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1

合集下载

农林气象学 2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农林气象学 2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v=
波长
频率
辐射的度量和单位: 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
辐射通量(F):
定义: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单位:J·s-1或W 辐射通量密度(E)
dF dQ E ds dsdt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单位: J·s-1·-2或W·-2 m m
光通量、光通量密度、照度 ★ 光通量及单位 单位:流明(lm) ★ 光通量密度及单位 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称为照度 单位:流明/米2(lm·-2), m lx,音译为勒克斯,1 lx=1 lm·-2 m ★ 一只40W的普通白炽灯的光通量为350~470lm, 而一只普通直管型荧光灯光通量为2800lm,是白 炽灯的6~8倍。 表征辐射通量而产 生光感觉的量
拉萨街头
气溶胶粒子的漫射
太湖日出
3、大气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参与反射作用的物质: 大气中较大的尘粒和云滴、云层 云的反射作用 其反射能力随云状、云量和云厚而不同。云 量愈多,云层愈厚,反射愈强。云层平均反射率
为50%~55%(高云反射率约25%、中云50%、低云
65%)厚云层反射可达90%。
第一节
太阳辐射
这种现象会导致人们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 “万物生长靠太阳”自然界发生的一切物理过 程和物理现象,以及一切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 体正常的生物钟。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 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以太阳、地面和大气的辐射能量 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人造 作为自己的能源基础。 光让“白天”时间延长,对于像猫头鹰这类 的夜行性鸟类来说,是十分可怕的。因为这 玻璃反射光即是所说的光污染。国际上一般将光 被迫使它们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生理发育 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的改变也就是不容臵疑的。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PPT课件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PPT课件

径比波长小的空气分子,则辐射的波长愈短,散射得
愈强。
-
19
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对比关系是:对于一定大小的 分子来说,散射能力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种散 射是有选择性的,称为分子散射。
Iλ=C/λ4
-
20
⑵粗粒散射,也称为漫射 ❖ 粗粒散射为非对称的形式,向射入光方向伸长。 ❖ 散射质点愈大,这种偏对称的程度更加增大。如果太
-
17
由以上分析可知: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而使穿过大 气后的太阳辐射光谱变得极不规则。
❖ 由于大气中主要吸收物质(臭氧和水汽)对太阳辐射 的吸收带都位于太阳辐射光谱两端能量较小的区域, 因而吸收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不大。也就是说,大 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并不多,特别是对于对流层大 气来说,太阳辐射不是主要的直接热源。
-
18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
质点时,都要发生散射。但散射并不像吸收那样把辐
射转变为热能,,而只是改变辐射的方向,使太阳辐
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因而经过散射
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两种形式:
⑴分子散射,也叫蕾利散射。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的是直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一节 太阳辐射 第二节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第三节 大气的增温和冷却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五节 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
1
第一节 太阳辐射
❖ 据计算,一年中整个地球可以由太阳获得5.44×1024J 的热量。这是地面和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来自宇宙其 他星体的辐射能仅及来自太阳的辐射能的亿分之一。从地球 内部传送到地面上的热量,也仅及来自太阳的辐射能的万分 之一,这和来自太阳的辐射能比较起来,都是极其微小的。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讨论与大气温度有关的辐射能量及其转化,说明了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揭示了大气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名词解释]辐射、辐射能、辐射强度、辐射通量密度、黑体、太阳常数、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行星反射率、大气窗口、地面有效辐射、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泊松方程、位温、假相当位温、大气稳定度、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较差、热赤道、逆温1.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2.辐射能: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输的能量。

3.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对球面坐标系,即单位立体角)的辐射能。

4.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5.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完全吸收任何波长的外来辐射而无任何反射的理想物体。

6.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日地距离处,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7.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8.散射辐射:经过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9.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10.行星反射率:全球平均而言,太阳辐射约有30%被散射和漫射回宇宙,称之为行星反射率。

11. 大气窗口:大气在整个波长段,8-12μm处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

12.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只差。

13.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14. 湿绝热直减率: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的直减率。

15. 泊松方程:即干绝热方程,即绝热变化时温度随气压变化的具体规律。

16. 位温:气压在1000hPa处所具有的温度。

17. 假相当位温:当气块中含有的水汽全部凝结降落时,所释放的潜热使原气块的位温提高到了极值,这个数值称为假相当位温。

18. 大气稳定度,气块受任何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大气的热能和温

大气的热能和温

电磁波谱
不同电磁波的具体波长范围
名称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

中红外

线
远红外
超远红外
毫米波


厘米波
分米波
波长范围 100埃~0.4微米 0.4微米~0.76微米 0.76微米~3.0微米 3.0微米~6.0微米 6.0微米~15微米 15微米~1000微米
1~10毫米 1~10厘米 10厘米~1米
(三)辐射差额
定义: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不仅不停地向外放出辐射能, 而且还不停地吸收别的物体放出的辐射能,在某一时段内, 收支差额即为辐射差额额。
若:
收入>支出
差额为正
温度升高
收入=支出
差额为零
温度不变
收入<支出
差额为负
温度降基尔霍夫定律 2、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3、维恩定律
反射 Qr
Qa 吸收 能量守恒:Qa+Qr+Qd=Qo
透射 Qd
Qa / Qo +Qr / Qo +Qd / Qo =1 a + r + d =1
吸收率 反射率 透射率 分别表示物体对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的能力
(二)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Qa Qr Qd 1 QO Qo Qo
a + r + d =1 吸收 反射 透射
一、辐射的基本知识
• (一)辐射与辐射能
• 在物体中,带电粒子在原子或分子内部的振动可以 产生电磁波。由于带电粒子作热运动时具有加速度, 而且有不同的频率,因而发出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 波。
•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 能量。

第2章--大气的热能与温度

第2章--大气的热能与温度

热特性成分
固体 空气

容积热容量 (×106J·m-3·℃-1)
2.05~2.43 0.0013 4.19
热导率 (×106J·m-1·s-1·℃-1)
0.8~2.8 0.021 0.59
导温率 (×106m-2·S-1)
0.39~1.15 16
0.15
38
2.4 土壤温度及其变化
导温率(K):又称热扩散系数 ❖定义:单位体积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流入或流 出J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也称 热扩散率。 K=λ/ Cv ❖导温率的意义:表示土壤因热传导而消除土层间 温度差异的能力。
23
2.2 太阳辐射
反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主要是云层的反射,平均 反射率为50%左右
太阳辐射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
24
2.2 太阳辐射
减弱因素 ❖大气量(m) 常用太阳光线通过大气的实际射程与大气垂直厚度 的比表示 。当h=90 °时,即 m=1,且当太阳高度 角为h时,m=1/sinh 当h>60°时,准确度可达0.01; 当h<30°时,误差较大。
34
2.4 土壤温度及其变化
➢ 热量传递的方式 辐射热交换:下垫面和大气之间热交换的主要方式。 潜热交换:由于水相变化而传递的热量。是下垫面和 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间接方式。对天气过程的形成、 演变起重要作用。 分子传导:土壤中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35
2.4 土壤温度及其变化
流体流动热交换:是大气、海洋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 方式。 ❖平流:是水平方向上热交换的主要方式,对缓解地 区间和纬度间的温差有很大作用。 ❖对流:地面和低层大气的热量向高层大气传递的主 要方式。 自由对流 动力对流 ❖乱流:是地面和低层大气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第二章_大气热能与温度

第二章_大气热能与温度

球坐标系中,半径为r的球面上位 于天顶角 和方位角 处的立体
角微元dΩ定义为:

d rd r sind / r2 sindd

积分得球体的球面弧度Ω:
2
2
d sindd 4
00
00
d sindd
dl dα
S0 大气
Sm
mh
h
S
地面
地面太阳直接辐射强度S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一节 太阳辐射
二、太阳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 ②太阳散射辐射:
散射辐射的强弱也与太阳高度角及大气透明度有关。 • 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到达近地面层的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就
相应地增强;相反,太阳高度角减小时,散射辐射也弱; • 大气透明度不好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增多,散射辐射增强;反
辐射的度量 (6) 宽带辐射通量(F):单位时间
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所有波长的辐射能, 单位为W m-2。
F Fldl F Fldl F Fldl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一节 太阳辐射
一、辐射基本知识
辐射的度量 (7)平行光辐射条件下,辐射通量与辐射强度的关系:
红外 窗口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一节 太阳辐射
二、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的减弱: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 定义:太阳辐射遇到大气分子或杂质粒子等时转向各个方向传播; • 特点: 分子散射(Rayleigh散射):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散射越强,故晴天为蔚蓝色; 粒子散射(或米散射):无选择性。散 射系数不随波长而变,又称漫散,雨或 雾天天空为乳白色正是米散射结果。

气象气候学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与温度

气象气候学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与温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与温度
辐射强度( ) 辐射强度(I)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 是指单位时间内, 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 积的辐射能。 积的辐射能。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与温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与温度
(3)维恩(Wein)位移定律 )维恩( ) 根据研究, 根据研究,黑体单色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与其 绝对温度成反比, 绝对温度成反比,即: λmT=C 上式称维恩位移定律。如果波长以微米为单位, 上式称维恩位移定律。如果波长以微米为单位,则常数 C=2 896µm· K。上式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其单色辐 。上式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 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愈短;反之,物体的温度愈低, 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愈短;反之,物体的温度愈低, 其辐射的波长则愈长。 其辐射的波长则愈长。
气象学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与温度
(2)斯蒂芬 玻耳兹曼定律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 由实验得知,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放射能力是 随温度、波长而改变的。 随温度、波长而改变的。随着温 度的升高, 度的升高,黑体对各波长的放射 能力都相应地增强, 能力都相应地增强,物体放射的 总能量也会显著增大。 总能量也会显著增大。
设投射到物体上的总辐射能为Q 被吸收的为Q 设投射到物体上的总辐射能为 0,被吸收的为 a,被反射的为 Qr,透过的为 d。根据能量守恒原理:Qa+Qr+Qd=Q0 透过的为Q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经变化得: 经变化得:Qa/ Q0+Qr/ Q0+Qd/ Q0=1 式中左边第一项为物体吸收的辐射与投射于其上的辐射之比, 式中左边第一项为物体吸收的辐射与投射于其上的辐射之比, 称为吸收率( ); );第二项为物体反射的辐射与投射于其上的辐 称为吸收率(a);第二项为物体反射的辐射与投射于其上的辐 射之比,称为反射率( ); );第三项为透过物体的辐射与投射于 射之比,称为反射率(r);第三项为透过物体的辐射与投射于 其上的辐射之比,称为透射率( ), ),则 其上的辐射之比,称为透射率(d),则a+r+d=1。 。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或到达任意表面的辐射能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瓦/米2
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辐射通量密度
因其没有限定方向,所以根据辐射方向的不同,将辐射通量密度分 为
辐出度:放射体表面所放出去的辐射通量密度 辐照度:到达接受面的辐射通量密度
可见光的度量不用能量单位而用光能单位
光照度(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单位:勒克斯(LUX)
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之间处于平均距离 (1.5×108km)时,垂直入射光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 单位:W•m-2 数值:1367+7 W•m-2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 弱
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散射作用
反射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
第一节 太阳辐射
一、辐射的基本知识
1.辐射的概念
2.辐射的波粒二象性 3.有关辐射的基本物理量 4.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5.辐射的基本定律
1.辐射的概念
定义: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其温 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不停的以电磁波或 粒子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这种传递能量 的方式叫辐射,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的能 量称为辐射能。
辐射是能量传播的方式之一,并 且是太阳能传输到地球的唯一方式。
K=273+℃
2.辐射的波粒二项性:

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的粒子性
辐射的波动性
电磁波的性质是用波长( λ)和频率(ν)表示 波长的单位μm(微米)或nm(纳米)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1 μm=10-6m 1nm= 10-9m

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 都要发生散射。 但散射并不像吸收那样把辐射转变为热能,而只是改变辐射 的方向,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二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一、填空题:1.太阳表面的温度为,地球每年从太阳上获得的热量,仅为太阳热量的。

2.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以上,都在不停地以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

3.电磁波的范围是,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4.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为,属于长波辐射。

最大放射能力对应的波长是 um。

5.物体的r、 、d之间关系是,分别代表物体的能力。

6.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所对应的波长是,属于光,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是。

7.大气上界的太阳常数是。

8.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有三种被削弱的方式9.大气层中主要的吸收物质是,且具有吸收特性,仅占太阳辐射的 %。

10.氧气最强的吸收带属于部分。

11.臭氧最强的吸收带属于部分,而且还吸收属于部分。

12.天空出现白色是因为多。

13.地表面辐射能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14.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是,影响因素有。

15.地面辐射差额的公式是,白天为值,气温,夜晚为值,气温。

纬度愈低,Rg >0的时间愈。

16.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度而逐渐减小,在辐射差额为0,在辐射差额小于零。

17.“大气窗”对地表起到作用。

18.烟幕预防霜冻的原理是。

19.大气辐射差额是值,说明大气的热能是亏损。

20.高低纬间有水平气流的运动,是由于引起的。

21.传导是依靠分子的热运动将从一个分子传给另一个分子。

22.辐射发生于间、间,是最重要的热量交换方式。

23.对流是重要途径。

24.乱流是热量交换的重要方式。

25.潜热交换主要是在中起作用。

26.泊松方程是,此公式表明,干绝热变化中气压降低温度呈。

27.干空气任一高度处的温度表达式是,其中温度递减率是。

28.大气稳定度是指使具有或返回原来位置的或。

29..当γ<0时称,γ=0称,这样的大气层结是。

30.条件性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是,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是,对于饱和空气则是。

31..不稳定能量的类型有。

32.气温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其中周期性变化有。

大气热能和温度

大气热能和温度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与温度●教材分析:本章分为五小节。

内容涵盖太阳辐射;地面、大气之间的热传导、热平衡;以及大气增温、冷却的各种方式和大气温度的时间、空间分布格局。

围绕气温这个最为重要的气象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使学生不仅知道太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知道太阳辐射的能量如何转化为大气热量,热量的传递有那些过程,大气热量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有那些特点及变化。

其中,第一节太阳辐射介绍了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黑体辐射定律可以作为一般得了解。

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内容既是基础,也是重点,也是本章乃至本书的关键。

第二节地面和大气辐射重点有:地面和大气辐射都是长波辐射;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大气逆辐射;地——气系统热量平衡的思想。

难点:大气窗口、地面有效辐射、地面的辐射差额、大气辐射差额、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第三节大气的增温重点有:海陆的增温和冷却的差异;气温的非绝热变化;干绝热过程和湿绝热过程;大气的稳定度及判别方法。

第四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重点有: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第五节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重点有:世界1月和7月海平面气温分布图;逆温及其在气象上的意义。

●教学设想✧课时安排:本章可用10个教学课时,1个实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教材分析中的所有基础及重点内容(黑体字)2、课程讲完之后,可以配合实验课对气温中的最高最低温度、气温、地温、日照的观测进行实习,同时学会仪器的安装。

✧授课类型:讲授、实验✧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见幻灯片●参考资料:1、《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周淑贞高等教育出版社2、《风云变幻的大气》杨遵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3、《细说八方晴雨》林之光科学普及出版社4、《气象与生活》林之光江苏教育出版社5、《气象学与气候学》张菀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本章小结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是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而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02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02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3、维恩位移定律
根据研究,黑体单色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 应的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即
λmT=C (C为常数) 上式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其单色辐射 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愈短;反之物体的 温度愈低,其辐射的波长愈长。
二、太阳辐射
太阳一刻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 间放射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 能,简称太阳辐射。
2、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 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 的1平方厘米面积内,1分钟内获得 的太阳辐射能量,称太阳常数 (I。)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对比曲线1和5可以看出太阳辐射光谱 穿过大气后的主要变化有:
①总辐射能有明显的减弱; ②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变得极不规则; ③波长短的辐射能减弱的更为显著。
如果dt时间内通过ds面积的辐射能为dΦ ,
那么辐射通量密度可表示为:
E= dΦ / dt ds
(4)辐射强度I—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 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单位立体角内) 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强度,单位是W/M2。
(5)E与I之间的关系:
辐射强度与辐射通量密度有密切关系, 在平行光辐射的特殊情况下,辐射强度 与辐射通量密度的关系为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一节 太阳辐射
一、关于辐射的基本知识
(一)辐射与辐射能 1、定义
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 方式叫辐射。 辐射能——以辐射的方式向四周输送的能 量,叫辐射能,简称辐射
辐射能是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播的,电磁波 的波长范围很广,如下图所示。
(2)对不同物体,放射能力较强的物体, 其吸收能力也较强,放射能力较弱,吸收 能力也较弱。
(3)对于同一物体,如果在某温度下,它 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那么,在同一温度 下,它也吸收某一波长的辐射。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黑体的温度与其辐射光谱联系起来了。即使对非黑体,只要知道它们
的温度和吸收率,利用基尔荷夫定律,它们的辐射能力也可以确定。
2006-09-13
6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 图2.5太阳辐射光谱是如何绘出的? • 所以:
太阳表面温度6000K,太阳辐射最强的波长为0.457微米,称短波辐 射,太阳中心为2万多度。 大气约250K,大气辐射称长波辐射 地面约300K,地面辐射称长波辐射
• 这种辐射能量的现象又叫热辐射。热辐射 是传递热量的一种方式,以光速传播,既 不靠介质,也不靠对流。
2006-09-13
2
•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称辐 射通量密度(E),单位是W/m2。
•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 位面积(对球面坐标系,即单位立体角) 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强度(I)。其单位是 W/m2 或W/sr。
2006-09-13
10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 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决定于地表面的性质和状态。 • 陆地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约为10%—30%。其中深色土
比浅色土反射能力小,粗糙土比平滑土反射能力小,潮湿土 比干燥土反射能力小。 • 雪面的反射率很大,约为60%,洁白的雪面甚至可达90%。 • 水面的反射率随水的平静程度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而变。当 太阳高度角超过60°时,平静水面的反射率为2%,高度角 30°时为6%,10°时为35%,5°时为58%,2°时为79.8 %,1°时为89.2%。对于波浪起伏的水面来说,其平均反射 率为10%。因此,总的说来水面比陆面反射率稍小一些。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它是波长与温度的函数。
太阳表面温度6000K,太阳辐射最强的波长为0.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气象学第二章大气热能和温度

气象学第二章大气热能和温度
气象学第二章大气热能和温度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① 分子散射(蕾利散射):
原因:空气分子的直径小于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波长。
规律:在此前提下,波长越短,散射越强,散射能 力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例子:雨过天晴,天空呈青蓝色,因为青蓝色光波 长较短,容易被散射。
② 粗粒散射
原因:固液微粒的直径大于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波长。
规律:辐射的各种波长同样地被散射。
例子:尘埃雾粒较多时,天空呈灰白色;浪花之白 色。
气象学第二章大气热能和温度
气象学第二章大气热能和温度
2.电磁波:
波长范围:10-10微米—几公里长的无线电波
其中:0.4-0.76微米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 比可见光波长更长的有红外线、无线电波;更短的有紫 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等
气象学研究的太阳、地球和大气的热辐射的波长范 围大约在0.15-120微米之间
吸收带位于红外区,4.3微米附近 紫外区(0.2-0.3微米): 可见光区(0.6微米附近,比较宽)
氧气 紫外区(<0.2微米); 可见光区(0.69、0.76微米附近)。都很微弱
固液 微粒 吸收甚微
由于大气中主要吸收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带都基本位于太 阳辐射光谱两端能量较小的区域,因而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不大。也就是说,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并不多,特别对于 对流层大气来说,太阳辐射不是主要的直接热源。
气象学第二章大气热能和温度
3.维恩位移定律 反映了黑体放射能力随着波长的变化。
由黑体放射能力与温度和波长的关系图可以看出, 黑体放射能力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逐 渐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的。 维恩位移定律表明: 黑体最大放射能力所对应的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 比。即: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大气内部始终存在着冷与暖、干与温、高气压与低气压三对基本矛盾,其中冷与暖这对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地球及大气的热状况、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影响着云和降雨的形成。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变成了天气变化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气候系统状态及演变的主要控制因子。

长期观测实践证明,大气的冷暖变化,不仅在空间分布上是很不均衡的,在时间上也有周期性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

第一节 太阳辐射地球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着能量的转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和大气的其他能量来源同来自太阳的辐射能相比是极其微小的。

一、辐射的基本知识1、辐射与辐射能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辐射是能量传播方式之一,也是太阳能传播到地球的唯一途径。

辐射能是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输的。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广,从波长10-10μm 的宇宙射线,到波长达几千米的无线电波。

肉眼看得见的是从0.4-0.76μm 的波长,这部分称为可见光。

(1)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称为辐射通量密度(E ),单位是W/m 2。

辐射通量密度没有限定辐射方向,分为入射通量密度和放射通量密度。

其数值的大小反映物体放射能力的强弱,故称之为辐射能力或放射能力。

(2)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强度(I )。

单位是W/m 2或W/sr 。

二者的关系为:I =E/cos θ , θ为法线方向与选定方向的夹角。

2、辐射光谱。

辐射能随波长变动的几何,不同波长辐射能的集合。

⎰∞0d F F λλ=3、物体对辐射能的吸收、反射与透射.透射到物体上的辐射并不能被全部吸收,其中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可能透过物体。

物体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大小随着辐射的波长和物体的性质而改变。

干洁空气对红外线是近似透明的,而水汽对红外线却能强烈地吸收,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大,但对地面和大气的辐射却能全部吸收。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2011级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2011级用)
2、太阳常数
定义: 日地平均距离 大气上界 太阳辐射强度 1370瓦/平方米 导出数据:太阳的放射能力;太阳的有效温度等。
2013-7-17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17
二、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1、影响因素 1)日地距离
a2 I 2 I0 b
I I 0 sinh
1 I 2 I0 b
Ea T 4
地面:10μm;大气10-15 μm;3-120 μm
2、地面和大气辐射的交换 1)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2)大气逆辐射和大气保温效应
2013-7-17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39
1)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 吸收能力极强,吸收的 主要成分是水汽、二氧 化碳和臭氧。
有关辐射的基本概念
2、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表面积的辐射能。 单位:焦耳/秒(J/s),瓦特(W)
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为:3.86×1026W
3、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放射/入射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W/m2
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密度为:6.34×107W/m2 辐射能力(或放射能力)
物体放射的辐射通量密度
2013-7-17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6
4、辐射强度 定义 与辐射通量密度的关系
ISBC ES AB
IE
C
S AB S BC
I E / cos
B
A
2013-7-17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7
有关辐射的基本概念
5、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Q0 Qa Qr Qd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2013-7-17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1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1
地面热量平衡活动层和贴地气层的增温 和冷却水相变化过程影响气候的形成。
2020/5/31
地球能量平衡模式
2020/5/31
Back
2020/5/31
吸收带范围:
N2、O2: 0.2 μm co2: 4.3 μm
水汽: 0.93~2.85 μm
O3: 0.2~0.3 μm 、 0. 6 μm
_ Rg _ LE _ P + ++
绿草地
20~26
沙地(湿)
10
干草地
30
沙地(干)
20
热带雨林
15
粘土
20
混交林
18
深色土
10~15
新雪
84~95
浅色土
22~32
陈雪
46~60
2020/5/31
Back
第二节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 ----地面以电磁波的方式向上发射指向大气
的辐射。 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成分能强烈
2020/5/31
大 气 逆 辐 射
2020/5/31
(2)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 部分,使地面不致于因辐射失热过多, 大气的这种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称大 气保温效应。 作用:地面温度提高了38℃。
2020/5/31
• G:\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002293郝同 贵.swf
2020/5/31
6、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辐射波长范围:10-10微米(宇宙射线)~ 几km(无线电波)
2020/5/31
气象气候学主要研究太阳、地球和大气的热辐 射.三者的波长范围:0.15~120μ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yqun
• L( x,y,z,θ,φ,λ,t) =d Φ/dA· dΩ· dλ • dA:通光面积;dΩ:立体角;波长:dλ
A

r
单位:W· m-2· sr-1· μm-1
2012-09-18
9
yqun
• 物理意义: • 在辐射传输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内,通过垂直于该 方向的单位面积、单位波长间隔的辐射功率。这个 量表示了辐射场内任一点在任一方向上、任一波长 处辐射的强弱程度。 • 例如L与测点位置无关,则辐射场是均匀的; • 例如L与观测方向(θ,φ)无关,则辐射场是各向同 性的; • 例如L与时间t无关,则辐射场是定常的。
2012-09-18 13
yqun
• 为了进一步描述辐射能的性质,引入了一个能确 定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的函数——单色辐射通量密 度 F 。它是波长与温度的函数。
dF F d
2012-09-18
14
yqun
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 投射到物体上的总辐射能为 Qo,,被分成三部分,即吸收Qa 、反射Qr 、 透射Qd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Qo=Qa+Qr+Qd
基尔荷夫定律适用于处于辐射平衡的任何物体。对流层和 平流层大气以及地球表面都可以认为是处于辐射平衡状态, 因此可直接应用这一定律。
2012-09-18 18
yqun
•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 次方成正比,即:
ETB σT 4 σ 5.67 108 w(m 2 k 4 )
紫外线光谱区(波长小于0.4µm)
可见光光谱区(波长在0.4~0.76µm) 红外线光谱区(波长大于0.76µm)
2012-09-18 21
yqun
• The Sun’s surface temperature is 5,500° C, and its peak radiation is in visible wavelengths of light. Earth’s effective temperature—the temperature it appears when viewed from space—is -20° C, and it radiates energy that peaks in thermal infrared wavelengths. (Illustration adapted from Robert Rohde.)
2012-09-18 5
yqun
• 温度升高,辐射的总功率就会增大,并且 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将移向短波。 • 例:铁棒的加热
2012-09-18
6
yqun
• 描述辐射场的物理量
辐射场是比气压场、温度场(标量场)和风场 (矢量场)更复杂的场。 1、辐射通量Φ (radiant flux):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平面的辐射能,也称 辐射功率(J/S)。
地面大气通过太阳辐射增温每天不足1℃,例如:秋天最高 气温20 ℃ ,最低气温5 ℃ ,日较差15 ℃ ;可见,大气温 度升高不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来的。
24
yqun
2012-09-18
• 太阳辐射光谱穿过大气后: 总辐射明显减弱 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变得极不规律 波长短的辐射能减弱得更为明显。
2012-09-18
25
yqun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选择性
占大气体积的99%以上的氮、氧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微弱,而含量不多的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可 以吸收某些波段的太阳辐射能。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1
第一节 太阳辐射
yqun
• 大气中的主要要素:
温度T:ch2,反映了冷与热的矛盾,表现为热状况 、温度的分布和变化。形式:热能、温度。 湿度q:ch3,反映了干与湿的矛盾,表现为湿状况 、湿度的分布和变化。形式:云、雾、雨、雪等 。过程:蒸发、凝结、降水。 气压P:ch4,高气压与低气压的矛盾。表现为大气 运动的产生和变化,大气压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形式:气压、风。
2012-09-18 10
yqun
3、辐射通量密度(radiance flux density): 辐射场内任一点处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亦 称为辐照度( irradiance ),以E示之。它反应了 物体放射能力的强弱。 设有一平面空间,通过该平面的辐射通量密度可认 为是从各个方向射来的辐亮度在法线方向分量的累 加,即 E= L cos d
2012-09-18 15
yqun
绝对黑体
• 在理想状态下,为了研究方便,假设某种 物体对所有波长电磁波都一视同仁,吸收 率为同一个小于1的值,这种物体叫灰体; • 若吸收率不但一致,而且为1,即全部吸收 ,这种物体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012-09-18
16
yqun
• 有关辐射的三个基本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Kirchhoff)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 维恩位移定律(Wein)
为辐亮度方向与平面法线之间的交角。
2012-09-18 11
yqun
• 考虑到大气中各种变量在水平方向的变化率远小 于垂直方向的变化率,因此经常可假设大气是水 平均一的,相应的大气模型称为平面平行大气, 由于水平方向的辐射分量都相同,它们对局地能 量平衡不起作用,因此将主要考虑垂直方向的辐 射分量,即考虑通过某一高度的水平面的辐射通 量密度。
第一项,吸收的辐射能量与投射到其上的总辐射能量之比,是吸收率
第二项,反射出的辐射能量与投射到其上的总辐射能量之比,是反射率 第三项,透射过的辐射能量与投射到其上的总辐射能量之比,是透射率
即:
a+r+d=1
• 对于一般物体来讲是不透明的,则用于透射的能量为零,d=0,则公式变 为a+r=1 • 对于同一物体,吸收率大则反射率小,反之,吸收率小则反射率大。 • 物体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大小随着辐射的波长和物体的性质而改 变。
2012-09-18 22
yqun
• 太阳常数:1370w/m2
必须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 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上,1min内接受的太 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 注意: 日地平均距离 大气上界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2012-09-18 23
yqun
Hale Waihona Puke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received at Earth’s surface varies by time and latitude. This graph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titude, time, and solar energy during the equinoxes. The row of illustrations beneath the graph shows how the time of day (AE) affects the angle of incoming sunlight (revealed by the length of the shadow) and the light’s intensity. On the equinoxes, the Sun rises at 6:00 a.m. everywhere. The strength of sunlight increases from sunrise until noon, when the Sun is directly overhead along the equator (casting no shadow). After noon, the strength of sunlight decreases until the Sun sets at 6:00 p.m. During the equinoxes, the tropics (from 0 to 23.5° latitude) receive about 90% of the energy that falls on the equator, the mid-latitudes (45°) roughly 70%, and at the Arctic and Antarctic Circles (66.6°) about 40%. (NASA illustration by Robert Simmon.)
2012-09-18 2
yqun
本章的主要内容
•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是天气变化的一个基本因素, 是气候系统状态及演变的主要控制因子。 • 本章介绍地球上热量的基本来源——太阳辐射, 并着重分析太阳辐射通过下垫面引起大气增温、 冷却的物理过程,最后讨论大气温度随时间变化 和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
2012-09-18
2012-09-18 7
yqun
2、辐亮度(辐射率)(radiance)
白昼在户外,抬头观测,不同方向的光亮程度不 同,靠近太阳处,天空亮些,在其反面,天空暗 些,大气辐射中把这一亮度成为辐亮度(L)。 L= L(x,y,z,θ,φ,λ,t) θ:天顶角, φ:方位,λ(波长)
2012-09-18
2012-09-18
12
yqun
4、辐射源 往外发射辐射的物体称为辐射源。假设源向四周 发射是均匀的,发射辐射的功率为W,则在以点 源为中心、半径为r的球表面上的辐照度为: E W / 4r 2 点源的辐照度随距离的变化服从反平方规律。 在离点辐射源距离相当大且讨论相对较小范围 的问题时,可把点源发出的辐射当作平行辐射或 平行光来处理。
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 可以根据此计算黑体在温度T时的辐射强度,也可以由黑体 的辐射强度求得其表面温度。
2012-09-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