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
因着三大战役的成功,加速了全中国的解放,加速了新中国的成立。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时间,一起来看看吧,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从总时间来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分开来讲就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历时65天。
平津战役: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中国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这个小栏目中讲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三大战役先后顺序是:先是辽沈战役,然后是淮海战役,最后是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什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2]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中共将领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华民国国军发起进攻,以伤亡 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团部不计,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
关于三大战役的详细介绍
关于三大战役的详细介绍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三大战役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三大战役的详细介绍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1]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1]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2]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2]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人员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乘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三大战役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三大战役
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获取考研冲刺备考资料
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下载考研考前刷题
三大战役是指19489月至1949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
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
三大战役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三大战役简介
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馀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三大战役(图片放大版)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军事政治】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共6页)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背景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汇总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配合下,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省海州(今属连云港)、西迄河南省商丘、北至山东省临
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同国
民党军刘峙集团进行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
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南部战线形势发生有利于人民解放军
的深刻变化
1948年秋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
个战场上的胜利,特别是在东北战场上举行
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初期的127万人增至300余万人;国民党军则由430万人下降至29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占有优势。
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南部战线,人民解放军1947年7月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过同国民党军1年的激烈较量,至1948年7月,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深刻变化。人民解放军力量有很大发展。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的中原野战军辖7个步兵纵队15万人;中原军区辖豫西、陕南、豫皖苏、皖西、桐柏、江汉、鄂豫7个军区20余万人;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华东野战军辖15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36万人;华东军区辖胶东、渤海、鲁中南、苏北、江淮5个军区30余万人。济南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主力位于济南、滕县(今滕州)之间,一部位于山东省临沂、夏庄(今临沭)地区和江苏省宿迁地区休整,积极进行新的作战准备。中原野战军主力于10月下旬解放郑州、开封,另一部活动于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北部地区。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已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战役上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中原、华东解放区空前巩固,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秋粮获得丰收,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增强。在国民党军方面,由白崇禧任总司令的华中"剿匪"总司令部辖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第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和第5(信阳)、第13(南阳)、第16(咸宁)"绥靖"区,共35万余人,主力分布在以汉口为中心的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确山至汉口段和长江北岸宜昌至安庆段。由刘峙任总司令的徐州"剿匪"总司令部辖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和第1(扬州)、第3(徐州)、第4(商丘)、第9(海州)、第11(青岛)、第12(新乡)"绥靖"区,共60万人。这是国民党军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战略集团,主力集结于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商丘至海州段、津浦铁路(天津-浦口)徐州至蚌埠段。由桂系将领控制的华中"剿总"和由蒋介石嫡系将领控制的徐州"剿总"之间存在矛盾,难以实
2014内蒙古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2014内蒙古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淮海战役和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1],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2]”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都有什么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在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辽沈战役前已经变成了1.3:1。因此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战。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投入了60万军队,而国民党则投入了80万,这场战役可以说我军的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因此淮海战役的胜利也被称之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次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同样惨重,同样消灭的敌人也不少,在付出了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下,消灭了国民党多达55.5
万人。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哪个难打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难打的一场战役。
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难打的战役呢?第一点是兵力上的劣势。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的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我军的兵力是100万,而国军则是52万相差近一半左右,所以我军在这场战役中轻松取胜。
而“辽沈战役”,我军也是拥有70万兵力,而国民党军是55万,相差15万人。虽然这一次国军的武器装备比较精良,但由于兵团是临时组建,所以内部协调上出现很多问题,最后我军获胜也在意料之中。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解析(含题目)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A.营口B.沈阳C.长春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
A.辽沈战役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淮海战役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林彪参与指挥的著名战役是()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11.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A.解放战争打响了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7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一、抗日战争
(一)中华民族抗日开端
1.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这是14年抗战起点。
2. 1935年,华北事变的一连串事件。
3. 1935年8月1日,瓦窑堡会议,"八一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
5.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也叫卢沟桥事变。
2.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攻上海。
3.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陕北)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合为陆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3个月内灭中国的计划。
2.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规模最大的胜利。
3.武汉会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皖南事变",是第二次国民党反共高潮。
4.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国民党牺性的最高将领。(四)敌后抗日根据地
1.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2. 1937年9月,林彪,平型关大捷,这是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0年,彭德怀,百团大战,这是华北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五)日本无条件投降
三大战役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以来,历 尽磨难,战胜了重重困难,经过了二万五 千里长征,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 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名党革命军 进行了战略决策。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三大战役
Baidu Nhomakorabea
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的三大战 役是指哪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 义?
三大战役的时间:1948年9月 至1949年1月 三大战役的名称: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历史意义:奠 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 的基础。
辽沈战役
1.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第一个战役,也是 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2.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 后分路奔袭北宁路。经过激战,到15日攻 克。 3.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 4.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 放。 5.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 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
三大战役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三大战役简介
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馀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三大战役(图片放大版)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
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公考常识“三大战役”考点汇总
【常识】“三大战役”考点汇总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一、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 日发起,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
军四十七万余人,解放军伤亡6.9万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这一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重要阶段战役:锦州会战、辽西会战
二、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量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淮海战役的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三、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948年11月29日发起,1
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背景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人口有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
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
2015河北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考点分析: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河北中公教育网:/?wt.mc_id=bk4828随着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的落幕,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备考工作拉开帷幕,对于首次备考政法干警文化综合的考生来说,掌握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学的考点知识是首要任务,为此,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特为大家整理了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考点分析:(历史)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希望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考点内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一)辽沈战役
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攻占锦州的同时,在塔山和黑山阻击了侯镜如兵团和廖耀湘兵团,长春郑洞国部起义后林彪挥师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并顺势攻占沈阳,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伤亡6.9万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二)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经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分别在碾庄、双堆集、陈官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以伤亡13.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华公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一、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二、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三、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
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京津战役,中国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