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概念:创伤、手术或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导致失血,有效血循环量减少,使组灌流不足,细胞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成人急性出血超过血容量的15%(800ml)即可引起休克。临床上多见于肝脾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股骨或盆骨骨折,宫外孕破裂出血等疾患。
临床表现:休克分为两个阶段:即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1. 休克代偿期:在失血性休克中,当丧失血容量尚未超过20%时,由于机的代偿作用,病人的中枢N、S兴奋性提高,交感N活动增加。表现为精神紧张或烦燥、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加快、过度换气等。BP正常或稍高,反映小动脉收缩情况的舒张压升高,故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这时如果处理得当,休克可以很快得到纠正。如处理不当,则病情发展,进入抑制期。
2.休克抑制期:病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可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口唇肢端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差更缩小。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四肢冰冷,脉搏扪不清,
血压测不出,无尿。还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出现。皮肤、粘膜出现瘀斑或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已发展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DIC)。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速烦躁或咯出粉红色痰,动脉血氧分压降到8kpa(60mmHg)以下,虽给大量氧也不能改善症状和提高氧分压时,常提示呼吸困难综合症的存在.
休克的诊断:凡是在出血的存在,包括失水或严重创伤的前提。发现病人有精神兴奋,烦躁不安,出冷汗,心率加速,脉压缩小。休克的监测:通过对休克病人的监测,即可以进一步肯定诊断,又可以较好的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失血性休克紧急处置预案
失血性休克紧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使组织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危急重症。为提高我院对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
1.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
2. 规范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流程,提高救治质量;
3. 增强医护人员对失血性休克的识别和救治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因失血性休克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1. 医疗救治组:负责患者的救治工作,包括病情评估、救治方案制定、抢救措施实施等;
2. 护理抢救组: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输液、给药、氧气吸入等;
3. 医疗保障组:负责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4. 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物资供应、信息传递等工作;
5.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抢救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五、救治流程
1. 病情识别与评估
(1)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对疑似患者迅速进行评估;
(2)立即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
(3)观察患者神志、皮肤色泽、尿量等指标;
(4)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紧急救治。
2. 初步处理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快速补液;
(2)给予高流量吸氧;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4)保暖,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记录病情。
3. 专科救治
(1)根据病情,及时通知相关专科医生;
(2)专科医生到达后,根据病情制定救治方案;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
引言
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一种急性循环衰竭的状态。在临床中,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危重病情之一,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护理措施
1. 快速评估与监测
在休克病情到达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评估与监测十分关键。如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心率、血压、皮肤的颜色与温度等指标。此外,需密切监测尿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等,以及及时评估患者的痛苦程度和焦虑情绪。
2. 维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首要任务。要检查患者的口腔、喉部有无异物阻塞,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在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如插管或气管切开等。
3. 保持循环稳定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循环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护理人员需要有效地保持循环的稳定。首先,要确保患者迅速获得输血,并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其次,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调整输液速度和补液方案。此外,注意保持患者体位的适宜性,提高肢体抬高以促进返流。
4. 维持组织灌注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维持组织灌注。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尿量等指标。确保患者足够的氧供,是维持组织灌注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适当提高氧流量,进行氧疗。
5. 疼痛管理
休克患者常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相应镇痛措施。常见的疼痛缓解方法包括药物镇痛、冰敷、按摩、放松技巧等方法。
6. 心理支持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病情,患者常常伴随有极度的焦虑和恐慌。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使用安抚性的语言和动作,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虑。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病症,严重破坏了机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导致器官组织不能得到足够的氧供应。因此,对失血性休克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下面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过程。
1.确认病情并保持患者安全:首先,急救人员需要迅速确认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观察患者的镇静程度、皮肤颜色、心率和呼吸情况,如果病情危急,应立即通知医院以便准备抢救措施。同时保持患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停止出血:若患者正在持续失血,应先停止出血源,可以使用紧急止血措施,如用手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失血量。同时,迅速清除伤口周围的血块、异物等,防止感染的发生。
3.提高患者的下肢:失血时,患者会因为血液大量向下肢集聚而出现虚脱,应将患者的下肢提高至比心脏略高的位置,有助于提高血流返回心脏的效率。
4.维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是急救的首要任务,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若患者呼吸不稳或有呼吸道梗阻,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抬头位置、打嗝或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5.注射补液:给予补液是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输液来补充患者失去的血容量,增加循环血量,提高血液供应。但是应注意补液速度,过快的输液速度有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补液速度。
6.维持血压:失血性休克时,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需要及时补充液
体以维持血压。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来增加血管张力或提高心脏收缩力,以
维持血压的稳定。
7.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急救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这些数据对于判断治疗效果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课件
BP、RR。继续放血使BP维持在35~45mmHg 30min, 记录BP、 RR。
• 8.回输血(思考:输血原则?)
回输血所放血液,5min后记录BP、RR。 •5
[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
根据具体 情况调整 0
放血时间(min)
•7
病因分类
❖ 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 ❖ 创伤性休克 (Traumatic shock) ❖ 烧伤性休克 (Burn shock) ❖ 感染性休克 (Infective shock) ❖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 过敏性休克 (Anaphylactic shock) ❖ 神经源性休克 (Neurogenic shock)
7. BL系统操作: a、点击“实验项目” →“病理生理学模块”
→“失血性休克” b、 或者按如下操作: “输入信号”→“1通道” →“压力”
记录血压,并数出呼吸频率。
•4
• 7. 放血(思考:两次放血分别模拟休克哪期?发生机 制?)
• 第一次放血:将注射器接入与动脉插管相连的三通管,旋转三
通管开关,仅使注射器与动脉插管相通,缓慢吸取血液0.5ml, 旋转三通管开关,仅使压力换能器与动脉插管相通,观察记录血 压变化,重复放血操作,使BP降至60mmHg,记录BP、RR。观 察10min后再记录一次BP、RR。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概述 • 应急处置流程 • 现场急救措施 • 后续治疗与护理 • 预防与降低风险 • 相关资源与联系方式
01
概述
定义与类型
•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失血,体内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全 身各脏器、组织缺血、缺氧的一种病理过程。根据失血的原因 ,可分为外伤性失血和内出血两种类型。
02
纠正酸中毒
由于失血性休克会导致酸中毒,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纠酸药物,以维持酸碱平衡。
03
防止器官损伤
失血性休克可能导致器官损伤,尤其是对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的影响
。医生会采取措施保护器官功能,如应用保肝药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等。
01
预防与降低风险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对失血性休 克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01
液体复苏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以恢复血容量。首选等渗晶体 液或胶体液,如复方氯化钠、羟乙基淀粉等。
03
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血压情况,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 肾上腺素等。
05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机械 通气。
04
输血
如红细胞压积<30%,应输注浓缩红细胞或全血。
对现场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可能出现的失血性休克情况 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失血性休克是指因为出血而导致身体严重缺血,并引起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紧
急病症。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时间非常关键,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下面是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确认休克状态
在失血性休克发生的情况下,首先需要确认患者是否出现了休克状态。常见的
休克状态往往包括皮肤苍白、冷汗、手脚凉、心跳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立即止血
在确认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后,需要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往往
与强烈的外伤有关,如刀伤、枪伤、车祸等,此时需要迅速抢救。当发现患者流血过多时,应首先尝试用压迫止血器等设备进行止血。如果止血器没有,可以直接用手压迫伤口附近的血管,避免进一步的出血。
给予输血
在止血之后,需要给予患者输血的治疗。输血可以快速补充因失血而缺失的红
细胞和血浆,从而减轻身体的休克状态。输血的时候需要注意血型的匹配,避免输错血型。同时需要掌握血液的体积和时间的信息,以便评估输血的效果。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在给予输血的同时,需要维持患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血性休克会导致患者
失去大量的血清和水分,从而使得身体的细胞和组织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氧气。因此,在输血的同时,需要给予患者充足的液体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在液体的选择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液体配方来保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给予氧气
在失血性休克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氧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持续的缺氧会导
致身体其他器官的丧失,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输血和给予液体的同时,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氧气供应,以维持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
失血性休克急救规范
(3)全血
可补充血容量及凝血物质和血液有形成份, 但有污染可能。
当Hgb ≤ 7g/dl HCT ≤ 24%时应当输血。 当 HCT达到 30%时 复苏效果为好 (死亡率最低), >33%时 死亡率反而增高。
补充全血500ml ,可增加HCT 3~4vol%; 补红细胞250ml ,增加HCT3~4vol%; 补血浆250ml ,增加纤维蛋白元150mg 及其他凝血物质, 补血小板50ml/V,增加血小板5000~8000/ul 。
晶体液种类: 生理盐水(0.9%Nacl)——渗透压同血浆, 但含氯太多,不宜多用,一般用1000ml 左右。 乳酸林格氏液——渗透压及电解质同血浆, 除达到补容的作用外还可以纠正酸中毒,但输 入过多可致乳酸堆积。 碳酸氢钠林格氏液——1000ml 林格氏液加 入5%NaHCO3 80~100ml ,可达到乳酸林格氏 液的目的,又减少乳酸堆积。 (林格氏液500ml +5%NaHCO3 40~50ml) 最好不用葡萄糖液,以免利尿后造成尿量 正常的假象,以及进一步降低血容量。
3、针对病因止血 (Arrest hemorrage,A)
在补充血容量同时应尽快止血。
4、人员组织(Consult,C)
值班1 ̄3线到位,
胎盘娩出后2小时正常阴道出血200毫升, 如继续出血积极转诊。
Ⅱ级失血以上时,启动危重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抢救方法。实验采用动物模型,对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进行模拟,并进行适当的抢救措施。实验结果表明,适时的输血和容量复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能有效恢复循环系统功能,提高动物存活率。
引言: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尽早识别和抢救失血性休克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输血和容量复苏是常用的抢救措施,但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最佳抢救方法仍有争议。因此,本实验拟通过动物模型的建立,模拟失血性休克情况,评估不同抢救措施的效果,为临床抢救工作提供指导。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实验动物,共40只。
2.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
-A组:正常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
-B组:模拟轻度失血性休克组,失血量为全血量的10%。
-C组:模拟中度失血性休克组,失血量为全血量的20%。
-D组:模拟重度失血性休克组,失血量为全血量的30%。
3.实验操作:
-通过穿刺法取得实验动物的全血量,确定失血量。
-对B、C、D组实施相应失血量的失血模拟。
-适时给予B、C、D组输注血液或盐水进行容量复苏。
-监测各组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心血管功能参数。
4.实验指标:
-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等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
-大血管压力、心输出量等心血管功能参数的监测。
-动物的存活率和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
1.生命体征变化:B、C、D组实验动物在失血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尿量减少。
2.心血管功能参数:B、C、D组实验动物的大血管压力和心输出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第1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 °,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引流瓶时间段出血量、尿量,注意保暖。 8、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9、必要时准备手术。
10、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程序】
摆好体位——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通畅气道、吸氧——判断出血原因、止血——观察病情——协助胸穿,插胸管——准备手术——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第2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提高医院急救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题目:失血性休克
地点:岐山县妇幼保健院外科时间:2021年5月
8 日总指挥:张志怀
特邀人员:医务科主任:李磊
护理部主任:王建红
内科主任:赵博元麻醉科:杨泽群
参加人员:李长娃、高荣、吴金博、赵勃、李睿栋、段毅、姜远征、张荣华、李蓉、张静、康春云演练内容:
患者男,某-某,外伤致多处肋骨骨折,局部疼痛剧烈,咳嗽、深呼吸或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气促、呼吸困难、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脉搏细速,血压90/50mmhg。由急诊科平车推入我科。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
1. 引言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骤减,心排出量减少而引起的紧急情况。在应对失血性休克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以帮助任何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应对失血性休克。
2. 失血性休克的识别
失血性休克往往会表现出以下症状:
•苍白或灰白的皮肤;
•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
•头晕、恶心、虚弱感;
•尿量减少。
如果发现有人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怀疑可能发生了失血性休克,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急救措施
3.1. 呼叫急救电话
在发现可能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后,第一步是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如 911),并告知具体情况和地址。
3.2. 确保安全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之前,确保现场的安全非常重要。排除危险因素,如火源、危险化学品等,确保患者和救援人员的安全。
3.3. 保持患者平卧位
将患者放置在地面上或平坦的硬床上,以保持患者的平卧位。轻轻转动患者的头部,将其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时阻塞气道。
3.4. 停止出血
如果出血源可见且可以安全处理,应立即停止出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压在出血处,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3.5. 提高下肢
将患者的下肢抬高,以帮助血液回流到核心器官。这将有助于增加循环血液量和维持血压。
3.6. 维持体温
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会出现体温下降,因此,使用毯子或遮阳篷等方法保持患者的体温是至关重要的。
3.7. 定期评估病情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之前,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患者的脉搏、呼吸和意识状态,并记录相关信息以备急救人员参考。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演示PPT
k+30
放血次数
回输血+5
BP
(mmHg)
60 ? 35~45 ?
?
呼吸
(次/分)
[实验原理]:
休克的概念
(Concept of shock)
多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 量减少,使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 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各重要 器官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 病理过程。
病因分类
❖ 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 ❖ 创伤性休克 (Traumatic shock) ❖ 烧伤性休克 (Burn shock) ❖ 感染性休克 (Infective shock) ❖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 过敏性休克 (Anaphylactic shock) ❖ 神经源性休克 (Neurogenic shock)
中部,暴露气管,套单线,剪切气管(倒T字口)进行 插管,结扎固定。
• 4.全身肝素化:耳缘静脉注射肝素(0.5ml/100g)
• 5.右颈总动脉插管
5. 右颈总动脉插管
钳夹胸骨锁骨肌右半侧外拉,另一止血钳 钝性纵向分离深部组织,找出右劲总动脉,并 分离开与之伴行的迷走神经,于动脉下方穿2 条线。
将动脉插管接入压力换能器并用肝素生理 盐水将气体排出。
(1)真毛细血管开放数↑ 此期微循环血管床大量开放,血液淤滞在各内脏器官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精编版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精编版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
一、概述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全身血容量不足,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旨在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组织灌注,保证器官功能。
二、抢救准备
1. 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两条大腿静脉通道(或者其他合适的静脉通道),注意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与输液速度。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采取气管插管或其他呼吸支持措施。
3.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4. 准备输血: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准备相应的血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5. 减轻焦虑: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解释抢救措施和预后情况,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
三、抢救流程
1. 确认失血性休克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压下降、脉搏快速、皮肤苍白、四肢厥冷等特征性体征,结合患者的病史,确诊为失血性休克。
2. 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对于明显的外伤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包括压迫、止血带等。
3. 补充血容量:迅速开始输注血制品,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合理选择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4. 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
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5. 维持循环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生命体征的变化,适当
调整输液速度和输血速度,维持循环稳定。
6. 预防并发症:注意预防血液传染病的传播,注意输血反应的发生,并及时予以处理。
失血性休克抢救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1、评估患者休克程度及出血情况,监测生命体征,立即通知医生。
2、同时快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留置针大号针头)。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若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并能维持时,调整滴速(必要时问医生);否则,遵医嘱继续快速滴入胶体溶液或血液制品。
3、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吸氧。
4、给予休克卧位(中凹位)。
5、遵医嘱积极准备手术。包括抽取血标本,备血,导尿,备皮等。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指数为0.5多表示无休克,>1.0-1.5有休克,
休克
休克(shock)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
发病机制
休克是一个有着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虽然休克病因各异,类型不一,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相同,即休克发生后机体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注流状态,导致细胞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继续发展可导致细胞损害、代谢紊乱,组织结构损伤,重要器官功能失常,最终出现MODS。根据微循环的改变可将休克分为三个阶段。
1、休克Ⅰ期(休克早期,代偿期,缺血性缺氧期)
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此时微循环内动静脉间短路开放,前括约肌收缩,表现为“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较容易得到纠正。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
.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失血性休克抢救预案
迅速了解伤史、伤因、
脉搏、呼吸、心音、血压 伤情、伤后救治经过
意识反射、瞳孔变化
清楚呼吸道分泌物 静脉穿刺或切开
人工呼吸、气管插管 心前拳击1~2次,如无效,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扩容;先晶后胶,时间要早 扩血管;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 速度要快,通道要多,计量 可给多巴胺、654-2、阿托品升压
要大,一般先输平衡液、生 啊啦明10㎎+多巴胺20㎎+10℅ 理盐水、右旋糖酐血浆或全血 GS250ml ,静滴
抗心衰;酌情选西地兰 抗脑水肿、肾衰;脱水利尿
㎎+10℅GS20ml ,缓慢静注 抗酸;4℅碳酸氢钠
抗感染;广谱抗生素
抗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 必要时手术止血 速作术前准备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的类型包括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等。其中,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灌注,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学和代谢学紊乱的疾病状态。本文将重点探讨失血性休克的机制以及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的机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血容量减少、循环动力学改变和代谢紊乱。血容量减少是由于大量出血导致的,这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使得组织器官的灌注受到限制。循环动力学改变包括心输出量的降低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这是机体为了维持血压而采取的代偿机制。然而,这种代偿机制在长时间内无法持续,导致组织器官的灌注进一步受损。代谢紊乱表现为细胞内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导致细胞功能受损。
为了研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对象为实验室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经过大量出血后,立即进行抢救措施,包括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和血小板等。对照组小鼠则未进行任何抢救措施,观察其病情发展。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抢救措施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心率稳定。而对照组小鼠则出现血压持续下降、心率加快的情况。此外,实验组小鼠的组织器官灌注明显好于对照组,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也得到保护。这表明,及时进行输血和补液等抢救措施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非常重要。
进一步的实验还研究了不同抢救措施的效果。我们发现,单纯输注红细胞悬液并不能有效改善失血性休克的病情,而联合输注血浆和血小板等血液制品则能
够更好地恢复血容量和改善循环动力学。此外,我们还尝试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扩张外周血管,以减轻心脏负担。实验结果显示,血管活性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但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概念:创伤、手术或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导致失血,有效血循环量减少,使组灌流不足,细胞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成人急性出血超过血容量的15%(800ml)即可引起休克。临床上多见于肝脾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股骨或盆骨骨折,宫外孕破裂出血等疾患。
临床表现:休克分为两个阶段:即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1. 休克代偿期:在失血性休克中,当丧失血容量尚未超过20%时,由于机的代偿作用,病人的中枢N、S兴奋性提高,交感N活动增加。表现为精神紧张或烦燥、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加快、过度换气等。BP正常或稍高,反映小动脉收缩情况的舒张压升高,故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这时如果处理得当,休克可以很快得到纠正。如处理不当,则病情发展,进入抑制期。
2.休克抑制期:病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可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口唇肢端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差更缩小。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四肢冰冷,脉搏扪不清,血压测不出,无尿。还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出现。皮肤、粘膜出现瘀斑或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已发展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DIC)。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速烦躁或咯出粉红色痰,动脉血氧分压降到8kpa(60mmHg)以下,虽给大量氧也不能改善症状和提高氧分压时,常提示呼吸困难综合症的存在.
休克的诊断:凡是在出血的存在,包括失水或严重创伤的前提。发现病人有精神兴奋,烦躁不安,出冷汗,心率加速,脉压缩小。休克的监测:通过对休克病人的监测,即可以进一步肯定诊断,又可以较好的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1.精神状态:能够反映脑组织灌流的情况。病人神志清楚,反应良好,表示循环血量已够。神志漠然或烦躁、头昏、眼花或卧位改坐位时出现晕厥、常表示循环血量不足、休克依然存在。
2.肢体温度、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迅速转红润,表示休克好转。休克时,四肢皮肤常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颜色变苍白,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
3.血压:休克代偿期时,剧烈的血管收缩,可使血压保持或接近正常。故应定期测量血压和进行比较。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证据,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现休克好转。
4.脉率:脉搏细速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有时血压仍低,但脉搏清楚,手足温暖,往往表示休克趋于好转。休克指数:0.5è无休克,超过1.0—1.5è休克存在,在2.0以上表示休克严重。(脉率/收缩压mmHg)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两个方面。
一、补充血容量
估计失血量并不容易,也难正确,而且往往估计偏低,一般可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
来估计失血量。虽然在失血性休克中,丧失的主要是血液,但在补充血容量时,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
1. 立刻建立多路输液通道。
2. 补充血容量的原则:在充分补足晶体溶液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输血。具体
来说:在开始治疗时,应先输含钠晶体液。因为,在休克时微循环内血液迟缓,血液粘稠成
倍增加,此时如先输血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而先输入晶体溶液,能使微循环的血液粘稠度下降,有利于增加微循环的血液。
3. 已知出血量的输血及输液量的估计:血容量的补充,应按输血200ml,同时补充细胞外液500ml即1:2.5进行输血、输液。输入量:一般出量750ml以下可以不予输,只给Ringer’s 或其它。出血750-1000ml可酌情给血,主要给代血浆500ml,Ringer’s1000ml以上,使用血浆制剂。出血1000-3000ml,应输血出血量70%以上,同时给体格2000ml左右。出血3000ml 以上,应输血出血量的80%-90%,同时给体格2000ml左右。病因治疗:止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根本措施。
按照创伤处理的原则,处理骨折、软组织损伤、内脏损伤及血管损伤等。处理时机是休克初步纠正后进行。严重者一面治疗休克,一面治疗原发病,应毫不迟疑地抢救休克边进
行急症手术。
辅助治疗:1. 保证呼吸道畅通,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时供氧。
2. 防治心功能不全,输液量接近失血量,复苏效果不显著,应给予血管性药物。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应能迅速提高血压,改善心脏和脑血流灌注,又能改善肾和肠道等内脏器官血流灌注。如多巴胺、阿拉明或异丙基晶腺素。静滴5%soda,纠正酸中毒,使用西地兰,以改善和增强心肌收缩力。
3. 快速补液后,尿仍少可用速尿、甘露醇,同时碱化尿液,给5%soda,使成人每小时尿量保持在30ml以上。
4. 输血超过4000ml者宜用新鲜血。每输血500ml-1000ml补充钙剂1g,10%葡萄糖酸钙10ml,i v 以免构橼中毒和出血倾向。
5. 应用止血药物。并发症预防:
1. 休克肺的病理基础是肺间质性水肿、肺不张和肺水肿。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氧合,换气功能减低,导致缺氧PaO2。肺的支持疗法在于纠正上述紊乱。适当控制补液量,多巴胺、地塞米松的应用,维持气道通畅,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增PaO2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达90%以上。一旦呼吸衰竭,即行机械呼吸,同时给予强心利尿治疗措施,补充白蛋白。
2. 休克肾的防治关键在于快速补液纠正肾缺血,改善肾的灌流量。多巴胺可以扩张肾血管。碱化尿液,防止肾小管内血红蛋白积聚,速尿:甘露醇利尿有助减轻肾的水肿,利于排泄有毒物质。
3. 感染相关文献资料:高渗盐水输注,以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脏收缩力和提高心输出量(CO),其机制与钠离子增加,细胞外液量恢复有关。但高血钠也有引起血压下降,继发低钾,静脉炎及血小板聚集的危险,应以注意。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组)和传统的平衡液(对照组)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与观察。结果:治疗组输入7.5%高渗盐后5-10min 即起作用,血压恢复正常,脉搏减慢。维持正常血压时间平均为42min,对照组在输入平衡液后15-20min血压渐回升,60min后血压恢复正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作电解质钾、钠、氯测定,治疗组在治疗后钾无明显改变,钠、氯增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具有产生作用的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用量少、安全性大等优点。重症休克往积极补液扩容,纠酸,用血管收缩药效果欠佳者,可试用5%高渗盐,加温37℃,往静脉注50ml /3.5min,每隔15-20分钟注入一次共8次,有助于休克的逆转。高氧液在失血性休克的应用。
静脉输注高氧液体治疗缺氧性疾病是不经呼吸道给氧的一种内输氧形式,迅速提高血浆中的SPO2,经溶解氧的方式直接向组织细胞供氧,使组织细胞由乏氧代谢转为有氧代谢。输注氧液治疗后,可在短时间内提升患者血氧分压,改善缺氧状态。其机制为,高氧液其液分压能达80-100Kpa,使其中含有高浓度的溶解氧,这些氧能代偿氧合血红蛋白向组织供氧,可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