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力和机械》杠杆、滑轮_知识点总结
中考科学滑轮和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中考科学滑轮和滑轮组知识点总结滑轮是中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力、重力、杠杆和机械性能等知识点。
下面是一个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知识点总结。
一、滑轮的定义和原理1.滑轮是由轮子和轴构成的简单机械,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滑轮工作时,绳子拉力和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二、滑轮的分类1.按轮子的数量分类:单轮滑轮和多轮滑轮。
2.按滑轮的摩擦情况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
3.按滑轮的应用分类:滑轮组和滑轮铰。
三、滑轮组的定义和原理1.滑轮组由多个滑轮组成,分为上下两部分。
2.上部分称为拉力组,下部分称为支持组。
3.滑轮组工作时,拉力组的所有滑轮的拉力大小相等,支持组的所有滑轮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4.拉力组的滑轮数决定了拉力的大小,支持组的滑轮数决定了支持力的大小。
四、滑轮组的分类1.单层滑轮组:拉力组和支持组都是单层滑轮,拉力和支持力相等。
2.多层滑轮组:拉力组和支持组至少有一个是多层滑轮,拉力比支持力小。
五、滑轮组的作用和应用1.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向,使得施力和受力方向相反。
2.改变力的大小:滑轮组能够通过改变滑轮数目来改变力的大小。
3.提高机械性能:滑轮组能够通过减小摩擦力来提高机械效率。
六、滑轮组的机械优势和劣势1.机械优势:滑轮组能够通过减小摩擦力提高机械效率。
2.机械劣势: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摩擦损失。
七、滑轮组的公式和计算方法1.拉力组的滑轮数目和拉力之间的关系:T(拉力)=F(物体重力)/n(滑轮数目)。
2.支持组的滑轮数目和支持力之间的关系:S(支持力)=F(物体重力)-T(拉力)。
3.滑轮组的机械优势计算公式:M(机械优势)=S(支持力)/T(拉力)。
八、滑轮组的应用举例1.吊运重物:使用滑轮组可以减小施力的大小,提高吊运效率。
2.提升井水:使用滑轮组可以减小抽水的力量,提高抽水效率。
3.支援登山:使用滑轮组可以减轻登山者的力度,提高攀登效率。
总结:滑轮和滑轮组是中考科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力学和机械性能等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
一、简单机械:1.杠杆:杠杆是由杠杆臂、支点和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在杠杆上,力臂越大,力度越小,反之,力臂越小,力度越大。
支点处受力平衡,即力矩相等。
2.滑轮:滑轮由轮筒和轮外零件构成,用于改变施力方向。
滑轮可以分为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
固定滑轮用于改变施力方向,力度不变;活动滑轮可以改变施力方向,同时还能改变力的大小。
3.斜面:斜面是曲面的倾斜物体,可用于减小移动物体所需的力量。
斜面上物体所受的力可以分为一个与斜面平行的力和一个垂直于斜面的力。
斜面较平时所需的力较小,斜面较陡时所需的力较大。
4.轮轴:轮轴由轴和轮组成,是一种用于减小摩擦力的简单机械装置。
通过使用轮轴,可以减小力的大小,但同时需要增加施力的距离。
5.楔子:楔子是一种用于分割或固定物体的简单机械装置。
楔子的刃部较小,施加的力较大,可以将物体分为两半。
楔子的刃部较大,施加的力较小,可以将物体固定在一起。
二、功:1. 功的定义:功是力在作用方向上的乘积。
即功=力× 距离×cosθ。
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距离的单位为米(m),角度θ为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正功和负功:当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称为正功;当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时,称为负功。
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
其他常见单位有千焦耳(kJ)和千瓦时(kWh)。
4.机械功率:机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机械功率等于力×速度,即功率=功÷时间。
机械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5.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输入功与输出功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衡量机械装置的工作效率。
机械效率等于输出功÷输入功乘100%。
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初三力学机械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力学机械知识点总结归纳力学机械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力学机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了力学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创造条件。
本文将对初三力学机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力的概念和特点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特点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牛顿(N)表示,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力的方向:力有方向性,可以沿物体运动的方向或相反方向,也可以斜向作用。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指的是力作用的具体位置,可以作用在物体的表面上,也可以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主要包括物体的平衡和运动。
根据力的合成原理,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
物体的平衡:当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 静态平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 动态平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做匀速转动,合力不为零,合力矩为零。
物体的运动:力使物体产生运动,并且产生或改变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等于多个力的矢量和。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分解的后力的矢量和等于原来的力。
三、杠杆原理与机械优势杠杆原理是力学机械的基础原理之一,它是利用杠杆的原理来实现物体的平衡或产生力的放大效应。
杠杆原理:当杠杆在支点处平衡时,杠杆两侧受到的力和力臂之积相等。
力臂是力作用线与支点的垂直距离。
机械优势:杠杆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效应,即所需力的减小。
机械优势等于输出力与输入力之比。
四、滑轮和滑轮组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滑轮的原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的作用:- 改变力的方向: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力向不同的方向作用。
杠杆滑轮知识点归纳总结
杠杆滑轮知识点归纳总结1. 杠杆滑轮的组成部分杠杆滑轮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支持轮:支持轮是杠杆滑轮装置中的转动部分,用于支撑绳索或链条的一端,并且可以自由地旋转。
- 固定轮:固定轮是杠杆滑轮装置中的固定部分,用于支持绳索或链条的另一端,并且不会自由地旋转。
- 绳索或链条:用于传递力的介质,一端围绕在支撑轮上,另一端施加拉力。
- 施力:通过施加拉力来产生力。
拉力大小和方向与所施加的力成正比。
2. 杠杆滑轮的工作原理杠杆滑轮的作用是改变施力的方向和大小。
通过拉动绳索或链条的一端,支撑轮和固定轮会产生不同的受力情况,从而使产生的力增大或者改变方向。
其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力的传递:当施加拉力时,支持轮和固定轮会产生不同的受力情况,支持轮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拉力,固定轮会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通过这种力的传递,可以实现力的增大或者方向改变。
- 力的方向改变:通过绳索或链条绕过支持轮和固定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其朝向所需的方向。
3. 杠杆滑轮的应用杠杆滑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起重装置:杠杆滑轮可以用于提升重物,减轻劳动强度,例如吊车、起重机等。
- 运动装置:杠杆滑轮可以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用于运动装置中的力传递。
- 物理实验:杠杆滑轮可以用于物理实验中,例如力的传递和改变等。
4. 杠杆滑轮的原理分析杠杆滑轮的原理主要涉及到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
在受力分析中,可以通过几何关系和牛顿力学原理来进行分析,确定支撑轮和固定轮的受力情况,从而确定产生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平衡是指在杠杆滑轮中,支持轮和固定轮之间的力平衡关系,通过力的平衡来确定产生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力的增大或者改变方向。
5. 杠杆滑轮的优点和缺点杠杆滑轮作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具有以下一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杠杆滑轮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和大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杠杆滑轮知识点笔记总结
杠杆滑轮知识点笔记总结一、简介杠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滑轮轴和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它的使用可以减小力的大小,同时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让我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工作。
在物理学中,杠杆滑轮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二、物理原理1. 杠杆原理杠杆滑轮的作用原理是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指当一个杠杆绕支点转动时,只要能平衡力矩的大小和方向一致,那么杠杆就会保持平衡。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滑轮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平衡与力的传递杠杆滑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在使用杠杆滑轮时,我们需要考虑力的平衡问题,保证力的平衡才能使杠杆和滑轮保持平衡。
另外,杠杆滑轮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传递,通过杠杆滑轮,我们可以将原来的力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就能够轻松地完成工作。
三、杠杆滑轮的分类根据杠杆滑轮的结构和功能,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固定滑轮2. 移动滑轮3. 组合滑轮4. 可变滑轮四、杠杆滑轮的应用1. 工程行业杠杆滑轮在工程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用来吊装重物、提升货物等。
通过杠杆滑轮,可以使得人们能够轻松地进行重物的搬运和提升。
2. 运动器材在运动器材中,杠杆滑轮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健身房里,可以看到很多杠杆滑轮来帮助人们进行肌肉训练。
另外,在一些户外活动中,比如攀岩和滑索,也常常会使用杠杆滑轮来进行安全保护和缆绳的牵引。
3. 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杠杆滑轮也有一定的应用。
比如用来提升农作物、搬运农具等。
通过杠杆滑轮,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农业生产。
五、杠杆滑轮的优势1. 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杠杆滑轮能够帮助人们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工作更加方便和高效。
2. 减小劳动强度利用杠杆滑轮,可以减小劳动强度,使得人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工作。
3. 方便操作杠杆滑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人们可以轻松地进行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技术。
初三物理机械和功基础知识归纳
初三物理机械和功基础知识归纳一、基础知识1、杠杆: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称为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可变形为:F1/F2=L1/L23、作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支点。
(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动力和阻力4、功:如果对物体用了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机械功,简称功。
5、功的两个要素:(1)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注意:惯性使物体运动,物体本身并不是受力而运动)(2)物体必须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6、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的乘积。
W=FS;F表示力,单位:牛(N)。
S表示距离,单位:米(m)W表示功,功的单位就是牛•米。
叫作焦耳。
即:1J=1N•m。
7、功率的计算:P=W/tW表示功,单位是焦(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1W=1J/s;关于功率的推导运算:∵P=W/t W=FsF指力,s指移动的距离,t指时间∴P==F•s/t又∵v=s/t ∴P=F•v8、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用W总表示。
即:W总=W总+W额外9、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η表示。
即: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10、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且额外功总是客观存在的,则有W有用<W总,因此η总是小于1,这也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关于滑轮组的计算1、根据题意确定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承担,用n表示。
2、确定重物的上升距离,和拉力F的绳端的移动距离;重物的上升距离为:h;则拉力F的绳端的移动距离就是:nh3、看是否计动滑轮的重力。
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
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一、杠杆的定义和作用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由杠杆杆臂和支点组成。
杠杆的作用是改变应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牵引或增强力量的作用,以便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杠杆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从而减少人力的使用。
杠杆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杠杆,支点在杠杆两端之间;第二类杠杆,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负载在另一端;第三类杠杆,负载位于支点和应用力之间。
这些不同类型的杠杆在不同情况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杠杆的原理杠杆遵循物理原理——力的平衡,也称为杠杆原理。
根据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杠杆两端的扭矩相等。
扭矩是由应用力和负载产生的力矩,通过乘法来计算。
根据杠杆原理,可以计算出应用力和负载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工程设计和力学问题非常有用。
三、杠杆的公式杠杆的公式可以根据杠杆原理推导出来。
根据力的平衡,可以得到以下公式:F1 × d1 = F2 × d2其中,F1和F2分别是应用力和负载;d1和d2分别是应用力和负载与支点的距离。
这个公式称为力的平衡公式或杠杆公式。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应用力或负载的大小,当其他参数已知时。
例如,当应用力和距离已知时,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负载的大小。
这对于设计和工程问题非常有用。
四、滑轮的定义和作用滑轮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由一个圆筒形轮和轴组成。
滑轮通过利用绳索或钢索与其他机械装置连接,可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主要用于减少拉力的应用,从而减轻工作负荷。
滑轮有多种类型,包括固定滑轮、活动滑轮和复合滑轮。
固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只能改变力的方向;活动滑轮可以在绳子上移动,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复合滑轮由多个滑轮组成,可以提供更大的力的放大。
五、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原理是基于力和重力的平衡。
根据滑轮原理,当滑轮处于静止状态时,拉力和重力相等。
在滑轮的运动过程中,拉力和重力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位置来调整。
滑轮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F1 = F2其中,F1表示施加在滑轮上的力,F2表示施加在负载上的力。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一、知识点1.物理学中,一般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是费力杠杆。
5.定滑轮在使用时,不随物体移动而移动,定滑轮本质上是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在使用时,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动滑轮本质上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6.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机械叫做滑轮组,其特点是能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绳子端的拉力为GF=n总(不计摩擦)。
二、例题精讲【例1】★学校里的工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增大动力臂,省力C.减小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D.减小阻力臂,省力考点:杠杆的应用.专题:简单机械.分析:剪树枝时,用剪刀口的中部,而不用剪刀尖,减小了阻力臂,就减小了动力,在阻力、动力臂一定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减小了动力、更省力.解答:解:用剪刀口的中部,而不用剪刀尖去剪树枝,减小了阻力臂L2,而动力臂L1和阻力F2不变,∵F1L1=F2L2,∴F1=将变小,即省力.故选D.【例2】★★图中F1、F2和F3是分别作用在杠杆上使之在图示位置保持平衡的力,其中的最小拉力是()A.F1B.F2C.F3D.三个力都一样考点: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知识点:(1)对力臂概念的理解: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2)对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的理解与运用: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分别从支点向三条作用线做垂线,分别作出三条作用线的力臂,从图可知,∵三个方向施力,F2的力臂L OA最长,而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F2最小(最省力)故选B.【例3】★★★(2014•安顺)如图甲所示,长1.6m、粗细均匀的金属杆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一拉力﹣﹣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能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据图可知金属杆重()A.5N B.10N C.20N D.40N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图析法.分析:金属杆已知长度,且质地均匀,其重心在中点上,将图示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图赋一数值,代入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金属杆重力.解答:解:金属杆重心在中心上,力臂为L1=0.8m,取图象上的一点F=20N,L2=0.4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GL1=FL2G×0.8m=20N×0.4m解得:G=10N故选B.【例4】★★★★★(2014•包头)如图所示,均匀细杆OA长为l,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移动,在O点正上方距离同样是l的P处固定一定滑轮,细绳通过定滑轮与细杆的另一端A相连,并将细杆A端绕O点从水平位置缓慢匀速向上拉起.已知绳上拉力为F1,当拉至细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时,绳上拉力为F2,在此过程中(不考虑绳重及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拉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B.细杆重力的力臂逐渐减小C.F1与F2两力之比为1:D.F1与F2两力之比为:1考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专题:错解分析题;简单机械.分析:找出杠杆即将离开水平位置和把吊桥拉起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然后结合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别求出F1、F2的大小.解答:解:(1)细杆处于水平位置时,如右上图,△PAO和△PCO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PC,PO=OA=l,OB=l;∵(PC)2+(OC)2=(PO)2,∴OC=l,∵杠杆平衡,∴F1×OC=G×OB,F1===G,(2)当拉至细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时,绳上拉力为F2,如右下图,△PAO为等边三角形,AB=PA=l,AC′=l,∵(AC′)2+(OC′)2=(OA)2∴OC′=l,在△ABB′中,∠BOB′=30°,BB′=OB=×l=l,∵(OB′)2+(BB′)2=(OB)2,∴OB′=l,∵OB′<OB,∴细杆重力的力臂逐渐减小,故B正确;∵杠杆平衡,∴F2×OC′=G×OB′,F2===G,∴F1>F2,故A错误;则F1:F2=G:G=:1,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例5】★★★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直尺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是尺长的三分之一,当在B端挂1N的重物P时,刚好能使尺A端翘起,由此可推算直尺的重力为()A.0.5N B.0.67N C.2N D.无法确定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应用题;简单机械.分析:密度均匀的直尺,其重心在直尺的中点处,则重力力臂为支点到直尺中心的长度;又已知B端的物重和B端到支点的距离,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可求出直尺的重力.解答:解:设直尺长为L,从图示可以看出:杠杆的支点为O,动力大小等于物重1N,动力臂为L;阻力为直尺的重力G′,阻力的力臂为L﹣L=L.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得:G′L′=GL,即:G′×L=1N×L解得:G′=2N所以直尺的重力大小为2N.故选C.【例6】★★(2013•通辽)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300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N,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的摩擦,使物体以0.1m/s匀速移动时,水平拉力F和其移动速度的大小为()A.300N0.1m/s B.150N0.1m/s C.60N0.2m/s D.30N0.2m/s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专题:简单机械.分析:(1)如图,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即可求出绳子末端拉力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2)有两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则速度也是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解答:解:(1)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所受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滑轮组是由两根绳子承担动滑轮,所以绳子末端拉力F=f=×60N=30N.(2)有两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故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是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即v=0.1m/s×2=0.2m/s;故选D.【例7】★★★(2010•玉溪)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 A拉绳使G匀速上升.(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 B拉绳使G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 A<G B.F A>F B C.F B=2G 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推理法.分析:分析当胖子和瘦子拉绳时,三个滑轮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解:(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拉绳使G匀速上升,此时中间滑轮为动滑轮,上下两个滑轮为定滑轮,F A=2G,故A错;(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拉绳使G匀速上升,三个滑轮都是定滑轮,F B=G,故C错;综合考虑(1)(2)F A>F B,故B正确、D错.故选B.【例8】★★★★★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吊篮与动滑轮总重为450N,定滑轮重力为40N,人的重力为600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需用拉力大小是()A.218N B.220N C.210N D.236N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专题:整体思想.分析:本题可用整体法来进行分析,把动滑轮、人和吊篮作为一个整体,当吊篮不动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那么由5段绳子所承受的拉力正好是人、动滑轮和吊篮的重力和.可据此求解.解答:解:将人、吊篮、动滑轮看作一个整体,由于他们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G吊篮)=(600N+450N)=210N.则人的拉力F=(G人+G轮故选C.【拓展题】(2014•烟台)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F,使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一直是变大的B.一直是变小的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C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力臂变大,所以动力变大.当杠杆从水平位置拉到最终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所以动力变小.故F先变大后变小.故选C.如图所示OB为粗细均匀的均质杠杆,O为支点,在离O点距离为a的A处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杠杆每单位长度的质量为m,当杠杆为多长时,可以在B点用最小的作用力F维持杠杆平衡?()A.B.C.2Ma/m D.无限长答案:A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解析:(1)由题意可知,杠杆的动力为F,动力臂为OB,阻力分别是重物G物和杠杆的重力G杠杆,阻力臂分别是OA和OB,重物的重力G物=Mg杠杆的重力G杠杆=mg×OB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F•OB=G物•OA+G杠杆•OB,(2)代入相关数据:则F•OB=Mg•a+mg•OB•OB,得:F•OB=Mga+mg•(OB)2,移项得:mg•(OB)2﹣F•OB+Mga=0,∵杠杆的长度OB是确定的,只有一个,所以该方程只能取一个解,∴该方程根的判别式b2﹣4ac等于0,因为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有一个解,即:则F2﹣4×mg×Mga=0,则F2=2mMg2a,得F=•g,(3)将F=•g代入方程mg•(OB)2﹣F•OB+Mga=0,解得OB=.故选A.(2010•西城区二模)如图所示,体重为51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则下列计算结果中,错误的是()A.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00N B.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C.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 D.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0.01m/s答案:ACD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速度的计算.解析:A、由图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轮+f地)=(20N+200N)=110N,故A错,符合题意;BC、人对地面的压力F压=G﹣F=510N﹣110N=400N,故B正确、C错;D、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v=2×0.02m/s=0.04m/s,故D错.故选ACD.某工地工人在水平工作台上通过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如图所示.已知工人的质量为70kg.第一次提升质量为50kg的货物时,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1,对工作台的压力为N1;第二次提升质量为40kg的货物时,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2,对工作台的压力为N2.已知N1与N2之比为41:40,g取10N/kg,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则F1与F2之比为________。
九年级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九年级物理:杠杆与滑轮的知识点一、杠杆的概念与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杠杆臂、支点和作用力组成。
根据力的作用位置不同,杠杆可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1. 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指支点位于力的中间的杠杆。
在一级杠杆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施加在杠杆的两侧,且大小相等。
2. 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指支点位于杠杆的一侧,力的作用点位于支点另一侧的杠杆。
在二级杠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不相等,作用力较大。
3. 三级杠杆:三级杠杆是指支点位于杠杆的一侧,而力的作用点位于支点同侧的杠杆。
在三级杠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不相等,作用力较小。
二、杠杆的应用1. 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于平衡的杠杆而言,作用在支点两侧的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力,l1和l2为力臂的长度。
2. 桥梁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应用于桥梁的设计与建造中。
桥梁的建筑师需要合理设计桥墩的位置和支点的选取,以使得桥梁能够平衡地承受行人和车辆的重量。
3. 渔网原理:渔网的原理基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渔民可以利用杠杆的原理来轻松地拉起重物。
通过调整绳索的位置,可以获得更大的力度,从而使捕获的鱼更容易上岸。
三、滑轮的概念与原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轮子和轮轴组成。
根据滑轮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可以分为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
1. 固定滑轮:固定滑轮是指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会移动的滑轮。
当作用力作用在滑轮上时,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会改变力的大小。
2. 活动滑轮:活动滑轮是指滑轮可以在轮轴上移动的滑轮。
活动滑轮通常与固定滑轮结合使用,可以改变作用力的大小。
三、滑轮的应用1. 提升重物:通过使用滑轮,可以减少提升重物所需的力量。
当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时,可以利用滑轮的优势来减轻工作负荷。
2. 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滑轮组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使用滑轮组合可以减少人手在搬运货物时所需的力量,并且可以更快地完成任务。
九年级物理 简单机械和功 知识点总结
杠杆和滑轮一、杠杆1.杠杆相关定义(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注: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如:剪刀、鱼竿(2)支点(0):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注: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3)动力(F 1):使杠杆转动的力。
(4)阻力(F 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5)动力臂(l 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6)阻力臂(l 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案例分析:2.杠杆平衡的条件(1)当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实验表明: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F 1l 1=F 2l 2.(3)杠杆的平衡条件也称为杠杆原理,最早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总结出来(“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
(4)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步骤:1首先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左端分别挂上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某一位置竖直拉动杠杆。
3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记录动力(弹簧测力计示数)、阻力(钩码重力)、动力臂(固定弹簧测力计处刻度尺示数)、阻力臂(悬挂钩码处刻度尺示数)。
4改变钩码个数、改变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或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继续实验,再做几次并分别将数据记下;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铁锹,起子等)(2)费力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二、滑轮1.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2.滑轮分类: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初中滑轮杠杆知识点总结
初中滑轮杠杆知识点总结一、滑轮的原理和应用1. 滑轮的原理滑轮是由一个圆筒形轮子和装在轮子上的绳索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当一个物体通过滑轮的绳索被拉动时,滑轮会将力的方向改变,同时还能减小所需的力,使得举起或拉动重物变得更加容易。
滑轮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轻松地搬运重物,例如,吊车、起重机等都是基于滑轮原理的设备。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组合方式和功能,可以将滑轮分为定滑轮、活动滑轮以及复合滑轮。
(1)定滑轮:定滑轮是安装在固定位置,不会移动的滑轮,它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通常悬挂在支架上,例如,吊车上的悬吊器就是使用定滑轮来改变绳索的方向。
(2)活动滑轮:活动滑轮是可以移动的滑轮,它用来减小所需的力。
例如,划艇时使用的拉纤装置就包括了活动滑轮,它可以减小划船者所需要的力。
(3)复合滑轮:复合滑轮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可以同时改变力的方向和减小所需的力。
复合滑轮的应用极为普遍,例如引擎盖的提升系统就是使用复合滑轮来减小所需的力。
3. 滑轮的力的分析在使用滑轮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力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拉力和重力平衡的原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计算。
(1)如果只有一个滑轮,并且绳索两端被施加相同的拉力,那么所需的力和重物的重力相等。
(2)如果使用了多个滑轮,那么所需的力将会减小,滑轮的数量决定了力的减小程度。
(3)如果使用了复合滑轮,滑轮组合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小所需的力。
4. 滑轮的优势和局限性滑轮在实际应用中有着诸多优势,例如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减小所需的力、使得搬运重物更加容易等。
但是,滑轮也有其局限性,使用滑轮会增加绳索的长度,使得操作更加复杂,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摩擦力,导致能量的损失。
二、杠杆的原理和应用1. 杠杆的原理杠杆是一种由杠臂和支点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通过施加力在一端以产生力矩,从而实现举起或移动物体的目的。
杠杆的原理是基于力矩平衡原理,通过合理地选择杠杆的长度和支点的位置,可以减小所需的力,并且使得举起或移动物体变得更加容易。
杠杆和滑轮总结知识点
杠杆和滑轮总结知识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杠杆的相关知识点。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固定的支点和一个固定支点两侧的杠杆臂组成。
在杠杆作用下,输入力可以通过支点的固定点向杠杆传递,并产生一定的输出力。
杠杆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通过改变输入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对输出力的控制,这使得杠杆成为了很多实际问题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杠杆有三种类型: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一类杠杆的支点位于输入力与输出力之间,当输入力和输出力在同一侧时,杠杆能够实现力的放大效果;当输入力和输出力在不同侧时,杠杆能够实现力的减小效果。
二类杠杆的支点位于输入力的一侧,能够实现力的放大效果,而三类杠杆的支点位于输出力的一侧,能够实现力的减小效果。
这三种类型的杠杆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杠杆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两点:一是力的平衡;二是力的传递。
在一个平衡的杠杆系统中,输入力和输出力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力矩来描述。
力矩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作用距离成正比,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力的作用距离来实现对输出力的控制。
除了力的平衡外,杠杆还有一个关键的性质就是它的力臂。
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在一个平衡的杠杆系统中,输入力和输出力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力臂来描述。
力臂的大小与力的作用角度成正比,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力的作用角度来实现对输出力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杠杆能够实现力的传递和力的放大/减小,这使得它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在机械领域中,杠杆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对输出力的控制,从而实现对机械装置的精确操纵;在运动领域中,杠杆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对运动方向和速度的控制,从而实现对运动过程的精确调节。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滑轮的相关知识点。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固定的支点和一个或多个固定支点两侧的滑轮组成。
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通过改变输入力的方向来实现对输出力的控制。
滑轮的作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改变力的方向,另一种是实现力的传递。
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
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物理杠杆和滑轮的概念。
它们在机械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力的传递和增大。
本文将对物理杠杆和滑轮进行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包括它们的定义、原理、应用和相关公式等内容,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物理杠杆1. 定义物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它由一个刚性杆和一个支点组成。
通过施加力臂和阻力臂的作用,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增大。
物理杠杆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它们的力的传递原理相似,只是支点位置和力臂的长度不同。
2. 原理物理杠杆的原理是根据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的关系,即F1*R1=F2*R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力,R1和R2为作用力臂。
当F1和R1确定时,可以通过调整F2或R2的大小来实现力的传递和增大,从而完成力的平衡或力的增大。
3. 应用物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剪刀、门铰链、起重机等都是利用了物理杠杆的原理。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实现力的传递和增大,提高工作效率。
4. 相关公式物理杠杆的力的平衡和增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力的平衡:F1*R1=F2*R2力的增大:F2=F1*R1/R2二、滑轮1. 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它由一个旋转轮和一个悬挂绳组成。
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形式,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减小。
滑轮分为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它们的原理和应用有所不同。
2. 原理滑轮的原理是根据绳索的拉力和滑轮数量之间的关系,即T1=T2/n,其中T1和T2分别为起始拉力和结束拉力,n为滑轮数量。
当滑轮数量确定时,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绳索的长度来实现力的传递和减小,从而完成力的平衡或力的减小。
3. 应用滑轮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绳索等都是利用了滑轮的原理。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实现力的传递和减小,提高工作效率。
4. 相关公式滑轮的力的平衡和减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力的平衡:T1=T2/n力的减小:T2=T1*n结论物理杠杆和滑轮作为简单的机械装置,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滑轮杠杆机械效率功知识点
初中物理滑轮杠杆机械效率功知识点滑轮、杠杆、机械效率、功知识点:一、滑轮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固定在轴上并能无摩擦地转动的轮筒和装在轮筒上的弯曲的绳索或绳索组成。
滑轮有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两种类型。
固定滑轮是通过轴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的,不能改变位置;活动滑轮依靠轴能在支架上改变位置。
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当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可以使用滑轮。
滑轮还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根据滑轮可变换自身和受力物体之间的动作与反动作。
滑轮的机械效益为1,即输入功和输出功相等,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力的大小不改变。
二、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
根据支点位置和力臂长度的不同,杠杆可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等。
力臂是力点到支点的垂直距离,根据力臂的不同,杠杆可分为负杠杆和正杠杆。
杠杆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力乘以力臂的长度相等。
即杠杆平衡原理:一个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之和为零。
杠杆的作用是改变力的大小或者方向。
通过适当调整力臂的长度,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达到较大的力作用效果,这就是杠杆的优势所在。
三、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机械所实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用η表示。
机械效率介于0到1之间,通常表示为百分数形式。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为:η=(输出功/输入功)×100%机械效率是机械工作所用到的能量与其消耗的能量的比值,是机械的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
四、功功是揭示机械工作质量的物理量,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
功通常用符号W表示,单位是焦耳(J)。
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F表示施加力的大小,s表示力的作用方向上物体的位移长度,θ表示力和位移的夹角。
当力的作用方向和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时,夹角θ为0°,此时进行的是正功;当力的作用方向和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时,夹角θ为180°,此时进行的是负功。
功的单位换算:1焦耳等于1牛顿·米。
初三杠杆滑轮知识总结
初三杠杆滑轮知识总结引言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基础知识,其中包括了杠杆和滑轮。
杠杆和滑轮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简单机械装置,它们的运用广泛且实用。
本文将对初三学习过的杠杆和滑轮进行知识总结,并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一、杠杆1. 杠杆的定义和组成部分杠杆是由一个固定点和围绕该点旋转的杠杆臂组成的。
杠杆臂有两个部分,分别是力臂和负荷臂。
力臂是力的作用点到杠杆的支点的距离,而负荷臂是负荷(或物体)到杠杆的支点的距离。
2. 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的位置和杠杆两端的力的方向,杠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 一类杠杆:支点在杠杆两端力的中间,力的方向相反。
例如撬动物体时所使用的杠杆。
- 二类杠杆:支点在杠杆一端,力的方向与力臂同向。
例如推动门的杠杆原理。
- 三类杠杆:支点在杠杆一端,力的方向与力臂相反。
例如人体的骨骼系统中的骨骼杠杆。
3. 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原理是基于力的平衡。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相互抵消,即力臂乘以力的大小等于负荷臂乘以负荷的大小。
二、滑轮1. 滑轮的定义和组成部分滑轮是由一个轮轴和套在轮轴上的带有凹槽的圆环组成的。
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组成和功能,滑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固定滑轮:滑轮的轮轴固定不动。
- 动态滑轮:滑轮的轮轴可以移动,使得绳索张紧或拉松。
- 组合滑轮: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能够实现力的增大和减小,同时改变力的方向。
3. 滑轮的原理滑轮利用绳索的特性,通过改变绳索的拉力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当滑轮处于平衡状态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索的拉力相等。
三、杠杆和滑轮的应用杠杆和滑轮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 1. 撬动物体:使用杠杆的原理,通过施加力来撬动沉重的物体。
2. 推拉门:推拉门使用了二类杠杆的原理,使得打开和关闭门变得容易。
3. 汽车刹车系统:汽车刹车系统中的制动装置利用了杠杆和滑轮的原理,使得司机轻易地通过踏下制动踏板就能控制车辆的刹车。
初中物理:滑轮、杠杆、机械效率、功知识点
初中物理:滑轮、杠杆、机械效率、功知识点【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④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⑤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九年级上册物理《力和机械》杠杆、滑轮_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力和机械》杠杆、滑轮_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物理《力和机械》杠杆、滑轮_知识点总结杠杆、滑轮1、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O)绕着的固定点;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注意:在画力臂时先找到作用点,如下图,然后再画出支点到作用力线的距离,作用力的线必要时需要延长,延长部分用虚线表示。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3)平衡条件:F1×L1=F2×L2(4)种类和应用: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三种。
三种都有利也有弊。
种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特征优缺点应用举例锤子,起子,动滑轮钓鱼杆,筷子,镊子天平,定滑轮L1>L2省力但费距离L1<L2费力但省距离L1=L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注意:省力杠杆中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当动力作用在杠杆末端且方向与杠杆相互垂直时,最省力2、滑轮及滑轮组(1)、定滑轮①相当于等臂杠杆,支点是滑轮的轴,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②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方向,这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人站在低处就可以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2)、动滑轮:①相当于省力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②特点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和定滑轮的区别就在于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像定滑轮一样人站在低处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3)、滑轮组:通过组合达到同时拥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优点。
注:物理中类似的组合还有显微镜、望远镜(1)绕线:(奇动偶定)。
当绕在动滑轮上是奇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动滑轮上,简称“奇动”如图2;当系在动滑轮上是偶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定滑轮上,然后开始绕线,简称“偶定”如图1。
注意:省力倍数是看动滑轮上中动滑轮上是2条线,所以省一半的力。
九年级上册物理滑轮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滑轮知识点总结滑轮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简单机械装置,它可以利用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关于滑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滑轮的定义和组成滑轮是由一个圆筒形轮轴和绕轮轴旋转的绳子组成的。
根据滑轮的数量和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单轮滑轮和复合滑轮。
单轮滑轮只有一个轮轴和一个绳子,而复合滑轮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
二、简单滑轮的工作原理简单滑轮主要利用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的特性。
当一个力施加在绳子的一端时,滑轮可以通过绳子将这个力传递给另一端。
同时,滑轮还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例如,当一个向下的力施加在一侧的绳子上时,滑轮可以将这个力转变为向上的力传递给另一侧的绳子。
三、简单滑轮的机械优势简单滑轮的机械优势指的是输入力和输出力之间的比值。
根据滑轮的数量和组合方式不同,机械优势也会有所不同。
在单轮滑轮中,机械优势等于滑轮的数量。
而在复合滑轮中,机械优势等于绳子段数加一。
四、简单滑轮的力的平衡在简单滑轮中,当滑轮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力的平衡成立。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子上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因此,对于一个静止的滑轮,向下的力等于向上的力;对于一个匀速运动的滑轮,重力等于绳子上的拉力。
五、简单滑轮的应用简单滑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包括吊车、升降机和滑轮组等。
滑轮的机械优势使得我们可以更轻松地举起沉重的物体,提高工作效率。
六、复合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机械优势与简单滑轮不同,复合滑轮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其中每个滑轮都可以当作简单滑轮来看待。
复合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机械优势与简单滑轮类似,只是绳子的段数变多。
因此,复合滑轮的机械优势比单轮滑轮更大。
七、复合滑轮的力的平衡在复合滑轮中,力的平衡原理与简单滑轮相同。
每个滑轮上的拉力相等,滑轮之间的绳子张力也相等,力的平衡成立。
复合滑轮的力的平衡原理是理解复合滑轮工作的关键。
九年级科学机械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科学机械知识点总结在九年级科学中,机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领域,它涵盖了很多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本文将对九年级科学中的机械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杠杆的原理与应用杠杆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机械装置,它可用于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杠杆原理表明,在杠杆上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来实现力量的放大或者方向的改变,如梯子、剪刀、钳子等。
二、滑轮的原理与应用滑轮是利用轮转运动来改变力的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
滑轮的原理是,由于滑轮的转动,拉绳各段上的拉力相等,方向相反。
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滑轮组来减小力的大小或者改变力的方向,如吊车、绳索拖拉等。
三、斜面的原理与应用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可以减小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同时增加力的方向的变化。
斜面起到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并降低力的大小。
应用中,如斜坡、楼梯等都利用了斜面的原理。
四、齿轮的原理与应用齿轮是一种用来传递与改变力和速度的机械装置。
齿轮的原理是通过齿的咬合来传递力和运动。
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齿轮来改变速度和力的大小,如钟表、自行车等。
五、浮力的原理与应用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与被液体或气体排开的体积有关。
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浮力来测定物体的密度,如浮力天平、浮标等。
六、机械工作的效率和功率机械工作的效率是指机械输出功与输入功之间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而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机械工作的效率和功率对于评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非常重要。
七、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机械能是指由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引起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对于设计和运行机械装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九年级科学中的机械知识点涉及杠杆、滑轮、斜面、齿轮、浮力等原理与应用,还包括机械工作的效率和功率以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九年级物理滑轮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滑轮知识点总结滑轮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简单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和日常生活中。
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滑轮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物理滑轮的重要知识点。
一、滑轮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滑轮是由一个或多个带有定滑中心的轮子组成的装置。
它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大小和形式。
2. 分类:滑轮可以分为定滑轮、活动滑轮和复合滑轮三种类型。
二、滑轮的力学原理1. 力的平衡:滑轮使力的平衡成为可能。
如果在一个滑轮上应用的力与另一个滑轮上的力相等,物体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2. 力的传递:滑轮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当一个力通过滑轮传递时,力的方向会改变,但大小不变。
3. 力的增大或减小:通过改变滑轮的构造和组合方式,可以增大或减小所需施加的力。
三、滑轮的作用1. 改变力的方向:滑轮可以使施加力的方向发生改变,使得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施加力量。
2. 减小力的大小:使用滑轮可以减小必须施加的力的大小。
这对于搬运重物或者进行其他需要施加大力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3. 增大力的大小:通过组合多个滑轮,可以增大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这在一些需要施加大力的工程中非常重要。
四、滑轮组合1. 单滑轮组合:单滑轮组合由一个固定滑轮和一个活动滑轮组成。
施加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同。
2. 固定滑轮组合:固定滑轮组合由多个滑轮组成,其中有一个滑轮是固定的,其他滑轮是活动的。
施加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3. 差速滑轮组合:差速滑轮组合由多个滑轮组成,其中滑轮的直径不同。
通过差速滑轮组合,可以改变物体上施加的力和所需的绳长比例。
五、滑轮的应用1. 建筑工地:滑轮在建筑工地中常用于提升和搬运重物,减小工人所需施加的力。
2. 电梯系统:电梯系统中的滑轮可以减小电梯上下运行所需的力。
3. 体育器材:一些体育器材,如健身机和重量举起设备,也使用了滑轮来增大或减小所需的力。
这篇文章对九年级物理滑轮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滑轮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的知识点很多,我们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一定要多动手,多观察书中图形结构。
本节要特别注意滑轮组合的绕线方法。
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O) 绕着的固定点;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2)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注意:在画力臂时先找到作用点,如下图,然后再画出支点到作用力线的距离,作用力的线必要时需要延长,延长部分用虚线表示。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3)平衡条件:F1×L1=F2×L2
(4)种类和应用:
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三种。
三种都有利也有弊。
种类特征优缺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L1 >L2 省力但费距离锤子,起子,动滑轮
费力杠杆L1 <L2 费力但省距离钓鱼杆,筷子,镊子
等臂杠杆L1 =L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天平,定滑轮
注意:省力杠杆中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当动力作用在杠杆末端且方向与杠杆相互垂直时,最省力
2、滑轮及滑轮组
(1)、定滑轮
①相当于等臂杠杆,支点是滑轮的轴,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②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定滑轮省力,但是可以改变方向,这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人站在低处就可以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2)、动滑轮:
①相当于省力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②特点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和动滑轮的区别就在于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像定滑轮一样人站在低处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3)、滑轮组:通过组合达到同时拥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优点。
注:物理中类似的组合还有显微镜、望远镜
(1)绕线:(奇动偶定)。
当绕在动滑轮上是奇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动滑轮上,简称“奇动”如图2;当系在动滑轮上是偶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定滑轮上,然后开始绕线,简称“偶定”如图 1。
注意:省力倍数是看动滑轮上绕线条数,比如上图1中动滑轮上是2条线,所以省一半的力。
(2)计算滑轮组拉力的公式:( n为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条数)
A、不考虑摩擦和滑轮重时F = G物/n
B、考虑滑轮重时F = (G物+G动)/n
C、拉力的移动距离S =nh
3、斜面:斜面越长越省力.实例:盘山公路、螺丝钉、楼梯、引桥
三、经验之谈:
在画力臂示意图时一定要先找出动力、阻力的作用点,然后过支点作两个力作用线的垂线,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这条垂线就是力臂。
根据比较L1、L2我们便知道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滑轮组是考试的热点,平时一定要多练习滑轮组中线的饶法,绕法和省力一定是联系起来的,按照要求答题,记住口诀:奇动偶定。
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G物)/ n
SF = n SG 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W有用=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W额=ηW总
额外功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η
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
η=G /(n F)
= G物/(G物+ G动)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