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基础实验”学前诊断

合集下载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教案: 情境引导与实验探究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教案: 情境引导与实验探究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教案: 情境引导与实验探究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旨在通过情境引导和实验探究,帮助幼儿建立对力学方面的基本认识。

本文将从情境引导和实验探究两个方面,探讨幼儿园力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2. 情境引导幼儿园力学科学教育需要通过情境引导,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如小车滑动、弹簧弹开等,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

通过情境引导,幼儿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推、拉、摩擦等,从而激发对力学问题的兴趣。

3. 实验探究除了情境引导,实验探究也是幼儿力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简单的实验,幼儿可以直观地感知力学现象,如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可以设计让幼儿用小车在不同材质的地面上滑动,观察力的变化;让幼儿用弹簧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感知重力的大小。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幼儿从感官和操作中体验力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技能,为日后更深入的力学学习奠定基础。

4. 总结与回顾在幼儿园力学科学教育中,情境引导与实验探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情境引导,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力学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幼儿可以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力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力学科学教育应该以情境引导和实验探究为主要手段。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且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情境引导和实验探究,幼儿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力学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

结语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力学科学教育中情境引导与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为他们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实践案例分享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实践案例分享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实践案例共享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通过力学实践,幼儿可以开始理解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重量和弹力等概念。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力学,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生动的实践活动。

下面,我将共享一些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实践案例,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实践案例一:小车比赛在这个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小车,并在教室里放置一些不同的道具,比如斜坡、绳索、木块等。

让幼儿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在不同道具上的运动情况。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在斜坡上小车会滚动,木块会让小车颠簸等。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车会滚动?为什么木块会让小车颠簸?通过这些问题,幼儿可以逐渐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

实践案例二:橡皮筋飞机在这个实践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橡皮筋飞机,并在室外的开阔场地进行飞行实验。

通过拽动橡皮筋并观察飞机的飞行轨迹,幼儿可以体验到弹力和飞行的乐趣。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为什么橡皮筋可以让飞机飞行?拉紧橡皮筋和松开橡皮筋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些问题,幼儿可以逐渐理解弹力和飞行的原理。

实践案例三:积木建筑在这个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并让幼儿自由组合建造。

通过这个实践,幼儿可以感受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对建筑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重量对建筑物支撑的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要在建筑物的底部加上更多的积木?为什么要选择特定形状的积木来加固?通过这些问题,幼儿可以了解到重量和支撑的关系。

通过以上实践案例的共享,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力学实践活动可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探究力学的原理。

在这些实践中,幼儿可以通过亲身体验,逐渐理解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规律、弹力和支撑的原理。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在总结中,我认为幼儿园力学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引导幼儿通过实践经验来理解力学的相关概念。

幼儿园实践物理学:力学探究与实验教案分享

幼儿园实践物理学:力学探究与实验教案分享

【幼儿园实践物理学:力学探究与实验教案共享】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物理学是一个重要但常常被忽视的学科。

幼儿园实践物理学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能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对力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将共享一些幼儿园力学实验教案的设计与实践,以期能给幼儿园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2. 力的概念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力的概念需要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比如推动物体、拉动绳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引出力的概念。

演示时可以让幼儿们体会到力的方向和大小对物体的影响,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引导幼儿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3. 实验教案设计针对幼儿园力学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力的实验教案。

我准备了一些各种形状和重量的小物体,让幼儿们用手推动物体,感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我引导幼儿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绳子,观察绳子的变化;我设计了一个小车力的实验,让幼儿用各种大小的力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和变化。

通过这些实验,幼儿们能更直观地理解力的概念,并且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力的基本特征。

4. 实际操作与反思在实际操作中,幼儿们对力的认识和理解常常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们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结果。

教师还应该及时记录幼儿们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想法,以便于后续的教学反思和调整。

5. 总结与展望力学实验教学对幼儿的发展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践操作和教师引导,幼儿能更深入地理解力的概念,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未来,我们还可以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设计更多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力学实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6.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的物理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项有挑战性但有意义的工作。

力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也能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趣、有价值的物理学教育内容,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教案:动手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教案:动手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教案:动手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一、引言:初识力学探究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力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力学探究,幼儿能够初步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本篇文章将围绕幼儿园力学探究的教案设计展开讨论,深入探讨动手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力学探究。

二、概述力学探究的重要性1. 早期科学教育的必要性早期科学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力学探究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能够培养幼儿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探究能力,为他们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力学探究的潜在益处通过力学探究,幼儿可以初步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动手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活动1. 实验一:用力推动物体材料:小木块、平滑桌面步骤:1)在平滑桌面上放置小木块,并用手指顺着桌面推动木块;2)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所需要用的力量大小及推动的距离。

2. 实验二:探究简单机械材料:小轮子、绳子、滑轮步骤:1)用滑轮和绳子搭建一个简单的吊下物体的装置,然后观察孩子如何用力拉动绳子;2)让孩子们讨论为什么用滑轮可以轻松地拉起重物。

3. 实验三:探究倾斜面的原理材料:斜面、小汽车步骤:1)在斜面上放置小汽车,观察小汽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2)让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小汽车在斜面上会滑动。

以上的实验设计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力学的基本原理,启发他们对物理世界的思考和探究,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力学探究教案设计,我们不仅让幼儿初步认识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幼儿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

幼儿园小小物理家:简单力学实验教学方案

幼儿园小小物理家:简单力学实验教学方案

文章标题:幼儿园小小物理家:简单力学实验教学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引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而在科学教育中,力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是,在幼儿园阶段,如何设计简单、有趣的力学实验教学方案,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设计力学实验教学方案时,我们既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要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

下面,我将给大家共享几个简单力学实验教学方案,帮助幼儿在探索中理解物理学的基础。

1. 观察滚动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斜坡,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使用各种小球进行滚动实验。

通过观察不同形状、大小的小球滚动的速度和方向,幼儿可以感受到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小球滚动的速度不同?通过这样的实验,幼儿能够在玩乐中,理解滚动的基本规律。

2. 探索杠杆原理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感受和探索力臂和力矩的关系。

通过让幼儿尝试利用不同长度的杠杆举起不同重量的物体,让他们亲身体验力矩的作用,从而理解力矩与力臂的关系。

通过观察,幼儿还可以了解到力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原理。

3. 探究简单机械除了杠杆,幼儿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滑轮实验来探究简单机械。

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简易的绳索滑轮系统,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不同滑轮数量对提升重物的影响。

通过实验,幼儿可以感受到滑轮对力的改变和效率的影响,从而对简单机械有更直观的认识。

总结在幼儿园阶段,通过简单有趣的力学实验,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物理学基础概念的认知。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幼儿可以在玩乐中学习,并逐步形成对力学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又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几个力学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我相信,幼儿们可以成为小小物理家,从小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营造更好的科学教育环境!以上是我的观点和理解,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趣味科学观察: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方案

幼儿园趣味科学观察: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方案

幼儿园趣味科学观察: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方案幼儿园趣味科学观察: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幼儿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实验体验来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物理力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趣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设计一套既有趣又合理的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方案,对于幼儿园教育的科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1.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物理力学实验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滚动情况,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搭建简单的斜坡和滑道,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2.激发对科学的兴趣物理力学实验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在实验中,幼儿们可以亲自体验物理力学知识,从中发现规律,引发思考,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

通过推研究滑梯和滑翔车,幼儿们可以探究滑动的力学原理,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方案设计1.活动主题:探索滑动的力学原理2.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幼儿探索滑动的物理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活动内容:(1)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滚动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滚动速度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2)实践操作: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利用纸箱、木板等材料搭建斜坡和滑道,让幼儿亲自实验不同形状的滑梯和滑翔车,观察他们的滑动轨迹,体验滑动的乐趣。

(3)小组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总结滑动的力学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设计有趣的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方案,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

未来,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有趣的物理力学实验,让幼儿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科学的乐趣。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实验探究教案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基础理论,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本教案将介绍一份初中物理力学基础实验探究教案。

实验一:测量简单机械杠杆的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通过利用杠杆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简单机械杠杆的杠杆原理,帮助学生巩固对力学基础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 简单机械杠杆- 测力计- 物体(如小砝码)实验步骤:1. 将简单机械杠杆放在水平台面上,并确保它保持平衡。

2. 在杠杆的一个端点处放置物体,给它一个初始力。

3. 将测力计连接到另一个端点处,并记录下所施加的力。

4. 重复实验多次,每次都改变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5. 根据测得的数据,制作力和力臂的图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们可以发现力和力臂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他们可以得出结论:力和力臂之积是一个常数,即力和力臂成反比例关系。

实验二:探究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形变的关系弹簧是力学中常见的弹性体,当它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形变之间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实验材料:- 弹簧- 加重物- 测量尺- 倒角尺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并使其保持竖直状态。

2. 测量弹簧的原始长度。

3. 逐渐将加重物挂在弹簧上,记录下每个加重物对应的形变长度。

4. 根据实验数据,制作形变长度与外力的图表。

5. 通过图表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形变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们可以得出结论:弹簧的形变长度与外力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弹簧的弹性系数。

他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弹簧的硬度越大,形变随外力增大的速度越快。

实验三: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滑动的条件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滑动的条件,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

探索幼儿园中力学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探索幼儿园中力学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探索幼儿园中力学学习:科学探究教案1. 引言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力学学习是科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世界的运动和力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幼儿园中力学学习的科学探究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在充满创造力和激情的环境中发展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力学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幼儿园教育中,力学学习的目标主要是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力量,并逐渐形成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力学学习,幼儿可以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科学探究教案的设计为了有效地教授力学学习,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科学探究教案。

这个教案应该既有足够的深度,又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进行探究。

以下是一个科学探究教案的设计示例:主题:物体的运动和力量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2) 让幼儿认识力量对物体的影响;3) 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活动:活动1:观察并描绘运动的物体- 让幼儿观察一些球体如何在桌面上滚动,并让他们用手绘制滚动球体的轨迹。

- 引导幼儿描述物体的运动,例如速度、方向和轨迹。

活动2:力量对物体的影响- 让幼儿用不同的力量推动物体,并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 引导幼儿讨论力量对物体的影响,包括速度、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活动3:实验设计- 让幼儿自主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某种力量对物体的影响。

- 鼓励幼儿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并帮助他们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和发展科学思维。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理解和应用力学学习的能力。

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适时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力学学习的概念和原理。

4. 对教案的回顾及总结本教案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究物体的运动和力量。

幼儿通过观察滚动球体和推动物体的活动,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幼儿园科学探究力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力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

题目:幼儿园力学科学教案1.引言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是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关键时期。

而力学作为自然科学重要的分支之一,其包含的基本物理概念和运动、力的关系,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与幼儿进行互动、玩耍,从而引导幼儿对力学的基本概念有所认识。

制定一套适合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力学科学教案尤为关键。

2.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 了解并逐步认识力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活动体验和实际操作,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停止- 发展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教学重点(1)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停止(2)学习力学的基本概念(3)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4.教学难点(1)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2)激发幼儿对物体运动和力的好奇心5.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小球、积木、推车等(2)课前准备:安排好教室环境,确保活动的安全6.教学过程(1)引入:- 利用观察动画片、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谈论物体的运动和停止现象(2)实践活动:- 让幼儿用积木搭建简易的坡道,放置小球并观察小球的滚动与停止- 让幼儿用推车推动物体,并观察物体的运动与停止(3)课堂讨论:-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引导幼儿总结并理解力、运动的关系(4)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课后的游戏中,找寻更多物体的运动与停止情况,并和教师共享7.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实践感悟力学的基本概念,课后也表现出对力学内容的兴趣。

但也发现部分幼儿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对此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让幼儿对力学理念有更深刻的认识。

8.总结力学科学教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注重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幼儿在探索中感悟科学,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希望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能够为幼儿科学教育的推广和深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9.参考资料1. 《幼儿科学探究:力,推力和拉力》(小学科学版教材)2.《幼儿园科学活动》(王小华等编著)3.《幼儿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张三等著)10.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和引导,发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对于物体的运动与停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课堂讨论环节中,部分幼儿对于力、运动的关系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教案:探索力量与运动的奥秘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教案:探索力量与运动的奥秘

幼儿园科学探究之力学教案:探索力量与运动的奥秘一、引言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力学是一个重要而且有趣的主题。

通过力学的教学,幼儿不仅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节幼儿园力学科学探究课的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力量与运动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力是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运动是力的一种体现。

2. 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力学概念,如推力、拉力和重力,并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和质疑精神,培养他们对力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观察和探讨(1)老师出示一张贴着各种形状的小纸片的图片,请幼儿来猜测哪些图形会滑、哪些图形会停留在原处。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激发他们对物体运动规律的好奇心。

2. 活动二:力的体验(1)老师准备一些可供幼儿体验的物体,如轮子、秤砣等,让他们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重量。

(2)引导幼儿分别推动、拉动这些物体,并观察它们的反应,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力的理解。

3. 活动三:力的实验(1)老师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力学实验,如用小车推秤砣、用绳子拉小车等。

(2)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让幼儿通过实验来体验和理解力的作用。

四、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幼儿对力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探索了力的奥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探索和质疑精神。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力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五、个人观点在幼儿园科学探究课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适合引入的主题。

通过简单、生动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从小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在力学的教学中,可以很好地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

我认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力学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文档:“力学的经典模型(二)”学前诊断 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文档:“力学的经典模型(二)”学前诊断 Word版含解析

“力学的经典模型(二)”学前诊断1.[[多选]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着木块A 和B ,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木块A 被水平飞行的初速度为v 0的子弹射中并镶嵌在其中。

已知木块B 的质量为m ,A 的质量是B 的34,子弹的质量是B 的14,则( )A .子弹击中木块A 后,与A 的共同速度为14v 0B .子弹击中木块A 后,与A 的共同速度为v 0C .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为164m v 02D .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为18m v 02解析:选AC 设子弹与木块A 的共同速度为v 1,二者动量守恒,有14m v 0=⎝⎛⎭⎫14m +34m v 1解得v 1=14v 0①压缩弹簧最短时,A 与B 具有共同的速度v 2(临界点),子弹和A 与B 动量守恒,有⎝⎛⎭⎫14m +34m v 1=⎝⎛⎭⎫14m +34m +m v 2②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12⎝⎛⎭⎫14m +34m v 12=12⎝⎛⎭⎫14m +34m +m v 22+E③解①②③式得E =164m v 02综上分析,故A 、C 正确。

2.[考查与圆周运动结合的子弹打木块模型][多选]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光滑水平杆(杆足够长)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0.5 kg 的光滑金属圆环,轻绳一端拴在环上,另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 =1.98 kg 的木块,现有一质量为m 0=20 g 的子弹以v 0=100 m/s 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不计空气阻力和子弹与木块作用的时间,g 取10 m/s 2),则( )A .圆环、木块和子弹这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198 JB .圆环、木块和子弹这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99 JC .木块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0.01 mD .木块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0.02 m解析:选BC 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二者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 0v 0=(m 0+M )v ,解得v =1 m/s 。

2022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文档:“力学创新实验”学前诊断 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文档:“力学创新实验”学前诊断 Word版含解析

“力学创新试验”学前诊断考点一试题情景的设计与创新1.[考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测动摩擦因数]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中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长木板的上表面在O点相切,一竖直标尺紧贴圆弧轨道左侧放置,圆弧曲面与标尺竖直面相切。

(1)在A点由静止释放物块,物块经圆弧轨道滑上长木板,最终停在a点,转变滑块释放的位置于B 点,物块最终停在长木板上的b点,量出A、B间的高度h,a、b间的距离L,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2)为了减小试验误差,多次转变物块释放的位置,测出每次物块释放的位置离A点的高度h,最终停在长木板上的位置离O点的距离为x,作出x-h图像,则作出的图像应当是________(填“过原点”或“不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求出图像的斜率为k,则物块与长木板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_________。

解析:(1)由能量守恒可知,mgh=μmgL,得μ=hL。

(2)设OA间的高度为H,则mg(h+H)=μmgx,得x=1μh+1μH,因此图线是一条不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线的斜率k=1μ,得μ=1k。

答案:(1)hL(2)不过原点1 k2.[利用钢球摇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点。

光电门固定在A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的遮光条。

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dt作为钢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

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和计时器示数t,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ΔE p与动能变化大小ΔE k,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1)用ΔE p=mgh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

A.钢球在A点时的顶端B.钢球在A点时的球心C.钢球在A点时的底端(2)用ΔE k=12m v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物理力学小试验教案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物理力学小试验教案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物理力学小试验教案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趣味的科学实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物理力学是科学的基础,通过一些小试验可以让幼儿们在玩耍中了解科学知识。

本文将围绕物理力学小试验的教案展开讨论,希望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二、小试验一:力的传递1. 实验目的:让幼儿了解力的传递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实验材料:一根软木棍、一张纸、一枚硬币。

3.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纸放在桌子上,用软木棍将硬币推到纸的一端。

步骤二:问孩子们软木棍的哪一端用力了?硬币又是被哪一端推动的?4. 实验原理:力的传递是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这个小实验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来了解力的传递过程。

三、小试验二:重心平衡1. 实验目的:让幼儿了解物体的重心平衡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材料:一个小球、一根铅笔。

3. 实验步骤:步骤一:让孩子们在桌子上随意放一个小球,观察它会不会滚动。

步骤二:把小球移到铅笔的中间,再观察一下。

4. 实验原理:这个小实验可以让幼儿了解物体的重心平衡原理,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来感受物理力学的奥妙。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的两个小试验,幼儿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到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趣味科学实验和玩耍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相信未来,幼儿园科学教育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利用趣味科学实验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教育非常重要,趣味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老师能够重视科学教育,利用趣味科学实验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以水平线为界面,以简练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关系。

在初中物理学中,力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力学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进行力学实验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设备与工具在进行物理力学实验时,需要准备一些实验设备与工具,常用的实验设备包括弹簧、弹簧测力计、直尺、墨镜、光电门、计时器等;常用的实验工具包括夹子、支架、质量砝码等。

在实验前,需要仔细检查实验设备与工具是否完好无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力学实验前,需要进行实验前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然后需要根据实验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实验设备和工具。

在操作实验设备和工具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如实验中要避免触电、碰撞等危险行为。

在实验前,还需要进行环境检查。

确保实验现场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符合实验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采集设备的测试,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步骤在进行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时,需要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步骤,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实验前要进行实验器材的检查和准备。

2.控制温度、湿度。

3.按照实验要求确定实验步骤。

4.表面典型的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前按照实验要求准备所需器材。

(2)控制好实验的环境,并对实验器材进行预热或预冷。

(3)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的记录和观察,同时要减少操作误差。

(4)记录实验数据,注意和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

(5)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思考。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器材要检查是否完整无餘,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和数据记录错误。

2.实验中需要注意实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精确使用,避免误差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二讲 力学创新实验课前自测诊断卷(含解析).doc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二讲 力学创新实验课前自测诊断卷(含解析).doc

力学创新实验1.[(2018·江苏高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g。

细绳跨过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轻质滑轮,两端各悬挂一只质量为M的重锤。

实验操作如下:①用米尺量出重锤1底端距地面的高度H;②在重锤1上加上质量为m的小钩码;③左手将重锤2压在地面上,保持系统静止。

释放重锤2,同时右手开启秒表,在重锤1落地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落时间;④重复测量3次下落时间,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t。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④可以减小对下落时间t测量的________(选填“偶然”或“系统”)误差。

(2)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m要比重锤的质量M小很多,主要是为了________。

A.使H测得更准确B.使重锤1下落的时间长一些C.使系统的总质量近似等于2MD.使细绳的拉力与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相等(3)滑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

现提供一些橡皮泥用于减小该误差,可以怎么做?(4)使用橡皮泥改进实验后,重新进行实验测量,并测出所用橡皮泥的质量为m0。

用实验中测量的量和已知量表示g,得g=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对同一物理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偶然误差。

(2)设系统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2M+m)a,即a=mg2M+m,而H=12at2,在H一定时,a越小,则t越长,这时测量时间t的误差越小。

因此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m要比重锤的质量M小很多,主要是为了使重锤1下落的时间长一些,选项B正确。

(3)可利用橡皮泥平衡摩擦阻力,其方法为在重锤1上粘上橡皮泥,调整橡皮泥的质量直至轻拉重锤1能观察到其匀速下落。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2M+m+m0)a,又H=12at2,解得g=M+m+m0Hmt2。

答案:(1)偶然(2)B(3)在重锤1上粘上橡皮泥,调整橡皮泥质量直至轻拉重锤1能观察到其匀速下落。

(4)M+m+m0H mt22.[气垫导轨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基础实验”学前诊断1.[如图1是用游标卡尺测量时的刻度图,为20分度游标尺,读数为:__________cm。

图2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mm。

解析: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是0.05 mm,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3 mm,游标尺上第15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尺读数为15×0.05 mm=0.7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13 mm+0.75 mm=13.75 mm=1.375 cm。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0.5 mm,可动刻度为20.0×0.01 mm=0.20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0.5 mm+0.200 mm=0.700 mm。

答案:1.3750.7002.[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1)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lg,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如图甲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

(2)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m,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 mm。

解析:(1)该游标尺为十分度的,根据读数规则可读出小钢球直径大小。

(2)由于螺旋测微器开始起点有误差,估读为0.007 mm,测量后要去掉开始误差。

答案:(1)18.6(2)0.0070.639(0.638~0.640)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中,必须的措施是__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

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

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________ m/s。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为顺利完成实验,保证实验效果,细线与长木板要平行,否则小车受力会发生变化,选项A正确;为打的点尽量多些,需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B正确;本题中只要保证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即可,无须保证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选项C错误;同理,小车与长木板间可以有不变的摩擦力,无须平衡摩擦力,选项D错误。

故必须的措施是A、B选项。

(2)由s 4-s 1=3aT 2、s 5-s 2=3aT 2、s 6-s 3=3aT 2知加速度a =s 4+s 5+s 6-s 1-s 2-s 39T 2=0.80 m/s 2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s 1+s 22T=0.40 m/s 。

答案:(1)AB (2)0.80 0.404.[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 1、m 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m 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 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下的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已知m 1=50 g ,m 2=150 g ,则(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实验用交流电周期为0.02 s)(1)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 5=________m/s ;(2)在记数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 k =______J ,为了简化计算,g 取10 m/s 2,则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________J ;(3)在本实验中,若某同学作出了12v 2-h 图像,如图丙所示,h 为从起点量起的长度,则据此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___m/s 2。

解析:(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有:v 5=x 46t 46=0.216+0.2642×0.1m /s =2.4 m/s 。

(2)系统动能的增量为:ΔE k =E k5-0=12(m 1+m 2)v 52=12×(0.05+0.15)×2.42 J =0.58 J , 系统重力势能减小量为:ΔE p =(m 2-m 1)gh =0.1×10×(0.384+0.216)J =0.60 J ,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 1、m 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由于ΔE k =E k5-0=12(m 1+m 2)v 52=ΔE p =(m 2-m 1)gh ,由于(m 1+m 2)=2(m 2-m 1),所以得到:12v 2=g 2h , 所以12v 2-h 图像的斜率k =g 2,解得g =9.7 m/s 2。

答案:(1)2.4 (2)0.58 0.60 (3)9.75.[考查探究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图中装有砝码的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左端拴有一不可伸长的细绳,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砝码盘相连。

在砝码盘的牵引下,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是该同学做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连续的点,该同学测得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分别是s 1、s 2、s 3、s 4、s 5、s 6,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周期为T 。

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

(1)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 =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先探究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平衡摩擦力时,要把装有砝码的砝码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缓慢抬起,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均匀为止B .由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与自身重力有关,所以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 .用天平测出M 和m 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直接用公式a =mg M 求出D .在改变小车质量M 时,会发现M 的值越大,实验的误差就越小(3)该同学接下来探究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他平衡摩擦力后,每次都将小车中的砝码取出一个放在砝码盘中,用天平测得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m ,并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加速度。

得到多组数据后,绘出如图丙所示的a -F 图像,发现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______(用本实验中可测量的量表示)。

(4)该同学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物理学思想方法为________。

A .理想化模型法B .控制变量法C .极限法D .比值法解析:(1)为了减小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有:s 6-s 3=3a 1T 2,s 5-s 2=3a 2T 2,s 4-s 1=3a 3T 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 =13(a 1+a 2+a 3) 解得:a =s 6+s 5+s 4-s 3-s 2-s 19T 2。

(2)在该实验中,我们认为细绳的拉力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平衡摩擦力时,细绳的另一端不能悬挂装砝码的砝码盘,故A 错误;由于平衡摩擦力之后有Mg sin θ=μMg cos θ,故tan θ=μ。

所以无论小车的质量是否改变,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都等于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 错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通过纸带求出,不能通过a =mg M 求出,故C 错误;本实验中,只有满足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m 远小于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 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绳拉力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重力,所以在改变小车质量M 时,会发现M 的值越大,实验的误差就越小,故D 正确。

(3)对砝码盘和砝码:mg -F =ma① 对小车:F =Ma②联立①②得:mg =(M +m )a认为合力F =mg所以F =(M +m )a即a =1M +m F ,a -F 图像是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1M +m 。

(4)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先控制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再控制小车和砝码盘及砝码的质量M +m 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故选B 。

答案:(1)s 6+s 5+s 4-s 3-s 2-s 19T 2 (2)D (3)1m +M(4)B 6.[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

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长木板下垫着薄木片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

A 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__段来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

(以上两空均选填“AB ”“BC ”“CD ”或“DE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A =0.4 kg ,小车B 的质量为m B =0.2 kg ,求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

解析:(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 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因此BC 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A 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 段计算小车A 碰前的速度。

从CD 段打点的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 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DE 段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

(2)小车A 在碰撞前速度v 0=BC5T =10.50×10-25×0.02 m /s =1.050 m/s 小车A 在碰撞前动量p 0=m A v 0=0.4×1.050 kg·m /s =0.420 kg·m/s此即为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

碰撞后A 、B 的共同速度v =DE5T =6.95×10-25×0.02 m /s =0.695 m/s 碰撞后A 、B 的总动量p =(m A +m B )v =(0.2+0.4)×0.695 kg·m /s =0.417 kg·m/s 。

答案:(1)BC DE(2)0.420 kg·m/s0.417 kg·m/s7.[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