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6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C
例7:如图为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4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4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
第6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明确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两次标记”和“三个结论”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两次标记的目的不同:①第一次标记: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 ,目的是获得带有标记的大肠杆菌。②第二次标记: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 ,目的是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
(6)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对 ( )
(7)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 )
(8)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 ( )
√
×
√
√
√
×
×
√
一、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辨析DNA结构的两种关系和两种化学键
一、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3.“遗传物质”探索的4种方法
盲点错混查清
例7:如图为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4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4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
第6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明确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两次标记”和“三个结论”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两次标记的目的不同:①第一次标记: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 ,目的是获得带有标记的大肠杆菌。②第二次标记: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 ,目的是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
(6)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对 ( )
(7)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 )
(8)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 ( )
√
×
√
√
√
×
×
√
一、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辨析DNA结构的两种关系和两种化学键
一、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3.“遗传物质”探索的4种方法
盲点错混查清
遗传的分子基础PPT
种只起终止的作用
不决定为终止密码
子。
遗传密码的特性
通用性
简并性
UU A G A U A UC
mRNA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基因的表达
新问题: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
的“生产线----核糖体”上?
结合氨基 酸的部位
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 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反密码子
一共有多少种tRNA?
第三代
第四代
第十六页,共27页。
DNA分子的复制
3.与DNA复制相关的计算:
(1)1个DNA分子复制n次,得 2n个子代DNA分子,其中含有亲
代DNA单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 个,2 不含亲代DNA单链的
子代DNA分子数为
个2。n-2
(2)若DNA分子中含某种碱基a个时,则: ①复制n次需要含该碱基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或碱基数)为 ②第an×次(复2n-制1时);,需要含该碱基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或碱基数) 为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所以tRNA 有61种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基因的表达
2.遗传信息的翻译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 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叫做翻译。
场所:核糖体(细胞质中 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2021新高考生物课件:3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 1:R 型细菌+小鼠→存活 实验 2:S 型细菌+小鼠→死亡 实验 3:S 型细菌+加热+小鼠→存活 实验 4:S 型细菌+加热+R 型细菌+小鼠→死亡
A.实验 1 为空白对照组,实验 2、3 和 4 均为实验组 B.能从实验 2 和实验 4 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 S 型活细菌和 R 型活细菌 C.该实验证明了 S 型细菌的 DNA 可在 R 型活细菌内表达出相 应的蛋白质 D.对比实验 2、3 的结果,说明加热能使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 失去毒性
蛋白质和 DNA 分开。
(× )
提示:在该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
菌体与细菌分离开。
源自文库
4.在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
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
6.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 )
A.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C [T2 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中,并在其细胞中复制和增 殖,A 错误;T2 噬菌体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B 错误;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在宿主细 胞内,T2 噬菌体以自身 DNA 为模板,以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含 32P 的脱氧核苷酸等)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因此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 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C 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所含的核酸是 RNA,T2 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 DNA,故两者的核酸 类型不同,增殖过程不完全相同,D 错误。]
遗传学第五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杨先泉制作
7
构成核苷酸分子的碱基结构
杨先泉制作
8
核酸分子的化学结构
杨先泉制作
9
两种核糖与五种常见的碱基
杨先泉制作
10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DNA分子的碱基组成特征 DNA分子的碱基组成特征 (二)、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 2. 3.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三、DNA的分子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意义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意义 DNA分子构型的多态性 DNA分子构型的多态性
杨先泉制作
11
(一)、DNA分子的碱基组成特征 DNA分子的碱基组成特征
• 根据碱基的含量,就可以推算出该DNA分子碱基之间的比例关 根据碱基的含量,就可以推算出该DNA分子碱基之间的比例关 的含量 DNA DNA分子是由两种脱氧嘧啶核苷酸 dCTP) 分子是由两种脱氧嘧啶核苷酸( dTTP) 系。 DNA分子是由两种脱氧嘧啶核苷酸(dCTP)和(dTTP) 和两种脱氧嘌呤核苷酸(dATP) dGTP)组成。 和两种脱氧嘌呤核苷酸(dATP)和(dGTP)组成。 • 其碱基组成特征是: 其碱基组成特征是: 1).嘌呤碱基( 1).嘌呤碱基(A和G)等于嘧啶碱基(C和T) 嘌呤碱基 等于嘧啶碱基( 即:A+G=C+T 2).含氨基的碱基( 等于含酮基的碱基( 2).含氨基的碱基( A和C)等于含酮基的碱基(G和T) 含氨基的碱基 即:A+C=G+T 3).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等量存在, 3).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等量存在,鸟嘌呤与胞嘧啶等量存在 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等量存在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ppt课件
负超螺旋,作用相反
精品课件
25
精品课件
26
Structure of RNA
RNA 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它由 含氮碱基(A、G、C、U),核糖和磷酸 基构成。
精品课件
27
RNA的分子结构
精品课件
28
含氮碱基(A、G、C、U)和核酸
精品课件
29
RNA的分类
mRNA: 帽子结构和尾巴
5’端,7’-甲基鸟苷 3’端, polyA 尾巴
精品课件
8
Transfection experiment with bacteriophage T2 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I) (Hershey and Chase,1952)
精品课件
9
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II)
精品课件
10
Experiment with tabauo mosaic virus (TMV)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试验
精品课件
16
DNA的一级结构
DNA分子中4种核苷酸的连接方式和排列 顺序
精品课件
17
碱 基 结 构 式
精品课件
18
Chargaff法则
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克分子数相等“A”=“T” 鸟嘌呤与胞嘧啶的克分子数相等“G”=“C”
精品课件
19
DNA的二级结构
两条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 螺旋结构
精品课件
25
精品课件
26
Structure of RNA
RNA 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它由 含氮碱基(A、G、C、U),核糖和磷酸 基构成。
精品课件
27
RNA的分子结构
精品课件
28
含氮碱基(A、G、C、U)和核酸
精品课件
29
RNA的分类
mRNA: 帽子结构和尾巴
5’端,7’-甲基鸟苷 3’端, polyA 尾巴
精品课件
8
Transfection experiment with bacteriophage T2 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I) (Hershey and Chase,1952)
精品课件
9
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II)
精品课件
10
Experiment with tabauo mosaic virus (TMV)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试验
精品课件
16
DNA的一级结构
DNA分子中4种核苷酸的连接方式和排列 顺序
精品课件
17
碱 基 结 构 式
精品课件
18
Chargaff法则
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克分子数相等“A”=“T” 鸟嘌呤与胞嘧啶的克分子数相等“G”=“C”
精品课件
19
DNA的二级结构
两条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 螺旋结构
必修二-3遗传的分子基础
【思维判断】 1.一段DNA无论有多长,游离的磷酸基团只有2个。(√) 【分析】DNA的两条单链各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但两者所处 的位置正好相反。 2.正常情况下,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一个子代DNA分子中模板 链与另一个子代DNA分子中新合成的子链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 【分析】正常情况下,在DNA复制后,一个子代DNA分子中模板 链与另一个子代DNA分子中新合成的子链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特 殊情况下,在外界因素和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可能造成碱基 配对发生差错,引起基因突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活体和离体转化实验的比较
活体转化实验
离体转化实验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
实验结论 联系
S型菌体内有“转化 因子”
S型菌的DNA是遗 传物质
(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2)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活体转化实验注射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后,小鼠体内分离 出的细菌和“离体S型菌DNA+R型活菌”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 都是R型和S型都有,但是R型多。
第二、三节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遗 传信息的传递
一、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1.基本单位
写出图中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①_磷__酸___;②_脱__氧__核__糖__;③_碱__基__(__腺__嘌__呤__)_;④_腺__嘌__呤__脱__氧__核_ _苷__酸__。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6.(2019·江苏卷,18改编)人镰状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 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有特异性
升高
②用35S标记蛋白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增强
①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只有少量R型菌发生转化。 ②加热杀死S型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 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以真核细胞为例) (1)DNA分子复制:DNA→DNA
3.(2020·江苏卷,9)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3.判断有关变异及其应用说法的正误
(1)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2)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是定向的。(×) (3)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 (4)DNA分子中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5)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 (6)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 ×)
遗传的物质基础ppt课件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02 情景导入
这是一颗什么种子?
03 学习活动
子代与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___遗__传____。
03 学习活动
图纸(信息)
遗传信息 物质、能量
03 学习活动 什么是遗传信息?
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指导生物体发育的全部信息。 受精卵内含有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
03 学习活动
基因 1
基因 2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03 学习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
生物体
细胞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你能否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呢?
03 学习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基因
染
DNA 色 体
细
胞
细胞
核
04 课堂小结
遗传的控制中心
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存在于哪里?
03 学习活动
一、遗传的控制中心
观察思考
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 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帽呈伞形
帽呈菊花形
伞藻A
伞藻B
03 学习活动
伞藻A 伞藻B
03 学习活动
伞藻A
伞藻B
移接体长出了伞形的帽
将伞藻B的伞柄切下移接到伞藻A的假根上
02 情景导入
这是一颗什么种子?
03 学习活动
子代与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___遗__传____。
03 学习活动
图纸(信息)
遗传信息 物质、能量
03 学习活动 什么是遗传信息?
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指导生物体发育的全部信息。 受精卵内含有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
03 学习活动
基因 1
基因 2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03 学习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
生物体
细胞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你能否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呢?
03 学习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基因
染
DNA 色 体
细
胞
细胞
核
04 课堂小结
遗传的控制中心
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存在于哪里?
03 学习活动
一、遗传的控制中心
观察思考
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 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帽呈伞形
帽呈菊花形
伞藻A
伞藻B
03 学习活动
伞藻A 伞藻B
03 学习活动
伞藻A
伞藻B
移接体长出了伞形的帽
将伞藻B的伞柄切下移接到伞藻A的假根上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遗传的分子基础(69张PPT)
第一次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 大肠杆菌 , 标记 目的是获得带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二次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 , 标记 目的是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
(2)遗传物质发现的三个实验结论。 ①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中存在“ 转化因子 ”,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②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 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
3.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DNA复制、转录和
4.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 翻译过程,比较复
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制、转录和翻译
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表现。 的异同;结合遗传、
5.概述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 变异等内容考查
3.(必修2 P45相关信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 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而不用14C 和3H标记的原因:S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而P几 乎都存在于DNA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都含 有C和H。 4.(必修2 P46思考·讨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 易分析结果。
5.(必修2 P46科学方法)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 法原理”或“减法原理”。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 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 利用了“减法原理”。 6.(必修2 P50图3-8)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 离的磷酸基团,这一端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 3′-端。DNA的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从双链的一端开始,一条单链是 从5′-端到3′-端,另一条单链则是从3′-端到5′-端。
第二次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 , 标记 目的是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
(2)遗传物质发现的三个实验结论。 ①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中存在“ 转化因子 ”,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②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 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
3.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DNA复制、转录和
4.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 翻译过程,比较复
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制、转录和翻译
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表现。 的异同;结合遗传、
5.概述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 变异等内容考查
3.(必修2 P45相关信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 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而不用14C 和3H标记的原因:S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而P几 乎都存在于DNA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都含 有C和H。 4.(必修2 P46思考·讨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 易分析结果。
5.(必修2 P46科学方法)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 法原理”或“减法原理”。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 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 利用了“减法原理”。 6.(必修2 P50图3-8)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 离的磷酸基团,这一端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 3′-端。DNA的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从双链的一端开始,一条单链是 从5′-端到3′-端,另一条单链则是从3′-端到5′-端。
生物的遗传物质详细的ppt课件
核 酸
( 4 种)
(1 条)
• 判别以下生物中所含核苷酸的种类与数量: • ①噬菌体:( 4 )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 ②烟草花叶病毒:( 4 )种,为核糖 核苷酸 • ③烟草细胞:( 8 )种,为4种脱氧(核糖) 核苷酸
讲练测P87 易错警示 例3 4种核糖核苷酸
〔一〕DNA的构造与复制
13
变式训练:
上图中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
A.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育液中复制3代,子代 中含15N的DNA链占总链的7/185/16
B.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C.限制性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
③部位 D.该DNA的特异性可表如今碱基种类和(A+T)/
(G+C)的比例上
• A.烟草
B.小麦
•
C.烟草花叶病毒
D.任何生物
20
才干训练:
• 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G有12个, 那么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应有 ( )D个C+T
• A.12 B.18 C.24 D.30
三 遗传物质的构造和功能单位——基因
1 基因的构造 原核生物的基因 真核生物的基因
A
N
A+T+C+G
M=
A=T=P G=C
讲练测P89 计算规律 例1
002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
(2). 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数也相等,即 G=C
(3). 含氨基的碱基(腺嘌呤和胞嘧啶)总数等于含
酮基的碱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总数,即 A+C=T+G 所有DNA中碱基组成必定是A=T,G=C,这一规律暗示 A与T,C与G相互配对的可能性,为Watson和Crick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1928年,Frederick Griffith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但转化源的 化学本质仍是一个谜。
1944年,转化源就是DNA。但Avery等人的发现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
当时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盛行。 1950年以后,Chargaff、Markham等人,否定了“四核苷酸学说” 1952年,Hershy和Chase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Hershy-Chase的实验进一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才真正确立了DNA是遗传物质的观点。
(2) 糖一磷酸键是在双螺旋的外侧,碱基对在内
侧,并与轴线垂直。 (3) 两条多核苷酸链上的碱基间形成氢键,碱基
配对时,必须一个是嘌呤,另一个是嘧啶。
(4) 上下碱基对间距为0.34nm, 绕轴一周距离为3.4nm, 是10bp, 平均直径为2nm.
(5) DNA双螺旋有大沟(major or wide groove)
(3). 含氨基的碱基(腺嘌呤和胞嘧啶)总数等于含
酮基的碱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总数,即 A+C=T+G 所有DNA中碱基组成必定是A=T,G=C,这一规律暗示 A与T,C与G相互配对的可能性,为Watson和Crick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1928年,Frederick Griffith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但转化源的 化学本质仍是一个谜。
1944年,转化源就是DNA。但Avery等人的发现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
当时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盛行。 1950年以后,Chargaff、Markham等人,否定了“四核苷酸学说” 1952年,Hershy和Chase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Hershy-Chase的实验进一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才真正确立了DNA是遗传物质的观点。
(2) 糖一磷酸键是在双螺旋的外侧,碱基对在内
侧,并与轴线垂直。 (3) 两条多核苷酸链上的碱基间形成氢键,碱基
配对时,必须一个是嘌呤,另一个是嘧啶。
(4) 上下碱基对间距为0.34nm, 绕轴一周距离为3.4nm, 是10bp, 平均直径为2nm.
(5) DNA双螺旋有大沟(major or wide groove)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高一生物(苏教版2019必修2)
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艾 弗里实验中无法真正提取出纯DNA来进一步验证遗传 物质就是DNA,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那么,有没有比细菌更为简单的实验 材料,还能够把蛋白质和DNA彻底分开?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 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有说服力的实验。
制备含有放射性标记噬菌体过程示意图
35S标记 的噬菌体
: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 经短时间保温后
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
用搅拌器搅拌
32P标记 的噬菌体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 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子代噬菌 体中无35S
细菌裂解后检测子 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子代噬菌 体中含32P
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 内生活并繁殖。
注射加热 致死的S 型细菌
将R型活细菌 与加热致死 的S型细菌混 合后注射
患败血症而死亡
正常生活
死亡,从小鼠 体内分离出S 型活细菌 也有R型活菌
说明: 不是荚膜而 是S型活细 菌导致了小 鼠死亡
说明有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导致了小鼠死亡,而 且转化后的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致病性的。
X基因 进入R 型细菌
X基因吸附在 R型细菌表面
重组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pptx课件
提示 DNA复制时,一条模板链是3'→5'走向,其互补链在5'→3'方向上连续 合成,并称为前导链;另一条模板链是5'→3'走向,其互补链也是沿5'→3'方向 合成,但是与前导链的合成方向正好相反,随着复制的进行会形成许多不连 续的片段,最后不连续的片段连成一条完整的DNA单链
百度文库
3.(必修2 P56正文)DNA复制能够准确进行的原因是什么?
6.(必修2 P67图4-6)tRNA分子中3'-端的—OH部位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 (√ )
7.(必修2 P74正文)DNA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 (√ )
8.(必修2 P82正文)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后,就会引起细胞癌变。 ( ×)
9.(必修2 P83正文)基因突变能使染色体上原来基因的位置出现其等位基 因。( √ ) 10.(必修2 P84正文)原核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而真核生物的受精过程中 可进行基因重组。( × ) 11.(必修2 P89“与社会的联系”)单倍体育种中,通过花药(或花粉)离体培养 所得的植株均为纯合的二倍体。( × )
DNA是
2.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分布误差产生的三个原因 未侵染
大肠杆菌
子代噬菌体
3.厘清DNA结构的两种关系和两种化学键
2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磷酸 氢键 两个脱氧核苷酸
百度文库
3.(必修2 P56正文)DNA复制能够准确进行的原因是什么?
6.(必修2 P67图4-6)tRNA分子中3'-端的—OH部位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 (√ )
7.(必修2 P74正文)DNA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 (√ )
8.(必修2 P82正文)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后,就会引起细胞癌变。 ( ×)
9.(必修2 P83正文)基因突变能使染色体上原来基因的位置出现其等位基 因。( √ ) 10.(必修2 P84正文)原核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而真核生物的受精过程中 可进行基因重组。( × ) 11.(必修2 P89“与社会的联系”)单倍体育种中,通过花药(或花粉)离体培养 所得的植株均为纯合的二倍体。( × )
DNA是
2.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分布误差产生的三个原因 未侵染
大肠杆菌
子代噬菌体
3.厘清DNA结构的两种关系和两种化学键
2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磷酸 氢键 两个脱氧核苷酸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制 亲代 DNA
子代 DNA
一、DNA 复制所需的酶及蛋白质
• DNA 解旋酶:利用ATP供能,作用于氢键,解 开DNA双螺旋链。
• DNA 单链结合蛋白:在复制中维持模板处于单 链状态并保护单链的完整。
• 引物酶:复制起始时催化生成 RNA 引物的酶。
DNA 聚合酶 (DNA polymerase, DNA-pol):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 1、DNA的分子结构 • 2、RNA的分子结构 • tRNA • rRNA • mRNA
第三节 DNA复制
DNA的复制概念
DNA复制 (replication): DNA 分子在 DNA 合成酶系的作用下,合成与自 身分子结构相同的子代 DNA 的过程。
• 在真核细胞中,只有当启动子的DNA序列上结合 一个或多个特异的DNA结合蛋白时,才成为有功能 的启动子,可被聚合酶所识别。
RNA聚合酶—转录因子—启动子
转录因子:
• TF II B - RNA pol • TF II D - TATA框
形成复合物,启动转录。
• TF II E • TF II S
• 3、线粒体(mtDNA)的D环复制
mtDNA的结构特点:
人mtDNA是一个长为16,569 bp的双链闭合环状分子,外环含 G较多,称重链(H链),内环含C 较多,称轻链(L链)。
mtDNA结构紧凑,没有内含 子,唯一的非编码区是D环区,长 约1,000 bp左右。
D 环 区 包 括 mtDNA 重 链 复 制起始点,重轻链转录的启动 子。
5’
O
3’
O P O- HO
O-
DNA连接酶
ATP ADP
5’
O
3’
O P O-
O-
3’ 5’
3’ 5’
• 端粒酶:在 DNA 复制终止时发挥作用的一种酶, 由RNA与具有反转录酶活性的蛋白质组成。
功能:以自带RNA片段为模板,催化补齐DNA端粒 末端的重复序列,避免DNA在复制中逐渐缩短。 普通的正常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
内含子
RNase P 核酸内切酶
转运Aa的 结合位点
tRNA核苷酸转移酶
其它碱基修饰
(三)转录的调节
真核细胞中转录调节的主要方式 ---- 基因附近的 DNA 序列与相关的 DNA 结合蛋白结合,促进或 抑制靶基因的转录。
•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对基因转 录有调节活性的DNA序列。 •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与顺式作 用元件结合的蛋白质,又称转录因子。
启动子
增强子 沉默子
作用: • 封闭 hnRNA 5’端,稳定 hnRNA,防其被降解; • 为核糖体小亚基识别位点,帮助 mRNA与核糖体 小亚基结合。
甲基化酶
加 尾 在3端加上含100~200个A的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 A tail) 。 • 作用:稳定mRNA, 并帮助其由核输出至胞质。
AAUAAA
AAUAAA
具有反转录 酶性质的端 粒酶。
二、DNA 复制的特征
1、半保留性 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单链来自亲代模板 DNA,另一条单链则为完全重新合成的互补链。这 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AT GC GC TA AT CG TA GC CG CG AT CG TA GC GC
母链DNA
CG CG AT CG TA GC GC
3’
5’
3、多起点性
真核生物 DNA 复制有多个起始点。 习惯上把具有一个DNA复制起点的复制单位称为 复制子 (replicon) 。 因此真核生物的DNA 复制是多复制子的双向复 制,最终互相连接。
4、不连续性 • DNA 聚合酶催化 DNA 链合成方向: 5’ 3’
5’
3’
3’
5’
复制子
复制过程中形成 的复制叉
AT
AT
GC
GC
GC
GC
TA
TA
AT
AT
CG
CG
TA
TA
GC + GC
CG
CG
CG
CG
AT
AT
CG
CG
TA
TA
GC
GC
GC
GC
子代DNA
2、双向性 两条DNA单链的复制从固定起点开始,向两侧相
反方向推进(各自分别沿新合成链的5’ 3’方向)。
引物酶
复制叉
(replication fork)
一、转录的基本过程 — 起始、延长、终止
1.转录的起始 •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4种亚基α, β, β’, 。
其中亚基识别转录起始点,称为转录的起始因子。
全酶
核心酶
•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3种):RNA 聚合酶 I、II、III. 亚基种类多,结构复杂。
顺式作用元件
• 启动子:包括TATA框、CAAT框及GC框( GGGCGG)等;
• 增强子:能增强启动子功能活性、加速基因转录 的DNA序列,位置比较自由(可位于基因上下游 、或内含子中,距离可远可近)。 由多个增强体组成。
• 沉默子:与增强子作用相反的负性调控元件,阻 遏基因转录。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1
2
3
4
5
6
12 3
4
12 3
5
6
(2)rRNA 前体的加工
18S 内含子 5.8S 内含子 28S
rDNA
转录 (RNA pol I) 45S rRNA前体
剪接
18S rRNA 5.8S rRNA 28S rRNA
5S rRNA
(3)tRNA 前体的加工 DNA
RNA pol Ⅲ
tRNA前体
前 导 序 列
③ 分支点上的A向5’端 剪接点靠近。
④内含子与外显子在5’ 端剪接点处断开,断开 的内含子5’端与A相连, 形成套索状结构。
⑤5’端外显子的3’-OH 与3’端外显子的5’-PO4 结合,内含子3’剪切点 被切除。
⑥剪切体及套索结构脱 离,剪接过程结束。
• 剪切过程中需要ATP提供能量。
hnRNA的选择性剪接
前导链 (leading strand)
3
5 解链方向
3
RNA引物
后随链 (lagging strand)
5
• 前导链 (leading strand):合成方向同复制叉推进 方向一致,连续合成。
• 后随链 (lagging strand):合成方向同复制叉推进 方向相反,短片段、不连续合成。
原核细胞 – DNA 聚合酶 I、II、III 真核细胞 – DNA 聚合酶 α、β、δ、ε。
活性:1. 53 聚合活性 2. 53 核酸外切酶活性 3. 35 核酸外切酶活性 (DNA 聚合酶 I & DNA 聚合酶 δ)
• 连接酶:催化相邻 DNA 片段间的3百度文库- OH 与 5’- PO4 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使 DNA 片段连接在一起。
D
非编码区
外显子(exon)和内含子(intron)
• 外显子 断裂基因上可编码蛋白质,表达为成熟RNA
的核酸序列。 • 内含子
在断裂基因中出现在外显子之间,在剪接过 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不参与编码蛋白质。
1.原核细胞中转录后的加工 原核细胞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不含内含子 。
• mRNA:不需剪切加工。 • tRNA:切除5’及3’端点附加序列,在3’端附加 CCA序列,对特定碱基进行化学修饰。 • rRNA:将 rRNA 前体剪切成5S、16S、23S rRNA。
RNA-pol
5
3
3
5
5´pppG
二、转录后的加工
DNA 分子上转录出 RNA 的区段,称为结构基因 (structural gene)。
• 真核细胞的结构基因一般是不连续的,称为断 裂基因(split gene),由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和 非编码蛋白质的序列构成。
A
B
编码区 A、B、C、D
C
小分子 RNA:U1- U6 (small nuclear RNA, snRNA)
U1 snRNP、 U2 snRNP …… U6 snRNP
剪接过程
① U1 snRNP 结合 5’ 剪切位点;U2 snRNP 结合 分支点。
② U4、U5、U6 snRNP 以复合体形式结合于内 含子,形成剪接体。
促进转录延伸。
2.转录的延伸
原核细胞中: 转录起始后,亚基从全酶上脱落,核心酶沿模板 链移动,RNA链沿 5’ 3’方向延长。
真核细胞中: 转录延长过程与原核细胞大致相似, 转录因子 TF II E 与 TF II S 有促进延长的作用。
3.转录的终止 RNA 聚合酶在 DNA 模板上移动到终止位点,停 止作用,产物 RNA 链从模板上脱落。
• 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
启动子识别部位
TATAATG ATATTAC
启动子结合部位 (Pribnow box)
转录起始因子亚基识别启动子识别部位,并介导RNA 聚合酶全酶结合于启动子结合部位,从而启动转录。
• 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结合的启动子: 3 种RNA聚合酶分别识别各自的启动子序列。
转录方向
5
编码链
3
模板链
模板链
3
编码链
5
转录方向
复制和转录的区别
模板 原料 酶 产物
配对
复制
转录
两股链均复制 模板链转录(不对称转录)
dNTP
NTP
DNA 聚合酶
RNA聚合酶(RNA-pol)
子代双链DNA mRNA,tRNA,rRNA ( 半保留复制)
A-T,G-C
A-U,T-A,G-C
线粒体的H链是12种多肽链、 12S rRNA 、 16S rRNA 和 14 种 tRNA的转录模板,L链是1种多肽 链和8种tRNA转录的模板。
第四节 RNA的转录与加工
转录 (transcription):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
DNA
转 录
RNA
• DNA双链中作为转录模板的一股单链称为模板链 (template strand),也称作反义链 (antisense strand)。相对的另一股互补单链,其碱基序列与 转录产物相同,称为编码链 (coding strand),也 称为有义链。
复 制 中 的 不 连 续 片 段 称 为 岡 崎 片 段 (okazaki fragment)。
5、不同步性
不同复制子在复制时间上存在差异。 常染色质复制早于异染色质。
复
制
过
引物酶
程
简
图
三、环状双链DNA 复制3方、式
• 1、滚动复制:σ 复制 • λ 噬菌体增殖、真核生物rDNA扩增 • 2、θ -型复制 • 大肠杆菌DNA复制
种类 分布
I 核仁
产物
45S rRNA
对鹅膏蕈 不敏感 碱的反应
II 核基质
hnRNA 极敏感
III 核基质
5S rRNA、tRNA前体 中度敏感
启动子 (promoter) :RNA聚合酶开始结合于模板 DNA 的部位。
注意区分: 启动子是模板 DNA 上最开始与 RNA 聚合酶结合的一段 DNA 序列; 转录的起始因子是RNA聚合酶上的一个蛋白质亚基 。
剪 接
切除 hnRNA中的内含子,拼接外显子。
剪接信号
互相识别 保证精确剪接
剪接体
• 内含子 5’端 的GC,3’端的AG —— 剪切位点
• 内含子3’端上游 UACUAAC 序列中的A ——分支点、交叉点
剪接体:
小分子核糖核蛋白颗粒 核内的蛋白质
(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 snRNP)
RNA聚合酶 II 的启动子
-75 bp - 26 ~30 bp
------CAAT-----TATA
结构基因
与RNA聚合 酶结合,控 制转录起始 的频率。
转录起始点
TATA 框 CAAT 框
RNA聚合酶结合 部位,控制转录 起始的精确性。
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需要转录因子 参与。
转录因子 (transcription factor, TF):转录过程中 与DNA特殊序列结合从而调控转录进程的蛋白质。
原核细胞中的转录终止
• 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 • 非依赖ρ 因子的转录终止
• 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 ρ因子识别 DNA 上终止序列并与之结合 当 RAN pol 移至终止位点,与ρ因子结合 RAN 链脱离模板,转录终止
• 非依赖ρ 因子的转录终止
DNA 模板上靠近终止处,有些特殊的碱基序列, 转录出 RNA 后,RNA 产物局部形成发夹结构, 引起转录终止。
2.真核细胞中转录后的加工 (1)mRNA 前体的加工
核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
戴帽 加尾 剪接
成熟的mRNA
戴 帽
在hnRNA 5’ 端加上帽子结构,即 7- 甲基鸟嘌呤核 苷- 5’- 三磷酸鸟苷 (m7GpppG……) 。 在hnRNA 合成到30个核苷酸时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