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预防ppt课件

合集下载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牙线能够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细 菌,保持口腔清洁。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家族中有龋病高发史的人更易患龋病,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
口腔环境
遗传因素也会影响口腔环境的酸碱平衡,增加龋病风险。
其他风险因素
年龄
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患龋病,可能与牙齿发育和口腔环境的变化有关。
生活习惯
吸烟、喝酒、不良睡眠习惯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龋病风险。
漱口和使用牙膏
饭后漱口,并使用牙膏刷牙,以减少口腔细菌的数量。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1 2
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 疗龋病。
定期洁牙
每年洁牙一到两次,以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3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龋病,应尽早进行治疗,以避免龋病加 重。
谢谢
THANKS
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适量的氟化水 也可以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定期使用氟化物漱口水
氟化物漱口水可以有效提高口腔内氟 化物的浓度,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龋病和口腔问题,及早进行治疗和干预。
接受专业口腔医生的建议
专业口腔医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给出针对性的预防建议和治疗方案。
认识龋病的症状
了解龋病的症状,如牙齿疼痛、敏感等,以便及 时发现和治疗。
了解龋病的病因
了解龋病的病因,如细菌、食物、口腔环境等, 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龋病。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每天刷牙两次
每天早晚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
除了刷牙,还应该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以去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 。
详细描述:龋病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 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首先,口腔中的细菌是导致龋病 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细菌会产生酸性的代谢产物 ,这些酸性的代谢产物会侵蚀牙齿的硬组织,导致牙齿 的破坏。其次,食物中的糖分也是导致龋病发生的重要 因素之一。糖分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的代谢 产物,这些酸性的代谢产物会进一步加剧牙齿硬组织的 破坏。此外,口腔的酸碱度、牙齿的硬度和抗龋能力等 因素也会影响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龋齿防治知识PPT课件

龋齿防治知识PPT课件

合理饮食
02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食用高糖食品,鼓励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
物。
定期口腔检查
03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龋齿问题。
家长参与孩子口腔健康管理重要性
1 2
监督刷牙
家长应监督孩子刷牙过程,确保刷牙效果。
引导健康饮食
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减少糖分摄 入。
3
及时就医
发现孩子口腔问题,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避 免延误治疗。
儿童青少年牙齿发育特点
乳牙期
乳牙萌出后,牙釉质较薄,矿化程度低,易受到 酸蚀作用。
换牙期
儿童在6-12岁左右开始换牙,此时恒牙逐渐萌出, 乳牙逐渐脱落。
恒牙期
恒牙完全萌出后,牙齿结构相对稳定,但不良习 惯或口腔卫生不佳仍可导致龋齿。
针对性预防措施建议Fra bibliotek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01
教导儿童青少年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更换牙刷。
龋齿并发症风险
01
02
03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引 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导 致剧烈疼痛和牙齿松动。
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严重龋齿可导致牙槽骨和 颌骨炎症,表现为局部红 肿、压痛和张口受限等症 状。
全身性疾病
龋齿可作为病灶牙,引起 全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 节炎、心内膜炎等。
02
龋齿预防策略与方法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适量食用鱼、肉、蛋、奶等优质蛋 白质,保持口腔健康。
定期口腔检查重要性
及早发现龋齿
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龋齿的迹象,避免病情恶化。
及时治疗口腔问题
口腔检查可以发现其他口腔问题,如牙龈炎、牙周炎等,及时治疗 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龋病预防PPT课件

龋病预防PPT课件
第10页/共49页
①临床预测 ②实验室预测
第11页/共49页
临床预测
龋病的发生和很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掌握好容易致龋的因素,可以作为龋病易感 因素如下:
1. 口腔卫生不良 2. 菌斑滞留 3. 阻生牙 4. 乳牙龋发生数量多 5. 釉质发育不全 6. 牙骨质外露 7. 干燥综合征 8. 早产儿和出生后低体重儿 9. 不合理饮食习惯
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 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 牙齿形成龋洞。
第6页/共49页
返回
2、食物 食物促进菌斑基质的形成,是能量来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 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变形链球菌、革兰阳性球菌等细菌能利用碳水 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 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 的黏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第26页/共49页
第四节·临床常用口腔预 防技术
第27页/共49页
窝沟龋患病状况
• 美国1935年和1940年调查表明,点隙裂沟龋占儿童龋 的71%,1973年上升为74%
• 1979-1980年美国全国龋病调查资料显示5-17岁儿童 84%的龋涉及窝沟
• 我国1995年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2岁 年龄组窝沟龋与平滑面龋的构成比例为90.32%与 9.68%
•龋齿:又称龋病,俗称虫牙或蛀牙,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 牙齿硬组织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 解造成牙体组织缺损。
第1页/共49页
目录
● 第一节·龋病的危险因素 ● 第二节·龋病的预测与早期诊断 ● 第三节·龋病的预防方法 ● 第四节·临床常用口腔预防技术

龋病的预防PPT

龋病的预防PPT

刷牙 氟化物
牙线
方法
定期口腔检查
合理饮食
窝沟封闭
刷牙方法
刷牙
➢保健牙刷:刷头小、刷毛优质、毛尖磨圆处理 刷毛直径<0.2mm
➢电动牙刷
刷牙方法
正确刷牙方法:旋转竖刷法 一天2~3次(晚间睡前刷牙!) 一次2~3分钟 牙刷2~3个月一换
牙膏
有效成分:磨擦剂
防龋牙膏:含氟牙膏
儿童:500ppm 大人:1,000-1,450ppm
思考题:
1.龋病易感因素预测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 2.请简述龋病的三级预防。
谢 谢!
龋病预测
易感因素预测 (3)唾液: ➢ 唾液缓冲能力:
唾液的缓冲能力越强,最终pH值下降越少 缓冲能力:pH5~7(高、龋危险性低)
pH4~5(中、龋危险性中) pH<4 (低、龋危险性高)
龋病预测
易感因素预测
➢ 唾液流率:
判断标准:>1ml/min 龋危险性低
0.7~1ml/min

<0.7ml/min
教学提纲
➢ 熟悉龋病的危险因素 ➢ 掌握龋病易感因素预测,了解实验室诊断方法
掌握龋病早期诊断 ➢ 掌握龋病的预防方法
第一节 龋病的危险因素
龋齿 dental caries, toot decay 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牙体硬组
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龋病的病因
➢ 四联因素 细菌、食物、牙齿、时间
细菌因素
细菌危险因素
➢唾液内变形链球菌比例增加: 唾液内数量超过105/ml菌落形成单位(CFU/ml)
➢唾液乳杆菌比例增加: 唾液内菌数超过104/ml菌落形成单位(CFU/ml)

口腔内科学-龋病 ppt课件

口腔内科学-龋病  ppt课件
(1)激发痛 (2)自发痛
2.牙周性疼痛
(1)咬合痛 (2)持续性自发钝痛
74
(三)充填物折断、脱落
1.深龋备洞不当
2.充填材料调制不当 3.充填方法不当
4.过早咬合
75
(四)牙折裂
1.牙体缺损大
2.磨除过多牙体组织 3.窝洞点线角不圆钝,应力集中
4.充填体过高
5.充填材料膨胀
76
(五)继发龋
23
深龋-慢性牙髓炎
24
第六节 龋病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三)窝沟封闭治疗
25
窝沟封闭治疗
26
窝沟 封闭
27
二、充填治疗
(一)窝洞制备
1.分类 I类洞 窝沟
II
III IV V
磨牙、前磨牙邻面
切牙、尖牙邻面 损伤切角邻面 颈1/3
28
I类洞
29
II类洞
30
III类洞
31
IV类洞
32
V类洞
54
银汞充填
55
2.复合树脂 (8)粘接修复操作程序:
1)比色 2)清洗窝洞,隔湿 3)护髓 4)酸蚀牙面 5)涂布底胶和粘接剂 6)充填 7)修整外形 8)调整咬合 9)打磨抛光
56
树脂充填
57
树脂充填
58
树脂充填
59
(9)粘接修复失败的原因
1)牙面清洁不彻底 2)牙面处理不当 3)洞壁护髓材料未去净 4)未护髓 5)粘接剂涂布不匀或太厚 6)复合树脂充填不足 7)树脂未固化前移动了粘接修复体 8)树脂固化不全 9)充填体过高致咬合应力集中
33
2.窝洞命名
I ——切缘 F——唇面和颊面统一
DO——远中邻牙合面 La——唇面 L——舌面

《龋病预防》ppt课件

《龋病预防》ppt课件
健康教育
通过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儿童 和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
05 结论
提高对龋病的认识
了解龋病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认识龋病对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增强对龋病预防的重视程度
重视龋病预防
掌握龋病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
定期口腔检查与治疗
龋病的危害
01
02
03
04
影响咀嚼功能
龋洞会导致牙齿丧失,影响咀 嚼食物,降低消化吸收能力。
引发疼痛
龋洞深入牙髓腔时,会引起牙 髓炎,导致剧烈疼痛。
增加患牙周病风险
龋洞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 引发牙周炎。
影响心理健康
牙齿缺失影响面部美观,进而 影响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龋病的成因
口腔卫生不良
口腔内细菌滋生,形成 牙菌斑,导致牙齿表面
药物治疗
使用氟化物、硝酸银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缓 解症状。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副作用 。
填充治疗
填充治疗
用人工材料如复合树脂、银汞合金等 填充牙齿缺损处,恢复牙齿形态和功 能。
填充治疗注意事项
需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避免与牙齿 组织发生不良反应,同时需定期复查 ,确保填充物完好。
脱矿,引发龋坏。
饮食因素
高糖、高酸性食物可促 进细菌繁殖,增加患龋
病风险。
牙齿结构缺陷
牙齿排列不齐、牙齿间 隙过大等结构缺陷易导 致食物残渣滞留,引发
龋坏。
年龄与性别
儿童和老年人是龋病高 发人群,女性患龋率高
于男性。
02 龋病的预防方法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15-20岁 <15岁
13-23 43-33
11 31
24-28 34-38
26 27 36 37
• 每个区段两颗功能牙检查结果,以最重情 况记分。
• 六个区段中记分最高区段的记分则作为个 人CPI记分。
计分标准 CPI 指 数
7
• 不仅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反 映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
4
2
3
齿排列
一、龋病预测
(一)临床预测:龋易感因素
• 乳牙龋发生数量多 • 牙根面外露 • 釉质发育不全 •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 干燥综合症 • 菌斑滞留 • 阻生牙 • 口腔卫生不良 • 不合理饮食习惯
• (二)实验室预测(龋活性试验):以 致龋菌及酸性产物为指标,检测龋发生 危险因素的试验。检测:
1
2
X
8
第三章 龋病的预防
• 掌握: 龋病的病因及三级预防 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适应证、操作步骤) 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和局部应用
• 熟悉 预防性树脂充填、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适 应证及操作步骤 氟的适宜摄入量、可能中毒剂量和致死量 慢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 氟牙症分类标准(Dean分类)
• 了解 氟牙症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公共卫生意义
问题提问与解答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 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 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 讲师: XXXX
· 时间:202X.XX.XX
龋病(caries)的定义:
• 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 织发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的感染性 疾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第二章 龋病课件

第二章 龋病课件

2019/10/30
13
流行特点
性别差:女性高于男性。 地区差: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与
生活条和饮食习惯、水源有关) 民族差:汉族高于少数民族。 年龄差:年龄因素在发病率中占有重要地位。
7 岁为发病的一个高峰,25岁平稳, 中年以后增高(邻面龋、颈部龋)
2019/10/30
14
第二节 龋病的病因
2019/10/30
10
2019/10/30
11
流行病学
●龋病发生情况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
●整个世界龋病发病呈波浪式 经济落后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2019/10/30
12
流行病学指数
患病率:表示病变存在或流行的频率。 发病率:在某一特定观察期内,某病的
新发病的频率。 龋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 龋失补牙数(DMFT) 龋失补牙面数(DMFS)
2019/10/30
1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糖原学说:
进食糖太多,使牙体组织中糖原增加,
且不易被移走,造成牙齿抵抗力降低,为
龋病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七、生物学说(苏联):
生物的外在环境因素通过中枢神经系
统,影响到牙釉质或牙本质的营养代谢,
使牙齿发生局部代谢障碍,给外界的损害
作用创造了条件,龋齿在这种情况下发生。
29
(3)牙菌斑的成分:
水份占80%, 固体成分占20%:
细菌占70 %, 基质占30%
2019/10/30
30
(4)牙菌斑和龋病的关系:细菌只有在形成了牙菌 斑之后才能致龋,牙菌斑越多,患龋率越高。
原因:
(A)牙菌斑紧附于牙面,其中产酸菌的代谢产物使 菌斑内PH值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4、时间 这是龋齿发生的过程需要。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 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因此即使以上三个因素同时 存在,龋齿也不一定立即发生,只有经过第四个因素——时间,有足够 的时间变化,才可能产生龋坏。
返回
第二节·龋病的预测 与早期诊断
①临床预测 ②实验室预测
临床预测
提高抗酸蚀能力。 ③ 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生长受到抑制。
第四节·临床常用口腔预 防技术
窝沟龋患病状况
▪美国1935年和1940年调查表明,点隙裂沟 龋占儿童龋的71%,1973年上升为74% ▪1979-1980年美国全国龋病调查资料显示517岁儿童84%的龋涉及窝沟 ▪我国1995年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显示12岁年龄组窝沟龋与平滑面龋的构成比 例为90.32%与9.68% ▪因此——窝沟龋是龋病预防的重点
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 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 牙齿形成龋洞。
返回
2、食物 食物促进菌斑基质的形成,是能量来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 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变形链球菌、革兰阳性球菌等细菌能利用碳水 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 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 的黏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试验方法:用纸片浸受试者唾液,除去多余唾液,将纸片放 在2个聚乙烯薄膜间压紧,放在受试者腋下夹紧(约32℃) 约15分钟,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纸片颜色蓝色(-)
纸片颜色蓝紫色(+)
纸片颜色红紫色 (++)
纸片颜色粉色(+++) 纸片颜色白色(++++)
龋活性
Cariostat 试验
原理:检测牙表面菌斑内产酸的产酸能力。 结果判断:蓝紫色(-)
绿色(+) 黄绿色(++) 黄色(+++)
黄绿色(++)培养管内PH5.0-PH5.5为危险龋活性。 黄色(+++)为明显龋活性。
Deutobuff Strip 试验
原理:检测唾液的缓冲能力
试验材料:黄色试条。
方法与原理:将含指示剂的黄色酸性试条浸 入受试者口唾液后,可使酸性试条PH提高 ,则试条变为蓝色,说明唾液有一定的缓冲 能力。
龋病的发生和很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掌握好容易致龋的因素,可以作为龋病易感 因素如下:
1. 口腔卫生不良 2. 菌斑滞留 3. 阻生牙 4. 乳牙龋发生数量多 5. 釉质发育不全 6. 牙骨质外露 7. 干燥综合征 8. 早产儿和出生后低体重儿 9. 不合理饮食习惯
菌斑滞留
阻生牙
釉质发育不全
干燥综合征
Page ▪ 3
3
第一节·龋病的危险因素
四联因素学说
Page ▪ 5
5
3.宿 主
2.食 物
4.时 间
返回
1、细菌因素 因为龋齿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因此,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致龋菌分为两类,一种是产酸 菌属,以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 杆菌多见,主要作用是使碳水化合物 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
结果判断:试条从黄色变蓝色,表示PH>6.0 ,说明唾液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如未变色 ,则说明唾液的缓冲能力差。
二.龋病的早期诊断
1. 视觉和触觉诊断 2. 仪器检测
1.视觉与触觉诊断
a.光滑面早期龋:龋白斑 (擦干、不 用尖探针) b.窝沟早期龋:观察颜色变黑,探粗糙 感,可初步确定龋坏。 c.邻面早期龋:是容易忽略部位,多表 面粗糙或X线显示釉质表面下脱钙透影 表现。用牙科探针觉粗糙感,再辅助X 线投射,可确定早期龋的存在。
第三节·龋病的预防方法
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1.促进口腔健康 2.实行特殊防护措施:氟化物
防龋、窝沟封闭、防龋涂料。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找资料” 三级预防
1.防止龋的并发症 2.恢复功能
龋病的预防方法
1.牙菌斑的控制 2.糖代用品 3.增加牙的抗龋能力
牙菌斑的控制
机械清洁 化学方法
龋病的预防
健康生活从齿开始
让我们一起预防龋病
201403203班
▪龋齿:又称龋病,俗称虫牙或蛀牙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 下,牙齿硬组织无机物脱矿,有机 物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缺损。
目录
● 第一节·龋病的危险因素 ● 第二节·龋病的预测与早期诊断 ● 第三节·龋病的预防方法 ● 第四节·临床常用口腔预防技术
实验室预测
1.致病菌检测
Dentocult SM 试验、刃天青纸片法(检测患者变形 链球菌)
Dentocult-LB 试验(检测患者龋病易感性) 2.细菌产酸能力检测
Cariostat 试验 3.唾液缓冲能力检测
Deutobuff Strip 试验
刃天青纸片法
原理:利用变形链球菌对蔗糖消耗的氧化还原反应程度来判 断细菌的数量。
2.仪器检测
1.X线诊断:合翼片或根尖片平行投照 技术,适合邻面的龋或继发龋诊断。 2.激光荧光诊断:重复性强,简便, 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适合窝沟龋、 邻面龋的早期诊断。 3.电阻法:其他早期诊断方法还有: 内镜、超声波、光线透照及荧光染色、 定量光导荧光法等方法存研究及使用 素是指宿主对龋病的易感程度。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即牙齿是致龋 微生物的宿主,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寄生于其上的生物体才有机会起到破坏 牙齿的作用,而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 唾液:在正常情况下,唾液有以下四种作用:机械清洗、抑菌、抗酸、抗溶作用。 当唾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都可以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唾液分泌的 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如果是进行过颌面部放射治疗的患者,因为在治疗中涎腺受 到放射线的作用,使得被破坏,是细菌活跃起来,从而产生多个龋牙;另一方面,当 唾液中乳酸量增加,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生物学方法 特异性抗体
糖代用品
目前还没有一种糖代用品可以完全替代蔗糖。现有的糖代用品,只能起 到限制蔗糖食用的辅助作用。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等可使致龋菌的 减少。
增加牙的抗龋能力
1.氟防龋 2.激光防龋
功能: ① 形成抗酸性强的玻璃样物质,减少牙脱钙量 ② 与氟化物结合,促进钙化,闭牙本质小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