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理避税各种方法 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合理避税各种方法运用
所谓避税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税负最低化,研究各国税收法律之间的差异,策划
个人或集团内部财务节税计划,以规避纳税。

外资企业都各有避税秘方,虽然说避税违反了税收立法意图,有悖于政府的税收政策导
向,但避税并不违法,法律上存在合理避税之说。正因如此,很多外资企业采取各种招术,
以达合理避税的目的。

转让定价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张小姐透露,他们在审计外资企业的时候,常会遇到一
些利用现有中国税法不健全进行转让定价的避税方法。

张小姐举例说,她在审计中,就遇到一家总部设在国外分部设在国内的加工制造企业,
总部有意提高原材料成本价格,增大负债,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使收益减低,甚至出现亏
损,在亏损后,还会增加投资,常年如此,税务部门拿这种做法也无可奈何。这种做法被审
计人员叫做“转移定价”。这家企业“长亏不倒”的做法在很多外企中也很盛行。

转让定价是现代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所借用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经济生活
中,许多避税活动,不论是国内避税还是国际避税,都和转让定价有关。它们往往通过从高
税国向低税国或避税地以较低的内部转让定价销售商品和分配费用,或者从低税国或避税地
向高税国以较高的内部转让定价销售商品和分配费用,使国际关联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减
轻。

贷款高利率 利用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或隐藏在设备价款中的
一种手法。外商利用人们不了解设备和技术的真实价格,从中抬高设备价格和技术转让价格,
将企业利润向境外转移。它们在抬高设备价款的同时,把技术转让价款隐藏在设备价款中,
以躲避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应纳的预提税。

劳务收费标准“高进低出”。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服务或劳务,通常是境外公司收费高,
境内公司收费低甚至不收费。有的还虚列境外公司费用。

资产评估提高折旧 张小姐曾遇到过一家香港公司,每年都要对其房地产进行价值评估,
其在华子公司因为要和香港母公司进行合并报表,所以也要同时评估其在华房产。这也是外
资一种避税的有效方法。如房地产评估增值,每年计提的折旧也会相应的增加,纳税自然也
会相应减少。

国际避税地建公司 记者还从一位曾在台湾某企业工作过的陈小姐那里得知,在避税港
注册也是一种办法。他们那里曾经也采用过相同的办法。在国际避税地建立公司,然后通过
避税地的公司和其他地方的公司进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
税收或低税收减少税负。在长三角地区,一些外资企业的投资方来自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方,
而实际在岛上,它们可能只有一间办公室。

运用避税港进行避税是跨国纳税人减轻税负增加收入的手段之一,而维持税收制度在筹
措国家财政资金方面的有效性,又是各国税务当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跨国纳税人不断
运用避税港的情况下,国家的税收权益不断遭到损害,税收收入受到影响,税收的公平原则
也相应遭到破坏。因此,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注意如何防止跨国投资经营者运用避
税港从事避税活动。

其他方法层出不穷 外企避税另一主要手段是利用关联交易,高进低出。这种手段占到
避税金额的60%以上。另外,目前外商投资中国的资金中,60%以上是借贷资金,即便是一
些实力雄厚的国际公司也向境内外银行借大量资金,利用税前列支利息,达到少交或免交企
业所得税的目的。

反避税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部门。税收制度不够完备,地区间、部门间的不协调,
是避税形成的客观原因。专家指出,应从税法和征管两方面完善和加强现有税收体制。首先,
现行的涉外的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着和内资企业不同的税收政策,这种税收设置,为
合法避税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大空间。只有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才能够进一步完善税法和
严格征管,在反避税上从根本上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否则,现在两套税制,随意性很大。

其次是征管方面。在征管手段上要跟上计算机的信息控制,另外也涉及到出口退税和骗
税问题,要求海关、外贸部门和税务机关三方面能够迅速信息相通,这些方面和国际上都还
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般来说,税的多少取决于交税的基数(税基)和税率的高低。刘怡说,合理避税就是要在税基、税率上
做文章。

据介绍,个人收入不同,税率也大不相同。刘怡说,目前我国现行的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对不同所得实
行不同税收待遇,就为合理避税留出了空间。比如,某公司副总裁的年薪30万,兼任董事的年薪4万。年
薪如果年底一次性领取,那按新办法,这位董事一年就要交76300元的所得税。如果做一下调整,他的月
薪降为2万,年薪增加到10万、且分10个月领取,每次领1万(总收入没变),那这位董事的所得税就降为
58860元,少交17440元。

一次性支付的费用,通过改变支付方式,变成多次支付,多次领取,就可分次申报纳税;而对于劳务报酬
收入,可通过雇主向纳税人提供伙食、交通等服务来抵消一部分劳务报酬,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等。

第二种避税选择是针对职工的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刘怡说,根据她的研究,这一办法有“工资+奖金”、
薪、股票期权和股息红利4种方案,其中,股票期权方式,职工纳税最少,一般只相当于工资奖金纳税的
一半。

此外,理财专家提醒,还有一些其他理财手段和理财产品可以合理避税,增加收益。
多缴住房公积金减少个税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相关规定,每月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从税前扣除的,也就是说住房公积
金是不用纳税的。《公积金管理办法》表明,个人是可以缴纳补充公积金的,因此市民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
住房公积金来降低工资总额,从而减少应当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利用公积金避税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只
是公积金不容易自由支取,采取公积金避税的朋友需要注意这一点。

投资基金合理避税
储蓄,往往被工薪阶层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方式,但扣除20%的利息个人所得税后,本就不高的利息收
益就所剩无几了。而投资开放式基金则不一样,除了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较高收益,还能达到合理避税的效
果。

由于基金获得的股息、红利及企业债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向基金派发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
税,因此,基金向个人投资者分配时不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同时,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期货或基金
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均暂不征收个税。

投资国债免征个税
根据规定,个人投资国债和特种金融债所得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是各种
理财渠道中最安全、稳妥的投资种类。对于稳健的投资者来说,投资国债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并且安全的收
益,投资企业债券不但要考虑税收成本,而且要考虑风险。个人投资企业债券取得的利息,需要缴纳20%
个税,而国债和特种金融债券则可免征税。

保险所得赔偿免税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居民在购买保险时可享受三大税收优惠:一是按有关规定提取的住房公积金、
医疗保险金不计当期工资收入,免缴个人所得税;二是由于保险赔款是赔偿个人遭受意外不幸的损失,不
属于个人收入,免缴个人所得税;三是按规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
险基金,存入银行个人账户所得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参加保险所获得的各类赔偿是免
税的。

在一些保险公司的险种推销中,避税也是其一大卖点,需要避税的朋友可以考虑此类险种。同时需要
指出的是,在投资分红类保险中,保险收益也无须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教育储蓄免利息税
教育储蓄是国家为了鼓励城乡居民积累教育资金,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储蓄种类。教育储
蓄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国家规定免征利息税,单此一项,教育储蓄的实得利息收益就比其他同档次储种高20%
以上。它适用于有需要接受非义务教育孩子的家庭,可以享受两大优惠政策:一是利息所得免除个人所得
税;二是教育储蓄作为零存整取的储蓄,享受整存整取的优惠利率。目前,多家银行都开办了教育储蓄业
务,且有一年、三年、六年不同期限的储蓄种类。
合理避税在美国亦是屡见不鲜。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高估成本。这种做法在国内尤其普遍,避税者将日常生活费用,小至铅笔,大至家电,统统打进
公司成本中,而成本是不征税的。
捐赠基金。这种做法在国外屡见不鲜。例如财富500强中的很多公司每年会将大量的钱财
投入到他们的基金会中,还有一些有名望的首席执行官,也会热心于捐款。这是因为在很多国
家有这样的法律规定,捐赠基金就可以得到税收方面的减免。
购买艺术品。应该说避税的方法没有比这更好更高雅了。从梵高到达利,从青铜面具到雕塑,
把应该纳税的钱用于收藏,这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高估广告费用。现代公司的运作中,广告费用占有较大成本比重。因而众多广告
公司将广告费用高估,通过这种差额达到避税目的。甚至另建广告公司专门作本
公司的广告,并且专门对本公司“高额收费”,而广告费又算在公司成本里不必
交税。

即使最严格的税收监管,也会有税收漏洞。许多企业既依法纳税,也在
合法避税。在这条地下通道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正在鱼贯进出的企业的
背影……本文纪录下他们合法避税的足迹,是财务经理不得不读的经验
之作。用足国家政策,享受各类优惠,愚昧者偷税,糊涂者漏税,野蛮
者抗税,精明者避税!
据报道,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反避税工作处处长苏晓鲁在回答当前
反外企避税的情况时说,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了40多万家外企,相
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从账面上看,外企大面
积亏损,亏损面达60%以上,年亏损金额达1200多亿元。按照税法的规
定,以后的赢利是可以弥补前年度的亏损。因此,我国每年要少征外企
所得税约300亿元。
很显然,在资本的舞台上,并非外企才有避税的任务或需要,中小企业
的财务经理也大都背负着"如何合理纳税"的沉重使命在艰难地舞蹈。对
于资金和实力并不强大的企业家们,以下问题时常困扰长袖善舞的精英
企业决策人士:如何利用相关税收政策,合理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如何
合法地规避税收监管,利用企业自留资金扩大再生产?
当前中国的税制饱受争议。由于名义税率高,企业负担沉重;由于征管
水平不高,造成企业逃税、逃费倾向严重,一些企业和个人违反税收监
管的报道不断见诸各大媒体。
从国内情况判断,企业对我国的高税率税收政策怨言颇多,一些业内人
士也对此争议不断。由此,企业如何尽量地安全、合法"自我减负",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