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人格及其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儒家君子人格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儒家君子人格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政治层面一身正忠信自春秋以来世卿世禄的垄断政治局面趋于解体分化现实政权开始向广大的士阶层开放陪臣邑宰而最终发展为由布衣一跃成为国家卿相与此发展态势相一致儒家君子要求参政的气魄也愈来愈大姿态愈来愈高昂政治观点也愈来愈鲜明为此儒家也制订了一系列的从政准则和理想要求参政的君子予以实施参政即在政权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君子首先要做到身正具体表现是忠信守职用一双关语说明政治特征政者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枠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施仙于别人其身正不仙而行其身不正虽仙不从枟论语孟子荀子也都以修身作为不免有些简单化但对于当时许多其身不聚敛暴虐的统治者来说却具有矫正时弊的意身正就是自我调整端正自己这实际上是君子的自我品格的政治运用身正由忠信来体现忠即忠于职守并不具有效忠君主个人的意义但含有对国君负责的意而是具有突破氏族宗族框架的社会性的行政意义孔子一再言及主忠信孟子荀子也屡言信则是从外在方面表现的对君子的视听言动的忠的证实与信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对于百姓方面君子应该荀子以为君子应该忠信而二选贤举能孔子明确地把举贤才枟论语子路枠列为君子的为政措施之一随着政权开放范围的扩大举贤也愈来愈被强调孟子倡导尊俊杰在位枟孟子公孙丑上枠并力图以尊贤来突破贵胄等级藩篱孟子又认为在举贤方面慎重选拔人才将不慎与枟孟子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枟荀子从政三大节之一尚贤推德天下治枟荀子三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儒家君子的政治价值取向是以民为本君子孔子认为从政要节用而爱人与民同乐乐民之乐不仅仅为一国之利而不是为了执政者利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君孰与足枟论语颜渊枠这也就是民为社稷次之君为轻枟孟子尽心下枠这都孔子孟子都反对为君主私利而争城略地的不义战争反对征暴敛反对刑残百姓这种仁政理想就是在今然闪耀出光辉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讲王制王霸之道谋富国强国之策主张分分工反对聚敛聚敛而亡其基础是帄政爱民枟荀子爱民而安枟荀子君子人格的现付价值以上我们从个体社会政治三个层面揭示儒君子的内涵品行这三方面特征是相互联系146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此外儒家还要求君子游于艺以及注意仪表风度意在培养君子品格价值观对当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儒家君子的自强意识是中国文明史上首次出现的个体新精神具有伟大的哲学革命的意义别是经历近百年艰辛曲折革命历程考验证明仍然具有先进意义有助于我们确立道路自信制度自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君子要义以为上凡事义具有公正的含义公正可以说是义具有正当性适当恰

《论语》中的“君子”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君子”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君子”及其现实意义一、孔子和《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二、君子的内涵“君子”见于《论语》107 次。

孔子所谓君子分为两种:身份意义的君子,即有贵族身份而未必有道德学问的人;道德意义的君子,即非贵族身份而有道德学问的人。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一)崇德重仁,孝悌安乐。

首先,德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与至高要求,“君子怀德”(《里仁》)。

其次,仁义是君子人格的核心内涵。

作为道德标准的“仁”见于《论语》105 次。

仁本质在“爱人”,即对人类的爱,包括积极的“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和消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即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君子的基本要求。

二)用礼贵和,恭让忠信。

美国芬格兰特认为,人类的尊严在于礼仪,君子是一尊神圣的礼器。

“礼”见于《论语》74 次,指礼仪、礼制。

有学者认为,儒家的思想核心是礼。

孔子主张运用礼仪规范人的行为,“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君子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学礼立身。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以礼约文;“君子和而不同”(《子路》),“礼之用,和为贵”(《学而》)。

(三)重义轻利,改过徙义。

义即适宜,指内心的道德约束,即做事合于礼仪。

“义”见于《论语》24 次。

“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卫灵公》),“义”是君子的修身原则和必备品质。

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因态度恭敬、事上负责、施恩于民、役民合道而获君子美誉。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分析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分析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分析《论语》中所描述的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内涵。

作为一种理想的境界,在许多时候传统文化都把它作为一种模范。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教诲语句,用简单而精湛的言语,深刻概括了传统中国君子的核心素质。

首先,《论语》中提出的君子素质最重要的是忠孝。

“忠而不依,孝而不安。

”(论语)在中国传统中,忠孝是最重要的道德标准,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忠孝意味着要忠诚臣服于上级,但又不唯唯诺诺;要恪孝尊敬父母,又能独立思考实现自我。

君子以忠孝为根本,朴实、正直,自然而然覆盖社会的范围,对社会生活具有影响力。

其次,《论语》也强调君子要勇于承担责任。

“要求于人,不以其非有;受命于人,不以小轻。

”(论语)君子要有勇气担当责任,学会负责任。

君子不能藉着自己地位高而拒绝承担责任,也不能藉着自己地位低而小看自己的责任;而应该有勇气担当责任,学会提升自己的责任水平。

仅仅知道原则和仓促的执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怎样去选择和怎样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

第三,《论语》也特别强调君子要有中庸之道。

“莫若爱人,莫若知人。

”(论语)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不偏不党”,是一种比较超然的态度。

君子要在不偏不党的基础上,爱憎分明,勇于表白自己的立场;要晓得分寸,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坚持中正不偏的方向,在社交正面表现出高尚的精神。

最后,君子还应具有忍耐力。

从《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看出,君子必须具备谦让、忍耐、宽容的美德,懂得把握分寸,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更好地调节人际关系。

君子应学会以实际行动展示自己的美德,让自己更有责任心,带着宽容心态去与他人交往,最后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论语》中描述的君子人格,具有传统文化的特色,但也具有现代文化的价值,充满了智慧和美德。

它们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且为今日的文明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方向,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价值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 《 论语》 ; 君 子人格 ; 当代 大学生 ; 培养路径
中 图分 类号 : G 6 4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3 9 0 7 ( 2 0 1 5 ) 0 2— 0 0 7 4—0 3
《 论语》 中曾 1 0 7次提 到“ 君子” 一词 , 可 想而 知 , 君 子在 孔子 心 目中的地位 非 同一般 。古往 今来 , 众 多 仁 人 志士一 直在不懈 地追 求君 子人格 。现实生 活 中的“ 君子” , 不 仅能 够给他 人树 立榜 样 , 而 且可 以做 到 “ 仁 者
正值 青春 的 当代 大学 生 , 在 物质 生活 和精 神 生活方 面基 本得 到 了满 足 。然而 , 由于 当代 大学生 的生 理年 龄 与心理 年龄不 相符 , 自我 人格修 养不 够健全 , 在 成长 过程 中 , 经 常遇到 一些 问题 , 如: 生 活 中的忧虑 、 学 习 中
的困惑 、 实 践 中的畏惧 等 。
不忧 , 知者不惑 , 勇者不畏” ( 《 论语 ・ 宪问》 ) , 有利于其个人成长。如今 ,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感到 忧虑 、 困惑 、 畏惧 , 影响身心健康。亟需借鉴《 论语》 中君子人格 , 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 君子” 人格 , 帮助他们 健康成 长 。
1 当代 大 学 生在 成 长 过 程 中 的 常见 问题
1 . 1 当代 大 学生生 活 中的忧虑
忧患 意识是 人 的一种理 智 的认 识 活 动 。子 日 : “ 人 无 远虑 , 必有 近 忧 。 ” ( 《 论语 ・ 卫灵 公 》 ) 强 烈地 忧 患
意识能够让人明白肩负的使命 , 明确理想 目标 , 主动解决忧患 。可是换个角度思考的话 , 由于当代大学生心

儒家“君子人格”理论及当代价值

儒家“君子人格”理论及当代价值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 天下归仁焉” 《 (颜渊》 , )这段话对“ 作了 比较全 面的正面论述 。除此之 仁” 外, 还有孔子答子贡的一段话 : 己欲立而立人 , “ 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 , ) 自己在社会上立得住 , 也要帮
助别人立得住 ; 自己要顺利发展 , 也要帮助别人发展。“ 己所不欲 , 勿施 于人 ”对他人要理解 、 , 宽容。孟 子也说 :仁也者 , “ 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尽心》 也就是说 , ”《 ) 为人之道 , 总而言之 只是一个仁而 已。孟子 之 , 汉代董仲舒论仁最晰 , 以对人对己分别仁和义 , 他 爱人为仁 , 正我为义。实质上 , 即为人处事之 仁 道 。这种集多种美德于一身的君子 , 处处替别人着想 , 自我发展与帮助别人发展结合起来 , 博施于 把 以“ 民而能济众” 为人生的最高 目 , 世界大同” 标 以“ 作为追求的理想社会 , 反映着儒 家对一种 至善 至美的理
像器皿一样 , 只有一种用途 , 而应该具备各种才能 。孔子提倡在前人的基础上学习 ,不践迹 , “ 亦不入于 室’《 ’ 先进》 。他强调 ,博学于文”《 ( ) “ (雍也》 、学而不厌 , 不倦” 《 )“ 诲人 (述而》 、发奋忘食” )“ 。他终生勤
胀, 造成 了社会的不公 , 破坏 了社会和谐的基础 , 这恐怕仍是“ 万民之忧乐” 的焦点所在。时过一年 , 我们
重读温家宝总理对“ 万民之忧乐” 的关怀之心语 , 深感这既与二千多年前的古圣贤之道相通 , 也与今 日之
“ 百姓心” 相合 , 而使人倍感亲切 。
儒 家 “君 子 人 格 ” 论 及 当 代 价 值 理
为心” 以求得社会和谐的思想史背景。由此也说 明老子对“ 百姓心” 的关照 , 与儒家“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 民本主义思想相通。但是 , 儒家要求统治者“ 以礼节欲”要把统治者的私欲纳人 到一定 的制度(礼”范 , “ ) 围中, 这也具有对统治者的私欲予 以限制的意义 。但在老子看来 ,礼是一种等级制社会规 范, “ 它造成 了

孔子的君子人格修养及其现代启示

孔子的君子人格修养及其现代启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七、君子的基本素质
3、君子以“礼”行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学而)
的“三纲六纪” 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正式得以确立: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九、如何进行自我修养
1、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 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 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2、四绝
毋意(凭空猜想),毋必(固执己见), 毋固(绝对肯定),毋我(自以为是)。 (子罕)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 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九、如何进行自我修养
8、弘远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 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匆忙)必于是,颠 沛(奔波)必于是。(里仁)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 仁之本欤!(学而)
七、君子的基本素质
2、君子以“义”为质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乱 秩序),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
七、君子的基本素质
4、君子以“信”成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罕)

论《论语》中君子的人格修养与道德品质及其现代价值

论《论语》中君子的人格修养与道德品质及其现代价值

论《论语》中君子的人格修养与道德品质及其现代价值摘要: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

《周易》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先秦诸典,多是这种用法。

君一般指的是贵族男子。

自孔子而来,君子多指人格修养,道德品质优良的男子。

这是由于《论语》对君子作出了大量的直接与间接的论述。

孔子及其弟子多次指出君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哪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具有君子的品质。

《论语》一书,共出现“君子”一词107次,加上其他关于古往今来人物的评述,如管仲,澹台灭明等。

这些论述几乎构成了儒家关于君子的一个基本的界定。

关键词:君子;人格修养;道德品质;人治;现代化价值一、君子的人格修养1.1君子的人格范畴及其界定君子具有复杂的修养与品质。

这些复杂的品质体现在多个方面。

在社会伦理方面,孔子推崇君子维护尊卑有序的社会伦理秩序,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自然这也是君子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所谓的“礼”就是尊卑有序,家国同构。

把家庭之中对父母兄长的孝悌转移到对君主的忠诚,并依靠严格的礼乐制度维护。

如在《学而》中孔子这样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又如在《子路》章关于“名不正则言不顺”和“四子侍坐”中的“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在人格修养的具体个人品质方面,孔子推崇实干少言、安贫乐道、自省自查、行合中庸之道、坚韧不拔而积极进取的人为君子。

这其中,孔子尤其推崇君子要合乎中庸之道。

如“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惠而不费”、“和而不同”……中庸之道是儒家学派极为推崇的君子的美好品质之一。

另外,孔子也极其推崇安贫乐道,如充斥在《论语》中对颜回的大量称赞。

都高度赞扬了颜回虽身处贫困之中,仍然无忧无虑,一心向道的品质。

最典型的就是在《雍也》一章这句千古名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对于富贵的态度,孔子主张,要取之有道,这在《论语》一书有大量论述,这里不在一一列举。

孔子反对投机取巧,囤积居奇。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价值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价值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价值
《论语》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格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的引导、构建、完善、提升和
保障的作用。

《论语》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格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的引导、构建、完善、提升和保障的作用。

"礼"作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论语》
中孔子的礼学思想与仁、人伦道德和人的情感都有密切联系,而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礼仪
教育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修养自身、与他人相处和在具体环境应用中都发挥了不可替
代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孔子礼学思想的分析,提取其中对当代大学生有益的部分,在大学生礼仪交往方面给以指导。

"礼"做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在日常生活当中存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论语》中孔子的礼学思想与仁、人伦道德和人的情感都存有密切联系,而这对于当代大
学生的礼仪教育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学识自身、与他人相处和在具体内容环境应用领
域中都充分发挥了不容替代的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孔子礼学思想的分析,抽
取其中对当代大学生有益的部分,在大学生礼仪相处方面给以指导。

论孔孟“君子”人格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论孔孟“君子”人格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论孔孟“君子”人格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摘要儒家孔孟“君子”人格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社会新旧交替、动荡不安的时代为背景,以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人性本善”理论为依据,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思想特质。

孔孟“君子”人格的思想特制主要包括: 君子以仁爱精神为道德准则、君子以重义轻利为荣辱观念、君子要有自强不息的意志、君子要有言而有信的品质等。

孔孟所提倡的“君子”人格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励人们养成优秀的人格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君子人格中的“仁爱”思想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君子重义轻利的思想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君子的坚毅品质有利于社会和个人健康、全面的发展;君子言而有信的品质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

关键词:孔孟,“君子”人格,现代价值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Gentleman" The Concept and Its Modern ValuesAbstractConfucius and Mencius, "gentleman" personality generat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based on social inter-face, the background of turbulent times, to Confucius, "Benevolence," Mencius "basically good" theory, has a rich theoretical content and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fucius and Mencius, "gentleman" special ideological character include: the caring spirit of the gentleman code of ethics, the gentleman Valuing Loyalty to honor the concept of self-improvement will be a gentleman, a gentleman to be true to its word and so on. Confucius and Mencius, "gentleman" personality not only at the tim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our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o encourage people to develop good character has a positive meaning.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gentleman's character in "love" thinking, help to promote interpersonal harmony; gentleman Valuing Loyalty ideas will help form the correct values, the gentleman in the determined quality conducive to social and personal health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A gentleman true to its word contribute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market economy improved.Key words: Confucius and Mencius, "gentleman" personality, modern value一、孔孟“君子”人格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基础(一)孔孟“君子”人格产生的时代背景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以血缘为基础、以礼法为特征的传统的宗法体制开始解体,新的社会制度还未建立,社会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论君子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论君子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文化长廊论君子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李潇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君子文化因君子而起、以教化为要,主要用以表现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精神。

中国传统君子文化在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下蓬勃发展,其内涵依托于道统学说而逐渐深化。

历经千年传承,现代君子文化是中国人历经历史选择和大地沉淀下形成的集体理想人格,是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结合体。

君子文化在当代社会对于完善思想品德、构建理想人格、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君子文化;道德;当代价值;伦理作者简介:李潇(1993.1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178-02“在汪洋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并体现中华民族最基本文化基因者,非‘君子文化’莫属。

”[1]君子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理论来源。

君子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刚健有为、自强不信的奋斗精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天下大同的人类意识,修心治平的心性修养等智慧对于当代社会依然有引人向善的积极作用,对君子文化进行现代弘扬,有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与魂扎根于现代,让人类意识到中华文明的精彩,向往君子文化,追求君子文化,践行君子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文化“君子”一词见于《诗》《书》,在《诗经》的“国风”和“二雅”中出现了150余次,在《尚书》中出现了五、六次,说明是周代十分流行的名称。

[2]君子衍生之初用来指政治地位的崇高的人。

到春秋战国时代,君子的含义开始扩大,逐渐被赋予道德和品行上的意义。

在此后,君子在道德品行上的指代意义逐渐被士人所接受,君子的道德意义的使用范围逐渐大于政治意义的适用范围。

在漫长封建社会,有君子涵义所表示的道德品行及与此相配套的行为、姿态、理想等逐渐构成君子文化。

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的意义

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的意义

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的意义《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呈现了君子人格的理想形象。

君子人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价值追求。

在当代人格教育中,借鉴《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可以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首先,《论语》所描绘的君子人格强调的是道德品质的培养。

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等美德,这与当代人格教育中所强调的道德品质培养是一致的。

现代社会伴随着价值观多元化和道德缺失的问题,人们容易陷入功利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的境地,缺乏对自身道德义务的认知和责任感。

因此,在当代人格教育中弘扬《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以成为有良好道德行为的公民。

其次,《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注重理性思辨和学问修养。

《论语》中有很多和学问、知识相关的语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等。

在当代人格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与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问修养。

现代社会知识爆炸性增长,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给个体带来巨大的认知压力。

培养学生的学问修养和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辨识真伪、正确分析问题以及实现自己的自主思考。

君子人格所强调的理性思辨和学问修养,能够指导当代个体在获取和运用知识中成为自主、全面发展的人。

再次,《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注重的是自我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

孔子强调君子自强不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个人内在修养的同时,也关注着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

在当代人格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不仅能使个体对自身负责,更能使他们融入集体,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君子人格所倡导的自我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可以引导当代个体养成自律、自强的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实现自身与他人、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当代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君子人格的培养要求个体具备道德品质、理性思辨和学问修养、自我修养与人际关系处理以及持续的学习等多个方面的素养。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儒家君子文化的现实意义儒家在其思想体系中有丰富而系统的“君子观”,树立了君子的理想人格,形成了沿袭中国古代文明整个过程的君子文化。

君子,作为适合于人的发展的理想人格,儒家更加注重强调成就君子人格对于塑造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包括强调君子的“德性”,强调君子人格“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以及“名与实”的统一等。

儒家关于君子人格的思想传统源自孔子和孟子。

孔子曰:“君子怀德”《论语》中,孔子所论君子主要是从“道德意义”上来阐发的。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孔子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以突出君子之德的高尚以及他对“君子怀德”的推崇。

程树德在《论语集释》中说:“按此章言人人殊。

窃谓当指趋向而言之。

君子终日所思者,是如何进德修业,小人则求田问舍而已。

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虽蹈刑辟而不顾也。

”即君子与小人所关心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惦记着自己的道德修养,小人心念自己的切身利益;君子考虑刑典法纪,小人考虑自己得到的实惠。

君子怀德,德者,仁德;刑者,刑法。

决定君子本质内容的关键因素是仁德,“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里仁》)“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颜渊》)对于一个人来说,一旦没有仁爱之心,那就不配称君子,甚至会违背一般的做人道德。

“君子怀德”,— 1 —而能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明晓大义,这是君子的应有之德。

历史上的仁德君子,大都具有心忧天下、兼济天下的情怀,即具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厚、仁爱情怀。

君子与常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君子人生的航标,指引生命的航程;而其中的人生观又能影响价值观,价值观支撑人生观,这样更能充实人生,实现生命的价值。

君子怀德,“为仁由己。

”(《颜渊》)君子践行仁德是自律的,无需外在条律的约束,因为君子对物质生活的欲望与要求不高,“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君子甘于贫穷,自觉担当道义,而不是孳孳求利,不是将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状况挂在心上;而与物质生活需求相对应的,是其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即“义以为质”(《卫灵公》),“义以为上”(《阳货》)。

先秦儒家君子人格及其对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启示

先秦儒家君子人格及其对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启示

先秦儒家君子人格及其对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启示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新潮流和新思想不断冲击传统道德观念,使当代大学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先秦儒家思想有着深厚的道德传统,其人格教育思想理论丰富、效果显著,磨砺出一代又一代品格高尚、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

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应从传统儒家思想中汲取营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一、当前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突显的问题及原因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主流是好的,表现出开拓进取、自立自强、竞争创新、平等公正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但是,在大学生人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人格危机,如胸无大志、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诚信缺失、纪律淡薄、功利主义等。

具体表现有:(一)漫无目标,行为懒散。

没有远大目标,或者说,只把能顺利毕业作为最大的目标。

他们对专业无兴趣,对学习无热情;当学生干部太累,参加社团活动没兴趣,考试本着“通过就好”的原则,哪怕期末考试前也悠闲逍遥,以颓废散漫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活。

此外,有的学生还特别“清高”,不屑像其他同学那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出去找兼职。

(二)不守诚信,恬不知耻。

部分学生平时不听课,一到要交作业就想到抄袭。

考前希望老师漏题,考试时想方设法作弊,丝毫不以为耻。

旷课总有各种理由,如痛经、发烧感冒、家里有事情等,利用老师的善良,撒谎不脸红。

(三)目无纪律,妄自尊大。

在这方面,有的学生甚至到了离经叛道的地步。

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早晚自习迟到旷课,节假日以“已买好车票”为理由提早回家,又以买不到车票为理由不按时回校。

有的学生经常旷课,对老师与同学的提醒毫无触动,或者矢口否认自己的违纪事实。

(四)自私自利,不知感恩。

放大自己的情绪,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使唤别人帮自己做事,把别人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把别人的劝告当做恶意,不懂得感恩人、尊重人。

简析《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内涵及现实启示

简析《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内涵及现实启示

是一个关键词,都不能做简单的、机械性的复习来理解。

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都把“习”解读为“实践”,应该是有深刻感悟的。

笔者认为,“传不习乎”,不论是“所传”还是“被传”,不管是老师教给你的,还是你要教给别人的,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之处不仅在于要实践,要行动,要学以致用,更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做到前者已是不易,二者兼备更为难上加难!最后谈一下第三则。

这则语录内容十分明了,可语译为:孔子说:“人先天具有的性情本来是相近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习染不同,人的性情便相距得远了。

”在这段语录里,孔子虽然没有具体讲到人性是什么,却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生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即人生都含有“性”和“习”两个方面,“性”是天生的人的本性,是属于自然的;“习”是人由于受方方面面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养成的习性,是属于人文的。

在孔子看来,现实社会中的人的善恶高下并非取决于先天的自然之“性”,而是由后天的人文之“习”决定的。

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大家知道,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量级学者,他们对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都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比如在对人性的认识上,孟子提出了“性善说”,荀子提出了“性恶说”,观点虽针锋相对,但都是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为立论基础和出发点的。

孟子为了让人不丧失掉与生俱来的善性或者找回已经丧失了的善性,荀子为了使人抛弃掉先天的恶性或者用习得的善性驱走、遏制恶性,结果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对于人,必须加强后天的教育,必须注意环境的影响。

可以肯定地说,正是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种认识,非常厚实地奠定了中华文化重视正能量教育、重视个人品行修养的传统的思想理论基础。

孔子还认为,确实也有不因后天的“习”而改变其本性的人,那就是“上知(即“智”的古字)”与“下愚”。

原语录是: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此语录就记载在第三则之下。

其中,“上”和“下”分别相当于高到极点和低到极点的程度副词:“上知”是指大脑智慧打开最多的人,比如圣人;“下愚”是指大脑智慧封闭最深的人,比如傻子。

孔子关于君子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精品文档资料

孔子关于君子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精品文档资料

孔⼦关于君⼦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精品⽂档资料孔⼦关于君⼦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0 引⾔“君⼦”是孔⼦作为培养⼈的⼈格准则,在《论语》⼀书主要论述其品格、做事的原则、风格、态度、以及其精神追求,阐述孔⼦的君⼦之道。

1 孔⼦的君⼦之道“君⼦”⼀词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8次,可以说是孔⼦提出的⼀个⾮常重要的概念。

孔⼦不厌其烦地对他的学⽣们讲君⼦是怎样的,⼩⼈⼜是怎样的,君⼦⼩⼈两相分别,彰显君⼦品格,孔⼦提及“君⼦”⼀词,仅次于仁(109处),远多于礼(75次),中君⼦⼩⼈对举者甚多,有19处。

孔⼦显然是希望弟⼦们能把君⼦的准则作为⾃⼰的准则,把⾃⼰培养、塑造成⼀名真正的君⼦。

因此,《论语》就是在讲述“君⼦”之道的⼀本书,深刻领会孔⼦“君⼦”之道理论内涵,我们就真正把握了《论语》这本书的精髓。

本⼈尝试以下⼏⽅⾯进⾏阐述孔⼦的君⼦之道:1.1 君⼦的品格孔⼦认为君⼦是有理想有⼈格的化⾝,君⼦的反⾯是⼩⼈,通过与⼩⼈对⽐,突显君⼦品质。

他们在意见的表达,逆境中对其本真的固守,对待事物原则的坚持,做事的风格与准则各有不同“君⼦和⽽不同,⼩⼈同⽽不和”。

(《论语.⼦路》第⼗篇)君⼦对于某个⼈的意见该赞同,该反对时反对,有⾃⼰的看法;⽽⼩⼈都⼀味赞同,没有对错之分,针对什么样的⼈说什么样的话,没有⾃⼰的观点君⼦坚持原则,不因他⼈有不同看法⽽改变⾃⾝看法,失去⾃我;⼩⼈则结党营私,⽆原则,⽆⽴场。

“君⼦周⽽不⽐,⼩⼈⽐⽽不周”。

(《论语为政》第⼗章)君⼦依靠⾃⼰能⼒做事,不成功时也总是从⾃⼰⾝上找原因,⽽不会怪罪他⼈。

“君⼦求诸⼰,⼩⼈求诸⼈”。

(《论语.卫灵公》第⼆⼗章)君⼦以义为本,只思虑此事当做不当做,⽆私⽆欲;成⼈之美,锦上添花,乐于助⼈;因他⼈成功⽽愉悦,不嫉贤妒能,?是善于帮助他⼈;⼩⼈则以利为先,处处以利为唯⼀标准,计较个⼈得失;嫉贤妒能,唯恐他⼈超过⾃⼰。

“君⼦喻于义,⼩⼈喻于利”。

(《论语。

⾥仁》第九章)1.2 君⼦之德―仁、知、勇孔⼦认为君⼦之道有三,仁、知、勇;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心理。

《论语》中的君子是一个复杂饱满的立体的形象,全书从开篇到结尾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君子修养体系,君子之道对现代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孔子;《论语》;君子;一直以来,“君子”话题便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君子”一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便是贤人志士社会实践、文化追求、道德践履的力量源泉。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君子”一词在书中出现了107次,“君子” 可以说是《论语》中的一个高频词。

虽然《论语》中没有对君子进行完整的阐释,但只要结合《论语》的相关描述来了解“君子”,就会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

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的君子之道对于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

君子的定位“君”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手执笔,即“尹”字,与“父”相似,含有“父辈掌权’的意思,表示治事,下面为“口”,表示发号施令。

故《说文解字》说:“君,尊也。

从尹发号,故从口”。

“子”在古代是对人的尊称,“君”与“子”合称,最原始的含义应为“君之子”。

商周时期,君子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的通称。

而在《论语》里,“君子”的范围明显扩大且下移。

杨伯峻先生对“君子”作了两种界定:一是有道德的人,一是在高位的人。

[1]其中前者指通过系统的教育而培养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读书人或者说“高材生”,也就是社会的道德文化精英,在当时被称为“士”;后者指贵族统治者,也就是“大人”,与之对应的就是地位低下的平民。

其实,有道德的人不一定在高位,而在高位的人也不一定有道德,“君子”并非是某个具体的阶层。

其一,“君子”与国君有别,“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君子”不同于国君之“君”。

其二,“君子”非官员,有官职的人并不都“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泰伯》),而这是孔子对“君子”的一种要求。

试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及当代启示

试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及当代启示

试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及当代启示摘要:孔子的君子人格观是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最集中的表达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

文章剖析了孔子君子人格观的道德教育意蕴,指出孔子君子人格观所倡导的人文传统、践履特征以及日用原则,在实现学校道德教育的人学转向、明确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意向、凸显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面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孔子君子人格学校道德教育孔子的君子人格观作为一笔丰厚的道德资源,本身蕴含的关于道德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的典型代表之一。

深入挖掘君子人格的道德教育意蕴,继承和创新君子人格所彰显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式,激活其现代生命力,不仅可以廓清古代道德教育的历史脉络,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传统文化坐标,同时,亦可以揭示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为推动学校道德教育发展提供新的致思路向。

一、以君子人格彰显的人文传统推动学校道德教育的人学转向人文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面向。

对人的发现与确证、探寻人的完善与提升的途径以及叩问人生命的目的和价值等命题,始终是中国文化或者哲学传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孔子的思想同样可以概括为一种“哲学的人学”,或曰“为人之学”、“君子之学”。

劳思光先生认为:“孔子对文化之态度,简言之,即‘人之主宰性之肯定’,此所以为‘人文之学’。

”此论可谓精当。

孔子思想的聚焦点就是寻求人自身、特别是人在道德领域不断超越与完满的可能,而其思考的结果就是对君子这一理想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君子人格注重人的品格提升,追求人的精神自由,推崇人的全面发展,倡导人的价值实现,为人之“安身立命”提供了深厚的人文滋养和人文关怀。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以“仁”释人,指出“仁”是人之为人的评判规尺和普遍的德性要求。

同时,作为“全德之名”,“仁”又构成了君子人格道德观的核心和最高层次,肯定了人的价值标准和道德理想的优先性和根本性。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及其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启示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及其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启示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及其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启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及其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启示一、什么是君子人格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定义,但是在《论语》中,孔老夫子给出的定义是最全面的,并且在历史上持续了几千年。

孔老夫子把“仁”定义为“君子”,认为仁德乃立身之本,“人之有仁义犹如有伦理,而学仁义者可谓有方。

”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仅仅依据其中一个是不够的。

二、仁为第一仁在《论语》中是所有品德的基石,老子也认为君子必须有仁德。

仁义是指具有正直、善良、关爱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孔老夫子强调“以己度人”,“仁者不失其身”以及“大正乃仁之本”。

另外,《论语》中还讲到孔老夫子的“道不拾遗、德不拾漏”,认为非常重要的是不混淆道德原则和实际行动。

最后,孔老夫子还指出,仁德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种表面文章,而是在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能力。

三、其他品德除了仁,《论语》中还提出了义、礼和智这三个品德。

义是指遵守法律道德准则,尊重自然规律和正直正义的思想和行为;礼是指对待他人有礼节,尊重老师和上司;智是指集聪明智慧于肩,具备洞察力,灵活应变。

四、启示《论语》中的君子品德对于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大学生应该明白,仁义是最重要的品德,只有仁德才能使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其次,大学生应该在行动中将仁德落实到实处,而不仅仅是谈论;最后,大学生应该在仁德基础上,注重发展其他三种品德,做到“学仁无疆,学义无涯”。

五、结论《论语》中的君子品德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启示,他以勤奋、踏实、真实的精神为指导,激励大学生以仁义为核心,兼具义、礼、智。

立足社会实践,追求真善美,彰显君子风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与开放 2012 年 10 月刊 李海峰 (西安外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君子人格”是《论语》中提倡的当时社会的理想人格。 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其主要规定性表现为:好学善思、仁爱明 智、重义守信、自强不息、豁达宽正、心怀天下等品质。这些内在规定性使其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社会公 民健康人格的养成、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宠辱,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沮丧,乐观面对现实。 其次,善待亲 人 。 “君 子 成 人 之 美 ,不 成 人 之 恶 ” (《 论 语·颜 渊 》), 君 子 帮 助 别 人、成全别人,遇事应先替他人考虑,对他人采取宽容的态度。
“君 子 道 者 三 , 仁 者 不 忧 , 智 者 不 惑 , 勇 者 不 惧 ”(《论 语·宪 问》),明智是君子具有的基本品德之一。 何为“智”? 其一,知人,了 解自己、理解别人。 所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日》),君 子应对各种不良的言辞有及高的辨别能力,所以君子知言而知人, 知言而慎言,这是君子明智的重要表现。 其二,知仁、知信、知礼、知 义 。 “择 不 处 仁 ,焉 得 智 ”(《论 语·里 仁 》),“务 民 之 义 ,敬 鬼 神 而 远 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 其三,知是非。 “宰我问日:‘仁者,虽 告之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 可 陷 也 ;可 欺 也 ,不 可 罔 也 ’”(《论 语·雍 也 》),在 孔 子 看 来 ,君 子 尽 管心地善良,救人心切,但绝不可能被完全不合情理的事所蒙蔽。 如果君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不足以称为智。
(三)君子重义守信 重义是君子的重要特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 之 于 比 ”(《论 语·里 仁 》),君 子 “重 义 轻 利 ”、“见 利 思 义 ”,体 现 了 “义 以 为 上 ”的 道 德 情 怀 。 “君 子 喻 于 义 ,小 人 喻 于 利 ”(《论 语·里 仁》),追求义或利,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行义”是君子的本 质,“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 语·阳 货 》),在 面 对 利 与 义 的 选 择 时 ,君 子 要 “义 以 为 上 ”。 但 是,孔子倡导的君子并没有将“义”与“利”绝对地对立起来,而是要 求 君 子 “见 利 思 义 ”,“见 利 思 义 ,见 危 授 命 ,久 要 不 忘 平 生 之 言 ,亦 可 以 为 成 人 矣 ”(《论 语·宪 问 》), 尤 其 是 当 义 利 不 能 两 全 时 , 君 子 应 舍利而取义。 君子面 对“利”或富贵,就要以“道”取之,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忠信守诺、大义凛然是君子人格的基本内容。 “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也”(《论语·为政》), 君子无信就做不成事, 就无法立足于社 会。 可见,孔子把诚信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 也就是 “言而有 信 ”,“故 君 子 名 之 必 可 言 也 , 言 之 必 可 行 也 ” (《 论 语·子 路 》), “ 君 子 义 以 为 质 ,礼 以 行 之 ,孙 以 出 之 ,信 以 成 之 ”(《论 语·卫 灵 公 》)。 (四)君子自强不息 自强、自立、奋斗不止是君子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 君子人格 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求人们好学上进。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主体 自 身 的 品 格 ,君 子 要 “不 怨 天 , 不 尤 人 下 学 而 上 达 ” (《 论 语·宪 问 》), 因为 “君子求诸己” (《论语·卫灵公》),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自立自 强,靠自己发奋努力成功。 君子关心现实,努力实践,为实现自己理 想 而 不 懈 奋 斗 ,“刚 、毅 、木 、 讷 近 仁 ” (《 论 语·子 路 》), 君 子 具 有 坚 强 的意志而不屈服于外力。 这种挺立生命,刚健自强、追求不息的人 生态度,正是君子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五)君子豁达宽正 通达、宽宏、公正,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是君子的内在追求。 “君 子 坦 荡 荡 ”(《 论 语·述 而 》),君 子 光 明 磊 落 ,不 忧 不 惧 ,所 以 心 胸宽广坦荡。 “君子泰而不骄”(《论语·子路》),豁达大方是君子为 人 处 世 的 原 则 。 “君 子 不 以 言 举 人 , 不 以 人 废 言 ”(《论 语·卫 灵 公》), 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 也不单凭人而否定他的言论。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论语·子张》),君 子 尊 敬 贤 德 的人而包容群众,称赞好人而怜悯不行的人。 “君子周而不比”(《论 语·为 政 》),君 子 以 公 正 之 心 对 待 天 下 众 人 , 不 徇 私 护 短 , 没 有 预 定
关键词:《论语》 君子 君子人格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 善对人的现代化特别是公民的现代健康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只有 当它的人民是现代化, 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 格,……这样的国家才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 ”[1]《论语》中的君 子人格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如何挖掘《论语》君子人格的内在规定 性, 使其成为塑造现代人格的重要精神资源, 具有积极重要的意 义。
一、“君子”称谓的演变 “君子”的称谓,西周时就已经普遍流行。 最初的“君子”一词主 要是作为具有一定身份的贵族或是有地位的人的通称。 由此可知, “君子”在最初是不具有“道德”的内涵的,仅只是作为一种身份、地 位的称谓。 作为一种通称,对君子也就可褒可贬。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氏族贵族特权的衰落,“君子”专指当权贵族的情况逐渐改 变,有时一也用来称呼亲爱的人或受尊敬的人,逐渐从身份地位上 的概念演变为道德品质的内涵。 尤其是孔子比较明确地提出了以 品格为标志的“君子”概念,确立了以道德理想为目标的理想人格。 二、《论语》中君子人格内涵之规定性 《论语》 是一部集中反映了孔子言论和孔子思想的古代经典。 《论语》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而孔子把君子人格作为当时社会的 理想人格。 这种君子人格既立足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所具有的 现实性品格,同时又具有对理想无限追求的超越精神。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君子好学善思 好学、深思是君子人格的优秀品质。 君子首先应当勤奋好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明确说 明了君子应该是勤奋学习, 修身养性之人。 “君子博学于文”(《论 语·雍 也 》),君 子 学 习 一 切 知 识 智 慧 来 充 实 自 己 的 内 在 ,净 化 自 己 的心灵。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指出了君子不能像只 具 备 特 定 用 途 的 器 具 一 样 ,要 具 备 多 种 才 能 和 技 艺 ,要 “博 学 于 文 ”,这 样 才能不背离君子之道。 君子人格中的好学与善思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不可偏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也就是说,君子不 仅好学同时善于思考、反思。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 惧。 ’曰:‘不忧不惧君子已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论 语·颜 渊 》),“君 子 区 别 于 他 人 ,最 大 的 特 点 是 善 于 思 考 ,特 别 是对自己一举一动的反思,从思想到行为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自己 的言行与仪表的完美”[2], “思”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 检讨,看是 否符合君子人格的标准。 (二)君子仁爱明智 “仁者爱人”,“仁爱” 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核, 是一种道德信 念,君子以能坚守这种道德信念为特征。 而作为君子坚守的内在信 念的仁,是在亲情基础上,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形成的一种做 人、待人和处理人我关系 的态度。 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 子 无 终 食 之 间 违 仁 ,造 次 必 于 是 ,颠 沛 必 于 是 ”(《论 语·里 仁 》),君 子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坚守仁,不违仁。 君子这种仁爱的品格首 先表现为善待自己。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坦然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