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考古学
近五十年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大成果
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青莲岗文化 青莲岗文化(北辛文化):中国黄淮地区的新石器 文化。因江苏省淮安市青莲岗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 鲁中南和苏北。代表性遗址有江苏淮安青莲岗、邳县大 墩子遗址下层、山东的滕州北辛、兖州王因底层、泰安 大汶口底层等。年代为公元前5400~前4400年。居民主 要从事农业,饲养猪、牛、鸡等家畜,辅以渔猎。生产 工具有石斧、石锛、石凿、石铲和鹿角锄等。生活用具 主要是陶器,种类有鼎、釜、甑等炊器及豆、碗、钵、 杯等饮食器。有彩陶器,上绘红、褐、紫等色,纹样有 双弧线纹、水波形纹、八卦形纹、十字形纹等,颇具特 色。发现地面营建的房屋残迹及墓葬。因山东滕州北辛 遗址的出土物比青莲岗遗址丰富、典型,有人主张将这 一文化改称为北辛文化。
图片4-2-11
许家窑人的石球
图片4-2-13
许家窑人文化中尤 具特色的是石球, 数量有1079个,占 石器总数的三分之 一以上。直径最大 的为100多毫米, 重1500多克;最小 的不到50毫米,重 量不到50克。其成 品往往有很高的滚 圆度。学者推测, 较小的石球可能是 用作狩猎工具的 “飞石索”上的弹 丸,大的可能是投 掷武器。右图是后 人的想像图,左下 角为石球原件。
图片4-2-20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现
河姆渡文化和红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聚落
仰韶文化
考古学概论复习资料
1.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2. 遗迹是古代人类所遗留下来的生居死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设施,多属于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3. 遗物即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多属于可移动性的器物。
4. 遗迹和遗物统称为文化遗存。
5.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6. 考古学研究的方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设备,以地层学和类型学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方法,还采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以最大限度地科学获取古代遗存的信息资料。
7. 关于考古学研究目的,传统认识就是重建历史,即拼合、复原远古时期的物质文化和历史图景。直到目前国内对考古学目标的定位仍然是“重构国史”,即认为考古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为历史学科服务。欧美考古学界流行的观点则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复原文化历史只是考古学最基本的目标之一。考古学仅止于这一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要“重建相关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复原文化发展进程”。
8. 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被公认为是考古学的三个主要学科分支。
9. 考古学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科学中的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包括学术思想的相互渗透、研究方法与成果的相互借鉴,也包括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一方面,考古学本身的研究有赖于其他学科在理论、资料、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和协助;另一方面,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对象涉及面十分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拓宽了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充实了各学科的研究内容。其中与考古学有着密切联系的自然科学主要有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体质人类学、化学、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等。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狭义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古文字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以及美术史学、建筑史学、绘画、摄影等均与考古学研究关系密切。
简述史前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简述史前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史前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上最早期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学科。它主要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人类骨骼、化石等史前遗留物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探索人类起源、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演变等问题。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各类史前遗址和遗物,如洞穴、石器、陶器、金属器、彩陶、骨器、石碑等等。这些遗址和遗物是史前人类生活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挖掘和研究,可以揭示史前人类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宗教信仰、艺术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一般涵盖了从人类出现到出现文字记载之前的大约6000万年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经历了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耕文明时代的转变,史前考古学通过对遗址和遗物的研究,可以追溯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此外,史前考古学也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如人类学、地理学、生物学等。人类学提供了对史前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理论框架;地理学则研究史前人类的居住地选择、迁徙和环境变化对其生活的影响;而生物学可以通过对古人类遗骸的研究,揭示史前人类的身体特征、遗传关系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总之,史前考古学通过对史前遗址、遗物和遗骸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文明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线索,为我们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中国考古发现的各地区文化时间与内容表
中国考古发现的各地区文化时间与内容表
中国远古文化
按照历史年代,中国远古文化包括了史前文化时期、夏、商、西周的大部分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文化。
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史前考古学着重从史前文化遗址的地质、器物、古人
类、古生物遗存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则通过文字、铭刻、古建
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
史前文化遗址
中国的史前文化遗址按照年代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夏商周」。旧石器时代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及晚期智人三个时期。直立人文化已经发现150多个文化遗址,早期智人文化遗址发现30多处,晚期智人遗址遍及全国各省。
新石器时代分早、中、晚三期。早期文化出土了原始陶器和磨制石器,分布在黄河中游和两广等地区;中期文化遗址出现了玉器、彩陶、白陶,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广西等地区;晚期文化遗址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的接近30处,其中龙山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夏商周的文化遗址包括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丰镐遗址、周原遗址和殷墟等夏、商都城遗址,以及西周主要封国的墓地遗址。
旧石器时代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古人类生存的年代,迄今已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多处。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分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阶段,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靠采集和狩猎生活。
考古学概论(西北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讲义)
考古学概论
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
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17世纪时指对古迹、古物的研究,
一般只限于含有美术价值的对象的研究。19世纪才成为对所有古迹、古物的研究。中国:东汉:古学,指古文经学,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金石学,仅限于古代的吉金、石刻;清代末期:金石学:扩大到各种古物;古器物学,此名称延续至20世纪前期。集古、博古、格古、考古:宋。日本首先使用“考古学”这一名词。
二、考古学的定义:格林.丹尼尔(英国考古学史专家)认为含义有二:①、人类历史
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②、人类史前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夏鼐:①、考古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或继续使用这种知识的途径;②、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和技术;③、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共同点:过去的;物质的遗存。《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自人类的起源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由于
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所以无法统一。20世纪50年代前,下限被限定在文字出现前,偏重于史前考古。50年代后,历史考古受重视,下限逐渐向后延伸。
下限:英国: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国: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美国: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日本:明治维新(1864年)。中国:明朝灭亡(1644年)。空间范围:原则上: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四、考古学研究的目的。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目的:人类历史。察明人类历史在发
考古学概论名词解释1
1、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中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他们多埋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文化——考古学研究中的专门术语,用以表示考古遗址中(尤其是原始社会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文化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达到的总成就,如中国文化、文化遗产等。但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义,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例如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器物,经常地在一定地区的某一类型的居址或墓葬中共同出土,这样一群有着特定组合关系的遗存,即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由于他们总是共同存在于同一文化层或墓葬中,表明它们属于同一时代。一个文化不能由一种特征来划分,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找到类似的文化因素。只有许多特征的总合才能把一个文化和另一个文化划分开来。
关于中国考古学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
关于中国考古学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第一期,解放前,由历史与语言研究所主导,在傅斯年的领导下,主要工作是李济主持,探索上古时代,比如殷墟的商文化来龙去脉。待梁思永归国后,标志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开始(因为李济是偏向人类学的,对于田野并不是很在行),特别是后冈三叠层的发现。直到抗战爆发,在长沙聚会后考古开始衰落,转向西南后方,进行了一系列民俗、民族学调查研究,比如吴金鼎等人。
第二阶段,解放后到文革时。类型学开始在考古发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以苏秉琦为主的北大,夏鼐等转入考古所,在随后的学术发展方向上没有苏等人影响大。这是中国考古学的第一个发展高潮,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利用丰富的地下材料和广阔的地域关系来构建史前考古文化序列。
第三阶段,就是改革开放后至今了。八十年代慢慢引入西方考古学理论,产生了不断的争论与反思。类型学虽然还占据并且将长期占据研究的主流,但其他研究方法也受到重视。像一些分支学科蓬勃发展起来,多学科研究越来越重要。
具体你可以参照陈星灿的中国史前考古学史和沈颂君的中国考古学史。还有阎文儒的。栾丰实的考古学理论方法实践也可以。
考古学基础知识大全
考古学基础知识大全
作者:檀凝蕊小小个
绪言
人类的祖先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但是相当多的文明,却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等到若干年以后,才被重新发现、被唤醒。而让这些文明重见天日的,就是考古学。所以人们习惯称考古学是在寻找失落的文明。
距今5000年左右,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社会,即四大文明古国(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连绵不绝、今仍尚存的文明是中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文明无疑应该是人类文化和文明史上最大的一个体系单位”。中国考古学的泰斗苏秉琦先生也说,中国是“超百万年的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历程”。
在一般人的眼里,似乎考古学就是挖掘和发现的代名词,其实,考古学是一门严肃的学问,是人类对自己童年历史的追寻。有人说,考古学是一门从地底挖天书的学问,考古学不仅要将残留的古代遗存拼凑成天书,还要能够阅读和理解这天书的意思。挖掘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古代人类留下的遗存,从调查、发掘、出土,到整理、分析、研究,到形成对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是一个科学的过程。
第一讲导论
一、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20世纪20年代,由西方传入中国的。
通过调查、发掘、分析和研究与过去人类行为和生活有关的物质遗存,来达到认识人类早期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与规律的目的的一门科学。
二、考古学的性质和与历史学的关系
考古学与历史科学有密切关系,因为历史学的性质属于人文科学,考古学的性质也属于人文科学。但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在于,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实物
考古学 绪论
考古学鉴定绝对年代普遍运用化学方法。最常 用的如14C法。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方法也运用于断代 和对遗物进行成分和性质分析(对陶瓷、钢铁和青 铜器成分和含量的分析)。如古地磁法、热释光法、 钾氩法、铀系法、X射线荧光分析法、电子探针法、 中子活化法。
+ 随着田野考古技术的提高,现代化的机
械设备和手段已开始运用于调查发掘, 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卫星照相、 航空照相、磁力探测、地抗力探测以及 红外线摄影、测量和绘图。在水下考古 和悬棺的调查中,常常应用物理学方法 和手段。
+ 考古学上,陶片、石器和各种其他
器物的统计和类型学分析研究都离 不开数学和计算机。
考古类型学研究、系列排队是一项庞大的 工程,利用计算机编程将减轻考古工作量, 且计算机便于保存资料、进行纵横关系的 比较。
考古学和狭义的历史学(以文献资料为 主研究人类历史)是两门各自独立的科学。 同属广义的历史科学,是历史学科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学科的高级阶段。 二者研究对象和方法都不同。历史学主 要依靠文献记载,运用传统的考据方法;考 古学主要依靠实物,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研 究。
+ 运用现存落后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
教信仰等,研究古代社会的婚姻、家庭、部落 和民族的起源问题,并依据考古发掘的遗迹作 出解释和研究。今天的落后民族正如“活的化 石”,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参考。 + 如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记录了印第安易 落魁部落的图腾崇拜、婚姻和血亲复仇等习俗, 为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状况提供了参照。我国 纳西族走婚习俗也是古代母系氏族社会婚姻状 况的遗留。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一、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中国的史前考古学分期研究,始自20世纪20年代。1925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出版了《甘肃考古记》一书,除依据个别地层叠
压关系外,他主要采用类型学和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进化理论,将甘肃古文化
分为六期,即齐家、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期。其中前三期属新石器
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后三期归入早期青铜器时代。尽管这一分期被以后的考
古发现证实并不准确,但却开中国史前考古分期研究之先河。以后随着史前考
古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考古学家们不仅纠正了前人的分期错误,而且逐渐建
立了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体系。中国学者一般以汤姆森的三期说为基础,通用
鲁伯克的划分法,将史前考古分为两段六期,即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
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又各分为早、中、晚三期。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
和文化遗存距今约200万年前后,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约在距今4000
年前后,开始出现了文字和早期国家,史前时期结束。中国的史前时期大体相
当于石器时代,并可细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发展阶段。我们认为,依据目前中国考学的发现与研究,参照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将每一大阶段各
分为四期,或许更能反映中国史前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1-8)。1.旧石器
时代考古分期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200万年前开始,到距今1万年前后结束,
属史前时代的早期。是人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进行采集、狩猎、渔捞等活动的
阶段。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体质的演进,可进一步细分为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四个发展阶段。初期:距今约200~100万年,相当于地质年代
第一章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的遗迹和遗物。 1.人类有意识地加工的的遗物和遗迹。 2.与人类活动有关的遗物和遗迹。
三、考古学来自百度文库学科性质
科学性 艺术性 历史学 人类学 交叉学科
四、考古学的价值
1.满足人类历史意识之需要 2.改变现行的意识形态和成见 3.呈现古人的生产生活的状态和文化成就,弥补 了传世文献的不足。 4.记录和反映古人的经验,在适时空条件下可以 直接在应用。 5.考古学的成果是文化产业资源。 6.在现代经济文化生活的中的延伸价值。
地质学和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进化论的提出使知识 界怀疑《圣经》的观点。 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推翻了《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 的神话。 尤其是到了 19世纪中叶,C.R.达尔文(1809~1882) 的《物种起源》、C.莱尔(1797~1875)的《从地质证据来证 明人类的古老》和T.H.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的出版使人们懂得人类的出现至少在数十万年之前,并认 识到人类是从猿类演化而来的。于是,史前考古学产生了。 它以进化论的理论为指导,按照近代自然科学的传统,以严 格的科学方法从事研究,使作为科学的近代考古学从此得以 成立
印加帝国的农业
空中摄影术与发掘已经揭示出,大约在公元前一 千年,在的的喀喀湖周围地区,有至少二十万英 亩土地属于一种基于“凸地”的农业体系,这种 体系用从地块间沟渠中挖出的泥土来抬高耕种表 面。这一体系非常适合于四千米的高度,适合于 地区环境,也适合于传统的块根植物。然而,这 种体系在五百年前印加帝国的征服之后被放弃了, 现代的农业方法涉及大量的机械、化肥、灌溉和 进口谷物,这种方法被证明在这种气候下,恰恰 并不成功。
考古学与史前文明
考古学与史前文明
作者:
来源:《大众考古》2020年第07期
《考古学与史前文明》
【美】布赖恩·费根著,袁媛译
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6月
本书第一部分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考古学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考古理论到年代测定技术,从科学的发掘流程到全球各地的田野挖掘实践经验;第二部分详细梳理了250万年的人类史—史前人类如何从非洲扩散至全世界?为什么有些社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另一些则发展出了农业或是更高级的城市文明等等。
《苏秉琦、张光直、俞伟超论良渚》
良渚博物院编著
科学出版社,2020年6月
本书收录了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张光直和俞伟超先生关于良渚文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和重要讲话13篇。三位考古学家分别从区域考古、玉琮与宗教祭祀方面,以及文化衰变原因探讨的角度,对良渚文化及环太湖地区考古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书中还附有先生们珍贵的学术活动照片,是关于良渚文化及其相关研究的大家之作。
《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
刘庆柱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
考古大家写给大众的中华文明史!三年策划筹备,饱含数十载学术思想结晶。作者以考古遗迹、文物为切口,通过对文明的几大要素—都城、陵墓、礼制建筑与礼器、文字的耙梳,以及对国宝、遗迹的展示,全景式展现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族属建立的不同王朝,对中华民族一致的国家认同。
《沙发考古随笔》
陈淳著
商务印书馆,2020年7月
“沙发考古”源自美国的armchair archaeology,意指理论考古。但在中国考古学又叫锄头考古学,是动手动脚找材料的体力活。如果考古只限于挖土、辨认陶片和类型学研究,缺乏思辨精神和想象力,那么常常会变成“挖宝”。本书主旨正是倡议中国考古学加强科学思辨和理论素养的训练。
考古学理论
考古学理论
考古学张光直总结为:考古学是一种具有特殊对象和独特技术、方法的特殊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是富于变化的,而且要和许多学科做点和面的接触;因此,考古工作者的训练应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夏鼐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学科。
人工遗存
三叠层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中第一次采用按土质、土色来划分文化层的方法,结果发现了著名的后岗仰韶、龙山和小屯三叠层,确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是中国考古学中地层学出现的标志。
蒙特柳斯瑞典考古学家,类型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一生着力于北欧、意大利、希腊等地的青铜时代文化研究。这一地区的青铜文化没有文字记载,被称为先史时代。因此,年代学的研究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蒙特柳斯对南欧及北欧地区的青铜器和陶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排比,并参照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地层关系,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他重点研究了铜釜、铜剑和扣针等器物的形态演化和器物组合,判断了它们的年代关系。从而用类型学的方法成功地确立了北欧新石器时代(分为4期)和青铜时代(分为5期)。他一生著作甚丰,1903年出版的《东方与欧洲上古文化诸时期》的第一卷就是专门论述类型学原理与运用实例的。
考古学文化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文化圈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描述文化的分布的概念之一,它涉及的地域范围比文化区和文化区域更为广泛。文化圈的概念是由德国民族学家R.F.格雷布纳首先提出的。
传播论描述物质特征从一个文化向另一个文化的传递,在此过程中,文化的特征可能因此发生改变。
考古学发展简史
考古学发展简史
内容提要:
现代考古学的历史,如果从1819年丹麦博物馆学家汤姆森率先按三期说布置国家古物博物馆的展览开始算起,大约有200年。从世界范围来看,科学的考古学产生时间并不长,与其他众多学科一样,考古学率先是在欧美和北美地区发展开来的。本章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欧美及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简史。
欧美考古学简史
古物学、三期说、类型学、新考古学、后过程主义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简史
金石学、史语所、后冈、殷墟、考古学体系、中外交流
郑重提醒
在此,我们还要郑重提醒所有关注文博考研资讯的读者,目前平台没有将任何一份已经发布的考研复习笔记打包出售,各位读者如有碰到此类情况,请大家擦亮眼睛,谨慎购买,以防上当受骗。欢迎大家将此类行为曝光给我们,我们呼吁大家共同联手抵制,共同维护我们的文博考研复习交流平台。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
•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的古物学
1586年,都铎王朝的古物学家和历史学家威廉·卡姆登发表《不列颠》一书,古物研究之风率先始于英国。书中首次对不列颠早期遗存作了全面有描述。同一时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研究,从而促使欧洲古物学家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收集。随着对探究民族起源问题兴趣的日益增强,人们不再满足于收集艺术品,而开始意识到关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史前史和早期史的知识,可以通过研究田野中发现的古物而获得。
•拿破仑远征埃及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人们初次感受到埃及考古学的魅力和诱惑。随军远征的167位专家学者对埃及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埃及
的地理、动植物、风土人情和古代建筑,发现了举世闻名的“罗塞达碑”,并于1809年出版了多卷本的《埃及的描述》,成为考察工作的记录。随后兴起的埃及学系利用文献线索研究埃及文明,也关注考古发现的艺术和建筑。埃及学的诞生可以说相比古典研究更加重视考古学资料的获取。
考古学导论第一章概论
四、 美术考古学
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把各种美 术品作为实物标本,研究的目标在 于复原古代的社会文化。
五、宗教考古学
以有关宗教的文化遗存为研究对 象的考古学分支。
基督教考古学 伊斯兰教考古学 佛教考古学
六、水下考古学
• 是田野考古学在水域的延伸。水下考 古是对各类水域内保留下来的文化遗 存进行调查、发掘和研究。主要是发 现、打捞和研究水底的古代沉没物、 沉船以及淹没于江河湖海中的都市和 港口等的遗址。
二、体质人类学
• 考古学领域中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 研究古代人类群体的人口学构成和人种学类型的划分; • 运用DNA方法揭示古代人骨之间在种系演化上的相互关
系; • 运用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各地区古
代自然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的内涵与模式; • 运用古病理学方法研究各古代人类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
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工程 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三大方面。
• 人类学—考古人类学 • 体质人类学 • 民族学—民族考古学 • 历史学—历史考古学 • 动物学—考古动物学 • 植物学—考古植物学 • 第四纪地质学
一、人类学
• 人类学: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从 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 究。
墓葬
•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残余按一定方式 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 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称为墓。中国考 古学上,两者常全称为“墓葬”。
史前考古学
Αρχαιολογια研究范围的演变
•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前427-前347)使用这个词 就是指古代学问。 • 14-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其含义稍有 改变,主要是指对古希腊、罗马古物和古迹的研 究。 • 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 的研究。 • 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和古迹的研究。
4、考古学的时间范畴
• 上限起自人类开始,下限各国不尽相同: • 英国下限定在1066年诺曼人的入侵;法国下限定 在987年加洛林王朝覆灭;美洲下限定在1492年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中国下限定在明末。 • 考古学研究的上限是人类的出现,那种将恐龙的 发掘与研究也纳入考古范畴的做法是错误的,恐 龙属于自然史,并非社会史或文化史。中国考古 学年代下限定在明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所主编的《新中国考古收获》、《新中国的考古 发现与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卷》几 部著作,具体内容就是1956—1958年明定陵的发 掘。
5、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 “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
•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遗存,或简称遗 存。所谓“遗存”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 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实物。
遗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遗迹 遗物 人本身遗存 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关的自 然遗物
• 到了清末,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派人到中国搞考古调查,掠夺了中国的珍贵 文物,也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古学带到了中国。 •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进行了考古发掘,这 次发掘使西方的考古方法传到了中国,从此在中国这块土 地上揭开了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的新篇章。这 样就打破了以往单一依据文献来研究历史的旧史学传统, 打破了金石学传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1921年仰韶 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始。 • 到了1926年,中国人开始自己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工地(李 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 • 1931年和1938年出版的《辞源》和《辞海》里,出现了 “考古”这个辞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7~2006.7:完成辅助教材或相关教学参
考资料的编写工作。进行有关考试改革的工作。
2006.7~2007.12:进一步完善教学实习基地的
建设工作,全面推行高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 合的教学实践。
欢迎指导
《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2005 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
一等奖,陕西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
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科研成果——《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
钱耀鹏的《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 起源研究》 2001年10月,由西北大
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 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七次哲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北大学第一、二届教案评比奖
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西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四、科研成果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2 项
序 号 1
项 目 名 称
项目 来源 国家三峡 建设委员 会
超迄 时间
1997~ 2003
经费 (万元)
项目负责人
三峡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子项 目:万州上中坝遗址发掘研究子 项目
教学成果——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一部
本教材主要内容:对史前考古 方法、史前时期的环境、史前 时期的人类、史前文化区系、 史前技术、史前经济、史前聚 落、史前墓葬等八个方面进行 了系统介绍。目的在于使学习 者能全面掌握中国史前考古学 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史前考 古学研究状况,为从事史前考
史前考古学
课程建设简介
一、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简介 二、史前考古学教师队伍
三、主要教学成果
四、主要科研成果 五、建设目标
一、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简介
● 学科简介
西北大学考古专业设立于1956年,是中国高
等学校中最早设立的考古专业的之一。经过多年
的建设,形成了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较为完善
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专门人才培养体系。2002年1
月,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 办学条件
近年来,在西北大学“211工程” 的重点支持下,基础设施、教学科研 条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 教学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 人才培养
专业建立以来,已培养出专科生、本科生、 800余人,毕业生分布在全国26个省、直辖市和 自治区。其中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和管理机构 业务人员的90%以上、西北地区70%以上均是西 北大学的毕业生。
二、“史前考古学”教师队伍
“史前考古学”教师队伍简介
姓名
张宏彦 钱耀鹏 陈洪海 陈 靓
性别
男 男 男 女
年龄
52 44 42 37
职称
教 教 授 授
学位
硕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承担任务
第一主持人,主讲 第二主持人,主讲
副教授 讲 师
主讲,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 项目第一主持人
姓 名:张宏彦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最后学历:历史学硕士 专业职务:教 授 研究方向:史前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通论 ◆史前考古学(上) 承担本科课程 ◆田野考古学 ◆人类学概论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科研成果——《宗日遗址文物精粹》
陈洪海等主编的《宗日遗 址文物精粹》2001年10月,由
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对中国史
前考古发现的城址进行了全面 的研究。并探讨了由聚落到城 址的发展过程,城址与文明起 源的关系等。
主要科研成果—— 近年来发表主要论文
论文题目
东亚地区的史前石镞的初 步研究 陕西洛南龙牙北洞石制品 的初步观察与研究 渭水流域旧石器时代的古 环境与古文化 关于半坡遗址的环壕与哨 所 关于半坡聚落及其形态的 考察 关于西山城址的特点和历 史地位 试论宗日遗址的文化性质 重庆市万州区上中坝遗址 发掘
具有国家考古发掘依附资格
基本情况
● 项目第二主持人
姓 名:钱耀鹏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最后学历:历史学博士 专业职务:教 授 研究方向:史前考古学 ◆考古学概论 ◆史前考古学(下) 承担本科课程 ◆聚落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
具有国家考古发掘依附资格
基本情况
三、教学成果
教学特色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 校内课堂讲授与田野考古发掘、博物馆实践相 结合,是我校考古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特色。
建设目标:
依据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加
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
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整合学科的优势,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努力将史前考古学建
设成符合标准的精品课程,为国家培养合
格的考古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4.1~2005.7:完成史前考古学课件的研制 工作,并在教学中试用、修改,2005.7正式上网。
129
张宏彦
2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 规划项目“渭水流域史前环境 与文化研究”
陕西省哲 学社会科 学规划办 公室
2002~ 2004
1. 3
张宏彦
主要科研成果——《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
2000年10月,由科学出版 社出版,共40.3万字,179幅插 图,80个彩色和黑白图版。对 历年来发掘的167座灰坑、7座 房址、28座墓葬和1座陶窑及出 土的陶、石、骨器等1000余件 文物进行了总结性研究。 王世和、张宏彦、钱耀鹏执笔
刊物名称及发表时间
《考古》1998年第3期 《考古》2001年11期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9年第2期 《考古》1998年2期 《考古》1999年6期
作者
张宏彦 张宏彦 张宏彦 钱耀鹏 钱耀鹏
《文物》1999年7期
《考古》1998年第5期 《文博》2000年4期
钱耀鹏
陈洪海 冉万里
五、建设目标
古学研究奠定基础。
张宏彦编著
●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1)张宏彦、钱耀鹏等参加的“考古专业田野考古发掘实习的改 革与实践”1999年被评为西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张宏彦编著的《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2005年获陕西省普通
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3)张宏彦2005年获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 (4)钱耀鹏编写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教案,2001年被评为西北 大学第一届教案展评一等奖。 (5)钱耀鹏2003年获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