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虚劳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

5 历史沿革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虚劳病 名,并举出具体方药。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 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为方”;“虚劳里 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历史沿革
6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夫虚劳者,五 劳六极七伤是也。”
李东垣以脾胃立论,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 朱丹溪重视肝肾,善于滋阴降火。
32 辨证要点
二、辨有无兼夹病证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
继续存在。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 3、是否兼夹外邪。
33 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者补之”、“损者 益之”的理论,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
肉豆蔻、补骨脂温补固涩。
44 二、血虚
主要症状:面色淡黄或淡白无华,唇、舌、指 甲色淡,头晕目花,肌肤枯糙。
舌脉:舌质淡红,苔少,脉细。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故血虚之中以心、
脾、肝的血虚较为多见。
பைடு நூலகம்
45 血虚证治
证类 症状
治法
方药
心血虚 血虚+心虚
养血宁心
(健忘失眠多梦)
脾血虚 血虚+脾虚
二、病史:有长期慢性病史,或存在引起虚劳的其它 致病因素,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

烦劳过度 忧郁思虑,劳神过度──损伤心脾 损伤五脏 早婚多育,恣情纵欲──损伤肾精 因虚致病
饮食不节,嗜欲偏食 饮食损伤
营养不良,饮酒过度
损伤脾胃
久虚不复虚劳
大病久病
邪气过盛 ── 脏器损伤
久病失于调理── 正虚难复 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因病致虚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7
转归:1.治疗及时,正确,逐渐好转治 愈
四物汤

淡,脉细弱 筋脉拘急,妇女月经不调甚则 血
闭经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3
(一)气虚
共同点:面色晄白或萎黄,气短懒言, 语声低微,头昏神疲,肢体无力,舌苔 淡白,脉细软弱。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4
1.肺气虚证
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 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 面白。
(2)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
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

(3)若气虚卫弱,外邪入侵,寒热,
身重,头目眩晕,表现正虚感邪者,当扶正
祛邪,仿《金匱要略》薯蓣丸意,佐以防风、
豆卷、桂枝、生姜、杏仁、桔梗。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6
2.心气虚证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 倦,自汗。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3.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饥饱无常 •暴饮暴食 •过食生冷、辛辣、油腻、饮酒 过度 •嗜食偏食,营养不良
•《素问》“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4 .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久病迁延,脏腑受损,正气难复 •大病之后,伤及气血阴精 •热病耗伤阴精 •瘀血留滞,新血不生 •寒邪久留,伤气损阳
5 .误治失治
•失治 •误治
病例2:
陈XX,58岁,四会中学老师。
病史:患高血压病21年。1年前出现夜尿频多,少 寐多梦,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腰酸膝软,口干 咽燥。近日上述症状加重,并发现双下肢浮肿, 到本院求医而入院。检查发现:高血压心,冠心, 肝硬化,双肾萎缩。肝代偿功能尚可,慢性肾功 能衰竭。
舌质偏红,薄白苔,脉弦细数。
三、诊断
1、病史:长期慢性病;大病、久病后。
2、临床症状: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 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3、体征:慢性病面容,形容枯槁,瘦削肉脱或臃肿 虚浮。
4、理化检查:贫血、白血球减少、低蛋白血症等。
• 我国诊断贫血的标准是:成年男性Hb低于120g/L, 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 《素问》“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 《难经》明确提出了虚劳病机概念及基本治法。 “一损皮毛”、“二损血脉”、“三损肌肉”、 “四损筋”、“五损骨”

中医内科学--虚劳笔记

中医内科学--虚劳笔记
附子理中丸
人参 白术 炮姜 炙甘草 炮附子
肾阳虚
腰背冷痛,遗精阳痿,宫冷不孕,多尿或不禁,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弱。
温补肾阳滋养精血
右归丸
左归二山地,牛鹿枸杞菟龟,
右归牛龟出,杜附归桂入。
虚劳: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虚劳总括:五脏虚候立为目,气血阴阳大纲辨。虚劳病势多缠绵,内因外因先后天,气虚: 气虚主在肺脾脏,补肺加味四君良. 血虚:血虚须辨心与肝,养心四物汤效验。
虚劳肺心脾肾气虚,心肝血虚,肺心脾肝肾阴虚,心脾肾阳虚。
阴虚
肺阴虚
咽燥干咳,甚或失音,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清热养阴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甘草玉粉合成方,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心阴虚
心悸,烦躁失眠,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
补心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
阴虚:阴虚在肺沙麦擅,心亏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汤益胃,肝肾补肝左归丸。阳虚:阳虚里寒为征象,心用拯阳理劳汤,附子理中温脾土,右归丸方复肾阳。
44
虚劳
气虚
肺气虚
短气自汗,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色苍白。

虚劳(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

虚劳(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

虚劳(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

中医内科学

考点精要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概述

1.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点击看大图)

2.鉴别诊断

虚劳与肺痨鉴别诊断(点击看大图)

3.预后转归:

①病程较长,多为久病痼疾,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

②转归及预后与体质的强弱、脾肾的盛衰、能否解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病因病机

虚劳是因先天不足、烦劳过度、饮食不节、重病久病、误治失治,导致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而为病。

1.病因:

①先天不足,体质薄弱(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衰弱、素体阴阳偏盛偏衰);

②重病久病,耗伤正气(气血阴阳亏损,精气耗伤,正气难复);

③误治失治,损耗精气(辨治失误,或用药不当,可使精气损伤);

④烦劳过度,损伤五脏(劳神则心失所养,脾失健运;房劳则肾精亏虚);

⑤饮食不节,气血匮乏(脾胃损伤,气血来源不充,脏腑经络失于濡养)。

2.病位:涉及五脏,以脾、肾为要。

3.基本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4.病性:以本虚为主,表现为气血阴阳亏损。

5.幼年患虚劳者,常以先天为主因;成年以后患虚劳者,常以后天为主因。

辨证论治

1.气虚 [以肺、脾气虚为多]

气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

2.血虚 [以心、肝血虚为多]

血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

3.阴虚 [以肺、肝、肾的阴虚为多见]

阴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

4.阳虚 [以心、脾、肾的阳虚为多见]

阳虚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

中医内科虚劳

中医内科虚劳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

虚劳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原因及各类症状,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金元以后,许多医家对虚劳的理论认识及临床治疗都有较大的发展。如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李中梓《医宗必读》强调脾、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较好的论述。清代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可以说是中医内科中范围最广的一个病证。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中医内科学-虚劳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虚劳 ppt课件

损伤脾胃
久虚不复虚劳
大病久病
邪气过盛 ── 脏器损伤
久病失于调理── 正虚难复 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因病致虚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多见形神衰败,身体羸瘦,大肉尽脱, 食少厌食,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容憔 悴,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 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呈 进行性加重。
温补肾阳
或 不 禁 ,面 色 苍 白 ,畏 寒 肢 冷 ,
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
方药
补肺汤 七福饮 加味四君子
汤 大补元煎
保元汤 附子理中汤
右归丸
1.肺气虚证
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 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 面白。
证机概要:肺气不足,表虚不固
治法:补益肺气
代表方:补肺汤加减。本方补益肺气, 肃肺止咳,适用于肺气虚短气息促,咳 嗽无力者。
茯苓、扁豆──健脾除湿
加减:(1)胃失和降而兼见胃脘胀满,嗳气呕吐 者,加陈皮,半夏和胃理气降逆;
(2)食少运迟而见脘闷腹胀,嗳气,苔腻
者,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健胃;
(3)气虚及阳,脾阳渐虚而兼见腹痛即泻,
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温中散寒;
3.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重视不易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 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 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不易脾肾,先后 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

细目一:概述

一、虚劳的概念及源流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金元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李中梓《医宗必读》强调牌、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

二、《理虚元鉴》中“治虚有三本”的论述

《理虚元鉴》云:“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脾、治肺、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三、虚劳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虚劳的常见病因

禀赋薄弱,烦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大病久病,误治失治。

二、虚劳的病理性质、病变部位和病变过程

虚劳的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肾两脏更为重要。

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

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

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而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

1、以下哪一项不是虚劳的病因病机

A、禀赋薄弱,体质不强

B、情志不舒,肝气郁滞

C、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D、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E、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2、虚劳当辨别

A、阴阳

B、气血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3、虚劳感邪之后,易伤元气,宜扶正祛邪。治疗选用

A、化积丸

B、薯蓣丸

C、四七汤

D、神术散

E、保元汤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虚劳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具体是由禀赋薄弱,素质不强(A对);烦劳过度,损伤五脏(D对);饮食不节,损伤脾胃(C对);大病久病或误治失治,失于调理(E对)所致(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虚劳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故当首辨气血阴阳(病性)(C对),次辨病位(五脏)。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虚劳感邪之后,易伤元气,宜扶正祛邪,即应补养气血、祛外感之邪,宜选薯蓣丸(B对)——薯蓣、当归、干地黄、炙甘草、人参、芍药、白术、茯苓、麦门冬、大枣、阿胶,以滋阴养血益气健脾,川芎、柴胡、杏仁、桔梗,以行气,使补而不滞;桂枝、防风,解肌祛风。化积丸,功用为活血化瘀、软坚消积(A错)。四七汤,功用为理气宽中,和胃,降逆止呕(C错)。神术散,功用为发汗

解表,化蚀辟秽(D错)。保元汤,功用为益气温阳(E 错)。

细目七虚劳

要点一概述

虚劳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4.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4.虚劳
病、精气耗伤的患者; ▪ 3.病程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 ▪ 4.常见症状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容
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 脉虚无力。 ▪ 5.因病位病性不同,表现有五脏气血,阴阳 亏虚的不同症状。
6
病因病机
▪ 先天不足,禀赋薄弱 ▪ 饮食所致,后天失养 ▪ 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 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具备①或①+②或①+③均可确诊 (2)治法:补益肺气
18
气虚—肺气虚(2)
(3)方药:补肺汤 ▪ 人参、黄芪:益气补肺; ▪ 山药、茯苓、炙甘草:补后天气血生化之本; ▪ 熟地、五味子:益肾敛肺; ▪ 紫苑、桑白皮:肃肺止咳; (4)临床应用 ▪ 自汗多,加牡蛎、麻黄根; ▪ 气阴两虚、潮热盗汗:加鳖甲、地骨皮、秦艽;
▪ (4)舒情志,少忧烦;
16
分证论治
1、气虚 ▪ 肺气虚 ▪ 心气虚 ▪ 脾气虚 ▪ 肾气虚 2、血虚 ▪ 心血虚 ▪ 脾血虚 ▪ 肝血虚
3、阴虚 ▪ 肺阴虚 ▪ 心阴虚 ▪ 脾胃阴虚 ▪ 肝阴虚 ▪ 肾阴虚 4、阳虚 ▪ 心阳虚 ▪ 脾阳虚 ▪ 肾阳虚
17
气虚—肺气虚(1)
(1)辨证依据 ▪ ①短气自汗,声音低怯 ▪ ②时寒时热,易感冒 ▪ ③面白、舌淡、脉弱
淡竹叶、木通; ▪ 潮热:加地骨皮、银柴胡、秦艽;
盗汗:加牡蛎、浮小麦。

中医内科学讲义虚劳

中医内科学讲义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
病例1:
李XX,男,56岁。
1976年肺癌手术后,经化疗、放疗后自觉全身无
力,神疲,动则汗出,时心悸、气短、纳差、腹
胀、便溏。脉弱无力,舌苔薄白。
体检: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语声无
力,动则气促。双肺未闻罗音。心率98次/分,
律整。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00/立方毫米,余尚正常。
病例4:
女,42岁,92年3月入院 有机农药厂工作,长期接触苯。
入院时,面色苍白,头晕眼花,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纳差
腹胀,口淡,易感冒,舌淡苔白, 脉细弱。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严重下降,
骨髓抑制。
2019/1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谢谢!
2019/1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为主
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
的总称。
2019/1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二、病因病机
1、禀赋薄弱:
父母体虚,遗传缺陷
胎中失养,孕育不足 喂养失当,营养不良
素体亏虚
因虚易病,病后难愈,
脏腑阴阳气血亏虚
2019/12/2
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
2.烦劳过度:
股市
忧郁思虑
损伤心脾
名利
劳神太过
心气虚 气虚+心虚 益气养心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学习目标】
1.掌握虚劳的概念、诊断与病证鉴别、 辨证论治。
2.熟悉虚劳的病因病机、转归预后。 3.了解虚劳的中医适宜技术、预防调
护。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气血阴 阳亏虚,脏腑功能衰退,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 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 总称。
《素问通评虚实论》提出的“精气夺则虚”,可 视为虚证的提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 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分阳虚、阴虚、 阴阳两虚三类,在治法上重视温补脾肾。
(3)肾阳虚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小便失禁,面色苍白,畏寒肢 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4)肝阴虚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昏花,急躁易怒,或肢体 麻木,筋惕肉衄,颜面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病机:阴虚阳亢,上扰清窍。
治法:滋养肝阴。
方药:补肝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
本方养血柔肝,滋养肝阴。头痛、眩晕耳鸣较甚,或筋惕肉响者, 加石决明、菊花、钩藤、刺蒺藜平肝潜阳;目干涩畏光,或视物不 明者,加枸杞子、女贞子、决明子养肝明目;急躁易怒、尿赤便秘、 舌红脉数者,为肝火亢盛,加龙胆、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中医内科学
气虚是本病最常见的类型,尤以肺、脾气虚为多,而心、肾气虚亦 不少见。肝的气病以气郁为主,而肝气虚则极少提及。若肝病日久, 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弱等气虚症状时,多在原有 肝病基础上结合脾气虚论治。

2018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四版)虚劳

2018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四版)虚劳


方歌
补肺汤用人参芪,熟地五味桑白皮, 紫苑化痰止咳嗽,肺气虚弱最相宜。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 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加减:( 1 )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 固表敛汗;
(2)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 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 (3)若气虚卫弱,外邪入侵,寒热, 身重,头目眩晕,表现正虚感邪者,当扶正 祛邪,仿《金匱要略》薯蓣丸意,佐以防风、 豆卷、桂枝、生姜、杏仁、桔梗。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虚劳 病因 病位 病机特点 证候特点 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大病 久病失于调理,误治失治等 五脏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无传染性,病程长,具有五脏气、血、 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肺痨 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肺 阴虚火旺 有传染性,以咳嗽、咯痰、咳血、潮 热、盗汗、消瘦为特点
沙参麦冬汤 天王补心丹 益胃汤 补肝汤
阴 虚
虚 肝阴虚
滋 阴
滋养肝阴
肾阴虚 心血虚 面色无华,唇 舌色淡,舌 淡,脉细弱
腰酸,遗精,两足痿软,眩晕, 耳鸣耳聋,口干,咽痛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
滋补肾阴 养血宁心
左归丸 养心汤 四物汤
血 虚
肝血虚
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 养 补血养肝 筋脉拘急,妇女月经不调甚则 血 闭经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

虚劳
症 状 精气亏虚、症状 突出
病 程 久虚不复、病程 较长
虚证
所属病证相应症状 突出 较长、也可短
19
(二).肺痨
鉴别诊断
虚劳
肺痨
病因 多种原因致久虚不复 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病位 五脏

病性 气、血、阴、阳亏损 阴虚火旺
症状 精气亏损的各种症状 咳嗽、咯血、潮热、 盗汗
传染 不传染
传染
治则 补虚Baidu Nhomakorabea正
12
❖ 3.房室不节,精气亏虚:早婚多育,房劳伤肾,阴阳
❖ 亏损《医家四要·病机约论》也指出:“曲运神机 则劳心,尽心谋虑则劳肝,意外过思则劳脾,预 事而忧则劳肺,色欲过度则劳肾。”
❖ (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生化乏源
❖ 暴饮暴食,营养不良,嗜欲偏食,恣食生冷,甘肥油 腻,酒热辛辣等原因,都会损伤脾胃,气血来源 不足,内不能和调于五脏六腑,外不能洒陈于营卫 经脉,而渐致虚劳。
虚劳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虚劳的发病与气血阴阳及五脏的关系。 2.了解虚劳的预后与调摄护理。 3.熟悉虚劳的定义及证候特征。 4.熟悉虚劳与肺痨及一般虚证的区别与联系。 5.掌握虚劳的治疗要点及各个证型的辩证论治。
2023/11/7
2
概述 ❖定义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 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烦劳过度 忧郁思虑,劳神过度 ──损伤心脾 损伤五脏 早婚多育,恣情纵欲 ──损伤肾精 因虚致病
饮食不节,嗜欲偏食 饮食损伤
营养不良,饮酒过度
损伤脾胃
久虚不复虚劳
大病久病
邪气过盛 ── 脏器损伤
久病失于调理── 正虚难复 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因病致虚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7
转归:1.治疗及时,正确,逐渐好转治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医内科学
13
【辨证论治】
1.辨别五脏气血阴阳亏虚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 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 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 五脏虚候为目。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 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 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至两虚,由 一脏而累及它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 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2.具有引起虚劳德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 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其它病证
中的虚证。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9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10
虚劳
肺痨
病因 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大病
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久病失于调理,误治失治等
病位
五脏

病机特点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 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等。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 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 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18
二、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 “损者益之”的理论,当以补益为基本 原则。
阴虚火旺
证候特点 无传染性,病程长,具有五脏气、血、 有传染性,以咳嗽、咯痰、咳血、潮
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热、盗汗、消瘦为特点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11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虚 劳
虚 证
病 程
较 长 , 病 势 缠 绵
有 长 有 短
证 候 特 点 以 一 系 列 脏 腑 气 血 阴 阳 亏 虚 的 症 状 均 以 各 自 病 证 的 主 要 症 状 为 突 出 表
2.未能合理治疗,一脏受病,累计他 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阳损及 阴,阴损及阳。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8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多见形神衰败,身体羸瘦,大肉尽脱, 食少厌食,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容憔
悴,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
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呈 进行性加重。
为 特 征 , 证 候 多 不 局 限 于 某 一 脏 腑 现 , 有 相 关 的 虚 证 , 并 多 夹 实 , 且 病
变 脏 腑 单 一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12
三、相关检查
1.一般常选用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 X线摄片、免疫功能测定等检查。
2.结合原发病做相关检查。
2021/1/25
②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 正祛邪。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 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
③虚劳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应 辨证结合辨病,诊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性,一方面 补正以复其虚,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14
阴虚与阳虚,阴虚与血虚,气虚与阳虚的区 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 阴虚属人体形质损 阴虚久则可损及阳,阳虚
虚 伤,包括津液精血 久亦可损及阴,致阴阳两
的亏虚

阳 阳虚属人体功能不
虚 足,包括气虚在内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15
区别
联系
阴虚 多表现为阴虚生内热的症状, 以阴阳分,阴虚与
1.禀赋薄弱,素质不强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5
【病因病机】
二、病机 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 虚劳的基本病机。 虚劳病因病机示意图: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6
禀赋薄弱 父母年老体衰,胎中失养 素质不强 孕育不足,生后喂养失当
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 血虚都属阴虚的范
少津,脉细数等
围,均属形质损伤
血虚 主要表现为血脉不充,身体失 于濡养的症状,如面色不华, 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常兼有 气虚证候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16
区别
联系
气虚 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食少便 以阴阳分两者
溏,舌淡,脉弱等
皆属阳虚的范
围,均为功能
衰退,一般阳
阳虚 一般较气虚证候更重,且伴有形 虚包括气虚,
寒肢冷,倦怠嗜卧,肠鸣泄泻, 为气虚进一步
舌质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发展的结果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17
2.辨有无兼夹病证
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辨证论治时还应注意有 无兼夹病证,尤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况: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 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 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
1.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 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2.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 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19
3.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重视不易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 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 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不易脾肾,先后 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虚劳
1
【概述】
1.定义: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 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 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 弱证候的总称。
虚:精气夺则虚; 损:久虚不复谓之损; 劳:损极不复谓之劳。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2
2.文献摘要: (1)《素问·通评虚实论》 (2)《难经·十四难》 (3)《金匱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4)《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5)金元以后 (6)明代 (7)清代吴澄的《不居集》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3
3.范围:凡属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至 严重阶段,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 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和 功能性衰退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 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2021/1/25
中医内科学
4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不外先天、后天两 大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