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观纲宗1序

合集下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我们来看第一个,多贪众生——不净观。

当你念佛把贪爱的烦恼逼出来时,要把佛号暂时放下,因为你这一关得过,你要去思惟你的身心世界的不净。首先你要知道,你为什么贪爱它呢?因为你把男女的色身,假想是庄严美妙的,这是我们的错觉。

所以,佛陀的意思就是说,你要看到真相。不是说,欸,我不准起这个烦恼,不可能!你压不住它的。你要把它从根拔起,你要知道它这个烦恼是怎么来的。是它起颠倒了,它假设男女色身是庄严美妙的,才起这个烦恼。所以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从根对治,修不净观,对治我们的净颠倒。

我们在观察色身时,有三种观法:

第一个,内相不净。按照蕅益大师的看法,是说“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就是说,这个美妙就只在那一层皮,我们把一个人的皮肤剥开来,把肉剥开来,这时你会看到五脏六腑都是脓血屎尿,看不到一个干净的地方,内在的身体是不干净的。

宗喀巴大师说,把我们的身体拿到大海去洗,洗到只剩下一颗微

尘还是不干净。也就是说,身体的内部结构没有一个东西是干净的,都是脓血屎尿种种不净物所构成,这第一个。

第二个,看看我们的外相,“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就是我们外表虽然暂时是干净的,但是它九孔——两个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这个九孔,经常流出不净的脓血屎尿,所以外相也不净。

第三个,究竟不净。这个是带一点无常观来看,就是我们一个人变老变死,死亡到来时,身体开始膨胀,膨胀、膨胀,啪!破裂。破裂以后流出脓血,然后虫就去咬脓血,最后变成白骨。白骨最后被风一吹就散掉了,连形状都没有。这个是究竟不净。

所以,我们的色身,经过内相不净、外相不净、究竟不净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把色身假想成庄严美妙,这是错误的判断。其实这个贪爱,如果我们暂时先撇开藏教的业感缘起,从唯识的角度来看,人跟人之间互相贪爱,除了业力以外,还有一点妄想的意思,各打各的妄想。

国学教材教学大纲

国学教材教学大纲

国学教材教学大纲

第一篇:国学教材教学大纲

《国学早早读》

一、教材分析

《国学早早读》共有8册,主要包含《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这三部分的精华。国学经典凝聚了古代圣贤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学教育不仅能让幼儿在朗朗上口的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学的韵律美,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学会为人处世之道。

二、教材配置:

小班《国学早早读》1《国学早早读》2 《国学早早读》3《国学早早读》4 中班《国学早早读》5《国学早早读》6 《国学早早读》7《国学早早读》8

三、教材课时分析

1《国学早早读》共计18课时,2《国学早早读》共计16课时,3《国学早早读》共计17课时,4《国学早早读》共计16课时,5《国学早早读》共计17课时,6《国学早早读》共计19课时,7《国学早早读》共计16课时,8《国学早早读》共计15课时,四、课时安排小班上学期使用《国学早早读》1《国学早早读》2,每周安排2课时。

小班下学期使用《国学早早读》3《国学早早读》4。每周安排2课时。

中班上学期使用《国学早早读》5《国学早早读》6,每周至少2课时。

中班下学期使用《国学早早读》7《国学早早读》8,每周至少2课时。

《弟子规》吉林人民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指后学。“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八股的历史影响

八股的历史影响

八股文的历史影响

一、八股取士制度对士人学风的影响

1、宋代以来的科举制度

还是圣人说得好,“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八股文当然称不上“君子”,但在五四以后“居于下流”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天下之恶”焉得不归之?于是,国家的灭亡,士子的不学,民族的惰性一古脑儿的压在八股身上,八股真的承受不起了。说到底八股文不过是一种考试文体,要它承担这么大的责任确实有点冤,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宋代以来的科举制度进行考察,并不能把历史的罪愆都堆在八股文的身上,起码自宋代以来的科举制度都要负一定的责任。

科举制度的施行,无疑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贡献,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借鉴了中国的科举考试而形成的。在中国的历史上,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文化。与科举相关的选本,如《古文关键》、《文章轨范》、《唐宋八大家文钞》、《古文观止》以及数量不可胜计的时文选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读书作文的水准;这些选本还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全国士人的文法,我们今天读宋代以来的文章觉得不像汉唐那样困难了,这也是科举取士的结果之一。明代各级学校的建立,中央设国子监,各地设府、州、县学,加之乡间的社学、私塾,起码在形式上实现了宋代王安石等人的设想。但实际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标准的统一,限定了人们的创造力,势必逐渐走向平庸;另一方面,宋代偃武修文,重视科举制度,延及明代,士大夫普遍以读书著述为高,要么钻故纸堆,要么风花雪月,大都缺乏行动的能力。

自宋代以来科举考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锁院、糊名、誊录等,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会平等。但这种平等也有不少弊端,其荦荦大端,即是士子专事揣摩,不尚实学,一切以科场中与不中为最高目标,至于文行出处都不措意,败坏人心、风俗莫过于此。较之唐代的兼采誉望,尚能顾及考生的文行出处,不能说不是一项缺憾。钱穆先生:“科举制度之日趋严密,其事始于宋代。公卷风气已不复见,又有糊名法,杜绝请托,严防舞弊。于是尚法的意义,胜于求贤,此亦风气所趋,不得不然。然考试制度之主要目的,本在求贤。”1可以说,宋代以后的科举制度在求贤的意义上反不如以前。

《儒家》读书分年日程_子部

《儒家》读书分年日程_子部

《儒家》读书分年日程

(元)程端礼

今父兄之爱其子弟,非不知教,要其有成,十不能二三,此岂特子弟与其师之过?为父兄者,自无一定可久之见,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为师者,虽明知其未可,亦欲以文墨自见,不免于阿意曲徇,失序无本,欲速不达。不特文不足以言文,而书无一种精熟,坐失岁月,悔则已老。且始学既差,先入为主,终身陷于务外,为人而不自知,弊宜然也。

孔子之教序,志道、据德、依仁居游艺之先。《周礼·大司徒》列六艺居六德六行之后。本末之序,有不可紊者。今制取士,以德行为首,经术为先,词章次之,盖因之也。况今明经一主朱子说,使理学与举业毕贯于一,以便志道之士。汉唐宋科目所未有也,诚千载学者之大幸,尚不自知而忍紊之邪?嗟夫!今士之读经,虽知主朱子说,不知读之固自有法也。读之无法,故犹不免以语言文字求之,而为程试资也。昔胡文定公子程学盛行之时,有不绝如饯之叹。窃恐此叹将复见今日也。余不自揆,用敢辑为《读书分年日程》,与朋友共读,以救斯弊。盖一本辅汉卿所粹《朱子读书法》修之,而先儒之论有裨于此者,亦间取一二焉。嗟夫!欲经之无不治,理之无不明,治道之无不1 / 20

通,制度之无不考,古今之无不知,文词之无不达,得诸身心者,无不可推而为天下国家用。窃意守是,庶乎本末不遗,而工夫有序,已得不忘而未能日增,玩索精熟而心与理相浃,静存动察而身与道为一,德形于言辞而可法可传于后,较其所就,岂世俗偏长一曲之学所可同日语哉。延祐二年八月鄞程端礼书于池之建德学。

读书分年日程

日程节目,主朱子教人读书法六条修。其分年,主朱子宽著期限、紧著课程之说修。八岁未入学之前:读《性理字训》程逢源增广者。日读《字训》纲三五段,此乃朱子以孙芝老能言,作性理绝句百首教之之意,以此代世俗《蒙求》、《干字文》最佳。又以朱于《童子须知》贴壁,于饭后,行饭时使之记说一段。

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原文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编辑本段《白鹿洞书院揭示》详解如下

一、五教之目: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解:五教之目出自《中庸章句·第二十章》【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朱熹注曰:“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五教”就是进行五个方面的伦理关系的教育。“五伦”即五常: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在《礼记·昏义》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皆有论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意思是:父子之间应该有亲情,君臣之间应该有道义,夫妇有内外之别,长幼尊卑次序,朋友有诚信。也就是说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君要仁、为臣要忠、为夫要义、为妻要从、为长要惠、为幼要顺、为友要相互讲诚信。

《资治通鉴》序原文

《资治通鉴》序原文

《资治通鉴》序原文

《》序原文及

宋神宗

原文: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楚汉春秋》,采经摭(zh ,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

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刚健,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目录

“八德”简释 (1)

《弟子规》课文 (5)

《弟子规》附图解说 (11)

总叙 (13)

入则孝 (14)

出则弟 (26)

谨 (33)

信 (45)

泛爱众 (55)

亲仁 (65)

余力学文 (69)

为师者的体验 (78)

一位死刑犯的忏悔录 (88)

护生爱物 (92)

健康的饮食 (94)

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总纲

五教(教导五科目)

学之序有五

修身

处事

笃行

接物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学之序有五

所以穷理也

修…身处…事接…物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诚实)(礼敬)(不瞋)(不贪)(不痴)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以道义为原则、为依据。不为私利,不图己功。

只问是否合乎道义,不问是否利己,亦不求有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八德”简释

自汉武帝时代起,…将儒家学说正式确立为教育政策。其

修身教学内容是首重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一政策一直

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宋朝朱熹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

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

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

讲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

德”。简释如下:

一、孝:孝是孝养

父母,顺其心意。《孝经》

云:“身体发肤,受之父

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

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

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

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百善孝为先”。

朱子家礼

朱子家礼

朱子家礼宋朱子撰

家礼序

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於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婚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礼固不可以一日而不修;其文,尤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然非讲之素明,习之素熟,则其临事之际,亦无以合宜而应节,是亦不可以一日而不讲且习焉者也。三代之际,礼经备矣,然其存於今者,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於世,世之君子虽或酌以古今之变,更为一时之法,然亦或详或略,无所折中,至或遗其本而务其末,缓於实而急於文,自有志好礼之士,犹或不能举其要而因,於贫窭者,尤患其终不能有以及於礼也。熹之愚,盖两病焉。是以尝独究观古今之籍,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於其间,以为一家之书。大抵谨名分、崇爱敬,以为之本。至其施行之际则又略浮文务本实,以窃自附於孔子从先进之遗意。诚愿得与同志之士熟讲而勉行之。庶几古人所以修身齐家之道,谨终追远之心,犹可以复见,而於国家所以崇化导民之意,亦或有小补云。

家礼卷一

通礼(此篇所著,皆所谓有家日用之常礼,不可一日而不修者)

祠堂(此章本合在祭礼篇,今以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首,所以开业传世之本也。故特著此,冠於篇端,使览者知所以先立乎其大者,而凡後篇所以周旋升降出入向背之曲折,亦有所据以考焉。然古之庙制不见於经,且今士庶人之贱,亦有所不得为者,故特以祠堂名之,而其制度亦多用俗礼云)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於正寝之东。

(祠堂之制,三间外为中门,中门外为两阶,皆三级。东曰阼阶,西曰西阶,阶下随地广狭以屋覆之,令可容家众叙立。又为遗书衣物祭器库及神厨於其东缭。以周垣别为外门,常加扃闭。若家贫地狭则止为一间,不立厨库,而东西壁下置立两,柜西藏遗书衣物,东藏祭器亦可。正寝谓前堂也,地狭则於厅事之东亦可。

(完整版)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

(完整版)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丶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从两种角度来对教育的定义:

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可以把“教育"的定义分为三个层次:

(1)广义的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机会、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德育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展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也有个体的个性化)

(二)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

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

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教育

(2)历史性。古与今——不同

(3)继承性。古与今——不同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国学:《教子要言》序一

国学:《教子要言》序一

国学:《教子要言》序一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论说第十八-作文

论说第十八-作文

论说第十八

原文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

论者,伦①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②。

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抑③其经目,称为论语。

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

自论语已前,经无论字;六韬二论,后人追题乎?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④,释经则与传⑤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诠文则与叙引⑥共纪。

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传者转师⑦,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八名区分,一揆⑧宗论。

注释①伦:理。

有条理,有秩序的意思。

②坠:失。

③抑:表谦虚。

④契:合,一致。

⑤传:解释经典的文字,如《尚书传》《春秋左氏传》。

⑥叙:作序。

序:一种文体,如《毛诗序》。

引:引申原文的话,尤引言和前言,也指一种文体,大略如序而稍短简。

⑦转师:转相师传。

⑧揆(kuí):道。

一揆:犹一律。

译文圣人先哲经久不变的训导叫做经书,阐述经的意义,叙说道理叫做论文。

论,就是有条理的意思;道理讲的有条理而没有差错,那圣人经书的本意就不会丧失。

从前孔子回答他的学生和当时人的问题时说了许多精妙的话,他死后学生把它们追记起来,谦虚的不敢称经,而称它为《论语》。

后来,各种论文的称为论,就是从这里开头的。

在《论语》以前,经书没有用论字作为书名、篇名的。

相传姜太公的兵法书《六韬》中有《霸典文论》与《文师武论》二论,这两个论字可能是后人追题的吧。

详细观察论文的体裁,分枝条流的品种很多:用来陈述政事的,就与议和说这两种文体一致;用来解释经书意义的,就与传和注的体例参考配合;用来辨析历史的,就与赞和评这两种文体意义一样;用来诠评文章的,就与序和引这两种文体的一致。

道德经注解1节诸序

道德经注解1节诸序

線上文件»道德經註解»1節»諸序

搜尋條件: 全部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 元始天尊 降

真道難談,真道難說;真道難言,真道難書。自古自今道德經五千言盡述真道之機,但是奈於文言深奧,文義深藏,因此使有心人探究道德真機者,往往望而生畏,不知所云。

今聖天堂諸生崇尚道德,推行普化大任,弘道甚勤,當仁不讓。此種精神感召 太上道祖下凡注道德經,尤以在文言文義方面,一理慣通;更原文對照,白話通俗,使有心深究道德真義者,能夠一目瞭然,動徹真機。故此書一出,誠為修道者之福音,智慧者之聖典讀書者之經書;更是人生永恆之真理,哲學之太鬥,又是一本最通俗簡明的翻譯法。

因此,凡是觀看此書者,定能領悟 道祖的真實智慧,進而腳踏實地,確實履行道德真義,方不失 太上道祖下凡註解之苦心。

今值道德經註解完成之際,特降壇加頌其德,是為序。

元始天尊謹序於聖天堂

天運甲子年十月初八日

靈寶天尊 降

 大道久遠,奈何世人偏行羊腸小道;大道光明,奈何世人偏向黑暗之途。

故,人心不古,以成事實。在此之際幸有南瞻部洲台疆寶島,台中 聖天堂,適時適途,奉旨開堂闡教,諸生道志,如虹貫日,感昭天心。因此 仙佛紛紛降鸞著書。尤以 道祖 老子慈悲側隱,一來為開示道德真機;二來為了扶助聖天道務發展。所以不惜雲路迢迢,臨壇註解道德經,更以通俗白話文翻譯成書,書中字字珠璣璣,言言沈檀,深入淺出,微妙精深,誠為無上大法一氣呵成之巨作,更是末世之指針,茫海之燈塔。

故,此書一出正可復興道德之文化,振起世人崇尚道德之共鳴,希聖天諸生能廣傳天下,有德之士能誠心助印,俾使此書流傳不朽。茲值道德經註解即將付梓之前,特降序,以為免。

子部总叙

子部总叙

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区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轧,自董仲舒别而白之,醇驳乃分。其中或佚不传,或传而後莫为继,或古无其目而今增,古各为类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可以自为部分者,儒家以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术数,有艺术,有谱录,有杂家,有类书,有小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儒家尚矣。有文事者有武备,故次之以兵家。兵,刑类也。唐虞无皋陶,则寇贼奸宄(gui)无所禁,必不能风动时雍,故次以法家。民,国之本也;谷,民之本也;故次以农家。本草经方,技术之事也,而生死系焉。神农黄帝以圣人为天子,尚亲治之,故次以医家。重民事者先授时,授时本测候,测候本积数,故次以天文算法。以上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百家方技,或有益,或无益,而其说久行,理难竟废,故次以术数。游艺亦学问之馀事,一技入神,器或寓道,故次以艺术。以上二家,皆小道之可观者也。诗取多识,易称制器,博闻有取,利用攸资,故次以谱录。群言岐出,不名一类,总为荟 卒,皆可采摭菁英,故次以杂家。隶事分类,亦杂言也,旧附於子部,今从其例,故次以类书。稗官所述,其事末矣,用广见闻,愈於博弈,故次以小说家。以上四家,皆旁资参考者也。二氏,外学也,故次以释家、道家终焉。夫学者研理於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徵事於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馀皆杂学也。然儒家木六艺之支流,虽其间依草附木,不能免门户之私。而数大儒明道立言,炳然具在,要可与经史旁参。其馀虽真伪相杂,醇疵互见,然凡能自名一家者,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即其不合於圣人者,存之亦可为鉴戒。虽有丝麻,无弃菅蒯;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在博收而慎取之尔。

开宗明义章第一

开宗明义章第一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在第一章中孔子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一种“至德要道”,那就是“孝”。那么“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孔子归纳成三条:“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就是孝道的纲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和封建伦理关系就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所倡导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心怀抱负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发展和完善。在家里,子女尊敬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尽职尽责,为国家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有序。

几千年前的孔夫子高瞻远瞩极其有远见地提倡的“孝道”,无论是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和影响,都是难以泯灭的。

说文解字》之《序》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一

说文解字》之《序》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一

说文解字》之《序》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一

序》

1、说文解字之序: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2、说文解字之序: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3、说文解字之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说文解字之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5、说文解字之序: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天台《教观纲宗》讲记

天台《教观纲宗》讲记

2

1

天台《教观纲宗》讲记002

目录

【07】为什么从弘法的角度,教法很重要? (1)

【08】佛法太高,众生法太广,所以心法最扼要! (5)

【09】发菩提心的人,都应有一种弘法的使命感! (10)

【10】心不打妄想,魔就会自己消失! (15)

【11】为什么研究天台教观,是我们了解佛陀教法最简单的方式? (19)

【12】蕅益大师为什么要删繁取要,编著《教观纲宗》? (22)

【13】天台宗的教法主要是依据哪部经建立的? (24)

【14】佛陀说法为什么要先施设方便? (25)

2

【15】佛法的力量不会消失掉,它会不断引导你! (32)

【16】什么是最快速成佛的方法? (34)

【17】爲什麽法身常住对净土宗非常重要? (39)

卷二

1

2.天台《教观纲宗》002

甲一、法脉传承

【07】为什么从弘法的角度,教法很重要?

讲义第三页。

这一科讲到天台宗的法脉师承。对整个天台教观的建立影响最为深远的,主要有三位祖师:

第一位是北齐的慧文禅师。他建立了一心三观,奠立了整个天台教观根本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应该怎样用中道的角度,不偏空也不偏有地看待人生。人生充满了喜怒哀乐,但是怎么看待它最圆满,就是我们用什么

天台教观纲宗

2

角度来面对人生,对来生是最有利益、最能够创造佛陀功德的,简单讲就是一心三观。所以这种思想建立了整个天台修证的核心观法。慧文禅师一心三观的水平,后世天台家给他的判教,认为他所成就的是圆教的分证位,就是破无明证法身,他是法身菩萨。

第二位就是南岳的慧思禅师。他把一心三观跟《法华经》的思想结合起来,成就了法华三昧。他的观法的判教,是圆教的相似位,就是六根清净位,了分段生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观纲宗科释
天台教观课程
绪 言
什么是天台宗

天台宗又称法华宗,这是 因为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 判释如来一代时教,将法 华经判为佛一生讲法的最 高经典。代表理论书籍有 《法华玄义》、《摩诃止 观》、《法华文句》,被 奉为天台三大部。
天台宗所依的主要经论
以《妙法莲华经》为本宗的根本经典, 以大智度论为指南, 以涅槃经为扶疏, 以大品经为观法, 引维摩、仁王等经以增信, 引佛性、宝性等论以助成。
天台九祖
初祖龙树菩萨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北齐慧文
三祖 南岳慧思
五祖 章安灌顶
六祖 法华智威
七祖天宫慧威
八祖左溪玄朗
九祖 荆溪湛然
序者,端绪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