
目标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解决不同类型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目标3:深化学生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同为青少年的他们,通过学习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这个群体特性,帮助别人,帮助自己。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1.教学内容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概貌性和总括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总体的视角来把握教学的各部分内容,在教师组讲授的同时保证授课内容的严密逻辑。
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在教学过程中,青少年这个群体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青少年的问题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进行内容就讲授,特别是选择案例时要与时俱进,选择和青少年群体特点非常贴合的内容和案例进行讲授。
注重教学内容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除了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之外,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见解,鼓励学生发表建议,互相讨论。
案例分析和讨论题不设标准答案。
2.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整体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专家讲座的方式,第一、二、三章主要是课堂教授,再配以案例解析、视频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第四章将采用课堂讲授,特别是家庭影响那部分会配以专家讲座,再加上案例解析、视频观摩、课堂讨论等;第六章主要采用大作业的方式,由学生查阅资料,做案例分析,课堂展示,教师补充,外加课堂讨论的形式展开;第五章和第七章的内容主要通过参观、访谈等方式完成。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编码:B0531121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总学分:2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实务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内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青少年社会问题和具体的服务。
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满足青少年需要,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教学内容】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教学要求】掌握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理解青少年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学内容】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理解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教学重难点】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第三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教学内容】生理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生理学相关理论;理解社会学相关理论;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社会工作实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工作。
本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社会工作实务教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2. 熟悉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操作技能,包括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工作计划制定等;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5. 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其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社会工作实务概述- 社会工作的概念与范畴- 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社会工作实务的历史渊源2. 社会调查与需求评估- 社会调查方法与技巧- 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与分析- 需求评估的概念及实施步骤3. 工作计划与实施- 工作计划的编制要点- 目标设定与任务分解- 实施计划的监督与评估4. 个案管理与干预- 个案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个案干预的方法与技巧- 个案干预的效果评估5. 社区工作与组织管理- 社区工作的内涵与目标- 社区组织与社会工作实务- 组织管理与社会工作实务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需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
五、考核方式学生的综合成绩将由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期末考试内容涵盖本学期所学全部知识。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社会工作实务》参考书目:1.《社会工作概论》2.《社会工作实践指南》3.《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七、总结社会工作实务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工作领域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3710053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英文名称:Juvenile Social Work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社会工作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之一,主要讲授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这是一门面向所有青少年,通过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来激发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工作课程。
本课程是一种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
通过学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以青少年的需要为起点,使学生能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各种价值,理念,方法和技巧,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自由发展,帮助他们与社会达成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
二、教学基本要求遵循科学,实用和启发探索的精神,讲授青少年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需求,讨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各种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现状和相关政策,研究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规律,探索中国青少年工作专业化建设的道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要求:本章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青少年、了解青少年发展的历史、掌握青少年的各种权利、并能够最终理解青少年观的不同类别和内涵。
同时,能够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并掌握青少年概念的不同要素,最终从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学习现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向。
教学内容:一、青少年的概念界定二、青少年观三、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第二章:青少年生理、心理与社会性发展教学要求:本章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与发育的不同特征和要素,了解青少年在社会性方面的特征,并从这些特征中把握青少年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一、青少年生理、心理与社会性发展二、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理论解释和描述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教学要求:本章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理论,尤其要掌握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学、心理学理论以及社会学理论,将之运用于实践中。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时:36学时(2学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
通过探讨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主要内容:
1.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征
-社会工作的概念和范畴
-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定位
-社会工作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人权伦理
-社会工作的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的发展理论
-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3.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
-社区社会工作
-教育社会工作
-卫生社会工作
-福利社会工作
-法律社会工作
4.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社会工作的方法论
-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
-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型
5.社会工作的职业发展和职业伦理
-社会工作的职业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要求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课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
2.评价方式:课程成绩评价由平时成绩(包括小组讨论、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两者比例为70%:30%。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参考书目:。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工作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传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其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扎实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者。
二、课程目标1. 熟悉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历史和理论基础;2. 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包括社会调查、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等;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提高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以及跨学科合作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备社会工作者职业素养的专业人士。
三、课程内容1. 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 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变- 社会工作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2. 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社会调查与评估- 个案工作- 群体工作- 社区工作3. 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 沟通与谈判技巧- 危机干预和处理能力- 社会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力- 跨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文化适应能力4. 社会工作的实践案例分析- 讨论分析实际社会工作案例,提炼问题、解决方案和经验教训 - 案例研究和模拟演练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实践活动,提升其实践技能和经验;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交流和合作,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4.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讨论能力、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3. 实践报告:学生需完成相关社会工作实践并撰写实践报告,作为考核之一。
六、教材1. 《社会工作导论》2.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3.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4. 其他相关社会工作领域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七、参考资料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 (IFSW)2.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3. 《社会工作月刊》4. 相关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朇学生能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者。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标准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标准《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标准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青少年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课程要求:1. 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理解青少年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策略。
2. 学习并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沟通技巧、调查方法、活动策划等。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课程内容:1.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介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等。
2. 青少年发展理论:介绍青少年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特点,分析青少年发展的需求和问题。
3. 青少年社会问题的成因与解决策略:分析青少年社会问题的成因和特点,探讨解决青少年社会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学习并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沟通技巧、调查方法、活动策划等。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6.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40%。
2.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评成绩的60%。
社会工作实践课程大纲
社会工作实践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社会工作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社会工作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课程将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伦理规范,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目标和职责,明确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实践领域;2. 掌握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如个案管理、团队合作、社区参与等;3. 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伦理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他们的敏感性和责任感;4. 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5.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和跨领域的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多元文化敏感性。
三、课程内容1. 社会工作的概念与特征-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 社会工作职责和职能- 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和对象2. 社会工作实践方法- 个案管理技巧和方法- 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培养 - 社区参与与社会动员- 政策倡导与社会变革3. 社会工作伦理与职业道德- 社会工作伦理原则与价值观 - 伦理决策与职业行为准则 - 职业疲劳与自我保护4. 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 贫困与社会公平- 暴力与虐待问题- 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 少数群体关怀与权益保护5. 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创新-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创新实践案例分享与讨论- 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 评估与改进社会工作实践四、教学方式与评估要求1. 教学方式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任务等多种教学方式,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2. 评估要求学生的评估将综合考虑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其中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个人报告和实践任务等。
五、参考教材1. 《社会工作导论》(主编:×××)2. 《社会工作实践方法与技巧》(主编:×××)3. 《社会工作伦理与职业道德》(主编:×××)4. 《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实践》(主编:×××)六、备注请学生务必按照大纲要求参与课程讨论和实践任务,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社会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社会工作是一门涉及人际关系、社会变革、人权和社会正义等方面的专业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1. 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范围和历史背景。
2. 掌握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伦理准则。
3. 熟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学习社会工作中常见的技能,如谈判、辅导、社区介入等。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围- 社会工作的历史和发展-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伦理准则2. 社会工作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系统理论- 实用主义理论- 反压迫理论3. 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评估- 社会工作干预- 社会工作评估- 社会工作评价4. 社会工作技能- 社会工作沟通技巧- 社会工作辅导技能- 社会工作支持技能- 社会工作危机干预技能5. 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四、教学方式与评价标准1.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实习等。
2. 考核方式:平时表现、课堂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实习报告等。
3. 评价标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技能应用的能力等。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要教材:《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践指南》等。
2. 参考资料:相关期刊论文、社会工作案例、国内外社会工作经验分享等。
六、家庭作业与课程设计1. 每周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后阅读和作业。
2. 课程设计包括实践项目、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
七、其他要求1. 学生需要尊重学术道德,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学生需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管理。
以上是本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为将来成为优秀的社会工作者而努力奋斗。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Adolescence Social Work)课程编码:6375F013学分:2总学时:36说明【课程简介】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之一。
该课程从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儿童青少年问题、组织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等方面,系统地解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从倡导性工作、发展性工作、治疗性工作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性质】《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有更为深入、敏感、专业地认识,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需要、问题以及指导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熟知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及相应的组织;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服务对象开展倡导性、治疗性、发展性的实务工作,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能够从专业角度关注青少年问题,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视野,以便深化所学知识。
特别是要关注相关社会政策,了解当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般不要求学生深究相关理论,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分析问题。
在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以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务工作的技能【学习总量】总学时 36 学时,其中理论28 学时,实践8 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
方法包括:1.以老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2.采用多媒体教学。
《青少年事务社工大赛》课程教学大纲
青少年事务社工大赛
YouthSociaIWorkCompetition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16
学分:1
考核方式:考查
平时:根据出勤评分;采用抽点形式,满分10分,一次不到扣5分,占10%;
期末成绩:撰写一篇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或青少年临床实务考核,占90%。
中文简介:社会工作是一门强调实践的专业,青少年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
课程主要依托共青团系统、专业机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全国青少年事务社工大赛等平台,一方面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撰写技巧,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在青少年临床情境中的应对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文书及案例撰写能力,要求学生完成课程后:
1、能够撰写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并体现专业元素
2、临床情境中,能够运用社工理念与理论、社工技能、倾听与同感、沟通表达、对青少年的敏感度等五个维度体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门课程主要以撰写练习、参加比赛的形式锻炼学生案例撰写能力。
以国家“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为依托,培养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
在校内组织学生开展青少年事务社工模拟比赛,比赛采取新颖的形式,运用互联网技术、无领导小组形式,由评委老师对学生的现场表现评分。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魏爽、赵蓬奇编.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评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大纲旨在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实用的实践教学指导。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包括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伦理等。
2. 社会工作实务: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
3. 社会工作实习:安排学生在社会工作机构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流程,提高实践能力。
4.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社会工作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设计社会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与研讨会:邀请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组织研讨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前沿理论。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社会工作实习:安排学生在社会工作机构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表现。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如实习报告、项目设计、案例分析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环节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300900二、课程英文名称:Social Work with Adolescents三、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四、适用专业:社会工作本科五、采用教材及参考书:①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②Paula Allen Meares,《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③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④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2004。
六、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课程总学分:2 ;实践环节总学时:16七、实践教学目的及任务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分支之一,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工作能力,要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技巧一定要通过实践环节来达到,通过本环节,学生要能够基本处理青少年发展中遇到的基本问题,能够制定基本的服务计划,并能对基础性的工作技巧和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来达到助人目标。
八、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本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形式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掌握的资源情况,选择潜在的服务对象群体,并进一步接触并根据其具体需要完成一次完整的服务工作。
通过该环节,学生要在了解青少年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程序,能够知道如何独立进行一次服务工作,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技巧,把之前理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具体过程分为:第一环节:选择潜在对象,评估需要;第二环节:建立专业关系,确定服务形式(个案、小组或社区)和目标;第三环节:详细搜集资料并和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计划(要求计划详细、可以操作、有弹性);第四环节:计划实施;第五环节:结案和评估。
九、实践教学组织活动方式:该实践环节可根据培养计划,集中进行和穿插于理论课进行均可。
最好两者能结合进行。
十、实践教学考核(1)报告:学生可以小组形式递交一份完整服务工作资料。
11《青少年社会工作》实验教学大纲(学时)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青少年社会工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适用层次:本科、社会工作专业学时:50学时课程类型:考查课程性质:实验课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实验课程是相应理论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学科发展状况,进而掌握社会工作实务操作的方法与技巧;2.实验课程要引导学生接受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提高专业理论素养;3.使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提高实务操作技巧。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1.实验目的:作为相应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堂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实验要求: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认真听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讨论,在与其他同学讨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会正确思考与辩论等技巧。
三、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青少年服务内容案例(4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讨论分析与引导,了解儿童青少年服务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2.实验内容:与替代性服务、保护性服务、支持性服务、补充性服务相关案例分析。
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并记录;分小组发言,教师点评、引导;讨论总结【课后作业】试着思考更多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
3.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电子版案例实验二儿童青少年生理、心理性问题讨论(3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讨论分析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出主题问题。
2.实验内容:分别就儿童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问题展开联想、讨论。
分组讨论并记录相应结果;分小组发言,教师点评、引导;讨论总结【课后作业】试着对某一弱势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问题进行案例收集与分析。
3. 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电子版案例实验三社会工作理论(6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视频,使学生明了理论结论的形成过程。
2.实验内容:播放三山实验、迷笼实验、斯金纳箱、条件操作理论等实验。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用一条社会工作理论解释某一群体行为。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了解青少年的概念、青年的社会本质以及青少年概念演变的历史,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打下青少年观的价值基础。
第一节、青少年的定义一、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二、青少年的定义三、青少年的本质第二节、青少年的意义一、“青少年”的历史二、青少年的含义三、青少年的权利四、青少年的发展第三节、青少年观一、青少年观的内涵二、三代领导人的青年观思考题:1、什么是青少年?你怎样认识青少年的社会本质?2、“青少年”这一概念的如何演变来的?现代的“青少年”概念具有哪几方面的涵义?3、什么是青少年观?它对于青少年工作有什么意义?4、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领导人在对于青年的认识和分析上有什么观点和特点?第二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色,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从基本概念上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提高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整体认识。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背景一、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背景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阶段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一、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功能二、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思考题:1、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它包含哪些要素?2、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如何产生的?在历史发展上分哪几个阶段?3、青少年社会工作对社会具有什么意义?4、青少年社会工作对青少年具有什么意义?第三章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和了解青少年发展阶段的特征,青掌握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全面了解和认识青少年行为及问题的根源,做好青少年工作打下基础。
第一节、关于青春发育期一、什么是青春发育期二、青春发育的过程第二节、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一、青春期的生理特征二、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在特征第三节、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一、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二、青少年的情感发展三、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四、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五、青少年觉醒的性意识六、青少年的行为特征七、青少年发展的任务思考题:1、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上各有什么特点?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什么特点,主要问题是什么?3、青少年的性发展特征是什么?需要帮助的主要问题有哪些?4、怎样把握青少年的情感发展?发展的关键是什么?5、青少年期有哪些发展任务?第四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认识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各种主要学术流派的主要观点,掌握这些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揭示青少年发展及问题的特别视角,学会面对青少年问题时自觉运用这些理论。
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
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在当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们致力于帮助那些面临困境的人们,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社会公正和福利。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工作者,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一、引言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应该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因此,教学大纲和计划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现实工作环境的挑战。
二、核心课程1. 社会工作理论:这门课程应该涵盖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伦理准则和专业标准。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发展趋势以及不同领域的实践方法。
2.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这门课程应该介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社会福利系统的构建和运作。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并学习如何利用社会福利资源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3.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这门课程应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社会工作实践。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评估和干预,以及如何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4. 社会工作实习:实习是社会工作者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在实际工作场所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理论和技巧,培养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应该由专业导师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选修课程除了核心课程外,学生还应该有机会选择一些与社会工作相关的选修课程。
这些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来确定。
例如,心理学、家庭研究、社会统计等课程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活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大纲和计划应该明确评估方式和标准。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写作,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实践项目和综合评估等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Adolescence Social Work)课程编码:6375F013 学分: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简介】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之一。
该课程从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儿童青少年问题、组织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等方面,系统地解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从倡导性工作、发展性工作、治疗性工作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性质】《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有更为深入、敏感、专业地认识,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需要、问题以及指导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熟知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及相应的组织;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服务对象开展倡导性、治疗性、发展性的实务工作,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能够从专业角度关注青少年问题,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视野,以便深化所学知识。
特别是要关注相关社会政策,了解当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般不要求学生深究相关理论,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分析问题。
在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以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务工作的技能【学习总量】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
方法包括:1.以老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2.采用多媒体教学。
3.集中辅导要紧密结合主教材,配合使用其他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要点,选用一些历史案例和现实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社会福利领域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组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陆士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参考书:[1]《青少年社会工作》,章友德,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2]《社会工作案例精选》,吴铎马伊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3]《青少年社会工作》,王玉香,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大纲内容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从青少年的界定入手,探讨青少年观,多视角的界定青少年社会工作,以期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在中西方的发展历史予以梳理,让同学们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现实中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青少年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熟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内容提要】第一节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一、儿童概念的界定二、青少年的概念界定第二节儿童与青少年观一、社会工作青少年观的内涵二、社会工作青少年观与传统青少年观的区别三、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观确立的前提基础第三节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二、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系统四、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分类【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青少年;青少年观;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矫治性青少年社会工作;倡导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难点:青少年;青少年社会工作;矫治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自主学习任务:怎样界定儿童和青少年概念?举一个例子说说你对儿童观及青少年观的认识。
检查方式:课堂讨论。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生理、心理与社会性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青少年期市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和过渡期,与其他时期的个体相比,青少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了解青少年的发展与特征,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基础与前提。
本章将对青少年期进行阶段性划分,并从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三个层面概况分析不同阶段青少年发展的过程、内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从心理、生理及社会三个层面把握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容、特征及影响因素。
【内容提要】第一节青少年期的阶段划分一、少年期(10-14岁)二、青年早期(14-18岁)三、青年中期(18-22岁)四、青年晚期(22-28岁)第二节青少年的生理发展一、青少年生理发展过程二、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三、青少年生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容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第四节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一、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征三、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认知;情绪情感;自我意识;性心理;元认知;同辈群体。
教学难点:认知;自我意识;元认知;同辈群体。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自主学习任务:分组商量、讨论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检查方式:学生小组讨论。
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掌握相关理论有助于解释青少年的行为,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从不同视角了解、认识青少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目标和任务,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方法与技巧模式,是社会工作者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要求:能够运用相关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了解认识青少年,帮助其解决遇到的相关成长问题。
【内容提要】第一节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理论一、霍尔的复演论二、格赛尔的成熟论第二节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二、行为主义理论三、认知理论四、人本主义理论五、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第三节以社会学为基础的理论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二、社会冲突理论三、符号互动理论第四节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一、优势视角理论二、生态系统理论三、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四、增能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心理防御机制;系统脱敏法;社交技巧训练;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增能。
教学难点:心理防御机制;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增能。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自主学习任务:分别采用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增权理论解释一个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检查方式:课后作业。
第四章儿童青少年问题【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章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存在的集中主要问题,并明确相应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教学要求:了解消除儿童青少年贫困的举措;了解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及解决对策;掌握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对策建议;掌握对青少年厌学的矫治;熟悉青少年网瘾、早恋问题的对策;掌握促进儿童参与的措施。
【内容提要】第一节儿童青少年贫困问题一、贫困问题二、导致儿童、青少年贫困的原因三、消除儿童青少年贫困的举措第二节亲子关系问题一、亲子关系的特点与类型二、亲子关系中矛盾与问题三、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对策建议第三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四、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建议第四节青少年厌学问题一、厌学的表现和定义二、青少年学生厌学的原因三、对青少年厌学的矫治第五节青少年网瘾问题一、网瘾症的特点与类型二、青少年网瘾的成因三、网瘾症对青少年心理的危害四、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对策第六节青少年早恋问题一、早恋的特点与类型二、早恋的危害性三、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四、解决青少年早恋问题的对策第七节青少年犯罪问题一、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二、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及解决对策第八节儿童参与问题一、儿童权利与儿童参与二、中国儿童的参与状况三、促进儿童参与的措施【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儿童青少年贫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亲子关系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青少年厌学的原因及矫治;青少年产生网瘾症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对策;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对策;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预防及解决对策;儿童的权利与儿童参与、中国儿童的参与状况、促进儿童参与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察觉与识别儿童青少年产生与出现的问题。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自主学习的任务:给儿童青少年网瘾问题分别提出一个个案类、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预测一下,还有哪些儿童青少年问题会成为社会问题检查方式:学生小组自检。
第五章儿童与青少年的社会福利【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章节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关于儿童与青少年福利的知识,理解专业社会工作开展的政策背景,能够做到在实务工作中认识儿童青少年福利需求,增进其福利,推动福利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儿童与青少年。
教学要求:了解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的现代内涵和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取向与政策内容;熟悉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过程;掌握中国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内容。
【内容提要】第一节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概述一、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的定义二、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的发展轨迹三、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的现代内涵第二节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取向与政策内容一、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二、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发展取向三、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内容第三节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一、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的含义二、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过程三、儿童青少年福利机构的行政管理四、我国主要的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系统第四节中国的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一、中国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发展二、中国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的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儿童青少年福利的含义;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定义及内容、我国的儿童青少年你福利政策;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的含义、主要内容和过程;儿童青少年福利机构的行政管理;我国主要的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少年儿童及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对定义的准确理解,以及牢固掌握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自主学习任务: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社会行政案例分析。
检查方式:课堂讨论。
第六章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章节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关于儿童与青少年组织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儿童与青少年。
教学要求:了解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形成及特点;了解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类型;熟悉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掌握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