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及案例分析学习资料
第三讲 价值观、态度、情感与行为
第三讲
案 例:态度的转变
小王是厂里有名的捣蛋鬼,工作马虎,又 不听话。经常挨批评。他对批评也不在乎。 上个月厂部收到感谢信:小王见义勇为, 协助公安部门抓住抢劫犯。厂长公布了感谢信, 并在大会表扬小王;会后车间主任也勉励他发 扬成绩,再接再厉。从那以后小王变了:按时 上班,认真工作,热情待人;当月的产量和质 量均列班里前茅。
三、认知失调理论(1957) 认知失调理论(1957) • 态度的一致性研究 •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列昂·费斯廷格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列昂· Festinger)提出了“ (Leon Festinger)提出了“认知失调理 论”。 • 说明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三种关系 • 个体被假设会自动地设法使认知失调的 状态降到最低程度
第一节 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 事物以 及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及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 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一种 事物或一种现象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 事物或一种现象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 美与丑等进行评价时的标准。 美与丑等进行评价时的标准。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 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 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态度的例子
态度的例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工作态度案例
用“服从”提升你的成功指数
我的朋友晓军是某公司部门经理,他对“服从”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上下级的关系就是命令与执行的关系。如果只有命令,没有服从命令的下属,不仅仅会让工作陷于被动,而且可能被老板解雇!”简而言之,老板需要的是服从命令的执行者,而非自我感觉良好、我行我素的人!
大多数老板非常熟悉自己公司以及公司在市场的表现,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们可能比基层管理者敏感一些,下达的指令往往具有前瞻性。许多人认为自己的老板是”自大狂”,殊不知由于他们眼界不宽,自己其实已经陷入偏执的怪圈!在我看来,服从命令、积极地贯彻执行老板的意志是职场中重要的能力,
那些成功者,往往都是坚决的执
行者!
人生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能力极为平凡的人,怎样才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功?下列简单的方
程式,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人的才能、健康状况以及适应性等,基本由先天决定。“热情”是指工作热情,对工作努力的程度,这可以由自
己决定。
对“能力”和“热情”,分别可以从最低0分到最高100分做出
评价。在工作中,这两者是相乘的关系。
因此,一个人即使没有杰出的才能,但他知道自身的缺点,为了弥补不足,他比谁都努力,有燃烧般的工作热情;另一个人天资聪明,但因此很骄傲,不肯认真工作。那么前者的业绩可以比后者更大。第三项要素“思维方式”,是指
你准备用怎样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以至度过人生。“思维方式”可以在负100分到正100分的幅度之内打分。受嫉妒、忌恨、憎恶等负面情绪支配的人,精神状态就是一个负数,那么结果他的人生也是一个负数。相反,一个正直向上,抱有积极思维方式的人,就容易取得成功,度过美好的人生。观察这个方程式,可以明白人生的结果,是由我们自己的双手、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决定。同时还可以明白,“思维方式”对于人生
态度心理学教程
态度心理学教程
态度心理学教程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主要探讨人类对于各种事物、观念和他人所持有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以下是态度心理学教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态度的定义和构成: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境的反应。它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构成。
态度的功能:态度具有内在性、对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是人们对于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它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含有行为倾向性,但人们的行为不一定总是与态度一致。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态度决定行为,但实际行为可能受到情境、认知因素甚至过去经验的影响。
态度形成的机制:态度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协调一致。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态度形成的过程,如认知失调理论、归因理论等。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个体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改变自己的态度,如宣传、说服、群体影响等。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态度转变,对于政治、商业和教育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态度测量的方法:测量个体的态度有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观察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方法。
综上所述,态度心理学教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并能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说服技巧。
组织行为学第3章价值观与态度
3.1.5 价值观与个体行为的关 系
价值观层 次
层次1: 功利价值
观 层次2: 道德价值
观
层次3: 审美价值
观 层次4: 信仰价值
观
个体行为 与
对象的关 系
实用功利 主义
伦理道德 关系
审美艺术 关系
宗教信仰 关系
个体行为
的价值追 求
个体行为
的效果评 价
趋利避害 利或害
求善避恶 善或恶
求美避丑 美或丑
3.2.2 态度与行为
行为结果关系信念 群体与社会规范的信念
态度 规范的知觉
感知的情景或内在约束
意向
行为
1.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表现 2.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表现
第一,态度的概括程度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各不相同。 第二,许多情景因素影响行为。
第三,个体的切身体验会加强态度与行为的一致关系。
3.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组织承诺包括三种基本成分: 感情承诺。 持续承诺。 规范承诺。
2)组织承诺的决定因素
第一,个人特点。 第二,角色状况。 第三,工作的某些特征。 第四,工作经历。 首先,个人重要性是指员工对贡献大小、职位关键性
的感知。如果员工感觉自己对组织发展贡献很大,就 会增加自我尊重。相信自己的工作对组织的至关重要 也可满足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从而增加对组织的情 感依赖。 其次,凝聚力高的群体的员工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欣 赏、合作默契,会使员工舍不得离开。 再次,组织可信性是指组织为员工办事时是否能说到 做到、言行一致。如果管理者说话不算数,会使员工 对组织失望。 最后,参与管理可增加员工对组织的信任与责任,从 而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与依恋。
结合现实案例谈谈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结合现实案例谈谈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态度,什么是行为。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是感受、情感和意向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
行为,是指人们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由一系列简单动作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动作。
那么,在现实中,态度和行为是怎样影响彼此的,它们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看看态度是如何影响行为的。
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人的心态对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皆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座小木桥上走过去的。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人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只能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爬下了,再也不敢不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9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我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
欢迎阅读
我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
一、对教育教学态度的认识: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和探索,形成了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风格,感觉教育教学态度与风格的不同,会取得不同教学效果。
我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反映了我的个性特色。教师的教学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教学风格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下形成的,有什么样的教学态度就会引发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现象:自己在课堂上讲清了所有知识点,技能练习也认真讲过、练习过,可学生掌握的效果就是不近人意。于是有的教师便把此现象归因为现在的学生浮燥、懒散,不爱学习、不用功等,深究问题的结症在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态度:即没有真正认识、理解学生——讲请不等于听清,听清不等于会做,会做不等于做对,做对不等于会用。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授和学生学习两个过程的统一体。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在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决定其能否有效地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相应的技能、能力。教师的教学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的教学态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做到:尊重理解、真诚相处、唤醒赏识。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
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风格,要善于发扬自己之长,形成和保持个人教学特色。从教学实况来看,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激情洋溢。有的老师沉着稳健、明思善辩,有的老师细腻入微、长于诱导。有的老师擅长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教师只有经过长
组织行为学讲义-价值观、态度、能力与工作满意度
价值观、态度、能力与工作满意度
个体差异对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第一节个人价值观
一、个人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values〕代表一系列根本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这个定义包含判断的成分,这些成分反映了一个人关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观念。价值观包括内容或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告诉人们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说明其重要程度。
我们的价值观一局部是遗传,其余局部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民族文化、父母行为、教师、朋友以及其他相似的环境因素。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案例:;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问卷〔Rokeach Value Survey,RVS〕
终极价值观〔terminal values〕工具价值观〔instrumental[.instru'mentl] values〕
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雄心勃勃〔辛勤工作、发奋向上〕
振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心胸开阔〔开放〕
成就感〔持续的奉献〕能干〔有能力、有效率〕
和平的世界〔没有冲突和战争〕欢乐〔轻松愉快〕
美丽的世界〔艺术与自然的美〕清洁〔卫生、整洁〕
平等〔兄弟情谊、时机均等〕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
家庭平安〔照顾自己所爱的人〕宽容〔谅解他人〕
自由〔独立、自主选择〕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
幸福〔满足〕正直〔真挚、老实〕
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富于想象〔大胆、创造性〕
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独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国家的平安〔免遭攻击〕智慧〔有知识、善思考〕
态度(社会心理学)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分析
• 第一,同一对象总具有多种属性与特征,当个体 对某对象的某种属性持肯定态度而对其另一种属 性持否定态度时,就会导致不同的行为 • 第二,个体行为除了受态度的影响之外,还受其 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当时情境的影响。 • 第三,个体的态度不应以口头表示为标准,由于 心理结构的复杂性,个体行为往往受多种态度所 制约,口头表示往往是不甚可靠的态度。
= = = =
82 96 98 100
4
K N O W L E D G E 知识 11 14 15 23 12 5 4 7 5 H A R D 8 1 12 4 W O R K 努力工作 23 15 18 11 态度
A T T I T U D E 1 20 20 9 20 21 4 5
本节结构:
一、态度概念
思维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26学习交流ppt早期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态度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态度和行为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态度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行为的准备状态而行为是态度的一种外在表现或者是在态度影响下表现出来的外部反应所以通常状态下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27学习交流ppt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一致性
12
对“愿否接待中国顾客”问卷的回 答情况表
光顾过的旅 未光顾过的 光顾过的餐 未光顾过的 馆 旅馆 馆 餐馆 总份数 47 32 81 96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测量和改变
案例三:某电影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剧情与演员表现
某电影因其引人入胜的剧情和演员的出色表现而受到观众 的喜爱。消费者对该电影的态度形成主要取决于剧情的吸 引力、角色塑造以及演员的表演水平等因素。
06
消费者态度改变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品牌广告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
总结词
品牌广告通过传递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影响消费者对 品牌的认知和态度。
某品牌手机以其出色的性能、设计和用户体 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对该品牌手 机的正面态度主要来源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和 口碑传播,如广告宣传、用户评价和社交媒
体上的推荐等。
案例二:某旅游目的地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总结词
旅游体验与目的地形象
详细描述
某旅游目的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吸引了大量游客。消费者对该旅游目的地的态度形成 主要基于他们在旅行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如景点质量 、服务水平以及目的地整体形象等。
态度改变的途径
信息影响
通过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消费者对产 品或服务产生新的认知,进而影响态度 。
VS
社会影响
消费者受到家庭、朋友、社会群体等的影 响,调整自己的态度以适应群体规范。
态度改变的策略
01
Leabharlann Baidu
02
03
教师职业道德及案例分析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要点
1、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容,理解各项道德规范的含义和要求。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
旅游心理学5旅游者态度与服务策略
问题2:王小姐最终的态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一、态 度
(一)态度的定义 • 第一,态度总是有一定对象的。 • 第二,态度是比较稳定的,能够持续一定的 时间而不改变。 • 第三,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二)态度的构成 • 1、认知成分 • 2、情感成分 • 3、意向成分 (三)态度与价值
二、态度与旅游者行为
(一)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 人们的行为常常会背离其态度,态度和行为有时 候是一致的,也有时候是不一致的,存在着影响 两者一致性的种种因素。
• (二)影响态度和行为一致性的因素
• 1、情境 • 2、态度的强度 • (1)态度内部结构的一致性。(2)行为后果。 (3)态度获得途径。
思考与讨论
(二)偏爱与旅游决策
旅游决策过程一般要经历意识、可行性和筛选三个 阶段。而偏爱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态度改变理论
(一)态度改变的含义
对原来既没有认识也没有感情的事物,有了 认识和感情,这属于态度的形成。而已有的认识 和感情发生了变化,那就是态度的改变了。态度 形成的实质也是一种改变,所以态度的改变也包括 态度的形成。
1.就态度的构成分析自己对出国旅游的态度。 2.举例说明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典型案例解析】
• 酒店服务态度决定一切
• • 在酒店行业中,服务态度对做好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要使酒店服务人员在服务中表 现出良好的服务态度,必须做到: 第一,自我尊重。如果服务员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所做的服务工作,那他就不可能有强烈的 服务意识,更不会主动热情地为客人服务。如果一个服务员认为自己从事服务工作不光彩, 低人一等,他必然因自卑感而厌恶服务工作。当他感到客人不尊重自己时,会以维护自己 的尊严为由与顾客发生矛盾或冲突 第二,自我提高。服务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职业修养和心理素质。因为一个人 的文化知识与职业知识能让人眼界开阔,从而影响其职业观念和处世态度。良好的心理素 质如忍耐力、克制力和稳定乐观的心境,能使一个人主动自觉地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服务态 度。 第三,完善服务行为。服务行为常被客人称为服务态度,它常表现在服务表情、服务举止 和服务语言三方面。为此,完善服务行为,一是要求服务员有愉快的表情,有发自内心的 自然微笑;二是要求服务员站立姿势挺直、自然、规矩,行走时要平稳、协调、精神;三 是要求服务员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好话常说”、“好话好说”。 第四,改善服务环境。良好的服务环境会使服务员产生愉快的情绪,愉快的情绪会使服务 员表现出良好的服务态度,如果一个酒店环境条件差,工作无秩序,干群关系紧张,同事 之间不协调,必然会使服务员情绪低落,这种情绪一旦传染给客人,就会形成一种失礼的 服务态度。
态度及行为的关系及案例分析
.
是指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他客体
比拟持久认知、情感和倾向性。反映个人对人物、事物、
客体的心里感受。态度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而
且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态度所指向的人物、事物或者其他客体
态度的心里构成
(1) 态度的认知成份:是指个体对*种事物或者对象的
看法、评价以及带有评价意义的表达。信念、观
点、知识和信息的组成。既包括对人对事的知晓,
也包括对人对事的评论、赞同或者反对。
(2) 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个体由认知而产生的对态
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即态度中的情绪情
感局部。
(3) 态度的意向成份: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
是行为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种反
映。
(1) 决定着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与选择〔态度的习
惯性〕
①导致刻板印象
②导致先入为主的判断
③导致晕轮效应
(2) 态度的稳定持久性〔忍耐性或者坚持作用〕
①决定了人的态度面对变化了的环境的忍耐性的
上下
②预示着个体对事物的行为反映模式的规律性
(3) 态度对学习的影响〔选择性〕
(4) 态度的隐藏性
(5) 态度对矛盾和冲突的调节功能
(1) 需要的影响:凡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或者能匡助自己
到达目标的对象必然产生喜欢的态度,反之产生厌恶
的态度。
(2) 知识的影响:知识形成态度,也改变态度。
(3) 团体的影响
(4) 个人性格的影响
(5) 行为的影响
(6) 其他:个人创伤或者戏剧性的经历。
态度是在长期的生活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1) 服从阶段: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者免受惩罚,按
心理学对态度的定义__概述及解释说明
心理学对态度的定义概述及解释说明
1. 引言
1.1 概述
态度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着个体对特定对象、人或事件的评价和反应。个体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因此,理解态度及其形成过程对于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学对态度的定义,并通过解释说明来展示我们对于态度及其作用的认识。首先,我们将介绍心理学家如何定义态度以及它的特征与概念。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心理学家对于态度进行的解释和分类,并介绍常用于衡量态度的方法和工具。同时,我们也将分析影响态度形成过程的因素,包括自我认同、社会认同以及社会化与文化因素。
进一步地,在本文中还将探讨态度对行为和决策产生的影响。我们将研究正向和负向态度对行为倾向产生的影响,并详细介绍态度一致性理论及其解释说明。此外,我们还将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结合心理学实验研究来探究态度与行为关系。
最后,我们将总结回顾心理学对态度的定义,并强调态度在个体心理过程中的角色和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将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以促进对态度及
其影响力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心理学对态度的定义,并认识到其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互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 心理学对态度的定义
2.1 态度的概念和特征
态度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个体对于某一对象、人物、事件或观点的评价、看法或情感倾向。态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持久性:态度是相对较为稳定的心理构造,不易轻易改变。
2. 评价性:态度包含了对对象的积极或消极评价。
第九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文档资料
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你们
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爱理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工 人抬头看了一眼好管闲事的人,说:“我们在盖一幢楼房。” 第三个 工人真诚而又自信地说:“我们在建一座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 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 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仅仅 十年的时间,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 致这样的结果?
56
• 玉兰油多效修复霜 :“7种岁月痕迹,1种 减退秘诀” • 玉兰油活肤沐浴露:24小时不停滋润,一 星期内肌肤会更有光泽,更富弹性 。 • 佳洁士洁白牙贴:
57
五、目标靶的特征
1、对原有观点、信念的信奉程度 2、预防注射 预防注射是指消费者已有的信念和观点是否与相反的信念 和观点作过交锋,消费者是否曾经构筑过对相反论点的 防御机制。 3、介入程度 4、人格因素 低自尊者较高自尊者更容易被说服 智力高的人比智力低的人难以被说服 5、性别差异 男性与女性在谁更容易被说服的问题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差异主要集中在双方各自擅长的领域。
– “减震功能” – “耐穿性” – “款式” – “价格”; – “尺码”
先测量所有的ei
请判断下列几个方面在你购买评价运 动鞋中的重要性:
款式:
一点不重要 -3 -2 -1 0 1 2 3 非常重要
旅游心理学 第六章 态度与旅游行为
“角色”一词在中文里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人 物,英文的“ro1e”还可作“任务”、“作用”束 解释,因此角色就是指某一个人物在某一位置上发 挥某种作用,完成某项任务的意思。作为饭店员工, 无论是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服务员,所扮演的都 是服务角色。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社会人,一生 中可能会扮演多种角色,就统一成了服务角色。所 以国外的饭店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到酒店新 员工,都必须从洗厕所开始干起。只有通过这一关 的人,才能端正工作态度实现角色的转换。 问题讨论:“态度决定一切”吗?为什么?
案例
突出属性的可变性
一家三人决定外出旅游,孩子提出坐 飞机,自己还没确坐过飞机。父亲有些犹 豫,母亲则坚决反对,理由是价格太高。 最后还是决定坐火车。到达目的地后,在 入住旅馆选择房间时,母亲变得大方起来 主动提出要条件好的房间。母亲为什么会 发生这样的变化?试分析。
【分析提示】
当一个人在决定他们全家是否乘飞机 去旅游目的地时,价格可能是一个非常 突出的属性。然而,在选择一家旅馆时, 价格不一定是非常突出的属性。这是因 为,乘飞机与乘火车抵达远处的某个目 的地相比,有可能相差好几百元。而一 个一般旅馆的房间价格之间可能只相差 十几元或几十元。结论是态度对象的突 出属性是可变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母 亲有对孩子进行某种补偿的心理。
一.认知不和谐理论 二.自我审视理论 三.社会判断理论 四.均衡理论 五.协调性理论
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武汉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周)
华为的价值观包括“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持续自我批 判”,强调创新、学习、团队合作等。华为通过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等措施,使这 些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华为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优秀团队态度建设经验借鉴
谷歌
谷歌倡导“自由、开放、创新”的工作 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同时,谷歌也重视团队合作和互相支 持,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和交流机 制,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
行为反馈调整价值观和态度
1 2
行为结果反馈
个人在采取特定行为后,会根据行为结果获得反 馈,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
行为与价值观、态度的动态关系
个人的行为、价值观和态度之间存在动态关系, 即行为可以影响价值观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3
行为塑造价值观和态度
通过不断的行为实践和反馈,个人可以逐渐塑造 和巩固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组织中价值观、态度和行 为管理策略
明确组织核心价值观并传播
确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组织内部讨论、调研和专家咨询等方式,明确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如诚信、创新、责任、合 作等。
制定价值观传播计划
制定详细的价值观传播计划,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时间等,确保价值观在组织内部得 到广泛传播和认同。
态度改变策略及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及
案例分析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及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态度
1、含义:是指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他客
体比较持久认知、情感和倾向性。反映个人对人物、事物、客体的心里感受。态度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而且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2、对象:态度所指向的人物、事物或其他客体
3、成分:态度的心里构成
(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对象的看法、评价以及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信念、观
点、知识和信息的组成。既包括对人对事的知
晓,也包括对人对事的评论、赞同或反对。
(2)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体由认知而产生的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即态度中的情绪情
感部分。
(3)态度的意向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某种
反映。
4、态度的功能(作用)
(1)决定着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与选择(态度的习惯性)
①导致刻板印象
②导致先入为主的判断
③导致晕轮效应
(2)态度的稳定持久性(忍耐性或坚持作用)
①决定了人的态度面对变化了的环境的忍耐性的
高低
②预示着个体对事物的行为反映模式的规律性
(3)态度对学习的影响(选择性)
(4)态度的隐藏性
(5)态度对矛盾和冲突的调节功能
二、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1、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需要的影响:凡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或能帮助自己达到目标的对象必然产生喜欢的态度,反之产生
厌恶的态度。
(2)知识的影响:知识形成态度,也改变态度。
(3)团体的影响
(4)个人性格的影响
(5)行为的影响
(6)其他:个人创伤或戏剧性的经验。
2、态度的形成过程
态度是在长期的生活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1)服从阶段: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免受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集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
表面服从的行为。
①外力性②表里不一性③暂时性
④转化性⑤模仿性
(2)同化阶段:是指个体自觉自愿的接受别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与行为逐
渐和他人或团体的态度相接近的过程。不再是被迫
屈从,也不再是消极模仿,而是自觉的接受。(3)内化阶段:把情感认同的态度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内心真正接受了新观点、新情感,彻底
形成了新态度。
3、态度的改变
(1)方向的改变:以一种新的态度代替旧的态度,或将本来反对的变成赞成的,将本来喜欢的变成不喜欢
的。——“非一致性的改变”
(2)强度的改变:态度的方向没有改变,而只是改变了态度的强度。——“一致性的改变”
三、什么是行为
1、含义:个体或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有意识
的活动过程。
①个体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
②心理行为和物理行为
③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
④工作中的行为
2、影响行为的个性因素
(1)控制点:①内控型②外控型
(2)权威主义:是一种在组织中人们之间应该具有地位和权力的差异的信念。
(3)自尊:高自尊者相信自己拥有工作成功所必需的大多数能力,他们往往选择更具冒险性的和非传
统的工作。低自尊者比高自尊者对外界更为敏
感,他们更乐于赞同别人的观点,更倾向于按照
自己尊重的人的意志和信念办事。
(4)自我监控:个体根据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自我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四、人的行为的改变层次
(1)知识的改变:指导行为的某些资料的改变。比如:行为的原因、行为实行的办法、行为结果等。知识
是行为产生的牵引和后果,是影响人的态度乃至行
为改变的重要因素。
(2)态度的改变
①认知:知晓、评价;
②情感:体验、情绪;
③意向:方向的改变、强度的改变;
(3)个体行为的改变:由进行旧行为转变为实施新行为。
(4)组织行为的改变:由组织内个体行为的改变转变为组织整体行为的改变。
五、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在心理科学发展的早期,有一个未经验证的假设,即不论是对蔬菜的偏爱还是对他人的看法(社会态度),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之间一般具有一致性,即态度与行为存在着动态相依性。与此同时,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有时态度决定行为,有时行为影响态度。
六、案例(采用本人自己的经历)
例一:我有一舍友性格很急,脾气比较暴躁,在生活中如果有什么事没有令她满意,没有顺着她的心意,她很喜
欢拿宿舍的公共用品出气。最近一次就是在她生日那天,整个宿舍的成员在宿舍吃火锅,等到大家吃完后,就分工清理残留物,而她被分配到洗电饭煲,结果她洗完后就直接将电饭煲内锅丢进去,砰的一声吓坏了所有人。我们都不敢问发生了什么事,因为来的太突然毫无征兆。原本我们宿舍三个女生私下约好等到十二点一到,我们就唱生日歌祝福她,结果被这突如其来的脾气弄得不知该如何是好。事后,我问她为什么要乱丢电饭煲,她说她以为没人记得她的生日,所以她很不爽。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个舍友她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她才会表现出那么偏激的行为来。在她的意识中,她认为大家记住她的生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大家却表现出一副好像完全忘记了的表情,所以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结果在气愤的心理暗示下就做出了过于偏激的行为来。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没有谁要围绕谁来生活,即使真的没人记得你的生日,那又能怎样,你也要去体谅别人,毕竟我们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态度决定行为,一个人对待事物她是抱着什么态度去对待的,那么她的行为就会相应的呈现出什么样子来,我个人觉得凡事都抱着宽容和理解去对待,你会发现你生活的很轻松,也不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