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_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有理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有理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理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经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体会引入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按一定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难点: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123℃,夜晚可低至-233℃.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既防寒又御热的太空服。、你知道上面123℃和-233℃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吗?【探究新知】

自学指导

请认真阅读课本24、25页,并思考:

1、带有“+”或“-”号的数有什么意义?

2、什么样的是正数?什么样的是负数?

3、你会用正数、负数表示问题中的数据吗?

自学检测

1.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高于海平面3m记为+3m,则低于海平面88m,记为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向南走5km记为-5km,那么向北走10km,记为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粮食增产500吨记作+500吨,那么-500吨表示什么意义?

温习提示:

(1)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要相反;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

如前进8m与前进5m是相反意义的量;但是上升与下降却不是相反意义的量,他们缺少数量。(2)意义相反的量中的两个量必须是同类量:如节约汽油3吨与浪费1吨水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1)下降了0.4%记为:_______________ 上升了0.6%记为: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

关于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精通有理数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减法规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规则的应用改变了符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 —3+(—5)=

—3+(+5)=

2、-(-2)= -[-(+23)]=,+[-(-2)]=

3、20__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

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

导语: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现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数学新课标解读

数学新课标解读

数学新课标解读

一、新课标提出新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注重数学与生活的,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这是与过去的“课标”相比较,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体现了数学人文精神与数学素养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数学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具体要求是: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新“课标”情感态度

在课程目标中了“情感态度”,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也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目标的现实需要。特别提出要使学生学会“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这一点与过去的“大纲”有较大的不同。过去的“大纲”主要的是认知方面的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出“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目标。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目标”中很少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方面的目标。事实上,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一些积极的情绪体验会促使学生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相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不仅会影响对当前学习的顺利进行,而且可能对他们的后续学习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第一章数与式

第一章数与式
2 2 ③会推导乘法公式: a b a b a2 b2 ; a b a 2ab b ,了解公式的几 2
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④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知识要点】 1.代数式的分类: 整式 有理式 代数式 无理式 (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 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 多 项 式 : 几 个 单 项 式 的 做多项式的 项叫做 2.整式的运算: ⑴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在一个多项式中,所含 相同并 . 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 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 也 分式 多项式 单项式
1 ; 2 1 (2) ( x 3)2 ( x 2)( x 2) 2 x2 ,其中 x . 3 4 2 2 (3)已知代数式 3x 4 x 6 的值为 9,则 x x 6 的值为( 3
(1) x (x+2)-(x+1)(x-1),其中 x=- 例4 分解因式:
A A A
,那么代数式 B 叫做分式。
B. 2 b C. a b
) D. a b
3 1, 求x2 2 x 3的值 .
6、先将 (1 x )(1 x ) 化简,然后自选一个合适的值代入求值。 7、已知 a、b 为两个连续整数,且 a< 7 <b,则 a b = 8、若实数 x, y 满足 x 2 y 2 2 3 y 3 0 ,则 xy 的值是_________. 9、在实数的原有运算法则中,我们补充新运算法则 “ * ” 如下:当 a≥b 时, a * b b 2 ; 当 a < b 时, a * b a .则当 x = 2 时, 1* x x 3 * x ______ (“ ² ” 和 “ – ”仍为实数运算中的乘号和减号) 【课外作业】 数学无忧 12——13 页 .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比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比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新旧课标

“课程内容”的比较

整理丨中小学老师参考综合整理凤凰优学、小学数学教育学

编者语: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公布,一线教师产生了很多好奇:

与旧版相比,此次修订的2022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方案有哪些变化?新课标对于统编教材下的教学有何新的导向?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一线课堂?如何读懂新课标并进行实操?

……

本文综合整理了初中数学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比较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一、初中数学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比较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就课程内容而言,2011年版的“旧课标”与新课标的比较如下:

数与代数

数与式

01 有理数

02 实数

03 代数式

方程与不等式01方程与方程组

函数

01 函数的概念

02 二次函数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性质

01 点、线、面、角

02 相交线与平行线

03 三角形

04 四边形

05 圆

06 尺规作图

07 定义、命题、定理

图形的变化

01 图形的轴对称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坐标

统计与概率抽样与数据分析

综合与实践

二、面向未来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变化

不久前,史宁中教授做了关于《初中数学课标的变化——对教学

的启示》主题讲座,从初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程的变化趋势、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四个方面,深度解析了新修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变化与改革。

有理数教案

有理数教案

有理数教案

教案主题: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技能培养: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数轴的概念和小学时学习的正数和负数,引导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激发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兴趣。

2. 理论讲解

首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同号数相加,取它们的绝对值相加,结果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保持一致;异号数相加,取它们的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数的符号。

然后,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减去一个负数,相当于加上这个负数的绝对值;减去一个正数,相当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最后,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强化学生的理论理解。

3. 实例演示

示范一些具体例子的运算步骤,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4. 练习巩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5. 拓展延伸

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思考有理数的运算规律和应用。

6. 归纳总结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总结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7.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回顾复习。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例子的演示和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通过提出拓展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紧凑,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有理数单元知识教材分析 文档

有理数单元知识教材分析 文档

有理数单元知识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构建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中的最基本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势必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实践证明,在有关代数式的进一步求值、计算、证明以及解方程时变形中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是因为有理数运算不熟或出了差错引起的。还有,有理数的运算律,也是代数式运算的依据。因此,使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应该成为本章教学的重点,为达到此目的,教材用了相当的篇幅,设置“做一做”,运用“类比思想”(数轴),数轴的引入看到了有理数的有序性,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讲解有关概念,比如,运用数轴的直观并以事例说明解释,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还运用转化的思想,讲解了“减法”和“除法”的法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科学法则“信服”,使用时“深信不疑”,从而熟练掌握引进负数之后的有理数的运算。在教学中,要强调有理数的运算是通过转化为非负数(小学学过的数)的运算实现的。因此,适当设置一些非负数数学题解题教学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题量不宜过多。建议采用比较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感受“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的转化思想。

单元知识结构图

负数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看到负数的出现,但对于负数的意义,却知之甚少,对于学生来说,负数不是正数,可以通过数、算具体事物来理解其意义,负数的概念牵涉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我们的教材对负数概念就是通过“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引入的,在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后,再让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 课标解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 课标解读

初中-数学-打印版

有理数的加减法课标解读

1.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在学习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后,学生正式开始有理数运算的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站,涉及两个正数、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以及零与正数、负数等5种情况,而两个正数、正数与零这2种情况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习过。现在的重点是讨论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以及负数与零等3种情况的加法法则。这3种情况运算法则的探究,是在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绝对值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其间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需要借助于生活常识,需要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掌握应用。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是帮助学生明确算理、提高运算速度与准确率的主要根据,是在小学学习两个正数、正数与零这2种情况的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拓展。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只有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才会有真切地感受。因此,要通过设置多个有理数加法运算问题让学生解答、比较,进而增强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的自觉性。

3.有理数的减法与有理数的加法互为逆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借助于负数、相反数的概念和有关问题的实际意义,推理、比较总结得到的。借助于这个法则,我们可以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改写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形式。此外,为了表达简便,我们通常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混合运算中的加号、括号省略。这样就实现了有理数的减法与有理数加法的相互转化,实现了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互融互通。借助于数轴,我们还可以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理解为求数轴上表示两个有理数的点之间的距离等。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与代数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与代数部分

•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 的问题。
•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 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 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参见例1]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 简单的问题(参见例47)。
一、数与代数-2.实数
•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 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 根、立方根。
•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 式进行简单计算(参见例51)。
• (4)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 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 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 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
三、函数- 2.一次函数
•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 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 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 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 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参见例58)。
• •
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 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 达式y=kx+b(k≠0)探索并 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 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理解正比例函数。
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 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表达
式y=kx(k≠0 )探索并理 式 y = (k≠0)探索并理解k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课标解读素材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课标解读素材

有理数的乘除法课标解读

1。有理数的乘、除法是在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后,学生再一次学习有理数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一样,有理数乘、除法运算也是建立在小学所学非负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在确定积、商的符号后,实质上就是小学所学的非负数乘、除法运算,所以,其间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思想.同时,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究,分同号、异号与零等几种情况,涉及分类讨论思想。如果要借助于数轴来探究,还涉及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时,要努力揭示有理数乘、除法法则探究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与有理数加法法则一样,都是采用“先定符号,再求绝对值"的方式,分同号相乘、异号相乘及有因数为0三种情况表述的,体现了有理数几种运算法则表述的一致性,以及分类讨论思想。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的探究,可以借助于合情推理的方法(2012年版人教七上采用的方法)来理解完成,也可以借助于生活常识(2007年版人教七上采用的方法)来感知发现.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法则的探究过程,让他们真正地体会、理解和接受.

3。2012年版人教教材使用合情推理方法得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经历了规律探究过程中的类比、发现、归纳、猜想等环节,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学时,要紧扣“要使上述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来引导学生探究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一个负数与一个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应该得到的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进而归纳得到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对因数中含有若干个负数,以及有一个因数是零情况的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讨论,是两个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拓展,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由特殊发现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理数的减法》新授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抢答游戏(1)-7+______=+5,(2)______+(-3)=12,(3)(-72)+______=-30 投影 2.大家看这幅画面,由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本第1页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2003年11月某天的温度为-3~3℃,它确切的含义是什么?•这一天的最高温差是多少?

观察、讨论

表明最高温度差为3℃,最低温度为-3℃,这天最高温差为6℃.

思考能不能列计算式?

生:3-(-3)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鼓励学生充分探索,提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思考该如何转化.

观察下列两式:(?)+(-3)=4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有(+7)+(-3)=4

因而为:4-(-3)=7

观察总结比较下列两式:

4-(-3)=7 4+3=7

因而有:4-(-3)=4+3

你能发现什么吗?

再举一组数:计算(-5)-(+3)=-5+_____

学生活动 3+(?)=-5

因为3+(-8)=-5

所以(-5)-(+3)=-8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基于课标的教学设计三说活动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基于课标的教学设计三说活动

教育教学分析评价任务
评价量规 不达标预判与补救措施
①随机抽取学生讲解 ②题目检测
等级A: ①能够全面分析问题,并根 据要求正确分类,做到不重 不漏.
①不达标预判:分类错误或者漏 掉数字
等级B:
①补救措施:同学互助 教师点
能正确分类,但是偶有重漏,拨
但在老师提醒下能认识到问
题。
Te a c h i n g a n d s p e a k i n g
题组训练:用正数、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训练,使学生能正确 运用正负数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 的量,进一步理解其意义,感悟数学知识 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育教学分析
评价任务
评价量规
等级A:
①能快速准确地用正数、负数表 ①能快速准确地用正数、负数表示问题中的数据
示问题中的数据
本节课学生通过对一组具体的数的 判别,形成有理数可以进行分类的 认识,并将负数及其二级分类同学 生已有的算术数分类建立联系,从 而完成对新的数集--有理数的认识。
本节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不 加定义的概念,其涵义在具体 的情况中便可自明,而正负数 的概念,是在引入“+”或者“-”的 数量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抽象, 即不再考虑量的具体意义。
课程目标分解

学习内容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初中数学_2.1有理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2.1有理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1有理数

教师寄语: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的世界!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能对有理数进行正确分类,培养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勇于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理解有理数、正数、负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并能对有理数进行正确分类。

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预习诊断:

A组:“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盈利额与亏损额”都是具有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带“+”、“—”号的数来区分。

(1)零上20℃可记为+20℃;则零下5℃可记为℃。

(2)盈利43万元记为+43万元;亏损5万元可记为万元。

B组:下列各数中,那些是正数,那些是负数?

+6,–21, 54, 0,,–3.14, 0.01,–999.

正数:

负数: .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问题:我们在小学学过哪些数?你能按照某一标准将它们分类吗?

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数大于零的叫做。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如+0.5、+3、+1/2……“+”号可以省略。我们把在以前学过的数(0除外)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如-3、-0.5、-2/3……

设计目的:通过对正数负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数的组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前面的性质符号,一部分是后面的数字部分,为将来有理数的运算奠定基础。还有“0”已不再只是表示没有,它还有其他的意义。

★自主学习

活动一:列举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正负数填空。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9节有理数的除法细化解读课标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9节有理数的除法细化解读课标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9节有理数的除法细化解读课标

一、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9节,这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除法运算。有理数除法的学习是在前面已学过有理数加、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运算的学习为学习有理数除法作了铺垫,学生已经开始熟悉“符号优先”的原则,即先确定符号,再求绝对值的算理。而除法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学生已掌握了倒数的意义,也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知道0不能作除数的规定。但学生的转化思想不成熟,转化意识不强,并且有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对于倒数的概念仍然不清晰,所以可以把寻找有理数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的方法和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和运算是新知识,可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课标表述

陈述一: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陈述二: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三、课标分解

1、课标陈述一的分解: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第一步:分解课标内容,寻找关键词:

本条课标内容包含两项内容,“掌握”和“运算”是行为动词,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和除法是核心概念,表述结构是:行为动词+核心概念。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除法法则和除法

知识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怎样概括(法则) 掌握 通过实例归纳 除法法则和除法

怎样运算(计算) 计算 通过实例归纳和练习 第五步:确定行为程度(表现程度)

除法法则及除法运算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1) 通过实例能正确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 课标解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 课标解读

初中-数学-打印版

有理数的乘方课标解读

1.有理数的乘方是在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在小学里,学生掌握的数的平方与立方只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现在则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应当注意,乘方也是一种运算,是继加、减、乘、除法运算之后学习的第五种运算,因此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的认识,并且将为学生今后学习数的开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在本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理数的乘方是利用乘法来定义的,因此,可以参照乘法运算的方法进行乘方运算,由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加、减、乘、除法运算步骤一样,都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为以后学习整式的加减、解方程、不等式和分式的运算等奠定基础.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内容涵盖了有理数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运算的小结.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地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及相关的运算律,因此,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3.科学记数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乘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尤其是大数)相关的一节数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宏观世界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能够对较大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另一方面要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基本要领和方法,了解科学记数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今后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微观世界中较小的数奠定基础.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

分析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113中刘阳平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教材从实例出发,由实际需要引入负数,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次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陈述,我们得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知识结构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图

学思想方法主要有:

(1)数形结合思想。本章为数与形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支撑点——数轴。有了数轴这个基础,数与形就联系起来了,就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了,,如巩固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大小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113中刘阳平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教材从实例出发,由实际需要引入负数,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次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陈述,我们得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知识结构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图

(1)数形结合思想。本章为数与形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支撑点——数轴。有了数轴这个基础,数与形就联系起来了,就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了,,如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道理,理解有理数加法,乘法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等内容都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

(2)分类讨论的思想。本章中关于有理数的分类,就利用了这一思想。

(3)初步的算法思想。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第一个运算法则,也是第一次渗透这种算法思想。所以《标准》的要求为“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对立统一思想。由于本章引入了负数、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使加与减、乘与除统一起来,在小学数学中,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都是对立的,现在则不同了,所以,在这一章中,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思想方法的教

育。

(5)转化的思想。本章中,通过“绝对值”的概念和符号法则,把有理数的运算转化为非负有理数(即小学学过的算术)的运算来解决,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

法,它的引入不仅解决了有理数的运算问题,而且对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种重

要的思想方法。

四、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其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应通过一些熟悉的、有趣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盆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2)与传统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删去了一些较繁、较难的运算。新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同时还通过引进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3)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在新教材中,本章内容还安排了大量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5)新教材重视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着力减轻学生运算负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算法与算理的探究与理解。

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学生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的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掌握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学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数学方法。新教材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适当的控制了练习和习题的难题,并引人计算器,避免了不必要的繁琐计算。

(6)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

(7)本章在学习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及运算的过程中,呈现给学生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并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关注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能力的发展,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2、课标解读

这一章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比,表面看来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但在具体要求和处理方式上有了一些实质的改变。

(1)对于负数、有理数的认识,强调让学生经历一个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感受和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因为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但所反映的内容又非常现实,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又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现实背景感受、体验有关的知识能形成数感,符号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故我们在备课时,不能忽视现实背景,而应尽量丰富现实背景。

(2)对于“有理数的运算”,减低了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强调以三步为主,降低要求,主要是因为计算器的影响,也是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考虑的。绝大多数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并不需要进行繁杂的代数运算和变形,更不需要熟练的技能技巧,而要实现这些要求却要花费学生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损害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当然,

符号运算对于数学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就现状而言,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算法和运算工具、估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应当得到加强。为此,一定数量的训练和练习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3)对于数感,《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本章在有理数概念的教学,有理数的运算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如认识大数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大数的情境,了解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数感。学校操场能容纳多少人1万名学生手拉手大约有多长国庆游行时一个方队有多少人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情境,会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数。本章教材中的阅读材料10003与31000,光年与纳米就是理解大数与小数的实际背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不仅要利用好教材,更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体现《标准》的精神。

《有理数》一章课时安排具体变化如下:数轴原来1课时,现变成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原来3课时,现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原来原来1课时,现2课时,但省略了去括号这一节;有理数的乘法原来3课时,现2课时,减少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有理数的乘方原来2课时,现1课时,增加了科学记数法这一课时。

3、学情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有理数,他们很难认识到非负有理数与有理数的运算是协调一致的,所以要有意识地把非负有理数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协调起来。首先要注意这学段的学生有小学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生活中相反意义量的实践经验。因为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有理数运算的关键:一个是符号法则,另一个是绝对值的运算,而绝对值的运算实质就是小学学过的非负有理数的运算。所以,复习好非负有理数的运算是掌握有理数运算必不可少的条件。否则旧知识的欠缺和新知识的不足混在一起,将会给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带来困难。

几点注意事项

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人,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人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计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

2.在有理数的运算中,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提高运算的正确性,还要善

于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注意在教学中结合本章内容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类比”与”化归”的思想方法。

4.要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意把握教材的深、难度。

5.在实际运算中经常会遇到近似数,要注意按要求的精确度进行计算和保留结果。对较大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既方便,又容易体现对有效数字的要求。

五、教学方法建议:

(1)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除教科书提供的实例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生活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如:从天气预报或温度与海拔高度引人负数,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中的零上、零下;时间中的某时刻前、某时刻后;财务中的收人、支出,赢余、亏损等。虽然并不是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但注意这方面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初一的学生,这不但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而且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借助数轴,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比较有理数大小。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数轴的引人,为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工具,还可以通过讲授这些内容,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章的教学中,数形结合主要是通过数轴来实现的。

(3)教学有理数的运算时,应尽量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运算的含义,鼓励学生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