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理论模型(正式版)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模型
02
CATALOGUE
理论模型介绍
风险预控模型
总结词
风险预控模型是一种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它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先识别 和控制,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详细描述
风险预控模型的核心在于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其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 措施进行控制。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技术改进、管理强化和员工培训等方面,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性。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防止事故的发生。
借鉴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与国际组织开展合 作,共同提高全球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06
CATALOGUE
案例研究
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践案例
总结词:成功转型
详细描述:某企业在面临安全生产挑战时,通过引入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实现了从传统管理模式 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成功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率。
总结词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员工 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能力。
详细描述
安全培训与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和教 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能力,从而 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总结词
最全版!安全管理理论模型
时间
自然本能 法治监督 自我管理 团队文化
金字塔理论
操作工滑了一下,摔倒在地,头撞到泵 上,死亡
操作工滑了一下,摔倒在地, 腿摔断了 操作工滑了一下,扭伤脚 操作工滑了一下,但 没摔倒 泵旁边泄漏的润滑 油未及时清理
Incidents
行为安全管理
与不安全行为有关的因素 人员反应
个人防护装备 人员位置/姿势
控
隐患3
制
屏
障
隐患…
隐患n
危险源
顶上 事件
后果1
后果2
补
救
后果3
屏
障
后果…
后果n
人因失误屏障模式
管理屏障 组织屏障
(工作环境)
制度屏障
(工作过程)
个人屏障
个人失误包括
•知识 /技能欠缺 •经验不足
始发事件
重大事件
“纵深防御模式”
组织的潜在不足 包括 •程序编写低劣
•工作过程屏障失效 / 不存在 •管理不善
系统原因
程序不妥或未被遵守
缺乏控制
管理系统的缺陷
损失起因和事故调查模型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管理体制
目标 组织 机能
管理失误
现场失误
事故 伤害或损坏
领导者在下 述范围决策 错误或没做
决定
政策 目标 权威 责任 职责 注意范围 权限授予
基于DEA理论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评价模型与方法
·182·
( 第 43 卷第 2 期)
监察·管理
调查研究。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目前我国的
煤矿企业在生产中面对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生 产环境、生产技术与装备、生产条件和物料、生产人 员和管理。其中,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因素是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煤矿企业 安全管理能力要求与实际煤矿企业具备的安全管理 能力的“悖论”,成为了阻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 状况改善和提升的根本问题。
1 wk.baidu.com究综述
目前,针对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 并且都是基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成果提出 的。Dan Petersen( 1996) 将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分 为持续改进的能力、建立合理文化的能力、改善管理
基金项 目: 国家 安 全 生 产 监 督管 理 总 局 基 金 课 题 资 助 项 目 ( 10 - 067)
2 研究过程及方法
在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过 程中使用了 3 种基本的研究方法。首先,是相关文 献研究的方法,然后是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某煤 矿集团的各层管理人员发放问卷( 问卷总数 2 0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 900 多份) ,和统计分析得到了 具有统计规律的研究结果。进而基于问卷调查的结 果,针对其中的 1 个煤矿进行了历时 10 个月的深入
基于以上分析,将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划分为员 工安全素质提高能力、设备安全性能优化能力、物料 安全水平提升能力、安全制度改善能力、环境安全状 况监控能力和安全文化提升能力,并且它们与企业 的安全管理目标直接相关,通过对企业自身情况的 分析和与行业情况的比较,企业应当设施阶段性的 安全管理目标,并且该目标设有总目标和分目标,分 目标即按照以上提出的 6 种能力来设置,通过定期 对各种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找出企业安全管理的薄 弱点,并且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进而通过反馈来调 整安全管理总目标的设置,这样企业就能让安全管 理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另外,在企业安全管理能 力的六项能力中,每一项能力都分为刚性能力和柔 性能力,其中刚性能力是指企业为了具备某一项能 力而具备的“硬 实 力 ”,其 中 的 内 容 具 有 可 测 性、直 观性、固定性和低伸缩性,对不同企业而言其内涵差 异不大; 而柔性能力则相反,它是一种“软实力”,它 具有难于观测、不固定和高伸缩性,这种能力会因为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70页PPT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马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马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夸美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马克思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 煤矿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健 全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树 立安全生产理念和目标,实施安全承诺,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 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开展安全风险分 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査治理,抓好质量控 制,不断规范、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 适应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求,实现安全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几件涉及生物安全的大事,如警钟敲响般向人们宣告生物安全问题是不容忽略的大事。稍微的不慎可能带来社会的动荡,一时的疏忽可能会带来危及生命的灾难。生物安全问题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上到国家安全战略、下及人民日常生活。作为兽医教育工作者更是经常会触及生物安全问题,为此,笔者就兽医教学环节中的生物安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应对教学环节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提供帮助。 1 兽医教学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隐患 多数兽医课程会涉及到生物安全问题,这些课程包括一些直接使用微生物的课程,如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等,此外还包括一些涉及到实验动物的课程,以及一些直接在养殖单位进行的实践教学课程。生物安全问题可能来自直接使用的微生物,更多的是未知病原微生物,特别是在使用来源不清、健康情况不明的实验动物时,更容易使师生暴露于未知病原的威胁之下。实践教学过程更是生物安全隐患集中的一个环节,实验农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及动物健康情况,直接影响到参加实践教学师生的生物安全系数。 多种动物病原或动物携带微生物都可能给人类带来感染[1]。记载在册的1 415种人类病原中,有868种是人兽共患的(61%);175种新发病病原中,有132种是人兽共患的(75%)。在兽医教学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病原,包括一些动物常带病原,如致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还可能接触一些不常见的病原,如狂犬病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隐孢子虫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都可能成为兽医教学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隐患。这些微生物可能本身就是病原体,也可能是条件性病原体,甚至是某些环境微生物(特定条件下的入侵)[2]。 感染可能发生于与动物的直接接触,或者与动物的粪便、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尸体或动物组织接触的过程[3]。绝大多数感染与受伤有关(超过2/3),猫狗的咬伤、抓伤。约有3%~18%的狗咬伤和28%~80%的猫咬伤会导致感染,如果被感染狂犬病的狗咬伤,死亡率可达100%[4]。多数猫、狗的咬伤伤口中会混入需氧菌或厌氧菌。最常见的需氧菌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猫咬伤)、犬巴氏杆菌(狗咬伤)、链球菌、葡萄球菌、莫拉菌和奈瑟球菌;最常见的厌氧菌是梭菌属的成员、拟杆菌、卟啉单胞菌、普氏菌;少数情况下,抓伤或咬伤可以由一些病原,如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不动杆菌、溃疡伯格菌、巴尔通氏体属菌的入侵而导致严重的感染[5]。注射器针头的刺伤是另外一种教学过程中的常发事件,人畜共患病病原可能通过针头的携带进入人体。其它锋利器械的操作不当,也有可能造成受伤,使微生物能够侵入。显然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消除生物安全隐患的威胁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尽量消减教学过程中的受伤和感染事件的发生。 2 现有生物安全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兽医教学过程的生物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尤其是出现了20名学生和教师感染布鲁菌的恶性事件,更是暴露了兽医教学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漏洞。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验动物的来源存在生物安全漏洞 目前全国开设兽医专业教育的几十家单位中,没有一家具备大型实验动物饲养条件,少数单位具有小型动物饲养条件,这显然不可能满足兽医教学对动物的需要。因为所有开设兽医专业的学校日常兽医教学过程基本都会涉及到猪、牛、羊这样的常见家畜,而这些动物即使在北京、上海实验动物中心这样的大型实验动物中心也无法随时获得。所以兽医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动物多数来自于当地市场或周围农户,条件好的单位,具备自己的教学农场,实验动物可能来自自己的实验农场。由此可见,实验动物的来源存有较大的生物安全漏洞。 2.2 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缺位 在现有几十家兽医教学单位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发现和生物安全相关的课程设置(可能有些单位开设有生物安全相关的公选课)。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知识)多数来课外阅读,或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穿插,整体来讲,学生缺少系统的生物安全意识培养和生物安全防护技能训练。即使学生在专业教学后期,如兽医传染病学教学(多开设于兽医教学的最后一年或毕业实践教学课程前)过程中进行生物安全理论学习和自我防护技能训练。但显然这样的做法无法弥补前期课程学习中生物安全意识缺位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 2.3 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资金短缺 无法彻底清理的实验台(水泥实验台)、不具备消毒设施的教学实验室,在很多兽医教学单位仍然随处可以看到。简陋的教学设施,极大的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给身处其中的师生带来生物安全隐患。教学过程中消耗性的防护用具的短缺、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为节约教学支出,购置便宜的用品),教学过程产生废弃物的合理处理设施的缺位等等也都为生物安全隐患留下了可乘之机。 2.4 缺少细化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标准 目前一些教学单位推行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操作标准,这些实验室操作标准一般只对防护设备提了要求,如必须带手套操作、必须着防护服、必须带口罩等,这些标准会在生物安全防护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标准还不够精细,如:应该注明操作什么样的样品必须使用什么质量的手套(塑胶手套,还是PE手套),而不是简单的标注为必须带手套。当然,有标准比没有标准漏洞要小,但要堵住漏洞还要不断的将标准细化。 3 构建生物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构筑兽医教学生物安全屏障,不仅是各家教学单位的问题,更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问题,需要国家加大生物安全的方法的监督和建设投入,需要全社会对生物安全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需要教学单位在教学环节不断灌输生物安全意识。 3.1 加强实验动物的安全检疫 在现阶段要全面实现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各兽医教学单位必须具备实验动物中心,也超出多数教学单位的承受能力,但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堵住实验动物来源方面生物安全漏洞的措施,最切实可行的是进行兽医教学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检疫和健康评价。高校自行或委托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对市场收购或农户出售的将用于兽医教学的实验动物进行高风险人兽共患病原的检疫。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来自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风险,且不会给教学增加过重的负担。 3.2 增设生物安全教育课程 在兽医专业教学前,开展生物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这样在整个兽医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具备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的防护,可有效减少病原感染的风险。当然对于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更应该具备较高的生物安全意识,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不是只有教授生物安全课程的老师应该具有的,而是所有的兽医专业教育教师都必须具有的。如此,像布鲁菌感染师生的事件自然可以有效避免。 3.3 加大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投入 投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对这类问题的重视程度,有了足够的重视,自然不会出现手套短缺、防护口罩是次品的日常问题。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增加了兽医教学的投入,将兽医学科本科生的投入由原来的农学学科投入标准提升为医学学科学生投入标准。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教学单位加大教学设施建设和投入也是理所应当的。 3.4 制定细化的操作标准 一个真正实用、有效的操作标准应该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比如最简单的洗手,现有的国内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一般也都包含这一项,常描述为: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洗手。对比国外的标准[6]:建议用下列方法洗手:(1)用流水将手洗湿;(2)手掌上涂上肥皂;(3)磨搓双手起制造泡沫;(4)彻底擦洗双手持续20s;(5)流水冲掉泡沫;(6)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手;(7)隔纸巾将水笼头关掉。可见,我们的标准过于简单,操作过程中的可变动性太大。执行这样的标准,每个操作结果可能都不相同,可变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标准的实际执行效果。因此,要克服这方面的安全漏洞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详尽的操作标准。 4 结语 生物安全问题是兽医教学过程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之一,生物安全意识是兽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强调生物安全是必须的,但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生物安全问题,就在教学过程降低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甚至有人提出用实验小鼠代替所有实验动物的想法,这样做当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生物安全风险,但这显然是不可行的。兽医教育必须面向现代畜牧养殖行业,不能办闭门造车的教育。兽医教育是为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人才,而不是培养用来建造理论模型的人才。因此,要办好兽医教育,我们的学生就必须尽可能多的接触生产动物,参加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多的到实践中锻炼。而要克服生物安全隐患,只能从上述提到的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武装学生头脑、加大生物安全投入和制定生物安全操作标准几个方面着手。当然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善生物安全环境。作为兽医教育部门或者兽医教育工作者目前应该关注的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克服教学环节的生物安全隐患。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初中语文作者教学的实践,就在初中语文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期更好的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重视老师的指导,轻视学生自主批改 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老师都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训练和指导,课堂中一般都会分析如何去审题立意,又如何去进行作文的选材,重点都会分析一些比较常用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先抑后扬。随后老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批改,然后对于作文中所普遍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在作文课程中的参与,没有发挥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以及批阅学习他人作文的作用,这会导致学生对于作文的积极性不高,很难去发现自身所存在问题的不足和缺点。 1.2重视作文教学的目标,轻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追求学生在考试中的高分数作为目标。很少有老师能够将作文看作是老师和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这种情况很容易使得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和老师进行心灵沟通,心理有些话也不想去通过作文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十分空洞。 2. 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2.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创新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会主动的进行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的创新,在不断变化的作文写作题材中收获进步的快乐。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比如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随笔的练习,将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或者自己的感触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随笔和小日记等写作形式因为更贴近生活,学生都有话可说,因为更能被学生所接受,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同时老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改作文,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修改对于作文的水平提升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红楼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巨著,而这部作品也是当时曹雪芹经过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最终完成,继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批改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进行多种形式的批改,比如自批,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集体修改和面批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作文的批改,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利用创设情景进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为了有效的克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千篇一律的现象,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据作文写作的目的来进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用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新性的文章来。 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情景的创设。初中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参与各种活动,且对各种事物都有着好奇感。如果能够将一些实践活动和初中生的写作进行联系起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将更加的生活。比如可以开展一些例如探访大自然的活动,利用春游和秋游来让学生来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和大自然之间展开一场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结交“朋友”,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朋友”为话题进行来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缺乏生色,会更加有创意。 2.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挖掘学生进行创新的潜能 注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青少年的天性,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此可见,想象能力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要想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的片段来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和拓展。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章都是一些精品,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素材。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去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让学生可以依据文章中的某一点或着是某个片段来开展想象的想象,然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这就能够做到变不具体而具体,变无声为有声。 另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是进行纯想象作文的训练。初中生进行想象的主要来源是自身所了解的一些知识,然后进行大胆的想象出来的。比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校长》这类题目,这类题目对学生提升自身的想象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想象虽然是可以天马行空的进行写作,但是却和学生自身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也是提升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3. 小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在实践中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让学生有话可写。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该尽力的从学生特有的思维和生活着手,选择适合学生的授课方法,不断的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安全管理理论模型集锦(赵志超)
重伤亡事故
轻伤害事故
未遂事件 事故隐患
海因里希法则
1
29 300
3000……
海因里希法则
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提出的1:29:300法则,是经过统计事故的 数量得到的比例关系。 1 29 300 —— 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 轻伤 —— 未遂事故
3000… ——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冰山理论
对伤亡者的治疗、赔偿 对损坏设备的修理、更换 应急的费用 事故调查的花费 替换伤亡者的花费 加班工资 时间损失的报酬 停产的费用 保险费用的增加 清理现场的费用 员工士气低落 商业和信誉损失 政府的罚款 ···
良好的管理制度能避 免意外事故发生
良好的人体工学设 计和良好的个人行 为能避免意外事故 发生
根据瑞士奶酪模型改编
PART 5
蝴蝶结模型(BowTie)
蝴蝶结模型(BowTie) 人因失误类型 人因失误屏障
蝴蝶结模型(BowTie)
危险 威胁 主动屏障 威胁 主动屏障 顶上 事件 后果
被动屏障
被动屏障
接
安全管理缺陷
直接原因 人的原因
触 伤 害
本质原因 间接原因
不安全行为
人(包括肇事人和受害人)
人
90个最新安全管理理论模型
N
YN
4.对信息的理智处理是可能的吗?
YN
5.系统产生行为波动吗?
6.系统对行为波动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吗?Y
7.能把系统修改成另一个更安全 的等价系统吗? 8.属于人的决策范围吗?
YN YN
N
系统良好
客观的危险
Y=是 N=否
为何使人 遇到危险
瑟利模型
能量转移致因理论
管理失误
基本
原因
个人原因、环境原因
威胁
主动屏障 主动屏障
升级因素 干扰因素屏 障
危险
顶上 事件
被动屏障 被动屏障
后果
被动屏障 被动屏障
后果
升级因素 升级因素屏
障
政策
活动
程序
管理系统
标准
蝴蝶结模型(BowTie)
危害因素分析-- 蝴蝶结模型
后果
危
险
因
事件/事故
后果
素
威胁 控制屏障
恢复屏障
后果
蝴蝶结模型(BowTie)
隐患1
隐患2
控
重伤亡事故 轻伤害事故 未遂事件 事故隐患
海因里希法则
1 29 300
3000……
海因里希法则 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提出的1:29:300法则,是经过统计事故的 数量得到的比例关系。
浅议整合煤矿安全管理理论模型
无法基于战略的高度制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安 全 管 理 的 途 径 .
从 某 种 意义 上 讲 ,煤 矿 企 业 安 全管 理 水 平 的 高低 直 接 决定 了企业 的安 全效 益 。企 业 安全 管 理 工作 水 平 高低 的标 志 为安 全
对 于煤 矿 企业 安 全 管理 存 在 的 问题 ,要根 据其 主 要 内容 从
常识 及管 理 有更 深 入 、 面 的 了解 ; 人 的 意识 问题 则要 通 过 制 全 而
可见, 分析企业在人 、 、 物 环境方 面投入的 比例 , 再结合企业 的实
际情 况 , 理 分 配 管理 投 入 与技 术 投 入 , 安 全投 入 的 方 向与 比 合 对
度 加 以约 束 , 定 严 厉 的规 章制 度 , 制 对行 为进 行规 范 , 面落 实 全
责任制 , 真正做到行为者为 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责。
24 安 全 管 理 的 措 施 .
例进行适 当的调配 , 可以有效降低人 、 、 物 环境发生事故的概率 , 最终实现降低煤矿企业事故发生率 的目标 。
2 煤 矿 安 全管 理体 系
2 1 安 全 管理 的对 象 .
具 体 而言 , 强 安 全管 理 的 主要 措 施包 括 以下 两 个方 面 : 加 其
两个大方向着手 , 即环境与行为。 要保证环境各 因素符合安全管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培训课件PPT
人 Man
物 Machine
事故
Accident
环境
Medium
管理
Management
事故的构成要素(4M问题)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Modern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ory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 环境(Medium)—生产环境的不良会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因 此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 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管 理对人、机、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2、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 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受到了 极大的挑战:
(1)它不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安全工作很少讲经济效益,很少与经济效益挂钩。 (3)工作上着重于对已经发生的伤亡事故的分析处理,而对事故前的预测、防范工 作却欠缺,即属于事故管理型的,而不是事故防范型的。没有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4)工作的方法和要求均无科学的数据来反映。等等。
安全管理理论-扰动起源事故模型—P理论
扰动起源事故模型—P理论
LaWrence(1974)曾对伤亡事故提出过几个假定:设事故
是包含着产生不希望的伤害的一组相继发生的事件;进一步假设这些事件发生在某些活动的进程中,并伴随有人员伤害和物质损失以外的其他结果。在深入研究这两个假设时,自然会得出另外的假设。例如认为“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每个事件的含义应该清楚,以便调查者能正确地描述每个事件。
Benner提出了解释事故的综合概念和术语,同时把分支事
件链和事故过程链结合起来而用图表显示的方法(1972)。
他指出,从调查事故的目的出发,把一个事件看成是某种
发生了的事物,是一次瞬间的或重大的情况变化,是一次已杜绝了的或导致另一次事件发生的偶然事件。一个事件的发生必然会由有关的人或物所造成。将有关的人或物统称之为“行为者”;其举止活动则称“行为”。
这样,一个事件即可用术语“行为者”和“行为”来描述。
行为者可以是任何有生命的机体(如司机、车工、厂长),或者是任何非生命的物质(如机械、洪水、车轮)。
事件必须按单独的行为者和行为来描述,以便把过程分解
为几部分而分别阐述。
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扰动(活动),称
之为起源事件。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测结果的相继出现的事件链。这种进程包括外界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相续事件过程是在一种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的。如果行为者行为得当或受力适中,即可维持能流稳定而不偏离,达到安全生产;如果行为者的行为不当或发生故障,则对上述平衡产生扰动(Perturbation),就会破坏并结束自动动态平衡而开始事故的进程,导致终了事件一一伤害或损坏。这种伤害或损坏又会依次引起其他变化或能量释放。于是,可以把事故看成从相继的事故事件过程中的扰动开始,最后以伤害或损坏而告终。这可称之为事故的“P理论”。
浅议整合煤矿安全管理理论模型
系统 是指生 产 系 统 , 括物 流 系 统 、 流 系统 、 包 风 人 流系统 、 灾 系 统 ; 间 是 指 作 业 空 间 和通 行 空 抗 空 间 , 决 于装 备 条 件 和支 护 条 件 ; 件 是 指 自然 条 取 条
面对安 全管 理 的 内容 和存 在 的问题 , 从 两 个 应 方面 去寻求 解决 问题 的途径 : 一是环 境方 面 , 是行 二 为方 面 。环 境达 到 安全 的途 径 : 术 、 技 工程 和 装 备 。 环境 不危及 安全 , 首先 系统要 合理 , 只要 通过科 学设 计 , 按照 设 计 建 设 成 这 个 系 统 , 能 实 现 系 统 合 并 才
总 第 10期 5
di1 .9 9ji n 10 2 9 .0 20 .2 o:0 36 /. s.0 5— 7 82 1 .20 7 s
浅议 整 合 煤 矿 安 全 管 理 理 论 模 型
侯 玉 军 Leabharlann Baidu
( 潞安集 团 蒲县 隰东煤业有 限公 司, 山西 临汾 0 10 ) 4 2 8
摘
要 : 整合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 分析 , 出了解决 管理体 系缺位 问题 , 对 提 帮助煤矿管 理
火 、 斯、 瓦 构造 、 压等 , 地 时刻都 可能 危及安 全 。
行 为上不 规 范 , 主要 表 现 在违 章 操 作 和违 章 指 挥。
安全管理理论模型集锦
在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减轻事故后果,并开展事故调查和原因分 析。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体系规划
明确安全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和指 标,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和流程。
体系实施
通过培训、监督和审核等手段,确保 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与实践
安全意识培养
提高员工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文化氛围。
常见事故致因理论
常见的有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 论等。
事故致因理论的意义
事故致因理论对于认识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 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系统理论
安全系统理论概述
安全系统理论是研究安全系统 的构成、功能和运行的理论, 旨在通过优化系统设计,提高
系统的安全性能。
安全系统的基本要素
安全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人、 机、环境和管理等四个方面。
安全系统理论的应用
安全系统理论广泛应用于工业、 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安全管理, 为制定安全政策和标准提供理
论支持。
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模型
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模型概述
01
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模型是一种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
A 加强跨领域合作
鼓励不同领域的安全管理专家和企 业合作,共同研究和探索新的安全
40种安全管理思维和80种经典安全管理模型讲义(图文并茂)PPT120页
安全思维21
人是情感动物,安全文化建设应注重情感安全文化建设。细言之, 文化是因人之需而创造的,基于人的情感性安全需要可建设富有特色与 功效的情感安全文化。换言之,将情感融入安全文化宣教与建设,不断 提高人的安全意愿和素质,营造安全氛围,才能使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
安全思维22
主体对客体的认知的信息不对称性,信息缺失就容易发生事故。比如:我们之所以进入受限 空间发生气体中毒,是由于我们不知道空间存在毒气,我们与空间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我们 之所以在高处踩到腐烂的地板坠落,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地板腐烂,我们与地板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我们之所以吃了有害物质中毒,是由于我们不知道食物的含毒信息,我们与食物之间存在信息不 对称;我们之所以买到变质食品,是由于我们不知道食品的变质信息,我们与食品之间存在信息不 对称;我们之所以赌钱输了,是由于看不透赌局的内幕,我们与赌局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我们之 所以炒股亏了,是由于没有掌握股市的动态规律,我们与股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我们之所以听 信谣言,是由于不了解真相,我们与真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我们之所以受骗上当,是由于不明 底细,我们与骗子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等。
安全思维16
安全践行能力的边界或范畴思想。对于任何一个系统,在有限的条 件下我们很难100%保证不发生故障,但如果万一发生故障甚至事故了 ,其故障或事故可以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则不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 的程度,这也是安全设计和管理需要把握的。
第1节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2021年9月第3版)教材(文字已经校对完成)
第1节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2021年9月第3版)教材
(文字已经校对完成)
第1节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2021年9月第3版)教材(文字已经校对完成)
第一节现代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2021年9页第3版)
(文本已校对)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Greenwood和wood r根据以下三种分布对伤亡事故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
(1)泊松分布。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即不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2)偏差分布。有些工人有精神或心理问题。如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事故,会
引起胆怯或紧张。当它们继续运行时,它们会有重复第二次和第三次事故的倾向。这种统
计分布主要与少数有心理或心理缺陷的工人一致。
(3)非均等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
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
在此基础上,1939年,farmer and chamber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
向是指容易发生事故的个体内部的稳定倾向。事故多发者的存在是造成工业事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有事故多发者的少数工人是事故多发者,他们的存在是造成工业事故的原因。如果企业减少事故频发的倾向,工业事故就可以减少。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显然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
二、事故因果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别称:多米诺骨牌理论)
1931年,美国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根据当时的工业安全实践总结出的工业安全理论,其中事故因果链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管理模式研究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管理模式研究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对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文章首先介绍了煤矿安全风险的现状及其重要性,强调了安全风险评价和预警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关键作用。随后,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在煤矿安全风险评价和预警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评价和预警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构建原则、框架结构和实施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文章对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其目的在于通过识别和评价煤矿生产中的潜在风险,为
煤矿安全预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理论、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等。风险管理理论强调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为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则注重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为综合评价提供了整体框架。事故致因理论则深入探讨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风险评价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就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
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事前管理,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①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 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 产生完全相同的结果。 ②因果关系原则:只要有诱发事故的因素就一定会出 事故。 ③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 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 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个方面的原 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 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3E原则。 ④本质安全化原则:设备、设施。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基本观点: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 的致因。 2、事故致因: (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抵抗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 量 (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 (3)事故表现: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 射、生能、生物能等,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的只占5.5%, 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无关的只占16.5%。 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既由于人的不安 全行为,也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
1、生产技术进步,人们非常重视生产装置、生产条 件不安全的问题。 2、人们能够正确地区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 全状态 约翰逊(W.g.jonson)认为,判断取决于认识问题的 深刻程度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 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 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 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安全管理理论模型
海因里希法则
1 29 300
3000……
海因里希法则 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 (Herbert William Heinrich)提出的 1:29:300法则,是经过统计事故的数量 得到的比例关系。
1 —— 重伤、死亡或重大 事故
29 —— 轻伤 3030000… ———— 人未的遂不事安故全行为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
冰山理论
1 事故
直接经济 损失
事故 间接经济
8-
损失 11
对伤亡者的治疗、 赔偿 对损坏设备的修理、 更换 应急的费用 事故调查的花费 替换伤亡者的花 费 加班工资 时间损失的报酬 停产的费用 保险费用的增加 清理现场的费用 员工士气低落 商业和信誉损失 政府的罚款 ···
内在化 个人价值 关注自我 实践, 习惯 个人得到承认
互助
帮助别人遵守 留心他人 团队贡献 关注他人 集体荣誉
布莱德利曲线
伤害率
布莱德利 杜邦安全文化曲线
依赖人的本 能
以顺从为目 标
主要仰仗安 全
管理承诺 雇佣条件 纪律约束 规则程序 监督控制
个人承诺 个人价值 自主管理 自我保护能 力 和习惯 自我约束
冰山理论
死亡 损工伤害 医疗处理 急救事件
不安全行 为
不安全状 况
隐藏成本是直 接成本的811倍!
需要关注冰山 主体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371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理论
模型(正式版)
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理论模型(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目前,地方煤矿管理都面临着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就是煤矿安全控制无法做到心中有数。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地方煤矿的主要管理者没有搞清楚——安全管理究竟要管什么?怎么管?他们最担心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最头痛各种零打碎敲事故不断。
作为管理者,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对其分析,归纳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煤矿管理要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亦应如此。
分析目前地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硬件基础设施的控制,
即:对人、财、物的控制。一类是对软件基础设施的控制,即宏观管理。硬件管理表现在由于地方煤矿起点低,基础薄弱,企业职工大多是农民工、轮换工、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性季节工,他们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专业技术,心理上缺乏市场考验的能力,主人翁仪式和集体观念,不能适应高强度的集约化、机械化采煤作业,并且资金投入不足,安全高效的高科技现代化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往往会导致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机、物的不安全状况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软件控制表现在管理,科学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而且科学技术必须通过管理才能转变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系统工程是煤炭工业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是从企业(或人)自身经验归纳的一些方法、原则进行管理,也就是经验管理。
而现代安全管理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核心,并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越多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它应用现代的、严格的管理手段和高科技的网络监测信息,能动地分析、预测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使事故的概率达到最低值。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应从概念确定、问题分解、途径选择、措施制定、责任划分,制度建立、体系构建,知道战略规划和评价系等方面着手,系统地创建一个煤矿安全管理模型,以解决管理体系缺位问题,帮助煤矿管理者设计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支撑个煤矿生产过程,适应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的需要。
煤矿安全管理概念
煤矿安全管理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
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又可以分解为素质和意识问题。因此,煤矿只要环境可靠了,人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就能实现煤矿安全。
煤矿安全的定理:煤矿安全=环境+素质-侥幸。安全环境管理的目标:使环境不危及人身安全。安全行为管理的目标:使行为不危及自身或系统内他人的安全。煤矿管理者的人物:围绕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创建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支撑整个煤炭生产的系统。
目前,安全管理体系的缺陷主要是:大体系缺位,即环境标准与评价体系、行为标准与评价体系以及责任体系有缺陷,管理制度缺陷,管理战略缺位。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对象就是安全管理
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包括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系统、空间、条件、辅助系统。行为管理的内容包括人的素质和人的意识。
2、煤矿安全问题。有了煤矿安全的构成定义后,依次分析安全上存在的问题。从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看,主要存在六大问题:环境上不可靠,行为上不规范化,措施上不得力,责任上不落实,体系上不健全,战略上不到位。要想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应围绕上述六大问题研究措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3、安全管理途径。面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环境方面,二是行为方面。
环境达到安全的途径:技术、工程和装备。行为
达到安全的途径:培训和制度。人的素质问题,必须通过培训来解决;人的意识问题,必须通过严厉的制度来约束。
4、安全管理措施。环境管理措施:优化系统、提升装备、改善条件。优化系统,要科学地设计系统必须依靠最好的设计专家和人员,设计出最好的系统,再通过投资,构建好这个系统。选择最好的专家进行设计、投资建设,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关键措施。提高装备,要采用良好的设备,并与优化系统结合起来;提高效率,减少人员,实现集约化生产。改善条件,就是对危机安全的有害气体、火区、水源、构造、地压等,采取技术措施,消除隐患。
5、安全管理责任。技术责任:对环境的设计负责,即对系统、空间和改善条件的方案设计、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设计等安全可靠性负
责。不同层级的技术人员,负责不同的技术责任,由此划分技术责任。行政责任:对环境的结果负责,这里分为决策责任和管理责任,决策责任和管理责任,决策责任对系统、空间和改善条件的投资负责,管理责任对环境形成的过程和结果负责。
行为管理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对行为的教育负责,即管理者对行为者的培训与教育负责。使用了没经过培训或不合格的员工,完全是管理责任,因无知而出了事故,谁使用,谁负责。
自身责任:对行为的结果负责,即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自身责任有两种后果,一是自己的行为生产的结果伤害了自己;另一种是自己的行为后果伤害了他人,或连自己和他人一并伤害了,行为者都要负责任。
6、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指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