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课时 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初中试讲教案
![湘教版地理初中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8c6a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8.png)
湘教版地理初中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2)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3)能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关爱地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位置和面积2. 亚洲的人口3. 亚洲的主要地形4. 亚洲的主要河流5. 亚洲的气候特点6. 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的综合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提问:“你们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回答以下问题:(1)亚洲位于哪个半球?(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吗?(3)亚洲的人口数量如何?3. 课堂讲解讲解亚洲的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例说明。
5. 案例分析分析亚洲典型的自然环境案例,如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亚洲地形、河流、气候分布图,加深对亚洲自然环境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亚洲及欧洲-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亚洲及欧洲-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e55b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c.png)
亚洲及欧洲-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民族和语言。
2.了解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
3.了解亚洲及欧洲的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
4.了解中欧班列开行的背景和意义,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民族和语言。
2.了解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
三、教学难点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
2.了解中欧班列的背景和意义,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
四、教学内容1.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民族和语言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包括东亚、南亚、中亚、西亚、东南亚五大区域,总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人口超过43亿人,占全球人口的60%。
亚洲民族和语言繁多,主要民族有汉族、印度族、阿拉伯族、蒙古族等。
主要语言有中文、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印度语等。
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总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7.4亿人。
欧洲主要民族有德国族、法国族、英格兰族、意大利族等,主要语言有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
2.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亚洲地域广阔,气候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干燥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亚洲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等。
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发展前景广阔。
欧洲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欧洲自然资源相对欠缺,但是其技术发达,人均收入高,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亚洲及欧洲的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亚洲交通运输方式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亚洲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
亚洲著名的旅游资源有长城、泰姬陵、金字塔等。
欧洲的交通运输方式逐年发展,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化设施。
欧洲旅游资源广泛,包括海滨度假胜地、文化古迹、音乐节、美食等。
亚洲与欧洲第1课时
![亚洲与欧洲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ab3d67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b.png)
《亚洲与欧洲》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
3.能简要分析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5.运用地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重点:1.学会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2.掌握亚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
3.运用资料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本节教学难点:1.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会分析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策略本节内容选自初中地理湘教版七下第六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人口等人文环境特征。
对于亚洲的地理位置,先以一个关于亚洲的视频导入,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亚洲有个简单的了解,再开展一个开放式合作讨论,引出本课时需要讲解的地理位置知识点。
在讲解地理位置时,主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入手,以分析亚洲为例,总结分析方法,再迁移应用到欧洲对分析方法做个加强巩固。
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视频导入【视频导入】播放介绍亚洲名称及自然环境的视频。
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让学生对亚洲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
1.“亚细亚”名称的由来?2.介绍了亚洲哪些方面?3.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受?2.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引入1.组织小组讨论描述大洲的哪些方面。
2.给出材料,引导得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结论。
1.学生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2.学生阅读图片材料,得出结论。
1.知道描述一个大洲该如何描述,首先该描述什么,该描述哪些方面。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探讨——以湘教版“亚洲及欧洲”为例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探讨——以湘教版“亚洲及欧洲”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8b0014a76e58fafab00378.png)
标题顺 序\
教学图 景观图 ( ( 幅) 幅)
l
阅读材料 ( 个)
1
“ 亚细亚 ” “ 和 欧罗 巴” 高原 山地 为主 的亚洲地 形 复杂多样 的亚洲气候
1 附柱状图 、 ( 扇形 图各 1幅 , 表格 1 个) 2 附卡通人物 2个 , ( 地图 1 , 幅 表格 1( 地 图 2 附 2个 ) 幅)
1 问题 的 提 出
及欧洲 ” 的地理教学 , 并探讨初 中区域地理 教学 的有效
途径 ,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 的重要分支 , 强调对 “ 其 人地关 系” 的研究 。他不仅揭示地理环境 本身的 自然 特征 , 而 且考虑社会 、 济 、 史 因素 , 究人类 活 动与环 境 的 经 历 研
习, 专致志 ; 学苦 练 , 于思 索 ; 勤 善 讲究 方法 , 持之 以
恒; 敢于质疑 , 乐于创新的 良好学 习习惯 。
初 中区域 地 理 教 学探 讨
以 湘教 版 “ 洲 及 欧 洲 ” 例 亚 为
马琼 l ( 肃省 屿 甘 定西市陇西县 初级中 78 6 首阳 学 41 ) 0
就是学习的过 程 , 多 的科学 发现 和发 明就是 在这一 许
很多的老科学 家之所 以思 想活跃 , 继续做 出有影 响 能 的成果 , 保持敢 于质 疑 问难 的精 神是 一个很 重要 的原
过程中实现的 。数学 中 , 要多创 设让 学生 表现 自己的
机会 , 鼓励学生 大胆发 言 , 敢于 质疑 问难 , 培养 学生敢
因 。从小学阶段就 注意这 方面 的能力 的培 养 , 有助 于
学生将来不断学习新 的知识 。 在数学学习 中遇到疑 难是 正常现 象 , 的学生 善 有 于质疑问难 , 能请教老师或他 人 , 的学 生则遇 到疑难 有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 地理位置)》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 地理位置)》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b2dc2a6e518964bce847cbe.png)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如何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2.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地理位置3.能根据地图资料分析欧洲的三大地理位置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2.亚洲的地理位置3.欧洲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教学过程【温习旧知】今天我们将进入区域地理的学习,从大洲,到地区,再到国家。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下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
活动填图:请在下面部分世界地图中将六大洲的名称填入对应的位置。
——抽学生上黑板填图。
【课堂导入】(过渡)相信每位同学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亚洲的一个国家,但是,你对于亚洲有多少了解呢?——学生畅言自己的认识。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则视频。
——播放视频。
(板书)一、“亚细亚”与“欧罗巴”(过渡)同学们知道亚洲和欧洲名字是怎么来的吗?——讲述名字起源: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之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居住地以西的地区称之为“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随着“亚细亚”与“欧罗巴”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这称呼也逐渐成了亚洲和欧洲的名称。
(过渡)知道亚洲和欧洲名称的由来后,我们就要进入两个大洲的学习了,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得先明确,区域地理究竟在学些什么东西。
——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都是先要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再来了解那里有些什么。
其中,在哪里,就是学习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而哪里有什么则会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分别展开。
(板书)区域地理——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情况(过渡)首先,我们来学习地理位子,那么,怎么样去确定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呢?我们借助这些好吃的水果来学习。
活动1:请在众多水果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水果,并描述其位置。
——学生小组内讲述位置,然后老师以荔枝作为例子,抽一位学生来讲荔枝的位置,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点评。
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湘教版初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大洲》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湘教版初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大洲》单元教材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44ac275022aaea988f0fea.png)
3,在欣赏地理文化之浩瀚,美丽的同时,陶冶学生心灵,使之活学活。
4、通过学习本章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水系特征与人类发展之间关系,树立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湘教版初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大洲》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地理
教材版本
湘教版
单元名称
《第一章————认识大洲》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所选文章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并介绍了大洲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的同时,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八课时:美洲——————新大陆
第九课时:美洲——————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
说明
亚洲和欧洲需要让学生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2,《非洲》、《美洲》以自主学习贯穿课堂,然后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即先略读了解大意,再自读勾画,最后合作探讨,对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3、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课堂以学生,学生合作探究之后,教师点拨、指导、总结。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1,在突出学生“地理素养”的同时,使学生自然渗透各大洲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思考当今世界出现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提高地理知识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真正体现知识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5)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5)](https://img.taocdn.com/s3/m/1f93591259eef8c75fbfb3fa.png)
课题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熟记亚洲气候类型图。
2、能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的特征。
3、能够根据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亚洲气候的大陆性。
4、理解并掌握亚洲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亚洲气候的特征难点:亚洲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在寒假的时候,你远在莫斯科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同时邀请你到他们那里去旅游,并且都建议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厚的衣服。
你认为你的哪位朋友的建议是合理的?为什么?科主任出示自主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小组成员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疑问。
1、看图1-7,熟记亚洲气候类型。
2、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的特征。
3、能够根据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亚洲气候的大陆性。
4、理解并掌握亚洲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激情互动魅力精讲拓展应用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并互相解答。
师生:老师筛选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1、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极地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特点?3、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分布特点?4、为什么说大陆性气候显著?5、什么是季风6、季风是怎样形成的?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类型多样2、大陆性显著3、季风气候突出一、你的同学,打算假期去环亚洲海边旅游,有一天,你的朋友突然打电话给你,说“他现在在海边,他面向海洋,发现风扑面而来,而且知道是西南风,让你猜猜他现在是在哪个海洋附近?且当时是暑假还是寒假?二、有个国外的中学生说,他们那里冬天的时候气候温和多雨,夏天的气候干燥少雨。
请问你能猜出国外这位中学生他们那里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个海洋附近《看谁做得对》。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31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31](https://img.taocdn.com/s3/m/bf45f0769b89680202d82568.png)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知识能与技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1、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
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本节共分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https://img.taocdn.com/s3/m/ccfae966a98271fe910ef9fa.png)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学习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方法】自主导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是: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二、自学指导一(1)阅读课本P4-P6(3-5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
约占亚洲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米,是除南极洲外海拔的大洲。
二是地面,。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三是地势,。
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平原多分布在(3)教师纠错,总结三、自学指导二(1)阅读课本P4-P6(2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了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亚洲气候。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了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亚洲气候的性显著。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悬殊。
3、亚洲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东部,濒临,差异明显。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也最广。
(3)教师纠错,总结【课堂作业】1.有关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地形以平原为主C.平均海拔最高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欧洲地形以()为主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山地3.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的是()A.死海B.艾尔湖C.吐鲁番盆地D.地中海4.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影响()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5、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高原:C D平原:E F(2)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①②③(3)亚洲世界之最众多,请你至少列举三项: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④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⑦气候;⑧气候(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____ 气候;降水最多的是 ________ 气候。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2dd1f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6.png)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教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图,让学生了解两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时区划分。
2. 对比分析法:比较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亚洲和欧洲的地图。
2. 时区划分表格。
3. 与亚洲和欧洲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吗?学生回答:亚洲。
2. 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亚洲地理位置及特点(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亚洲地图,观察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讲解亚洲的时区划分,介绍北京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3. 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如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发展等。
三、欧洲地理位置及特点(10分钟)1. 展示欧洲地图,让学生观察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解欧洲的时区划分,介绍区时和时区换算。
3. 分析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如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发展等。
四、亚洲与欧洲的比较(10分钟)1. 让学生对比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找出两洲的异同。
2. 讨论亚洲和欧洲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际关系等方面的联系和差异。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时区划分。
2. 强调学生热爱亚洲,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2022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2022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8e154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3.png)
2022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21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2021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大洲和大洋一、课程标准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二、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由历史事件导入]【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外名叫尤瑞·加加林(_ _ _ _ _ _ _ _ )的前苏联宇航员乘坐飞般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中的人。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_ _ _ _ _ _ _ )有幸成为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人。
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第一步时,他说“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一大步) EG: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这是一句震惊世界的话。
其实太空第一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也说过一句同样有意思的话。
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承转】水星无水,地球少地,看来人类真的把地球与水星的名字给颠倒了。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出示图2-1 地球---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讲解与提问】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出了什么?图上白色代表大气,黄色代表陆地,蔚蓝色代表的是海洋,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住了,但还是能明显看出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647176cc22bcd127ff0c82.png)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案1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湘教版初中地理亚洲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亚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af12b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8.png)
湘教版初中地理亚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域的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秀情感,激发学生的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域的地理位置。
2. 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剖析法、对照剖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个大洲吗?它们分别是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3. 提问: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哪个大洲呢?4. 学生回答:亚洲。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打开地图册,自主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接壤,北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
2. 讲解亚洲的时区划分:亚洲时区主要包括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五个时区。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亚洲的地理位置和时区划分。
2. 强调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地图,练习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学生自主学习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时区划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6e09e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6.png)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主要介绍亚洲及欧洲这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培养对不同大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b. 能够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
c. 能够比较亚洲及欧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b.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了解有限。
他们对地图的使用和解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使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例如,指出亚洲位于欧洲的东方,与非洲相连,与北美洲通过白令海峡相望。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和欧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呈现知识-使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
例如,指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欧洲则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大洲。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一课时》参考教学设计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一课时》参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16b2f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c.png)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一课时》参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和欧洲》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口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地区的认知仅限于名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教学,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点的问题。
3.准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369b4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f.png)
教案: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2. 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人口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对大洲地理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一、亚洲1. 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2. 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气候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亚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
5. 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以中国、印度两国人口最多。
二、欧洲1. 地理位置:欧洲位于西半球,北半球,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北与北冰洋相望。
2. 地形特征: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 气候特征:欧洲气候类型多样,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欧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5. 人口分布:欧洲人口分布较均匀,以俄罗斯、德国两国人口较多。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亚洲和欧洲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猜测片中的景观所在地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与欧洲。
Step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Step 3:地图阅读与分析1. 让学生阅读亚洲和欧洲的地图,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
2. 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
Step 4:小组讨论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Step 5: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国家数量、人口分布等关键信息。
湘教版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e53abb960590c69ec376ca.png)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读图时运用各种资料尽可能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亚洲地形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学难点: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教学过程:[开场白]同学们,又开学了。
过了一个学期不知道大家把地理知识还记得多少。
这节课首先咱暂时先不上新课,先来回顾一下上学期的内容。
我承认上学期的内容有点难度,但是如果你认认真真跟着我混,也就是跟着我好好学了,那肯定学到了不少东西。
就好像我们去世界航行前,要先知道世界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这就是我们上学期的任务。
首先我们一起认识了我们的地球,知道了它的形状(球体的),知道了如何在地球上辨别方向,了解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还知道了他们是怎么变化的(海陆变迁,板块的知识等)。
既然是旅行,就要做到入乡随俗,所以必须要了解世界的风土人情,随后就学习了世界的居民(人口、语言、聚落等);后来由于古人的一句话“天有不测风云”,我们为了避免在去世界各国旅行的路上遭遇各种自然灾害,所以提前预备了各种天气与气候的知识,了解了(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等)知识;最后我们还站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同志的高度上,对全世界的发展情况好好分析了一番,知道了世界各国发展是有差异的,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为了协调各国的发展,我们这些秘书长们决定:要走国际合作的路线!所以就诞生了各种国际组织,有哪些?(联合国、世贸组织等)这些就是上学期的内容,怎么样?上学期的这种世界环游大家喜欢吗?(喜欢/不喜欢)那就(继续/重新开始)我们的环球航行,第一站(课本目录),这就是我们本学期的旅游指南。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c7aed952ea551811a687b4.png)
班级小组姓名第一节亚洲与欧洲问题导读单1、亚洲最长的河流是( )A、长江B、印度河C、叶尼塞河D、勒拿河2、在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 )A、恒河B、湄公河C、湄南河D、印度河3、多瑙河流经国家的个数是( )A、8个B、9个C、10个D、11个4、欧洲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是( )A、多瑙河B、莱茵河C、第聂伯河D、伏尔加河5、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是( )A、里海B、死海C、贝加尔湖D、巴尔喀什湖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苏必利尔湖B、贝加尔湖C、里海D、死海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8、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欧洲9、世界上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洲是( )A、北美洲B、大洋洲C、欧洲D、亚洲10、下列关于亚洲河网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河顺地势由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B.亚洲部分只有小面积的无流区C.亚洲内流区面积广大,主要内流河有注人里海的锡尔河和阿姆河D.高原山地区河网密,平原丘陵区河网疏11、下列关于亚洲及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小B.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均匀的大洲C.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D.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和欧洲第一节亚洲与欧洲问题训练单1.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2.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A.地中海和红海B. 太平洋和大西洋C.地中海和里海D.北冰洋和太平洋3.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其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A.80%B.71%C.61%D.50%4.下列河流中,最终注入印度洋的是()A.鄂毕河B.叶尼塞河C.勒拿河D.印度河5.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ecfecc770bf78a64295405.png)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参考教案教材分析: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本节是学习大洲知识的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教给学生分析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欧洲的地理特征。
设计理念: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以“诱”达“思”,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习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结合地图1-1,找出亚欧两州的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一)读图感知,掌握基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图1-1,找出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亚洲各主要位于哪个半球?2、找出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的大洋。
3、请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学生自学、讨论总结(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设计人:lyh
一、复习内容: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二、教学目标:
1、记住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和人文地理(人
口、宗教、人种、经济、城市)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3、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重点:掌握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
四、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五、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个?(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亚欧大陆
(二)自主学习,构建系统
1、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说出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任务二:说出亚欧的地形特点
任务三:说出亚欧洲的气候特点
任务四:说出亚、欧洲的河流特点
任务五:说出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概况
2、强化记忆,填写复习指导第36页知识梳理
(三)汇报交流,归类解析
1、汇报交流
2归类解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任务一:地理位置
分析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亚洲地理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向望。
任务二:地形特点
地形特征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
亚洲地形特点: 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分布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
欧洲地形特点: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任务三:气候特点(读《亚欧气候类型》图)
亚洲气候特点: 1 复杂多样性(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2 大陆性强
3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比较表格:
欧洲气候特点:1 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原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
2 海洋性特征显著
3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任务四:河流特点
亚洲河流特点:1 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 2 内流区面积广大
欧洲河流特点:1 河网密布,水流平缓
2 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为外流河)
3 航运价值高
任务五:亚欧洲的人口和国家
亚洲:1 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百分之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2 人口分布不均匀
欧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四)拓展应用,发展能力
1 欧洲形成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的原因有哪些?
2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D半岛,F山脉,H半岛,I半岛,J江, K河。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气候,②气候,
③气候,④气候。
(3)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征?
①;
②;
③;
(五)诊断评价,限时训练
1、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是()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2、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下列关于亚洲及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大
B.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均匀的大洲
C.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
D.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和欧洲
4、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最为显著
B、地形起伏最大的一个洲
C、地跨经度最多的一个洲
D、地跨纬度最多的一个洲
5、亚洲和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分别是()
A、湄公河和多瑙河B、长江和多瑙河C、湄公河和莱茵河D、恒河和伏尔加河
6、.世界上跨纬度最大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7、.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8、.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
A.地中海和红海
B. 太平洋和大西洋
C.地中海和里海
D.北冰洋和太平洋
9、.亚洲东部濒临的大洋是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5.亚洲地形的特点是
A.以高原为主
B.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C.以平原为主
D.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
10、.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
称。
海洋:①海,
②湾,
③洋。
河流:
a ,
b ,
c 。
湖泊:d:______。
山脉:A ,
B ,
C ,
D 。
半岛:甲,乙,丙。
(2)属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的是______。
(填代码)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