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观纲宗1序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我们来看第一个,多贪众生——不净观。
当你念佛把贪爱的烦恼逼出来时,要把佛号暂时放下,因为你这一关得过,你要去思惟你的身心世界的不净。
首先你要知道,你为什么贪爱它呢?因为你把男女的色身,假想是庄严美妙的,这是我们的错觉。
所以,佛陀的意思就是说,你要看到真相。
不是说,欸,我不准起这个烦恼,不可能!你压不住它的。
你要把它从根拔起,你要知道它这个烦恼是怎么来的。
是它起颠倒了,它假设男女色身是庄严美妙的,才起这个烦恼。
所以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从根对治,修不净观,对治我们的净颠倒。
我们在观察色身时,有三种观法:第一个,内相不净。
按照蕅益大师的看法,是说“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
就是说,这个美妙就只在那一层皮,我们把一个人的皮肤剥开来,把肉剥开来,这时你会看到五脏六腑都是脓血屎尿,看不到一个干净的地方,内在的身体是不干净的。
宗喀巴大师说,把我们的身体拿到大海去洗,洗到只剩下一颗微尘还是不干净。
也就是说,身体的内部结构没有一个东西是干净的,都是脓血屎尿种种不净物所构成,这第一个。
第二个,看看我们的外相,“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就是我们外表虽然暂时是干净的,但是它九孔——两个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这个九孔,经常流出不净的脓血屎尿,所以外相也不净。
第三个,究竟不净。
这个是带一点无常观来看,就是我们一个人变老变死,死亡到来时,身体开始膨胀,膨胀、膨胀,啪!破裂。
破裂以后流出脓血,然后虫就去咬脓血,最后变成白骨。
白骨最后被风一吹就散掉了,连形状都没有。
这个是究竟不净。
所以,我们的色身,经过内相不净、外相不净、究竟不净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把色身假想成庄严美妙,这是错误的判断。
其实这个贪爱,如果我们暂时先撇开藏教的业感缘起,从唯识的角度来看,人跟人之间互相贪爱,除了业力以外,还有一点妄想的意思,各打各的妄想。
就像天台智者大师说,一只狗,它去追求一个没有肉的枯骨,结果它去吃骨头时,把自己的嘴巴咬破了,流出很多血,它却说这个骨头很滋养,其实吃到的是自己的血。
《教观纲宗》科判表 标示佛祖教观大途二 ﹝序 分﹞ 明教观该摄 标教观
《教觀綱宗》科判表
標示佛祖教
觀大途
二
﹝序
分﹞
明教觀該攝
標教觀旨趣
三
標列教觀
教觀歸趣 結權顯實
詳辨五時八教觀法
二 ﹝
正宗分﹞
總說
別釋
二
論五時通別
二
明通五時
二
出過斥非
結申正義
明別五時
三
明根鈍具經五味 明稍利隨時得入 明未熟更待後教
辨八教觀法
二
化儀四教
二
明教相
四
四教自性 部中用教 頓漸相融
兼明秘密不定
明觀法三 總說 別釋 料簡
化法四教二總明設教之意別明四教之相四
結歸示偏指正防非﹝流通分﹞藏教二
釋教相三
解釋名義
所詮教義
修行位次
明觀法二
別明三乘觀法
結示十法成乘通教二
釋教相三
解釋名義
所詮教義
修行位次
明觀法二
明鈍根通前
明利根通後
結示十法成乘別教二
釋教相三
解釋名義
所詮教義
修行位次
明觀法二
入道初門
十法成乘
圓教二釋教相三
解釋名義
所詮教義
修行位次
明初門接前明觀法二
明十法成乘。
律宗纲要 凝然法师著
律宗纲要
万治三年刊东大寺藏本
凝然法师著
律宗纲要卷上
律宗纲要卷下
律宗纲要卷上
东大寺沙门凝然述
夫毗尼大藏蕴万法而无涯。尸罗广行摄亿度而难测。五住妄惑由戒行而顿尽。二死烦笼以木叉而永绝。斯乃渡爱河之宝筏。越愤山之神车。入觉都之亲因。到佛地之直道者也。况又三宝导物住持之功是新。五衍联乘拔济之德甚大。经论弘世专由毗尼之能。定慧断疑偏任戒行之力。寔(编者按:寔即实)护法摄僧之纲领。开务济物之模范。菩提涅槃之坦途。四智三身之良则者。唯此戒法颇穷精美。今举纲宗粗显义理。教法归趣所立有由。法林郁郁。义澐滔滔。树澜之中。仅取蹄叶云尔。戒律大纲甚深广大。以法界为境。以虚空为量。贯括事理。该罗相性。包真俗而无遗。收空有而无外。虚旷冲幽。遍容含摄。毕竟穷究。其唯是耳。且夫大乘实道义门森罗。众生发足心路区别。圆宗广荡。佛乘玄奥。顿悟机熟直示一道。根缘未熟别施方便。故于一佛乘开说三乘。依自乘法调练机根。终入根本一乘大道。顿悟惭进宜缘虽异。俱归一乘咸入一性。如来出世。成道化物。大事因缘。意致在藏。然则大乘行者顿入大道。发菩提心要期佛果。广大慈悲普缘众生。六度四弘。三学四摄。自他兼利。愿行圆满。断证穷尽即成佛果。四智究竟四德圆备。三身具足大用恒现。斯乃一乘圆教发趣进修。深远广荡。任敦自在。大用无穷。化业无尽者也。二利万行相虽无边。必遵三学具足进修。习行次第法应尔故。创入佛法以信为先。次受戒法止防业非。戒塘已坚定水证静。伏除烦惑令不现起。无漏大慧现前生起。顿断惑种无有所遗。妙智证理冥合湛然。大乘三学功业如是。菩萨戒学三聚摄尽。归敬仪上云。爰初投是先奉戒宗。戒本有三。三身之本。一律仪戒。谓断诸恶。即法身之因也。由法身本净恶覆不显。今修离恶功成德现故。二摄善法戒。谓修诸善。即报身之因也。报以众善所成。成善无高止作。今修止作二善。用成报佛之缘。三摄众生戒。即慈济有心功成化佛之因也。以化佛无心随感便应。今大慈普济。意用则齐已上彼文此三聚戒收摄万行。摄律仪戒是止恶门。从初发心及至佛果。禁防恶业止息非违。伏灭惑种不令生现。正断惑种除尽习气。弃舍变易异熟报体。弃舍非障有漏等法。皆是摄律仪戒行相。摄善法戒是修善门。始自发心终至极果。摄修诸善练习众行。万行万善无所遗余。静虑智慧。防道止道。伏道断道。作门善门。修行构造。福德智慧。二种庄严。四智菩提所生得法。二空真如所显得法。感获体证。如是等门皆摄善戒。饶益有情。所有诸行亦是作门。种种无量利生之门皆造作故。后智如量。善巧方便。济生摄物。大悲代苦。如是等事皆摄生戒。是名菩萨广大甚深山海喻法三聚净戒。此三聚中摄尽万行。贯括众德。为戒门故。
三字经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天台《教观纲宗》讲记
21天台《教观纲宗》讲记002目录【07】为什么从弘法的角度,教法很重要? (1)【08】佛法太高,众生法太广,所以心法最扼要! (5)【09】发菩提心的人,都应有一种弘法的使命感! (10)【10】心不打妄想,魔就会自己消失! (15)【11】为什么研究天台教观,是我们了解佛陀教法最简单的方式? (19)【12】蕅益大师为什么要删繁取要,编著《教观纲宗》? (22)【13】天台宗的教法主要是依据哪部经建立的? (24)【14】佛陀说法为什么要先施设方便? (25)2【15】佛法的力量不会消失掉,它会不断引导你! (32)【16】什么是最快速成佛的方法? (34)【17】爲什麽法身常住对净土宗非常重要? (39)卷二12.天台《教观纲宗》002甲一、法脉传承【07】为什么从弘法的角度,教法很重要?讲义第三页。
这一科讲到天台宗的法脉师承。
对整个天台教观的建立影响最为深远的,主要有三位祖师:第一位是北齐的慧文禅师。
他建立了一心三观,奠立了整个天台教观根本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应该怎样用中道的角度,不偏空也不偏有地看待人生。
人生充满了喜怒哀乐,但是怎么看待它最圆满,就是我们用什么天台教观纲宗2角度来面对人生,对来生是最有利益、最能够创造佛陀功德的,简单讲就是一心三观。
所以这种思想建立了整个天台修证的核心观法。
慧文禅师一心三观的水平,后世天台家给他的判教,认为他所成就的是圆教的分证位,就是破无明证法身,他是法身菩萨。
第二位就是南岳的慧思禅师。
他把一心三观跟《法华经》的思想结合起来,成就了法华三昧。
他的观法的判教,是圆教的相似位,就是六根清净位,了分段生死。
这两位祖师在天台教观的贡献,偏重在观的部分,观多教少。
这个有缺点,因为观法强,没办法流通后世。
在同一个时代,可以口授这个道法是怎么修来的,但是几百年后,后世根本没办法修这个道法。
也就是说没卷二3办法设立一个阶梯,让人家step by step (一步一步)上去,没办法有次第地走上去。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一、何谓八教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
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
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一心为观。
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圆二种教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
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
就圆观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
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权。
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
二、何谓五时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
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三方等时,对三藏教半字生灭门,说通别圆教满字不生不灭门,约化仪名渐中。
四般若时,带通别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约化仪名渐后。
五法华涅槃时,法华开三藏通别之权,唯显圆教之实,深明如来设教之始终,具发如来本迹之广远,约化仪名会渐归顿,亦名非顿非渐。
涅槃重为未入实者,广谈常住;又为末世根钝,重扶三权。
是以追说四教,追泯四教。
约化仪亦名非顿非渐,而秘密、不定,二种化仪,遍于前之四时。
唯法华是显露,故非秘密,是决定,故非不定。
然此五时,有别有通,故须以别定通、摄通入别,方使教观,咸悉不滥。
今先示五时八教图,次申通别五时论。
通别五时论一、认识五时的通别法华玄义云:夫五味半满,论别,别有齐限,论通,通于初后。
章安尊者云:人言第二时,十二年中说三乘别教,若尔,过十二年,有宜闻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岂可不说?若说,则三乘不止在十二年中,若不说,则一段在后宜闻者,佛岂可不化也。
定无此理!经言:为声闻说四谛,乃至说六度。
不止十二年。
盖一代中,随宜闻者,即说耳。
如四阿含、五部律,是为声闻说,乃讫于圣灭,即是其事。
何得言小乘悉十二年中也。
_五四_后中国佛教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_谭桂林
,《 论不立文字 》 现代僧伽 》1 9 3 1 年第 4 卷第 4 期 。 ① ⑥ 印顺 :《 ,《 石火集自序 》 人海灯 》1 9 3 5 年第 2 卷第 2 1、2 2 期合刊 。 ② ③ 通一 :《 ④ ⑤ ,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 杜继文主编 :《 佛教史 》 0 0 6年,第4 4 5页。 ,《 之风 :《 四到堂随笔 · 不立文字之文字 》 现代佛教 》1 9 3 3 年第 6 卷第 2 期 。 ·1 6 3·
立说的事迹来进行反证 :“ 过去禅净大德 , 不见得没有我们聪明 , 果真完全离开文字 — — 借重文字而生起的信解 — — — 而能不费力气地走向行证的正径 , 那么 , 毋须由信解 — 他们著书立说便是欺诳我们 , 叫 我 们 在 文 字 葛 藤 里 打 圈 子 , 不 能 直 截 了 当 讨 个 真 实 ” ③ 其实 , 清 代 以 来 佛 教 衰 颓 趋 势 成 因 乃 是 多 方 面 的 , 除 了 国 受用 , 那该多少罪过 ? 力的衰弱 、 战火的破毁外 , 清朝 统 治 者 在 政 治 上 的 严 加 控 制 也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原 因 。 雍正皇帝因为不满意法藏的禅学 思 想 为 明 末 遗 民 黄 宗 羲 等 人 赞 赏 , 就 曾 “ 以天下主
① 其语气之痛切 , 抨击之严厉 , 对一个出家人来说确实是不同寻常的 。 通一也 ” 归!
在佛教徒应说离文字障的口号之下 , 其结果 , 造成了今日僧徒哑羊群的畸形状 说 :“ 态 , 历史告诉我们 , 这是过去佛教徒矫枉过正的好教训 , 怪不得前人 , 怨不得今人 ,
② 他还借用佛教历史上许多高僧曾经著书 ” 这是佛教轮化论说明世间法的一个铁证 。
中国社会科学 2 0 1 3 年第 4 期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宗体篇)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宗体篇)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宗体篇)弘一大师遗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例言第一门第一章第一节戒法—通叙戒法—示相彰名第一门第一章第二节戒法—通叙戒法—略辨教体第一门第一章第三节戒法—通叙戒法—显知由径第一门第二章第一节戒法—归戒仪轨—翻邪三归第一门第二章第二节戒法—归戒仪轨—五戒第一门第二章第三节戒法—归戒仪轨—八戒第二门第一章戒体—戒体相状第二门第二章戒体—受随同第二门第三章戒体—缘境宽狭第二门第四章戒体—发戒数量第三门戒行第四门戒相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例言数年已来、欲于南山律中摭挈其为在家居士所应学者、辑为一部、名曰南山律在家备览。
老病因循、卒未成就。
今行辑略编、别以流通。
虽文不具足、义未详释。
而大途略备、即此亦可窥见广本之概致焉。
所云南山律者。
唐道宣律师居终南山、后世因称其撰述曰南山律。
南山以法华涅槃诸义、而释通四分律。
贯摄两乘、囊包三藏、遗编杂集、攒聚成宗。
其撰述最著者、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略云事钞四分律含注戒本疏释南山所集含注戒本略云戒疏四分律随机羯磨疏、释南山所集随机羯磨略云业疏世称为南山三大部。
虽正被僧众学习、而亦兼明三归五戒八戒等。
又法体持犯等诸义章、亦多通于五八戒也。
逮及北宋、元照律在钱塘灵芝寺、中兴南山律宗。
撰资持记以释事钞、撰行宗记以释戒疏、撰济缘记以释业疏。
今辑南山律在家备览、即据已上诸书而为宗本。
并采撷南山拾毗尼义钞释门归敬仪、灵芝芝苑遗编等、以为辅助。
是编兼收南山灵芝二家撰述、而唯标云南山律者。
以灵芝撰述皆依南山遗笵、发扬光大、缵述相承、故唯标云南山律也。
若尔、何以榑桑学者谓南山宗唯识、灵芝宗法华耶。
答。
是盖唯窥一斑、未及全豹也。
南山三观、虽与唯识近似。
然如戒体显立正义中云是故行人常思此行即摄律仪等、又云今识前缘终归大乘等、如是诸文、实本法华开显之义、盖无可疑。
惟冀学者虚怀澄心、于南山灵芝诸撰述等精密研寻、穷其幽奥。
未可承袭扶桑旧说、轻致诽评。
南山撰述中引文、多以略称其仅标律云或四分者、即四分律十诵者、即十诵律。
许地山-道教史
许地山-道教史绪说“道”底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底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大体说来,可分为思想方面底道与宗教方面底道。
现在名思想方面底道为道家,宗教方面底道为道教。
宗教方面底道教包括方术符溅在里面,思想方面底道家,就包含易阴阳五行底玄理。
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
这思想自与佛教思想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底道教。
唐代之佛教思想,及宋代之佛儒思想,皆为中国民族思想之伟大时期,而其间道教之势力却压倒二教。
这可见道家思想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气概。
“道”底思想既然弥蒙一切,为要细分何者为道家,何者为道教,实在也很难,但从形式上,我们可以找出几种分类法。
一上品道、中品道与下品道最初把道家与道教略略地整理成为系统而加以批评底是梁刘概底《灭惑论》。
论中提出道家三品说,现存《弘明集》(卷八)中。
论说:案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农述神仙,下袭张陵。
太上为宗,寻往史嘉遁,实为大贤;著书论道,贵在无为;理归静一,化本虚柔。
然而三世不死,慧业靡闻,斯乃导俗之良书,非出世之妙经也。
若乃神仙小道,名为五通,福极生天,体尽飞腾。
神通而未免有漏,寿远而不能无奖。
功非饵药,德沦业修,于是愚角方士,伪托遂滋。
张陵米贼,述死升天;葛玄野坚,著传仙公;愚斯惑矣,智可往软?今祖述李文,则教失如彼;宪章神仙,则体劣如此;上中为妙,犹不足算,况效陵、鲁,酸事章符,设教五斗,欲极三界,以蚊负山,庸诓胜乎?标名大道,而教甚于俗;举号太上,而法穷下愚:何故知耶?贪寿忌夭,含识所同;故肉芝石华,话以翻腾。
好色触情,世所莫异;故黄书御女,谈称地仙。
肌革盈虚,群生共爱;故宝惜涕唾,以灌灵根。
避灾苦病,民之恒患;故新得扭扭,以快愚情。
凭威恃武,俗之旧风;故吏民钩骑,以动浅心。
至于消灾淫术,厌胜奸方,理秽辞辱,非可笔传。
事合氓庶,故比屋归宗。
是以张角、李弘,毒流汉季;卢惊、孙思,乱盈晋末。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性理群书句解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性理群书句解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性理群书句解”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性理群书句解二十三卷。
南宋熊节(生卒年不详)编,熊刚大(生卒年不详)注。
熊节字端操,建阳(今属福建)人,官至通直郎,知闽清具事。
熊刚大亦建阳人,受业于蔡渊、黄干。
为朱熹的再传弟子,嘉定进士,掌建安书院朱文公诸贤从祀祠,仕履则不可考,为宋理宋时人。
此书采摭有宋一代诸儒遗文,分类编次。
首列濂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横渠(张载)、康节(邵雍)、涑水(司马光)、考亭(朱熹)遗像及传道支派,然后分别为《赞》、《训》、《戒》、《箴》、《规》、《铭》、《诗》、《赋》、《序》、《记》、《说》、《录》、《辨》、《论》、《图》、《正蒙》、《皇极经世》、《通书》、《文》、《七贤行实》等二十门目。
编者于“七贤”中列司马光,与后来讲学诸家迥异。
按朱熹于绍熙五年(1194)冬,筑竹林精舍,率诸生行舍菜之礼于先圣、先师,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李侗七先生从祀。
《集》中载其祝文中有:曰邵曰张,爰及司马,学虽殊辙,道则同归之语。
则朱子序列学统,本来有司马光。
后来门户日分,讲学者乃排而去之。
熊节受业于朱熹,故不敢恣为高论,一仍师制而已。
此书中所录之文,亦以“七贤”为主,而杨时、罗仲素、范浚、吕大临、蔡元定、黄干、张栻、胡宏、真德秀等所作也间有采录;其上及范质者,因朱熹撰《小学》曾收录其诗。
旁及苏轼者,则因苏轼曾撰司马光《行状》之故。
此书将有关“七贤”的遗文汇集在一起,保存了程朱理学的部分原始资料。
明永乐(1403-1424)中诏修《性理大全》,其所录诸儒之语,皆本《近恩录》而使内容增加;所录诸儒之文,则由此书而丰富。
并且其“性理”之名,亦由此书而得。
熊刚大所注解,盖为训课童蒙而作,所释甚为浅近。
有元刻本,明代范氏天一阁本,《四库全书》本。
教师资格证讲课
对育教的学中级初。段两学中级高与学中级初为分�段阶个一的中统系育教校学是学中通普 务任要主的展发年少青进促育教等中通普、三 。能功的体个展发和能才殊特体个发开有具育教校学)4( �值价时延有具且而�值价时即有具仅不响影的展发体个对育教础基是其尤�育教校学)3( �能功殊特的展发体个速加有具育教校学)2( �范规性会社出做面方个各及向方的展发体个对求要本基的体个对会社按育教校学)1( 能功殊特的中展发心身体个在育教校学、二 。展发的性个的人对育教)4( �挥发的量力的人对育教)3( �掘发的力潜的人对育教)2( �现发的值价的人对育教)1( 升提的位地类人对育教、一 用作的中展发心身俸个在育教校学节三第 。用作大巨的性动能观主体个�4 。响影的展发体个对熟成�3 。性限局其有响影的展发的人对境环�2 。性能可展发和提前质物了供提展发的人为传遗�1 。育教和境环、传遗有要主来起括概�约制素因种多受展发心身的人 素因的展发心身体个响影节二第 。性补互的展发心身体个)5( �性异差体个有具展发心身体个)4( �性变可和性定稳的展发心身体个)3( �性衡均不的展发心身体个)2( �性段阶和性序顺的展发心身体个)1( 律规般一的展发心身体个、三 。果结的用作互相中动活体个在)等 景背化文的体个、平水的展发会社、度强的激刺在外(境环部外与)制机的熟成体机、质素的 传遗天先如(素因在内的体个是展发的人 �为认它 �点观的义主物唯证辩是论用作互相素因多 论用作互相素因多)三( 。等育教的校学和响 影的人他、求要和激刺的境环如诸�量力的在外靠依要主展发的人�为认点观本基的论铄外 论铄外)二( 。的定决制机熟成心身 由是也序顺的展发心身�要需在内的身自人于源要主量力的展发心身的人调强般一者论发内 论发内)一( 因动的展发心身体个、二 。性动能有具展发心身的人)2( �的现实中程过践实会社在是展发心身的人)1( 性殊特的展发心身的人)二( 。)德品想思和能技识知、性特理心和力能 识认(展发的理心和)能机理生、态形构结(展发的体身�面方个两括包展发心身的人�说地要 简。程过化变的断不续连的上理心和体身年少青、童儿指要主�展发的体个的指所上学育教 念概的展发心身体个)一( 念概的展发心身体个、一
御录宗镜大纲序
御录宗镜⼤纲序《宗镜录》者,永明寿禅师,约举佛祖⼤意,经论圆诠,刊落余⽂,单标⾄要。
俾觉王所授之旨,⼤德相传之⼼,到眼分明,指掌即在。
语其少,则不⽴⼀字;语其多,则该遍恒沙。
⽆⼀点⼀画⽽⾮佛⼼,⽆⼀⾔⼀句⽽异佛⼝。
不⼆圆通之旨,与难思教海,历历相应;⼤千⽅便之门,皆⽆际真⼼,重重交照。
举⼀⼼以⽴宗要,若天母之乳千⼉;摄万法以归镜中,如瞳⼈之印来物。
五千华藏,⼀字中王,不减不增,⽆⽋⽆剩。
未来⼤⼠,句下⾃契灵源;博地凡夫开卷多闻妙法。
即使未得未证,亦不离正位之中。
如其顿圆顿,成将永断纤毫之惑。
挽天河以洒⽢露,信⼝可尝;开龙藏以施宝珠,任⼈探取。
绝思绝议,罕⽐罕俦。
利⾃利他,⽆边⽆量。
诚为绍祖佛之真⼦,破魔外之将军,救众⽣之慈⽗,教百世之宗师也。
朕读兹书,良深嘉悦。
是以付诸剞劂,散在⾹林兰若之中。
复为述其指南,弁诸卍字灵⽂之⾸。
欲宣朕谆切期望之意,普劝后贤,特再颁叮咛训谕之⽂,昭⽰来学矣兹念古佛篡集教⽂⽬为《宗镜》,其间曾宣⾦⼝,深表本情,谓:“⼀为好略之⼈,撮其枢要,精通的旨,免览繁⽂;⼆为执总之⼈,不明别理,微细开演,性相圆通。
截⼆我⽣死之根,蹑⼀味菩提之道。
仰群经之⼤旨,直了⾃⼼;遵诸圣之微⾔,顿开觉藏。
去彼依通之见,破其邪执之情。
深信正宗,⽅知⽉不在指;回光返照,便见性不徇⽂。
“此古佛悲含同体,慈起⽆缘,以虚空中之风,吹莲华上之⽔,灭⼤海⾥之焰,苏⽆根树之苗者也。
然⽽,此书⾏世,千有余年,⾁眼昏蒙,不知宝贵。
固缘末世缁流,多愚少慧,亦以篇章浩瀚,意怠情烦。
虽缩教海为⼀盂,⽽饮者腹犹易懑。
虽开义天于⼀线,⽽观者⽬尚未周。
今为好略者,俯徇机宜,如实垂⽰;为执总者,明标要⽬,直截区分。
拣天龙⼥如意之珠,更取如意中之如意;握⾦刚王⽆双之剑,更求⽆双内之⽆双。
万⼏余暇,⼄夜翻披,亲御铅丹,录其纲⾻,刊⼗存⼆,举⼀蔽诸。
此乃过去法王,助朕不住于相之布施。
所冀当来佛⼦,同朕永弘斯道之深⼼。
⽤述所怀,明诏学者,爰为颁布,安乐有情。
四库存目丛书目录
八陣合變圖說一卷 北虜事跡一卷 西番事蹟一卷 海寇議二卷 塞語不分卷 備倭記二卷 全浙兵制三卷附日本風土記五卷(附原缺) 將將紀二十四卷 運籌綱目十卷決勝綱目十卷 倭情考略一卷 古今將略四卷 嶺西水陸兵紀二卷附拙政編一卷 左氏兵略三十二卷 重訂批點類輯練兵諸書十八卷傳略一卷 兵機類纂三十二卷 新鐫繡像旁批詳註總斷廣百將傳二十卷 左略一卷 金湯借箸十三卷 左氏兵法測要二十卷首二卷 兵鏡三種十六卷 武備志略五卷 練閱火器陣記一卷 管子榷二十四卷 詮敘管子成書十五卷首一卷 韓子迂評二十卷附錄一卷 刑統賦一卷 宋提刑洗冤集錄五卷 無冤錄一卷 名公書判清明集十四卷 祥刑要覽三卷 王恭毅公駁稿二卷 法家裒集一卷 折獄巵言一卷 讀律佩觿八卷 續刑法敘略一卷 疑獄箋四卷 於潛令樓公進耕織二圖詩一卷附錄一卷 野菜譜一卷 農說一卷 梭山農譜三卷 豳風廣義三卷 新增素問運氣圖括定局立成一卷 素問鈔補正十二卷附滑氏診家樞要一卷 讀素問鈔九卷補遺一卷 黃帝內經素問註證發微九卷補遺一卷黃帝內經靈樞註證發微九卷 素問懸解十三卷附校餘偶識一卷 靈樞懸解九卷
適情錄二十卷(存十六卷) 奕史一卷 奕律一卷 秋仙遺譜前集八卷後集四卷棋經一卷 射書四卷首一卷 射義新書二卷雜記一卷 壺譜一卷 壺史五卷 五木經一卷 銅劍讚一卷 蠙衣生劍記一卷 劍筴二十七卷 考古圖十卷 紹興內府古器評二卷 焦山古鼎考一卷 古器具名二卷附古器總說一卷 宋淳熙敕編古玉圖譜一百卷 泉志十五卷 百寶總珍集十卷 程氏墨苑十四卷 方氏墨譜六卷 雪堂墨品一卷 漫堂墨品一卷 曹氏墨林二卷 冠譜一卷 汝水巾譜一卷 香國二卷 素園石譜四卷 怪石贊一卷 後觀石錄一卷 漢甘泉宮瓦記一卷 茶寮記一卷 茶董二卷 茗笈二卷 茗史二卷 茶疏一卷 茶史二卷補一卷 水品二卷 煮泉小品一卷 酒譜一卷 酒史六卷 觴政一卷 酒概四卷 飲膳正要三卷 易牙遺意二卷 飲食須知八卷 饌史一卷
四库全书各部小序
四库全书各部小序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
所论次者,诂经之说而已。
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
其初专门授受,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
王弼、王肃稍持异议,流风所扇,或信或疑,越孔、贾、啖、赵以及北宋孙复、刘敞等,各自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杂。
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如王柏、吴澄攻驳经文,动辄删改之类)。
学脉旁分,攀缘日众,驱除异己,务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学见异不迁,及其弊也党(如《论语集注》误引包咸夏瑚商琏之说,张存中《四书通证》即阙此一条以讳其误。
又如王柏删《国风》三十二篇,许谦疑之,吴师道反以为非之类)。
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才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末派皆以狂禅解经之类)。
空谈臆断,考证必疏,於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其隙,国初诸家,其学徵实不诬,及其弊也琐(如一字音训动辨数百言之类)。
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
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
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
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
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
今参稽众说,务取持平,各明去取之故,分为十类: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曰孝经、曰五经总义、曰四书、曰乐、曰小学。
○史部总叙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则欲其详。
莫简於《春秋》,莫详於《左传》。
《鲁史》所录,具载一事之始末,圣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以一字之褒贬。
此作史之资考证也。
丘明录以为传,后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知一字之所以褒贬。
此读史之资考证也。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
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
《小学·立教》全文
《小学·立教》全文《小学·立教》全文朱熹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也是着名的儒家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符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朱熹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世人尊称其朱子。
他一生致力于着述讲学。
朱熹认为,一个人的教育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8-15岁为“小学”阶段,15岁以后为“大学”阶段。
朱熹曰:“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
”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是优秀的“大学”教材,其晚年花了很长时间、投入巨大精力为儿童编撰了《小学》。
《小学》全书六卷,分内外两篇。
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
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
鉴古、嘉言和善行,均各有立教、明伦、敬身三纲目。
鉴古,按三个纲目记载夏商时三代时圣人贤者已行之迹;嘉言和善行则是按三个纲目记载汉以后贤者的嘉言善行:这三部分都是相对应地实证内篇的论述的。
三个纲目中,最主要的是明伦。
立教的目的是为了明伦,敬身也是为了明伦。
什幺是明伦?明伦便是明人之伦,便是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
人之伦理不明则尊卑上下轻重厚薄之序混乱而不可理,所以教者必须以明伦为教,学者必须以明伦为学。
《小学》是旧时封建社会的小学教材,宣传孔孟之道,灌输封建思想。
其中自有两重性,有它必须批判的糟粕,也有它应该继承发扬的优良成分。
诸如讲究节气,重视品德,强调自我节制、发愤立志等等,在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结构方面理学是有影响的。
小学序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
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
今其全书虽不可见而杂出于传记者亦多。
读者往往直以古今异宣,而莫之行。
殊不知,其无古今之异者,固未始不可行也。
今颇搜辑,以为此书,授之童蒙资其讲习。
庶几有补于风化之万一云尔。
心斋先生学谱
心斋先生学谱序心斋先生,予之七世祖也。
其生平为学,推本良知,躬行实践,明格物知本之要,充万物一体之仁。
而其教人之法,启以机錀,导以固有,故能使顽廉懦立,感及齐氓。
此阳明所谓真学圣人者也。
予早年至泰城崇儒祠,瞻拜其遗像,辄心仪之而未敢忘。
窃欲搜其遗集,荟萃成编,冀有以发扬而光大之。
顾始以角逐名场,困於举业,嗣又观政外部,劳於簿书,卒卒无须臾之闲得竭志意。
近虽欲从事研讨,而年齿日增,精神日减,深愧有志未逮焉。
今年夏,族弟心织以所撰先生学谱示予,并属予为序。
予展读数过,觉其分条析理,提要钩元,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固未易辨此也。
是编之成,公诸同好,不独使先贤坠绪灿然复明,并可使有志斯学者犁然如津之有梁、舟之有舵,咸知所趋向矣。
岂仅一人一族之私幸也哉?因乐为之序而归之。
时在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夏五月王翌儒道明甫谨序自序余年十齿,先君子剑秋公题余小影“有立志须知学大人之旬”,因举先祖明儒心斋先生修身立本之旨训余,谓:“大人者,正己物正。
”谓:“天民随命,大人造命。
”愧行能无似,未能仰副慈望,有所树立。
第惟“造命”一词,视世所谓“革命”者尤具有建设意味。
且行贵反己,亭林氏身经国变,其论学乃以行己有耻为要。
居今日而欲挽颓风匡末俗,先生之学曷可妄拟为迂远而遂少之也?颇思掇拾遗文,列其纲领,参稽群籍,明其指归,用兴观感而彰废坠。
乃书缺有间,又服官京师,碌碌为簿书所苦,而烽燧迭警,奔走靡宁,荏苒十年阁笔者再。
今春息影里门,舌耕偶暇,检阅旧箧,零稿仅存。
伯氏粹伯见而让余曰:“弟蹉跎若此,得毋负先人庭训谆谆之意乎?”余闻言滋惧,敢弗自励,遂不揣谫陋,略加比次,亟足成之书,仿李绂《陆子学谱》例分“传纂”、“学述”、“著述考”、“学侣考”四篇,名曰《心斋学谱》,籍以见先生修身淑世之概。
附一庵及东崖学述,纪先生家学也。
管窥蠡测,乌足发先生之学之全?海内宏达览是编者,不弃其浅陋而是正焉,则幸甚矣。
壬午端阳,王士纬谨序目次一、传纂传略学旨二、学述(一)良知为自然天则(二)百姓日用即道(三)学乐(四)看书先得头脑(五)格物有本末之物(六)修中以立本(七)修身以立本(八)大人造命(九)求万物一体之志(十)修身讲学以见於世(十一)善教(十二)安身(十三)进不失本退不遗末(十四)学术宗源在出处大节三、著述考四、学侣考讲侣弟子私淑五、一庵学述传略学旨撰述六、东崖学述传略学旨弟子附叔钱、兄衣、弟···、侄之垣、侄孙元鼎心斋先生学谱泰县王士纬心织著一、传纂生於明成化十九年,卒於嘉靖十九年(1483----1540)先生姓王氏,讳银,王阳明为易名艮,字汝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台九祖
初祖龙树菩萨
二祖北齐慧文
三祖 南岳慧思
五祖 章安灌顶
六祖 法华智威
七祖天宫序者,端绪也。
教观纲宗科释
天台教观课程
绪 言
什么是天台宗
?
天台宗又称法华宗,这是 因为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 判释如来一代时教,将法 华经判为佛一生讲法的最 高经典。代表理论书籍有 《法华玄义》、《摩诃止 观》、《法华文句》,被 奉为天台三大部。
天台宗所依的主要经论
以《妙法莲华经》为本宗的根本经典, 以大智度论为指南, 以涅槃经为扶疏, 以大品经为观法, 引维摩、仁王等经以增信, 引佛性、宝性等论以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