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部课件完整备课.pptx

4、人类的家园是指( D ) A.每个人的家庭 B.自己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地球 5、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棋盘似的正方体 B.倒扣的盘子 C.球体 D.圆形
四、课堂练习
6、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B ) 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6357千米 D.4万千米 7、地球的表面积是( A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1亿立方千米 D.5.1亿平方千米
等深线
能力展示
1、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D )
300 200 100A来自100 200 300
B
300 200 100
C
100 200 300
D
2、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a )
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
( c)
300
400
200
b 100
600
N
500
c d
a
3、图中A为 盆地地形区,理由是 从等高线的 数值来看,四周高,中间低 。
高度的计算方法
甲
某点到地平面 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1000米
1500米
乙
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为绝对高 度,即海拔
500米
海平面
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丘陵、盆地
盆地
高原 山地
平原 丘陵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 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 大,起伏和缓。
C:西经1700 (1700W)
西半球
四、课堂练习
3、写出D的经度并判断其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
00 500 600 700 D:东经500(500E)
四、课堂练习
6、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B ) 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6357千米 D.4万千米 7、地球的表面积是( A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1亿立方千米 D.5.1亿平方千米
等深线
能力展示
1、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D )
300 200 100A来自100 200 300
B
300 200 100
C
100 200 300
D
2、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a )
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
( c)
300
400
200
b 100
600
N
500
c d
a
3、图中A为 盆地地形区,理由是 从等高线的 数值来看,四周高,中间低 。
高度的计算方法
甲
某点到地平面 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1000米
1500米
乙
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为绝对高 度,即海拔
500米
海平面
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丘陵、盆地
盆地
高原 山地
平原 丘陵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 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 大,起伏和缓。
C:西经1700 (1700W)
西半球
四、课堂练习
3、写出D的经度并判断其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
00 500 600 700 D:东经500(500E)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球公转课件共20张ppt

冬至日
白昼时间最短
14
济宁
53°44′
春分日和秋分日
昼夜等长
15
日期 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情况 节气 点
6.22 北回归线 全年最高 昼长夜短 夏至日
9.23 赤道
居中
12.22 南回归线 全年最低
昼夜等长 秋分日 昼短夜长 冬至日
3.21 赤道
居中
昼夜等长 春分日
以北半球为例,昼夜长短的变化。
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的周期:一年
公转的特点: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地轴倾 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 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5
6
随着地球公转一周,
太阳在直春射分点在、北夏回至归纬、线线秋和分、南冬纬回线至归之的线间位往返置移,动。 注意观察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7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往复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反映出这种变化呢?
19
4.看右图1,此
时,北半球正值 什么节气
( B)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S
20
16
地球
四
公转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低
地面得到Leabharlann 季地轴移动
白昼长短变化
太阳光热多少
变
倾斜
化
17
本节知识小结
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 周期:一年
地 球
公转特点
的
公 公转的回归运动和北半球的二分二至
转
四季的变化
18
1.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D )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 地理 1.3 地球的自转(共15张PPT)精选课件

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
三生万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
望他还有梦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
地球仪
• 地球模型地球仪,经线纬线看仔细; • 经天纬地辨方向,SNEW是缩写; • 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是南纬; • 向东变大是东经 ,向西变大自然西; • 特征纬线有五条,赤道、极圈和回归; • 半球划分是难题,二妞六姨分东西; • 小小为东大大西,判断半球金钥匙。
经纬网
• 经纬网,真奇妙! • 你在哪里我知道. • 一经一纬定位置, • 千万别忘标代号!
N
地球自转
一周会使
一地出现
几次白天
和几次黑
夜?
夜
昼
S
西晨东昏辨时间
日
日
出
落
西
东
1. 图中畅畅和姨妈互致问候存在什么差异? 2.对于同一时刻图中各地来说,北京是早上?美
国纽约是什么时间?你能够看出来吗?
地球自转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旋 转轴等特点
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
地球自转
•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旋转轴等特点
•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
夜交替和时差等地理现象
N S
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来自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商务星球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课件

四季分明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 •
人地类球地认的球识 大和地 小球地形球状仪的过程
• 地球仪
• 纬线和纬度
• 纬度的地理意义
• 经线和经度
• 经度的地理意义
欢
迎
同 • 进多媒体教室要案慢步轻声
学 们 走
• 按照教室位置入座 • 带齐你的学习用具(特别是眼镜)
度 (注:180°E和180°W为同一条经线;
量
最大度数180°)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与160°E
180°
20° 0°
西经(W)
160° 180°
东经(E)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160°E
20°W
20°W
160°E
(1)起始点: 赤道(0°纬线)
纬 (2)度量方法: 从赤道向北:北纬(N)0°~90°
1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地球和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
1、经线和纬线 等长、半圆、指示南北
概念
特征
经 地球 (1)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
线 ( 子 午 线
仪上 连结 南北 两极
两极点 (2)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3)自成半圆,两条正对的
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 的线 (4)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平分
地球
(5)☆☆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基本规律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
低纬地区经纬网
中高纬地区经纬网
丙
极地地区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第一种:网格状经纬网图
低纬或中高纬地区的经纬网
a. 横线(或弧线)代表纬线,竖线代表经线 纬度数值向北递增为北纬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 •
人地类球地认的球识 大和地 小球地形球状仪的过程
• 地球仪
• 纬线和纬度
• 纬度的地理意义
• 经线和经度
• 经度的地理意义
欢
迎
同 • 进多媒体教室要案慢步轻声
学 们 走
• 按照教室位置入座 • 带齐你的学习用具(特别是眼镜)
度 (注:180°E和180°W为同一条经线;
量
最大度数180°)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与160°E
180°
20° 0°
西经(W)
160° 180°
东经(E)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160°E
20°W
20°W
160°E
(1)起始点: 赤道(0°纬线)
纬 (2)度量方法: 从赤道向北:北纬(N)0°~90°
1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地球和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
1、经线和纬线 等长、半圆、指示南北
概念
特征
经 地球 (1)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
线 ( 子 午 线
仪上 连结 南北 两极
两极点 (2)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3)自成半圆,两条正对的
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 的线 (4)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平分
地球
(5)☆☆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基本规律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
低纬地区经纬网
中高纬地区经纬网
丙
极地地区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第一种:网格状经纬网图
低纬或中高纬地区的经纬网
a. 横线(或弧线)代表纬线,竖线代表经线 纬度数值向北递增为北纬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初一地理地图PPT课件

分层设色 地形图
形成原理
山鞍山山陡 顶部脊谷崖
模型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
500 500 200 500
盆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山地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丘陵
海 拔 和 相 对 高 度
海拔 相对高度 地形类型
垂直距离 起点不同
高原 平原 盆地 山地 丘陵
白云山地形图
▲315
●30
①山顶的海拔是
315 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②山顶与出发点之间的
相对高度是 285 米。
白云山地形图
▲315
等高线 等高线地 形图 山顶 鞍部 山脊 山谷 陡崖 陡 坡 或 缓 坡
分层设色 地形图
白云山地形图
▲315
鞍部
山脊
■
●30
山谷
请 说 出 各 地 形 部 位 的 名 称 。
白云山地形图
▲315
●30
你 的观 选察 择比 并较 说三 明条 理登 由山 。路 线 , 作 出
海拔
等高线 等高线地 形图
【商务出版社七年级上】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白云山地形图
▲315 ●30
①山顶在出发点的 西北方向
白云山地形图
②图中两座小桥之间的 ▲315
实地距离是
2
千米
●30
白云山地形图
▲315 ●30
③该图例表示的地
理事物是 等高线 .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学习目标:
①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30
③从地形类型看“白云山”应属D
于 。
A 高原 B 平原 C 山地 D 丘陵
形成原理
山鞍山山陡 顶部脊谷崖
模型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
500 500 200 500
盆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山地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丘陵
海 拔 和 相 对 高 度
海拔 相对高度 地形类型
垂直距离 起点不同
高原 平原 盆地 山地 丘陵
白云山地形图
▲315
●30
①山顶的海拔是
315 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②山顶与出发点之间的
相对高度是 285 米。
白云山地形图
▲315
等高线 等高线地 形图 山顶 鞍部 山脊 山谷 陡崖 陡 坡 或 缓 坡
分层设色 地形图
白云山地形图
▲315
鞍部
山脊
■
●30
山谷
请 说 出 各 地 形 部 位 的 名 称 。
白云山地形图
▲315
●30
你 的观 选察 择比 并较 说三 明条 理登 由山 。路 线 , 作 出
海拔
等高线 等高线地 形图
【商务出版社七年级上】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白云山地形图
▲315 ●30
①山顶在出发点的 西北方向
白云山地形图
②图中两座小桥之间的 ▲315
实地距离是
2
千米
●30
白云山地形图
▲315 ●30
③该图例表示的地
理事物是 等高线 .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学习目标:
①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30
③从地形类型看“白云山”应属D
于 。
A 高原 B 平原 C 山地 D 丘陵
商务星球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

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达成学习目标 1
经线和经度
西经 (W)
东经 (E)
向西度数增大
向东度数? 0°
特殊的经线——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20° W
160° E
度数起始线 本初子午线 度数范围 0°—180° 表示符号 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度数变化规律 东、西经分别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半球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分为东西 半球
实践证明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 个球体。
亲眼目睹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是个球体。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告诉我们:
科学研究需要经过探索过程,从猜想到实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
达成学习目标 1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 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 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 一周的壮举。
概念 特 征 形状 长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 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半圆 相等 南北
指示方向
注意:在地球表面,南北方向是有尽头的有限方向。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 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 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铜制 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 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
本
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达成学习目标
观察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划分,明确纬线的特点、 纬度的排列规律。 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明确纬度的排列规律;通过做游戏让 学生学会判读经纬网。
不是篮球不是蛋, 用手一推它就转。 不要看他个子小,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形状与大小课件共30张ppt

1961年4月,苏联“东方一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 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地球卫星照片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 11号”飞船将阿姆斯特朗, 送到月球上。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感悟人 类的探究精神。
2、会描述地球的形状,并说出证明地球形状的 例子。
3、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 描述地球的大小。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进程,
说一说每一阶段的故事、事例。
并感悟人类的探究精神。
爱 护
地
我
们
的 家
球
园
方向叫做“下”。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我们怎样来描述 地球的大小呢?
科学测量阶段
北极
6357千米
极 半 径 地心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_6_3__7_1__千米
表面积:
5_._1__亿_ 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
___4_万___千米
南极
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思考 比较赤道地半径球、的极形半径状,你对地球形状有什 两极么稍新扁的发、现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月食 海边观船 登高望远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验证阶段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麦哲伦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首次 实现了环绕地球 一周的航行,证 实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 11号”飞船将阿姆斯特朗, 送到月球上。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感悟人 类的探究精神。
2、会描述地球的形状,并说出证明地球形状的 例子。
3、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 描述地球的大小。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进程,
说一说每一阶段的故事、事例。
并感悟人类的探究精神。
爱 护
地
我
们
的 家
球
园
方向叫做“下”。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我们怎样来描述 地球的大小呢?
科学测量阶段
北极
6357千米
极 半 径 地心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_6_3__7_1__千米
表面积:
5_._1__亿_ 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
___4_万___千米
南极
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思考 比较赤道地半径球、的极形半径状,你对地球形状有什 两极么稍新扁的发、现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月食 海边观船 登高望远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验证阶段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麦哲伦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首次 实现了环绕地球 一周的航行,证 实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课件

第65页,世界气温分布的三大特点
下图是某个地方的平均气温线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两点哪点气温高? 2、图中描述的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依据是?
200C
A。
。B
160C
120C
3、如果A为陆地B为海洋,请问这是什么季节? 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这是冬季。
冬季
夏季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
“四多四少”规律
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
北
西
东
A
南
北极
地图上一些常用图例
——你来猜猜
山脊 陡崖 山峰
说出字母所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山峰 A
A B
E
D
鞍部
C
山谷
100
300 2
500
1
1100
900
4
700
500 3
300
100
7
6 1
5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0°-18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至 180°
度数判断
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纬度 赤道(0o纬线)
0°-90°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相同度数的区分
东经用E,西经用W
北纬用N,南纬用S
划分半球的界线
20°W和160°E经线圈,是东西半 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
2.每增加10亿人所用时间越来越短 3.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
人口/(亿人) 100
80 60
40
20
0
1800
1830
1860
1890
下图是某个地方的平均气温线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两点哪点气温高? 2、图中描述的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依据是?
200C
A。
。B
160C
120C
3、如果A为陆地B为海洋,请问这是什么季节? 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这是冬季。
冬季
夏季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
“四多四少”规律
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
北
西
东
A
南
北极
地图上一些常用图例
——你来猜猜
山脊 陡崖 山峰
说出字母所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山峰 A
A B
E
D
鞍部
C
山谷
100
300 2
500
1
1100
900
4
700
500 3
300
100
7
6 1
5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0°-18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至 180°
度数判断
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纬度 赤道(0o纬线)
0°-90°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相同度数的区分
东经用E,西经用W
北纬用N,南纬用S
划分半球的界线
20°W和160°E经线圈,是东西半 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
2.每增加10亿人所用时间越来越短 3.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
人口/(亿人) 100
80 60
40
20
0
1800
1830
1860
1890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图基本要素)新课件

新课学习
陡崖
新课学习
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 又称峭壁。
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加上 表示。
新课学习
密闭等高线 的最内层, 数字内大外 小.
等高线的 弯曲部分 向低处凸 出。
等高线弯曲 由一对等高 多条等高线 的部分向高 线组成的中 重叠的地方, 处凹进。 间部分。 加上 表示。
新课学习
利用握紧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 处 (等高线数值小的方向)凸 出。
低凸为脊。
新课学习
山谷
瞧,这 有什么?
新课学习
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部 分,呈线状延伸。
山谷
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高处 (等高线数值大的方向) 凸出。
高凸为谷。
新课学习
鞍部(因其形如马鞍而得名)
新课学习
鞍部
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相对低下的部分。 由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 部分。
课堂练习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3.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4.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5.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A ) D.398米
(D) D.山脊
( D) D.④
课堂练习 6.你能区别它们吗?
A
B
山脊
山谷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 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新课学习 分层设色地形图
新课学习
地 形 剖 面 图
表示地面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A
B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家住北极的咸蛋超人有一天想去拜访住在南极的面包超人,于是
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
D 咸蛋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6 371千米
D.12742千米
A 3. 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达成学习目标 2
理解纬线和纬度的概念和特征,填写下表。 北纬(N)
新知2 地球的大小
概念
特 形状 征 长度
指示方向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 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半圆
相等 南北
注意:在地球表面,南北方向是有尽头的有限方向。
新知2 地球的大小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 有一条铜制子午线。铜制子 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 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 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调动你的眼睛、耳朵、手、大脑去看去听去记去思考: • 认识到地面不是平的的例证还有哪些? • 认识到地球是圆的的例证有哪些? • 通过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你感悟出了什么?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说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轴
纬线
南极
北极 经线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课余时间同学们参照教材活动,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吧!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达成学习目标 1
新知2 地球的大小
经线和经度
新知2 地球的大小
西经 (W)
东经 (E)
向西度数增大 向东度数? 0°
开心一笑
• 倒挂着 弟弟问:“哥哥,地球是球形,在我们站的地 球另一面的人是怎样站的?” 哥哥说:“当然是脚踏地,头朝天的倒挂着。” 弟弟说:“他们怎样走路呢?” 哥哥说:“他们走路脚一定不能离开地面,否 则就会掉下去。” 弟弟说:“幸亏我们是在地球上面。”
1
地球的形状
2 地球的大小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1节 质量
全册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地地理球 第一章 打第开一物理章世界的大门 第1节 质量
全册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第一节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地球的第1形节 状质与量大小
全册精品课件
课
程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
达成学习 目标 1
新知2 地球的大小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 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 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 一周的壮举。
用了3年时间!地球有多大啊?
新知2 地球的大小
• 地球的外形是很不规则的 (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海沟相差近2万米)
• 地球的南北两个半球并不对称 (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40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4万千米
相当于 7.2857×l010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 (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
相当于 10万 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达成学习目标 2
B 1.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地球形状是球体的是 (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标 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准
学习目标 1 学习目标 2
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 学习目标 3
探索的精神。
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假如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地球卫星图片等,也 没有人告诉你地球的形状,单凭你十多年来的生活经验, 你直观感受到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1亿立方千米 D.5.11平方千米
4.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所示的现象。这种现
A 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D.地球绕太阳公转
地球 的形 状与 大小
漫长的认识过程 地球的形状
新知2 地球的大小
特殊的经线——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20°W 160°E
新知2 地球的大小
度数起始线
本初子午线
度数范围
0°—180°
表示符号 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度数变化规律 东、西经分别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分为东西 半球划分 半球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实践证明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 个球体。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亲眼目睹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是个球体。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告诉我们:
科学研究需要经过探索过程,从猜想到实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规则的球体
最大周长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表面积
谢谢
地球仪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纬网
课
程
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
标 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准
观察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划分,明确纬线的特点、 学习目标 1
纬度的排列规律。 学习目标 2 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明确纬度的排列规律;通过做游戏让 学习目标 3
新知2 地球的大小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
平均半 径
6371千 赤米道周 长约4 万千米
极半径 6357千 米
北 极
赤道 半径 6378 千米
表面积5.1亿 平方千米
地球大小示意图
南极
新知2 地球的大小
认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完 成下表。
学生学会判读经纬网。
不是篮球不是蛋, 用手一推它就转。 不要看他个子小, 载着山河飞快跑。
——打一文化用品
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横线是 纬线,纵线是经线,同 学们思考一下,地球仪 上的线有什么作用呢?
1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经线和经度
3 纬线和纬度 4 经纬网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 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 字来表示陆地、海洋、 山脉、河湖、国家和城 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 形状及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