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一、维也纳会议
1、第一次巴黎和约
2、维也纳会议(1814.9-1815.6)
1814年9月,维也纳会议召开。除了奥斯曼帝国外,所有 欧洲国家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英、俄、奥、普四国 主持,其主要任务是重新分配领土,划分欧洲政治地图,恢 复原来的政治秩序—君主制和均势,保证欧洲和平。会议结 果是《最后议定书》。
第二节 维也纳体系的危机
一、拉美独立运动与门罗宣言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 1、拉美独立运动 2、神圣同盟的干涉 3、英国的反干涉政策
原因 ◇ 英国在中南美洲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 担心列强的干涉将危及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和海洋霸权;
◇ 博取拉美独立政权的好感,也借机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
◇ 凭借海洋霸权,对神圣同盟的干涉行使“否决权”。
• 俄国丧失在黑海的优势 • 加剧了俄国与欧洲其他列强的矛盾 • 欧洲协调机制遭到破坏
第三章 第三节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一、1848年欧洲革命与神圣同盟的解体 二、克里米亚战争
第三节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一、1848年欧洲革命与神圣同盟的解体
1、革命爆发的原因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解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一、维也纳会议
1、第一次巴黎和约
2、维也纳会议(1814.9-1815.6)
(1)、各国的目标 (2)、会议的组织 (3)、会议提出的两个原则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1. 引言
1.1 定义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是指19世纪初期通过维也纳会议所建立的一种国际秩序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原则是维护欧洲列强之间的平衡,以确保没有任何一国能够垄断整个欧洲大陆。这种均势体系的建立旨在避免过去的专制帝国主义和战争,保持和平与稳定。
在维也纳会议后,各个欧洲列强开始遵循一系列规则和条约,以维护这种均势。这包括通过外交手段协商解决争端,不得通过单边行动改变欧洲地图,以及互相支持同盟以平衡其他列强的势力。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为整个大陆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相对和平与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均势体系逐渐出现破裂迹象,最终导致了欧洲均势的瓦解。
1.2 背景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逐渐瓦解,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变革。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建立的一套国际秩序体系,旨在维持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限制任何一个国家的扩张野心来保持欧洲的均势,以避免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均势在不断受到挑战和动摇。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帝国主义扩张和军备竞赛加剧了紧张局势。俄法双方的合作意愿增强,霍尔斯坦问题等地缘政治矛盾愈演愈烈。加之俄国内部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荡,使得欧洲均势面临空前的挑战。
这些背景因素为欧洲均势的瓦解埋下了伏笔。随着维也纳体系的权威逐渐削弱,欧洲各国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改变,新的力量开始崛起。欧洲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迫使各大国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和政策。【内容结束】
浅论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浅论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国际关系学院2011级国政一班
王兴
2011200690
摘要:
维也纳体系是建立于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国际体系,维持了欧洲近四十年的相对和平与稳定。但在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政治形势的巨变下最终土崩瓦解。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德国统一欧洲均势
引言
维也纳体系作为在近代持续近六十年的欧洲体系,曾维护欧洲近四十年的和平与稳定,这是近代欧洲保持和平时间最长的时期。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最终在时代的发展下最终沦为历史的陈迹。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欧洲均势的打破和欧洲各大国间矛盾的加剧。(一)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
维也纳体系所存在的十九世纪正是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拿破仑虽然在欧陆争霸上失败,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思想却随着拿破仑的大军传播到欧洲各地,使欧洲各国人民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虽然维也纳会议使欧洲各国如法国、西班牙等复辟,恢复其封建统治;但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不可阻挡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浪潮在十九世纪席卷了整个欧洲,对维也纳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进而导致其瓦解。
首先,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同样使欧洲列强之间矛盾逐渐激化,使维系维也纳体系的又一支柱大国协调体制即“欧洲协调”逐渐失效。欧洲列强在干涉镇压革命问题上的分歧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矛盾日益复杂和尖锐。在欧洲1820年革命中,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已开始显现。英国反对干涉意大利革命与西班牙革命,与俄普奥三国产生了矛盾。虽然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最终遭到镇压,但大国协调一致的原则显然受到了破坏,欧洲协调体制开始破裂,主要讨论干涉西班牙革命的维罗纳会议也成为了神圣同盟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欧洲1830年革命则使得欧洲列强之间矛盾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欧洲各大国对革命后成立的法国“七月王朝”的不同态度上。俄国与英国态度截然相反:俄国极度仇视革命积极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及其瓦解
梅特涅
• (4)奥皇十分欣赏梅特涅的才干和 忠诚,马上委任他为外交大臣。自 此梅特涅主持奥地利外交事务长达 40年之久。迁就拿破仑同法国结盟; 促成法奥联姻。同时在法俄之间左 右逢源,实际支持俄国,派出3万奥 军支援法军,又向俄国人保证,奥 军不会为法国人卖力。拿破仑远征 俄国惨败后,梅特涅立即进行武装 调停。
5、1848年欧洲革命
• 1848年在欧洲爆发了反对封建势力 的革命 • 德意法英等都相继爆发了革命。特 别是法国二月规模,推翻了正统原 则和旨在反对法国的均势秩序还为 法国民族主义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 1849年2月罗马推翻了教皇的政权, 建立了世俗的共和国。波拿巴趁机 进军意大利,俄奥普承认了法兰西 第二帝国。
梅特涅
• (5)维也纳会议期间由于他 在幕前幕后活动异常频繁,像 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被人称为 “蝴蝶大臣”。梅特涅拉拢英 国,又不过分削弱法国,推行 “均势”政策,搞大国平衡。 1815年1月,英、法、奥三国 结成秘密同盟,与俄、普相对 峙,使欧洲各大国间出现了实 力均衡。
梅特涅
• 在德意志内部,成立了由35个邦国 和4个自治市组成的松散的德意志 邦联,并担任邦联议长。 • 1815年9月,在沙皇亚历山大的倡 议下,建立了神圣同盟,梅特涅不 甘心屈从于沙俄,便再次拉拢英国, 拼凑起俄、英、奥、普四国同盟, 实现了神圣同盟内部的实力均衡。 1818年,在梅特涅主持召开的神圣 同盟第一次会议,又把法国拉入, 成为五国同盟。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期欧洲国家为维护和平稳定而形成的政治格局,主要由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英国带领的列强组成。但是到了19世纪中期,欧洲的均势受到了威胁,导致了欧洲均势的瓦解。
一是拿破仑战争的影响。拿破仑入侵欧洲,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极大恐慌,进而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和战争的爆发。尽管最终纳瓦伦条约结束了拿破仑战争,但欧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拿破仑时代引起的革命和民族主义浪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骑士阶层以及贵族和教会的地位,同时也引导了新的力量,如中产阶级的崛起。
二是意大利和德国单一统一。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意大利和德国分别在强人的领导之下完成了单一统一。意大利的统一推动了欧陆变革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各国的民族主义,引领欧洲各国经历了新纽约时代。德国的统一则让欧洲强国的格局失衡。德国的崛起引起了英国和法国的不安,因为他们感到德国的崛起可能会挤压它们的利益。因此,这两个却国在德国的统一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冲突。
三是俄土战争的影响。1877年到1878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发生俄土战争。俄罗斯在这一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并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这一事件引起了英国和奥匈帝国的不安,因为它们认为俄罗斯的大规模扩张会损害它们的利益。此后,列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始通过一系列条约和协定来平衡彼此间的力量。
综上所述,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的瓦解主要是由拿破仑战争、意大利和德国的单一统一以及俄土战争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对于欧洲各国而言,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只有通过平衡各国的利益和力量,减少内部矛盾,达成共识,才能实现欧洲的长治久安。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至1848年间,欧洲大陆上由维也纳会议所建立的以维护和平
与维持欧洲均势为主要目标的一系列政治条约和安排。维也纳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争后的
欧洲建立一种新秩序,旨在维护和平与稳定,使得各个国家都能够维持自身的独立和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的均势逐渐瓦解,欧洲陷入了新一轮的混乱和动荡。本文将
探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是出于对纳瓦龙战争的恐惧和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的担忧。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和英国等国家。这些国家试图
通过建立一个以维护和平与维持欧洲均势为主要目标的政治条约和安排,以防止再次发生
类似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那样的混乱和战乱。维也纳体系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维持国家
之间的平衡和稳定来确保长久的和平和繁荣。
维也纳体系的均势并没有能够持续很久,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历史事件和国家之间的矛
盾导致了这一体系的瓦解。19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之间的民族主义思潮不断蔓延,许多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希望通过推动民族主义运动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这导致了一系列
的战争和冲突。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运动就是以此为核心原因。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还可以归因于欧洲列强之间的角力和矛盾。在维也纳会议后,奥地
利和普鲁士等列强试图通过扩张自己的势力来取代法国,导致了一系列的外交矛盾和战争。1848年的革命浪潮就与欧洲列强之间的角力和矛盾有着密切的联系。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对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陷入了一系列的战乱和动荡,
维也纳体制的稳定及其瓦解
维也纳体制的稳定及其瓦解
杨和平
内容提要 维也纳体制是19世纪欧洲和平得以维系的基本条件;维也纳体制及
其均势结构持续存在的基础在于欧洲对世界的统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一系列变数的冲击最终导致维也纳体制不可避免地走向瓦解。
关键词 维也纳体制 欧洲均势 欧洲和平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曾有过一个长达一个世纪的相对和平时期。“19世纪的人们把他们所处的时代看成是一个骚乱动荡的时代;但是在国际事务方面,它却出奇地稳定,
不但同20世纪的混乱相比是如此,就是同在它之前的若干世纪相比也是如此”①。和平得以
维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则在于维也纳体制为欧洲和平的维系提供了基本条件。相对于凡尔赛体制和雅尔塔体制,相对于建立国际体制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追求来讲,维也纳体制的稳定性及其不可避免地走向瓦解尤为值得比照和关注。
一
为规范拿破仑战争以后的欧洲和平,维也纳会议签订了《最后议定书》,合并前后几个国际签约②,确立起了一个国际体制,史界约定俗成称之为维也纳体制。
就这一体制的确立及其效用机理而言,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其一,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反拿破仑战争的众列强,尤其是英、俄、普、奥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矛盾,但是,经历了20年左右战争的惨烈破坏之后,总的来讲,它们都不愿意为争夺战利品再发动一场战争。各战胜国均力图建立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新的国际体制,以维持和平,防止再度发生武装冲突。
其二,维也纳体制的核心结构是一个均势结构。这一结构的生成实际上是俄、英、普、奥、法五国相互斗争与协调的结果。五国各自的目标和追求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会议开始不久,英、俄、普、奥四强结成了两个敌对阵营:俄普为一方,英奥为另一方。法国虽然没有多大发言权,但塔列朗的“正统主义”至少维护了法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尊严③。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及其他相关条约作为列强争夺和妥协的结果,明确显示出,这个大陆均势结构是它们在不违背自身根本立足点的前提下,确定的一个可以共同接受的目标。
浅论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浅论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国际关系学院2011级国政一班
王兴
2011200690
摘要:
维也纳体系是建立于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国际体系,维持了欧洲近四十年的相对和平与稳定。但在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政治形势的巨变下最终土崩瓦解。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德国统一欧洲均势
引言
维也纳体系作为在近代持续近六十年的欧洲体系,曾维护欧洲近四十年的和平与稳定,这是近代欧洲保持和平时间最长的时期。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最终在时代的发展下最终沦为历史的陈迹。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欧洲均势的打破和欧洲各大国间矛盾的加剧。(一)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
维也纳体系所存在的十九世纪正是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拿破仑虽然在欧陆争霸上失败,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思想却随着拿破仑的大军传播到欧洲各地,使欧洲各国人民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虽然维也纳会议使欧洲各国如法国、西班牙等复辟,恢复其封建统治;但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不可阻挡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浪潮在十九世纪席卷了整个欧洲,对维也纳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进而导致其瓦解。
首先,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同样使欧洲列强之间矛盾逐渐激化,使维系维也纳体系的又一支柱大国协调体制即“欧洲协调”逐渐失效。欧洲列强在干涉镇压革命问题上的分歧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矛盾日益复杂和尖锐。在欧洲1820年革命中,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已开始显现。英国反对干涉意大利革命与西班牙革命,与俄普奥三国产生了矛盾。虽然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最终遭到镇压,但大国协调一致的原则显然受到了破坏,欧洲协调体制开始破裂,主要讨论干涉西班牙革命的维罗纳会议也成为了神圣同盟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欧洲1830年革命则使得欧洲列强之间矛盾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欧洲各大国对革命后成立的法国“七月王朝”的不同态度上。俄国与英国态度截然相反:俄国极度仇视革命积极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 斯福提出和实行了武力 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大棒 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 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 “手持大棒口如蜜,走 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 他任内的外交政策,后 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 萝卜政策”。
―不管其他大陆发生什么事情,美利坚合众国一定而且必须保持我们的国父许久以前 所祈求它能保持的——置身事外,不受牵连。” ——富兰克林· 罗斯福,1939年
―北美的真正利益在 于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 如果它从属于大不列颠, 被当作英国政治天平上的 一个小小的砝码,它就永 远摆脱不了那些纷争…… 现在是分手的时候 了!……就让我们达到最 后的独立!” ——托马斯· 潘恩《常识》
―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 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 家,并且按其权利也必须 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 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 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 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 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 须断绝。” ——《独立宣言》
美英战争时期的美国总统麦 迪逊( James Madison,第4 任,第6-7届美国总统,18091817年)
(三)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
门罗主义 Monroe Doctrine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5 届总统J.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 则。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门罗主义”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进步性:挫败了欧洲“神 圣同盟”武装干涉拉丁美洲革命的计划,对拉美各国维 护和保持政治独立是有益的。但主义没有作出不侵占 美洲国家领土的承诺,含有把“美洲人的美洲”变为 “美国人的美洲”的意向,为后来干涉和侵略美洲国家 提供借口。这是国际关系上第一个旗帜鲜明的美国式 主义,概要地宣布了新世界对旧世界的分离。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建立的欧洲秩序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维持国际均势来维持和平。这个体系在19世纪末期开始出现裂痕,并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完全瓦解。本文将探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开始瓦解主要是由于国家间的不稳定和冲突。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大国通过争夺和平定国际事务来维持均势。在19世纪末期,欧洲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开始加剧。德国的崛起和意大利的统一使得传统的均势观念变得不再适用。各国之间的民族主义和殖民地争夺也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因素导致了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的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瓦解也得益于技术革新和经济发展。19世纪末期的工业革命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使得欧洲大国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这使得传统的均势政策难以维持,因为一旦战争爆发,很难控制和平。经济发展也加剧了欧洲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因为各国都希望通过扩张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瓦解也与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瓦解也受到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在19世纪末期,现实主义开始兴起,并挑战了传统的均势政策。现实主义认为国家间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因此主张国家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欧洲大国开始采取更加激进和侵略的政策,导致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瓦解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财富损失。它也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多国帝国的解体和新的国家的形成。它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开始寻求一种新的秩序体系,以避免未来发生类似的战争。这导致了联合国的建立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以更好地应对国际挑战和危机。
维也纳体系述评
维也纳体系述评
摘要:拿破仑战争后,反法联盟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维也纳体系,确立了一系列原则,据此,欧洲重新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然而欧洲各国矛盾重重,国际关系异常复杂,在各国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下,维也纳体系却维持欧洲几十年的和平,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梳理和辩识维也纳体系的建立、解体的过程,对认识19世纪的欧洲史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维也纳体系;欧洲国际关系;评价Abstract:After the Napoleon ,established a fe。Hoies in European all countries is layer after layer,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bnormality is plicated in European countries of antinomy and struggle。Vienna system maintained Europe for several decades of peace,exerting deep influences o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 sorting out and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disintegration of the Vienna system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no; Europe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va luation引言进入近代以来,欧洲的国际关系一直错综复杂,各大国对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日趋激烈,尤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彻底打碎了旧有的欧洲统治秩序,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同拿破仑帝国进行了多次较量,最终击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作为战胜国的反法联盟诸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重建欧洲秩序的“和平会议”,确立了以“正统主义”、“领土补偿”和“均势原则”为指导思想的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会议之后,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纷纷复辟,欧洲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诸强争霸的旧格局。但是,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毕竟不是18世纪封建时代的欧洲了,历史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尽管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一些原则,与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独立的要求背道而驰,在政治上表现出一定的反动性,但它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所采取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又为后世留下了一份不可忽视的历史遗产。维也纳体系下新确立的国际格局,不仅直接决定了19世纪上半期欧洲历史的基本走向,而且影响到整个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在国际事务中,隐约察觉到维也纳会议与维也纳体系的痕迹与烙印。因此,对维也纳体系及其影响的历史考察与研究,一直就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其间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无论是不同年代各种版本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教科书,还是与19世纪欧洲史相关的各类学术专着,都辟出专门章节加以重点阐述。而国内各种专门与综合性学术期刊,也都发表过许多相关的研究论文。总起来看,学术界以往对维也纳会议以及维也纳体系的研究,多侧重于分析它们在镇压欧洲各国革命运动、维护与恢复封建王朝方面所起的反动
维也纳体系与1815年后的欧洲秩序
维也纳体系与1815年后的欧洲秩序
1815年,纳波莱昂波拿巴被打败,欧洲陷入了长期的动荡时期。在这个时期,维也纳体系崛起并成为欧洲的秩序之本。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为欧洲带来了相对的稳定和安全,但它也有其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逐渐衰退,欧洲秩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维也纳体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外交合作和平衡强势国家之间的力量,维护欧洲
的和平稳定。这一体系由奥地利、俄罗斯、普鲁士和英国等大国主导。维也纳体系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协定和条约来确保各国的权益和平等地位。同时,维也纳体系还强调了领土的稳定和边界的固定,以避免领土纠纷引发战争。
然而,维也纳体系并不是完善的。首先,它只代表了少数几个强势国家的利益,较大部分的弱小国家无法参与决策过程。这使得一些国家感到不满,并对维也纳体系持怀疑态度。其次,维也纳体系忽视了人民的意愿和自由。在这个体系下,君主制度成为主导,国王和贵族们独揽权力,人民无从反抗。这种封建专制统治不仅限制了社会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到了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动荡。工业革命的兴起
使得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导致了一系列的独立运动和国家分裂,使维也纳体系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开始失去其影响力和合法性。1859年、1864年
和1866年,意大利和普鲁士分别与奥地利建立冲突,这进一步削弱了奥地利的影
响力。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崛起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进一步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到了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及其瓦解
塔列朗(1754~1838)
• “外交家长着一根舌头是为了 藏起自己的思想”。
• 1770年圣叙尔皮斯神学院学习。 1775年任兰斯圣丹尼修道院长。 1780年任法国教会总代表。 1789年三级会议第一等级代表, 主张把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 并获通过。在制宪议会中倾向 第三等级,提议没收教会财产, 属宪政派主教。
三、维也纳体系的危机
• 3、门罗宣言:美国为表明自 己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立场,于 1823年抛出了“门罗宣言”, 其实质就是“门罗主义”,打 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 幌子,行“美洲是美国人的美 洲”之实。但其对欧洲列强干 涉拉美革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三、维也纳体系的危机
• 4、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 展:1830年10月比利时革 命从荷兰分离并独立。 1831年11月五强承认了比 利时独立,并宣布比利时 为永久中立国。1830年11 月波兰起义。1831年3月俄 国出兵波兰,吞并波兰。
新看法
• 第二、维也纳体系的均势是 一种静态下的均势,它没有 有效手段使体系随着各国实 力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这 势必在将来引起新兴大国对 体系的挑战,从而在根本上 破坏体系。历史事实已证明, 随着法国国力的复兴,维也 纳体系很快瓦解。
对维也纳体系的新看法
• 第三、法国大革命将民主 主义和自由主义传向欧陆 列国。法国大革命。美国 民主共和是对欧陆各国和 神圣同盟的更为现实的挑 战。美洲各共和国的建立 的过程中,正是美英两国 的外部支持帮助了各共和 国建立。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所建立的一套国际体系,旨在确保欧洲的和平与稳定。维也纳体系以均势原则为基础,通过平衡各个大国的力量,防止任何一个国家过
分扩张而导致的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逐渐失效,欧洲的均势也开始瓦解。
本文将从历史和政治角度探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的瓦解。
维也纳体系在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维护了欧洲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自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
方面,工业革命使得一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打破了原有的均势格局;民族
主义思潮激发了各个民族对独立和自主的渴望,给原有的帝国体系带来了挑战。这些因素
导致了维也纳体系的衰落,使得欧洲的均势逐渐瓦解。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和变革对欧洲的均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克里
米亚战争(1853-1856年),这场战争打破了维也纳体系中的均势格局,俄国势力的衰落和法国、英国势力的崛起,使得欧洲的均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其次是普法战争(1870-1871年),这场战争导致了普鲁士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从而进一步打破了维也纳体系
下的均势格局。最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这场战争彻底摧毁了维也纳体系,结束了欧洲长达百年的相对和平时期,使得欧洲的均势彻底瓦解。
在政治方面,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瓦解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而
导致的。19世纪后期,一些大国开始进行帝国扩张,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各个民族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在不断增强,希望获得独立和自主的权利,不满原有的帝国统治。这些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挑战,对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产生了巨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一种欧洲国际秩序体系。在此体系下,欧洲列强通过一系列协定和条约共同维护欧洲的均势,避免了大规模冲突的发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关系的发展,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开始出现瓦解的现象。本文将对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的原因进行探究,并分析其对欧洲国际秩序的影响。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竞争日益激化。一方面,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欧洲的生产力大幅提升,各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开始有了明显的差异,导致了经济上的竞争和不平衡。殖民帝国主义的兴起使得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使得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这些因素导致了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开始出现瓦解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对抗和矛盾逐渐升级,导致了一系列冲突和战争的爆发。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一战和二战。一战的爆发使得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欧洲陷入了动荡混乱的局面。一战后通过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国际秩序并未能有效维护欧洲的稳定和均势,反而导致了二战的爆发。二战结束后,欧洲国际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冷战的爆发使得维也纳体系的遗产再次被搁置。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瓦解对欧洲国际秩序的影响十分深远。瓦解使得欧洲陷入了长期的动荡混乱之中,各国之间的对抗与冲突不断升级,导致了大规模的战争的爆发。这种动荡混乱也使得欧洲列强的竞争日益激烈,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程度。这种瓦解还使得欧洲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成为了一个长期的难题,欧洲列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变得更加困难。
维也纳体系的衰落
第二节 梅特涅时代:维也纳体系的 多极均势格局
维也纳体系运作 维持欧洲大国均势和平、维护正统秩序 这非常符合奥地利的利益,因而梅特涅在其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1815年之后大约十几年是梅特涅体系的黄金时期 主要表现为“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大国一致行动的会议 1818年亚琛会议、1820年特洛波会议、1821年 莱巴赫会议和1822年维罗纳会议四次大国协调
波兰-萨克森问题
会议上争执最大的问题是波兰-萨克森王国前途及 归属问题。 俄国和普鲁士建议在华沙大公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 独立的波兰王国,由沙皇亚历山大兼任波兰国王。 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整个萨克森王国。 奥地利、法国和英国反对这个计划。在法国代表塔 列朗安排下,英奥法三国1815年1月缔结一项秘密 协定。三国在会上强调基于正统原则,反对俄普的 建议,并警告不惜联合作战来防止该计划。俄普收 回了建议。 最后俄国得到一个稍小的波兰王国,由沙皇兼任国 王。波兰其余领土由俄、普、奥三国瓜分,仅剩克 拉科夫为自由市。普鲁士获得萨克森40%的地区。
对维也纳会议的评价
ຫໍສະໝຸດ Baidu
批评:19世纪和现代历史学家批评它通过压制法
国大革命的自由主义和民权理念来换取和平和稳 定,忽略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趋势;同时低 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政治和社会保障的要 求,间接促成日后的欧洲革命浪潮;并且牺牲许 多小国利益以保持大国的势力均势及恢复欧洲旧 有的顽固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维也纳体系的
瓦解
浅论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国际关系学院级国政一班
王兴
摘要:
维也纳体系是建立于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国际体系,维持了欧洲近四十年的相对和平与稳定。但在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政治形势的巨变下最终土崩瓦解。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德国统一欧洲均势
引言
维也纳体系作为在近代持续近六十年的欧洲体系,曾维护欧洲近四十年的和平与稳定,这是近代欧洲保持和平时间最长的时期。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最终在时代的发展下最终沦为历史的陈迹。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欧洲均势的打破和欧洲各大国间矛盾的加剧。
(一)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
维也纳体系所存在的十九世纪正是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拿破仑虽然在欧陆争霸上失败,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思想却随着拿破仑的大军传播到欧洲各地,使欧洲各国人民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虽然维也纳会议使欧洲各国如法国、西班牙等复辟,恢复其封建统治;但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不可阻挡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浪潮在十九世纪席卷了整个欧洲,对维也纳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进而导致其瓦解。
首先,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同样使欧洲列强之间矛盾逐渐激化,使维系维也纳体系的又一支柱大国协调体制即“欧洲协调”逐渐失效。欧洲列强在干涉镇压革命问题上的分歧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矛盾日益复杂和尖锐。在欧洲1820年革命中,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已开始显现。英国反对干涉意大利革命与西班牙革命,与俄普奥三国产生了矛盾。虽然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最终遭到镇压,但大国协调一致的原则显然受到了破坏,欧洲协调体制开始破裂,主要讨论干涉西班牙革命的维罗纳会议也成为了神圣同盟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欧洲1830年革命则使得欧洲列强之间矛盾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欧洲各大国对革命后成立的法国“七月王朝”的不同态度上。俄国与英国态度截然相反:俄国极度仇视革命积极主张干涉革命但英国率先承认了法国的七月王朝新政府,普奥两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国内形势只好承认了法国新政权。俄国为避免外交孤立,最终也被迫承认法国新政府。虽然欧洲各大国最终都承认了法国七月革命后的法国新政府,但其中各国之间的分歧从中可窥见一斑,而最为突出便是英俄两国的分歧和矛盾,这也给之后两国进一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随之而来的更大规模的1848年革命则进一步激化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使得俄普奥三国的关系相互恶化,神圣同盟也随之名存实亡,无法发挥实际作用,成为了明日黄花。所谓“欧洲协调”也随着俄普奥三国不再“团结”而彻底解体。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不断的革命运动浪潮中逐步激化,不但使协调各大国之
间利益的欧洲协调机制解体,还为列强进一步的冲突与战争埋下了伏笔,而这些显然不利于维也纳体系的维系。
第三,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对比。希腊、比利时等国的独立改变了维也纳会议上所确定的政治版图。奥地利因其为多民族封建帝国,境内匈牙利、捷克、北部意大利等地区民族起义时有发生。1848年革命使奥地利更加衰落,奥地利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维护本国封建统治以及加强对境内各民族的统治上。而俄国在1848年革命中俄国经过镇压革命发展了自身的军事力量,在欧洲的地位大大提升,扩张野心也进一步增长。而德国与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唤醒了两国的民族意识,为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国特别是德意志的统一不但造成了维也纳会议以来最大的领土变更,更使得传统欧洲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大改变了欧洲大国间力量的对比;其它欧陆国家都难以与统一后的德国相单独抗衡,欧洲均势受到冲击。
第三,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本身就其民族独立与资产阶级自由民主革命精神而言冲击了维系维也纳体系存在的正统主义思想。正统主义思想本身就是为维护欧洲各国封建统治所提出的,而这一思想显然与倡导自由、民主、人权的革命思想格格不入。
(二)欧洲均势的打破
欧洲大陆上列强间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也是维也纳体系终结的重要原因。维也纳体系一开始就建立在欧洲均势之上,欧洲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