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含参数的两个集合的关系常用五法

合集下载

集合含参问题的归纳及解法

集合含参问题的归纳及解法

集合含参问题的归纳及解法1. 什么是集合含参问题?好嘞,咱们今天聊聊集合含参问题,别担心,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个“调皮的小问题”。

首先,集合含参问题,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个集合里,咱们要处理带参数的元素。

这就像是你在买衣服时,不仅要考虑款式,还得看看尺寸,颜色,这些都是参数,对吧?在数学里也是如此,咱们得考虑元素的各种属性。

就拿学校的班级来说,班级里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是集合里的元素,而他们的年龄、性别、爱好等等,就是那些让他们各具特色的参数。

想象一下,你去参加一个聚会,聚会里有各种各样的人。

有的爱唱歌,有的爱跳舞,还有的喜欢讲笑话。

这些“爱好”就是他们的参数,决定了他们在聚会中的角色。

集合含参问题就是要找到这些角色,了解它们是怎么工作的。

简而言之,就是把“人”放到“集合”里,然后分析他们的参数,看看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 集合含参问题的特点2.1 多样性说到集合含参问题,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多样性。

就像春天的花园,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

不同的集合有不同的特点,参数也是各式各样,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比如说,你有一个水果集合:苹果、香蕉、橙子。

它们的颜色、味道、营养价值都不一样,这些都是参数。

处理这些问题时,咱们得考虑到各种因素,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2.2 复杂性其次,复杂性也是个重要的特点。

说实话,集合含参问题就像做大菜一样,越复杂的菜,步骤越多,调料越杂。

想要把所有参数都考虑进去,简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咱们可能需要借助一些数学工具,比如集合论、概率论,甚至是图论,来帮助我们理清头绪。

可别怕,慢慢来,总能找到头绪的。

3. 如何解决集合含参问题3.1 确定目标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步是什么呢?那就是确定目标!就像你去旅行前,得先决定去哪里,不然到时候就成了“东跑西颠”,毫无头绪。

明确你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想要找出哪些参数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2 选择工具接下来,咱们得选择合适的工具。

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
1.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
【知识点的认识】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中,元素含有待确定的变量,需要通过集合的子集、相等、交集、并集、补集等关系求出变量的取值等问题.
【解题方法点拨】
求参数的取值或取值范围的关健,是转化条件得到相应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本题根据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得到参数的方程,然后通过解方程求解.求解中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考虑集合元素的无序性,由此按分类讨论解答,二是涉及其它知识点例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函数的零点,恒成立问题等等.
【命题方向】
集合中的参数取值范围问题,一般难度比较大,几乎与高中数学的所以知识相联系,特别是与函数问题结合的题目,涉及恒成立,函数的导数等知识命题,值得重视.
2.并集及其运算
【知识点的认识】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的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A∪B.
符号语言:A∪B={x|x∈A 或x∈B}.
图形语言:.
A∪B 实际理解为:①x 仅是A 中元素;②x 仅是B 中的元素;③x 是A 且是B 中的元素.
运算形状:
①A∪B=B∪A.②A∪∅=A.③A∪A=A.④A∪B⊇A,A∪B⊇B.⑤A∪B=B⇔A⊆B.⑥A∪B=∅,两个集合都是空集.⑦A∪(∁U A)=U.⑧∁U(A∪B)=(CUA)∩(CUB).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并集问题,需要注意并集中:“或”与“所有”的理解.不能把“或”与“且”混用;注意并集中元素的互异性.不能重复.
【命题方向】掌握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命题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也可以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联合命题.。

集合运算求解题技巧和方法

集合运算求解题技巧和方法

集合运算求解题技巧和方法集合运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它用来解决各种问题,特别是在概率论、数论、逻辑等领域中。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集合运算求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1. 并集:并集表示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的操作。

记为A∪B。

求解并集问题时,需要先分别列出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然后将它们合并在一起,去除重复的元素。

例如,求解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的并集,可以先列出A和B的元素,得到{1, 2, 3}和{2, 3, 4},然后将它们合并在一起,去除重复的元素,得到并集A ∪B={1, 2, 3, 4}。

2. 交集:交集表示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的集合。

记为A∩B。

求解交集问题时,需要先分别列出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然后找出它们共有的元素。

例如,求解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的交集,可以先列出A和B的元素,得到{1, 2, 3}和{2, 3, 4},然后找出它们共有的元素,得到交集A∩B={2, 3}。

3. 差集:差集表示一个集合中去除与另一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后的剩余元素的集合。

记为A-B。

求解差集问题时,需要先列出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然后找出第一个集合中与第二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再从第一个集合中去除这些共有的元素,得到差集。

例如,求解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的差集,可以先列出A和B的元素,得到{1, 2, 3}和{2, 3, 4},然后找出A和B共有的元素,即{2, 3},然后从A中去除这些共有的元素,得到差集A-B={1}。

4. 互斥:互斥表示两个集合没有共有的元素。

如果两个集合A和B之间没有共有的元素,即A∩B=∅,则称A 和B是互斥的。

求解互斥问题时,需要先列出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然后判断它们是否有共有的元素。

例如,集合A={1, 2, 3}和集合B={4, 5, 6}是互斥的,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共有的元素;而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不是互斥的,因为它们有共有的元素。

集合中含参数问题的解题策略

集合中含参数问题的解题策略

ʏ黄冠品集合中的含参数问题是同学们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易错点㊂其学习要点在于正确判断端点值能否取到,注意考虑空集的情况㊂高考关于集合中含参数问题的考查,往往与集合元素的性质㊁函数㊁解不等式等相结合,考查的题型主要以小题形式出现,有时渗透于解答题之中㊂类型一:元素与集合关系中的含参数问题例1已知集合M={-2,3x2+3x-4,x2+x-4},若2ɪM,求x的值㊂解:当3x2+3x-4=2时,3x2+3x-6=0,即x2+x-2=0,解得x=-2或x= 1,经检验知,x=-2或x=1均不合题意㊂当x2+x-4=2时,x2+x-6=0,解得x=-3或x=2,经检验知,x=-3或x=2均符合题意㊂故所求的x=-3或x=2㊂感悟:已知某元素属于或不属于集合,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要注意两点:一是合理确定分类标准,做到不重不漏;二是要将所求得的参数值代入集合进行检验㊂变式1:已知集合A={(x,y)|2x-y+ m>0},B={(x,y)|x+y-nɤ0},若点P(2,3)ɪA,且P(2,3)∉B,求m,n的取值范围㊂提示:将点(2,3)代入集合A中的不等式,可得4-3+m>0,解得m>-1㊂因为点(2,3)不在集合B中,所以将点(2,3)代入B中得到2+3-nɤ0不成立,即2+3-n>0成立,解得n<5㊂故所求的mɪ(-1,+ɕ),nɪ(-ɕ,5)㊂类型二: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含参数问题例2已知集合A={x|k x2-8x+16= 0},若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k组成的集合为㊂解:当k=0时,方程k x2-8x+16=0可化为-8x+16=0,解得x=2,此时集合A={2},满足题意;当kʂ0时,要使集合A=x|k x2-8x+16=0{}中只有一个元素,需满足方程k x2-8x+16=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可得Δ=64-64k=0,解得k=1,此时集合A={4},满足题意㊂综上所述,k=0或k=1,即实数k组成的集合为{0,1}㊂感悟: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解集是否可能为空集;二是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㊂变式2:已知集合{x|(x-2)(x2-2x+ a)=0,xɪR}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2,则实数a的取值集合为㊂提示:由集合{x|(x-2)(x2-2x+a)= 0,xɪR}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2,可知2是其中的一个元素,所以x2-2x+a=0的解为x=0或无解,所以a=0或Δ=4-4a<0㊂由4-4a<0,解得a>1㊂故实数a的取值集合为{a|a=0或a>1}㊂类型三:集合基本关系中的含参数问题例3集合A={x|x<-1或xȡ3}, B={x|a x+1ɤ0},若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㊂A.-13,1[)B.-13,1[]C.(-ɕ,-1)ɣ[0,+ɕ)D.-13,0[)ɣ(0,1)解:根据B⊆A,分B=⌀和Bʂ⌀两种情况讨论,建立不等关系,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㊂①当B=⌀时,即a x+1ɤ0无解,此时a=0,满足题意㊂②当Bʂ⌀时,即a x+1ɤ0有解,当a>0时,可得xɤ-1a,要使B⊆A,需满足a>0,-1a<-1, {解得0<a<1;当a<3知识结构与拓展高一数学2022年9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0时,可得x ȡ-1a ,要使B ⊆A ,需满足a <0,-1aȡ3,{解得-13ɤa <0㊂综上可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3,1[)㊂应选A ㊂感悟:由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常利用子集将问题转化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解㊂变式3:若集合A ={x |2a +1ɤx ɤ3a -5},B ={x |5ɤx ɤ16},则能使A ⊆B 成立的所有实数a 组成的集合为( )㊂A .{a |2ɤa ɤ7} B .{a |6ɤa ɤ7}C .{a |ɤ7}D .⌀提示:要使A ⊆B 成立,可分集合A =⌀和A ʂ⌀两种情况讨论求解㊂当A =⌀时,由2a +1>3a -5,可得a <6;当A ʂ⌀时,由2a +1ɤ3a -5,3a -5ɤ16,2a +1ȡ5,ìîíïïï解得6ɤa ɤ7㊂综上所述,a ɤ7㊂应选C ㊂类型四:集合基本运算中的含参数问题例4 已知集合A ,B 满足A ɣB ={x |1<x ɤ3},A ɘB ={x |a ɤx ɤa +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㊂A .[1,2]B .(1,2)C .(1,2]D .⌀解:由题意知A ɘB ⊆A ɣB ,所以a >1,a +1ɤ3,{解得a ɪ(1,2]㊂应选C ㊂感悟:集合基本运算中的含参数问题,一般通过观察得到两个集合间元素之间的关系,再列方程或不等式求解㊂变式4:已知集合S ={x ɪN |x ɤ5},T ={x ɪR |x 2=a 2},且S ɘT ={1},则S ɣT =( )㊂A.{1,2}B .{0,1,2}C .{-1,0,1,2}D .{-1,0,1,2,3}提示:集合S ={x ɪN |x ɤ5}={0,1,2}㊂因为S ɘT ={1},所以1ɪT ,所以a 2=1,所以T ={x ɪR |x 2=a 2}={-1,1}㊂由此可得,S ɣT ={-1,0,1,2}㊂应选C ㊂1.已知集合M ={a ,2a -1,2a 2-1},若1ɪM ,则M 中所有元素之和为( )㊂A.3B .1C .-3D .-1提示:若a =1,则2a -1=1,这时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若2a -1=1,则a =1,这时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㊂故2a 2-1=1,解得a =1(舍去)或a =-1,所以M ={-1,-3,1},可得元素之和为-3㊂应选C ㊂2.已知集合A ={x |x 2>2x },B ={x |a <x <a +1},若A ɘ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㊂A.[0,1]B .[-1,0]C .(0,1)D .(-1,1)提示:因为A ={x |x 2>2x }={x |x >2或x <0},B ={x |a <x <a +1},又A ɘB =⌀,所以a ȡ0且a +1ɤ2,解得0ɤa ɤ1㊂应选A ㊂3.已知集合A ={a ,b ,2},B ={2,b2,2a },若A =B ,则a +b =㊂提示:利用A =B 求解㊂由a =b2,b =2a ,{解得a =0,b =0{或a =14,b =12㊂ìîíïïïï当a =b =0时,集合A ,B中的元素均不满足互异性;当a =14,b =12时,A =B =14,12,2{},符合题意,这时a +b =14+12=34㊂同理,由a =2a ,b =b2,{解得a =0,b =0{或a =0,b =1,{所以a =0,b =1{满足题意,这时a +b =1㊂综上所述,a +b =1或a +b =34㊂作者单位: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责任编辑 郭正华)4知识结构与拓展 高一数学 2022年9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集合的五种基本运算

集合的五种基本运算

集合的五种基本运算集合的五种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补集和笛卡尔积。

下面将对这五种运算进行详细介绍。

1. 并集:并集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

并集操作将去除重复元素,只保留一个。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1,2,3,4,5}。

2. 交集:交集是指取两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

交集操作将保留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去除不同的元素。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3}。

3. 差集:差集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去除与另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

差集操作将保留集合A中与集合B不同的元素。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1,2}。

4. 补集:补集是指一个集合中不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形成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或"A^c",表示集合A的补集。

补集操作将保留集合A中不在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1,2}。

5. 笛卡尔积:笛卡尔积是指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

笛卡尔积操作将取两个集合中的元素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例如,如果集合A={1,2},集合B={a,b},则A×B={(1,a),(1,b),(2,a),(2,b)}。

这五种基本的集合运算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来解决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问题和进行数据分析。

集合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

集合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

集合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
集合问题是指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涉及集合的问题。

集合问题在许多数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组合数学、概率论、信息论等。

以下是常用的解决集合问题的方法:
1.通过枚举法求解:枚举法是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进行枚举,并统
计满足条件的元素个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的情况。

2.利用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通过证明一个性质在某一类条件
下成立,然后由此推广到所有情况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证明某一类集合中的某种性质。

3.利用递推法:递推法是通过对一个问题的答案按照某种递推关系
进行转化,从而求解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一些递推关系的问题。

4.利用构造法:构造法是通过设计特定的构造方法来求解问题的方
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构造性问题,例如找出满足某些性质的集合。

5.利用排列组合法:排列组合法是通过统计不同的排列或组合方式
来求解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6.利用生成函数法:生成函数法是通过构造特定的生成函数来求解
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组合数学问题。

7.利用计数法:计数法是通过对集合中元素的特征进行计数,从而
求解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计数问题。

上述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在解决集合问题时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并综合考虑问题的性质、数据规模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问题

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问题

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问题一、问题提出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类问题:给定两个集合A和B,以及它们之间的某些关系,要求我们求出集合B中满足给定关系的元素参数。

这类问题在各类数学模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好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解题思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清集合间的关系,并根据关系式求出参数。

具体的解题思路如下:1.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 分析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找出关系式,并求出参数。

3. 验证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方法应用根据解题思路,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1. 列举法: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列举出符合条件的元素。

2. 公式法:对于有明确关系式的题目,可以使用相应的数学公式来求解参数。

3. 代数法:通过建立方程或方程组,利用代数方法求解参数。

4. 图形法:对于与图形有关的题目,可以使用图形法来求解参数。

四、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演示如何应用上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假设有集合A={1, 2, 3, 4}和B={x|x^2 - 4x < 0},已知A是B 的真子集,求参数x的值。

解题思路:1.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已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求参数x的值。

2. 分析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关系式:B是A的真子集 =>B中所有元素均在A中,且B中可能没有元素。

3. 根据关系式得到参数x的限制条件:x^2 - 4x < 0 => x < 0且 x > 4。

4. 将限制条件代入已知条件中得到方程:{1, 2, 3} - {x|x < 0} = {1, 2},求解得到x = -2。

5. 验证结果:将x = -2代入集合B中得到{x|x^2 - 4x < 0}={-2, -1, 0, 1, 2},符合集合的定义和性质。

答案:参数x的值为-2。

五、总结通过上述解题过程可以看出,解决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问题需要认真审题、分析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并求解参数。

集合中参数问题的解答方法(部分答案)

集合中参数问题的解答方法(部分答案)

集合中参数问题的解答方法集合中的参数问题主要包括:①集合与集合关系中的参数问题;②集合运算过程中的参数问题;每类问题又涉及到求参数的值和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两种情况。

那么在实际解答这类问题时,到底应该怎样展开思路,寻求解答方法呢?下面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来回答这个问题。

【典例1】解答下列问题:1、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可以表示为{a,b a ,1},也可以表示为{2a ,a+b,0}. 求:20092010a b +的值。

2、设A={x|2x -3x+2=0},B={x|x+2>a },如果A ⊆ B,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已知集合A={x|0<ax+1≤5},B={x|-12<x ≤2}. ①若A ⊆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②若B ⊆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③A 、B 能否相等?若能求出实数a 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4、已知集合A={x|a 2x -3x+2=0,a ∈R }.①若A 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②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把这个元素求出来;③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 【解析】1、【知识点】①集合相等的定义与性质;②集合元素的定义与特性;③参数值的求法;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与求法;【解答思路】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与性质,结合结合元素的特性求出参数a ,b 的值,再把求得的值代入代数式通过计算得出结果;【详细解答】Q {a,b a ,1}={2a ,a+b,0},0∈{a,b a ,1},a ≠0,∴b a=0,⇒b=0,2a =1, ⇒a=±1,Q a ≠1,∴a=-1,∴20092010a b +=2009(1)-+20100=-1+0=-1。

2、【知识点】①集合的表示方法;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解法;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解法;④数轴的定义与运用;⑤子集的定义与性质;【解答思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解法把集合A 用列举法表示出来,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解法把集合B 用描述法表示出来,运用A B 结合数轴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求解不等式就可得出结果;【详细解答】如图,Q A ⊆B ,∴a-2≤1,⇒a ≤3 0 1 2∴当A ⊆B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

集合运算公式大全

集合运算公式大全

集合运算公式大全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若干个确定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在集合的运算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基本的运算公式,这些公式在解决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集合运算的各种公式,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1. 并集运算公式。

对于集合A和B的并集运算,我们有以下公式:A ∪B = {x | x∈A 或 x∈B}。

这个公式表示A和B的并集是包含了A和B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换句话说,A∪B中的元素要么属于A,要么属于B,或者同时属于A和B。

2. 交集运算公式。

对于集合A和B的交集运算,我们有以下公式:A ∩B = {x | x∈A 且 x∈B}。

这个公式表示A和B的交集是包含了A和B中共同元素的集合。

换句话说,A∩B中的元素既属于A,又属于B。

3. 补集运算公式。

对于集合A的补集运算,我们有以下公式:A' = {x | x∈U 且 x∉A}。

其中U表示全集。

A'中包含了全集U中属于A的元素的补集。

换句话说,A'中的元素属于U,但不属于A。

4. 差集运算公式。

对于集合A和B的差集运算,我们有以下公式:A B = {x | x∈A 且 x∉B}。

这个公式表示A-B是包含了A中属于B的补集的集合。

换句话说,A-B中的元素属于A,但不属于B。

5. 对称差运算公式。

对于集合A和B的对称差运算,我们有以下公式:A △B = (A B) ∪ (B A)。

这个公式表示A△B是A-B和B-A的并集。

换句话说,A△B中的元素属于A-B或者属于B-A。

以上就是集合运算的几种基本公式,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

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处理集合之间的关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除了基本的集合运算公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集合运算,比如笛卡尔积、幂集等。

这些运算也有各自的公式和性质,但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再一一介绍。

总之,集合运算公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解决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集合含参问题及解题技巧

集合含参问题及解题技巧

集合含参问题及解题技巧关于集合含参问题及解题技巧的文章内容如下:一、集合含参问题的定义集合含参问题是指在集合论中,对于给定的集合,引入一个或多个参数,通过参数的取值范围来描述集合的性质或特征。

参数可以是实数、整数、布尔值等,它们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取值范围内的任意值。

二、解题技巧1. 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首先需要明确参数的取值范围,这个范围可以通过题目给出的条件来确定,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假设。

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有助于缩小问题的范围,便于分析和解决。

2. 列出参数的取值条件:根据参数的取值范围,列出参数的取值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是等式、不等式、逻辑关系等,用于描述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或特征。

3. 利用参数的取值条件求解问题:根据参数的取值条件,可以通过代入法、排除法、逻辑推理等方法,求解集合含参问题。

具体的方法取决于参数的取值条件和问题的性质。

4. 分析参数的取值对集合的影响:在解决集合含参问题时,需要分析参数的取值对集合的性质或特征的影响。

通过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确定集合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

5. 检验解的合理性:在解决集合含参问题后,需要对解进行检验,确保解的合理性。

检验解的方法可以是代入法、逻辑推理等,通过验证解是否满足参数的取值条件和问题的要求。

三、例题解析例题1:已知集合A={x | x>0},集合B={y | y<2},求集合A∪B的参数取值范围。

解析:集合A的参数取值范围为x>0,集合B的参数取值范围为y<2。

集合A∪B的参数取值范围可以通过将A和B的参数取值范围进行合并得到,即x>0或y<2。

所以集合A∪B的参数取值范围为x>0或y<2。

例题2:已知集合A={x | x>0},集合B={y | y>x},求集合A∩B的参数取值范围。

解析:集合A的参数取值范围为x>0,集合B的参数取值范围为y>x。

突破07 集合中含有参数问题(重难点突破)(解析版)

突破07 集合中含有参数问题(重难点突破)(解析版)

专题07 集合中含有参数的问题一、考情分析二、经验分享【重难点突破 】1.若有限集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的个数为2n -1. 2.A ⊆B ⇔A ∩B =A ⇔A ∪B =B ()()UUAB A B U ⇔=∅⇔= .3.奇数集:{}{}{}21,21,4 1.x x n n x x n n x x n n =+∈==-∈==±∈Z Z Z .4. 数集运算的封闭性,高考多次考查,基础知识如下:若从某个非空数集中任选两个元素(同一元素可重复选出),选出的这两个元素通过某种(或几种)运算后的得数仍是该数集中的元素,那么,就说该集合对于这种(或几种)运算是封闭的.自然数集N 对加法运算是封闭的;整数集Z 对加、减、乘法运算是封闭的.有理数集、复数集对四则运算是封闭的.对加、减、乘运算封闭的数集叫数环,有限数集{0}就是一个数环,叫零环.设F 是由一些数所构成的集合,其中包含0和1,如果对F 中的任意两个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0),仍是F 中的数,即运算封闭,则称F 为数域.5. 德▪摩根定律:①并集的补集等于补集的交集,即()=()()UUU A B A B ;②交集的补集等于补集的并集,即()=()()U UU AB A B .三、题型分析(一)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含有参数问题例1、已知集合A={a+2,(a+1)2,a2+3a+3},若1∈A,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思路分析】利用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因为1∈A,所以分别讨论三个式子,然后求解a.【答案】因为1∈A,所以①若a+2=1,解得a=﹣1,此时集合为{1,0,1},元素重复,所以不成立,即a≠﹣1.②若(a+1)2=1,解得a=0或a=﹣2,当a=0时,集合为{2,1,3},满足条件,即a=0成立.当a=﹣2时,集合为{0,1,1},元素重复,所以不成立,即a≠﹣2.③若a2+3a+3=1,解得a=﹣1或a=﹣2,由①②知都不成立.所以满足条件的实数a的取值集合为{0}.【变式训练1】设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3,x,x2﹣2x.(1)求实数x应满足的条件;(2)若﹣2∈A,求实数x.【思路分析】(1)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直接求解.(2)若﹣2∈A,则x=﹣2或x2﹣2x=﹣2.由此能出x.【答案】解:(1)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得:x≠3,x2﹣2x≠x且x2﹣2x≠3,解得x≠﹣1,x≠0且x≠3.(2)若﹣2∈A,则x=﹣2或x2﹣2x=﹣2.由于x2﹣2x=(x﹣1)2﹣1≥﹣1,所以x=﹣2.【变式训练2】设集合A={2,3,a2+2a﹣3},集合B={|a+3|,2 },已知5∈A,且5∉B.求a的值.【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问题.在答案时由于5∈A ,且A = {2,3,a 2+2a ﹣3}即可得到有关a 的方程,解得a 的结果后要注意对a 的结果进行逐一验证, 看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的特点:互异性,以此来获得最终答案. 【答案】解:由于5∈A ,且A ={2,3,a 2+2a ﹣3}, ∴a 2+2a ﹣3=5,即a 2+2a ﹣8=0解得a =2或﹣4,又当a =2时,B ={5,2}不符合条件5∉B ,所以a =2不符合题意; 当a =﹣4时,B ={1,2},符合条件5∉B ,所以a =﹣4为所求. 故答案为a =﹣4.(二) 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含参数问题例2、若集合A ={x |x 2+ax +b =x }中,仅有一个元素a ,求a 、b 的值.【思路分析】根据集合中有一个元素a 可知a 是方程x 2+ax +b =x 的根,建立等式关系,然后再 根据“仅有”,利用判别式建立等式关系,解之即可.【答案】解:∵集合A ={x |x 2+ax +b =x }中,仅有一个元素a , ∴a 2+a 2+b =a 且△=(a ﹣1)2﹣4b =0解得a =31,b =91.故a 、b 的值分别为31,91.【变式训练1】设集合A ={x |ax 2+2x +1=0,a ∈R } (1)当A 中元素个数为1时,求:a 和A ;(2)当A 中元素个数至少为1时,求:a 的取值范围; (3)求:A 中各元素之和. 【思路分析】(1)推导出a =0或⎩⎨⎧=-=∆≠0440a a ,由此能求出a 和A .(2)当A 中元素个数至少为1时,a =0或⎩⎨⎧≥-=∆≠0440a a ,由此能求出a 的取值范围.(3)当a =0时,A 中元素之和为21-;当a <1且a ≠0时,A 中元素之和为a2-;当a =1时,A 中元素之和为﹣1;当a >1时,A 中无元素.【答案】解:(1)∵集合A ={x |ax 2+2x +1=0,a ∈R },A 中元素个数为1, ∴a =0或⎩⎨⎧=-=∆≠0440a a ,解得a =0,A ={21-}或a =1,A ={﹣1}. (2)当A 中元素个数至少为1时, a =0或⎩⎨⎧≥-=∆≠0440a a ,解得a ≤1,∴a 的取值范围是(﹣∞,1]. (3)当a =0时,A 中元素之和为21-; 当a <1且a ≠0时,A 中元素之和为a2-; 当a =1时,A 中元素之和为﹣1; 当a >1时,A 中无元素.【变式训练2】已知集合A ={x ∈R |ax 2﹣3x +2=0,a ∈R }. (1)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把这个元素写出来; (3)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A 为空集,表示方程ax 2﹣3x +2=0无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与△的关系,我们易得到一个关于a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2)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表示方程ax 2﹣3x +2=0为一次方程,或有两个等根的二次方程,分别构造关于a 的方程,即可求出满足条件的a 值.(3)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则集合A 为空集或A 中只有一个元素,由(1)(2)的结论,将(1)(2)中a 的取值并进来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解:(1)若A 是空集, 则方程ax 2﹣3x +2=0无解 此时△=9﹣8a <0 即a >89(2)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ax 2﹣3x +2=0有且只有一个实根 当a =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满足条件 当a ≠0,此时△=9﹣8a =0,解得:a =89∴a =0或a =89 若a =0,则有A ={32};若a =89,则有A ={34}; (3)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则A 为空集,或有且只有一个元素 由(1),(2)得满足条件的a 的取值范围是:a =0或a ≥89(三)、集合基本关系中的含参问题例3、已知集合A ={x |3≤x <7},B ={x |2<x <10},C ={x |x <a }. (1)求A ∪B ;(2)若A ⊆C ,求a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根据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求A ∪B ;(2)根据A ⊆C ,数形结合即可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解:(1)集合A ={x |3≤x <7},B ={x |2<x <10},借助于数轴和集合并集的定义知A ∪B ={x |2<x <10};(2)若A ⊆C ,集合C 中包含集合A 的所有元素,由数轴可知:a ≥7; 故答案为:(1)A ∪B ={x |2<x <10};(2)若A ⊆C ,a 的取值范围是{a |a ≥7}; 【变式训练1】设集合A ={x |a ﹣1<x <2a ,a ∈R },不等式x 2﹣2x ﹣8<0的解集为B . (1)当a =0时,求集合A ,B ; (2)当A ⊆B 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由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得:A =}{01<<-x x ,B =}{42<<-x x ,(2)由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及空集的定义得:讨论①A =∅,即2a ≤a ﹣1,即a ≤﹣1,符合题意,②A ≠∅,有⎪⎩⎪⎨⎧≤-≥-->422112a a a a ,解得:﹣1<a ≤2,综合①②得:a ≤2,得解 【答案】解:(1)当a =0时,A =}{01<<-x x ,解不等式x 2﹣2x ﹣8<0得:﹣2<x <4,即B =}{42<<-x x , (2)若A ⊆B ,则有:①A =∅,即2a ≤a ﹣1,即a ≤﹣1,符合题意,②A ≠∅,有⎪⎩⎪⎨⎧≤-≥-->422112a a a a ,解得:﹣1<a ≤2, 综合①②得:a ≤2【变式训练2】方程x 2﹣x ﹣m =0在(﹣1,1)上有解. (1)求满足题意的实数m 组成的集合M ;(2)设不等式(x ﹣a )(x +a ﹣2)<0的解集为N ,若M ⊆N ,求a 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1)根据方程有解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求出对应的值域即可 (2)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出对应的解集N ,结合集合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答案】解:(1)∵x 2﹣x ﹣m =0在(﹣1,1)上有解. ∴x 2﹣x =m 在(﹣1,1)上有解. 设f (x )=x 2﹣x =(x ﹣)2﹣41, ∵﹣1<x <1,∴最小值为﹣41, 最大值为f (﹣1)=2,即﹣41≤f (x )<2, 即﹣41≤m <2 (2)当a =1时,解集N 为空集,不满足题意.当a >1时,a >2﹣a ,此时集合N =(2﹣a ,a ),若M ⊆N则⎪⎩⎪⎨⎧≥-<-2412a a ,解得a >49.当a <1时,a <2﹣a ,此时集合N =(a ,2﹣a ),若M ⊆N则⎪⎩⎪⎨⎧≥--<2241a a ,解得a <﹣41 综上,a >49或 a <﹣41.(四)、集合基本运算中的含参问题例4、已知集合A ={x |x ≤﹣3或x ≥2},B ={x |1<x <5},C ={x |m ﹣1≤x ≤2m } (1)求A ∩B ,(∁R A )∪B ;(2)若B ∩C =C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根据交集、补集和并集的定义计算即可;(2)由B ∩C =C 知C ⊆B ,讨论m 的取值情况,求出满足条件的m 取值范围. 【答案】解:(1)集合A ={x |x ≤﹣3或x ≥2},B ={x |1<x <5}, ∴A ∩B ={x |2≤x <5}, ∁R A ={x |﹣3<x <2},∴(∁R A )∪B ={x |﹣3<x <5}; (2)∵B ∩C =C ,∴C ⊆B , 又C ={x |m ﹣1≤x ≤2m },①当C =∅时,m ﹣1>2m ,解得m <﹣1;②当C ≠∅时,⎪⎩⎪⎨⎧<>-≤-521121m m mm ,2<m <25【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A ={x |﹣3<x <2},B ={x |0≤x <5},C ={x |x <m },全集为R . (1)求A ∩(∁R B );(2)若(A ∪B )⊆C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进行补集、交集的运算即可;(2)可求出A ∪B ={x |﹣3<x <5},根据(A ∪B )⊆C 即可得出m ≥5,即得出m 的范围. 【答案】解:(1)∁R B ={x |x <0,或x ≥5}; ∴A ∩(∁R B )={x |﹣3<x <0}; (2)A ∪B ={x |﹣3<x <5}; ∴(A ∪B )⊆C ; ∴m ≥5;【变式训练2】设全集为U =R ,集合A ={x |(x +3)(x ﹣6)≥0},B ={x ||x ﹣6|<6}. (Ⅰ)求A ∩∁R B ;(Ⅱ)已知C ={x |2a <x <a +1},若C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Ⅰ)由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得:A ={x |x ≤﹣3或x ≥6},B ={x |0<x <12},由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得:∁R B ={x |x ≤0或x ≥12},即A ∩∁R B ={x |x ≤﹣3或x ≥12},(Ⅱ)由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得:因为C ∪B =B ,即C ⊆B ,讨论①若C =φ时,②若C ≠φ时,即可得解. 【答案】解:(Ⅰ)解二次不等式(x +3)(x ﹣6)≥0得:x ≤﹣3或x ≥6, 即A ={x |x ≤﹣3或x ≥6},解绝对值不等式|x ﹣6|<6得:0<x <12, 即B ={x |0<x <12}, 所以∁R B ={x |x ≤0或x ≥12}, 所以A ∩∁R B ={x |x ≤﹣3或x ≥12}, 故答案为:{x |x ≤﹣3或x ≥12}; (Ⅱ)因为C ∪B =B ,即C ⊆B①若C =φ时,即2a ≥a +1即a ≥1满足题意. ②若C ≠φ时,2a <a +1即a <1, 若C ⊆B ,则⎩⎨⎧≤+≥12102a a ,即0≤a ≤11,又a <1, 所以0≤a <1,综合①②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0, 故答案为:a ≥0.。

集合运算公式大全

集合运算公式大全

集合运算公式大全集合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在集合中,元素之间没有顺序关系,每个元素在集合中只出现一次。

集合运算是指对集合进行交、并、差等操作的过程,而集合运算公式则是描述这些操作的数学表达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集合运算的各种公式,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集合运算。

1. 交集运算公式。

交集运算是指将两个集合中共同存在的元素提取出来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假设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为C,则交集运算公式可以表示为:C = A ∩ B。

其中,符号“∩”表示交集运算,即取两个集合中共同存在的元素。

2. 并集运算公式。

并集运算是指将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假设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为C,则并集运算公式可以表示为:C = A ∪ B。

其中,符号“∪”表示并集运算,即取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并在一起。

3. 差集运算公式。

差集运算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得到一个新的集合。

假设集合A减去集合B的差集为C,则差集运算公式可以表示为:C = A B。

其中,符号“-”表示差集运算,即从集合A中去掉与集合B中相同的元素。

4. 补集运算公式。

补集运算是指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所得到的新集合。

假设集合U为全集,集合A的补集为A',则补集运算公式可以表示为:A' = U A。

其中,符号“'”表示补集运算,即从全集U中去掉集合A中的元素。

5. 笛卡尔积运算公式。

笛卡尔积运算是指从两个集合中分别取一个元素组成一个有序对的操作。

假设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为C,则笛卡尔积运算公式可以表示为:C = A × B。

其中,符号“×”表示笛卡尔积运算,即从集合A中取一个元素与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组成一个有序对。

以上就是集合运算的各种公式,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集合运算。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集合含参问题及解题技巧

集合含参问题及解题技巧

集合含参问题及解题技巧
集合含参问题在数学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类型,通常涉及到参数对集合元素的影响。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一些特定的技巧和策略,下面是一些关键的技巧和步骤:
1.理解问题: 在开始解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问题的要求。

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明确需要求解的是什么,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分析参数: 参数是影响集合元素的关键因素。

分析参数的可能取值范围、变化规律以及对集合元素的影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3.数形结合: 结合图形和数值进行理解,有时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画出数轴、平面图等,可以直观地理解集合的关系和变化。

4.分类讨论: 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对于每一个参数的取值范围,分析对应的集合元素的情况,从而全面地解决问题。

5.逻辑推理与验证: 在得到初步的答案后,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6.总结与反思: 完成问题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有助于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设集合A={x∣ax2+2x+a−1=0,a∈R},若集合A有且仅有两个子集,则a的值为____.
根据题意,方程ax2+2x+a−1=0有唯一解,所以判别式Δ=0。

计算判别式:
Δ=b2−4ac=22−4a(a−1)=0
解得:a=1或a=0。

当a=1时,方程变为x2+2x=0,解得x=0或x=−2,符合题意。

当a=0时,方程变为2x=−1,解得x=−21,符合题意。

所以a的值为0或1。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求解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求解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求解在数学中,集合是由一组特定对象组成的集合,可以是数字、字母、词语等。

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是集合运算中常见且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一、集合的交集集合的交集,指的是由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同拥有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

我们可以使用符号“∩”表示集合的交集。

例如,对于集合A和集合B,它们的交集可以用符号表示为A∩B。

要求两个集合的交集,我们需要找到同时属于这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

简单来说,就是找到A和B中共同的元素。

如果一个元素只属于A或只属于B,那么它就不属于A∩B。

求解集合的交集的方法如下:1. 遍历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

2. 检查该元素是否也属于集合B。

3. 如果该元素同时属于集合B,则将其加入交集集合中。

举例来说,假设集合A={1, 2, 3, 4, 5},集合B={4, 5, 6, 7},我们来求解它们的交集A∩B。

首先,遍历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从1开始。

对于元素1,检查它是否也属于集合B,发现不属于。

然后,继续遍历集合A中的下一个元素2。

对于元素2,发现它也属于集合B。

因此,将元素2加入交集集合中。

接下来,继续遍历集合A中的下一个元素3。

元素3不属于集合B,所以不将其加入交集集合。

继续遍历集合A中的下一个元素4。

元素4同样属于集合B,将其加入交集集合。

最后,遍历集合A中的最后一个元素5。

元素5也属于集合B,将其加入交集集合。

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得到交集A∩B={2, 4, 5}。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求解集合的交集就是找到两个集合中共同拥有的元素。

二、集合的并集集合的并集,指的是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组合成一个新的集合。

我们可以使用符号“∪”表示集合的并集。

例如,对于集合A 和集合B,它们的并集可以用符号表示为A∪B。

求解集合的并集的方法如下:1. 将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放入新集合中。

2. 遍历集合B中的每个元素。

3. 检查该元素是否已经属于新集合。

求两集合间映射的方法

求两集合间映射的方法

求两集合间映射的方法一、概述映射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两个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

本文将介绍求解两个集合间映射的方法。

二、基本概念1. 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2. 映射: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上的规则。

3. 定义域:映射规则作用于的原始集合。

4. 值域:映射规则作用后得到的结果集合。

5. 映像:定义域中某个元素通过映射规则得到值域中对应元素的过程。

6. 单射:每个值域中元素都只被一个定义域中元素所对应。

7. 满射:每个值域中元素都至少被一个定义域中元素所对应。

8. 双射: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即每个值域中元素都恰好被一个定义域中元素所对应。

三、求解方法1. 直接列举法当集合较小且具有规律性时,可以采用直接列举法。

例如,求解集合A={1,2,3}与集合B={a,b,c}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通过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映射关系进行判断。

2. 图像法将定义域中的元素和值域中的元素分别表示在坐标轴上,然后根据映射规则画出图像。

例如,求解集合A={1,2,3}与集合B={a,b,c}之间的映射关系f={(1,a),(2,b),(3,c)},可以通过在坐标轴上画出三个点(1,a),(2,b),(3,c),然后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段来表示映射关系。

3. 列表法将定义域中的元素和值域中的元素分别列成表格,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映射结果。

例如,求解集合A={1,2,3}与集合B={a,b,c}之间的映射关系f={(1,a),(2,b),(3,c)},可以通过列出如下表格来表示:| 定义域 | 1 | 2 | 3 ||--------|---|---|---|| 值域 | a | b | c |4. 公式法当映射规律具有明确的公式表达式时,可以采用公式法进行求解。

例如,求解集合A={1,2,3}与集合B={a,b,c}之间的映射关系f(x)=x+96,可以通过将定义域中的元素带入公式中计算出对应的值域中的元素。

高中数学解集合运算问题的技巧

高中数学解集合运算问题的技巧

高中数学解集合运算问题的技巧在高中数学中,集合运算问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技巧,并通过具体的题目进行说明和分析,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巧。

一、并集运算问题并集运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在解决并集运算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Venn图来帮助分析和理解。

例如,考虑以下题目:已知集合A={1, 2, 3, 4},集合B={3, 4, 5, 6},求A和B的并集。

解答:我们可以使用Venn图来表示集合A和集合B,如下图所示:A: {1, 2, 3, 4}B: {3, 4, 5, 6}通过观察Venn图,我们可以发现并集包含了A和B中的所有元素,即并集为{1, 2, 3, 4, 5, 6}。

因此,A和B的并集为{1, 2, 3, 4, 5, 6}。

在解决并集运算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Venn图的思想,先找出两个集合中的共有元素,然后将它们合并在一起,得到并集。

二、交集运算问题交集运算是指找出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在解决交集运算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Venn图或列举法来帮助分析和求解。

考虑以下题目:已知集合A={1, 2, 3, 4},集合B={3, 4, 5, 6},求A和B的交集。

解答:我们可以使用Venn图来表示集合A和集合B,如下图所示:A: {1, 2, 3, 4}B: {3, 4, 5, 6}通过观察Venn图,我们可以发现交集包含了A和B中共有的元素,即交集为{3, 4}。

因此,A和B的交集为{3, 4}。

除了使用Venn图,我们还可以使用列举法来求解交集运算问题。

首先将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列举出来,然后找出它们共有的元素,即为交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共有的元素是3和4,因此交集为{3, 4}。

三、差集运算问题差集运算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得到一个新的集合。

集合解题方法与技巧

集合解题方法与技巧

集合解题方法与技巧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一种工具。

在解决集合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集合解题方法与技巧。

1. 定义法根据集合的定义来解题,是解决集合问题的最基本方法。

例如,要证明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全部属于另一个集合,可以通过对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进行验证,然后根据定义得出结论。

2. 特征性质法利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来解题,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例如,要证明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都是正整数,可以通过观察每个元素的特征,然后根据正整数的定义得出结论。

3. 数轴法在解决涉及不等式或绝对值等数学问题时,可以利用数轴的形象化特点来解题。

例如,要证明一个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大于0,可以在数轴上画出这个数集的位置,然后根据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4. 图表法利用图表来解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在解决关于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画出维恩图来形象地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5. 计算法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解决集合问题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法来得出结论。

例如,要计算两个集合的交集的元素个数,可以通过分别列出两个集合的元素,然后计算它们的交集的元素个数。

6. 归纳法当需要证明一个命题时,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解决集合问题时,也可以利用归纳法来得出结论。

例如,要证明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是正整数,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然后利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7. 反证法当直接证明一个命题很困难时,可以采用反证法来证明。

在解决集合问题时,也可以利用反证法来得出结论。

例如,要证明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都是正整数,可以通过假设这个集合中存在非正整数元素,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原命题成立。

8. 排除法排除法是一种间接的解题方法,通过排除不可能的情况来得出结论。

在解决集合问题时,也可以利用排除法来得出结论。

例如,要证明一个数集中存在两个不同的元素相等,可以通过观察数集中的所有元素,然后排除所有不相等的元素,从而得出结论。

高中数学集合题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集合题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集合题解题方法在高中数学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解题的基础。

掌握集合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对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中数学集合题的解题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在解集合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可以是数字、字母、符号等。

常用的表示集合的方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例如,集合A={1,2,3,4}可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x|x是自然数,0<x<5}可以用描述法表示。

二、集合的运算法则在解集合题时,我们经常需要用到集合的运算法则,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并集表示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和,交集表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差集表示一个集合中有而另一个集合中没有的元素,补集表示一个集合中不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集合的运算法则的应用:例题:已知集合A={1,2,3,4,5},集合B={3,4,5,6,7},求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列举法将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写出来:集合A={1,2,3,4,5}集合B={3,4,5,6,7}并集:A∪B={1,2,3,4,5,6,7}交集:A∩B={3,4,5}差集:A-B={1,2}补集:A'={6,7}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集合的运算法则在解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掌握这些运算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集合题。

三、集合题的考点和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中,集合题的考点主要包括集合的运算法则、集合的性质和集合的应用等方面。

在解集合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集合题的考点和解题技巧的应用:例题:已知集合A={1,2,3,4,5},集合B={3,4,5,6,7},求满足条件A∩B的元素个数大于3的集合。

第4讲 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参数

第4讲 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参数

第4讲: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参数【知识点梳理】一、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的相关概念定义符号表示图形表示子集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就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或B ⊇A )真子集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就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B A ≠⊂(或A B ≠⊂)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那么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A =B 二、利用集合关系求参数的关注点(1)分析集合关系时,首先要分析、简化每个集合.(2)此类问题通常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形定数,还要注意验证端点值,做到准确无误.一般含“=”用实心点表示,不含“=”用空心点表示.(3)此类问题还要注意“空集”的情况,因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典型例题】题型一:简单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参数【例1】集合{}1,2A =-,{|20}B x ax =-=,若B A ⊆,则由实数a 组成的集合为____【例2】已知集合{}{}|0=|12A x x a B x x =≤≤≤≤,,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0a≤B .01a ≤≤C .12a ≤≤D .2a ≥【例3】已知{}25A x x=-≤≤∣,{}121B x mx m =+≤≤-∣,B A ⊆,则m 范围____________.【题型专练】1.集合{}21,4,A a =,{}4,B a =,若A B ⊇,则a 的值为__________.2.已知集合{{},1,,A B m B A ==⊆,则m =()A .0B .0或3C .1D .1或33.已知集合{}22,4,A a=,{}2,6B a =+,若B A ⊆,则a =()A .-3B .-2C .3D .-2或34.已知集合{}{}-11,121A x x B x m x m =≤≤=-≤≤-.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5.已知{}{}224,1A x x B x x b =<<=<<,若A B ⊆,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A .12b <<B .12b <≤C .2b >D .2b ≥6.已知集合{}0,2A =,{}10B x ax =+=,若B A ⊆,则由实数a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组成的集合为()A .12⎧⎫⎨⎬⎩⎭B .12⎧⎫-⎨⎬⎩⎭C .10,2⎧⎫⎨⎬⎩⎭D .10,2⎧⎫-⎨⎬⎩⎭题型二:先求集合,在利用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参数【例1】已知{}2320A x x x =-+=,{}1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取值的集合为()A .1{0,1,}2B .1{1,}2C .1{0,2,}2D .1{2,}2-【例2】已知集合{}240A x x =-=,集合{}1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的值是()A .0B .12±C .0或12±D .0或12【例3】已知集合{}21A x x =-≤≤-,{}2,B y y x a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54a -≤≤-B .45a ≤≤C .36a -≤≤D .36a ≤≤【例4】已知集合{}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________.【例5】已知集合2{0}23x A xx -=≤+,集合{}121B x m x m =-≤≤+,若B A ⊆,则m 的取值范围为()A .11{|}22m m -≤≤B .11{|2}22m m m <--<<或C .11{|2}22m m m <--≤≤或D .11{|2}22m m m <--<≤或【题型专练】1.若集合{}1,1A =-,{|1}B x ax ==,且B A ⊆,则实数a 取值的集合为()A .{}1-B .{}1C .{}1,1-D .{}1,1,0-2.已知集合2{|30}A x x x n =-+=,且1A ∈.(1)求集合A ;(2)如果集合{|10}B x mx =+=,且B A ⊆,求m 的值组成的集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解含参数的两个集合的关系常用五法
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是集合中的重要题型,且是高考热点内容之一。

其中,含参数的两个集合的关系更是许多同学解题的难点。

怎样求解含参数的两个集合的关系题呢?本文将结合例题介绍五种破解术,供大家参考:
法一:借助数轴或韦恩图寻找关系
例1:已知全集+
=N U ,集合},3{+∈==N n n x x P ,},6{+∈==N n n x x Q , 则=U ( )
A Q P ⋃
B Q P
C U ⋃ C Q C P U ⋃
D Q C P C U U ⋃ 解:依题意得,P Q ⊂,则其韦恩图如下:
由韦恩图可知,=U Q C P U ⋃,即选C
法二:列举对比法
例2:数集},)12{(Z m m M ∈+=π与数集},)14{(Z n n N ∈±=π之间的关系是( ) A N M ⊂ B N M = C M N ⊂ D N M ≠ 解:取 ,2,1,0,1,-=m ,则},5,3,,,{ ππππ-=M ;取 ,1,0,=n ,则},5,3,,,{ ππππ-=N . N M =∴即选B
法三:合理分类讨论,利用集合有关定义准确判断
例3:已知集合}),12(51{Z k k x x M ∈+==,},5
154{Z k k x x N ∈±==,则集合N M ,之间的关系为( )
A N M ⊂
B M N ⊂
C N M =
D N M ≠
解:设M x ∈1,则有Z k k x ∈+=111),12(5
1 当Z n n k ∈=,21时,5
154)14(511+=+=n n x N x ∈∴1 当Z n n k ∈-=,121时,5
154)124(511-=+-=n n x N x ∈∴1 从而有N M ⊂
又设N x ∈2,则Z k k k x ∈±=±=2222),14(5
15154 )(1422Z k k ∈± 表示奇数,)(12Z n n ∈+也表示奇数
Z n n k x ∈+=±=∴),12(5
1)14(5122 M x ∈∴2从而有M N ⊂ 综上可得,N M =
法四:挖掘元素的限制条件,利用它们的差异特征解题
例4(2002年全国高考题)设集合},4
12{Z k k x x M ∈+=
=,},214{Z k k x x N ∈+==,则( ) A N M = B N M ⊂
C N M ⊃
D Φ=⋂N M
解:集合M 的元素为)(,4
12412Z k k k x ∈+=+=, 集合N 的元素为)(,4
2214Z k k k x ∈+=+= 12+k 为奇数,2+k 为整数 }{}{整数奇数⊂∴则N M ⊂故选B
法五:类比不等式的传递性速判断
例5:已知集合B A ⊆,},)412(
{Z k k x x B ∈+==π,},)214({Z k k x x C ∈+==π,那么集合A 与C 的关系为_____
解:将B ,C 分别变形得},412{Z k k x x B ∈+==π,},4
2{Z k k x x C ∈+==π 在集合B 中,x 为
π4
12+k ,分子为π的奇数倍; 在集合C 中,x 为π4
2+k ,分子为π的整数倍 C B ⊂∴ 又B A ⊆ C B A ⊂⊆∴则有C A ⊂ 综上可见,求解含参数的两个集合关系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我们结合题设条件,选择合理的解题策略,含参数的两个集合关系题则迎刃而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