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参考模板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关于教学目标的ABCD模式
关于教学目标的ABCD模式
【知识点01】ABCD模式
美国学者马杰(Robert Mager)强调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1.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即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习者或教学对象。
2.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
3.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一定的情境条件。
4.D——标准(Degree):说明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考点】ABCD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马杰)提出的。
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分别为(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ABCD模式中A表示(对象)。
ABCD模式中B表示(行为)。
ABCD模式中C表示(条件)。
ABCD模式中D表示(标准)。
编写教学目标是应考虑(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ABCD目标陈述法是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Armstrong Savage,1983)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
ABCD法包括在以下四个因素:A—听众(Audience):指目标所指向的对象B—行为(Behavior):指表明学习的具体行为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D—水平(Degree):指可接受的行为水平例如,这样陈述的一个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将能够对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给出的10个项目中的8个下定义。
”在这个目标中,A(听众)指“每一个学生”,B(行为)指“能够下定义”,C(条件)指“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D(水平)指“10个项目中的8个或80%”。
用ABCD法陈述教学目标时,这四个因素的前后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这四个因素要同时具备。
ABCD法的后三个因素与马杰的行为目标三要素是一致的,不过它增加并强调了行为者(听众)这一因素,从而使得教学目标的陈述更加完整。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1)、教学对象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
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2)行为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
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⑴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⑵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⑶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⑷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⑸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⑹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abcd教学目标表述方法
abcd教学目标表述方法
1.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是明确而具体的,确保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们将会学到什么内容和达到什么程度的能力。
2. 目标应该是可测量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来判断他们是否达到了目标。
3. 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可以使用量化的评估工具(如考试、作业、项目等)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4. 目标应该是具体的,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不确定的词汇。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以便学生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和如何做。
5. 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水平相匹配。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能力水平来确定相应的目标。
6. 目标应该是现实的和可实现的。
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资源限制,并确保目标是可以在给定的时间内实现的。
7. 目标应该是有序的,建立在先前的学习基础之上,并为将来的学习提供支持。
8. 目标应该是有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9. 目标应该是与课程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的。
教师应该将每个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
和连贯的。
10. 目标应该是适应性的,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进展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师应该监测学生的学习,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知识讲解
怎样用A B C D法编写教学目标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ABCD目标陈述法是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Armstrong Savage,1983)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
ABCD法包括在以下四个因素:A—听众(Audience):指目标所指向的对象B—行为(Behavior):指表明学习的具体行为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D—水平(Degree):指可接受的行为水平例如,这样陈述的一个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将能够对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给出的10个项目中的8个下定义。
”在这个目标中,A(听众)指“每一个学生”,B(行为)指“能够下定义”,C(条件)指“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D(水平)指“10个项目中的8个或80%”。
用ABCD法陈述教学目标时,这四个因素的前后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这四个因素要同时具备。
ABCD法的后三个因素与马杰的行为目标三要素是一致的,不过它增加并强调了行为者(听众)这一因素,从而使得教学目标的陈述更加完整。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1)、教学对象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
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2)行为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
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⑴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⑵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⑶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⑷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⑸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⑹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教学目标的abcd法则
教学目标的abcd法则
教学目标的ABCD法则是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按照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考虑:
1. Attitude(态度):指学生在学习该知识点时所需要具备的态度,例如学习的积极性、认真性、批判性等。
2. Behavior(行为):指学生在学习该知识点后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Content(内容):指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相关技能的应用等。
4. Discipline(学科):指教学内容所属的学科范畴,例如数学、语文、物理等。
按照ABCD法则,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需要具备的态度、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具体的学科内容和要求。
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完整word版)编写学习目标的ABCD法及案例
编写学习目标的ABCD法及案例美国学者马杰在他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
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中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参加在职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接下来要说明这些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能力,这种关于行为的表述是一定学习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行为目标,因此在教案设计中编写行为目标时应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动词,教案中的行为目标设计的参考动词可参照表4-8:表4-8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按照布卢姆的分类)学习目标层次特征可参考选用的动词识记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评价根据一定标准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进行判断价值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它清楚地告诉教师和学生,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因此,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
在一个好的行为目标中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有学者建议在马杰的教学目标三要素基础上再增加“教学对象”这一要素,这样可以从“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四个要素来说明教学目标,这一方法也被称为ABCD法。
请大家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请大家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指具体能力和知识的设立。
在进行教学之前,许多教师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成功。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来制定教学目标。
ABCD教学目标指的是:A - 行为:明确需要学生表现出何种行为或表现形式。
B - 条件:阐述完成该行为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
C - 度量:制定判断是否完成了该行为的量化标准。
D - 目的:阐述这种行为的意义和功效,为什么需要这种行为。
下面,我将以教学一个汉字为例,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A - 行为:学生将会书写“爱”字。
B - 条件:学生需要有一支笔和一张纸。
C - 度量:学生必须写出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D - 目的:教授汉字书写技巧;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增强学生对“爱”字的认知。
在这条教学目标中,A部分是关于学生应该学会的内容。
学生应该写出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这个目标非常明确,不会出现教学目标欠缺明确性的情况。
B部分很少出现在教学目标中。
这个部分阐明了学生所依赖的条件和环境,毕竟没有打印机和屏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部分是度量学生成功标准的部分。
这个标准他们是否有书写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这一部分确保了教学的高质量和学生的高水平。
D部分是关于目标的意义和功效的。
学生学写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不仅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汉字书写技能,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和加深对“爱”字的认识。
总之,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明确、具体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个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
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编写各种文本,如报告、论文、邮件等。
而好的文本不仅要有良好的结构和流畅的语言,还需要符合ABCD模式。
那么什么是ABCD模式呢?本次教学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A段(Introduction)A段是文章的开头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引入话题:简单介绍文章要讨论的主题或问题。
2.背景知识:简单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让读者了解文章所涉及的领域。
3.目的和意义: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要阅读这篇文章。
4.结构安排:简单介绍文章结构安排,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
二、B段(Body)B段是文章正文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主题句:明确表达本段要讨论的主题或问题。
2.论据和证据:提供支持主题句的具体论据和证据,并进行适当解释。
3.对比分析:对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4.范例说明:提供相关实例,以更好地说明主题句和论据。
三、C段(Conclusion)C段是文章的结尾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总结:对全文进行简单总结,强调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2.启示和建议:提供相关启示和建议,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
3.扩展话题:对相关话题进行扩展,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四、D段(Discussion)D段是文章的讨论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提出:提出相关问题或疑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2.探讨分析: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并提供具体解决方案或建议。
3.反驳观点:对不同观点进行反驳,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4.未来展望: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引导读者思考未来趋势。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ABCD模式的编写方法。
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ABCD模式,使文章更加有条理、易读易懂。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练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
教学计划:ABCD模式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ABCD模式编写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ABCD模式的定义和作用•掌握ABCD模式的构成要素•能够独立编写符合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理解ABCD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二、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ABCD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1.讲授法:教师将向学生介绍ABCD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编写流程,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ABCD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实践法:学生将分组进行小组作业,通过实践编写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4.录像回放法:教师将展示一段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录像,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评价方式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讲授环节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
2.作业评价:学生将完成一份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作业,教师将对其进行评分,评估其对ABCD模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互评评价:学生将对其他小组的ABCD模式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教师将结合学生的评价和自己的评价进行综合评分。
4.反思评价:学生将在课程结束后填写一份学习反思表,对自己在学习ABCD模式过程中的收获、困难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四、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共计5个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学时•主题:ABCD模式概述•教学内容:–ABCD模式的定义和作用–ABCD模式的构成要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第二学时•主题:ABCD模式编写流程•教学内容:–ABCD模式的编写流程–针对不同领域的ABCD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第三学时•主题:ABCD模式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小组作业:编写一份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法•教学评价方式:作业评价第四学时•主题:ABCD模式实施录像回放•教学内容:–展示一段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录像–引导学生对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学方法:录像回放法•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第五学时•主题:学习反思和总结•教学内容:–学生填写学习反思表,对学习ABCD模式的收获、困难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总结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讲评法•教学评价方式:反思评价五、教学资源准备为了保证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PowerPoint课件:用于讲解ABCD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编写流程。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⑴教学对象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
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⑵行为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
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①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③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④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⑤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⑥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①注意: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②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③价值判断: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④组织: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⑤价值体系个性化: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就可以了。
例如:学习内容是“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简述教学目标的概念及ABCD法
简述教学目标的概念及ABCD法
1.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ABCD目标陈述法是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Armstrong Savage,1983)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
ABCD 法包括在以下四个因素:A—听众(Audience):指目标所指向的对象,如”每一位学生“ B—行为(Behavior):指表明学习的具体行为,如“单元自测题做对” 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如“单元自测下” D—水平(Degree):指可接受的行为水平,如“10道题中做对8个或80%”。
(完整版)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⑴教学对象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⑵行为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
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①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③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④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⑤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⑥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①注意: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②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③价值判断: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④组织: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⑤价值体系个性化: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就可以了。
例如:学习内容是“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明确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者学习效果。
它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掌握所教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而设定的预期目标,也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和导向。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关联性。
首先,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准确性。
准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明确地表达出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水平,使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明确表达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技能要求和情感态度,同时要量化目标,使其具有可评价性和可衡量性。
其次,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可操作性。
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并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和技能的真实展示。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明确学生需要进行的具体学习活动,并将其表达为动作性的语言,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地理解和执行。
最后,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关联性。
关联的教学目标能够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注意将不同的知识点、技能要求和情感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地衔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学习体系。
总的来说,编写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只有制定出准确、可操作、关联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遵循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关联性的原则,确保教学目标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ABCD教学目标表述法
其中,①”、“列举”、“比 较”、“背诵”、“说明”、 “使用”都是行为动词。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
容。如,“学生能找出文章 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 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 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 胞和动物细胞”。
(3)条件
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
以上四个要素,简单说就是谁(对象) 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做了什么 (行为),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标准)。 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需要, 也不可能完全机械 地按上述要求编写学 习目标。在一个学习目标中,行为表述 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 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一般可 以不将条件和标准一一列出。
ABCD教学 目标表述法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
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
象,行为,条件和标准。故通俗 地称为“ABCD”法则。采用ABCD 法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 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
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 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 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 “能标记出来”是“行为” , “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 “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
素下产生的 。如“通过观察,准确描 述…”,“通过具体实例,说明….”。 具体的,比如,一位体育教师在制订 “提高平衡能力和空中定向能力”这一 目标时,行为条件是“通过尝试动作组 合,改善身体姿态”。
(4)标准
即应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表示,也可以用 定性的方法、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 法表示。例如,“至少能正确默写 80%的词语”。标准一般从行为的 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 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信息技术abcd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分别代表活动(Activity)、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度量(Measurement)。
下面是关于信息技术的abcd法教学目标的例子:1. 活动: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创建一个简单的销售报表。
行为: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输入数据、计算和格式化。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创建一个准确、格式良好的销售报表。
2. 活动: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算术运算程序。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编程语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编写一个运行正常的加法程序。
3. 活动:设计一个网页布局,展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信息。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HTML和CSS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布局和样式的网页。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HTML和CSS的基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创建一个外观和功能良好的旅游目的地网页。
4. 活动: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表格、输入数据和执行查询操作。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库软件的基本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创建一个包含学生信息的完整数据库,并能够执行查询操作。
5. 活动:制作一个短视频,介绍一个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剪辑和处理视频素材,添加文字和音频。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视频编辑软件的基本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制作一个有逻辑结构、内容完整的科学实验介绍视频。
6. 活动:使用图形设计软件创建一个海报,宣传一个社会公益活动。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图形设计软件创建具有吸引力和信息传达效果的海报。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制作一个外观精美、内容明确的社会公益活动海报。
7. 活动: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和整理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
(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
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
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如”通过观察,准确描述…“,”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比如,一位体育教师在制订”提高平衡和空中定向能力“这一目标的行为条件是”通过尝试动作组合,改善身体姿态“。
一般而言,条件主要包括如下因素
结果的行为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
“标准“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表示,也可以用定性的方法、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表示。
例如,”至少能正确默写80%的词语“。
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学习目标中,有些条件和标准较难区别,如“能在5分钟以内“即可理解为时间的条件,也可以看作行为速度标准。
对这一情况不必过多争论,只要能清楚说明教学目标就可以,对条件和标准的区别并不重要。
以上四个要素,简单说就是谁(对象)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做了什么(行为),
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标准)。
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机械地按上述要求编写学习目标。
在一个学习目标中,行为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
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一般可以不将条件和标准一一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