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区自然环境简况
太原市简要情况介绍
太原市简要情况介绍
太原地处山西省腹部,市区座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于东,吕梁山巍峙于西,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量456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无霜期年均202天。
全市总人口34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1.54%;乡村人口6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46%。共有汉、满、回、蒙等4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以上。太原市市徽为由象征太原市的双塔构成,市树为国槐,市花为菊花。
太原市现辖六区三县一市,简要情况介绍如下:
小店区位于太原市的东南部,晋中盆地的北端,东与晋中市榆次区接壤,南与清徐县毗邻,西与晋源区隔汾河相望,北至南内环街与迎泽区相连,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太原市碧波荡漾的汾河东岸。年平均气温9.6℃,年平均降水量495毫米左右。全区辖1镇:北格;2乡:刘家堡、西温庄;6个街道:营盘、平阳路、坞城、黄陵、北营、小店,共有
66个社区、85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
迎泽区地处太原市汾河之东、城区中部,南连小店区,北接杏花岭区,东与榆次区、寿阳县相邻,西隔汾河与万柏林区相望。全区辖1镇:郝庄镇;6个街道:迎泽、柳巷、文庙、桥东、庙前、老军营,共有83个社区、29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49.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5万人。
杏花岭区位于太原市东北部,全区辖2 乡:中涧河、小返;10 个街道:三桥、敦化坊、巨轮、涧河、鼓楼、杏花岭、坝陵桥、大东关、职工新街、杨家峪,共有104 个社区、40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55.79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9万人。该区是太原市的政治中心,山西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太原市委、市政府等省、市党政军机关均设在该区。
太原市行政村名与自然环境要素
在许多剖面研究中,对孢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孢粉化石,不同的孢粉组合,反映了沉积物形成时期的不同环境。如红崖南沟剖面中的孢粉类型达54个之多,有木本花粉、草本花粉,有松、冷杉、云杉,有温带属种如桦、栎、朴、泪杉等,有亚热带属种如罗汉松、铁杉、银杏等,这均表明当初的气温要比现在温暖的多,是一种温暖湿润的气候;闵隆瑞等(2003)从井儿洼钻孔岩心采样进行孢粉分析,所得结果认为可以归纳为64个植物自然科属。
4、湖相叠层石
保护区湖相叠层石分布比较广泛,形态各异,有柱状、菜花形、锥体状、包心菜状和皱纹状等。据夏正楷、闵隆瑞等对虎头梁和东目连出露叠层石的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多层藻迹层和小范围大叠层石(个体高20cm)。其中东目连出露的大叠层石延伸1km,构成古藻坪微地貌,其年龄推测为220ka左右。镜下鉴定为Phormidium tenue(Menegh)Genegh(蓝藻门的纤细席藻种)和Lyngbya Limnetica Lemmermann(湖泊鞘丝藻种)、Chroocoocaceae(色球藻科)和Nostocaceae(念球藻科)等。不同形态叠层石反映不同发育阶段,藻迹层发育于高水位边缘部位;大叠层石发育于高水位与低水位之间边缘部位。研究认为气候暖干、盐度高及大量苔藓虫、介形虫、龙介科蠕虫等生物存在的环境有利于大叠层石形成,并推断当时该处古湖的古环境、古气候特点属温和略干的淡水—半咸水滨、浅湖,其周围植被属森林—稀树草原。
六、地貌景观
保护区宏观、微观地貌多样,其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流水、湖积、黄土、岩溶、冰缘、重力等。其形态类型主要包括台地、河谷、冲沟、潜洞、落水洞、土墩、土柱、土桥、断层崖、溶洞、融冻褶皱等。区内代表性地貌有南辛庄湖积(黄土)台地;大田洼湖积(黄土)台地;桑干河与壶流河河谷地貌;北柏山—杨庄黄土沟(冲沟)梁(平梁);郝家台保护区东部碳酸盐溶洞(溶隙、容孔);保护区台地边缘、沟谷坡地随处可见的潜蚀洞、落水洞、土穴、土墩、土柱、土桥等假岩溶地貌;虎头梁冰缘地貌和叠层石微地貌;郝家台保护区崩塌与柱状节理微地貌等。这些地貌有的为保护区现代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研究提供了依据,有的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依据,有的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质地貌旅游景观资源和专业地学旅游资源。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分析分析报告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分析分析报告
晋城市地处北纬35°08'-37°13',东经111°07'-113°53'之间,总面积为9,960平方公里。市境内地势相对平坦,海拔高度较低,平
均海拔为800米左右。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较大。晋城市位于
黄河向南进入中原腹地的黄河河谷中,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市内有杏花水库、乌沙水库、南黄峪水库等水库,以及晋城市、灵石县、阳城县等县区
内的河流,为当地的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保障。
晋城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干燥。年平均气温约为11.3℃,年降水量为500mm-900mm之间。由于地
势上的差异,市区内的气温和降水分布有所不同。市区气温较高,夏季最
高气温可达38-40℃,冬季最低气温可低至-20℃。而山区气温较低,冬
季最低气温可低于-30℃,夏季最高气温相对较低。晋城市夏季多雷雨,
降水频繁,冬季较干燥,少雨但偶有雪。
晋城市的土壤主要分布为黄土和壤土,黄土较为广泛。黄土质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市区内有大面积的水田和耕地,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果树等。此外,晋城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膏、石灰石等。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晋城市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农业和工业
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由于地势和气候的差异,市区内的温度和降
水分布不均匀,这对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未来的
发展中,晋城市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土壤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以
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太原,山西省省会,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欢迎阅读与收藏。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太原的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地形地貌
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市区坐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自然生态成景观太原首条景观大道开始绿化
自然生态景观:太原首条景观大道开始绿化
•引言
•项目概述
•绿化工程目录
•生态效益
•结论与展望
太原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
幸福感。
太原市的首条景观大道,旨在通过绿化工程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项目背景
项目目的和意义
通过绿化工程,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美丽、舒
适的生活空间,提高居民的生
活品质和幸福感。
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
和文化可持续发展。
项目地点
太原市小店区
地理位置
该大道连接太原市区和小店区,是城市交通干道之一
项目地理位置
建设内容1建设内容2建设内容3
道路中间绿化带的改造和提升道路两侧商业区的景观设计及改造
03
项目建设内容
02 01
道路两侧绿化带的设计和
施工
项目实施流程步骤2:设计阶段
步骤3:施工阶段
步骤5:后期维护与管理步骤4:验收阶段步骤1:前期调研与规划
以生态保护为主导,遵循
自然规律,注重生态平衡。
生态优先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挥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
人与自然和谐
采用可持续的绿化技术和方法,确保景观大道的绿化效果长期稳定。
可持续性
绿化设计理念
优先选择乡土植物种类,以降低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乡土植物
选择适应性强、耐旱、耐寒的植物,以减少人工灌溉和防寒成本。
耐旱、耐寒植物
选用多年生植物,确保绿化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多年生植物
绿化植物选择
改良土壤质量,提高植物的生
长效果。
绿化工程施工工艺
土壤改良
按照植物生长习性进行栽植,确保植物成活率和生长良好。
植物栽植
对已栽植的植物进行后期养护,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确保绿化效果的持续。
山西省地理概况分析
泽州县辖14个镇、3个乡 南村镇 下村镇 大东沟镇 周村镇 犁川镇 晋庙铺镇 金村镇 高都镇 巴 公镇 大阳镇 山河镇 大箕镇 柳树口镇 北义城镇 川底乡 李寨乡 南岭乡 沁水县辖7个镇、7个乡 龙港镇 中村镇 郑庄镇 端氏镇 嘉峰镇 郑村镇 柿庄镇 樊村河乡 土沃 乡 张村乡 苏庄乡 胡底乡 固县乡 十里乡 阳城县辖1个街道、10个镇、7个乡 凤城镇 北留镇 润城镇 町店镇 芹池镇 次营镇 横河镇 河北 镇 蟒河镇 东冶镇 白桑乡 寺头乡 西河乡 演礼乡 固隆乡 董封乡 驾岭乡 陵川县辖7个镇、5个乡崇文镇 礼义镇 附城镇 西河底镇 平城镇 杨村镇 潞城镇 秦家庄乡 夺火 乡 马圪当乡 古郊乡 六泉乡 运城市 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13个街道、80个镇、54个乡 盐湖区辖8个街道、7个镇、6个乡 解州镇 龙居镇 北相镇 泓芝驿镇 三路里镇 陶村镇 东郭镇 席 张乡 金井乡 王范乡 冯村乡 上郭乡 上王乡
榆社县 左权县 和顺县 昔阳县 寿阳县 太谷县 祁县 平遥县 灵石县 郊区 城区 阳泉市3区2 县,4451平方公 里,人口125万 矿区 平定县 盂县 离石区 孝义市
1651 2028 2251 2111 2111 1034 854 1260 1206 633 19 10 1350 2439 1323 948
小店区辖6个街道、1个镇、2个乡 北格镇 西温庄乡 刘家堡乡 迎泽区辖6个街道、1个镇 杏花岭区辖10个街道、2个乡 尖草坪区辖9街道、2个镇、3个乡 万柏林区辖14个街道、1个乡王封乡 晋源区辖3个街道、3个镇 金胜镇 晋祠镇 姚村镇 郝庄镇 中涧河乡 小返乡 向阳镇 阳曲镇 马头水乡 柏板乡 西墕乡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
分析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地信1201班规划1201班
成员:李萱、李俊兴、陈丽雅、林佳亮
指导老师:何晓蓉
时间:2015/4/20
1自然生态环境特征
1.1地理位置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山东与山西交界处,西与运城、临汾衔接、北与长治交界,东、南与河南省的新乡、济源、焦作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5度12′-35度42′,东经112度31′-113度14′,南北长约58.85公里,东西宽约62.75公里,面积约为9490平方里。
晋城市区位图
1.2地貌环境
晋城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87.1%,其中山地占58.6%,丘陵占28.5%。东部、西部和南部,群山连绵,山崇岭峻,北部和中部丘陵起伏,盆地相间。盆地及山间宽谷占总面积的12.9%。晋城市地处晋豫交界的泽州盆地中央,平面轮廓略呈卵形,境内丘陵、平原纵横交错,整个地区的地势呈北高,中、南部低的簸箕状。其中丘陵面积577.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116.7平方公里。盆地及宽谷平原占总面积的12.9%。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600-700米。最高的中条山舜王坪,海拔2358米,最低处是丹河、沁河下游河谷地,海拔接近300米,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基本风压0.45kN/m2。
1.3地质环境
晋城地层以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为主。
东部和西南部在陵川横水、大河口和迈河一带及阳城县羊圈底庙一带零星分布有太古界,阳城县羊圈底庙以南一带分布有元古界。陵川大河口主要为片麻岩系地层;阳城县羊圈底庙一带以变质岩和片岩为主;陵川县和阳城县一带,由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的砂岩、页岩、含海绿隶石石英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
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
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
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C〜10.3°C,最热年可达9C〜11C,最冷年只有7C〜9C。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小店区自然环境简况
上更新统(Q):主要为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的砾卵石层和轻亚粘土、亚粘土,以及局部的风积物。
全新统(Q):河谷地区为冲积物亚粘土和粉细砂层,厚度在17m左右,山前倾斜平原为洪积物砂卵砾层,厚度在15-20m,山前沉积一般为洪积、坡积与新近堆积的砾石、轻亚粘土,厚度在6-9m。
4、气候和气象
太原市地处暖温带半干旱性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湿润,昼夜温差较大,雨季集中;秋季凉爽,雨量少;冬季干燥寒冷,少雪,多为晴朗天气。
由于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等多种地形的差异和海拔高度的悬殊,使各类地形在气温、降水、气压、日照等气象要素方面差异明显,气候特征多样,形成了温暖气候区、温和气候区、温凉气候区和冷凉气候区四个不同的气候区域。由于季风影响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NNW,频率约11.5%,次主导风向为N,频率约10.9%,静风频率为27.5%,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风速2.5m/s,年平均降雨量459.5mm,多集中在8月。
本项目处于太原市南部,附近区域地形平坦,地表几乎全被人工建筑和耕地所覆盖。
3、地质构造
太原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在东西山大断裂的控制下不断下沉,沉降幅度大于800m。太原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其上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海相沉积物,构成煤系地层的地盘。在奥陶系石灰岩之上,依次沉积的地层有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第三层、第四系沉积物比较发育,地层岩性略述于下:
太原的气候特点[资料]
太原的气候特点[资料]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
浅谈太原市小店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文章 编号 :1 6 7 2 - 7 4 8 7( 、 2 0 1 5 ) 0 3 - 5 4 — 2
1 概 述
区 内主要河流五龙沟位于五龙沟村 北 ,属季节性河流 。
太原市小店区位于太原市东南部 ,北至南 内环街与迎泽区 由于沟 内有煤矿分布 ,地下采煤导致沟谷两侧发生一 系列不 为界 ,南接清徐县 ,东邻晋 中市榆次区 ,西到汾河与晋源区隔 稳定斜坡 、崩塌 、滑坡等灾害又加大 了松散物的堆积 。五龙 岸相望 。地理座标 :东经 1 1 2 。2 3 5 2 一 1 1 2 。4 1 2 1 ”,
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发 ,位于 区东北部 的煤矿开采 区,有 3 处 巨型 ,6处小型 。
其余 4处为超采地下水 引起地 面不均匀沉降所产生 ,位于 区 西 北部 的杨 家堡一小 马庄村一 带 ,规模均为小型 。本 区地 面
2 地 质灾害 发育 类型及分布特征
2 . 1 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
源自文库
t
・
| /
{ *
R- ≯ | 一 i
} ‘ 一
华北 国土资源 § ・
表 1 残留 Mo量对 C a 、Mg回收的影响
力 口 入 Ca O
( mg i ) 7 9 0
7 9 0 7 9 ( ) 7 . 9 0
7 9 0
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 区境东北部的煤矿开采区 、西北部的地 人防工程引发的地面塌陷 中型 1 处, 小型 1 5 处。 多为椭圆形 , 面沉降 区及 区北部的城市防空洞分布 区。共计发现地质灾害 个别为 圆形 、椅状 。塌坑大小不等 。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分析分析报告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
分析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地信1201班规划1201班
成员:李萱、李俊兴、陈丽雅、林佳亮
指导老师:***
时间:2015/4/20
1 自然生态环境特征
1.1 地理位置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山东与山西交界处,西与运城、临汾衔接、北与长治交界,东、南与河南省的新乡、济源、焦作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5度12′-35度42′,东经112度31′-113度14′,南北长约58.85公里,东西宽约62.75公里,面积约为9490平方里。
晋城市区位图
1.2 地貌环境
晋城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87.1%,其中山地占58.6%,丘陵占28.5%。东部、西部和南部,群山连绵,山崇岭峻,北部和中部丘陵起伏,盆地相间。盆地及山间宽谷占总面积的12.9%。晋城市地处晋豫交界的泽州盆地中央,平面轮廓略呈卵形,境内丘陵、平原纵横交错,整个地区的地势呈北高,中、南部低的簸箕状。其中丘陵面积577.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 116.7平方公里。盆地及宽谷平原占总面积的12.9%。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600-700米。最高的中条山舜王坪,海拔2358米,最低处是丹河、沁河下游河谷地,海拔接近300米,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基本风压0.45kN/m2。
1.3 地质环境
晋城地层以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为主。
东部和西南部在陵川横水、大河口和迈河一带及阳城县羊圈底庙一带零星分布有太古界,阳城县羊圈底庙以南一带分布有元古界。陵川大河口主要为片麻岩系地层;阳城县羊圈底庙一带以变质岩和片岩为主;陵川县和阳城县一带,由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的砂岩、页岩、含海绿隶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及含灰岩、泥灰质白云岩组成。
太原市小店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2011年第32卷第3期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32 N o.3 2011 (总第137期)JOURNAL O F NORTH UNIVERSIT Y O F CHINA(NATURAL S CIENCE EDITION)(Sum No.137)
文章编号:1673-3193(2011)03-0329-07
太原市小店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杜 斌,孙 强,祁志冲,龚 娟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 污水灌溉作为缓解水资源匮乏地区农业用水紧张和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其所带来的
环境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一系列科学和社会经济问题正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选取
小店区山前地带用清水灌溉的农田土壤作为背景点,以该点的7种重金属含量作为评价标准对研究区耕作
层0~20cm,20~40cm,40~60cm,60~100cm等4个深度的土壤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研究区
的农田进行了土壤质量分级,划分为安全、警戒限、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等5个等级.研究成果对于太原市
污水的科学管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污水灌溉;太原市;土壤;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 X13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3193.2011.03.017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of
Xiaodian Sewage Irrigation Area in Taiyuan
太原市基本气象条件
太原市基本气象条件
太原市地处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控于东南季风的进退影响,冬季干旱,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降雨多集中于7~9月份。其主要气象要素如下:气压变化范围:917.6~934hPa 年平均气压:920.7 hPa
年平均气温:10.54 ℃ 最热月平均气温:24.27℃最冷月平均气温:-13℃ 极端最高气温:39.4℃
极端最低气温:-25.5℃ 年平均最高气温:16.7℃
年平均最低气温:3.4℃ 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2% 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51% 冬季室外相对温度:46%
夏季室外相对温度:51% 年平均降水量:459.5mm
日最大降水量:183.5mm 冬季采暖计算温度:-12℃
夏季通风计算温度:28 ℃ 风荷载基本风压:0.4KN/m2 雪荷载基本雪压:0.3 KN/m2 年平均风速:2.5m/s
极端最大风速:25m/s 最大积雪深度:16cm
最大冻土深度:77cm 抗震设防烈度:8度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北,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小店区土壤的中微量元素现状分析
1 土样 采 集
1 . 1 采样 方 法
沸水浸提一 甲亚胺一H比色法 ( 分光光度法 ) , 或姜黄 素 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 ) , 或I C P法测定 。 大田作物地块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 6 - 7 h m 2 , 蔬菜地平均 每个采样单元为 1 h m z , 温室大棚作物每 2 0 ~ 3 0 个棚室采样
A G R l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0 G Y & E Q U I P M I = N T 3 7
试验研究
土壤的中、 微量元素参照山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标准, 结合地县土壤养分含量状况重新进行划分, 分为 6 个级别。
3 . 1 有 效硫 含量
●
采集 ;蔬菜土样在收获后 ( 一般在秋后或播种施肥前 ) 采
级别
I Ⅱ Ⅲ Ⅳ
V
表 1 山西省耕地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 有效硫
≥2 0 o. O l o 0. 1 ~2 o 0 . 0 5 0 . 1 ~1 0 H 0 . 0 2 5 . 1 -5 0. 0
0. 21 -0 . 5 O
Ⅵ
≤1 2 . O
≤2 5 0
≤1 . 0 O
≤O . 2 O
≤ O_ 3 O
≤0 . 2 0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2 — 0 1
太原小店任宝峰社会史
太原小店任宝峰社会史
1. 介绍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太原市下辖多个区,其中小店区是太原市的一个行政区域。任宝峰是太原小店区的一个地名,同时也是一个代表性的社区。
本文将从太原小店任宝峰社区的社会史角度,介绍该社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 历史
太原小店任宝峰社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据史书记载,这个地区在明代时是一个农村聚落,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逐渐发展壮大。
在清代,太原小店任宝峰社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社区开始出现了一些手工业和小规模工厂,如纺织、陶瓷等。这些产业的兴起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到了近代,太原小店任宝峰社区逐渐与太原市区连接起来,成为太原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了更多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市场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3. 文化
太原小店任宝峰社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社区的居民多为汉族,他们秉承着传统文化,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太原小店任宝峰社区,人们重视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社区内有多所学校,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同时,社区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戏曲表演、书画展览等,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4. 社会结构
太原小店任宝峰社区的社会结构多样,包括工人、农民、商人、学生等不同职业和群体。
工人是社区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工作,为社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则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为社区提供粮食和农产品。商人则负责社区的商业活动,为居民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学生是社区的未来,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为社会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第四纪wenku.baidu.com层
下更新统(Q):河湖相,在太原盆地周围有出露,岩性为砂砾石、粘土、亚粘土层、颜色灰---灰黑色,岩石成分为石灰岩、火成岩。洪积物为褐色、棕色堆积物,物质成分单一,同附近山区岩性有关。
冲击平原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在评价区的南部和东部,松散岩类沉积厚度160~170米。汾河沿岸含水层厚度大孔隙发育,该含水层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接受汾河水、渠道水或灌溉水的渗透补给,含水丰富,单井出水量1000~2000吨/日。
6、地震
根据山西省地震局颁布的《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可知,本区地震烈度8度。
太原盆地地形总趋势为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由于构造运动的差异性,盆地内东西两侧呈明显的不对称。西部山区与倾斜平原直接相连,洪积扇裙状起伏延伸30余公里,但扇小坡大;东侧由山区、黄土丘陵、倾斜平原和冲积平原组成,构成开阔平缓地形。
太原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总面积为6956km2,其中土石方山地约占52%,黄土丘陵约占30%,平川约占18%。山地、丘陵、平川的比例大体是5:3:2。整个地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太原盆地是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断陷盆地,其边缘一般均为有断层存在并控制盆地构造运动。在盆地基底,发育着东西向次级构造,将盆地由北向南分割成地垒或地堑,致使盆地内基岩埋深变化悬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变化较大,在90~600m之间。
经过五十多年建设,太原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生产已形成了以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四大工业为支柱,电力、纺织、轻工、电子、建材、精密仪器等协调发展,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太原市调整了轻工业结构,使各产业之间比例关系逐步趋于合理,重工业内部结构也有所变化,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比例有所上升。
4、交通
太原市市区的路网布局呈棋盘式。目前已形成东西向11条主干街道,南北向14条主干街道,主干道路网经纬分明,属典型的方格网布局;市区内次干道东西向有23条,南北向有13条。贯穿市区南、北的干道总长147公里,贯穿市区东、西的干道总长55.9公里,全市大、小街道1322条,总长1253.4公里。
小店区公路四通八达,国道有太(原)茅(津)公路,国道编号为208,此公路全长452公里,其中,小店区境内长23公里,途径15个村庄,过潇河至清徐南下;二级公路有大(同)运(城)公路,全长737公里,为平原二级公路,其中小店区境内长10.5公里;境内还有太洛公路、石太公路,市属公路,区乡公路等,有“一港八路”之称。正在建设的太原至澳门高速公路太原至长治段出入口也在小店区。
本项目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孙家寨村西210m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41′30′′,东经112°30′57′′。
项目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
2、地形地貌
太原市地处晋中断陷盆地的北端,其北、东、西三面环山,北部山区为系舟山、云中山的延伸,是忻州盆地和太原盆地天然分界,东部山区为太行山余支,通称东山,西部山区是吕梁东翼,通称西山,南部为平原。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人口及行政规划
全市共辖6区、3县、1个县级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六区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三县:清徐、阳曲、娄烦;县级市为古交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据山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太原市总居住人口420.159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98.2479万人,市区户籍人口320多万。目前太原市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共有75.5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数的1/5,新增人口43.1948万人。
本项目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春季回暖迅速,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本区平均风速为2.0m/s。
5、水系水文
(1)地表水
太原市境内的河流分为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汾河是黄河水系的一级支流,也是代表太原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唯一河流,发源于北部山区,自北而南贯穿太原市,蜿蜒曲折,沿途有45条支流汇入。汾河太原段的长度为178公里。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温川河、乌河、箭杆河等7条支流。太原市境内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中更新统(Q):河湖相,岩性基本与下更新统河湖相沉积物相同,顶板埋深40-50m。洪积物分布在山前琴弦平原与外围山区,岩性为红色亚粘土、砾石层。
上更新统(Q):主要为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的砾卵石层和轻亚粘土、亚粘土,以及局部的风积物。
全新统(Q):河谷地区为冲积物亚粘土和粉细砂层,厚度在17m左右,山前倾斜平原为洪积物砂卵砾层,厚度在15-20m,山前沉积一般为洪积、坡积与新近堆积的砾石、轻亚粘土,厚度在6-9m。
黄土丘陵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郝家沟-南坪头一带,含水层厚度25m,岩性多为沙砾石和粗中砂。水位埋深60~120m。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该地区的地形支离破碎,赋存条件差,故含水不太丰富,单井出水量小于100吨/日,近期因超量开采,大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被疏干。
洪积倾斜平原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太榆公路一带。松散岩类沉积厚度120~400m。该区含水层厚度大、孔隙发育,含水层厚度10~130m,岩性多为沙砾石和粗中砂,水位埋深60~120m。底板为不透水的粘土或二迭系碎屑岩。该区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和山区河流的洪水补给以及丘陵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故地下水较丰富。单井出水量50~1500吨/日。近期因超量开采,50m以上的含水层已被疏干,50~100m含水层大部分被疏干。
小店区主要工业集中在北部,企业主要有太行仪表厂、太原第一机床厂等。据统计,全区工业产值18039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90328万元,全区共有耕地面积13.69千公顷,农村渔业总产值56953万元,粮食总产值为67614吨,蔬菜总产量26266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358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全区经济步入均衡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本工程所处位置属太原市小店区管辖,小店区面积295平方公里,辖2个乡政府、1个镇政府、6个办事处,112个自然村,107个居委会,全区总户数为111268户,总人口数为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4.53万人,非农业人口为32.43万人,全区土地面积为295Km2,区人民政府驻小店镇昌胜街。
2、社会经济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地处全省中部、黄土高原边缘,市境总面积为6988km2,市区1460km2。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汾河冲积平原,汾河自北向南穿过太原市。全市共辖6区、3县、1个县级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六区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三县:清徐、阳曲、娄烦;县级市为古交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
全区形成了新型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新型材料、汽车维修、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七大优势产业。全国四大羊绒品牌之一的深圳日神集团成功并购山西毛纺织厂,正致力于打造太原纺织工业园区。
3、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作为省会城市,太原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迅速。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120所,工作人员1.47万人。高等院校12所,中等专业、学校48所,技工学校38所,普通中学228所,农、职业中学49所,小学1610所,成人高等学校22所。全市共有卫生机构967个。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27个,影剧院31个,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7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4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4座。同时,各类商业、饮食、服务业的繁荣兴盛,更加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据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无重点保护生态品种及濒危生物物种。
(2)动物资源
太原市分布有野生动物160余种,其中常见兽类有野兔、刺猬、家蝙蝠、黄鼬、花鼠、大仓鼠等。常见鸟类有喜鹊、寒鸦、大嘴乌鸦、石鸡、环颈雉、绿啄木鸟、黑啄木鸟等,常见爬行类动物有壁虎、蜥蜴、白条棉蛇、黄背游蚊等。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未见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濒危动物分布及出没。
本项目处于太原市南部,附近区域地形平坦,地表几乎全被人工建筑和耕地所覆盖。
3、地质构造
太原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在东西山大断裂的控制下不断下沉,沉降幅度大于800m。太原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其上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海相沉积物,构成煤系地层的地盘。在奥陶系石灰岩之上,依次沉积的地层有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第三层、第四系沉积物比较发育,地层岩性略述于下:
太原市境内的水库主要有娄烦县的汾河水库和位于市区西北30公里汾河干流上的汾河二库。2003年10月31日,“万家寨引黄入晋引水一期工程”建成后,汾河水库成为了我市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
太原市境内主要湖泊有迎泽湖、晋阳湖。晋阳湖位于太原市区西南方向,是太原市最大的湖泊,湖面约5.1平方公里,占太原市湖泊面积的78%,蓄水量达0.24亿立方米,补给水源为汾河上游水。该湖主要为太原市第一热电厂工业用水和渔业用水,近年又发展成为群众游泳场所和城市备用水源。迎泽湖位于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公园内,其水域面积约3亩,由汾河东干渠补水,其功能主要为景观娱乐用水。
太原市市区有多条防洪河道,其中南沙河由东至西流入汾河下游段,承担着城南区由东向西的汛期防洪任务。
距本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为汾河,位于本项目西侧,最近距离约为50m;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职工盥洗废水,产生量较少,用于厂区洒水抑尘,不外排。
(2)地下水
评价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黄土丘陵区、洪积倾斜平原区及冲击平原区。
①前第四纪地层
奥陶系(O):出露地层为中奥陶统和下奥陶统石灰岩,层厚500m左右,与下覆地层寒武系呈假整合接触。
石灰系(C):普通分布与东西山一带,为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页岩、砂质岩、石灰岩与煤层,层厚250m左右,与中奥陶统呈假整合接触。
二迭系(P):为砂、页岩互层,层厚600m左右,同石灰系地层整合接触。
4、气候和气象
太原市地处暖温带半干旱性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湿润,昼夜温差较大,雨季集中;秋季凉爽,雨量少;冬季干燥寒冷,少雪,多为晴朗天气。
由于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等多种地形的差异和海拔高度的悬殊,使各类地形在气温、降水、气压、日照等气象要素方面差异明显,气候特征多样,形成了温暖气候区、温和气候区、温凉气候区和冷凉气候区四个不同的气候区域。由于季风影响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NNW,频率约11.5%,次主导风向为N,频率约10.9%,静风频率为27.5%,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风速2.5m/s,年平均降雨量459.5mm,多集中在8月。
铁路线有石太线,经该区黄陵、西温乡两个乡至榆次,向东至石家庄。同蒲线在小店区境内与石太铁路同走一条轨道。
辖区内有全省最大的航空港——太原民航机场,48条国内航线辐射全国。
7、生态环境
(1)自然植被
太原市野生植物经初步调查有维管植物400多种,其中乔木7种,灌木24种,草本植物396种,含种类较多的科有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莎草科等,在群落构建中起主导作用的有侧柏、刺槐、荆条、黄刺玫、酸枣、绣线菊、白羊草、蒿类、隐子草、拂子草、芦苇等。大部分种类具有资源价值,其中可作药用的有甘草、远志、柴胡、酸枣、茵陈蒿、车前等。在野生维管植物中中国特有属种化较丰富,常见的属有虎榛子属、蚂蚱腿子属、扁核木属等,特有种有山桃、悬钩子、鹅观草、针茅、虎榛子、白皮松、锦鸡儿、北京丁香、木香薷、早熟禾、风毛菊、蚂蚱腿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