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考古学

合集下载

托福听力背景知识:考古学(Archaeology)

托福听力背景知识:考古学(Archaeology)

托福听力背景知识:考古学(Archaeology) Definition (定义):根据发掘或古代遗物、遗迹研究古代人文历史的科学。

Categories (类别):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等分支。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从研究的年代范围上划分,考古学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分支。

也有人主张在两者之间加入原史考古学而成为三大分支,但从实际意义来说,原史考古学的重要性不如前两者。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范围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类历史,历史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则限于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两者的界线在于文字的发明。

世界各地,文字的发明有早有晚,所以各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和历史考古学的年代上限各有不同。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都以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这是它们之间的共同性。

但由于历史考古学必须参证文献记载,而史前考古学则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可供依据,所以两者的研究任务也有所不同。

史前考古学承担了究明史前时代人类历史的全部责任,而历史考古学则可以与历史学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究明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

由于史前考古学主要是研究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时也包括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历史考古学主要是研究青铜时代尤其是铁器时代,两者所研究的遗迹和遗物在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它们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说,史前考古学要充分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相结合,历史考古学则必须与历史学相配合,同时还要依靠古文字学、铭刻学、古钱学和古建筑学等分支。

从断定绝对年代的手段来说,史前考古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技术,而历史考古学则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

“田野考古学”的名称,是20世纪初正式提出来的。

但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有时则要根据调查结果,测绘地图,作为记录的附件。

近五十年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大成果

近五十年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大成果

早期智人阶段的许家窑人及其文化
图片4-2-10 图片4-2-12
1974年至1975年,在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附近的 遗址中出土的许家窑人,属早期智人早期的古人类, 年代距今约10万年。许家窑人文化以石器、骨器、 角器为代表,已发现的各类石制品多达14000余件, 石器类型多样,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钻、 砍斫器、石球等,制作技术较北京人稍有进步。左 上图为许家窑人顶骨化石,左下图为许家窑人使用 的石器,上图为骨器。
图片4-2-15
晚期智人阶段的柳江人
1958年发现于广西壮族 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旁 洞穴中的柳江人,是迄 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晚期 智人化石,年代距今约 7万至6万年。经人类学 研究,柳江人的体质特 征属蒙古人种,代表了 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 型。
图片4-2-17
图片4-2-19
晚期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
纳勒迪人(Homo Naledi)
南非科学家发现了人
类祖先的遗骸,并证 明其是一类新人种, 这一重大发现很有可 能改变人类的历史。 他们可能是最早期的 人类,活跃于大约 300万年之前。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直立人的代表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
人等,以及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中国著名的早期智人许家窑人和丁村人及其所代表 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中国著名的晚期智人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及其所代表 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3.遗址的布局: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 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已有一定规划和布局,大 致分为3个区,即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 住区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宽6~8米, 深5~6米的大壕沟围绕,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 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 (1)居住区在遗址的中央,占地约30000平方米,中 间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 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 ,每片以一 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窖穴 散布周围。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 地。 (临潼姜寨遗址有相似的布局)

简述史前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简述史前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简述史前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史前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上最早期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学科。

它主要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人类骨骼、化石等史前遗留物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探索人类起源、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演变等问题。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各类史前遗址和遗物,如洞穴、石器、陶器、金属器、彩陶、骨器、石碑等等。

这些遗址和遗物是史前人类生活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挖掘和研究,可以揭示史前人类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宗教信仰、艺术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一般涵盖了从人类出现到出现文字记载之前的大约6000万年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经历了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耕文明时代的转变,史前考古学通过对遗址和遗物的研究,可以追溯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此外,史前考古学也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如人类学、地理学、生物学等。

人类学提供了对史前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理论框架;地理学则研究史前人类的居住地选择、迁徙和环境变化对其生活的影响;而生物学可以通过对古人类遗骸的研究,揭示史前人类的身体特征、遗传关系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总之,史前考古学通过对史前遗址、遗物和遗骸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文明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线索,为我们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史前考古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史前考古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史前考古学》一、课程名称:史前考古学二、课程类型:考古专业核心课程三、适用对象:考古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四、计划课时:每周4学时,共72学时五、学分:3分六、任课教师:朱之勇、刘斌七、课程简介:史前考古学的内容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和新石器时代考古两大部分,是考古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本课分为上编(旧石器时代考古)和下编(新石器时代考古),共十章内容,分别是史前考古学方法论、史前环境、史前人类、旧石器及旧石器文化研究、史前考古的综合理论问题、史前农业起源与发展、史前房屋建筑与聚落考古、史前墓葬与埋葬制度、史前社会结构的演进、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史前考古(旧石器时代考古和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当前史前考古的研究成果与动态,使学生初步基本具备从事史前考古研究的能力。

课程以老师讲授为主,同时会组织学生进行3~4次的专题讨论。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上编旧石器时代考古第一章史前考古学方法论(8学时)第一节史前考古学及研究对象一、“史前”与史前考古学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一)遗物(二)遗迹(三)遗址第二节史前考古年代学一、第四纪地层学(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史前考古的关系(二)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代(三)第四纪地层堆积二、生物地层学(一)古生物化石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二)我国常见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三)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与地层年代的判定三、考古地层学(一)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二)文化层形成的原理(三)文化层的划分与地层关系四、现代科学技术的测定年代方法第三节史前考古埋藏学一、何谓埋藏学二、影响埋藏的因素三、埋藏类型及判别(一)原地埋藏类型(二)搬运埋藏类型(三)特殊埋藏类型四、史前文化遗存的埋藏规律(一)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二)史前文化遗存的埋藏规律第四节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一、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一)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二)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二、中国史前文化的分区研究(一)文化与文化区(二)史前文化区系研究历程(三)中国史前文化的分区思考题:1.解释“史前时期”与“史前考古”。

新疆伊犁河谷史前考古学文化研究

新疆伊犁河谷史前考古学文化研究

本次演示通过对新疆史前“化妆棒”器物组合的研究,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女 性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对于理解新疆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性别角色 分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次演示的研究也为性别考古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和方法,对于推动考古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
然而,本次演示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限制。首先,由于考古材料的限制,我 们未能对所有“化妆棒”器物组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其次,对于“化妆棒” 器物组合的使用者和制作者的性别和年龄等问题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讨。未来研 究方向可以包括:(1)对新疆史前时期其他地区和民族中的“化妆棒”器物组 合进行对比研究;(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化妆棒”
在民国时期新疆伊犁的社会经济研究中,我们需要多个核心问题。首先,我 们需要了解该地区的社会结构,包括人口分布、民族构成、社会阶层等。其次,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政治制度以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我 们还需要全面分析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情 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新疆伊犁的社会经济状况,本次演示选取了几 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当时重要城市伊宁的城 市规划、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来揭示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此 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考察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进一步理解民国时期 新疆伊犁多民族共存的社会现实。
在科技应用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考古学家们也运用了各种科技手段 来研究新疆伊犁河谷史前考古学文化。例如,通过碳-14测年法、DNA分析等手段, 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文物的年代和种族来源。此外,三维扫描、虚拟考古等技术 也可以用来复原遗址和文物的原貌,为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持。
重要结论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重 要结论: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中国很早就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产生于1000年前的北宋,到清代更为发达,形成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下面由为你整理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1928年10月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试掘,准备大规模地展开工作。

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1929年,李济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近代考古学知识和发掘经验的学者,被聘任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

同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及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分别成立。

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从事考古研究的学术机构。

新生代研究室的周口店发掘1929年在裴文中的主持下,发现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

随后,发现大批石制品和人类用火痕迹,使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得到确认。

1933年由裴文中和贾兰坡发掘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殷墟等项发掘1928~1937年间进行了15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

开始发掘小屯遗址的时候,发掘水平不高,主要目标是有字甲骨,还缺乏分辨复杂遗迹的能力。

1930年,在国外专攻考古学专业的梁思永学成归来,不久参与山东历城县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辨识了仰韶文化以外的又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梁思永后又进行安阳后冈遗址的发掘,从地层上解决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

他还参加小屯遗址的发掘,在发掘方法上有明显的改进。

从此,殷墟发掘走上科学的轨道,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在小屯村一带,先后发现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获得22000多片有字甲骨和其他珍贵文物;又在侯家庄商王陵区发掘10座规模特大的商代大墓以及上千座“人牲”祭祀坑,从而为中国考古学和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科学资料。

与此同时,又发掘浚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地、汲县山彪镇和辉县琉璃阁的战国时期魏国墓葬,以及日照两城镇、永城造律台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

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广泛采用国际上从5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放射性碳素断代的方法,被视为史前考古学中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考古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

考古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

考古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文明的学科,通过对人类活动遗迹的发掘和分析,对古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研究。

考古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对于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着考古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展开探讨。

一、考古学的分类考古学可以根据研究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来进行分类。

根据时间跨度,考古学主要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类。

史前考古学主要研究史前时期,即人类出现至文字出现之前的历史时期。

通过对人类遗存和器物的发掘、研究和分析,揭示古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等信息。

史前考古学对于研究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历史考古学主要研究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时期,通过对历史时期的遗址、遗迹、文物和建筑等进行发掘和研究,还原历史事件和古代社会的面貌。

历史考古学对于研究历史事件和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根据空间范围,考古学可分为文化考古学和城市考古学两大类。

文化考古学主要研究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演变。

通过对遗址、墓地、陶器、铭文等的研究,揭示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

城市考古学则主要研究古代城市的建筑、规划、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古代城市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还原古代城市的面貌,了解古代城市的产业结构、社会组织和城市化进程,对于研究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考古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勘探调查、发掘、文物鉴定、实验考古等。

勘探调查是考古学中的首要步骤,通过对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的观察和分析,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了解遗址的分布、规模和特点。

发掘是考古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考古遗址进行挖掘,发现并记录不同时期的遗存和文物。

发掘可以揭示出古代城市、墓地、居住区等遗址的规模、结构、布局等信息。

文物鉴定是通过对考古出土的文物进行科学鉴定和分类,获得文物的年代、材质、用途等信息。

文物鉴定结果对于确定遗址的时代和性质以及揭示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史前考古学课件---第二章 史前环境考古

史前考古学课件---第二章 史前环境考古

第二章史前环境考古研究第一节环境考古学及其理论第二节环境考古研究的方法第三节史前考古与古环境研究的关系第四节中国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一节、环境考古学及其理论“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考古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环境”。

◆所谓环境是相对中心事物而言的。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考古中的“环境”,是以人类及其文化为中心事物,指以人类及其文化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其自然条件。

一、何谓环境考古学恢复古代人类及其文化的生存环境;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相互作用;探讨人类文化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对古代自然环境的变迁史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之间的关系做出全面的解释。

环境考古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介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地质学生物学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环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二、环境考古学的理论1.环境考古学产生的理论基础环境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有两个学术来源:✓基于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理论与方法,✓基于新进化论和新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生态学是1866年由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E.Haeckel,1834~1919)建立的,他把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的科学命名为“生态学”生态学以生物的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其它生物及无生命的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的物质循环(食物链、食物网)和能量转化过程而形成系统结构。

美国新进化论人类学家斯图尔德(Steward,J.H.,1902 ─ 1972)基于生态学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

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类文化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不仅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而且文化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新考古学与环境考古学基于新进化论的新考古学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类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下的一个体系,要了解文化变化的原因,就必须了解这种变化的自然背景。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一、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中国的史前考古学分期研究,始自20世纪20年代。

1925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出版了《甘肃考古记》一书,除依据个别地层叠压关系外,他主要采用类型学和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进化理论,将甘肃古文化分为六期,即齐家、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期。

其中前三期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后三期归入早期青铜器时代。

尽管这一分期被以后的考古发现证实并不准确,但却开中国史前考古分期研究之先河。

以后随着史前考古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考古学家们不仅纠正了前人的分期错误,而且逐渐建立了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体系。

中国学者一般以汤姆森的三期说为基础,通用鲁伯克的划分法,将史前考古分为两段六期,即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又各分为早、中、晚三期。

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距今约200万年前后,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开始出现了文字和早期国家,史前时期结束。

中国的史前时期大体相当于石器时代,并可细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发展阶段。

我们认为,依据目前中国考学的发现与研究,参照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将每一大阶段各分为四期,或许更能反映中国史前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1-8)。

1.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200万年前开始,到距今1万年前后结束,属史前时代的早期。

是人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进行采集、狩猎、渔捞等活动的阶段。

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体质的演进,可进一步细分为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四个发展阶段。

初期:距今约200~100万年,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早期。

此时的人类,刚从其动物祖先中分离出来,还保留有较多的猿的性状,脑量只有700亳升左右,属早期直立人(早期猿人)阶段的人类。

这一时期的人类,已能用直接打击法制作原始、简单、粗糙的石器;从事采集与狩猎经济。

但尚未发现可靠的用火证据。

早期:距今约100~20万年前,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中期的大部分时间。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资料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资料

名词解释:1,考古学。

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的一门学科2,遗迹。

答:遗迹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3,遗物。

答:遗物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

4,史前考古学。

答: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他是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以文献记载时代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古学相对,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5,历史考古学。

答:历史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则限于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两者的界线在于文字的发明。

6,旧石器时代。

答: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

7,新石器时代。

答: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8,青铜器时代。

答:青铜器时代,考古学分期法的一个时期,指主要以青铜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处于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是继金石并用时代之后的又一个历史时期。

9,玉猪龙。

答:玉猪龙并非龙而是猪。

当时人们已经完成了对猪的圈养,因此将猪的形状,做成配件。

之所以称为龙,是因为在最初发现时,考古学家出于某种原因将其误认为龙,红山文化的这头玉猪,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后来清楚了玉龙原来是玉猪,然而为时已晚,它的形象在社会上已经广为传播,甚至华夏银行将其作为了银行的标志。

为了不挫伤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便将这头玉猪命名为玉猪龙,既体现它的本质,又可以混淆概念:虽然是头猪,却是头龙猪。

10,玉琮。

答: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

大学考古学第一章概论【真题+参考答案】中

大学考古学第一章概论【真题+参考答案】中

第一章概论【真题+参考答案】中1. 考古学分支学科及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根据研究年代的不同,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史前考古学的研究的范围是文字未出现前的历史阶段,主要是研究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很大程度上依靠地层学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技术判断绝对年代,与第四地质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古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联系较为密切,必须利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其研究服务。

考古历史学的研究范围是有文献记载的人类历史,主要是研究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判断绝对年代,必须与历史学相配合,同时还要依靠考古学,铭刻学,古钱学,古建筑学等学科。

田野考古学是在20世纪初叶,欧美的考古学开始重视田野调查和发掘,注重发掘技术,田野考古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考古调查与发掘有一套完整的方法,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器材和设备,还要用各种自然科学手段,这就使田野考古学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将它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必要的。

考古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划分:美术考古学是将各种美术品作为实物资料来复原古代的社会文化。

在年代上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各历史时期。

即属于史前考古的范围,也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宗教考古学是以有关宗教的文化遗存作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宗教活动,到历史时期宗教活动更为普遍;古钱学是以古钱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判别古钱铸造年代、形制、重量、质料、铭文、图文和铸造技术,研究铸造者和发行地区,铭文、图文的意义和风格,还可研究世界各地区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情况;古文字和铭刻学的研究对象是铸刻或书写遗迹和遗物的文辞。

考古学根据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同而划分:航天考古学是指用飞机等航空工具在空中对地面摄影,通过对所得照片的观察和分析,判断遗迹和遗物的形状,种类及其分布;水底考古学是田野考古学的延伸,是田野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任务是发现、打捞和研究水底的古代沉淀物,沉船以及淹没于江河湖海中的都市,聚落和港口遗址等,也为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水文变化,海上交通和贸易等提供重要资料。

史前考古学(四)

史前考古学(四)

新石器时代考古钱耀鹏教授第一章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理论研究第一节新石器时代及其研究目标第二节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分区第三节考古学文化与史前社会研究第一节新石器时代及其主要研究目标目次一、新石器时代基本特征的认识历程二、新石器时代起始标志的意见分歧三、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问题的分析四、关于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研究目标半坡遗址鸟瞰一、新石器时代基本特征的认识历程磨制石器、陶器、农业、畜牧业被视为新石器时代的四大基本特征,这种认识的形成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

近年,人工建筑与纺织等也开始被列入新石器时代基本特征的范畴。

半坡仰韶文化陶器布纹印痕二、新石器时代起始标志的意见分歧有关新石器时代的起始标志,先后形成了磨制石器说、陶器说、农业说等传统观点。

最近,又有学者提出了居住建筑说这一新认识,并一定程度地支持了磨制石器说。

磨制石斧砍伐实验三、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问题的分析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突出表现,首先在于居住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斧、锛、凿等木工类磨制石器及长久性人工建筑随之普遍出现。

而平原地带的定居又引发了生产实践活动的一系列重大转变。

四、关于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研究目标考古学的研究目标在于人类的行为特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不同层级或各种阶段性研究目标的支持。

新石器时代的基础研究目标在于,文化特征与发展谱系的建立。

而主要研究目标应在于,人地关系、居住方式变革、农业起源、城市起源,最终探讨人类的行为特点以及文明社会的形成历程。

第二节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分区目次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区三、分期、分区研究的意义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中国新石器时代分期研究是以田野考古工作为基础的,大致经历了早期探索、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上的分期结果不尽一致。

目前,一般把中国新石器时代划分为:早期(初期),约公元前10000〜前7000年;中期(早期),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晚期(中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龙山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

史前考古学

史前考古学
第一章 什么是考古学
• • • • 第一节 考古学的定义 第二节 考古学的学科定位 第三节 考古学在历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节 考古学的分支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考古学的定义
• 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 “考古学”一词由日本学者从西文翻译过来,其所 对应的英文是“archaeology”,Archeologie(法 文)、Archaeologie(德文)、Археология (俄文)、Archeologia(意大利文)、 Arqueologia(西班牙文)。均源于希腊文 Αρχαιολογια。由两个词根“αρχαιοs” 和 “λογοs” 组成,前者意为古代或古代的事物, 后者意为科学。即希腊文中Αρχαιολογια最初是泛 指研究古代的学问。
• 到了清末,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派人到中国搞考古调查,掠夺了中国的珍贵 文物,也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古学带到了中国。 •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进行了考古发掘,这 次发掘使西方的考古方法传到了中国,从此在中国这块土 地上揭开了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的新篇章。这 样就打破了以往单一依据文献来研究历史的旧史学传统, 打破了金石学传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1921年仰韶 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始。 • 到了1926年,中国人开始自己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工地(李 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 • 1931年和1938年出版的《辞源》和《辞海》里,出现了 “考古”这个辞条。
2、考古学的定义
• 什么是考古学,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 一个得到大家公认的定义。
关于考古学定义的不同说法
• ▲苏联1959年版《苏联考古学》: •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历史有两大资料, 即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实物资料即是考古学家研究的主 要资料,它虽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因为考古学研究 并不排斥文献资料。” • ▲美国1979年版《考古学基础》: • “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实物遗存研究过去的社会和文化的科 学。” • ▲英国1981年版《考古学简史》: • “研究人类过去历史遗存的一支历史学科。” • ▲中国1986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 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史前考古学是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以文献记载时代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古学相对,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内容简介中国史前考古学是近代的新兴学科之一,它的诞生和发展有着客观的历史背景,探讨这一过程的由来,对正确理解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论述,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书长达二十余万言,有史实,有论述,不失为考古学史佳作。

为考古学、古代史研究者所必读,对近代科学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陈星灿,1964年出生于河南长葛县。

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199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已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编译出版了两部反映国外考古学发展方向的论文集:《当代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和《考古学的历史、理论、实践》。

论文《安特生与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早期研究》获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

史前考古学基本介绍也称史前学或史前史。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都以人类的遗迹、遗物为研究对象,但后者可用文献记载来互证,而前者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此两者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具有质的差异。

Prehistory 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文献记载时代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古学相对,是考古的一个重要分支。

也称史前学或史前史。

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都以人类的遗迹、遗物为研究对象,但者可用文献记载来互证,而前者则完全是不可能的,此两者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具有质的差异。

史前考古学的史前时代划分有关史前的传说,在古文献里也有所反映,例如前8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令》诗篇里,便把人类的发展划分成黄金、白银、青铜、英雄和铁5个世纪;中国东汉袁康所撰的《越绝书》中也把人类使用的工具,分成石、玉、铜、铁4个阶段,这些只是根据古代传说而产生的推理叙述。

史前各文化类型综述

史前各文化类型综述

绪论1.汤姆森“三期说”:1836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第一次根据制造武器和工具的材料将该馆收藏的古物划分为石器、青铜和铁器三个时代,提出“三期说”:将考古学文化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2.1865年,法国学者约翰·卢伯克提出将石器时代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打制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磨制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3.史前考古学的时代划分(分期):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4.中石器时代:1892年英国学者A·布朗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划分了一个过渡期,称之为中石器时代。

但由于这个概念没有十分明确的内涵,因此当时并不为大多数学者接受。

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中石器时代的概念才在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阐述,确认在欧洲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存在一个“中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最显著特点:①石器向细小化发展,大量采用间接打击和压剥法,由这些方法产生的细石器工具广泛应用于当时的一些主要生产领域;②发明了弓箭;③狗作为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出现。

代表遗址:河南许昌灵井遗址,山西大荔沙苑遗址,广东阳春独石仔洞穴遗址。

5.铜石并用时代:或称金石并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

此时已经掌握铜冶炼术,用冷锻或铸造法制作红铜器,但石器仍是主要工具。

6.新石器时代概念:是1865年由英国考古学家约翰·卢伯克在《史前时代》一书中提出的,其本身又可分为前陶新石器(无陶新石器)和有陶新石器两个阶段。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年代,从地质学上讲,属于第四纪地质学上的全新世时期,从历史年代上讲,约为公元前10000B.C.—2000B.C.年。

判断是否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准:①是否出现磨制石器;②是否出现陶器;③是否有原始农业和手工业;④是否有长期定居的聚落。

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
-
01 考古学文化的定义 02 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性 03 总结 04 考古学文化的分类 05 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06 总结
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
这些遗迹和遗物反映了该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 信仰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
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范围内,一组具有共同 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集合
2
章节 PA性
考古学文化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考古学文化可以提供关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信息。通过对遗迹和遗物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古 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史前考古学文化指的是人类 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以前的 考古学文化。这些文化的遗 迹和遗物通常比较简单,主 要是石器、陶器等简单的生 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通过对 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分析,我 们可以了解人类早期的生产 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

历史考古学文化则指的是有 文字记载以后的考古学文化。 这些文化的遗迹和遗物比较 复杂,包括各种艺术品、建 筑、陶瓷、金属制品等。通 过对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历史上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社会经济也是影响考古学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使得当地 人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的地区,人们通常会生产和使用更为精细的器物和建筑,从而形成了更为复杂的考古学文化;而在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人们则通常会生产和使用更为简单的器物和建筑,从而形成了更为简单 的考古学文化
指导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考 古学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加强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 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史前考古学的定义

史前考古学的定义

史前考古学的定义史前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学科,主要关注人类在历史时期之前的生活和活动。

通过对古代遗址、遗物和化石的发掘、分析和研究,史前考古学试图还原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信息。

史前考古学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遗址中可以发现各种遗物,例如石器、陶器、动物骨骼等,这些遗物可以提供关于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线索。

通过对这些遗物的分析,史前考古学家可以推断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进而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

史前考古学还通过对古代骨骼和化石的研究,探索人类的进化历程。

通过对化石的分析,史前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体貌特征、生理特点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例如,根据古人类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人类起源于非洲,并且逐渐迁移到其他地区。

史前考古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例如,地质学可以提供古地理环境的信息,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古代物质的组成,生物学可以研究古代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等。

史前考古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常常需要与这些相关学科的专家合作,共同解读和理解古代文化遗产。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发掘、分类、测量、分析和研究等。

实地考察是史前考古学的基础,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勘察和调查,史前考古学家可以确定遗址的类型、规模和时代,并初步了解遗址的特点和价值。

发掘是史前考古学的核心工作,通过对遗址的挖掘,史前考古学家可以获取更多的遗物和遗迹,进一步了解古代人类的活动和生活情况。

分类、测量和分析是对遗物进行鉴定、描述和解释的过程,通过这些工作,史前考古学家可以将遗物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揭示出更多关于古代文化的信息。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探索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史前考古学的定义

史前考古学的定义

史前考古学的定义史前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史前时期的学科,它通过对人类在史前时期的活动遗迹和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研究和分析,以了解古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史前考古学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揭示人类历史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遗址和文化遗物。

活动遗址可以是古代人类的居住地、墓地、工作场所等,而文化遗物则包括陶器、石器、金属器等物品以及壁画、雕塑等艺术品。

通过对这些遗址和遗物的发掘和研究,史前考古学家可以还原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发掘、文化层序和年代测定等。

考古发掘是史前考古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活动遗址的发掘和挖掘,可以获取大量的文化遗物和遗迹,从而揭示古代人类的生活情况。

文化层序是指通过对不同文化层的分析和比较,确定不同文化阶段的顺序和演变过程。

年代测定是通过对文化遗物和遗址中的各种化石、遗存等进行科学测试,确定其年代和时代背景。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史前遗址和文化遗物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比如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

另外,史前考古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然而,史前考古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由于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遗迹和文化遗产大多数已经被埋藏在地下,因此需要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获取相关信息。

考古发掘是一项复杂而耗时的工作,需要耐心和专业知识。

另外,由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是非常脆弱的物质,容易受到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确保遗址和遗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史前考古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古代人类的活动遗址和文化遗物的发掘和研究,可以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9
张宏彦
2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 规划项目“渭水流域史前环境 与文化研究”
陕西省哲 学社会科 学规划办 公室
2002~ 2004
1. 3
张宏彦
主要科研成果——《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
2000年10月,由科学出版 社出版,共40.3万字,179幅插 图,80个彩色和黑白图版。对 历年来发掘的167座灰坑、7座 房址、28座墓葬和1座陶窑及出 土的陶、石、骨器等1000余件 文物进行了总结性研究。 王世和、张宏彦、钱耀鹏执笔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科研成果——《宗日遗址文物精粹》
陈洪海等主编的《宗日遗 址文物精粹》2001年10月,由
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对中国史
前考古发现的城址进行了全面 的研究。并探讨了由聚落到城 址的发展过程,城址与文明起 源的关系等。
主要科研成果—— 近年来发表主要论文
论文题目
东亚地区的史前石镞的初 步研究 陕西洛南龙牙北洞石制品 的初步观察与研究 渭水流域旧石器时代的古 环境与古文化 关于半坡遗址的环壕与哨 所 关于半坡聚落及其形态的 考察 关于西山城址的特点和历 史地位 试论宗日遗址的文化性质 重庆市万州区上中坝遗址 发掘
教学成果——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一部
本教材主要内容:对史前考古 方法、史前时期的环境、史前 时期的人类、史前文化区系、 史前技术、史前经济、史前聚 落、史前墓葬等八个方面进行 了系统介绍。目的在于使学习 者能全面掌握中国史前考古学 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史前考 古学研究状况,为从事史前考
《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2005 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
一等奖,陕西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
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科研成果——《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
钱耀鹏的《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 起源研究》 2001年10月,由西北大
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 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七次哲学
2005.7~2006.7:完成辅助教材或相关教学参
考资料的编写工作。进行有关考试改革的工作。
2006.7~2007.12:进一步完善教学实习基地的
建设工作,全面推行高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 合的教学实践。
欢迎指导
二、“史前考古学”教师队伍
“史前考古学”教师队伍简介
姓名
张宏彦 钱耀鹏 陈洪海 陈 靓
性别
男 男 男 女
年龄
52 44 42 37
职称
教 教 授 授
学位
硕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承担任务
第一主持人,主讲 第二主持人,主讲
副教授 讲 师
主讲,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 项目第一主持人
姓 名:张宏彦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最后学历:历史学硕士 专业职务:教 授 研究方向:史前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通论 ◆史前考古学(上) 承担本科课程 ◆田野考古学 ◆人类学概论
具有国家考古发掘依附资格
基本情况
● 项目第二主持人
姓 名:钱耀鹏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最后学历:历史学博士 专业职务:教 授 研究方向:史前考古学 ◆考古学概论 ◆史前考古学(下) 承担本科课程 ◆聚落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
具有国家考古发掘依附资格
基本情况
三、教学成果
教学特色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 校内课堂讲授与田野考古发掘、博物馆实践相 结合,是我校考古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特色。
建设目标:
依据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加
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
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整合学科的优势,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努力将史前考古学建
设成符合标准的精品课程,为国家培养合
格的考古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4.1~2005.7:完成史前考古学课件的研制 工作,并在教学中试用、修改,2005.7正式上网。
古学研究奠定基础。
张宏彦编著
●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1)张宏彦、钱耀鹏等参加的“考古专业田野考古发掘实习的改 革与实践”1999年被评为西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张宏彦编著的《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2005年获陕西省普通
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3)张宏彦2005年获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 (4)钱耀鹏编写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教案,2001年被评为西北 大学第一届教案展评一等奖。 (5)钱耀鹏2003年获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
刊物名称及发表时间
《考古》1998年第3期 《考古》2001年11期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9年第2期 《考古》1998年2期 《考古》1999年6期
作者
张宏彦 张宏彦 张宏彦 钱耀鹏 钱耀鹏
《文物》1999年7期
《考古》1998年第5期 《文博》2000年4期
钱耀鹏
陈洪海 冉万里
五、建设目标
月,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 办学条件
近年来,在西北大学“211工程” 的重点支持下,基础设施、教学科研 条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 教学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 人才培养
专业建立以来,已培养出专科生、本科生、 800余人,毕业生分布在全国26个省、直辖市和 自治区。其中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和管理机构 业务人员的90%以上、西北地区70%以上均是西 北大学的毕业生。
史前考古学
课程建设简介
一、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简介 二、史前考古学教师队伍
三、主要教学成果
四、主要科研成果 五、建设目标
一、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简介
● 学科简介
西北大学考古专业设立于1956年,是中国高
等学校中最早设立的考古专业的之一。经过多年
的建设,形成了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较为完善
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专门人才培养体系。2002年1
西北大学第一、二届教案评比奖
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西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科研成果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2 项
序 号 1
项 目 名 称
项目 来源 国家三峡 建设委员 会
超迄 时间
1997~ 2003
经费 (万元)
项目负责人
三峡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子项 目:万州上中坝遗址发掘研究子 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