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田春年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学习提纲【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宏观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和方法,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知识链接】1.李商隐名句集锦:,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身无彩凤双飞翼,。
春心莫共花争发,。
,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 。
嫦娥应悔偷灵药,。
, 雏凤清于老凤声。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 诗人。
与杜牧齐名,被称为“”。
字,号,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的艺术特色。
3.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①、表达方式:②、修辞手法:③、表现手法:4.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诵读诗歌】一、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
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运用这些典故有二.有人说《锦瑟》一诗是悼亡诗,有人说是忆旧诗,你认为该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三.《马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马嵬》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五.《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六.关于李商隐的优秀范文此情可待成追忆爱上李商隐,是因为那首难懂的《锦瑟》,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千年前的哀怨透纸而出。
我见了柳三变的多情,苏东坡的专情,元稹的痴情,但最深情者,平生所见,唯有义山。
那个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对亡妻思念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惆怅失落的李商隐;那个“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李商隐。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7 李商隐诗两首【学习目标】 1、把握诗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的主旨。
2、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背诵这两首诗。
3、理解《锦瑟》的典故和《马嵬(其二)》的对比。
【学习重点】1、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的主旨。
2、表达技巧的运用及其作用【学习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预习案(第一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知人论世,借助“教材助读”对李商隐的作品特点及诗歌感情基调有整体性的把握。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诗人的情感,能准确断句和有感情地诵读。
3、用15分钟左右完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的题目,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反复记忆,认真完成。
【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1、作者简介:李商隐幼年时就死了父亲,家境十分贫寒,作为长子,他还未成年就不得不与母亲一起担起家庭的重担,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
25岁进士及第。
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
王爱其才,招为婿。
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贫病交迫,怀才不遇,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作品特点:①思想内容,一是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批评时政,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写作背景1、《锦瑟》大约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
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
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2、《马嵬(其二)》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避难,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
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一.预习部分(一)略(二)(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2)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3)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托付(4)难道,哪能(5)迷惘,茫然(6)没有根据,空海外徒闻更九州(7)预料(8)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9)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10)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9)(11)为什么,四十八年(12)还有(13.)嘲笑(三)答案:(1)青春年华,此指一生(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怀念(3)迷惘,茫然(四)1.端:缘由正,直右端指一种2.托:托付假托,假借3.更:还有再更加改变4.筹:报时用的竹签计策,办法谋划5.可:难道,哪能大约可以(五)梦:名词作动词(六)李商隐名句集锦:(1)课外①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心有灵犀一点通。
④一寸相思一寸灰。
⑤人间重晚晴。
⑥只是近黄昏。
⑦碧海青天夜夜心。
⑧雏凤清于老凤声。
(2)课内略二.《锦瑟》文本赏析(一)整体感知(1)翻译诗句大意(略)(2)明确:内容之眼-------思华年(3)明确:情感之眼--------惘然(二)(1)1.明确: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情绪强烈浓重,迫切需要宣泄。
2.明确:华年,往事的繁多。
起兴,联想(2)明确:“庄生梦蝶”寄托:美好却又飘渺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寄托: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心绪与愤慨。
“晓”“春”可以理解为:对人生之路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
(3.)1明确:沧海明月明珠珠泪意境:难以分辨,可望而不可即带有哀婉的妙境。
2.明确:蓝田日暖玉生烟意境: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不能亲近。
小结:阴阳冷暖不同境界,展现改接情感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惆怅(4)明确:直抒胸臆,回环往复表达自己的怅惘痛苦。
三.《马嵬》文本赏析(一)整体感知1、明确: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2、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初步了解李商隐诗歌的风格,理解诗中用典的含义与作用。
体会二首诗所表达的内涵与意蕴,把握主要艺术手法和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研讨法知识链接1、名句集锦(1)夕阳无限好,。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身无彩凤双飞翼,。
(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何当共剪西窗烛,。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7)春蚕到死丝方尽,。
(7)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8)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唐诗人。
字,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和合称“小李杜”,与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早年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得登进士第。
后入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并被招为婿。
当时朝廷牛(僧儒)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接近李党,李商隐因此被指责为“背恩”“无行”,在朋党相争的峡谷中长期受到压抑,被人排挤。
任职低微,或作幕僚,潦倒终身。
早年的诗人,关心国事,富有政治热情,面对晚唐国事,怀着“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抱负。
现存约六百多首诗中,政治诗占了六分之一,包括直接反映现实政治的时事诗和包含着政治批评内容的。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情感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以无题诗为代表。
自主学习1、朗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瑟.惘.然马嵬.晓筹.cāng 海 xiāo tuò四jì为天子2、读出节奏,注意七律诗节拍划分的特点。
3、解释下列词语,理解诗意。
锦瑟无端华年春心可惘然徒闻卜宵柝筹六军四纪《马嵬(其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第一课时课堂研讨品味《锦瑟》这首诗的意境美。
思考导引:(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明确:“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
【教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锦瑟》
〖教学方法〗
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其二){六军驻马→当时笑牵牛→此日同驻马}批判锋芒
{总结反思→为什么皇帝不如普通百姓}直指唐玄宗
八、归纳本诗艺术特色
1、朦胧的意象。
2、哀怨的基调。
3、凄迷的意境。
4、华美的语言。
5、象征的手法。
九、拓展
以用散文的语言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进行描述。(运用课堂对意境把握的方法)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明确:《巴山夜雨》答案。
十、背诵全诗(作业)
〖板书〗
聆听繁弦,追思往事→起兴
庄生梦蝶:沉迷于美好情感(怀恋)
用典{望帝托心:托春心于锦瑟(迷惘)
锦瑟{海月珠泪:月夜听瑟,眼泣出珠泪(悲伤)}语言清丽
意境凄婉
最新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doc
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答案】1、sè xián wǎng wéi bǔ tuò chóu zhù2、⑴望帝春心tuō(托)杜鹃⑵cāng(沧)海月明珠有泪⑶只是当时已wǎng(惘)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宵)柝⑸如何四jì(纪)为天子3、文学常识:⑴义山、玉谿生、小李杜、温庭筠、《李义山诗集》4、李商隐名句集锦:上一页下一页4/7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碧海青天夜夜心雏凤清于老凤声二、合作探究:阅读《锦瑟》思考问题1.【明确】第一联,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尽管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朦胧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给人以无限的悲伤无奈与怅惘这里具体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 “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2.《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也有区别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却极难追究其具体所指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4.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5.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三、拓展探究.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①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②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则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作业布置】1、答案:C (当时七夕笑牵牛: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恩爱有加,朝夕相伴,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自己爱情中途夭折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2、①留赠柳②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③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参考答案.doc
第7 课李商隐诗两首目标导学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4.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预习案知识链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而繁荣的时期,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主导文体样式,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山居秋暝》《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说】一幅清新朴实的农家风景画,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将恬静乐观的生活情趣,诚挚亲切的友情,纯朴浓郁的农村风俗,熔为一体,表现出和谐的美。
(2)边塞军旅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例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等)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
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4.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小李杜”)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
杜牧出于杜甫、韩愈,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
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可喜的发展。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3、德育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目标1之②和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参阅《第二课堂》)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二、试读,集体读,校正读。
三、有关《锦瑟》的评论介绍:⑴(《锦瑟》)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设计
题目《李商隐诗两首》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三维学习1.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3.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使用时间及说明1.早自习时间朗读诗歌,并试背诗歌。
2.用10分钟时间阅读记忆“知识链接”中相关文学常识。
3.用10分钟时间做“自主学习”中习题。
预习案一、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知识链接⒈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他三岁时,随父调动至江浙。
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
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⒉艺术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组长签名:【学习目标】教师复备1. 学习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2. 背诵这两首诗。
【重点难点预测】学习本诗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诵读、合作探究、鉴赏【知识链接】文学常识: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2.对《锦瑟》一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年),这年诗人46 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常见的几种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伤.3.《马嵬(其二)》一诗的题解:马嵬驿在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
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避难,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洪升的《长学生笔生殿》都是千古名篇。
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记水”为唐玄宗开脱。
李商隐身在已经走向衰败的晚唐社会,对唐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心痛。
他的这首诗便把矛头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徽省寿县安丰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李商隐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安徽省寿县安丰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李商隐词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李商隐诗两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4.了解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
学习重点:宏观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和方法学习难点: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课前预习案一、根底知识积累1、在课文中找到以下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sè〕弦〔xián〕柱惘〔wǎng〕然马嵬〔wéi〕未卜〔bǔ〕宵柝〔tuò 〕晓筹〔chóu 〕驻〔zhù〕马2、根据以下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托〕杜鹃⑵cāng〔沧〕海月明珠有泪⑶只是当时已wǎng〔惘〕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宵〕柝⑸如何四jì〔纪〕为天子3、文学常识:⑴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4、李商隐名句集锦: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桐花万里关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课内探究案《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三〕感悟诗意。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
【明确】第一联,是起兴之笔。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局部,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庄生晓梦迷蝴蝶〞,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尽管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朦胧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李商隐诗二首自编导学案文档(教师稿)
李商隐诗二首(教师稿)【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创作特色和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学习情境】了解一位诗人——李商隐公元812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
父亲李嗣正任获嘉县县令。
三年后,李嗣受聘为浙东观察使幕僚。
李商隐的童年时代便在获嘉至江浙一带度过的。
李商隐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人,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
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由于多年未回故乡,虽在故土,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
其间,令狐楚亲自指点李商隐,教他写今体文。
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毫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李商隐一生中留下了众多的《无题》诗,而最为人们所知,也最荡心动魄的《无题二首》即完成于此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烛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到了晚年,还设法在长安约见了宋华阳。
公元837年,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帮助下,李商隐进士及第,但也就是这一年的年底,令狐楚病逝了。
李商隐一生的悲剧从这一年正式拉开了帷幕。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写作背景简介: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之变内容。
三、1、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
(课件展示)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1.争取坚持写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及时记录自己在课堂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2.积极参加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3.每天有一定的读书时间,用自学形式完善与深化音乐专业理论与教学。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读书时间,阅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4.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5.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利用每一节课巩固、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认真作好课例分析。6.通过学生评价和考试成绩检验课堂教学能力,力争使所教的同类学生有较大提高。加强音乐学科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力争在音乐学科竞赛方面站稳讲台。7.培养更广泛的兴趣,丰富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所需要的学校支持
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
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一)师德方面: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去包容、感染、教育学生,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二)教育教学方面:(1)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本人要认真担负本职工作,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2)业务方面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3)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
以下是出课件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背诵《马嵬》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2。
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三.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锦瑟>>一.导入: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只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我们一起完成下面诗句对接(幻灯片)<<三维设计>>P54名句约记。
名句的作者李商隐代表作<<锦瑟>>二.目标展示(幻灯片)三.赏析<<锦瑟>>教学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品:拒绝涵咏,品味语言四.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设计高一语文备课组田春年学习目标:一、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二、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三、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四、通过《马嵬》一诗,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点:一、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两诗一课时,练习处理一课时)导学准备:课P44 教研与练习三从小学初中,你读过李商隐的哪些诗?请以“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法2、小组讨论法3、类比提升法预习提纲;1、复习背诵初中所学过的李商隐诗:《夜雨寄北》和《无题》2、背诵《锦瑟》和《马嵬》(其二)导学过程预设:一)、导入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背诵两首诗:《夜雨寄北》和《无题》,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这两首诗的风格怎样?(缠绵深婉、典丽精工、意味深长)。
今天我们还将学习《李商隐诗两首》:《锦瑟》和《马嵬》。
二)、检测预习;背诵《李商隐诗两首》三)、明确学习目标(上有此略)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自学指导一:学生通过《导学案》P52,了解1、作者李商隐生平和艺术创作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写作背景3、(勾画相关内容)(各2分钟)五)、学生朗读《锦瑟》和《马嵬》,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知情感。
六)、学生自读质疑:整体感知,解决字词,勾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感情基调:伤感哀怨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精工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七)、自学指导二:小组讨论后概括《锦瑟》各联内容?首联:听瑟诉说,思忆华年颔联、颈联:借用4个典故尾联:追忆此情,一片茫然八)、自学指导三:找出《锦瑟》中的典故原文、典故,分析这些典故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导学案P53精要导析1)九)、自学指导四: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
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
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
“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
“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
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十)、自学指导五: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
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
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
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十一)、自学指导六: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
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都他推崇之至。
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十二)、巩固标杆题:导学案P55 即时演练一马嵬自学指导1、学生自读,划分全诗节奏,明确感情基调?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感情基调:讥讽2.学生齐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讨论各联内容并作概括?试分析各联的表现手法?《马嵬》一诗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首联:贵妃确死,海外传闻,荒唐招魂手法:用典,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颔联:出逃巨变,仓皇失措手法:反衬,用“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夕乐今苦,夕安今危颈联:马嵬之变。
“此时六军同驻马”的现实和“当时七夕笑牵牛”的无奈荒唐的对比尾联:总结事件,诘问讥讽手法:对比3、《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4、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5、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
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6、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7、《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8、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
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