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
7-4 相 轨 迹
一、相轨迹的概念
设二阶系统可以用下列常微分方程描述
),(x x f x
= 或
),(x
x f dt
x
d = 式中),(x
x f 一般是x 和x 的非线性函数。该系统的时域解,可以用x 与t 的关系曲线来表示。也可把时间t 作为参
变量,用x 与x
之间的关系曲线来表示。下面以线性二阶系统为例加以说明。
设线性二阶系统如图7-34(a)所示,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导数如图7-34(b)所示。即可把系统的阶跃响应
用图7-34(c)所示的x 与x 之间的关系曲线来描述,由图可见,x
x -曲线同样很直观地表示了系统的运动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t x 曲线更形象,可获得更多的信息。
显然,如果把方程),(x x f x
=看作是一个质点运动方程,用x 表示质点的位置,那么x 就表示质点的运动速度。用x 和x 描述方程的解,也就是用质点的“状态”(位置和速
度)来表示该质点的运动。在物理学中,这种不直接用时间变量而用状态变量来描述运
动的方法称为相空间方法,也称为状态空间法。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把具有直角坐标x
x -的平面称为相平面。相平面是二维的状态空间(平面),相平面上的每个点对应着系统的
一个运动状态,这个点就称为相点。相点随时间t 的变化在x
x -平面上描绘出的轨迹线,表征了系统运动状态(相)的演变过程,这种轨迹称为相轨迹。对于二阶系统,它的状态变量只有两个,所以二阶系统的运动可在相平面上表示出来。对于三阶系统,它有三个状态变量,必须用三维空间来描述其相迹,这就比较困难了。对于三阶以上的系统,要作其相轨迹就更加困难;然而原则上可以将二维空间中表示点运动的概念扩展到n 维空间去。
相平面法例题解析相平面法例题超详细步骤解析
相平面法例题解析
x
x
2x s x
=1
x sx
=x
2s x =1s x
※稳定焦点
不稳定焦点
1s 2
中心点
x
x
2x s x
=1x s x
=220
n n x x x ζωω+-=
2
20n n x x x ζωω++=例已知线性系统的运动方程0=++e b e a e
,分别给出系统在相平面中具有(a)稳定焦点和(b)鞍点时,参数a 和b 的取值范围。 解:由方程求出两根为1,2
s =
(a)稳定焦点10<<ζ,系统具有一对负实部共轭复根,0>a 、b a 42
<且0>b ; (b)鞍点,系统具有符号相反的两个实极点0<b 。
例已知某二阶线性系统的运动方程为240e e e ++=,则系统的奇点类型和当输入
()51()r t t =⋅时的系统稳态误差分别为__ B ____。
A .稳定的节点,∞;
B .稳定的焦点,0;
C .稳定的焦点,∞;
D .稳定的节点,0 。
,
例:设线性系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即输出初始值为0),试利用相平面法对系统稳定性及稳态误差进行分析。其中,
1)()1(),r t R t R =⋅为常数:2)(),r t R t R =⋅为常数:
解:因分析系统稳定性故从闭环系统传递函数出发,由闭环系统传递函数2
()()C s K
R s Ts s K
=++,则2()[]()C s Ts s K KR s ++=。于是描述该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Tc c Kc Kr ++=
)
绘制e e -相平面相轨迹。【注】:把相变量变成误差,分析最终奇点位置表示稳态误差情况。当然c c -也行。但是若没要求,一般建议e e -相平面。
现代控制理论补充内容(2)——相平面法
10, 20, 30, 40, 50, 60, -6.67 –3.74 –2.73 –2.19 –1.84 –1.58 100, -.82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64 -.42 -.16 -.19 - .73 - 1.75 - 4.67 -∞
12
具体做法: 从初始点开始,依次求圆心位置:
δ1 =
f ( x1 , x1 , t1 ) + ω 2 x1
ω2
画出一系列圆弧,连接成线,即为系统的相轨迹图。
13
3.4
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1 线性一阶系统的相轨迹
一阶系统的描述方程:
Tc + c = 0
相轨迹方程:
1 c=− c T
——过原点的直线方程
c
c
c
c
T>0
T<0
14
2 线性二阶系统的相轨迹
二阶系统的描述方程: 相轨迹的微分方程为:
c + ac + bc = 0 dc − ac − bc dc −ac − bc = α 令: = = dc c dc c
bc = k (α )c α +a
k ( α ) 为等倾线斜率
得到等倾线方程: c (t ) = −
2
相平面02
7.2 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一种在时域中求解二阶微分方程的图解法。它不仅能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而且能给出系统运动轨迹的清晰图像。相平面法一般适用于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7.2.1 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1. 相平面和相轨迹
设一个二阶系统可以用下面的常微分方程
)
,
(=
+x
x
f
x
(7-1)来描述。其中)
,
(x
x
f 是x和x 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在一组非全零初始条件下()0(x 和)0(x
不全为零),系统的运动可以用解析解)
(t
x和)
(t
x 描述。
如果取x和x 构成坐标平面,则系统的每一个状态均对应于该平面上的一点,这个平面称相平面。当t变化时,这一点在x-x 平面上描绘出的轨迹,表征系统状态的演变过程,该轨迹就叫做相轨迹(如图7-8(a)所示)。
相平面和相轨迹曲线簇构成相平
面图。相平面图清楚地表示了系统在
各种初始条件下的运动过程。
例如,研究以方程
22=
+
+x
x
xω
ξω
(7-2)
描述的二阶线性系统在一组非全零初
始条件下的运动。当0
=
ξ时式(7-2)
变为
2=
+x
xω
(7-3)
初始条件为
)0(x
x
=,
)0(x
x=,
方程(7-3)对应有一对虚根,即
ωj
p±
=
-
2,1
式(7-3)的解为
图7-8 相轨迹
)
sin(ϕ
ω+
=t
A
x(7-4)式中,
2
2
2
0ω
x
x
A
+
=,
arctan
x
x
ω
ϕ=
设x为描述二阶线性系统的一个变量,取x为描述系统的另一状态变量,即
)
cos(ϕ
ω
ω+
=
=t
A
dt
dx
x (7-5)从式(7-4)、式(7-5)中消去变量t,可得出系统运动过程中两个状态变量的关系为
2
2
2)
(A
x
x=
+
ω
4.6+相平面法
或记为:
x px q 0
(4.121)
其中,p (a1 b2 ) , 。 q a1b2 a2b1
根 据 线 性 微 分 方 程 理 论 , 线 性 微 分 方 程 (4.121) 的 解
的特性取决于特征方程:
r 2 pr q 0
(4.122)
的根 r1 、 r2 的分布 .
P(~x1 Q(~x1
x10 , ~x2 x10 , ~x2
x20 ) x20 )
(4.115)
显然,是微分方程(4.115)的奇点。
为了确定奇点的性质及其附近的运动特性,将P、
Q在奇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设奇点在原点,并注
意到在奇点处P、Q恒等于0,所以有:
x1
若
a1 a2
,而 , b1 0
b2
a1 a 2
,b1
,b2 不全为0时,例如 a1 0
,
那么,直线 a1x1 b1x2 0 上的点都是奇点。
我们只讨论第一种情形。消去状态变量,方程组变为:
x1 (a1 b2 )x1 (a1b2 a2b1)x1 0
(4.120)
奇点类型与特征方程
系数p,q之间的关系,
如图4.49所示。
奇点可以从求解方程组:
QP((xx11,,
相平面法
0
x2
0
x1
x1
(a)稳定焦点
(b)不稳定焦点
17
图8-31 共轭复根对应的相轨迹
1, 2
a d (a d )2 4(ad bc ) 2
5)纯虚根
(a d ) 0, ad bc 0
奇点称为中心点。
x2
0
x1
图8-32
纯虚根对应的相轨迹
18
2、极限环
相平面图上的一根孤立的封闭相轨迹称为极限环。它对应系 统的自激振荡状态。极限环把相平面划分为内部平面和外部 平面两部分,相轨迹不能从环内穿越环进入环外,反之也不 能。
代入初始条件 e(0) 6, e(0) 0 , 有
A(6,0)
0 (2)
e
ee 0
c1 0, c2 6
e 0.5t 2 e 0.25t 6
R 0
x1
2 2 x1 x2 1为稳定的极限环,平衡 (0, 为不稳定的焦点。 点 0)
25
三、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步骤:
1、根据非线性特性将相平面划分为若干区域,建立每个 区域的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运动特性; 2、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适当选择相平面坐标轴; 3、根据非线性特性建立相平面上切换线方程; 4、求解每个区域的微分方程,绘制相轨迹; 5、平滑地将各个区域的相轨迹连起来,得到整个系统的相 轨迹。据此可用来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运动特性。
相平面法ppt课件
绘制相轨迹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系统的运动特性; 由于系统的平衡点有无穷根相轨迹离开或到达,因此平衡 点附近的相轨迹,最能反映系统的运动特性。 平衡点又称为奇点。
另一反映系统运动特性的相轨迹是极限环(奇线)。 极限环是相平面上一根孤立的封闭的相轨迹,反映了系统 的自激振荡状态,它将无穷大的相平面分为两个部分,有 利于与奇点特性一起分析系统的运动特性。
§8.4 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Poincare在1885年首先提出来的, 它是一种求解一、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图解 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系统的运动过程 形象地转化为相平面上一个点的移动,通 过研究这个点移动的轨迹,就能获得系统 运动规律的全部信息。由于它能比较直观、 准确、全面地表征系统的运动状态,因而 获得广泛应用。
10
二、奇点与极限环
1、奇点
奇点即为系统平衡点,它由方程组
x1 x 2
P( x1, Q( x1,
x2 ) x2 )
0 0
联立求解得到 ( x10 , 。x20 )
将 P( x1,、x2 ) Q在( x平1,衡x2点)
附近(展x1开0 , x成20台) 劳级数,
以便研究该点附近相轨迹的形状及运动特性。奇点只
1,2
2
根据特征方程根的性质,可将奇点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3
a d (a d )2 4(ad bc)
第七章相平面法2010
9 4 2
13
用等倾线法相轨迹绘制
14
三、由相轨迹求系统的瞬态响应
相轨迹是消去时间后画出的,尽管它直观地给出了系 统状态的运动轨迹,但却将时间信息隐含其中,使时间信 息变得不直观了。有时我们希望给出时间响应以便得到与 时间有关的性能指标,这就需通过相轨迹求出时间信息。
可通过以下方法求出时间信息:
x s1x
24
5. ξ=1
s1,2 n
系统有两个负实根,并有: k1 k2 n
相轨迹的渐 近线即特殊等倾 线蜕化为一条, 不同初始条件的 相轨迹最终将沿 着这条特殊的等 倾线趋于原点, 系统稳定。
25
6. ξ<= -1 当ξ <-1时,系统有两个正实根,系统不稳定,相 平面内的相轨迹簇直接从奇点发散出来,这种奇点称为 不稳定节点。
34
根据极限环邻近相轨迹的运动特点,可将极限环分为三种类
型:稳定的极限环、不稳定的极限环、半稳定的极限环。
(1) 稳定的极限环 如果起始于极限环附近的
内部和外部的相轨迹最终都趋于极 限环上,则该极限环称为稳定的极 限环,如下图所示。
x
其中A为由初始条件决定 的常数。由相轨迹过程求得相
(1 ,0)
0
x
应的相平面图为一族椭圆。
5
(二)、相轨迹的几个重要性质
1). 相轨迹上的每一点都有其确定的斜 率
7-2相平面法
t4
t
4
而与不同初始状态对应的一簇相轨迹所组成的图 叫做相平面图。
利用相平面图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称为相平面法。
7.3.2 相平面图的绘制
绘制相平面图可以用解析法、图解法和实验法。
1. 解析法 解析方法一般用于系统的微分方程比较简单或可
以分段线性化的方程。应用解析法求取相轨迹方程时
一般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对式(7-35)直接进行积分。 显然,这只有在上述方程可以进行积分时才能运用。
1)横坐标与纵坐标轴应选相同的比例尺,以便于根 据等倾线斜率准确绘制等倾线上一点的相轨迹切线;
2)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由于x > 0,则x随t增大 而增加,相轨迹的走向应是由左向右;在相平面的下 半平面,由于x < 0,则x随t增大而减小,相轨迹的走
向应是由右向左;总之,相轨迹上的箭头方向总是按 顺时针方向。
1
※7.3 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庞加莱(Poincare)于1885年首先提 出的,它是一种求解二阶微分方程的图解法。相 平面法又是一种时域分析法,它不仅能分析系统 的稳定性和自振荡,而且能给出系统运动轨迹的 清晰图象。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系统的线性部分 为一阶或二阶的情况。
2
7.3.1 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
目前比较常用的图解法有两种:等倾线法和 法。
下面介绍等倾线法。等倾线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直线
相平面法 matlab
相平面法 matlab
英文回答:
In MATLAB, the concept of phase plane refers to a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a dynamic system. It is a plot of one state variable against another, typically representing the evolution of a system over time. The phase plane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stability, equilibrium points, and trajectories of the system.
To create a phase plane plot in MATLAB, you can follow these steps:
1. Define the system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at describe the dynamics of your system. For example, let's consider a simple harmonic oscillator described by the equations:
dx/dt = y.
dy/dt = -kx.
2. Create a grid of initial conditions for the state variables x and y. This will be the range of values over which you want to plot the phase plane. For example, you can use the "meshgrid" function to create a grid of values for x and y.
4.6+相平面法
系数p,q之间的关系,
如图4.49所示。
例4.33 绘制 x3x 2x 0 的相轨迹。
解 引入状态变量 x x ,y x ,可将二阶
微分方程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
相轨迹微分方程为:
dy 2x 3y
dx
y
具有下列特征:
x y
y
x
2x
3y
1)相轨迹关于原点对称。因为以 (x,代y) 替 (x,,y) 相轨迹微分
若
a1 a2
,而 , b1 0
b2
a1 a 2
,b1
,b2 不全为0时,例如 a1 0
,
那么,直线 a1x1 b1x2 0 上的点都是奇点。
我们只讨论第一种情形。消去状态变量,方程组变为:
x1 (a1 b2 )x1 (a1b2 a2b1)x1 0
(4.120)
4极限环以上讨论了奇点问题对于线性系统奇点的类型完全确定了系统的性能或者说线性系统的奇点的类型完全确定了系统整个相平面上的运动状态但对于非线性系统奇点的类型不能确定系统在整个相平面上的运动状态只能确定奇点平衡点附近的运动特征所以还要研究离开奇点较远处的相平面图的特征其中极限环的确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征其中极限环的确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x1 x 2
第7章--相平面法
dx1 dt
x2
;
dx2 dt
f (x1, x 2 ) (7 10)
则
dx2 f (x1 , x2 )
(7-11)
dx1
x2
5
相平面:
把具有直角坐标(x,x)的平面叫做相平面。
相轨迹:
描绘相平面上的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叫 相轨迹。
方程(7-9)称为相轨迹微分方程式,简称相 轨迹方程。 (7-11)式的积分结果称为相轨迹表达式。
1 等倾线法
设系统微分方程如 x f (x, x)
化为
dx dx
f (x, x) x
令
f
(x, x) x
a
其中 a为某个常数
表示相平面上的一条曲线,相轨迹通过曲线
上的点时所取的斜率都是 a
这条曲线就称为 等倾线。
19
例子
• 微分方程 x x x 0
或
dx dx
间,可按下式计算
t2 t1
x2 dx x1 x
(7-32)
这个积分可用通常近似计算积分的方法求出, 因此求时间解的过程是近似计算的过程。
24
1、用 1/ 曲x 线计算时间
利用式(7-32) 计算时间,在某些 情况下可直接进行 积分运算 。
图735
25
相平面法——精选推荐
7.2 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一种在时域中求解二阶微分方程的图解法。它不仅能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而且能给出系统运动轨迹的清晰图像。相平面法一般适用于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7.2.1 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图7-8 相轨迹
291
ξ
=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图7-11 确定相轨迹切线方向的方向场及相平面上的一条相轨迹
7.2.3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1. 利用二阶线性系统的相轨迹分析一类非线性系统
例7-3 试确定下列方程的奇点及其类型,画出相平面图的大致图形。
(1)0sgn =++x x x (2)0||=+x x
解 (1)系统方程可写为
系统的奇点
Ⅰ:1-=I e x Ⅱ:1=II e x
系统特征方程为012
=+s ,特征根j s ±=2,1,奇点为中心点。画出系统的相平面图如图
298
7-12所示。x 轴是两部分相轨迹的分界线,称之为“开关线”。上、下两半平面的相轨迹分别是以各自奇点I e x 和II e x 为中心的圆,两部分相轨迹相互连接成为相轨迹图。由图可见,系统的自由响应运动最终会收敛到)1,1(-之间。奇点在)1,1(-之间连成一条线,称之为奇线。
图7-12 相轨迹图 图7-13 相轨迹图
(2)系统方程可写为
特征方程、特征根和奇点为
Ⅰ:012
=+s ,j s ±=2,1, 奇点0=eI x (中心点) Ⅱ:012=-s , 12,1±=s , 奇点0=eII x (鞍点)
画出系统的相平面图如图7-13所示。x
轴是开关线,左半平面相轨迹由鞍点决定,右半平面相轨迹由中心点确定。由图可见,系统的自由响应总是会向x 轴负方向发散,系统不稳定。 2. 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
7-2相平面法
3.实验法 实验法 对一个实际的系统,如果把 和 直接测量出来, 对一个实际的系统,如果把x和x′直接测量出来, 并分别送入一个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信号的输入端, 并分别送入一个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信号的输入端, 便可在示波器上直接显示出系统的相轨迹曲线, 便可在示波器上直接显示出系统的相轨迹曲线,还可 以通过X—Y记录仪记录下来。用实验的方法,不仅可 记录仪记录下来。 以通过 记录仪记录下来 用实验的方法, 以求得一条相轨迹, 以求得一条相轨迹,并且也可以多次地改变初始条件 而获得一系列的相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的相平面图。 而获得一系列的相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的相平面图。 这对于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是极为方便的。 这对于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是极为方便的。
对于相平面上满足上式的各点, 对于相平面上满足上式的各点,经过它们的相轨迹的 斜率都等于a。若将这些具有相同斜率的点连成一线, 斜率都等于 。若将这些具有相同斜率的点连成一线, 则此线称为相轨迹的等倾线。给定不同的a值 则此线称为相轨迹的等倾线。给定不同的 值,则可在 相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等倾线。 相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等倾线。
11
1)横坐标与纵坐标轴应选相同的比例尺,以便于根 )横坐标与纵坐标轴应选相同的比例尺, 据等倾线斜率准确绘制等倾线上一点的相轨迹切线; 据等倾线斜率准确绘制等倾线上一点的相轨迹切线; 2)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由于 ′> 0,则x随t增大 )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由于x , 随 增大 而增加,相轨迹的走向应是由左向右; 而增加,相轨迹的走向应是由左向右;在相平面的下 半平面,由于x 增大而减小, 半平面,由于 ′< 0,则x随t增大而减小,相轨迹的走 , 随 增大而减小 向应是由右向左;总之, 向应是由右向左;总之,相轨迹上的箭头方向总是按 顺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 3)除平衡点( dx′/dx=0/0)外,相轨迹与 轴的相 相轨迹与x轴的相 )除平衡点( ′ ) 交处切线斜率应为+∞ −∞,即相轨迹与x轴垂直相交 轴垂直相交; 交处切线斜率应为 ∞或−∞,即相轨迹与 轴垂直相交; 4)等倾线法的准确度,取决于等倾线的分布密度。 )等倾线法的准确度,取决于等倾线的分布密度。 为保证一定的绘制准确度, 为保证一定的绘制准确度,一般取等倾线的间隔以 5°~10°为宜。 ° °为宜。 5)对于线性系统,等倾线是简单的直线。对于非线 )对于线性系统,等倾线是简单的直线。 性系统,等倾线不再是简单的直线而是曲线。 性系统,等倾线不再是简单的直线而是曲线。
相平面法_HJ
P ( x1 , x 2 ) a 1 x1 ( 0,0 )
Q( x1 , x 2 ) c 1 x1 ( 0,0 )
d
Q ( x1 , x 2 ) 1 x 2 ( 0,0 )
特征方程的根为
1, 2
a d (a d )2 4(ad bc) 1 j 2
极点分布 奇点
中心点
相迹图
极点分布 奇点
鞍 点
相迹图
稳定的 焦点
不稳定 的焦点
稳定的 节点
不稳定 的节点
23
2、极限环
相平面图上的一根孤立的封闭相轨迹称为极限环。它对应系 统的自激振荡状态。极限环把相平面划分为内部平面和外部 平面两部分,相轨迹不能从环内穿越环进入环外,反之也不 能。
x2
实际的物理系统中经常会遇到极限环。 例如一个不稳定的线性控制系统,它的 运动过程是发散振荡。但由于实际系统 存在非线性,例如饱和特性,它的振幅 不会无限增加,到一定数值后就可能不 变了。
x2 x2
0
x1
0
x1
(a) 重负实根
(b) 重正实根
20
图8-30 重根对应的相轨迹
1, 2
a d (a d )2 4(ad bc ) 2
4)共轭复根
(a d )2 4(ad bc )
若 a d 0,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奇点称为稳定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同时为0。 ⑸ 对于二阶系统来说,系统在奇点处不再发生运动, 处于平衡状态,故相平面的奇点亦称为平衡点。且
二阶系统的平衡点即为原点(0,0)。
3、线性二阶系统奇点的类型: ⑴ 焦点——特征根为共轭复根
<一>奇点:
) 表示的二阶系统,其相轨 x f ( x , x 1、定义: 以微方
) dx f ( x, x 迹上每一点切线的斜率为 , dx x
)和 x 同时为0, 若在某点处 f ( x , x
0 dx 则称该点为相平面 即有 的不定形式, dx 0
的奇点。
相轨迹的绘制(续)
dc c M (c r ) dc 有 dc c M (c r ) dc 对上式积分,得
2 c 2 Mc A1 (c r ) 2 2 Mc A2 (c r ) c 其中A1 .A2为积分常数,
x02
01 x
x01
02 x
x01
Fra Baidu bibliotek
x
x02
01 x
x
T 0
02 x
T 0
<二>线性二阶系统的相轨迹:
n2 x 0 设 x 2 n x
dx 则 x dt 2 n 2 n x x dx
x
1、 0
dx 2 2 n x n 则 x x或 dt dx
若已知x和 x 的时间曲线如下图中(b)和(c)
( t )的值, 所示,则可根据任一时间点的 x(t) 和 x
基本概念(续)
( t )为纵坐标的相平面上的 x 得到以 x(t)为横坐标,
相轨迹上对应的点,并由此获得一条相轨迹,如 上图(a)所示。 1、相平面与相变量
( t ) ——系统运动的相变量(状态变量); x ( t) 和 x
可以证明:此时的相轨迹是 一簇通过原点的抛物线。 此时系统的暂态分量为非振 荡衰减形式。 存在两条特殊的等倾线,其 斜率分别为: k 1 s1 n n 2 1 0
k 2 s2 n n 2 1 k1
4、负阻尼:(分三种) <1> 1 0 :
由x— 2、相轨迹
组成的直角坐标平面——相平面。 x
0 )起 , 相变量从初始时刻 t0 对应的状态点 ( x 0, x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相平面上运动形成 的曲线
基本概念(续)
——相轨迹。
3、相平面图: 根据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和唯一性定理,对于任一给 定的初条,相平面上有一条相轨迹与之对应,多个
初条下的运动对应多条相轨迹,形成相轨迹簇。而
由一簇相轨迹所组成的图形——相平面图。 二、相轨迹的绘制: (1)解析法、(2)作图法、(3)实验法 (一)解析法:求出相轨迹的解,再画出相轨迹。
相轨迹的绘制(续)
适用场合:(1)运动方程比较简单 (2)可以分段线性化 例1、如图所示,弹簧—质量运动系统, m 为物体质 量,k 为弹性系数。 若初条为
其中 A 、 都是由初条决定的常数。 由例3可知, ( 此 例 中 0 . 5,
2
n 1) ,相轨迹为向心螺旋
线,最终趋于原点。 可见:无论初条如何,经过 衰减振荡,系统最终趋于平 衡点——原点。
3、 1
由第三章可知:
x ( t ) A1e 1t A 2 e 2 t
的相轨迹为以原点
2 2 为圆心, x 0 0 x
x0
x
为半径的圆。
相轨迹的绘制(续)
例2、理想继电器特性的非线性系统 r ( t ) 1 ( t ), 试绘制相轨迹。
解:线性部分有 c y,而非线性部分有 dc dc dc dc M (e 0, 即 c r ) c c y y dt dc dt dc M (e 0, 即 c r )
封闭曲线。
相轨迹的绘制(续)
可见:时间响应呈周期运动状态。 <二> 图解法 绘制相轨迹的作图方法有多种,如等倾线 法、 法 等 。 其中等倾线法以其简单实用而被普遍采用。
图解法(续)
1、等倾线法的基本思路:首先确定相轨迹的等倾线,
进而绘制出相轨迹的切线方向场, 然后从初条出
发,沿方向场逐步绘制相轨迹。
一、基本概念:
设非线性二阶系统可以常微方描述:
) x f ( x , x
〈1〉
) 是 x ( t) 和 x 其中 f ( x , x ( t ) 的线性或非线性
函数。方程〈1〉的解可以用 x(t) 的时间函数曲
( t )和 x(t) 的关系曲线表示, 线表示,也可以用 x
而 t 为参变量。
2 n x dx dx x
dx n2 x d x 则 有x
2 x 2 x 2 A2 n
其中A是初条决定的积分常数,此为同心椭圆。
2、 0 1:
由第三章知: x ( t ) A e n t s in( d t ), d n 1
2、特点:不需求解微分方程。对于求解困难的非线
性微分方程,显得尤为实用。
x 3、方法:对于非线性系统
) f ( x, x
dx ) dx f ( x, x 即x f ( x, x) 写 成 dx dx x
其中
dx 是相轨迹的斜率; dx
图解法(续)
dx ) f ( x, x f ( x, x ) 0。 令 且 为 一 常 数 ,则有 或 x x dx
图解法(续)
沿各条等倾线所决定的相 轨迹的切线方向依次画出 系统的相轨迹。
x0 例3、若已知 x x 试用等倾线法绘制
系统的相轨迹。
dx x0 解: x x dx
x dx x 即 dx x
图解法(续)
x x 0 x
1 则x x 1
0则 x随 t 而 增 加 。 <2>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 x
相轨迹的走向应是由左向右;相反,在下半平面
0则 x随 t 而 减 小 。 x 相轨迹的走向应是由右向左。
图解法(续)
<3>除平衡点外,相轨迹与x轴的相交处的切线斜率 ) f ( x, x 应 为 或 ,即相轨迹与x轴垂直 x 相交。 <4>一般的,等倾线分布越密,绘制的相轨迹越准确, 但同时工作量也增大,而且还会使作图产生的积 累偏差增大,因此可采用平均斜率法——取相邻 两条等倾线所对应的斜率的平均值为两条等倾线 间直线的斜率。
三、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线性系统是非线性系统的特例。对于许多非线
性一阶和二阶系统(系统所含非线性环节可用分段
折线表示),常可以分成多个区间进行研究。而在 每个区间内,非线性系统的运动特性可用线性微分
方程描述。另外,对于某些非线性微方,为研究各
平衡状态附近的运动特性,可在平衡点附近作小偏 差法近似处理。因此,研究线性一阶、二阶系统的
系统特征根为一对具有
正实部的共轭复数根。 系统自由运动为发散振 荡形式。其相轨迹从原 点向外卷,为离心螺旋
线。
<2> 1 : 系统特征根为两个正实根:
s 1 .2 n n 1
2
系统自由运动呈非振荡发 散。其相轨迹存在两条特 殊的等倾线,其斜率分别
为: k 1 s1 , k 2 s 2 相轨迹的曲线的形式与
的共轭复根( 0 1) 稳 定 焦 点 : 一 对 负 实 部 部的共轭复根( - 1 0) 不 稳 定 焦 点 : 一 对 正 实
(0) x 0 x ( 0 ) x 0, x 试确定系统自由运动的相轨 迹。
m x 解:
k x 0 即 x x 0
相轨迹的绘制(续)
dx dx xdx 可写为 x x x dx x 1 2 2 xdx ( x x 0 ) 0 x 2
2、性质:⑴相轨迹在奇点处的切线斜率不定,表明系
统在奇点处可以按任意方向趋近或离开奇 点。因此在奇点处多条相轨迹相交。
奇点(续)
⑵ 在相轨迹的非奇点(称为普通点)处,不同时满足
0和 f ( x , x ) 0, 相轨迹的切线斜率是一个确定 x
的值,故经过普通点的相轨迹只有一条。 ⑶ 由奇点定义知,奇点一定位于相平面的横轴上 。
根据这一方程可在相 平面上作一曲线,称为等倾线。
当轨迹经过该等倾线上任一点时,其切线的斜率都相
等,均为 。取
为若干不同 的常数,即可在相平
相平面上绘制出若干 条等倾线。在等倾线上各点处 作斜率为 的短直线,并以箭头表示切线方向,则 构成相轨迹的切线方向场。 所以,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从初始点出发,便可
由初始条件求得。
相轨迹的绘制(续)
可见:直线c=r[在此r=1]
将相平面分成两个
区域I和II。 1)若初始条件处于A点(II内):
2 2 M c A 2, 从 A B 点 。 c
2)过B点后:
2 c 2 M c A 1, 从 B C 点 。
3)过C点后又进入II区:从 C A B 周而复始,构成
们又是其他相轨迹的渐近线
此外作为相平面的分割线,还将相平面划分为四
正反馈二阶系统(续)
个具有不同运动状态的区域。 当初条位于斜率为 k2 的直线上时,系统的 运动将趋于原点,但只要受到极其微小的扰动, 系统的运动将偏离该相轨迹,并最终沿着斜率为
k1的相轨迹的方向发散至无穷。所以正反馈二阶
系统的运动是不稳定的。
1 的情况相同,只是 运动方向相反。
<3>正反馈二阶系统:
n2 x 0 x 2 n x
s 1 .2 n n 2 1
则 s 1 0 , 而 s 2 0。
相轨迹存在的两条特殊的等 倾线也是相轨迹,其斜率分
k 1 s 1 , k 2 s 2,同时它 别为:
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由庞加莱1895年首先提出。该方法通过图解法将一阶和二阶系 统的运动过程——位置和速度平面上的相轨迹,直观、形象、准确的反映 了系统的稳定性、平衡状态和稳定精度,以及初始条件和参数对系统运动 的影响。其特点——绘制方法步骤简单、计算量小,特别适用于分析常见 非线性特性和一、二阶线性环节组合而成的非线性系统。
1 2 2 且 xdx ( x x 0 ) x0 2
x
1 2 2 x 0 则 有 (x ) 2 1 2 ( x 2 x0 ) 2
相轨迹的绘制(续)
整理有
x x x x
2 2 2 0
2 0
2
x
0 x
0
(
2 2 0 x0 x )
故该系统自由运动
在作好等倾线的相平
面图上,从初始点出
dx 令 dx x x 则 有 x
发顺时针将各小线段
光滑的连接起来,便
图解法(续)
得到一条相轨迹。如从A点出发经过B、C、D、 E‥ ‥ ‥最后逐渐趋于原点。 4、使用等倾线法绘制相轨迹应注意的问题: <1>坐标轴x和 x 应选用相同的比例尺,否则等倾线 斜率不准确。
四、奇点与奇线
绘制相轨迹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系统的运动特性。 由于系统平衡点有无穷多条相轨迹离开或到达,所 以平衡点附近的相轨迹最能反映系统的运动特性。 因此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特征点,很有必要加以讨 论和研究。另外,系统的自激振荡状态也是人们非
常关心的问题。前者叫奇点,后者为极限环(奇线
最常见的形式)。
相轨迹及其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得出的结论
是非线性一、二阶系统相平面分析的基础。
<一> 线性一阶系统的相轨迹:
1 x x 0 相 轨 迹 方 程 :x Tx T
1 (0) x 0 x0 设初始条件 x ( 0 ) x 0 , 则 x T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