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自然辩证法课程阅读参考书目
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文献一、自然辩证法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重思晚年恩格斯视域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兼及《自然辩证法》手稿解读.《教学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臧峰宇.[2].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合法的偏见”——对《历史与阶级意识》“历史”原则的一种解读.《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2期.张剑锋.[3].《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意蕴.《教学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5期.薛勇民.路强.[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研究述评《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6期.范畅.[8].辩证自然图景的意义建构与人文审视关于“自然辩证法”理论生命力的思考.《广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李桂花.郝伟.[9].《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生态学的自然本体论.《河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周在娟.孙道进.[10].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从恩格斯关于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命题出发.《求实》.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赵江飞.二、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浅析自然辩证法何以成立.作者:吴娟.马克思主义哲学西南政法大学2014(学位年度)[2].李达著作中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作者:段月.科学技术哲学西南交通大学2013(学位年度)[3].19561966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发展状况研究——一种基于原始文献的计量分析.作者:王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山东大学2011(学位年度)[4].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合法性.作者:孙彦梅.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杨海凤.马克思主义哲学曲阜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6].“自然辩证法”辩护.作者:徐驰.科学技术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7].加藤正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作者:高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漳州师范学院2011(学位年度)[8].《自然辩证法杂志》研究.作者:涂毛毛.科学技术哲学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9].论辩证法的自然性——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辩护.被引次数:1作者:张作竹.科学技术哲学黑龙江大学2010(学位年度)[10].中国自然辩证发展历程中的争论焦点述评.作者:安塔林夫.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三、自然辩证法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建立自然辩证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自然辩证法新教程》简介.邬焜,2010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辩证法”学术研讨会[2]从"为国服务"角度审视自然辩证法学科形态的转变.舒远招,2010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辩证法”学术研讨会[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与为国服务.张纯成,2010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辩证法”学术研讨会[4]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傅德本,2010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辩证法”学术研讨会[5]论科学与人文相融视角下的医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张旭平,2010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辩证法”学术研讨会[6]发展自然辩证法,为国服务.黄顺基,2010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辩证法”学术研讨会[7]《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堂教学与研究生的科研素养.王志康,2010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辩证法”学术研讨会[8]论"为国服务"与自然辩证法课程创新.倪钢,2010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辩证法”学术研讨会[9]交通转型与低碳发展:重点、路径与阶段.陆礼,2014第15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10]自然辩证法界"为国服务"的历史必然性与路径探析.刘科,2010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辩证法”学术研讨会。
自然辩证法课程阅读书目
自然辩证法课程阅读书目
1、《科学的制造》(美)史蒂芬·科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
2、《真科学》约翰·齐曼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12
3、《自然辩证法参考读物》刘兵李正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
4、《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澳)布里其斯托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
5、《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日)山崎茂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6、《科学与哲学的对话Ⅱ》(法)费迪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9
7、《经验及其模式》(英)迈克尔·奥克肖特文津出版社2005.1
8、《西方文明中的科学》刘魁科学出版社2006.5
9、《走向科学技术学》李正风人民出版社2006.8
10、《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吴国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
11、《西方的智慧》(英)罗素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
自然辩证法一书
自然辩证法一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和《反杜林论》旧序两篇重要文献虽然发表于一百多年前,但是却高屋建瓴概括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自然辩证法》导言及《反杜林论》读后感。
百年以后,当我们身处新时代,回首人类社会发展以来的一些过程和经历,不禁感叹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高度概括能力与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通过分阶段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
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后来以神学为中心的形而上学,直到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
希腊哲学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上影响深远,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
甚至到了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当时在知识上高于希腊古代的自然科学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是低于他们。
科学的发展必将促进人类重新认识的进步、推动哲学思维的发展。
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实地考察,阐释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乃依据,表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替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沦为历史的必然。
在回顾中,恩格斯指出,在大约十六世纪,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
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恩格斯认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自然辩证法》课程案例教学
《自然辩证法》课程案例教学[摘要]《自然辩证法》课程是我国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论文介绍了《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的案例教学,旨在通过案例教学,使得《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案例教学生态自然观沙漠化温室效应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认识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自然界)中的位置,明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想,熟悉生态自然观的生态学基础,掌握生态自然观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理解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二、教学提纲1.生态危机与生态目然观生态自然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和现代形式,是当代人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系统论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近代技术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之后,随着人类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涉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在全球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自然界所面临的问题也达到了空前的尖锐程度。
现代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上的自然平衡都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引发了生态危机,引出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问题等。
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
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它的哲学基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错位。
工业社会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费的生产方式把人与自然的对立推向高峰,造成人类生存困境。
2.生态自然观中的人与自然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与自然界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一方面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自然辩证法》导读
《自然辩证法》导读基本信息:书名:《自然辩证法》导读著者:肖广岭编著内容简介:《自然辩证法》写于1873年至1883年间。
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潮,为了积蓄力量,迎接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工人阶级需要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更好地武装自己,需要更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在此之前,马克思已经多年致力于《资本论》的写作,力图揭示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简介:肖广岭,现为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政策与战略、科技与区域发展、科技与可持续发展、大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科学认识论等。
曾主持的首都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型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著作有《市县科技投入论》;《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以区域创新体系能力建设为中心》等。
目录:总序读经典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艾四林/I第一章写作背景、成书过程和出版情况、书的结构/001一、写作背景/002二、成书过程和出版情况/004三、书的结构/005第二章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007一、《导言》的第一部分/008二、《导言》的第二部分/013三、札记的主要思想/018第三章自然科学和哲学/023一、《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024二、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027三、形而上学派和辩证法派——毕希纳/031四、自然科学家得受哲学的支配/031第四章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035一、辩证法/036二、关于对立统一规律/040三、辩证法的有关范畴/041第五章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049一、辩证逻辑的两个基本原则/050二、人类的活动对因果性作出验证/051三、永恒的自然规律变成历史的自然规律/052四、人的感官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053五、概念的发展/054六、判断的发展/055七、假说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形式/056八、归纳和演绎/058第六章物质运动的形式、自然科学的辩证法/063一、运动的基本形式/064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069第七章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073一、数学/074二、力学、物理学和天文学/081三、化学/093四、生物学/095第八章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103第九章《自然辩证法》的影响和意义/109一、广泛和深入的影响/110二、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14参考文献/117章节选读:总序读经典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艾四林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题组首席专家教育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决策。
大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
大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一汉语文学类选读书目一、中国书目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3.《孙子兵法》(孙武)4.《史记选》(司马迁,王柏祥选编)5.《唐诗三百首》(孙诛注)或唐诗三百首新注(金性尧注)6.《宋词三百首》或《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释)7.《鲁迅小说集:野草》(鲁迅)8.《女神》(郭沫若)9.《家》(巴金)10.《雷雨》(曹禺)11.《子夜》(茅盾)12.《骆驼祥子》(老舍)13.《围城》(钱钟书)14.《青春之歌》(杨沫)15.《可爱的中国》(方志敏)16.《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7.《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18.《毛泽东诗词集》(中共中英研究室编)19.《科学发展纵横谈》(王梓坤)20.《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王士舫,董自励)注:《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在中学阶段已完成,此处没有列入,若中学没有阅读,也应补上。
二.外国书目1.《自然辩证法》(恩格斯)2.《母亲》([苏]高尔基)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特洛夫斯基)4.《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5.《老人与海》([美]海明威)6.《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7.《简·爱》([法]勃朗特)8.《悲惨世界》([法]雨果)9.《红与黑》([法]司汤达)10.《高老头》([德]巴尔扎克)11.《浮士德》([德]哥德)12.《神曲》([意]但丁)13.《雪国》([日]川端康成)14.《牛虻》([爱, 尔兰]伏尼契)15.《堂吉诃德》([西]塞尔提斯)16.《百年孤独》([哥伦比亚]马尔克斯)17.《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二中外人文社科类推荐书目一年级1.《共产党宣言》(马克、恩格斯)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3.《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徐中约)4.《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著)5.《马丁·路德·金自传》(美马丁·路德·金著)6.《傻笑着读完心理学》(韩李小洛著)7.《心理学图解入门》(吴金岭编著)8.《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试题汇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编写)红旗出版社9. 《电脑维护与优化》(电脑维护与优化编委会)清华大学出版社10.《电脑组网—一学就会魔法书》(赵龙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1.《体育保健与康复》高等教育出版社12.《大学生体育健身与指导》科学出版社13.《人体使用手册全集:身体健康全方位指导读本》新世界出版社14.《大学生学习方法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5.《决定人生成败的十大要素》海潮出版社16.《百年哈佛给学生的人生哲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7.《语言的突破》中国城市出版社18.《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著)人民出版社19.《珍惜大学时光践行人生规划》(宁焕生)机械工业出版社二年级1.《实践论》(毛泽东)2.《矛盾论》(毛泽东)3.《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英亚当.斯密)4.《居里夫人传》(美玛·奥格尔维著)5.《历史深处的忧虑》(林达著)6.《把信送给加西亚》(美阿尔伯特·哈伯德)7.《幸福从心开始—李子勋的100个快乐处方》(李子勋著)8.《Access典型题汇与解析》(等级考试研究专家组)中国铁道出版社9.《Photoshop CS图像处理》(李秋菊、马润萍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10.《Photoshop CS3图像处理非常讲解》(朱仁成、朱艺)清华大学出版社11.《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上海大学出版社12.《体育锻炼与欣赏:运动.休闲.养生》郑州大学出版社)13.《无毒一身轻》国际文化出版社14.《维生素可以治百病》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5.《性格—性格决定你一生命运》金城出版社16.《心态—成功人生的关键在于你的心态》金城出版社)17.《感悟—小故事中的人生大智慧》金城出版社18.《菜根谭》当代世界出版社19. 《找对职业入对行》(杨一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云)新华出版社三年级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2.《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3.《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4.《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著)5.《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6.《周恩来自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7.《登天的感觉》(岳晓东著)8.《巧夺天工Dreamweaver 》(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电子出版社出版9.《案例教程》网页制作(李跃贞、常春英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0.《网页设计实用教程》(刘小伟、蒙坪、新夫、梁丽名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1.《不生病的智慧》江苏文艺出版社12.《生命的重建》中国宇航出版社13.《身体使用手册》译林出版社14.《社交—交际能力的四大处方》金城出版社15.《弱点—挑战人性的十六大弱点》金城出版社16.《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17.《无领导白领》(徐国庆)中信出版社18.《大学生创业指导》(朱建国)新华出版社四年级1.《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2.《国家与革命》(列宁)3.《理想国》(柏拉图)4.《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5.《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美津巴多等著)6.《一生的资本》(奥里森·马登著)7.《做单—成交的秘密》(胡震生著)8.《当下的力量》(德埃克哈特·托利著)9.《世界又热又平又挤》(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10.《心理学与生活》(美斯坦福大学教材)11.《电脑办公实用宝典》(华师傅资讯)中国铁道出版社12.《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教程》(陈冠雄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3.《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缪亮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4.《运动养生与健康》人民体育出版社15.《运动养生保健》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6.《身体锻炼手册:真实年龄健身计划》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7.《运动与养生》人民军医出版社18.《运动养生密码》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人性的弱点》中国城市出版社20.《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21.《没有任何借口》中国青年出版社22.《道德箴言录》新世界出版社23.《应届毕业生求职家里全攻略》(应届生求职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4.《杜拉拉升职记》(李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英语语言文学类选读书目一年级(简写本)1.Love or Mone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Bronte Stor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White Death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4.The Wind in the Willow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5.Justice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6.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Black Beaut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8.Six Wives of Henry VIII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The Monkey’s Paw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Washington Square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1.Good-bye Mr Holley wood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2.The Unquiet Grave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3.The Secret Garde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4.The Murder of Rue Morgue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5.The Witches of Pendle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6.Three Men in a Boat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7.The Thirty-nine Step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8.A Tale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A Christmas Carol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The Coldest Place on Earth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1.The President’s Murderer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2.The Railway Childre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3.Five Children and It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4.Elephant Ma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5.Little Princes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6.Tooth and Claw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7.The Call of the Wild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8.The Love of a King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9.Kidnapped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0.The Prisoner of Zenda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二年级(对照本)1.Alice’s Adven tures In Wonderland / Lewis Carroll.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Pride and Prejudice / Jane Austen.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David Livingstone / Dudley Nichols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4.Charles Dickens / David Perdue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5.Great Expectations / Charles Dickens.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6.Helen Keller / McDonald.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7.The Scarlet Letter / Nathaniel Hawthorne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8.Rear Window / Cornell Woolrich.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9.Wuthering Heights / Emily Bronte.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0.Sister Carrie / THEODOREDREISER.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1.Jane Eyre / Charlotte Bronte.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2.The Old Man and The Sea / Ernest Hemingway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3.Sense and Sensibility / Jane Austen.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4.Abraham Lincoln / Lee Hays and Pete Seeger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5.The Catcher in the Rye / JD Salinger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6.Robert Falcon Scott: Antarctic Explorer / Robert Falcon Scott.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7.The Gadfly / L V onich.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8.Gone with the Wind / Margaret Mitchell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 2000重印19.A Tale of Two Cities / Charles Dickens.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omas Hardy.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1.Uncle Tom’s Cabin/ Harriet Beecher Stowe.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2.I Married a Dead Man / Cornel Woolrich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3.Jude the Obscure / Thomas Hardy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4.Oliver Twist / Charles Dickens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5.Little Women / Louisa May Alcott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6.A Farewell to Arms / Ernest Hemingway.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7.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 Thomas Hardy.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8.For Whom the Bell Tolls / Ernest Hemingway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9.King Solomon’s Mines/ H. Ruder Gaggart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0.Madame Bovary / Gustave Flaubert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三年级(英文原著)1.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 James Fennimore Cooper2. Uncle Tom’s Cabin/ Harrieam Dean Howells4. Daisy Miller / Heny Jamest Beecher Slowe3. The Rise of Silas Lapham / Willi5. Ethan Frome Edith Wharton /6.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 Mark Twain7. Maggie, A Girl of the Sheets / Stephen Crane8. Mcteague / Frank Norris9. The Jungle / Upton Sinclair10. The Hairy Ape / Eugene O’Neill11. Sister Carrie / Theodore Dreiser12. Main Street / Sinclair Lewis13. My Antonia / Willa Cather14. A Farewell to Arms / Ernest Hemingway15. The Great Gatsby / F. Scott Fitigerald16. The Grapes of Wrath / John Steinbeck17. Native Son / Richard Wright18.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 / Sawl Bellow19. Invisible Man / Ralph Ellison20. Death of a Salesman / Artur Miller21. Hamlet / William Shakespeare22. The Merchant of Venice / William Shakespeare23. Robinson Crusoe / Daniel Defoe24. Gulliver’s Travels / Johathan Swift25. Tom Jones / Henry Fielding26. Ivanhoe / Waltel Scott27. David Copperfield / Charles Dickens28. A Tale of Two Cities / Charles Dickens29. Vanity Fair / William Thackeray30. Pride and Prejudice / Jane Austin31. Jane Eyre / Charlotte Bronte32. Wuthering Heights / Emily Bronte33. Adam Bede / George Eliot34. Silas Marner / George Eliot35. Treasure Island / Robert Stevenson36. The Portrait of a Lady / Henry James37.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 Thomas Hardy38. The Man of Property / John Galsworthy39. Mrs. Warreri’s Profession / George Bernard Shaw40. Sons and Lovers / wrence四方向类参考书目教育方向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19、《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大教育论》[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Dialectics of natur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2. 课程性质:3. 学时/学分:32/24. 课程目标:《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准确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正确回答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解,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使研究生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科研工作。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对各门科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尤其是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奠定理论基础;第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文化,包括技术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
5. 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6. 考核方式:开卷结合课程论文写作。
7.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自然科学基础(高等物理、高等数学、高等生物学等)。
9.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一)教材:[1]《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自然辩证法专题讲座》(内蒙古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统编教材).——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8。
(二)教学参考资料:[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1[2]钱三强等.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 知识出版社,1980[3]A·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1982[4]B·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1984[5]J·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1982[6]J·里夫金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邓小平.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 科学出版社,1997[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9]曾国屏等.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教学要求:了解: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课程设计
自然辩证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则,了解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对自然辩证法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规律和原则,以及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1章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1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1.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第2章自然辩证法的规律2.1 质量互变规律2.2 否定之否定规律2.3 因果律第3章自然辩证法的原则3.1 矛盾分析原则3.2 发展观点原则3.3 系统优化原则第4章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4.1 生物学中的自然辩证法4.2 物理学中的自然辩证法第5章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5.1 经济学中的自然辩证法5.2 学中的自然辩证法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自然辩证法的原理、规律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案例,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自然辩证法教程》2.参考书:《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案例分析》3.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视频、教学音频4.实验设备:实验室仪器、实验材料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第一章
3.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 技术的重要纽带。
4、自然辩证法与其邻近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位,但在研究领 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 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2.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于光远、钱学 森、龚育之等。
3.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当代 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意义
功用论:有用?无用?考试论:不过别毕业?
素质论:改善人的知识结构;——综合论:
1.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域的内 在联系。
2.认识客观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辩证规律,理解人与自然共存 共荣的关系。
3.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 能力。
4.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5.加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提高人的素质。 6.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
• 哲学是科学之母。 ——爱因 斯坦
• 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 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 践。
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1.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资 本论》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列宁《唯批》《哲学笔记》等都 有贡献。
1.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 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2.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 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 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 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 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 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 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人工智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影响生态平衡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 能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如过度开采资源、破坏生态平
衡等。
强化政策法规监管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人工 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限制对 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绿色环保的人工智能技术 研发,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 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指导
自然辩证法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自然辩证法强调公共利益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保障公共利益为前提, 防止少数人谋取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
04 自然辩证法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自然辩证法的挑战
挑战传统哲学观念
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3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方面对自 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城市扩张导致土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短缺
、能源消耗增加等。
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对自然环境造 成严重破坏,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02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哲学
生态哲学的基本观点
生态整体主义
强调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认为自然是 一个整体,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态平衡
认为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人类活动应尊 重和维护这种平衡。
生态正义
强调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遵循公平和正义原则,保护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古代朴素辩证法近现代辩证法的演变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2.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 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物理学领域的应用化学领域的应用4. 第四节: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研究方法实证主义与辩证法的区别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案例分析:自然辩证法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5. 第五节: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自然辩证法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自然辩证法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科学辩证法》等。
2. 课件或教学幻灯片: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案例材料:收集与自然辩证法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自然辩证法知识的全面理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教师讲解古代朴素辩证法、近现代辩证法的演变以及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2.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教师详细讲解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3. 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教师介绍自然辩证法在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课件ppt课件
2
自然科学与哲学
《反杜林论》旧序— —《论辩证法》、《
自然科学与哲学
自然科学中的神灵世
界》
3
辩证法
《辩证法》
[辩证法]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 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 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 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 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 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
第二节 古代科技成果与方法论成就
一、数学成果与方法论成就
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发明了技术、积累 了经验,同时运用和完善了一系列方法,包括比较与分类、归 纳与演绎、实验方法、解析方法。在古希腊时代,成就最丰富 的还是数学方法。成果是暂时的,方法是永恒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 运用比较和分类方法对数进行分类,如:完全数、友爱数
苏格拉底发展了两种具体的演绎方法:助产法和佯谬法
(1)助产法:不直接给出答案,而通过引导,让提问者自己 得出答案。苏格拉底遭人以“不敬神灵”的名义起诉,在法 院门口向占卜者游叙弗伦请教“何为虔敬”,最终在助产法 下让游叙弗伦不得不借故离开。 (2)佯谬法(归谬法):从某一前提出发,经过严谨的逻辑 推理或者数学计算得出的结论与事实或公认的理论不符,从 而驳倒假设的前提。
自然辩证法课程参考书
1.[美]约翰·洛西(John Losee)科学哲学历史导论华中出版社19822.金吾伦选编自然观与科学观知识出版社19853.[美]瓦托夫斯基(Marx W Wartofsky)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求实出版社1989(Ⅱ)4.[美]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5.[美]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科学哲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6.[英]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867.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上、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l982—19848.[英]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华夏出版社19999.[美]沃克迈斯特(W H Werkmeister)科学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9610.[美]劳丹.科学与价值.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l98911.[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2.[美]托马斯·S·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l98113.[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4.[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8615.[日]汤川秀树.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16.[美]威拉德·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8717.罗嘉昌.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8.[德]G·克劳斯.从哲学看控制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19.[美]H·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20.[美]M·K·穆尼茨.当代分析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21.郭贵春.当代科学实在论.北京:科学出版社,l99122.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3.张之沧.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舒炜光,邱仁宗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评述.北京:人民出版社,l98725.[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l98326.[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7.[美]N·汉森.发现的模式.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28.[德]阿·迈纳.方法论导论.北京:三联书店,199129.刘大椿.互补方法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l99430.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31.[美]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1~4).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l979—1981 32.[美]赫伯特·A·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3.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34.[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5.[俄]B·伊诺泽姆采夫.后工业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6.[美]大卫·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2 37.[美]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9238.[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39.余谋昌等.环境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0.周林等编.科学家论方法,第一、二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1985 41.[美]约瑟夫·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42.刘文海.技术的政治价值.北京:人民出版社,l99643.[德]F·拉普编.技术科学的思维结构.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l98844.陈昌曙,远德玉.技术选择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l99045.邹珊刚主编.技术与技术哲学.北京:知识出版社,l98746.张明国.技术文化论.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47.[美]莱斯特·R·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 48.[美]L·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49.[美]赫伯特·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50.[英]R·库姆斯,P·萨维奥蒂,V·沃尔什.经济学与技术进步.北京:商务印书馆,l98951.[美]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l98052.刘兵.克丽奥眼中的科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l99653.菲利普·弗兰克.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4.吕乃基.科技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5.[荷兰]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北京:东方出版社,l99556.《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科学传统与文化.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l983 57.[法]昂利·彭加勒.科学的价值.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l98858.李醒民.科学的精神与价值.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59.[英]戈德史密斯,马凯主编.科学的科学——技术时代的社会.北京:科学出版社,l985 60.[苏]柯普宁.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逻辑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61.[苏]柯普宁.辩证法·逻辑·科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英]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62.[美]杰里·加斯顿.科学的社会运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l98863.[美]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文明史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l98764.[加]马里奥·本格.科学的唯物主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8965.[美]约翰·霍根.科学的终结.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766.[美]史蒂芬·科尔.科学的制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7.鲍宗豪等.科学发展观论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8.黄顺基,刘大椿主编.科学技术哲学的前沿与进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黄顺基,刘大椿.科学的哲学反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l98770.黄顺基,黄天授,刘大椿主编.科学技术哲学引论——科技革命时代的自然辩证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71.刘大椿.科学活动论.北京:人民出版社,l98572.刘大椿主编.科技生产力:理论和运作.重庆:重庆出版社,l99673.刘大椿主编.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名释.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74.刘大椿,吴向红.新学苦旅:科学、社会、文化的大撞击.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75.刘大椿,刘蔚然.知识经济:中国必须回应.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l99876.刘大椿,明日香寿川,金淞.环境问题:从中日比较与合作的观点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77.刘大椿,岩佐茂主编.环境思想研究:基于中日传统与现实的回应.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l99878.刘大椿主编.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l99679.刘大椿.科学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80.方华,刘大椿主编.走向自为——社会科学的活动与方法.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81.[英]哈雷.科学逻辑导论.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082.叶平等.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3.[美]布什等.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北京: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l985 84.赵红州.科学能力学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l98485.[苏]什托夫.科学认识的方法论问题.北京:知识出版社,l98186.郭贵春.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7.[德]汉斯·波塞尔.科学:什么是科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88.[英]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89.[美]李克特.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北京:三联书店,l98990.何亚平主编.科学社会学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l99091.林德宏.科学思想史.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l98592.吕乃基,樊浩等.科学文化与现代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93.韩林哲分析的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200394.杨沛霆,陈昌曙.科学技术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l98595.殷正坤,邱仁宗.科学哲学引论.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96.孟建伟.论科学的人文价值.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7.肖峰.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98.[美]爱德华·威尔逊.论契合:知识的统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99.[美]达德利·夏佩尔.理由与求知.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100.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l986。
《自然辩证法》大纲
《自然辩证法》大纲《自然辩证法概论》学习读本2021年5月第一讲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学科性质和历史发展,尤其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哲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哲学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课程阅读参考书目
一 《科学技术与自然观》阅读参考书目
1,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兰纪正等译,陕西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
2,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叶式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3,伽利略《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4,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王克迪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5,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李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6,达尔文《物种起源》,周建人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9,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1年出版
10,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郝建纲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11,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暴永宁译,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出版
12,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周肇威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13,伽莫夫《物理世界奇遇记》,吴伯泽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14,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苏仲湘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
15,侯世达《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郭维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16,霍金《时间简史》,许明贤等译,湖南科技2001年出版
17,温伯格《宇宙最初三分钟》,张承泉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18,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19,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李大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20,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卢允中等译,吉林人民出版
21,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李绍明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出版
22,布尔斯廷《发现者》,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出版
23,格莱克《混沌——开创新科学》,张淑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4,沃森《双螺旋——发现DNA的故事》,刘望夷等译,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2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26,海森堡《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
27,薛定格《生命是什么》,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28,莫诺《偶然性和必然性》,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29,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30,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张丽萍等译,华夏出版社出版
31,库恩《哥白尼革命》,吴国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2,布伦诺斯基《科学进化史》,李斯译,海南出版社2002年出版
33,赖欣巴赫《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
34,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张华夏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
35,波普尔《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
36,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37,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38,法伊尔阿本德《反对方法》,周昌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39,波兰尼《个人知识》,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40,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二 《科学与科学方法论》阅读参考书目
1.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2.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波普尔:《客观知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5.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三联书店1985年版。
6.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7.费耶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8.汉森:《发现的模式》,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
9.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
10.洪谦编:《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11.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
13.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15.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6.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17.赖钦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8.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19.劳丹:《科学与价值》,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0.本格《科学的唯物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21.内格尔:《科学的结构》,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22.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3.维纳:《人有人的用处》,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4.夏皮尔:《理由与求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25.沃特金斯:《科学与怀疑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26.舒炜光 邱仁宗《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7.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8.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三 《技术与技术方法论》阅读参考书目
1.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99.2
2.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殷登祥、曹南燕等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
3.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2
4.《技术与技术哲学》,邹珊刚主编,知识出版社,1983.1
5.赵万里:《科学的社会建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1
6.M.马尔凯:《科学与知识社会学》,林聚任等译,东方出版社,2001.12
7.肖峰:《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人民出版社,2002.6
8.安维复:《技术创新的社会建构》,文汇出版社,2003.5
9.殷登祥等主编:《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前沿——技术的社会形成》,首都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技术史》(第三、四卷),查尔斯•辛格、E•J•霍姆亚德、A·R·霍尔、特雷
弗·I·威廉斯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12
11.《技术发展简史》,[美]乔治·巴拉萨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
12.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大象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