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第二章
合集下载
透视学一、二章
视平面——假想的无 限大的包含视点的平 面 水平视平面——包含 视点的水平状平面 视平线——水平视平 面与画面的交线 地平线——地表与天 空的分界线
画者眼睛上方景物在视平 线上方,眼睛下方的景物 在视平线下方,与眼等高 在视平线上 同高景物,愈远在画面上 愈靠近视平线 视平线上方景物只能见其 底面,视平线下方景物, 只能见其顶面 同样大小的平面距视平线 近时面积窄,距视平线远 时面积宽与视平线等高时 缩窄为一条直线 在空间相互平行又不平行 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 来愈远愈相互靠近,到无 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上的 一点
透视基本术语
物距——视点到描绘景物 的垂直距离 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 直距离 主距——视点到主点的距 离 距离圆周——以主点为圆 心以主距长为半径在画面 上画圆 距点——距离圆周与视平 线的交点
视高不变时远近物象的透视变化规律
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宽,远 看窄 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前后边 的长度差别大,远看时前 后边长度差别小 距离与物体的大小比例不 变,其透视形也不变 近看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 的透视斜度大,远看斜度 小 圆弧的弯度,近看弯度大 远看弯度小
透视图的特征不平行于画面而相互平行的直线的透视愈远愈靠拢无穷远时消失于一点透视基本术语基面放置物体观察对象的水平面视点画者观察物象时眼睛所在的位置投影中心站点从视点做垂线与基面的交点画面线画面在基面上的正投影透视基本术语视锥汇聚在瞳孔内的无数视线形成的圆锥视域固定注视方向时所能见到的范围正常视域视角为60范围内的视域透视图连接视线与画面的各交点而形成的图形基透视空间物体在基面上的正投影的透视视心线视点引向画面的垂直线表示画者注视方向面的交点观察者视域的中心主视线从视点向正前方延伸的水平视线与基面平行主点主视线与画面的交点直的直线透视基本术语视平面假想的无限大的包含视点的平水平视平面包含视点的水平状平面视平线水平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地平线地表与天空的分界线画者眼睛上方景物在视平线上方眼睛下方的景物在视平线下方与眼等高在视平线上同高景物愈远在画面上愈靠近视平线视平线上方景物只能见其底面视平线下方景物只能见其顶面时面积宽与视平线等高时缩窄为一条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又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愈远愈相互靠近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透视基本术语物距视点到描绘景物的垂直距离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距离圆周以主点为圆心以主距长为半径在画面上画圆距点距离圆周与视平线的交点视高不变时远近物象的透视变化规律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前后边的长度差别大远看时前后边长度差别小距离与物体的大小比例不变其透视形也不变近看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的透视斜度大远看斜度圆弧的弯度近看弯度大远看弯度小视向的种类3三点透视直线的透视规律全长透视变线的迹点和灭点的连线学做基面上线段ab的透视直观图画出视平线基线画面线主点站点及平面图求直线两端点的透视原线和变线原线的种类
画者眼睛上方景物在视平 线上方,眼睛下方的景物 在视平线下方,与眼等高 在视平线上 同高景物,愈远在画面上 愈靠近视平线 视平线上方景物只能见其 底面,视平线下方景物, 只能见其顶面 同样大小的平面距视平线 近时面积窄,距视平线远 时面积宽与视平线等高时 缩窄为一条直线 在空间相互平行又不平行 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 来愈远愈相互靠近,到无 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上的 一点
透视基本术语
物距——视点到描绘景物 的垂直距离 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 直距离 主距——视点到主点的距 离 距离圆周——以主点为圆 心以主距长为半径在画面 上画圆 距点——距离圆周与视平 线的交点
视高不变时远近物象的透视变化规律
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宽,远 看窄 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前后边 的长度差别大,远看时前 后边长度差别小 距离与物体的大小比例不 变,其透视形也不变 近看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 的透视斜度大,远看斜度 小 圆弧的弯度,近看弯度大 远看弯度小
透视图的特征不平行于画面而相互平行的直线的透视愈远愈靠拢无穷远时消失于一点透视基本术语基面放置物体观察对象的水平面视点画者观察物象时眼睛所在的位置投影中心站点从视点做垂线与基面的交点画面线画面在基面上的正投影透视基本术语视锥汇聚在瞳孔内的无数视线形成的圆锥视域固定注视方向时所能见到的范围正常视域视角为60范围内的视域透视图连接视线与画面的各交点而形成的图形基透视空间物体在基面上的正投影的透视视心线视点引向画面的垂直线表示画者注视方向面的交点观察者视域的中心主视线从视点向正前方延伸的水平视线与基面平行主点主视线与画面的交点直的直线透视基本术语视平面假想的无限大的包含视点的平水平视平面包含视点的水平状平面视平线水平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地平线地表与天空的分界线画者眼睛上方景物在视平线上方眼睛下方的景物在视平线下方与眼等高在视平线上同高景物愈远在画面上愈靠近视平线视平线上方景物只能见其底面视平线下方景物只能见其顶面时面积宽与视平线等高时缩窄为一条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又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愈远愈相互靠近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透视基本术语物距视点到描绘景物的垂直距离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距离圆周以主点为圆心以主距长为半径在画面上画圆距点距离圆周与视平线的交点视高不变时远近物象的透视变化规律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前后边的长度差别大远看时前后边长度差别小距离与物体的大小比例不变其透视形也不变近看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的透视斜度大远看斜度圆弧的弯度近看弯度大远看弯度小视向的种类3三点透视直线的透视规律全长透视变线的迹点和灭点的连线学做基面上线段ab的透视直观图画出视平线基线画面线主点站点及平面图求直线两端点的透视原线和变线原线的种类
透视讲义
目录
第一章 透视图基础知识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第二章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第三章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第四章 透视图实用画法
透视图的特点
透视具有消失感、距离感、 透视具有消失感、距离感、相同大小的物体呈现 出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透视图的特点。 出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透视图的特点。 1.空间中同样体积、面积、高度和间距的物体, .空间中同样体积、面积、高度和间距的物体, 随着距画面近远的变化, 随着距画面近远的变化,在透视图中呈现出近大远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的特点。 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的特点。 2.空间中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仍保持 .空间中与画面平行的直线, 平行关系。 平行关系。 3.空间中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消失感,这类 .空间中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消失感, 平行线随着远离画面方向延伸, 平行线随着远离画面方向延伸,在透视图中逐渐靠 拢并汇于一点。 拢并汇于一点。
END
视距对透视图的影响。从图中可知,视距过大,灭点就远,从而导致 水平线透视收敛过缓,立体感就差,且画图也不便。而视距过小,则灭 点太近,水平线透视收敛过快,从而导致透视形象失真。因此,确定适 当的视距对透视图形象的逼真与生动关系极大。 此外,为了保证视角大小的恰当,还要注意使视点的位置位于画面中 间的1/3的范围以内。 视高即视点到基面的距离。不同的视高会得出不同的透视效果。一般 视高可按人的眼高(1.5~1.8cm)来定。有时视高的确定还与景物的总 高有关。若景物较高,可适当提高视高;若景物较低,则适当降低视高, 以使景物上下两条水平透视线收敛匀称。此外,视高还与透视图想表述 的内容有关。有时为了表达景物的高耸雄伟,需要降低视高;有时为了 扩大地面的透视效果,要提高视高。如在园林设计中常常采用的鸟瞰图, 其视点要高于景物。因为园林设计要求透视图能展现相当多的设计内容, 能体现群体特征,因此其视点位置要在景物上界面的上方。
第一章 透视图基础知识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第二章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第三章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第四章 透视图实用画法
透视图的特点
透视具有消失感、距离感、 透视具有消失感、距离感、相同大小的物体呈现 出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透视图的特点。 出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透视图的特点。 1.空间中同样体积、面积、高度和间距的物体, .空间中同样体积、面积、高度和间距的物体, 随着距画面近远的变化, 随着距画面近远的变化,在透视图中呈现出近大远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的特点。 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的特点。 2.空间中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仍保持 .空间中与画面平行的直线, 平行关系。 平行关系。 3.空间中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消失感,这类 .空间中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消失感, 平行线随着远离画面方向延伸, 平行线随着远离画面方向延伸,在透视图中逐渐靠 拢并汇于一点。 拢并汇于一点。
END
视距对透视图的影响。从图中可知,视距过大,灭点就远,从而导致 水平线透视收敛过缓,立体感就差,且画图也不便。而视距过小,则灭 点太近,水平线透视收敛过快,从而导致透视形象失真。因此,确定适 当的视距对透视图形象的逼真与生动关系极大。 此外,为了保证视角大小的恰当,还要注意使视点的位置位于画面中 间的1/3的范围以内。 视高即视点到基面的距离。不同的视高会得出不同的透视效果。一般 视高可按人的眼高(1.5~1.8cm)来定。有时视高的确定还与景物的总 高有关。若景物较高,可适当提高视高;若景物较低,则适当降低视高, 以使景物上下两条水平透视线收敛匀称。此外,视高还与透视图想表述 的内容有关。有时为了表达景物的高耸雄伟,需要降低视高;有时为了 扩大地面的透视效果,要提高视高。如在园林设计中常常采用的鸟瞰图, 其视点要高于景物。因为园林设计要求透视图能展现相当多的设计内容, 能体现群体特征,因此其视点位置要在景物上界面的上方。
透视学-第二章-平行透视-张岩详解
• 步骤二:
• 从A、B、C、D各点向CV点作消失线,通过 距点MD向五点连线(对角线),得到墙面E 点,过E点作垂直线、平行线得到墙立面 EFGH
• 步骤三:
• 由CV向画框各刻度点连线,与对角线相交 得到各点,再过各点作水平线,作出室内地 平面的网格的透视。
• 等距离平行景物画法:
• 1、先在一条横线上根 据需要划分若干等分, 如图A
1先在一条横线上根据需要划分若干等分如图a2自横线的左角对右方的距点作一直线这时在每一条灭线上就留下了一个交点如图c3在每个相交点的位置上作一横线小方格透视形状便成功了如图b4如果该不够就按图d的方法在最后横线的左端对距点在画一条直线就可继续画下
第二章:平行透视
第一节: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第二节:平行透视的特点(基本规律) 第三节:平行透视的易出现的问题 第四节:平行透视图作法 第五节:平行透视的应用
以立方体为例,如果立方体有两组主向轮廓线 与画面平行,叫作平行透视。或者说方形物体, 存在着与画面平行的面,所产生的透视现象称 为平行透视。
• 其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只有一个灭点—— 心点,所以也叫一点透视。
• 它是最常用的透视形式,也是最基础的作 图方式之一。
一个六面正立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 三种面,只要有一种面与画面平行,就是 平行透视。
• 2、自横线的左角对右 方的距点作一直线,这 时在每一条灭线上就留 下了一个交点,如图C
透视学-第二章-平行透视-张岩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 步骤(一) • 按室内实际比例画房间外框ABCD,作出 外墙立面,把AB分成6等分,CB分成3等 分。在高度(通常采用眼睛的高度) 1.65cm左右定出视平线HL,确定心点CV 和距点D(这里距点的位置在框外)
• 步骤二: • 从A、B、C、D各点向CV点作消失线,通过 距点MD向五点连线(对角线),得到墙面E 点,过E点作垂直线、平行线得到墙立面 EFGH
• 透视的种类: • 所谓透视关系,主要指的是视点月物体的方 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画面与物体之间的 基本状态,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 视。 • 为了研究透视关系中的物体形态变化规律, 透视学中常以正方体为理论分析——具有三 向空间的分析意义。
一、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60°视域中,视点对立方体进行平视运动的观 察,立方体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一个可视平 面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就和观点、画面构成平 行关系。 以立方体为例,如果立方体有两组主向轮廓线 与画面平行,叫作平行透视。或者说方形物体, 存在着与画面平行的面,所产生的透视现象称 为平行透视。
• 正立方体透视图具体作法: • 1、先画出视平线 • 2、根据预定的视距,在视平线下方确定视 点位置,有视点向视平线引垂线,得心点。 将视距标在心点两侧视平线上,得到距点。 • 3、在60°视圈内画出平行面。 • 4、从正方形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线。 • 5、再从右顶点向左距点连线,与心点连线 相交,从交点画水平线,顶面透视图画出。 • 6、从顶面右后角向画垂直线,与右下角至 心点的连线相交,正立方体透视图作出。
第二章透视
五种不同的视距,视角观看同一场景的透 视图。
4﹒正常视域以外的图像处理
对景写生的视角和视距
近视距大视角
远视距小视角
《透过窗户看见的一个院子》 英国摄影家保罗·格林阿米蒂奇
《共产党员受审》 前苏联画家波·约干松的油画
《家庭》 英国画家约翰·旺纳科特的油画
《静物》英国画家劳伦斯·高英的作品
灭点——变线无限远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在灭点上;相互平行的变线,向同一个 灭点汇聚并消失;与视平面平行的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有心点,距 点,余点;倾斜于视平面的变线,灭点在视平线的上,下,有升点和降点。
灭线——与画面不平行的平面无限远伸,在画面上无限消失在灭点上(如地平线消 失在灭线地平线上);相互平行的平面有一条共同的灭线(如所有水平面 的共同灭线是地平线);平行于某平面的各种角度的变线,他们的灭点都 在该平面的灭线上(如平行于地平面的各种变线,灭点都在地平线上)。
第三节 正常视域和取景框; 视角和视距
1﹒可见视域和正常视域
2﹒网膜图像和画面图像
画面图像
视网膜图像
按透视图法画的特近视距的三排正方体的 透视图。
3﹒取景框的视角和视距
观看特定大小的场景,视距近则视角大,视距远则视角 小,以上是几种视距和视角的对应关系。
根据已定的取景框,视平线和心点的位置, 寻求一定视距的视角的目点位置
透视学 -美术学、绘画-1
• 1.2 透视图的形成
1.2.1 绘画与透视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画家的一种视 觉心理的反映和再现。 透视为“自然空间——视觉空间——艺术空 间” 提供了链接的桥梁。实现了从三维空间形 体转画为二维空进的立体形象。
透视的关键在于视 人眼睛对于物体的观察是:横向、纵向、 深向三个向度上体现的。 透视的研究就是,通过人眼的这种对于物 体景物的观察方式,得出视觉上的空间形象, 再从这些空间形象上总结特征、归纳规律。
• 1.4 透视的基本规律
• 1.4.1 景物深度的变化与近大远小 景物只要与视点的画面有深度变化,在视 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上产生近 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等长的线段, 由于远近不同的 排列,可以引起 视角的大小变化 ,而视角的大小 又影响了线段投 影的长短。
视点距物体的远近及投 射视角的大小不能直接决定 投影大小。 线段与视点不论远近, 只要与画面保持等垂直距离, 投影就相等,反之则不等。
• 1.3 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 1.3.1 视域 视域:眼睛看出去的空间范围。 视距决定、制约着正常的60°视域圈内 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 合理容量。视距短容量小、视距长容量大 。
• 普通透视是以人眼为视点 的,头部不转动,目光向 前看所能见到的范围称为 可见视域。而人眼正常观 察范围是以 60°视角所 构成的视锥,这个视锥被 画面相截后所获得的视圈 就是60°视圈。在 60° 视圈内,物体处于常态透 视变化中,超出了这个范 围,物体透视形状就会超 常失态。大于 60°视角 的视域称非正常视域。
设计透视学二
3、 倾斜透视 (2)斜透视的分类: 一、是画面偏离透视对象,画面倾斜角 θ <90°,呈后仰状态,所有立项棱线向上消失,
透视形状呈仰视图;
二、是画面倾向于透视对象,画面倾角 θ >90°,呈前倾状态,所有立向棱线向下消失, 透视形状呈俯视图,也称为“鸟瞰透视图”。
第五节 透视的分类及特点
二、透视图的绘图方法主要有以下类型
3、 倾斜透视 (3)斜透视的特点: a、透视效果更加真实。 b、透视效果能较好的表现距离感。 c、在斜透视中有三组不同方向的透视线, 有三个灭点。 d、斜透视有两种不同的透视形态,即仰 望三点透视和鸟瞰三点透视。 e、立面棱边与画面的夹角直接影响形体 的透视效果。 f、斜透视主要用于表示壮观的场面和庞大 的物体,因此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运 用广泛。
(1)视距对形体透视效果的影响
视距决定了视图范围的大小和 透视的远近。视距越近,视图范围越 小,透视变相的程度越大;反之,视 距越远,视图范围越大,透视效果越 好。
(2)视点和形 体的相对位置 影响透视效果
① 心点居中
② 心点右偏
③ 心点左偏
④ 心点上偏
⑤ 心点下偏
(3)视高对透视 效果的影响:
视点E
模拟光线直线 传播原理,用 直线将视点E 与物体的关键 点连接起来, 这些直线被称 为“视线”。 视线与画面的 交点构成画面 上透视图的透 视关键点,透 视图即由此这 些点连接完成。
透视形状呈仰视图;
二、是画面倾向于透视对象,画面倾角 θ >90°,呈前倾状态,所有立向棱线向下消失, 透视形状呈俯视图,也称为“鸟瞰透视图”。
第五节 透视的分类及特点
二、透视图的绘图方法主要有以下类型
3、 倾斜透视 (3)斜透视的特点: a、透视效果更加真实。 b、透视效果能较好的表现距离感。 c、在斜透视中有三组不同方向的透视线, 有三个灭点。 d、斜透视有两种不同的透视形态,即仰 望三点透视和鸟瞰三点透视。 e、立面棱边与画面的夹角直接影响形体 的透视效果。 f、斜透视主要用于表示壮观的场面和庞大 的物体,因此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运 用广泛。
(1)视距对形体透视效果的影响
视距决定了视图范围的大小和 透视的远近。视距越近,视图范围越 小,透视变相的程度越大;反之,视 距越远,视图范围越大,透视效果越 好。
(2)视点和形 体的相对位置 影响透视效果
① 心点居中
② 心点右偏
③ 心点左偏
④ 心点上偏
⑤ 心点下偏
(3)视高对透视 效果的影响:
视点E
模拟光线直线 传播原理,用 直线将视点E 与物体的关键 点连接起来, 这些直线被称 为“视线”。 视线与画面的 交点构成画面 上透视图的透 视关键点,透 视图即由此这 些点连接完成。
透视学-第二章-平行透视-张岩
第二章:平行透视
第一节: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第二节:平行透视的特点(基本规律) 第三节:平行透视的易出现的问题 第四节:平行透视图作法 第五节:平行透视的应用
• 透视的种类:
• 所谓透视关系,主要指的是视点月物体的方 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画面与物体之间的 基本状态,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 视。
衡稳定的因素。
• 2、有一组变线——直角线,都向视域中心顺延集中,可 以起到顺延视线,推远画面深度的作用。它使画面产生平 衡稳定之感、对称感、纵深感。通常是用于表现庄重、严 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
• 3、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是所以直角线的内 核,起到集中视线,突出中心形象和情节的作用。
(四)同深度的建筑侧面,不能因深度相同, 无论在任何角度,宽度都处理成一样。同深 度的直角面,距离心点远则宽,近则窄,恰 在心点时会压缩成一条直线。
• (五)立方体 水平面对角线 应消失到距点, 距点不能离心 点太近。在 60°视域圈内, 太近,视距太 近。正常视域 圈小,立方体 透视一旦超过 60°,这会变 异超长。
大小,在何位置,都消失在一个心点,不能 出现多个心点。
彼此平行、前后成排的建筑物的侧面,处于同一直角 面上,上下两条直角边消失到一个心点,而不能因为 建筑物近大远小,心点就有远近。
(二)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桌子直角边 消失到一个心点,不能一左一右。
第一节: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第二节:平行透视的特点(基本规律) 第三节:平行透视的易出现的问题 第四节:平行透视图作法 第五节:平行透视的应用
• 透视的种类:
• 所谓透视关系,主要指的是视点月物体的方 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画面与物体之间的 基本状态,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 视。
衡稳定的因素。
• 2、有一组变线——直角线,都向视域中心顺延集中,可 以起到顺延视线,推远画面深度的作用。它使画面产生平 衡稳定之感、对称感、纵深感。通常是用于表现庄重、严 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
• 3、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是所以直角线的内 核,起到集中视线,突出中心形象和情节的作用。
(四)同深度的建筑侧面,不能因深度相同, 无论在任何角度,宽度都处理成一样。同深 度的直角面,距离心点远则宽,近则窄,恰 在心点时会压缩成一条直线。
• (五)立方体 水平面对角线 应消失到距点, 距点不能离心 点太近。在 60°视域圈内, 太近,视距太 近。正常视域 圈小,立方体 透视一旦超过 60°,这会变 异超长。
大小,在何位置,都消失在一个心点,不能 出现多个心点。
彼此平行、前后成排的建筑物的侧面,处于同一直角 面上,上下两条直角边消失到一个心点,而不能因为 建筑物近大远小,心点就有远近。
(二)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桌子直角边 消失到一个心点,不能一左一右。
第二章-透视
透视图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设计表现中的运用
人通过一个透明的假设“画面”看物体,物体在“画面”上形成的投 影,就是该物体的透视图。透视根据人眼睛看物体的角度,分为一点 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和圆形透视。其中二点透视是设计中应用 的最多的.
实用的四种透视
平 行 透 视
成 角 透 视
倾 斜 透 视
圆 形 透 视
产品设计效果图
手绘教学课堂
任课老师:韩丽红
第二章
主要内容:
透
视wenku.baidu.com
一、透视的原理 二、透视种类与特点
何谓透视
透视的基本原理就是近大远小。离视点近的物体看起来就大,反之就 小。当我们在视线中看到的物体远到差不多要消失的时候,在视觉概念 上就会变成一个点。这个对于画者来说处于视线范围最远处的那一点就 被我们称之为消失点。消失点所在的水平线,也就是画者的视平线。
三点透视练习
圆形透视
圆形透视练习:请使用正确透视方法复制此图
设计表达
谢谢大家!
一点透视练习
两点透视
把一个立方体 不平行于画面,但 平行于地面的放置, 我们会看到有两组 边线分别消失在左 消失点和右消失点 的,这种透视我们 成为两点透视,又 称为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当物体与观察者成某一角度时,就像第二个例子中,所有 水平的线都相交,所以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灭点。灭点落在水平线的 位置取决于物体与观察者的角度。 观察图2,你会发现如果车的角度被转动,车的大部分就都能够被看 到,同时右灭点就会向右移动,直到移出画面。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知识第二章 点、线、面的透视
C° C
D°
D
•画面上的线其透视 与本身重合,次透视 在基线ox上。 •基面上的线其透视与 次透视重合。
s° Bb B° b° A° a° A a a0
x
S g d d° c° c
b0
x
s
4. 基面投影过站点的直线
D A D° C C° d B B° c b° c°
基面投影过站点的直线 其透视与次透视位于画 面上的同一铅垂线上。
s
x
4.点的次透视相对于基线ox的位置,反映空间点相对于 画面的位置。
透视篇
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形的透视
四、点的透视作法
求点的透视与次透视可归结为求视线(直线)与画面V (平面)交点的作图。
sa、s’a’ 直线是SA的两 面投影,则sa 与OX轴的交点 a0x是A°的水 平投影,A° 的正面投影在 s’a’上,并与 其自身重合。
1.画面相交线:与画面V相交的线 AB倾斜于基面; CD垂直于画面; EF平行于基面
与画面相交的各种位置直线
二、直线的分类-画面平行线
2.画面平行线:与画面V平行的线
AB倾斜于基面
CD平行于基线ox
EF垂直于基面
与画面平行的各种位置直线
三、画面相交线和平行线的透视:
一)画面相交线的透视特性: 二)画面平行线的透视特性:
F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熟记两点透视常用作图法
两点透视口诀
? 平行线组共灭点 ? 透视方向是关键 ? 视线交点求端点 ? 画面上定真高线
第五章:斜面透视
? 斜面透视的基本特征
1. 倾斜线的消失特点 2. 天点或地点距地平线愈近,说明斜面的倾
角愈小,反之倾角愈大。 3. 平行透视、余角透视中的斜面透视,会为
其构图画面增加动感,使画面结构丰 富。
第一章:透视学发展及应用
? 透视学发展简述 ? 散点透视 ? 透视学应用
? 透视学发展简述
透视学的发展和研究与科学发展有关,也和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关。
公元前 5世纪,艺术家对透视现象研究已逐渐明朗。欧洲人对其深入研究始于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成熟于 18世纪中叶。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列奥纳多 ·达·芬奇( 14521519 ),他把绘画与雕刻的原理应用到透视学上,他确定了影响远近知觉的五种 因素,从而奠定了现代科学透视的基石。即 线条透视 (物体越远,视角越小)、 节 目透视 (物体越远,细节越模糊)、 空气透视 (山越远越蓝,是由于空气和烟雾的 影响)、 移动透视 (注视近物而头摇动则该物与头同向移动,注视远物头摇动则远 物与头反向移动)、 双眼视差 (左右眼对同一物所见不完全相同)。根据这种透视 方法所描绘的物体最接近眼睛所感受到的事物的真实。先人经历无数研究得出的这 些法则,现在,我们从照片中则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
两点透视口诀
? 平行线组共灭点 ? 透视方向是关键 ? 视线交点求端点 ? 画面上定真高线
第五章:斜面透视
? 斜面透视的基本特征
1. 倾斜线的消失特点 2. 天点或地点距地平线愈近,说明斜面的倾
角愈小,反之倾角愈大。 3. 平行透视、余角透视中的斜面透视,会为
其构图画面增加动感,使画面结构丰 富。
第一章:透视学发展及应用
? 透视学发展简述 ? 散点透视 ? 透视学应用
? 透视学发展简述
透视学的发展和研究与科学发展有关,也和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关。
公元前 5世纪,艺术家对透视现象研究已逐渐明朗。欧洲人对其深入研究始于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成熟于 18世纪中叶。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列奥纳多 ·达·芬奇( 14521519 ),他把绘画与雕刻的原理应用到透视学上,他确定了影响远近知觉的五种 因素,从而奠定了现代科学透视的基石。即 线条透视 (物体越远,视角越小)、 节 目透视 (物体越远,细节越模糊)、 空气透视 (山越远越蓝,是由于空气和烟雾的 影响)、 移动透视 (注视近物而头摇动则该物与头同向移动,注视远物头摇动则远 物与头反向移动)、 双眼视差 (左右眼对同一物所见不完全相同)。根据这种透视 方法所描绘的物体最接近眼睛所感受到的事物的真实。先人经历无数研究得出的这 些法则,现在,我们从照片中则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
透视学(全)ppt课件
透视学
.
1
第一章: 透视的产生 发展和应用
.
2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用
发展简述: 远古时期 - 岩画和洞窟壁画 公元前5世纪 - 世界上第一幅透视原理透视画 15世纪 -《绘画透视学》一书系统研究透视学
《绘画论》论述“线性透视” 《画论》达芬奇 17世纪以后 – 平行透视扩大到成角透视
中国绘画:常以世外鸟瞰的高远之目、心灵的眼睛,游目 周览,体现了以大观小、以远观近、以上观下的方法,形 成回旋往复的空间。其画面视域中心多是分散的,空间形 体表现常常给画面带来散漫的、遥远的空灵感。
.
18
透视学的应用
透视学的应用: 透视学作为表现设计思想,追求最后效果的一种最佳
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插画、电脑动画、电子游戏、建 筑设计、城市规划、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等多种领域。
31
.
透视现象的形成与眼睛的 内部构造有关,我们生活 的物质世界是三维的空间, 反映空间的视像在视网膜 上是扁平的,如何在一张 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还原三 维立体空间,这就衍生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透视学。
32
透视分类
广义透视学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 : 纵透视、斜透视、重叠法、近大远小法、近缩法、
.
25
达芬奇曾叙述过如何描绘对象:“取一 张对开纸张大小的玻璃板,将它稳固的 树立于眼前,即在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 的物体之间,然后在使你的眼睛离玻璃 三分二壁尺(约76cm)的地方,用器皿 夹住头部使之动弹不得,闭上或遮住一 只眼,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板上瞄下 你透过玻璃板所见之物,在将它转描到 好纸上,如果你高兴还可以设色,画时 好好利用空气透视。”
.
1
第一章: 透视的产生 发展和应用
.
2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用
发展简述: 远古时期 - 岩画和洞窟壁画 公元前5世纪 - 世界上第一幅透视原理透视画 15世纪 -《绘画透视学》一书系统研究透视学
《绘画论》论述“线性透视” 《画论》达芬奇 17世纪以后 – 平行透视扩大到成角透视
中国绘画:常以世外鸟瞰的高远之目、心灵的眼睛,游目 周览,体现了以大观小、以远观近、以上观下的方法,形 成回旋往复的空间。其画面视域中心多是分散的,空间形 体表现常常给画面带来散漫的、遥远的空灵感。
.
18
透视学的应用
透视学的应用: 透视学作为表现设计思想,追求最后效果的一种最佳
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插画、电脑动画、电子游戏、建 筑设计、城市规划、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等多种领域。
31
.
透视现象的形成与眼睛的 内部构造有关,我们生活 的物质世界是三维的空间, 反映空间的视像在视网膜 上是扁平的,如何在一张 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还原三 维立体空间,这就衍生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透视学。
32
透视分类
广义透视学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 : 纵透视、斜透视、重叠法、近大远小法、近缩法、
.
25
达芬奇曾叙述过如何描绘对象:“取一 张对开纸张大小的玻璃板,将它稳固的 树立于眼前,即在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 的物体之间,然后在使你的眼睛离玻璃 三分二壁尺(约76cm)的地方,用器皿 夹住头部使之动弹不得,闭上或遮住一 只眼,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板上瞄下 你透过玻璃板所见之物,在将它转描到 好纸上,如果你高兴还可以设色,画时 好好利用空气透视。”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四.成角透视的画法
1.起点作图法
(从平面图到成角立体图)
2.测点法
测点法是一种以两个距点或余点为圆心,距点或余点 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与视平线相交得相应的两个测点,并由 此测量物体两个侧面透视深度的作图法。
辨析
成角透视图的优点:自由、活泼、真实。
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
消点(水平视心),一组边线向天点。 平行俯视:一组边线与画面保持水平,一组边线向顶
消点(水平视心),一组边线向地点。
成角仰视,成角俯视的概念
成角仰视,成角俯视指中视线和画面向上或向下与地 面倾斜,方形物没一组边线与画面保持平行,其有左右 上或下共三个消失点,所以叫三点透视。
成角仰视,成角俯视的透视特征
二、空间的认识
•一维(度)空间:一根线,有方向和长短 •二维空间:一个面,是平面的大小范围和面积 •二维半空间:二维的平面加三维的立体混合空间 •三维空间:物体的宽、高及纵深度的立体空间 •四维空间:三维空间加时间的延续性 •五维空间:四维空间加主观意识的心理空间 •六维空间:五维空间加各种表达空间艺术的综合表现
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
视,也最富立体感的。
来自百度文库
成角透视图的缺点:角度选择不准,容易产生 变形。
第四章 倾斜透视
一、倾斜透视的概念、基本特征 二、倾斜透视的特点 三、倾斜透视的基本画法
第二章 透视学常用术语及基本原理
24、迹点: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25、灭点:透视线消失点。包括主点、距点、余点、升点、降 点等。 26、灭线:透视平面消失的直线。包括地平线、视平线等。 27、余点(V):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以外的统称为余点。心 点、距点之间的点为内余点,距点之外的点称为外余点。 28、测点(M):用来测量景物成角透视深度的点。
作业:
1.当景物与画面位置固定不变时,人是变量,用图表示: 2.当画者与景物固定不变时,画面是变量,用图表示:
第三节
视 域
一、定义:人的视域是指固定注视方向后可见的视觉范围。正 常视域通常指视角为600时,由目点形成的视锥范围。 二、视角与视距的关系: 1、视距等于视圈半径时,视角为900。 2、视距等于1.5倍的视圈半径时,视角为670。 3、视距等于2倍视圈半径时,视角为530。 4、视距等于3倍视圈半径时,视角为370。 5、视距为4倍视圈半径时,视角为280。
第二章 透视学常用术语及 基本原理
授课老师:刘欠欠 授课班级:143环艺班
本章共五节,分别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透视学基本术语 画面 视域 地平线与视平线 巴洛时尚都市 原线与变线
第一节 透视学基本术语
1、目点(S):观察者眼睛所在的位置。 2、目线:过目点平行于视平线的直线,是确定视线消失点角度的 参考线。 3、视线:从物体上反射入人眼的光线叫做视线 4、主视线:视者水平引向地平线的垂直视线。 5、视角:两条边缘视线间的夹角。 6、视域:固定注视方向后可见的视觉范围。绘画上通常采用600 以内的视域作画。 600以内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7、中视线:视域圆锥体的中心轴,垂直于画面叫做中视线。平视 时与地面平行,与注视线重合,俯视、仰视时与地面成角倾斜。 8、视圈:视域圆锥曲面与画面的交接线。正常视域情况下,通常 指600视角的视圈。 9、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表现物体空间存在形式的平面。一般 垂直于地面,平行于画者。
透视学-第二章-平行透视-张岩
• 风景物象的基本透视规律——平行透视 • 要点:(室内) • 1、物象压视平线,平视视角,一个灭点,并偏于 画面左侧或右侧,不居中,左右两边物象不对称。 • 2、在规则物体中,所有的横线可以画成完全平行 的。同时,所有的竖线则应互相平行,又必须完全 垂直于底面,所谓,横平竖直。
• 3、所有的规则物体的顶面、底面与侧立面 的侧边线必须延伸相交于视平线上的一个灭 点。否则,物体是歪的。 • 4、室外等距而不等高的物象(树木)可在 高矮长短上做差别处理。
• 正立方体透视图具体作法: • 1、先画出视平线 • 2、根据预定的视距,在视平线下方确定视 点位置,有视点向视平线引垂线,得心点。 将视距标在心点两侧视平线上,得到距点。 • 3、在60°视圈内画出平行面。 • 4、从正方形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线。 • 5、再从右顶点向左距点连线,与心点连线 相交,从交点画水平线,顶面透视图画出。 • 6、从顶面右后角向画垂直线,与右下角至 心点的连线相交,正立方体透视图作出。
• 步骤三: • 由CV向画框各刻度点连线,与对角线相交 得到各点,再过各点作水平线,作出室内地 平面的网格的透视。
• 等距离平行景物画法: • 1、先在一条横线上根 据需要划分若干等分, 如图A • 2、自横线的左角对右 方的距点作一直线,这 时在每一条灭线上就留 下了一个交点,如图C • 3、在每个相交点的位 置上作一横线,小方格 透视形状便成功了,如 图B • 4、如果该不够就按图D 的方法,在最后横线的 左端对距点在画一条直 线就可继续画下去。
透视学 -美术学、绘画-2
13
6 、立方体不论在视 域圈的什么位置,水 平面的对角线都与画 面成 45 °角,并且 消失到视平线上心点 左右的两个距点上。 直角面的对角线 分别消失到正中线心 点上下与距离圈相交 的灭点上。 斜面的对角线分 别消失到过心点同向 斜线与距离圈相交的 两点上。
14
• 2.4 平行透视图的做法
主要步骤: 第一,明确视点、视平线、心点、距点以 及立方体的位置 第二,做不同方向的消失线,使其相交处 直角边的深度 第三,最后推出立方体的透视图
2
• 单视域空间的透视种类: 当我们所看到的立方体(景物)有一个可视平 面与画面平行时,其透视图就会产生一点消失 和变化。 当我们所看到的立方体(景物)有一条棱边与 画面最近且平行时,其透视图就会产生两点消 失和变化。 当我们所看到的立方体(景物)有一条棱边与 画面最近时,其透视图就会产生三点消失和变 化。
11
4、立方体含 有直角边的水 平面和直角面 和斜面都发生 透视变形。 立方体的 水平面与视平 线等高时,会 压缩成一条直 线贴与视平线; 直角面和斜面 贴与正中线和 斜线也会压缩 成一条直线。
12
5、等大的立 方体同角度不 同位置时,立 方体之间存在 近大远小的透 视规律,含有 直角边的平面 都发生透视变 形。
1 、立方体的棱边呈现三 种状态。第一,与画面平 行的水平边。第二,与基 面垂直的垂直边。第三, 与画面垂直的直角边。前 两种是与画面平行的原线。 后一种是平行透视中唯一 的变线。 2 、变线最终消失于视 点对于画面的垂直落点 — —心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5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一)
(2)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线,连接D点CV点、C点 CV点。在AB延长线上确定O点,BO线等于一个刻度。连线OD,与视心CV的各透 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点的水平线与A点CV点、B点CV点连线相交(图2-6)。 (3)接着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构图(图2-7)。
第二章 平行透视
第一节 平行透视概述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方体在什么位 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 点——心点。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图21)。
图2-1 平行透视图
正方体的平行透视最少能看见一个面,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只有一个面距离 观察者最近,肯定有一对竖直面与画面平行。 以立方体的平行透视为例总结规律如下(图2-2、图2-3): (1)如果心点正处在立方体正面上或正面的边上,只能看到一个面。 (2)如果立方体的位置在视中线上、下移动或在视中线上左右移动,就可看到正 面和另一个直立面两个面。 (3)如果立方体离开视中线和视平线就可看见正面、侧面和顶面三个面。 (4)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离视平线和视中线越近越窄,越远越宽。 (5)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正处在视平线和视中线上,这面就成了一条直 线。 (6)立方体如果处在视平线以下,远高近低,不能见到底面。如果处于视平线以 上,远低近高,不能见到顶面。 (7)方形平面的透视形有两边是平行画面的直线,另两边在心点消失。 (8)方形平面上下位置移动时,越靠近视平线越扁平。如果与视平线重叠,透视 形就成了一条水平直线。 (9)方形平面左右位置移动时,正对视中线时,近处两角成小于90°的锐角。一 侧边与视中线重叠时,这一边就成了与视平线垂直的直线。在左右两侧时,靠近
图2-17 距点过近
图2-18 各消失点不统一
图2-19 消失点不在一条视平线上
图2-20 物体未画平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特点有哪些? 2.从平常见到的图片和绘画作品中挑选出属于平行透视的范例,并分析其透视规律。 3.用平行透视的画法绘制一幅自己卧室的室内透视图。 要求:按透视规律和步骤进行,布局合理。
图2-8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画法
第五节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在作平行透视图中,可根据成45°对角变线必然消失于距点的原理,在原线上按原 比例等分若干份,在直线上就可以形成透视的深度分割。平行透视的地板砖,就是实 际应用中最好的例子。在图2-9中,我们会发现所有方格的对角线都与距点和视点的连 接线平行,也就是说,在透视图中方格的对角线延伸后交于距点。另外,我们还会发 现图中所有方格垂直边与心点和视点的连接线平行,这也说明,在透视图中方格垂直 边的延长线交于心点。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绘制出地板方 格的平行透视图了。 作图步骤: (1)在原线上,即方形的最近边,根据作画需要分成若干份。 (2)在原线的上方绘制一条平行线作为视平线,并在视平线上取一点作为心点。从各 等分点向预定心点连线。这些线即为方格垂直边的延长线。 (3)确定视距后,以心点为圆心,视距为半径在视平线上作出距点。从原线的各等分 点向距点连线。每条连接线与第2步做好的方格垂直边延长线的交点,即为方格 水平方向的顶点。 (4)过这些交点画水平线,就会出现近宽远窄,渐渐消失的地板砖(图2-10)。
(3)由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点CV点、C点CV点、A点CV点连线相交,各 点连接形成图形,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图2-4 正方体平行透视画法
第三节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室内空间透视图的作图步骤如下:设定 画面中的比例为4∶3∶5。 (1)定出视平线HL,心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 B及各点的连线,确定距点D,D点CV点连线的距离等于视距(图2-5)。
图2-9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原理
图2-10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第六节 室内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室内透视图的作图步骤如下: (1)先定出画幅,视平线,距点D1,D2,心点CV(图2-11)。 (2)定出画幅宽度AB,室内宽度aC,在基线上确定室内深度aD(水平量线),连
线点D与距点D1,使之与a与CV的连接线交于一点,此交点与a的连线即为房屋室内深 度的透视线(图2-12)。
图Biblioteka Baidu-13 室内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三)
图2-14 室内平行透视作图步骤(四)
图2-15 室内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五)
图2-16 室内平行透视作图步骤(六)
第七节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 有: (1)距点过近,正方形图像失 真(图2-17)。 (2)平行透视中各消失点不统 一,或不在一条视平线上(图218、图2-19)。 (3)线和面应有透视变化的没 有,不应有的透视变化反而有了; 物体未画平,后方或侧方高于另 一方(图2-20)。
图2-6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二)
图2-7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三)
第四节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的画法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作图步骤: 先画最近第一根灯杆,从顶端和底端对心点CV点作消失线,确定灯杆的高低范 围。 从灯杆二分之一处对CV点作消失线。根据需要(或按实际比例)画第二根灯杆, 过第一根杆顶端经第二根杆中点画直线,相交于杆底端消失线的点就是第三根杆的 位置。依此类推,画出第四、五、六根灯杆(图2-8)。
视平线的两角偏斜于心点。 (10)方形平面离视平线越近 就越小。 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 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一是因 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 视觉中心,所以能较突出地表 现主题形象;二是因为它能使 画面产生平衡稳定之感,对称 感和纵深感强,通常适于表现 庄重、严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 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视心点位 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显得 呆板。
图2-11 室内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一)
图2-12 室内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二)
(3)在基线上确定窗户与画幅距离及其宽度(水平量线),通过连接距点D1,找到 其在室内深度的透视线上的轨迹;再利用真高线,在真高线上确定窗户与地面的距离及 其高度(垂直量线),然后通过连接CV点,确定窗户高度的透视关系,从而画出窗户 的透视(图2-13)。 (4)同样方法,利用在基线上水平量线,确定长方体深度,并通过连接距点D1,找 到其在室内深度的透视线上的轨迹;然后利用真高线上量点,然后通过连接CV点,确 定长方体高度的透视关系,从而画出扁长方体(如图2-14)。 (5)同样方法,利用基线(水平量线)与真高线,画出门框,注意,真高线上的门框 高度,到了墙角要水平移位,而门的透视灭点必须在地平线上(图2-15)。 (6)依然使用上述方法,利用基线(水平量线)与真高线,画出高长方体,注意,由 于长方体离墙有一段距离,真高线上的长方体高度,到了墙角要水平移位(图2-16)。
图2-2 平行透视规律(一)
图2-3 平行透视规律(二)
第二节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的画法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有一个由原线组成的可视的平行面,其透视形状不变;只有一种 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并且位置永远不变,作图原理较为简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变化。在透视的 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 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 距点法。 所谓距点法,就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即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 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距点用“D”表示,它 到心点的距离和视点到心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侧和右侧。正方体的 作图步骤(图2-4): (1)定视点E,视平线HL,心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从ABCD四点 分别引消失线至心点CV。 (2)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点CV点的连线与 ED线的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