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化验单
临床化验单解读
![临床化验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73bb6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c.png)
临床化验单解读
临床化验单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等信息下达的检验指示,并记录了患者的检验结果。
解读化验单需要专业知识,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验项目及其可能的解读:
1. 血液常规:
* 白细胞计数(WBC):可检测感染、炎症等情况,异常值可能暗示感染或免疫系统问题。
*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反映贫血情况。
*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数量异常可能意味着出血或凝血问题。
2. 生化指标:
* 血糖(Glucose):高血糖可能暗示糖尿病,低血糖可能是胰岛素过多或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 肝功能指标(ALT、AST、ALP、Bilirubin):反映肝脏健康状况。
* 肾功能指标(Creatinine、BUN):反映肾脏健康状况。
3. 血脂指标:
*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4. 炎症指标:
*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反映机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5. 电解质及矿物质:
* 钠、钾、钙、镁、磷等:反映体内电解质及矿物质水平。
这些数据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请记住,临床化验单的解读需要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这些只是一些常见指标及其可能的意义。
如果您需要解读具体化验单结果,请咨询您的医生。
超全各种化验单的含义
![超全各种化验单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df096cf9f61fb7360b4c65df.png)
各种化验单的含义1。
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临床意义: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
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
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完整版)教你看懂化验单各科室【全】学医必备
![(完整版)教你看懂化验单各科室【全】学医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77698fc3f7ec4afe05a1df38.png)
看懂化验单(蛮有归纳性的,学医的有必要把此当珍藏版呵呵)一,尿常规二,血常规三,其他检查五,生化检测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二,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ALT0-40U/L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三,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1/1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0~6.84umo1/1参考总胆红素总蛋白TP60~80g/1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四,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五,碱性磷酸酶ALP成人20-110U/L儿童20-220U/L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六,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γ-GT)<50U/L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③酗酒,药物等所致七,胆固醇CHOCHO0~5.18mmo1/L<200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八,甘油三脂TG0~1.6pmmo1/L青年<150老年<200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九,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1.16-1.55mmo1/L男>40(1.03)女>45(1.16)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完整版)教你怎样看懂化验单
![(完整版)教你怎样看懂化验单](https://img.taocdn.com/s3/m/5e7885c1852458fb760b563e.png)
教你怎样看懂化验单一、尿常规二、血常规三、其他检查四、生化检测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SGPT/ALT0-40U/L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T-BIL0~18.8umo1/1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D-BIL0~6.84umo1/1参考总胆红素TP60~80g/1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ALB35.0~55.0G/L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ALP成人20-110U/L儿童20-220U/L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GGT(γ-GT)<50U/L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③酗酒,药物等所致CHOCHO0~5.18mmo1/L<200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TG0~1.6pmmo1/L青年<150老年<200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HDL-C1.16-1.55mmo1/L男>40(1.03)女>45(1.16)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学看化验单PPT课件
![学看化验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e9e8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d.png)
解读免疫化验单时,同 样需要注意各项指标的 正常范围和异常值的意 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 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分析。
例如,类风湿因子和抗 核抗体的阳性可能提示 自身免疫性疾病,而C 反应蛋白的升高可能提 示感染或炎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试剂误差
试剂的质量、保存方式和有效期等因素可能 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操作误差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习惯和责任心等 因素可能导致操作误差。
样本误差
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 差,如溶血、凝血、污染等。
化验单解读误差控制
01
选择高精度的仪器和试 剂,确保其质量和稳定 性。
02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 保养,确保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02
肾功能检查
反映肾脏功能状态。
03
血糖测定
反映糖尿病或低血糖。
04
血脂检查
反映心血管疾病风险。
免疫化验单分析
免疫球蛋白测定
反映免疫系统功能。
补体测定
反映免疫系统异常。
类风湿因子测定
反映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核抗体测定
反映自身免疫性疾病。
04 化验单解读注意事项
化验单解读误差来源
仪器误差
不同型号的仪器或同一型号仪器不同状态下 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误差。
详细描述
血常规化验单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 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这 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贫血、感染、炎症、过敏 、寄生虫感染等多种疾病状态。
详细描述
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或炎症,而 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提示贫血。此外,还需要 注意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下指标的正常范 围可能存在差异。
解读一个生化检验报告单
![解读一个生化检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dce5dd818762caaedd33d470.png)
因原化验单未注明参考值,故而将我院参考值附上,其中有几项与原结论不符,仅供参考。
化验单具体内容如下:中文名英文名结果状态单位黑龙江省医院参考值谷丙转氨酶ALT 17 U/L 0.0-40. 0(速率法)谷草转氨酶AST 19 U/L 0.0-40. 0(速率法)总蛋白TP 45.5 ↓g/L 60 .0-80.3(化学法)白蛋白ALB 26.8 ↓g/L 35. 0-55.0(化学法)球蛋白GLO 18.7 g/L 2 0.0-37.0A/G A/G 1.431.00-2.50总胆红素TBIL 11.6 umol/L 1.7-30.0(化学法)直接胆红素D-BIL 3.8 umol/L 0.0-15.0(化学法)(此为肝功能化验)葡萄糖GLU 4.6 mmol/L 3 .85-6.05(酶法)(此为血糖化验)尿素氮 BUN 7.9 ↑mmol/L 2.8 5-8.50(酶法)肌酐CREA 226 ↑umol/L 44.0 -160.0(苦味酸法)尿酸UA 463 ↑umol/L 150.0-420.0(酶法)(此为肾功能化验)总胆固醇CHOL 7.48 ↑mmol/L 2.00-5.20(酶法)甘油三酯 TG 3.01 ↑mmol/L 0.22-1. 98(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1.42 mmol/L 0.90-2.00(直接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50 ↑ mmol/L 1.57-4.80(直接法)(此为血脂化验)乙肝表面抗原HBSAG 阴性阴性(此为乙肝化验)这是一张肝功、血糖、肾功、血脂、乙肝的化验单,↓代表降低,↑代表升高,没有箭头表示在正常范围。
某些正常参考值每个医院化验室因为仪器不同、试剂不同、检验方法不同而会有所不同。
比如血肌酐,仅我们哈尔滨就有好几个实验室指标,已见到过的有最高值80,97,110,160 umol/L。
此化验单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就与我院参考值不符,说明该实验室参考值低于我院。
学会读懂化验单PPT课件
![学会读懂化验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ed8a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b.png)
识别常见异常指标
详细描述
在生化检查中,如果出现肝功异常、肾功能不全等异常指 标,可能提示相应器官功能受损或出现病变。
总结词
了解常见疾病对应指标变化
详细描述
某些疾病会导致特定的生化指标变化,如肝炎可能导致转 氨酶升高,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 。了解这些对应关系有助于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生化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 断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生化检查,医生可以了 解患者体内各种化学物质含 量,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肝脏 、肾脏、胰腺等器官的功能 异常,以及糖尿病、高血脂 等代谢性疾病,为进一步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免疫检查
免疫检查是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状态的实验 室检查,对于了解人体免疫功能和诊断免疫相关疾病
学会读懂化验单PPT课件
目录
• 化验单简介 • 化验单的解读方法 • 常见化验项目解析 • 化验单解读实例 • 常见化验单解读误区与纠正
01 化验单简介
化验单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化验单是医院或医疗机构对患者 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进行 化验后得出的结果报告。
作用
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帮助医生 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辅助医生 制定治疗方案。
03 常见化验项目解析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之一,用 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可能的疾病状态。
血常规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诊断 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 分类、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 反映贫血、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的存在。
总结词
识别尿液异常指标
详细描述
在尿常规检查中,如果出现尿液浑浊、血尿、蛋白尿等异 常指标,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疾病或肾脏病变。
25项血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
![25项血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4af2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6.png)
25项血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血红蛋白浓度(Hb)介绍: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正常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1.血红蛋白增多(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2.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2)病理性减少: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②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③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红细胞计数(RBC)简介: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值增多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③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④慢性一氧化碳中毒;⑤肾癌,肾上腺肿瘤;⑥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⑦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化验单范本
![化验单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8c377761bceb19e8b9f6bacd.png)
化验单范本1.血常规化验单样本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https://img.taocdn.com/s3/m/e1894f79ce2f0066f4332229.png)
血清总蛋白:60-80 g/L(克/升)
血清白蛋白:36-50 g/L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5-2.5∶1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由于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以及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等原因,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而急性或局部肝损害时这两个指标多为正常。因此,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主要用于反映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总蛋白减低常与白蛋白减低一起出现,总蛋白增高常同时伴有球蛋白增高。
大便常规化验单
大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以及查虫卵等。 正常人的粪便,一般是黄色成形的,没有血和粘液,没有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和原虫。如果粪便的颜色是陶土色或灰白色,可能是得了胆道梗阻;如果粪便是柏油样黑色,可能是上消化道有出血,或者服了活性炭、铁剂等药物;如果粪便是红色,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结肠、直肠或肛门有病的人,粪便有时呈红色。 大便中验出有红、白血球在+---++”以上,就可以认为是菌痢;只查出白血球,说明是肠炎;只查出红血球,多半是患了结肠炎,肿瘤、息肉、肠结核和痔疮出血等。验虫卵可以从大便中查出蛔虫卵或绦虫卵。
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
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 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 SPI>0.2表示选择性差。
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相反,表示选择性差。
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
正常情况:23~62μl/min
增高:肾小管损害。本试验是了解肾小管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特别有助于发现轻型患者。
[正常参考值]
0.3-0.7mg/dL。
[临床意义]
大生化化验单各项解读
![大生化化验单各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f3f21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d.png)
大生化化验单各项解读生化化验单是医学检验中常见的一项检查,可以提供关于人体血液中各种物质的信息,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对大生化化验单中各项指标的解读: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负责运输氧气到全身组织。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3.5-17.5克/分升,成年女性为11.5-15.5克/分升。
若血红蛋白过低,可能存在贫血的情况,而过高可能与脱水或其他疾病相关。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范围为3.5-10.5千/立方毫米。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炎症,而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表明免疫功能低下。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正常范围为150-450千/立方毫米。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4. 血清尿酸(UA):血清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范围为2.4-7.0毫克/分升。
血清尿酸水平过高可能与痛风或肾脏问题相关。
5. 肌酐(Cr):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正常范围为0.6-1.2毫克/分升。
肌酐水平高可能与肾脏疾病或肌肉受损相关。
6. 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是肝脏和肾脏协同代谢产生的一种氮代谢产物,正常范围为7-20毫克/分升。
血尿素氮高可能与肾脏功能减退或脱水有关。
请注意,这只是对大生化化验单中部分指标的解读,其他指标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医生的综合判断。
如果您对化验单中的指标有任何疑问,请咨询您的医生进行详细解读和诊断。
全血检验报告单解读
![全血检验报告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5bf13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8.png)
全血检验报告单解读全血检验报告单是医学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通过对全血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的存在或潜在风险。
下面我们将对全血检验报告单中常见的指标进行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携氧运输。
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脱水、肺部疾病或其他疾病有关;而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贫血、失血、骨髓抑制等疾病相关。
2.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对血液的稠度和输送氧气能力有直接影响。
红细胞压积的升高可能与脱水、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有关;而红细胞压积的降低可能与贫血、失血、营养不良等疾病相关。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机体内的免疫细胞,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与感染、炎症、应激、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有关;而白细胞计数的降低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感染等疾病相关。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碎片,主要负责止血和凝血。
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可能与炎症、感染、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有关;而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可能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相关。
5. 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中性粒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清除细菌、真菌等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可能与感染、炎症、应激等疾病有关;而中性粒细胞比值的降低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等疾病相关。
6.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感染、炎症、组织损伤等疾病有关。
综上所述,全血检验报告单中的各项指标都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解读,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疾病的存在或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全血检验报告单,及时复查和咨询医生,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全血检验报告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清晰的认识。
怎样看化验单(血、尿、粪)
![怎样看化验单(血、尿、粪)](https://img.taocdn.com/s3/m/5035d572f46527d3240ce0e4.png)
怎样看化验单(血、尿、粪)血液部分血红蛋白(Hb)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
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1012/升;女:(3.5-5.0)×1012/升。
红细胞增多,多见于剧烈呕吐、多次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肿瘤、高原生活、胎儿及新生儿、剧烈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严重的心肺疾患(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连症)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妊娠中、后期及贫血。
白细胞计数(WBC)初生儿:20×109/升;2岁时:11×109/升;成人:(4-10)×109/升。
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较严重的组织损伤及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杆菌感染、病毒感染、虐疾、再生障碍性贫血、职业中毒(铅、汞、苯)、长期接触放射线、肿瘤化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脾功能亢进。
红细胞比积男:0.40-0.50;女:0.37-0.48。
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的脱水、大面积烧伤、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及妊娠稀血症。
血小板计数(BPC)(100-300)×109/升。
增高见于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病、癌组织浸润骨髓、血小板紫癜、巨大血管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时间(GT)4-12分钟(玻璃食管法)。
延长见于血友病、严重的肝损害、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等。
凝血酶原时间(PT)12-15秒。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酶原减少病、胃肠道紊乱致维生素K吸收减少、肝脏病、阻塞性黄疸等。
血糖(Glu)3.9-5.6毫摩尔/升。
增高见于糖尿病、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或腺瘤、脑震荡、脑瘤、脑出血等;降低见于胰岛细胞瘤或腺瘤、口服降糖药物过量、呆小症、粘液性水肿、肝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673bf5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e.png)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在现代医疗领域,医院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是医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因此,学会仔细阅读和理解医院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对患者自身了解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有效地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
首先,了解常见的检查检验报告单类型。
常见的检查检验报告单有:血常规报告单、尿常规报告单、粪常规报告单、血生化指标报告单、肝功能报告单、心电图报告单、超声检查报告单、CT/MRI报告单等。
不同类型的报告单对应不同的检查项目,了解报告单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报告单内容。
其次,学会认识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
在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含义。
例如,在血常规报告单中,常见的指标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参考相关医学书籍、相关医学网站或请教专业人士来获取相关知识。
逐渐掌握各项指标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报告单的内容。
第三,注意报告单上的异常值。
异常值通常用于表示项指标异常或超出正常范围。
当我们看到报告单上的异常值时,我们应该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便进一步了解异常值的原因和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同时,异常值的出现也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第四,结合疾病症状和病史分析。
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通常只是一个辅助的诊断工具,不能独立确定诊断。
因此,我们在看报告单时,应该结合患者自身的疾病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病情的综合分析,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第五,不要慌张,及时求助专业人士。
对于一般的常见疾病,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来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
然而,对于复杂的疾病或不确定的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毕竟,专业人士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准确的解释和指导。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https://img.taocdn.com/s3/m/ce6cb44faeaad1f347933f65.png)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去医院看病免不了做一些化验与检查,患者做完化验拿到化验单后,往往不知化验单上的外文符号与各种数据代表什么,是否正常,总去问医生也不太可能。
因此我介绍一些有关化验检查的基本知识,供参考;其所提示可能患的病症,也仅供参考。
血常规化验单1、红细胞(红血球)计数(RBC)正常值成年男性:4.0~5.5×1012/L(或400万~550万/mm3),成年女性:3.5~5.0×1012/L(或350万~500万/mm3)。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①各种原因造成的贫血;②造血障碍、溶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①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心脏并煤气中毒等;②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时及高山缺氧。
2、血红蛋白(HGB),即“血色素”正常值男性:120~160g(或12~16g/dl),女性:110~150g /L(或11—15g/dl)。
其增多或减少所提示的疾病与红细胞相同。
3、白细胞(白血球)计数(WBC)正常值成人4~10×109/L(或4000~10000/mm3)白细胞减少常见于:①骨髓造血细胞遭破坏,如长期接触放射物、应用抗癌药物化疗。
②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白细胞增高常见于:①各种感染及组织损伤。
②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玻 .尿常规化验单肾功能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表项目参考值临床意义素氮N)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素正常情况:3.2~7.0mmol/L。
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慢性尿路梗阻等。
酐正常情况:成人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化验单详细分析汇总
![化验单详细分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442e35cbcd126fff6050b4e.png)
⑤单核细胞英文缩写:M%
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活动性结核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5)血小板计数英文缩写:PLT增多(大于400×109/升):①骨髓增生综合征: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红细胞增多症等。②急性反应:急性感染、失血、溶血等。③其它:脾切除术后。
减少:常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也可见于大手术及某些传染病的早期。
③嗜碱性粒细胞英文缩写:B%
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某些转移癌。
④淋巴细胞英文缩写:L%
增多:常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和结核病恢复期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
糖尿病相关抗体
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胰岛细胞抗体(I C 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健康人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这三种抗体均呈阴性。1型糖尿病多呈阳性,其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诊断价值最高,其阳性率高达90%且可持续多年。
血脂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除血糖高以外,往往还同时伴有血脂代谢异常等,共同构成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3)白细胞计数英文缩写:WBC
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出血、中毒(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手术后等。
降低:常见于某些传染病(伤寒、疟疾、病毒感染等)、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脾功能亢进、恶病质、放疗或化疗后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化验单1。
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临床意义: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
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
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
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2.尿常规蛋白(PRO)正常为阴性尿糖(GLU)正常阴性红细胞(RBC)正常0-1/高倍白细胞(LEU)正常0-5/高倍尿酸盐结晶(NIT)酮体(KET)正常阴性尿胆元(UBG)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胆红质(BIL)正常阴性尿潜血(ERY)正常阴性比重(SG)正常1.018临床意义:泌尿系统感染时,LEU常为30~50个/高倍(正常值为阴性:neg)、PRO "+"(正常值为阴性:neg)。
如同时伴有大量NIT,及ERY阳性(正常为neg)则提示为泌尿系统结石(继发);GLU "+~+++"要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存在。
因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感染。
3. 血气和电解质(血生化)正常参考值酸碱度(PH)7.35-7.45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5mmHg氧分压(PaO2) 75-100mmHg碳酸氢根离子(HCO3-)21.3-27.3mmol/L钠离子(Na+) 136-146mmol/L钾离子(K+) 3.5-5.5mmol/L氯离子(Cl-) 96-106mmol/L临床意义:电解质紊乱可有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四种情况。
血PH(代表酸碱度)及HCO3-(碳酸氢根离子)增高,是碱中毒的标志。
碱中毒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困难,血中CO2(二氧化碳)蓄积导致PaCO2(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和PaO2(氧分压)下降。
胃液中含有丰富的K+(钾)、Cl-(氯)离子,频繁的呕吐造成K+和CL-的大量丢失,从而使血清K+、Cl-降低。
碱中毒是代谢原因引起的,并非呼吸原因所致。
同时伴有血清K+和CL-降低,故可诊断为代谢性(低钾低氯)性碱中毒,需立即行补液治疗,补充丢失的K+和CL-,并纠正碱中毒,避免病情进一步变化,造成严重后果4.肝功能项目单位正常参考值谷丙转氨酶(ALT)IU/L (1~38)谷草转氨酶(AST)IU/L (8~40)碱性磷酸酶(ALP) IU/L (100~275)r-转肽酶(GGT) IU/L (9~40)总胆红素(TBIL)umol/L (4~20)直接胆红素(DBIL)umol/L (0~7)临床意义: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r-转肽酶)、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反映肝功能异常(损害),TBIL(总胆红素)增高提示黄疸,由胆道梗阻所致。
常见的原因有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或胰头肿瘤压迫、侵犯胆总管所致。
5.乙肝2对半检验正常表面抗原(HBsAg)阴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或阳性e抗原(HBeAg)阴性抗-HBe 阴性核心抗体(抗-HBc)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这里指的是检查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里的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应称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记物,由于有三种抗原及与它们相应的三种抗体,核心抗原通常不检测,因此只检测二种抗原及三种抗体,二种抗原是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三种抗体则分别是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及(抗-HBe)。
查到HbsAg、HbeAg及抗-HBc即“大三阳”,而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即“小三阳”。
表面抗体即抗-HBs,它是乙型肝炎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
当发现仅抗-HBs阳性时,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是处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
抗-HBs常在HbsAg转阴以后的一段时间出现,可持续多年;其次发现仅表面抗体阳性,而无既往明确的乙肝感染史,亦说明既往有过HBV的隐性感染,疾病已痊愈,病毒已被清除;最后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的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保护性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另外,一种较少见的暴发性肝炎发病时,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很强烈,此时可以产生高滴度的表面抗体,但这种免疫亢进可能损伤机体,带来不良后果,发生大块肝叶坏死导致肝衰竭。
对HBsAg携带者升学、就业、结婚等有什么限制?由于人们对HBsAg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HBsAg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
HBsAg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们中不乏有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
除了某些学业,如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业,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
这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偶而通过唾液、XX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的人。
至于结婚,只要对方抗HBs阳性,或HBsAg阳性,就不存在相互传染的问题。
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
“大三阳”的转归当“大三阳”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被激活时,免疫系统能识别出乙肝病毒的抗原物质和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并出现清除病毒的反应,这是机体的一种自身保护反应。
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时受感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转氨酶升高,有时还会有胆红素的升高(即黄疸)。
但这种清除常常是不彻底的,对于非复制状态的病毒常常不能杀死而呈潜伏状态。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又重新开始复制,感染新的肝细胞,并导致新一轮的免疫攻击。
如此反复清除、破坏,再清除、再破坏的过程,就是慢性肝炎发展的过程。
随着血液中病毒的清除,血清中抗-HBe出现,HBeAg消失,也就从“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
由此可见,能从“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对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感染变异病毒者除外)来说象征着体内病毒复制的下降,病毒数量的减少,有时血液中甚至检测不到病毒。
虽然“大三阳”或“小三阳”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直接相关,但病毒减少时受感染的肝细胞会减少,免疫反应和肝损伤也会减轻,因此我们在治疗中总希望能将“大三阳”转成“小三阳”,使病毒的复制下降到最低水平,这样对病人是十分有利的。
“大三阳”是否病情很重?乙肝三系阳性与肝损害是两回事。
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只能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而且病毒数量也较多,但不等于肝脏的炎症和损害就重。
肝脏有否损害及其程度简单地判断可以看肝功能的化验结果,更准确的判断应该做肝穿刺。
“小三阳”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之间的关系“小三阳”者中,平时无肝炎症状,肝功也一直正常的人,也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据估计,全世界携带有乙肝病毒的人群约有2.15亿人,我国约有1.2亿左右,北京市约有60多万。
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赖以持续生存的宿主,对于乙型肝炎的传播和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因此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
因此HBsAg携带者不得献血,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
与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密切接触时,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防患于未然。
HBsAg和HBeAg能否转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阴转可能性很大;但慢性肝炎和携带者的HBSAg转阴是很少了,年转阴率仅为1-2%。
现有的药物也没有能使它消失的。
至于HBeAg,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有50%以上的人将会阴转,并产生抗一HBe。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法昔洛韦等都有可有使e抗原转阴。
HBeAg转为抗-HBe是潜伏感染的证据,表示病毒复制不活跃。
乙型肝炎只有当出现表面抗体(抗一HBS)阳性时,才可被认为病毒基本消灭或完全消灭。
HBsAg和HBV妇女生育时有何危险?危险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最大的危险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但对于HB砒携带者和慢性HBV携带者传染给新生儿的机会不一样。
有文献报道,HBs地及HB毗双阳性母亲娩出的婴儿在围产期感染HBV的可能性为70%~叨叽,而HBs纯单阳性的母亲娩出的婴儿在围产期感染的可能性只有30%。
凡围产期感染者6%-95%将发展成为慢性HBV携带者;幼儿期感染的则有30呢将成为慢性携带者,而成人感染后成为慢性携带者的比例仅占5%~10%。
这充分说明,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是最危险的。
2.如果患者真正是一个慢性HBsAg或HBV携带者,也就是说,她不是隐匿进展的慢性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则妊娠经过会和健康妇女无大区别,如果是肝功能代偿良好的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其妊娠后有可能发生肝功能的损害,ALT升高,甚至出现黄疸,在生育时发生危险,例如发生产后大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