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
彩、洋彩
一、五彩的起源发展
提到瓷器工艺中的五彩,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是最兴盛、最典型的两个时期(这里的“五彩”不限于“五”,意指多彩)。这两个时期的五彩瓷相比,嘉靖万历时期器型偏大、工艺较粗、体量厚重、色彩浓艳,康熙五彩的器型更轻巧、做工更精致;工艺上,嘉靖万历五彩中的蓝色是釉下青花,康熙时期五彩中的蓝色已经有釉上蓝色,并且,康熙五彩的色彩构成更丰富,除了釉上蓝色还有红绿黄蓝紫黑金等更多彩料的运用。下图可以一目了然:
二、五彩与斗彩的区分
特别要说明的是,“成化斗彩”这个说法是雍正时期才有的,在成化时期文献中叫“成化五彩”(参见之前发过的《瓷器工艺6:多导图说明白“斗彩”》一文)。下图顺便说明一下“五彩与斗彩的区别与演绎”。
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五彩、珐琅彩、粉彩产生的先后迭代顺序
1、釉上五彩是从明代宣德时期开始的。
2、五彩逐渐发展到清代康熙时期,宫廷开始引进了国外彩料,创烧了珐琅彩。珐琅彩是在景德镇制坯并高温烧成白瓷器——清宫造办处彩绘、低温烧成。但康熙官窑的主流是颜色釉(高温单色釉瓷器),民窑五彩瓷器发展的比较兴盛,很具有代表性;康熙末期,在珐琅彩的制作基础上又出现了粉彩的烧制工艺,当时的粉彩分为: 白地粉彩瓷器; 绿、黄、紫三彩加上胭脂红彩的运用。
到雍正时期,五彩已不是主流,风格主要是仿成化;同时珐琅彩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粉彩仍是雍正朝的主流。
乾隆时期,集成雍正朝基础上,珐琅彩、粉彩瓷都有极精致的出品,粉彩依旧是主流,工艺上更高精、更丰富,在粉彩基础上增加了压印、剔划、绘画(釉上彩、釉下彩)、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集于一件器物上;粉彩瓷的用途上也涉及更多领域,比如宗教(菩萨像、五供、贲巴壶、戒牌)、文房用具(笔洗、笔杆、印盒、笔筒)用器比较多。
釉下五彩颜料及使用解析
2018-09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釉下五彩颜料及使用解析
陈建瑞
(德化县瑞雪陶瓷研究所,福建泉州362500)
摘要:釉下五彩颜料品种极其丰富,为陶瓷图案设计者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设计灵感。本文详细介绍了釉下五彩颜料和使
用方法,以期为研究陶瓷图案配色、釉下五彩颜色使用的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釉下五彩;颜料;使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7-0036-01
一、釉下五彩颜料介绍
釉下五彩的颜料是粉状的高温颜料,在经过大约1380℃的高温烧制以后,才会在器物上面呈现出该有的颜色。各种颜色不同的金属氧化物都是釉下五彩颜料的发色剂,比如金、钴、铱等。因为各种金属氧化物有不同的结构和呈色,所以需要借助一些金属材料,例如铝、钙、锌等,和各种陶瓷原料互相作用进行调配,借助球磨机进行粉碎、搅拌混合、烘干,然后将其加工到一定的细度,使其能够达到使用要求。彩绘设计人员在取得成品颜色后,还需要进一步调制和细磨,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茶水或其他物质,让其在器物上的表现保持在最佳状态,然后在高温烧制中,借助还原和氧化的作用,釉下五彩瓷器会呈现出绝美的状态。再借助各种光的吸收和反射,釉下五彩瓷器的颜色会更加绚丽和丰富。
二、釉下五彩颜料的使用解析
釉下五彩陶瓷颜料丰富,色彩众多。而在实际的应用中,釉下五彩陶瓷的颜色品种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设计人员的调配方法、原料产地、工艺手法、操作人员的操作步骤、烧成温度、环境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比如设计人员为了让陶瓷达到某种特殊效果使用新的配方,把各种成色颜料配置在一起,使得五彩陶瓷颜料品种更加丰富。
陶瓷餐具釉下彩印花工艺流程
陶瓷餐具釉下彩印花工艺流程
Creating ceramic tableware with underglaze printing technology is a complex and intricate process that requires skill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The first step in this process is preparing the ceramic surface to be printed on. This involves carefully cleaning and smoothing the surface to ensure that the underglaze will adhere properly. This step is crucial in achieving a high-quality end result that is both beautiful and durable. 陶瓷餐具釉下彩印花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技术和对细节的关注。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准备要印刷的陶瓷表面。这涉及仔细清洁和平滑表面,以确保釉下颜料能够正确粘附。这一步是实现高质量最终结果的关键,既美观又耐用。
After the surface preparation is complete, the next step is to design and create the underglaze print. This step often involves talented artists who meticulously craft the design by hand or using digital software. The design must be carefully planned and executed to ensure that it will transfer accurately onto the ceramic surface. The intricacy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in this step are what make each piece of ceramic tableware unique and special. 表面准备完成后,下一步是设计和制作釉下印花。这一步通常涉及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们通过手
釉下五彩常识
釉下五彩常识
一、釉下五彩的起源和发展
釉下五彩最早出现在唐代,大约形成于唐代中期。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
瓷器工艺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釉下五彩作为一种新兴的装饰工艺应运而生。
唐代的釉下五彩瓷器主要以宫庭和贵族阶层为主要消费群体,以宫廷礼器为主要产品。在
唐代,釉下五彩的瓷器装饰图案主要为吉祥图案和几何纹饰,如龙、凤、瑞兽、云纹、莲
花等。这些图案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富有神话色彩与象征意义。唐代的釉下五彩
瓷器制作工艺精湛,色彩艳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唐代的釉下五彩瓷器在宋代继续发展,此时期的釉下五彩瓷器多以民间消费为主,器型丰富,产品种类多样,包括碗、盘、壶、罐、壶等。宋代的釉下五彩瓷器以其大气磅礴的造型,精美繁复的纹饰和绚丽多彩的釉彩而著称。宋代釉下五彩瓷器的主要特点是装饰纹饰
的细腻、多样和用彩的瑰丽。
明代是釉下五彩瓷器的鼎盛时期,釉下五彩瓷器的工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明代的釉
下五彩瓷器以器型庄重、纹饰繁复、色彩绚丽、工艺精湛而著称。明代釉下五彩瓷器以器
型丰富多样,包括盘、碗、壶、瓶、罐、尊、斗、洗、盒等。其图案纹饰丰富多样,以花卉、鸟兽、人物、山水、寿字、寿星等多种题材为主。此时,釉下五彩瓷器的制作工艺已
非常成熟,色彩的运用尤为丰富多彩。
清代的釉下五彩瓷器主要以民间消费为主,还是明代由皇宫传入民间的釉下彩瓷器。因此,在清代,釉下五彩瓷器在技艺上较为粗糙,纹饰和色彩的变化也相对简单,但是民间瓷器
的图案多取情感寄托、顺应民俗,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
二、釉下五彩的制作工艺
釉下彩(1)学习资料
特殊技法的介绍
泼墨法
泼洒法:料水较稀,可使其自由流淌,也可在绘画前 增加补水次数,使其吸水率降低。
特殊技法的介绍
将色料稀释后用喷枪 根据需要局部或整 体进行喷绘,制作 大范围背景色或意 境效果时可采用此 方法,可用单色喷 出渐变效果也可多 色相配合。
喷洒法
特殊技法的介绍
拓印法
特殊工具的介绍
• 喷壶、树叶、吸管、棉签、牙刷、胶带 、手、海绵拍、印章等
讲师:赵梦琳
来自百度文库下彩绘
材料、工具的介绍 基本技法的介绍及注意事项 特殊技法及工具的介绍 作品欣赏
材料的介绍
粉 剂
青
釉
花
下 颜
料
料
条状釉下五 彩料
材料的介绍
————泥坯、素坯(经700至800度低温烧制)
• 拉坯成型坯体 • 模具成型坯体 • 手捏成型坯体
坯体要轻拿轻放,带把手的器皿不能直接拿把手,容易开裂导致 坯体损坏
釉下彩工具介绍
刮 刀
调 色 盘
釉下彩作品基本流程
第一步:成型
第二步:
补水(取出素 坯或泥坯,用 海绵蘸水拧干 擦除坯体表面 浮尘 )、彩绘
第三步:施 釉
釉下彩作品基本流程
第四步:煅烧
成瓷
青花烧制前后颜色对比
烧制前后颜色对比
釉下彩绘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浅谈釉下颜料在浮雕艺术瓷上的装饰应用
第35卷第135期2020年02月
陶瓷研究
Ceramic Studies
Vol.35No.135
February.2020浅谈釉下颜料在浮雕艺术瓷上的装饰应用
孙静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0)
摘要: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轴下颜料本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绘画颜料,但本文改变它惯有的装饰手法,与浮雕艺术瓷结合,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铀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
平滑不凸出,还可再釉上加彩。在制作过程中,从装饰技法、工艺流程和技术上创新,替代大部分颜色釉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等不良弊端,更好地呈现浮雕瓷的空间和艺术效果.
关键词:釉下颜料;浮雕艺术瓷;装饰技法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0)02—116—(02)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glaze Pigment on Embossed Art Porcelain
Sun Jing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of China,Jingdezhen,333000)
Abstract:Underglaze color is a kind of porcelain glaze color decoration,also called"kiln color Underglaze pigment is one of the main paint of ceramics,but this article changes its customary decorative techniques,combined with embossed art porcelain,high temperature one—time firing.The burnt pattern is covered by a transparent glaze film,the surface is bright and soft,smooth and not protruding,and also can be added to the glaze color.In the process of making,the in n ovation from the decoration techniques,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technology,instead of the most color glaze instability and fluidity and other disadvantages,present the space and artistic effect of embossed porcelain better.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
瓷器的装饰工艺中,釉下彩的优点是明显的。玻璃质的釉面坚硬耐磨,而且无毒、无腐蚀,能够有效地保护釉层下面的彩绘不受损伤。由于表层釉面熔点高达1200?~1300?,所以要求釉层下的彩绘材料也必须是适应高温条件的,但是传统原生金属矿物类高温颜料对烧成工艺过于苛刻,在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之前,高温釉下颜色是不可能十分丰富的。因此,中国传统釉下彩瓷器就只能是维持原有的状态,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这就是为什么“长沙窑”创烧釉下彩绘以后的一千多年,只有青花和釉里红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为此,人们千方百计地在瓷器造型上、绘画上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以这些手段来弥补釉下颜色单调的不足。当这些手段达到顶峰之后,人们还是要设法追求丰富的色彩效果,以便将精美的绘画作品移植到瓷器上,所以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上彩工艺手段应运而生,以传统低温彩料的工艺条件装饰在瓷釉外面。这极大地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色彩,尽量地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长沙窑釉下彩中的褐、绿色以及青花、釉里红等所有传统釉下高温颜料都是直接从各种矿物质中制取而来,是自然形成的原生矿物,所以称为天然颜料。将这些颜料描绘在素坯上,然后施表层釉,再入窑一次烧成。天然颜料就在烧成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呈现色彩。也就是说,泥坯烧成瓷胎,天然颜料经化学反应呈现色彩,表层釉浆熔成玻璃质釉面,这些工艺在烧成阶段同时完成。因此,诸多因素都是统一符合烧成条件,才有可能制成产品。但是各种金属化合物的呈色温度差别很大,所以不可能将多种金属化合物都直接绘制在瓷器上去同步完成呈色工艺。
釉下五彩常识
釉下五彩常识
1. 釉下五彩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中的一种装饰技法,主要运用在青花瓷、粉彩瓷等釉上彩装饰的基础上,在未施釉的胎体上绘制彩绘,然后再施釉。
2. 釉下五彩的"五彩"指的是红、绿、黄、蓝、紫这五种颜色,是釉下装饰中最常见的颜色搭配。
3. 釉下五彩技艺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成熟并广泛应用是在明代。明代的景德镇窑口是釉下五彩的主要产地。
4. 釉下五彩制作工艺复杂,需要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对颜色的精准把控。颜色釉料在高温下容易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最终效果。
5. 釉下五彩作品往往以精美的装饰图案为特色,常见的有花卉、人物、龙凤等题材。图案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夺目。
6. 明清时期的釉下五彩作品是中国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题材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7. 现代釉下五彩传承了传统工艺,但在创作题材和风格上有所创新。一些现代陶艺家将釉下五彩与其他装饰手法相结合,探索新的艺术形式。
釉上彩与釉下彩的区分
釉上彩绘与釉下彩绘的区分
目的:近两年来,电视上报纸上不时报导了日用瓷上面掉色的问题,引出了日用瓷的安全问题。因为这两年开始接触陶瓷行业,并进行了釉下五彩这方面的研习。现就本身所学,并查阅各种资料,对这个焦点问题,从时间、制作步骤、烧成温度、外表感觉、用料以及二者的本身技法与分类论述一下釉上彩绘与釉下彩绘的分别。借以推广我国的陶瓷艺术,一并消除消费者对陶瓷的疑虑,帮助他们走出选择日用瓷的困惑。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其烧制工艺上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宋代为瓷器蓬勃发展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代瓷器的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在我国瓷器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釉彩开始发展。釉彩从最开始的无釉到有釉,由单色釉到多色釉,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斗彩。从分类来讲,陶瓷彩绘(即釉彩)一般分为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两大类。这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一)二者产生的年代不同:
釉下彩绘的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续至今。而釉上彩绘的话则是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从时间上来说,釉下彩绘的年代更为久远,从传承上来讲,可以说釉上彩绘源于釉下彩绘。
釉下彩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釉下彩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英文回答: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underglaze colored ceramic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including clay preparation, shaping, drying, glazing, and firing.
1. Clay Preparation: The first step is to prepare the clay by mixing different types of clay, such as kaolin,
ball clay, and porcelain clay,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xture and plasticity. The clay is then kneaded and
refined to remove any impurities.
2. Shaping: Once the clay is ready, it is shaped into the desired form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throwing on a pottery wheel, hand-building, or using molds. The shaped clay is then left to dry partially to a leather-hard stage.
3. Drying: The partially dried clay is carefully dried
釉下彩瓷器的制造工艺
釉下彩瓷器的制造工艺
釉下彩瓷器的制造工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原料:首先需要准备瓷土、釉料和彩料。瓷土要经过粉碎、筛选和淘洗等处理,釉料要进行研磨和过滤,彩料要进行研磨和调配。
2. 成型:根据设计和需求,将瓷土经过压坯、拉胚、模压、坯胎等工艺进行成型,制作成各种形状的瓷器坯体。
3. 烧制:将成型后的瓷器坯体放入窑内进行烧制。烧制过程包括干燥、饰面、烧成等多个阶段,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确保瓷器坯体能够完成干燥和烧结。
4. 釉面处理:瓷器坯体经过初次烧制后,需要进行釉面处理。将研磨好的釉料涂刷在瓷器表面,然后再次放回窑内,进行二次烧制。这一步骤可以使瓷器表面呈现出光洁、透亮的釉面。
5. 釉下彩绘制:在瓷器釉面干燥后,使用彩料进行绘制。彩料通过研磨和调配后,使用细毛笔或其他工具在瓷器表面进行精细绘画。绘画技法包括勾线、填色、晕染等,绘制完成后再次放入窑内进行最后一次烧制。
6. 最后处理:瓷器经过最后一次烧制后,进行下来处理。可以进行研磨、修整、装饰等工艺,将瓷器打磨亮光,使之更加光鲜、漂亮。
以上就是釉下彩瓷器的制造工艺的主要步骤。不同的瓷器制造工艺有所不同,具体的制作流程也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会包含以上的几个步骤。
醴陵釉下五彩瓷生产工艺的过程
传统的醴陵釉下五彩瓷采用“三烧制”制作工艺,其生产工艺过程是:首先将已成型而未经施釉的坯胎经过低温素烧,然后彩饰,再把已经彩饰的素烧坯进行第二次低温素烧,最后施盖石灰釉入高温窑在先氧化后还原的气氛中烧成。“三烧制”的工艺最明显的优点,就是由于石灰釉的流动性能好,透明度高,釉面光润莹彻,表面清亮、平坦、色彩沉着典雅。五十年代末开始,醴陵釉下彩除特殊产品仍采用“三烧制”外,大部分改用两次烧成,其生产工艺过程是:首先将已施有长石釉的坯胎,经低温素烧,然后进行彩饰,再在其表面喷一层薄釉,即可入高温窑烧成。因为长石釉的始熔温度较高,表面张力较大,这就使颜料发色相对稳定,也不会像石灰釉那样容易产生烟熏缺陷。长石釉比传统石灰釉白度高,釉下色料的艳度也明显提高,装饰效果更加清新、明快。
醴陵釉下五彩装饰不拘一格,花鸟、翎毛、山水、草虫、人物走兽、图案、书法无所不包,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在众多的装饰手法中,最为广泛的也是醴陵釉下彩中最为突出的手法是“双勾分水”法。线条的出色运用是醴陵釉五下彩纹饰美的重要原因。画工的勾线表现出很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并富有浓厚的装饰特征。
釉下五彩陶瓷绘画呈现水彩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釉下五彩陶瓷绘画呈现水彩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叶经文
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名家瓷”的出现,让更多从事绘画创作的人员参与到陶瓷绘画中来,提升了陶瓷绘画的格调和水平。一般情况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在陶瓷绘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釉下五彩陶瓷绘画中呈现水彩效果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笔者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突破材料的限制,成功实现了釉下五彩的水彩效果,丰富了陶瓷绘画的表现形式,也为广大水彩画家从事“名家瓷”创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釉下五彩; 陶瓷绘画; 水彩效果; 探索; 实践
陶瓷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曾经风靡全世界,是中国十大国粹之一。在陶瓷上进行绘画原本是一种装饰,到后来从事绘画创作的专门人员投入到陶瓷绘画中来,出现了“名家瓷”,这时候的绘画就成为了主体。随着陶瓷绘画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画家投入到陶瓷绘画中来,一般来说,中国画画家较多,水彩和油画家较少。
水彩画是中国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水色淋漓是水彩画最大的特点,我一直从事水彩画创作,对水彩画也是情有独钟。笔者接触陶瓷绘画以后,想到的第一问题就是水彩画效果在陶瓷绘画上可以实现吗?如果可以,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写出来,供有同样爱好的人參考。
1.陶瓷绘画的材料特性
釉下五彩的材料有自己的特性。在绘画的基底上,釉下五彩为瓷坯,其吸水性很强,颜色在瓷坯上很难有渗化效果。另外,瓷坯的质感与纸张也有比较大的区别。在颜料上,釉下五彩的颜料与绘画的颜料区别也较大。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色彩,因为釉下五彩是要烧制的,在高温下其色彩要产生变化,比如说黑色的颜料在调色盘中是一个绿灰色,烧制以后变成黑色,其他
釉 下 彩
釉下彩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
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
简介
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
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易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历史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在唐代。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其后陕西黄堡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亦纷纷效仿,从此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屡创出惊世之作。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国瓷”的青花瓷了。
釉下彩(1)
釉下彩绘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分水:
1、相对于勾线和写意,要加入更多的水分,太浓会导致颜色堆积过厚。 2、需分水的区域要用铅笔或料勾出,不可有疏漏,铅笔痕迹不能太轻。 3、操作时根据画面大小选取笔的型号,一只手拖住坯体,一只手挤压毛笔,笔 尖不可触碰坯体,只起引导料水流淌的作用,根据料水的走势倾斜坯体。水分不 可过多,易流出,太少则无法一次性完成区域面积。 4、分水时起于淡,止于浓。多余水分可用干笔吸除,注意笔尖不能触碰坯体。
特殊技法的介绍
泼墨法
泼洒法:料水较稀,可使其自由流淌,也可在绘画前 增加补水次数,使其吸水率降低。
特殊技法的介绍
将色料稀释后用喷枪 根据需要局部或整 体进行喷绘,制作 大范围背景色或意 境效果时可采用此 方法,可用单色喷 出渐变效果也可多 色相配合。
喷洒法
特殊技法的介绍
拓印法
特殊工具的介绍
• 喷壶、树叶、吸管、棉签、牙刷、胶带 、手、海绵拍、印章等
不同材料、形式的结合
釉下彩绘在少儿陶艺教学中的运用
• 教学内容、主题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 绘画技法的趣味性 • 工具、辅助工具的丰富性。 • 绘画载体的可变性 • 展示形式的创意性 • 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作品欣赏
工笔
绘画手法和用笔与国画基本相似,可用铅笔构图也可直接进行 勾画、填色。铅笔痕迹无需清除,经高温烧制会自动挥发。勾 画时,笔尖料要少,笔肚的料要相对饱和,使其能勾画出较细 线条又有充足水分。料太浓绘制过程不流畅,太稀,发色不佳。 不可多次重复叠加,会导致堆料,烧制时引起缩釉或青花颜色 发黑、气泡等现象。
釉下五彩
(11)翠蓝①色调。带翠青味的蓝色。②配方;l20#海热5.7%,72#海蓝25.9%, 135#水绿7.2%.311#章青5.4%,241#白35.8%,豆青釉20%。
(12)中蓝①色调:不深不浅的鲜蓝色。②配方;120#海碧57.6%,72#海蓝19.4%, 153#水绿19.2%. 400#艳黑3.8%。
(13)浅蓝①色调;明亮清淡的鲜篮色。③配方:120#海碧15%, 153#水绿5%,长石釉粉80%。
(14)粉蓝①色调,滓厚明亮,微带绿味。②配方:120#.海碧12.5%, 153#水绿4.1%, 241#白58.4%,长石釉粉l2.5%,石英12.5%。
(15)墨绿①色调:鲜翠的黑绿色。②配方:311#草青35%, 14#黑39%, 400#艳黑26%。
(16)雅绿①色调:清淡雅致的水绿色。②配方:153#水绿40%,石英20%,长石釉粉40%。
(17)翠绿①色调,倾蓝味的鲜绿色。②配方:311#草青55%,120#海碧10%,594#玛瑙红5%,长石藕粉20%,石英10%。
(18)中绿①色调:不滚不浅的鲜绿色。②配方:311#草青6%,1140#浅绿23.3%,绿10.6%,长石釉扮33.3%,石英26.8%
(19)嫩绿①色调:娇艳鲜嫩的芽绿色。②配方:4#青松绿30%, 153#水绿20%,长石釉粉20%,241#白色30%。
(20)赭绿①色调:带茶味的浅绿色。②配方:361*茶色20%, 1140#浅绿10%, 17#锰红7%,400#艳黑3%,石英35%,长石釉粉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瓷器的装饰工艺中,釉下彩的优点是明显的。玻璃质的釉面坚硬耐磨,而且无毒、无腐蚀,能够有效地保护釉层下面的彩绘不受损伤。由于表层釉面熔点高达1200℃~1300℃,所以要求釉层下的彩绘材料也必须是适应高温条件的,但是传统原生金属矿物类高温颜料对烧成工艺过于苛刻,在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之前,高温釉下颜色是不可能十分丰富的。因此,中国传统釉下彩瓷器就只能是维持原有的状态,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这就是为什么“长沙窑”创烧釉下彩绘以后的一千多年,只有青花和釉里红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为此,人们千方百计地在瓷器造型上、绘画上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以这些手段来弥补釉下颜色单调的不足。当这些手段达到顶峰之后,人们还是要设法追求丰富的色彩效果,以便将精美的绘画作品移植到瓷器上,所以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上彩工艺手段应运而生,以传统低温彩料的工艺条件装饰在瓷釉外面。这极大地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色彩,尽量地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长沙窑釉下彩中的褐、绿色以及青花、釉里红等所有传统釉下高温颜料都是直接从各种矿物质中制取而来,是自然形成的原生矿物,所以称为天然颜料。将这些颜料描绘在素坯上,然后施表层釉,再入窑一次烧成。天然颜料就在烧成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呈现色彩。也就是说,泥坯烧成瓷胎,天然颜料经化学反应呈现色彩,表层釉浆熔成玻璃质釉面,这些工艺在烧成阶段同时完成。因此,诸多因素都是统一符合烧成条件,才有可能制成产品。但是各种金属化合物的呈色温度
差别很大,所以不可能将多种金属化合物都直接绘制在瓷器上去同步完成呈色工艺。
长沙窑的褐、绿彩和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品种,同时稳定呈现两种或三种颜色尚且困难,要求更多种金属同步呈色的工艺难度之高令人不能想象。
“湖南瓷业公司”在日本引进的制瓷成套设备,其中有些就是专门用于制造釉料和颜料的。在日本技师协助配合下,很快就制造出适合用于釉下的高温颜料。虽然当初只有玛瑙红、海碧、草绿、艳黑、褐色五种。但以此并不算十分丰富的颜料,用于釉下彩绘工艺,在当时也足够令世人耳目一新。
釉下五彩是伴随着近代无机化学工业的发展才出现的新工艺。釉下五彩所使用的高温颜料,是经人工以化学方式提取、合成各种金属化合物或盐类,再配合硅酸盐物质制成。所以工业颜料要比天然颜料的色彩种类丰富许多,两者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自从唐代长沙窑发现铜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绿、红两种颜色以来,直到近代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人们才发现不仅是铜具有这种性质,许多物质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极大地丰富了颜料种类。氧化铬与钴、铁配合在1300℃左右可以呈现艳丽的黑色;氧化铬与氧化锡配合在高温下可以呈现某种红色;如果是与长石、石英等配合时,可以产生优美的绿色。钒的化合物可以制成黑色也可以制成蓝色;钒与铬配合可以制成黄色。黄金制成的金水在低温焙烧时,还原成黄金的本色;而作为釉下颜料使用时,在1400℃左
右,则呈现一种红色。各种金属类化合物都具有多种发色的性质,其变化的成因非常复杂。陶瓷用颜料品种的增多是人类对金属呈色的复杂规律的认识逐渐加深的结果。
釉下五彩的颜料,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之一是着色原料,另外就是载色原料。所谓载色原料就是着色原料的载体,载色原料本身是无色的。
着色原料主要是钛、钒、锰、钴、铜、金等,还有铍及稀土,大部分都是属于过渡元素类。这些金属的化合物可以进行多种化学组成,再由于结晶形态及焙烧等条件的差异,一种着色元素就可以制取多种色相的颜料。
载色原料也叫填料,主要是硅酸盐类土石原料中的石英、长石、瓷土等各种无色物质。这些原料的作用与传统的汉绿釉、唐三彩、粉彩等低温颜料中的铅、砷、硼等低温熔制的作用相似。区别是适于在高温下起降低色彩浓度、降低熔点与瓷釉熔接的作用。
与古代的釉下褐、绿彩及青花、釉里红所使用的原生矿物颜料呈色工艺相比较,醴陵釉下五彩颜料不是在绘画后的瓷器烧成阶段呈色,而是在用于绘画之前就预先进行了煅烧加工,使其先期呈色,而后再粉碎、研细成为制备颜料,也称为“原色料”。当然这里所说的原色料不是指红、黄、蓝三原色而言,因为制备颜料中有些本身就已经是间色或复色了。为了方便起见,无论是原色、间色或是复色料,只要是经过先期煅烧加工后的制备颜料,都统称为“原色料”。
复色料的调配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绘画调色的基本原理。当然用于
瓷器的色彩调配有其独特的工艺要求,所以调配釉下复色料有自身的规律。
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人工预制备颜料,这些颜料可以调配成多种釉上、釉下的复色料,适用于几乎所有陶瓷品种。当然也包括仿古陶瓷。与真正的古代陶瓷上所用的颜料相比,有些颜色单纯以肉眼看几乎已经无法区别。但因为采用了工艺上完全不同的颜料种类,所以两者本质上存在差异,应当可以通过某些精密的工业技术手段进行识别。
颜料可以直观调配成所需的复色,为进一步的绘画过程提供了方便之路。这一点与珐琅彩颜料工艺相似。所以绘画大师们可以像平常在纸、绢上创作时一样自如地使用原料,这就是为什么珐琅彩和醴陵釉下五彩画面的神韵,可以表现出所谓“纸、绢气息”的原因。
釉下五彩颜料预先经过了制备加工。理论上讲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赖在烧成过程中呈色,解决了多种金属在同一条件下同步呈色的难关。但实际上,对烧成仍然提出了许多新的工艺要求。深入地讲,制备好的颜料,虽然高温稳定性较好,可以在1370℃-1400℃中的任何温度点都呈现饱满的颜色;但是由于原色料的化学组成情况复杂,各自具有一定的特性和某种应用上的局限性。例如其中有的适用于氧化气氛,有的适用于还原气氛,有的两种气氛都适用。彩绘时的颜料色彩与烧成后是并不完全相同的,有些甚至差异还很大,这就要求彩绘人员对颜料性能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制备颜料对烧成工艺仍然有其特殊的要求。釉下五彩瓷生产工艺理论是复杂的,邓文科先生有专著对此从
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
“湖南瓷业公司”成立当初,对于釉下五彩工艺采用“三烧制”。所谓三烧即指需要三次入窑烧制。
三次入窑中的前两次入窑都属低温,瓷坯并未完全瓷化,第三次入窑是1300℃以上的高温。这种先低温而后高温的工艺与长沙窑、青花及釉上彩工艺都不同。长沙窑褐、绿彩与青花釉里红都是一次烧成,入窑成本只发生一次,五彩、粉彩等釉上彩是先以1300℃烧成瓷器,经过釉下施彩后,再入窑以800℃左右低温焙烧(俗称烤花),是先高温而后低温,瓷坯先经过高温考验后,再经过低温一般较少出现问题。瓷坯经过高温后,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不会流入下一道彩绘工艺,基本保证了彩绘后的成品率。釉下五彩则不然,由于是先低温而后高温,彩绘时瓷坯没有经受1300℃以上的高温考验,不能及时暴露问题,待到施彩入窑高温烧成后出现问题就已经来不及了,浪费了人力物力,所以釉下五彩的成品率较低,成本相对较高。
现在的釉下五彩工艺,在原来三烧制基础上改成了两烧制,节省了一次入窑成本,但仍然无法避免先低温而后高温的状况,这是工艺自身的要求。因为施彩时,特别是分水工艺要求瓷坏有适宜的吸水性,高温烧成后的瓷坯吸水率极低,无法满足分水工艺要求,所以即使是两烧制釉下五彩的成品率仍然低于釉上彩。
两烧制省去了原先的第二次入窑,原先的第二次入窑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烧去勾勒的墨线和颜料中掺入的调合剂杂质。省去第二次入窑的原理是用原先的第三次入窑替代了第二次入窑的功能,当升温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