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语文 《祖先的摇篮》教材理解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及赏析《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在那遥远的年代,我们的祖先住在大森林里。

那时候,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树木是那么茂盛,鸟儿是那么欢快。

他们在森林里狩猎,在溪边捕鱼,在草地上放牧,在山洞里点燃篝火。

那是我们的祖先的摇篮,那是他们的家园。

他们在那里生活,在那里欢笑,那里哭泣。

每当夜晚降临,星星点点照亮天空,他们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那些故事就像河流一样,流淌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记住自己的根,记住祖先的摇篮。

赏析:《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我们的祖先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课文通过描述蓝天、清水、茂盛的树木和欢快的鸟儿,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

课文强调了祖先们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他们在森林里狩猎、溪边捕鱼、草地上放牧、山洞里点燃篝火,这些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尊重。

同时,这也反映出人类早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

“那是我们的祖先的摇篮,那是他们的家园。

”这句话表达了对祖先和他们生活环境的深深敬意和怀念。

作者通过描述祖先们在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讲述古老的故事,强调了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记住自己的根,记住祖先的摇篮。

整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叙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尊重自然,珍视和传承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

同时,也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未来的孩子们也能在美好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它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言语,描绘了远古时代祖先们“在轻风吹动的树枝间跳舞,在浓密丛林中歌唱”的生活情景,展现了祖先们的欢快、自由、幸福的生活。

全诗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适合学生朗读与表演。

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祖先对美好生活的怀念,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描述的“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 体会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播放多媒体课件或展示相关图片,请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这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着许多动植物的祖先繁衍生息。

在一本古书上记载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2.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展示原始森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错的地方。

3.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4. 分小组讨论交流:谈谈对“祖先的摇篮”的理解。

5. 交流汇报:说说你对“祖先的摇篮”的理解和体会。

6. 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和向往,以及对祖先的无限怀念。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吧!【设计意图】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是教学的第一要务,通过调动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的。

整体感知课文能让学生对文章有大概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 圈出本课生字,识记生字。

2. 重点指导:“跳”“舞”“唱”“歌”的书写。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 祖先的摇篮》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 祖先的摇篮》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是一首散文诗。

这首散文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从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最后,树叶的声响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核心,具有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储存大量碳物质来保持气候的稳定,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仅热带雨林(即原始森林)就为人类提供40%的氧气所需,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地球之肺”。

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课后作业zǔ xiān nóng mì wàng zhe()()()zhāi xià tāo dàn huí yì()()()二、把音节补充完整。

y____ d____ q_____ w_____ d_____荫逗蔷薇逮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第课《祖先的摇篮》(说课稿)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课《祖先的摇篮》(说课稿)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课《祖先的摇篮》(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主要是讲述人类的起源和漫长的进化过程。

从阅读角度来看,本课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1.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以蛟龙和羊原来为人类的祖先;2.祖先们成长的艰辛历程:从手脚生长——直立行走——打猎——生活穴居——发明工具,一步步摸索前进;3.祖先文化的意义:文化随着人类进化逐渐丰富,孕育了人类智慧和文明。

本课主要适用于二年级低段,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新的视角,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再通俗易懂地讲解人类文化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想象能力,来发现智慧与文明的源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了解祖先的文化意义;3.能够独立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4.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祖先的生活情景。

2. 能力目标1.通过语文阅读理解,建立对微观语言细节的敏感性;2.把握文本的思想,寻找文本中的重点;3.训练独立思考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育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兴趣;3.提高学生对人类生命、文化文明的尊重。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2.交流先人起源的神话故事;3.探讨“文化的意义”;4.表演“祖先发明工具”的场景。

教学过程第一步:课文朗读教师先快速朗读课文1遍,学生随读随听,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以图示实物和肢体语言等形式,全方位呈现祖先的生活、工具和技能,让学生了解祖先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接着,老师再朗读一遍课文,黑板上抄写一些生词,让学生看图说词,边说边画。

第二步:交流先人起源的神话故事教师讲解祖先起源的神话故事,包括蛟龙和羊原来为人类的祖先等。

然后,询问学生对祖先神话故事和文化的理解。

学生谈论祖先的社会、生活和技艺,并且通过小组互动、铺设课堂华牌、展板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第三步:探讨“文化的意义”学生观察、理解、欣赏祖先的文化遗产(舞蹈、绘画、器物、音乐、戏剧、宗教等),并能借此思考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意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

这首散文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从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最后,树叶的声响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环保儿歌1、绿一棵树,一点绿,十棵树,一行绿,百棵树,一片绿,我们都是小树苗,装扮祖国添新绿。

2、如果我会飞如果我会飞,我想飞上天,给星星扫去身上的灰尘,让星空更明亮。

如果我会飞,我想飞上天,给白云洗个澡,让云朵更亮洁。

如果我会飞,我想飞上天,给天空抹去浓烟,让空气更新鲜。

3、环保儿歌环保行动开始了,见纸弯弯腰,不让随风飘,校园走一遭,不见垃圾心情好,保护校园人人要。

环保行动开始了,花草浇浇水,垃圾分分类,废物变宝贝,我们争做小环保,地球妈妈开心笑。

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核心,具有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储存大量碳物质来保持气候的稳定,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仅热带雨林(即原始森林)就为人类提供40%的氧气所需,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地球之肺”。

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含课堂练习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含课堂练习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祖先的摇篮》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祖先的摇篮》。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来进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散文诗。

这首散文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从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最后,树叶的声响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活泼好表现,天真、烂漫。

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核心,具有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思绪的变化,体会原始森林给作者带来的震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祖先的摇篮二年级下册课文笔记

祖先的摇篮二年级下册课文笔记

《祖先的摇篮》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它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下面是课文的笔记:一、生字本课共有9个生字:篮、盛、盖、捧、逗、受、宠、拢。

二、多音字本课有两个多音字:盛、盖。

三、词语解释1. 摇篮:婴儿卧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竹或藤制成,可以左右摇动,容易使婴儿入睡。

因婴儿在未学会走路前,常用摇篮作为卧具而得名。

这里比喻祖先的住处,即原始人类的栖身之地。

2. 原始森林:最古老的森林,包括地球上出现最早的森林。

原始森林中没有路,草木丛生,野兽出没,空气清新,是未被人类开发的自然地带。

3. 逗人喜爱:使人喜爱,感到有趣。

4. 原始社会:人类历史上最初的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层单位,氏族成员都是亲戚。

若干个氏族组成一个部落。

氏族制度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制度。

5. 文明: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状态。

与野蛮相对。

6. 祖先:民族的先代。

也指个人的祖先。

7. 宠爱:对小动物、小孩子特别疼爱。

8. 蓝天:蓝色的天空。

9. 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

这里形容草原的辽阔。

10. 受苦:忍受痛苦。

这里指祖先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找猎物、找水、建房等等谋生过活的艰难经历。

11. 野马:一种哺乳动物,形状略像马,比家马小,能长时间奔跑,分布很广。

12.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形容建筑等陈设的格调典雅古朴。

这里指原始森林给人以古朴的感觉。

13. 清凉:清爽凉快的感觉。

这里形容泉水清澈透明,十分凉爽。

14.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埋藏地下经年久腐化而成的透明结晶体。

这里指从地壳中挖出来的松脂球。

15. 苍茫:空阔辽远;无边无际的样子。

这里形容草原的广阔无边。

16. 盛开:茂盛地开放着。

17. 山涧:山间的水沟。

涧的意思是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18. 宠爱:对小动物、小孩子特别疼爱。

19. 绿茵茵:形容草地浓绿而茂盛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

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

我们的祖先还可能做过什么?
那时候孩子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dòu)小松鼠, 采野蔷(qiánɡ)薇(wēi)吗 ?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dǎi)绿蝈(ɡuō)蝈吗?
孩子们可能还会做什么?
作者的感慨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yì) 表达了对祖先与自 时间久远 多么美好, 然和谐相处的生活 方式的向往,对大 又那么遥远…… 自然的歌颂和赞叹。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我们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是什么?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祖宗 比喻 是我们祖先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摇篮:婴儿睡觉可以摇动的篮子。 形容发源地 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 地域十分辽阔。
我们的祖先可能会做些什么?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tāo)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主题揭示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 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 活的情景,表达了对古老的原始森林— —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祖zǔ(祖先)(祖国)(祖母)啊a(好啊)(天啊)(对啊)浓nóng(浓绿)(浓妆)(浓烈)望wàng(一望无边)(看望)(希望)蓝lán(蓝天)(蓝色)(深蓝)摘zhāi(摘花)(采摘)(摘瓜)掏táo(掏心)(掏出)(掏钱)赛sài(赛跑)(比赛)(赛车)忆yì(回忆)(记忆)(追忆)三、易错字望:上下结构,第三笔是竖提,注意“王”的第三横宜长。

忆:右部分是横折弯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曾zēng(姓曾)céng(曾经)逮:dǎi(逮住)dài(逮捕)五、近义词原始—古老美好—美满遮住—挡住浓绿—深绿一望无边—一望无际六、反义词原始—现代七、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八、课后习题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那些小河里/捉鱼,/摸螃蟹?/可曾在那片树荫下/燃起篝火,/跳起舞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祖先)(走开)(浓绿)(希望)(蓝天)(摘下)(掏出)(赛跑)(记忆)(逗笑)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浓(nóng)郁蓝(lán )天逮(dǎi)老鼠盼望(wàng) 赛(sài)跑逮(dài) 捕三、比一比,再组词。

祖(祖国)啊(是啊)望(看望)蓝(蓝天)组(组织)阿(阿姨)碧(碧绿)篮(篮子)四、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今天的人类只能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

(以前)(2)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

(特别)(3)恐龙耐不住寒冷,就慢慢地消失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优秀教案

2.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二、自学字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在读课文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课件出示3)(1)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圈出来,自主解决。

(2)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效果。

(1)课件展示会认字读音,引导学生正确拼读。

(课件出示4)d O Uqi αng We i d αi逗蔷薇逮(2)课件展示会写字,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指导重点字书写。

(课件出示5)祖啊浓望摘掏赛忆(课件出示6)重点字书写指导:祖:的偏旁是“礻” 不是“衤”,“且”的最后一笔要长些;“掏”的偏旁是“扌”,识记这个字时,我们可以换一下偏旁,用形近字进行辨析,如淘、陶、萄等。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7)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

遥远:距离长远,时间久远。

苍苍茫茫: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的样子。

3.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把握脉络。

1.自读课文,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能根据各节意思的不同划分段落。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组长汇报结果,教师归纳总结(1)第一部分:第1小节:介绍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8)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自主解决生字词,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教学()分钟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通过读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2)第二部分:第2、3小节:介绍了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是如何生活的。

(课件出示9)(3)第三部分:第4小节:概括总结,原始森林是 祖先的摇篮。

(课件出示10)4. 按男女分组朗读四个小节。

读出回忆的遥远和美 好。

读出对原始森林的感叹。

四、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1)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3。

课堂作业新设计1. 看拼音写汉字。

Z U Xi α n W d ng yu e t α o Ch Uhu i y i组词 「祖() <广浓( ) '掏( ) <'摘( )'组( )I 脓()■淘()L 滴()3.在括- 号内天上合适的动词。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整体教学解读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整体教学解读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整体教学解读教材解读本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第2、3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第4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

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

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教学目标1.通过依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会认“祖、掏”等生字,通过观察生字结构特点,会写“祖、啊”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并会写“祖先、原始”等词语。

2.通过反复诵读,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的问句。

3.通过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通过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能够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1.识记本课生字,学会书写生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动词的使用方法,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都是形声字,可以让学生依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想生字读音,然后在交流分享中相机正音。

二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课文讲解-23祖先的摇篮教材分析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课文讲解-23祖先的摇篮教材分析部编版

第23课《祖先的摇篮》知识点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从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最后,树叶的声响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我会写:祖zǔ(祖先)(祖国)(祖父)(祖宗)啊a(好啊)(天啊)(对啊)浓nóng(浓绿)(浓妆)(浓淡)(浓眉)望wàng(一望无边)(看望)(希望)蓝lán(蓝天)(蓝色)(蔚蓝)(湛蓝)摘zhāi(摘花)(采摘)(摘瓜)(文摘)掏táo(掏心)(掏出)(掏钱)(掏空)赛sài(赛跑)(比赛)(赛车)(决赛)忆yì(回忆)(记忆)(追忆)易错字:望:上下结构,第三笔是竖提,注意“王”的第三横宜长。

忆:右部分是横折弯钩,一笔写成。

多音字:逮:dǎi(逮住) dài(逮捕)曾zēng(姓曾)céng(曾经)我曾(céng)经认识一个姓曾(zēng)的同学,后来他转学了。

近义词:原始——古老美好——美满遮住——挡住浓绿——深绿一望无边——望无际美好——美妙看——观采——摘反义词:大——小美好——丑恶有——没原始——现代理解词语:【祖先】一个民族或家族的上代,特指年代比较久远的。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

【一望无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课内词语:课后习题答案: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示例: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那些小河里捉鱼,摸螃蟹?可曾在那片树荫下燃起篝火,跳起舞蹈?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树枝上尝试着钻木取火?可曾在那些石头上雕琢石器?一课一练:写出几个AABB式词语,并用其中词语造句。

祖先的摇篮课文解析

祖先的摇篮课文解析

祖先的摇篮课文解析一、祖先的摇篮:历史背景与意义1.1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中,对祖先的崇拜和尊敬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祖先崇拜几乎贯穿于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

祖先崇拜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

1.2 《祖先的摇篮》的意义《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祖先崇拜的仪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它道出了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礼仪的价值观念。

这在今天仍然对于我们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文结构与内容2.1 课文结构《祖先的摇篮》由三个部分组成:引子、中间部分和结尾。

2.2 课文内容引子引子部分通过描述一个晚上月亮当空的夜晚,让读者的情绪进入到祖先崇拜的仪式之中。

中间部分中间部分是课文的核心,主要讲述了祖先崇拜的仪式和祭拜过程。

首先是进行净身洗濯,然后按照特定的仪式摆放祭品,最后是向祖先敬献酒和食品。

整个过程庄严而庄重,表达了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结尾结尾部分通过描写祭拜结束后清场的场景,表达了对祖先离去的感伤之情,并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祖先与星辰相连,彰显了祖先在族群中的重要地位。

三、祖先的摇篮:文化内涵与价值观3.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祖先崇拜强调家族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弘扬了孝道、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

3.2 祖先崇拜的价值祖先崇拜让人们铭记和尊重自己的家族历史,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它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和互助,倡导了家庭的和睦与和谐。

同时,祖先崇拜还鼓励人们以孝道为中心,尊重长辈,维系家族纽带。

3.3 《祖先的摇篮》的文化内涵《祖先的摇篮》通过描写祭拜仪式和寄托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意。

它让人们回顾过去,珍惜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祖先的摇篮:教育意义与启示4.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祖先的摇篮》以祖先崇拜为话题,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孝道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材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材理解

《祖先的摇篮》教材理解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这首散文诗共分五小节,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真实的童年生活,这构成了课文中间部分的内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展开人类所居住星球的画卷,生机盎然的蓝色和绿色同为这颗星球漂亮的盛装。

森林——地球上陆地生态的主体,人类的祖先曾在这绿色的拥抱中度过一段漫长的岁月;森林是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摇篮。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小学语文_《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部编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给请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吗?你看,这原始森林的景色多么美,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的生活环境吧。

(板书:祖先的摇篮)2.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展示课下读书内容1、找一名同学展示课下读的诗歌。

2、师课件展示《美丽的愿望》师生共读并说说诗歌中讲了谁的愿望?(三)学习生字词1、检查效果。

(1)课件展示会认字读音,引导学生正确拼读。

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2)认读词语摇篮树荫回忆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苍苍茫茫(3)课件展示会写字,教师指导重点字书写。

重点字书写指导:望:部首:王(王字底)结构:上下结构组词:看望望见忆:部首:忄(竖心旁)结构:左右结构组词:回忆记忆2、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新词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1、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师:(1)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标上序号。

(2)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了些什么?(3)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2、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祖先在原始森林里是怎样生活的?把相关语句在文中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了些什么?(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3、指导朗读(课件出示朗读指导)让生根据指导阅读本小节。

二年级下23《祖先的摇篮》

二年级下23《祖先的摇篮》

二年级下23《祖先的摇篮》《二年级下 23〈祖先的摇篮〉》在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充满奇幻与想象的课文——《祖先的摇篮》。

这篇课文仿佛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时代的大门,让他们能够在文字的世界中探寻祖先们的生活足迹。

课文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那片神秘的原始森林。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简单的一句话,却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还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广袤的森林之中。

森林里,树木高大而茂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斑。

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就像走在一张巨大的地毯上。

祖先们在这片森林里是怎样生活的呢?也许他们会在树上搭建简单的巢穴,作为自己的家。

白天,他们出去寻找食物,采摘野果,捕捉小动物。

那些野果五颜六色,有红的、紫的、黄的,味道甜美多汁。

小动物们在森林里欢快地奔跑着,祖先们需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才能捕获到它们。

晚上,祖先们围坐在篝火旁,分享着一天的收获,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森林里还有清澈的溪流,溪水潺潺地流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祖先们会在溪边取水,用溪水洗漱、做饭。

孩子们可能会在溪水里嬉戏玩耍,捉鱼捉虾,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欢乐。

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它们身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虾子们则在水底的石头缝里穿梭,灵活极了。

这片原始森林也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

有凶猛的野兽出没,比如老虎、狮子,它们威风凛凛,让人望而生畏。

但祖先们并没有被这些危险吓倒,他们学会了用石头和树枝制作简单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存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不断地发展进步,逐渐离开了这片祖先的摇篮。

但我们不能忘记,这片森林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是我们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纽带。

当我们今天读到这篇课文时,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的故事,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环境。

如今,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物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zǔānónɡ wànɡ zhāi tāo dàn yì祖啊浓望摘掏蛋忆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摇篮》教案及反思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摇篮》教案及反思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先人的摇篮》教课设计及反省第八单元单元妙解导航本单元教材是环绕太古时代来编排的,形式上有诗歌、绘本故事、神话故事。

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社交》和一个《语文园地》。

《先人的摇篮》是一首散文诗,指引学生热爱丛林,想象先人生活的美好。

《当世界年龄还小的时候》以少儿子幼稚的角度想象太阳、月亮、水及其余事物的变化,文字优美,想象奇特。

《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话故事,描绘了我国古代的大英豪羿为了天下苍生射掉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为人类造福的故事。

《口语社交》围绕“介绍一部动画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八》包含“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与日俱增”和“我爱阅读”五个板块。

单元教课目的1.认识43 个生字,会写27 个生字。

2.指引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累积词汇。

3.能按要求模仿课文说话。

4.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读好问句;默读课文,不指读。

5.能依据提示讲故事。

6.能和同学沟通自己喜爱的动画片。

7.背诵《舟夜书所见》单元重、难点第 1页 /共 10页要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经过朗诵、默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的奇特和风趣。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沟通表达的欲念,能依据提示讲故事。

难点1.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领会古代办感人民想要征服自然的美好梦想。

单元课时分派《先人的摇篮》 2 课时《当世界年龄还小的时候》 2 课时《羿射九日》 2 课时《口语社交》 1 课时《语文园地八》 2 课时23先人的摇篮妙析教材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少儿的目光去追忆那古老的原始丛林。

用充满童真童趣的想象、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路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太古时代,去探访人类先人生活过的地方。

诗歌共有 5 小节。

第 1 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丛林是先人的摇篮”的说法,这惹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切的童年生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祖先的摇篮》教材理解
这首散文诗共分五小节,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真实的童年生活,这构成了课文中间部分的内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展开人类所居住星球的画卷,生机盎然的蓝色和绿色同为这颗星球漂亮的盛装。

森林——地球上陆地生态的主体,人类的祖先曾在这绿色的拥抱中度过一段漫长的岁月;森林是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摇篮。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