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大生命体征是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1、测量体温一般用体温计腋下测量。
水银端放在腋下,测量10分钟。
正常是36-37摄氏度之间。
2、测量呼吸时可以观察胸腹起伏,一起一伏可表示一次呼吸。
通常可以计时30秒钟,所测的次数乘以2即为每分钟的呼吸频率。
但如果是呼吸不够规律者,或者是婴儿以及呼吸较为微弱者测量时,可以测量完整的1分钟。
3、脉搏可以让病人休息5-10分钟,通过手触动脉搏动点,也可以用听诊器听诊心率。
正常人的脉搏次数和心跳次数是一致的,测量脉搏次数,实际上就是检测桡动脉或其他动脉的搏动次数。
检查脉搏前,病人的位置应该舒适,平卧或坐位均可以,检查者以右手的二、三、四指端,轻轻地按在桡动脉上计数1分钟。
4、首次测量时要测量双上肢血压,以测量血压偏高的一侧并密切监测。
测量血压时要充分暴露上肢,袖带捆绑于上臂中部,松紧以放入两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cm,测量前需将袖带充分排空。
将血压计平放于心脏水平处,按开始键则自动开始测量,测量时手臂放松、手掌向上,过程保持平静,在测量过程中不要说话和移动身体。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1.血压测量: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对血液施加的压力。
血压的测量通常通过袖带和血压计进行。
袖带通常套在上臂上,然后通过充气和放气来感知动脉压力。
它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表示,例如120/80 mmHg,其中第一个数字是收缩压,第二个数字是舒张压。
2.体温测量:体温是人体内部温度的度量。
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包括口腔、腋下、耳朵和额头测量。
口腔温度测量通常使用口表,将其放在舌下。
腋下温度测量将温度计放在腋窝下方。
耳温计用于测量耳道温度。
额温计则非接触式地测量额头的温度。
正常体温一般在36.5-37.5摄氏度范围内。
3.心率测量: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通常可以测量心脏动脉跳动的数量以计算心率。
常见的心率测量方法包括手动皮肤触摸、腕式心率表、胸带式心率表和波形心率表等。
心率通常以每分钟的次数来衡量,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
4.呼吸频率测量: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最常见的测量方法是观察胸部或腹部的起伏运动。
诊疗专业人士也可以通过听呼吸音和触摸胸部来测量呼吸率。
婴儿呼吸频率通常高于成人,正常成人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
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见生命体征测量方法,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如下:5.血氧饱和度测量: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饱和程度。
血氧饱和度测量通常通过非侵入性的指夹式脉搏血氧仪进行,该仪器通过对血液中的红细胞吸收光谱的测量,来计算出血氧饱和度的百分比。
6.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体质水平的重要指标。
体重通常通过称重器来测量,可以是家用电子秤或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用秤。
7.尿液分析:尿液分析是一种评估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的非常有用的方法。
通过对尿液的颜色、浑浊度、酸碱度、蛋白质、糖类、白细胞等指标的测量,可以帮助发现一些疾病的迹象,如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等。
总结起来,测量生命体征是评估一个人身体状态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法及注意事项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法(一)目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是人体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通常称之为生命体征。
通过测量生命体征,可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协助医生做出诊断,为预防、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二)评估1、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意识、疾病类型,合作程度等,判断用何种测体温的方法。
2、30min内患者无进食、冷热敷、无剧烈活动、情绪无波动等影响生命体征变化的生理因素。
3、患者无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
(三)操作程序1、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2、洗手、戴口罩3、准备用物体温计、血压计、纱布、记录的笔和本。
4、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者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5、摆体位仰卧位或半坐卧位。
6、测量体温⑴检查体温计水银柱在35°以下。
⑵腋表: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入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患者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不能合作者,应协助患者夹紧体温计,测量8~10min。
⑶口表:将口表体温计放于患者舌下热窝处,嘱患者用鼻呼吸,勿用牙咬,测量3min。
⑷肛表:患者侧卧或平卧,用润滑油润滑肛表水银端,分开臀部,将肛表轻轻插入直肠约3~4cm,并固定,测量3min。
7、测量脉搏⑴右手示指、中指、环指的指端安放在桡动脉搏动处。
⑵左手持表于眼前。
⑶测量15~30s,将测得脉率乘以4(或2)得出每分钟脉搏次数。
异常脉搏测量1min。
⑷短绌脉测量时,应由2人合作,由测心率者发出“开始”信号,计数1min。
8、测量呼吸⑴测量脉搏的手不动,观察胸腹起伏,测量呼吸。
⑵计数30s后乘以2。
异常呼吸测量1min。
⑶危重患者气息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于鼻孔前,观察棉花吸动的情况并计数。
⑷记录脉搏、呼吸。
9、测量血压准备⑴暴露上臂(放体温计侧对侧的肢体)。
⑵使肱动脉与右心房平行。
⑶缠绕袖带(平整),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适宜。
⑷放置听诊器于肱动脉动处并用左手轻按。
10、测量血压⑴打开水银开关。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ppt课件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8
(5)从听诊器听到第一声响为收缩压, 音响变弱或突然消失时为舒张压(WHO)
(6)测毕打开气门解下袖带排气整理 (7)记录:收/舒(如:120/70)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9
(四)注意事项
1. 测前应安静休息5-10min 活动后应休息30min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9
(四)体温计的检验法
1. 将所有体温计汞柱甩至35度以下 2. 同时放入40度以下温水中 3. 3min后取出检视 4. 读数相差0.2度以上不能再用 5. 汞柱有裂隙的体温计不能再用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0
二、脉搏的测量记录
(一)部位 (二)方法
腹部起伏
2.观察呼吸的深度和节律
3.计数30s×2
4.如呼吸不规则或婴幼儿应测1min
5.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
人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被吹动的次数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4
四、血压的测量记录
(一)血压计的种类
1. 水银血压计 2.表式血压计 3.电子血压计
(三)注意事项
(四)短绌脉的测量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1
注意事项
❖剧烈活动后应休息20min再测 ❖勿用拇指诊脉,以免混淆 ❖异常脉搏、危重病人应测1min ❖偏瘫者测健肢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2
三、呼吸的测量记录
1.测量脉搏后,仍保持诊脉手势,观察病人胸或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测量)操作规范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1、判断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3、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功能。
二、评估要点1、询问患者身体情况:(1)病情、营养状况、意识状态、年龄、合作程度。
(2)患者 30 分钟内有无进食、冷热饮、行冷热敷、沐浴、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基础血压值,使用兴奋剂(如浓茶、咖啡)、使用镇静剂或洋地黄类药物等。
(3)被测量部位有无创伤、手术、炎症、偏瘫、功能障碍。
2、向患者解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三、物品准备1、治疗盘内: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清洁容器(内备已消毒体温计 1 支)、另备一容器(放使用后的体温计)、含消毒液的纱布或棉球、弯盘;2、表(带有秒针);3、记录纸、笔;4、测量肛温时另备润滑剂、棉签、卫生纸;5、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检查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是否完好,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5、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6、测量体温:按要求放置体温计,计时。
(1)测腋温:擦干患者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协助患者屈臂过胸夹紧,防止滑脱。
测量时间 10 分钟。
(2)测口温: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热窝,闭紧口唇,用鼻呼吸,测量时间 3 分钟。
(3)测肛温: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 3-4厘米,测量时间 3 分钟,并用卫生纸擦净肛门。
7、测量脉搏:(1)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2)一般患者可以测量 30 秒,脉搏异常者,测量 1 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
生命体征流程
生命体征流程生命体征是人体内部生理活动的反映,通过观察和测量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它们是评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依据。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生命体征的流程及其相关知识。
首先,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体温范围在36.5℃~37.2℃之间。
体温的测量可以通过口腔、腋下、肛门、耳朵或额头等部位进行,其中以口腔测量最为常见。
体温的测量工具主要有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红外线体温枪等。
在测量体温时,需要注意测量部位的清洁和测量时间的选择,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脉搏是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反映,正常成年人的脉搏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
脉搏的测量通常通过手腕部位的动脉进行,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动脉,计算一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来确定脉搏的频率。
脉搏的规律性、强弱和节律对评估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呼吸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钟之间。
呼吸的测量可以通过观察胸廓的起伏或听取呼吸声音来进行,同时还可以使用呼吸计数器或呼吸带进行辅助测量。
呼吸的深浅、均匀度和节律对评估肺部功能和气体交换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的压力,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mmHg和舒张压80~90mmHg。
血压的测量通常通过袖带式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姿势、环境和情绪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血压的高低对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血液循环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生命体征的流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和评估。
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可以及时发现人体健康状况的异常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正确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和相关知识,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教学设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
正常人的生命体征相互间有内在联系,并且呈比例、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当机体在致病菌因子作用下,一般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首先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
因此,监测并及时正确地记录生命体征,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及护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依据,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及测量一、正常体温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
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
三大营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其中50%左右的能量变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并以热能的形式不断散发于体外;另有45%的能量转移到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利用。
机体利用的最终结果仍转化为热能散出体外。
这就是产生体温的由来。
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一)正常体温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
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
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36.2-37.2℃),直肠温度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所谓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二)生理性变化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1.性别因素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生命体征监测(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三生命体征监测【体温的测量】(一)目的1.测量、记录患者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
2.评估测量部位及皮肤状况。
3.观察患者发热状况,判断热型。
(三)操作要点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式(腋下、口腔、直肠)。
2.腋下测温:需擦干腋窝,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10min后取出读数。
3.口腔测温: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让患者紧闭口唇,切勿用牙咬,用鼻呼吸,3min后取出读数。
4.直肠测温:患者取侧卧或屈膝仰卧位露出臀部,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cha入肛门3-4cm,3min取出读数。
(四)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测量体温的必要性和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测量体温前30min应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
3.指导患者处理体温表损坏后,防止汞中毒的方法。
4.指导患者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放在沸水中煮,以免引起爆破。
(五)注意事项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者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士不宜离开。
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患者,禁忌测量口温。
3.进食、吸烟、面颊部做冷、热敷患者应推迟30min后测量口腔温度。
4.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腋下测温;沐浴后需待20min 后再测腋下温度。
5.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量法。
6.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测量方式作为对照。
【脉搏的测量】(一)目的1.测量患者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情况。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三)操作要点1.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于患者桡动脉处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测量。
2.脉率异常应测量1min;如发现患者有心律不齐或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分别测量心率和脉率。
生命体征的测量及
一)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口测法:先用75%酒 精消毒体温表,放在 舌下,紧闭口唇,放 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 正常值为36.3~37.2℃。 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 病人和婴幼儿。嘱病 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 只能上下唇啜紧,不 能讲话,防止咬断体 温计和脱出。
⒉腋测法:此法不易 发生交叉感染,是测 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 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 窝顶部,用上臂半体 温表夹紧,嘱病人不 能乱动,10分钟后读 数,正常值为36~ 37℃。
7.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 第Ⅰ时相与第Ⅴ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 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 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儿童、妊娠妇女、 严重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 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定为舒张压。 8.血压单位用毫米汞柱(mmHg)。毫米汞柱 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关系, 1mmHg=0.133kPa。 9.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 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 差>5mmHg,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 3次读数的平均值。
2.测量脉搏的注意事项 (1)手术后,病情危重或接受特殊治疗者需15-30min 测量一次。 (2)偏瘫患者应测健肢。 (3)不可用拇指诊脉。 (4)异常脉搏、危重患者需测1min。 (5)脉搏弱难测时,用听诊器听心率1min。 (6)脉搏出现短绌时,应由2人同时测量,记录方法 为"心率/脉率"。
测量呼吸的注意事项: (1)由于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识控制,所以 测呼吸时不应让患者察觉。 (2)小儿及呼吸异常者应测1min。 (3)呼吸微弱或危重患者,可用少许棉花置于 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测1min。
三)血压的测量
生命体征测量
生命体征的定义
•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 •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提出:
疼痛为第五生命体征。 • 2017年的美国循环杂志,把心肺耐力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简称CRF)或者心肺 功能,定义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病人需要。 9.处理用物,消毒体温计。 10.洗手,记录结果到电子病历系统。
二、血压测量
【目的】 • 测量和记录病人血压,判断血压有无异常情况。 • 测量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功能。 【用物】 • 治疗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单、笔
操作程序(水银血压计为例)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 评估病人,取坐位或平卧位。
2. 保持血压计零点与肱动脉、心脏位于同一水平处。 取卧位时平腋中线,坐位时平第四肋。
3. 卷袖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 4. 打开血压计,开启水银槽开关,驱尽袖带内空气,
平整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腘窝2-3cm,松紧以能 插入1指为宜。 5. 5.听诊器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一手固定,另 一手握加压气球,关气门,注气至肱动脉搏动消 失再升高20-30mmHg。
• 口温:将水银端斜放于病人舌下热窝,紧闭口唇, 测量时间3min。
• 肛温:嘱病人侧卧,屈膝仰卧或俯卧位,露出臀 部,先将肛表前端润滑,用手分开臀部,将肛温 计的水银端轻轻旋转插入肛门3~4cm,测量时间 3min。
测脉搏
•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在病人桡动脉 处,力量适中,以能清楚触到脉搏搏动为宜。
• 同时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音响、 形态及有无呼吸困难。
• 危重病人呼吸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 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计数1min。
生命体征的观察
小讲课资料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就是用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
主要有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瞳孔和角膜反射的改变等等。
其中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是医学上的四大体征。
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
因此,如何判断它们的正常和异常,是成为一名合格护理人员的必备知识和技术。
在留观室对生命体征认真观察,做出正确判断,及早发现疾病的恶化和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在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体温体温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稳定,称为体核温度。
皮肤温度称为体壳温度,它低于体核温度,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厚薄而变化。
(一)正常体温正常体温是一个温度范围,而不是一个温度固定值。
临床上通常以测量口腔、腋下和直肠的温度为标准。
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但在日常工作中,以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方便。
正常体温范围是:口温 37℃(36.2℃~37.2℃)腋温 36.7℃(36.0℃~36.7℃,比口温低0.3℃~0.5℃)肛温 37.5℃(36.5℃~37.5℃,比口温高0.3℃~0.5℃)(二)影响体温的因素体温受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
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
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三)测量1.口测法: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3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
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
病人俯卧或侧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内3~4cm,婴儿只须将贮汞端插入肛门即可,放置3分钟后读数。
常用护理技术生命体征1
呼吸的测量
将手放在病人的诊脉部位似诊脉状, ◆ 将手放在病人的诊脉部位似诊脉状,眼观察病人 胸部或腹部的起伏, 胸部或腹部的起伏,避免引起病人的紧张 ◆ 观察呼吸频率(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深度节律、 观察呼吸频率(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深度节律、 )、深度节律 音响、形态及有无呼吸困难。 音响、形态及有无呼吸困难。
P43
第一章
观察生命体征
1、识别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的正常及异常变化 识别体温、脉搏、呼吸、 2、正确判断发热的程度 3、阐述测量生命体征的注意事项 正确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做到认真负责, 4、正确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做到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李小苑 电话: 电话:2901202
c
8、袖带太窄导致血压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袖带太窄导致血压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未注气前血管已受压力 D B、血流阻力减少 C、有效测量面积变窄 D、需用较高压力阻断血流
9、测血压时袖带缠得过紧可使: 测血压时袖带缠得过紧可使: A、收缩压偏低 B、收缩压偏高 C、舒张压偏低 D、无变化
A
(二)脉搏的观察
观察项目 频率 节律 正常 60 ∼ 100次/分 搏动均匀规则 间歇时间相等 力量均匀适中, 有一定强度 动脉壁光滑柔软 有弹性 异常 速脉>100次/分, 缓脉く6 0次/分 间歇脉 二联律、三联律 脉搏短绌 洪脉、丝脉 水冲脉、交替脉 奇脉 索状脉
强弱
紧张度
(三)呼吸的观察 观察项目 正常 频率 节律 深浅 音响 形式 16∼20次 16∼20次/分 规节、 规节、间隔时间相等
正常血压 异常血压 ①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 ②低血压: 收缩压低于90mmHg, 舒张压低于60mmHg ③脉压差增大或降低: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
正常人的生命体征相互间有内在联系,并且呈比例、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当机体在致病菌因子作用下,一般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首先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
因此,监测并及时正确地记录生命体征,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及护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依据,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及测量一、正常体温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
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
三大营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其中50%左右的能量变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并以热能的形式不断散发于体外;另有45%的能量转移到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利用。
机体利用的最终结果仍转化为热能散出体外。
这就是产生体温的由来。
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一)正常体温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
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
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36.2-37.2℃),直肠温度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所谓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二)生理性变化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1.性别因素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生命体征操作流程
生命体征操作流程生命体征是评估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正确操作生命体征的测量对于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生命体征的操作流程,以便正确测量和评估。
首先,体温是最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
在测量体温之前,需要确保体温计的清洁和无损。
将体温计放入患者口腔下舌根部,要求患者闭嘴,保持3分钟后,读取体温计上的数值。
另外,还可以选择腋下或直肠测量体温,但需要注意不同部位的正常体温范围不同。
其次,脉搏是血液在心脏收缩时通过动脉的冲击传导到动脉末梢的结果。
测量脉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通常是在手腕处。
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动脉,计算30秒内的脉搏次数,然后乘以2即可得到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此外,还可以选择颈动脉、股动脉等位置进行测量。
接着,呼吸是呼吸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呼吸时,需要观察患者胸廓的起伏情况,计算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正常成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在12-20次之间。
此外,还需要注意呼吸的深浅和规律性。
最后,血压是血液在动脉内对血管壁的压力。
测量血压时,需要使用血压计和听诊器。
将袖带包裹在患者上臂上,然后用听诊器听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声音,记录下数值。
正常成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mmHg-140mmHg,舒张压80mmHg-90mmHg。
在进行生命体征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确保环境安静;二是使用干净的器具进行测量,避免交叉感染;三是在操作过程中,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四是记录测量结果,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
总之,正确操作生命体征的测量对于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生命体征的操作流程,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一、实习背景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掌握各项基本技能,其中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测量生命体征的实习活动,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这些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体温测量体温是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玻璃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测量体温。
玻璃温度计测量腋温的操作步骤包括:消毒体温计、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体温计水银槽端置于腋窝正中、夹紧腋下、等待5分钟后读数。
电子温度计则更加简便,只需将探头置于腋下或口腔等部位,即可快速测量体温。
2. 脉搏测量脉搏是反映心脏功能和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
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如何使用手指触诊法测量脉搏。
测量时,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将手臂置于舒适位置,操作者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患者的动脉表面,默数脉搏跳动的次数。
测量颈动脉脉搏时,需注意患者的头部姿势,避免误诊。
3. 呼吸测量呼吸是反映患者呼吸功能和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测量时,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观察胸腹部起伏情况,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
测量30秒内呼吸次数,然后乘以2得到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4. 血压测量血压是判断患者循环功能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如何使用臂式袖带电子测量仪测量血压。
测量时,患者取坐位,脱去手臂上的衣物,将袖带套在患者手臂上,确保袖带与心脏同高。
启动电子测量仪,待数值稳定后读取血压值。
三、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测量生命体征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准确地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可以为医生诊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让他们在测量过程中保持放松,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我还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简单掌握病人体征观察
简单掌握病人体征观察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观察病人的体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病人的体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存在任何异常以及监测病情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您掌握病人体征的观察。
1. 温度观察病人的体温是了解其身体是否存在发热的重要指标。
可以使用体温计来测量病人的体温,通常是通过口腔、腋窝或直肠进行测量。
正常体温在36.5°C至37.5°C之间。
如果发现体温异常升高或降低,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 心率观察通过观察病人的心率,可以了解其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或使用心率监测设备来测量心率。
成人的正常心率范围在60次/分钟至100次/分钟之间。
如果心率过高或过低,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3. 呼吸观察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呼吸道和肺部的功能。
可以观察病人的胸部起伏或听取其呼吸声音来判断呼吸情况。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次至20次。
如果呼吸频率异常,呼吸困难或呼吸声异常,应向医生报告。
4. 血压观察血压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人的循环系统状况。
可以使用血压计来测量病人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正常成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在90 mmHg至120 mmHg之间,舒张压在60 mmHg至80 mmHg之间。
如果血压异常高或异常低,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5. 意识状态观察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神经系统的状况。
可以观察病人的反应和交流能力来判断其意识状态。
正常情况下,病人应该清晰、能够正常交流和理解。
如果意识状态异常,如昏迷、困惑或语言不清,应立即通知医生。
这些是简单掌握病人体征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和意识状态,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向医生汇报。
这样可以帮助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
在进行体征观察时,务必确保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和设备,并记录观察结果以便后续参考。
名词解释生命体征
名词解释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Vital signs)指的是衡量人体生命功能状态的一些基本指标,通常用于评估和监测一个人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参数。
1.体温(Body temperature):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
常以摄氏度(℃)来衡量。
正常体温范围在36.5至37.5摄氏度之间,可以通过口温、腋温、肛温或额温的测量来获取。
2.脉搏(Pulse):脉搏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在人体
动脉中可以触摸到的搏动。
一般以每分钟心跳次数(次/分)来表示,可以通过在动脉处感受搏动,并计算一分钟内的搏动次数获得。
3.呼吸(Respiration):呼吸是指人体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
碳的过程。
呼吸频率表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次/分),可以通过观察胸部或腹部的抬降运动,或者听到呼吸声来计算。
4.血压(Blood pressure):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
力。
通常用两个数值来表示,例如120/80mmHg。
第一个数值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表示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高压力;第二个数值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表示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低压力。
通过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
者可以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或监测治疗效果。
此外,生命体征也被广泛用于急救和紧急情况下的监测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的生命体征范围会因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评估和解读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
正常人的生命体征相互间有内在联系,并且呈比例、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当机体在致病菌因子作用下,一般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首先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
因此,监测并及时正确地记录生命体征,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及护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依据,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及测量一、正常体温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
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
三大营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其中50%左右的能量变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并以热能的形式不断散发于体外;另有45%的能量转移到三磷酸腺苷(ATP )的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利用。
机体利用的最终结果仍转化为热能散出体外。
这就是产生体温的由来。
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一)正常体温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
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
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C(范围36.2 —372C),直肠温度375C(比口腔温度高(0.3-0.5 C ).所谓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二)生理性变化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 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1 •性别因素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 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 排卵期较低, 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2.年龄因素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 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
儿童代谢率高, 体温可略高于成人。
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3•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 8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 C 之间。
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 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 血液循环等相应 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
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 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 日间体 温下降的情况。
4.情绪与运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疾病、药物与其它因素(高热或寒冷环境),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受损时,产热和散热 的平衡关系发生变化,出现异常体温。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是异常现象。
一)发热病理性的体温升高超过一般人的正常范围称发热。
由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中枢功能紊乱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所致。
状,也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 但长期发热可使体内能量物质大量消耗。
要器官功能发生障碍。
1.引起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包括生物性病原,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虫、 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发热是疾病的常见症 引起重2)非感染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中暑、脑外伤);吸收热(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变态反应性发热(风湿热、药物热、输液反应);内分泌与代 谢障碍所引起的发热(甲亢、失水)。
2.发热程度的划分(以口腔温度为计)低热体温37.5-37.9 C 。
如结核病,风湿热。
中等热 体温38- 38.9C 。
如一般性感染性疾病 高热 体温 39-40.9,如急性感染疾病。
超高热体温C 41以上,如中暑3.发热的过程( 1 )体温上升期 其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
临床表现病人自感畏寒、无汗、皮肤苍白。
由于皮肤血管收缩, 皮温下降所致。
此期时间长短因素而异, 有的几小时体温就上升到最高 点,如肺炎双球菌性肺炎、疟疾等;也有在数日内上升到最高点,如伤寒疾病等。
(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病 人表现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此期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 数周。
( 3)体温下降期(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减少,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
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下降。
退热的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
骤退型体温急剧下降; 渐退型为体温逐渐下降。
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老年体弱及心血管病者,易 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虚脱休克现象,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如果体温突 然下降, 脉搏、 呼吸增快, 全身症状加重, 则表示病情好转,趋向正常。
(1)稽留热 体温升高达39C 以上,肺炎、伤寒、副伤寒等。
(2)弛张热 体温在39 C 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 1C 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
常见于风湿热、败血症、肝脓肿等。
则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若是体温下降, 症状减轻,4.热型根据病人体温变化的特点分类,图 8- 1)。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持续数天或数周,日差不超过 1C 。
常见于大叶性(3) 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发热时体温骤然上升达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后下降至正常,退热时常伴大汗淋漓,经数小时或数日后又再次发热。
常见于疟疾、肾盂肾炎、淋巴瘤等。
(4) 有规则热体温在一日内变化无规则,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 支气管肺炎等。
图8-1常见的发热类型(二) 对高热病人的观察及护理1. 卧床休息高热时,代谢增快,进食少,消耗大,体质虚弱,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 动。
2. 保暖发热早期,病人常伴畏寒,皮肤苍白,应调节室温,注意保暖,必要时给热饮 料。
3. 心理护理病人高热时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护士应体贴、安慰病人,及时有效地 解除躯体痛苦,以消除其不安心理。
4. 降温 较好的降温措施是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 39C ,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 39.5C 时,可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或作大动脉冷敷(见第十三章)。
物理降温半小时后观 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及交班。
5.密切观察 高热病人应每隔 4 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 脉博、 呼吸、 血压及出汗等体症。
小儿高热易出现惊厥, 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 可递减为每日测二次体温。
39 C 以上,且伴畏寒, Q)6.营养和水分的补充给病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少量多餐,多饮水。
对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7.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引起口腔炎、舌炎和粘膜溃汤,应在晨起、睡前的饭后协助病人漱口或用棉球揩擦,防止口腔感染,口唇干裂者应涂油保护。
8.保持清洁在退热过程中病人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床单、被套、以防着凉。
三)体温过低体温在35.5C以下称体温过低。
常于早产儿及全身营养衰竭的危重病人。
前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温度变化不能自行调节;后者则因末稍循环不良,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中,如保暖措施不当,极易导致体温不升。
若发现上述情况,除及时报告医生外,应设法提高室温(24 - 26 C为宜),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加盖被、足部放热水袋等,对老人、小儿及昏迷患者,应注意防烫伤,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三、测量体温方法一)体温1.水银体温计的种类及结构(1)种类①口表:盛水银的端较细长,可作口腔或腋下测量。
②肛表:盛水银一端呈圆柱形,用于直肠测温。
(2)结构水银体温计是由一根有刻度的真空玻璃毛细菅构成。
其末端有贮液槽,内盛水银。
当水银槽受热后,水银膨胀而沿着毛细管上升,其高度和受热程度成正比。
毛细管下端和体温表的水银槽之间有一凹缩处,可使水银柱遇冷不致下降。
体温计和刻度为35 - 42C,每1C之间分成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1 C,在相当于0.5C和1C的地方用较粗且长的线标示。
在37C处则染以红色(图8-2)» 阴艸诃里爭■■■yd:"迸无CM图8-2体温计构造及种类2.电子体温计(充电式)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来测量温度, 测得的温度直接由数字显示,读数直观,测温准确,灵敏度高。
使用时只需将探头放入外套内,外套使用后丢弃。
注意探头须插入外套顶端,置探头于病人的测量部位,如舌下热窝处维持60秒,即可读数字。
3.化学点状体温计此体温计内有若干化学单位,在45秒内能按特定的温度来改变体温表上点状的颜色(图8-3)。
当颜色点从白色变成绿色或蓝色时,即为所测的体温。
该体温表用后即丢弃,可避免交叉感染。
(二)测量方法1用物体温计放入盘内(垫纱布)或体温篮内,纱布,记录本,笔和手表。
2.操作方法测量前,先清点体温计总数,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是否在下。
备好用物35C以携至病床边,对初诊或新入院病人给予解释,以取得合作。
(1)口腔测温适用于成人,清醒、合作状态下,无口鼻疾患者。
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舌系带两侧),嘱病人紧闭口唇,勿用牙咬(图8-4), 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净,看明度数,将体温计甩至35C以下,放回容器内,记录结果。
(2)腋下测温常用于昏迷、口鼻手术、不能合作病人和肛门手术者、腹泻婴幼儿。
消瘦者不宜使用。
解开病人胸前衣扣,轻揩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图8- 5),必要时托扶病人手臂,10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净,看明度数体温计甩至35C以下,放回容器内记录结果。
(3)直肠测温常用于不能用口腔或腋下测温者。
有心脏疾患者不宜使用,因肛表刺激肛门后,可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动过缓。
嘱病侧卧,屈膝仰卧或俯卧位,露出臀部,体温计水银端涂润滑油,将体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cm, 3分钟后取出,用卫生纸擦净肛表,看明度数,将体温计甩至毒液内浸泡,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记录。
图8-3可弃式化学体温计使用方法35 C以下,放入消Z人7(三)注意事项2.凡给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及危重病人测温时,应用手扶托体温计,防止失落或 折断。
病人睡眠时应唤醒后再测温。
3.病人进冷、热饮食、,蒸汽吸入,面颊冷热敷等须隔 30分钟后,方可口腔测温;沐 浴、酒精擦浴应隔30分钟后,方可腋下测量;灌肠、坐浴后30分钟,方可直肠测温。
4.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应守护在病人身旁重测,必要时可同时作口温和肛温对 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