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上册教学目标细化研究第五单元精编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掌握本单元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1. 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求解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小数的概念和意义2. 研究小数的表示方法:基于十分位、百分位和千分位进行讲解和练3. 练小数的读写和比较:让学生完成一些练题,加深理解和记忆第二课时1. 复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读写比较2. 研究小数的加法运算:从简单的例子开始逐步引入加法运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法规则3. 练小数的加法运算:让学生完成一些练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三课时1. 复小数的加法运算2. 研究小数的减法运算:从简单的例子开始逐步引入减法运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减法规则3. 练小数的减法运算:让学生完成一些练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四课时1. 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2. 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些情境设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总结本单元研究的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估1. 在课堂练中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表现2. 给学生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更多关于小数的特性和运算方法2. 提供拓展练和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以上为《第五单元》教案的大致内容,具体的教学步骤和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通过有趣而实用的教学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在本单元中取得进步并享受数学的乐趣!。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编(2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编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基本认识和数的理解能力。
2. 发展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与认识1.1 数字的基本认识1.2 数的分类与排序1.3 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1.4 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 加法与减法2.1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2.2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2.3 加法与减法的综合运用3. 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3.1 10以内的加法运算3.2 10以内的减法运算3.3 10以内的加减法综合运用4. 基本的几何图形与计量4.1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4.2 长度、重量、容量等基本计量单位的认识和使用5. 时间和日历5.1 时间的认识和表示5.2 时间的计算和比较5.3 日历的基本概念和使用6. 有序排列6.1 对象的排序和比较6.2 排列形式的认识与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法:对于基础概念和知识的讲解,采用授课法进行系统的教学。
2.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游戏法:通过数学游戏或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教辅资料:使用教辅资料和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学安排:第一章数的概念与认识(2周)1.1 数字的基本认识(3天)1.2 数的分类与排序(3天)1.3 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3天)1.4 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3天)第二章加法与减法(2周)2.1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4天)2.2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4天)2.3 加法与减法的综合运用(4天)第三章 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周)3.1 10以内的加法运算(4天)3.2 10以内的减法运算(4天)3.3 10以内的加减法综合运用(4天)第四章基本的几何图形与计量(2周)4.1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4天)4.2 长度、重量、容量等基本计量单位的认识和使用(4天)第五章时间和日历(1周)5.1 时间的认识和表示(3天)5.2 时间的计算和比较(3天)5.3 日历的基本概念和使用(2天)第六章有序排列(1周)6.1 对象的排序和比较(3天)6.2 排列形式的认识与使用(2天)教学评价方法:1. 平时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日常评价,形成综合评价。
部编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百分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百分数的计算3.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单元目标1. 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百分数的计算方法,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百分数的计算方法,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2.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3. 注重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的意义。
2. 探究百分数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百分数的性质,如:百分数的读写方法、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等。
3. 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包括: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
4. 应用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提高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安排4课时,分别为:1. 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2. 百分数的计算(第2课时)3.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3课时)4. 总结与反思(第4课时)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能力;- 通过研究数的读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口头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研究并掌握1到99的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运用研究到的数字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数的读法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让学生了解不同数量的表达方式。
2. 讲解:介绍1到99的数字的读法,并进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数字读写练,加深学生对数字读法的掌握。
4. 总结:复所学的数字读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第二课时:首尾数字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首尾数字的规律和特点。
2. 讲解:讲解首尾数字的读法规则,并进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首尾数字的读法练,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数字的读法规律,进行讨论。
第三课时:数字的写法1. 导入:以图片或实物为例,讲解数字的写法和书写顺序。
2. 讲解:介绍数字的写法规则,包括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
3. 练:分组进行数字的写法练,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
4. 总结:总结所学的数字写法规则,强化学生对写法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课时:运用数字知识1. 导入:提出与数字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运用数字知识解决问题。
3. 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 总结:总结运用数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练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表现情况;2. 收集学生书写数字的作品,评估书写准确性和规范程度;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数量和数字;2. 练题:提供给学生进行数字读写和问题解答的练。
以上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生动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学
重
难
点
1.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
教
学
设
想
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和生活经验,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不同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课时
安排
3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能根据路线图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作用。
2.经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确定具体情境中位置的抽象过程,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在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方向与位置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如何用教学语言来描述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同时,这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方向和位置的基础
学
情
分Hale Waihona Puke 析1.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经历探索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位置的抽象过程,积累确定位置的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教案中要单列板书设计,板书要直观精练,易归纳小结,易引导,纲领性强,板书运用合理。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最新第五单元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最新第五单元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那么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意识。
3、造就学生擅长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驾驭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展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详细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常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展了调查探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状况。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状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
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探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依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阅读题目后,老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须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干脆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索计算后,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体备课(共6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判定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是对应的,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不同的高。
四、教学建议:
1.抓住图形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2.加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
3.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教学的资源。
五、课时安排:6课时
1.平行与垂直.....................................4课时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课时。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计划)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计划)简介本文档旨在对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XXX,XXX,XXX等。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使用XXX概念和术语;2. 能够进行XXX的简单计算和应用;3. 发展并培养XXX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XXX* 课时安排:第1课至第3课* 教学目标:- 学会XXX的基本概念;- 能够进行XXX的简单计算;- 能够解决与XXX相关的简单问题。
2. XXX* 课时安排:第4课至第6课* 教学目标:- 学会XXX的基本概念和XXX;- 能够进行XXX的简单计算;- 能够应用XXX解决实际问题。
3. XXX* 课时安排:第7课至第9课* 教学目标:- 掌握XXX的基本概念;- 能够进行XXX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发展对XXX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4. XXX* 课时安排:第10课至第12课* 教学目标:- 掌握XXX的基本概念和XXX;- 能够进行XXX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能力。
教学方法1.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实践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维活跃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估,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准确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2. 辅助教材:XXX;3. 多媒体资源: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计划第1课* 教学内容:XXX* 教学方法:介绍概念、示范演示*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理解程度第2课* 教学内容:XXX*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实际操作* 教学评估:作业完成情况、问题解决能力第3课* 教学内容:XXX* 教学方法:合作研究、问题解决* 教学评估:课堂表现、思维活跃度...(依次列出第4课至第12课的教学计划)总结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并运用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 掌握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法则2. 乘法口诀3.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2. 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展示乘法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2. 通过大量的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和口诀。
3. 采用小组合作、个人思考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单元的加法知识,引出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讲解: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展示乘法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和口诀,并进行例题讲解和练习。
3. 巩固练习:通过大量的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和口诀,并解决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回顾和复习。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意力集中情况等表现,及时给予表扬或提醒。
2. 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正确率、书写规范等方面。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乘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目标分析(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目标分析(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本文档分析了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
该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与物的联系、数的排序、数的比较等。
通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掌握数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数字的含义和作用,认识0-10的数;- 学会将图形和自然物体与相应的数字联系起来;- 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来比较数字大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准确辨认并描述图形和自然物体;- 培养学生的排序能力,能够将一组数字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能够通过比较运算符来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数学,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的建立;-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故事等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视觉教学:利用图片、图表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和概念的含义;- 实物教学:引入实物、教具等实物辅助工具,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来巩固数的认识;-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的排序和比较运算;-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进行个别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研究需求。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日常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口头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操作实物等;- 课堂练:设计一些练题,测试学生对数字顺序、大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个别测评: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进行个别测评,了解他们的研究进展和困难。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本文档旨在明确阐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目
标和研究重点,以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字的读法和写法: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应能够熟
练阅读和书写数字0-100,包括正序和倒序。
2. 熟悉数字的相关属性:学生应能够明确理解数字的大小和大
小关系,能够比较大小并正确使用相应的比较词汇。
3. 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学生应能够通过图示、实物和
数线等方式,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进行简
单的计算和解题。
4. 发展观察和归纳的能力:学生应能够通过观察和归纳,发现
数字中的规律,提升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研究兴趣和积极态度: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多样化
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积极的研究态度。
研究重点
1. 数字的读写能力:学生应能够准确读写数字0-100。
2. 数字的大小和大小关系:学生应能够比较数字的大小,正确使用比较词汇。
3.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学生应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4. 规律的观察和归纳:学生应能够通过观察和归纳,发现数字中的规律。
5. 研究兴趣和积极态度的培养: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积极的研究态度。
以上就是本文档对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的阐述。
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文档提供的指导,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和学习实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学会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理解分数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分数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
(2)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分数卡片。
(2)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分数的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
(2)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分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吗?2. 探究新知(1)介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通过示例,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3. 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购物时找零、分配物品等情境中如何运用分数的加减法。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实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分别安排在“什么是周长”“长方形的周长”2个活动中。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它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学
情
分
析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有对平面基本图形特征的了解为基础,来探索对这部分内容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从而加强图形相关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
学
目
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 活动 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源自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
设
想
1.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3.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课时
安排
3课时
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折线图的含义。
2. 能够根据实例理解折线图。
3. 能够运用折线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折线图的概念。
2. 折线图的绘制。
3. 折线图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折线图数据的读取和分析。
2. 折线图数据的绘制。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本,作业本。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介绍什么是折线图,为什么需要使用折线图,以及折线图的应用场景等。
2. 讲解折线图的概念和基本绘制方法。
3. 根据实例讲解如何读取数据和分析折线图。
4. 搭配练,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数据的绘制和分析。
5. 让学生尝试使用折线图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天气变化、人口变化等。
6.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折线图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方式
1. 通过讲解、练和实例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折线图的概念和基础知识。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3. 采用个性化辅导方式,针对学生不同的研究特点和问题进行帮助。
教学评估
1. 课堂互动评估。
2. 课堂练评估。
3. 课后作业评估。
教学反思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情况,及时进行课程的调整和改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小学数学上册教育教学培训总结目标细化研究第五单元
精心整理(一)单元目标分析:第五单元题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所属领域:数与代数570÷3=3500÷700=900÷100=4200÷70=2、估算:80÷19≈92÷30≈400÷49≈632÷90≈633÷88≈350÷68≈242÷60≈240÷81≈3、用竖式计算:720÷18=432÷27=989÷43=708÷59= 二、“认真细致”填一填1、()里最大能填几?20×()<17340×()<31690×()<643 80×()<50570×()<31050×()<4082、132÷24的商是()位数;384÷16的商是()位数。
3、在除法算式90÷30=3中,如果除数缩小6倍,要使商仍是3,被除数应()。
4、在○填上“>”、“<”或“=”350÷34○350÷35146÷14○130÷12176÷16○253÷23 5三、1231、2(2)、最多能买多少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买小篮球,能买多少个?3、刘叔叔一共带了多少钱?窗一教学反思:这一节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并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每袋化肥40元,我买了16袋,钱还剩35元。
点:1、以一个具体的情景为主线,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主题图中进行教学。
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与之相对应的估算.而且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在教学上就转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精编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时间上学期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版本人教版备课人修订人审核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1),备课节数 1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⑵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实际问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⑶情感、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用字母表示简单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应用题的意图和解题思路。
课堂模式三环六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学案设计意图导入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吗可以预测一下自己将来的身高吗?课件出示:儿子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单位:厘米)女儿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单位:厘米)如果用a表示父亲的身高,b表示母亲的身高,用公式求出自己未来的身高。
学生读题,算出自己的身高。
从带有趣味性的身高入手,既衔接了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一、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学生自学教材第58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的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互相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1、超市原有芒果130千克,又运来12箱芒果,每箱重m千克。
(1)用式子表示出现在这个超市里芒果的总质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针对性。
合作探究1、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并通过讨论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教师总结用字母表示简单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先理解题意,再找出数量关系。
1、有一批水泥,运走仓库里5车,每车n吨,还剩16吨。
用式子表示这批水泥的总吨数。
当n=16时,这批水泥有多少吨?2、超市原有520个鸡蛋,卖出x盒,一盒有12个,用式子表示超市剩下的鸡蛋个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单元重难点】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关键:联系实际情境、借助直观,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不善于抽象思维,对分数有一些现成的经验,对于分数的认识系统的认知。
【课时安排】共22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上册教学目标细化研究第五单元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细化研究(一)单元目标分析:第五单元题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所属领域:数与代数
(二)附:单元检测试题(题后注明目标要求: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题
一、“神机妙算”对又快
1、直接写出得数
39÷3= 80÷20= 640÷80= 800÷400
240÷60= 20×5= 270÷90= 90÷90=
570÷3= 3500÷700= 900÷100= 4200÷70=
2、估算:
80÷19≈ 92÷30≈ 400÷49≈ 632÷90≈
633÷88≈ 350÷68≈ 242÷60≈ 240÷81≈
3、用竖式计算:
720÷18= 432÷27= 989÷43= 708÷59=
二、“认真细致”填一填
1、()里最大能填几?
20×()<173 40×()<316 90×()<643
80×()<505 70×()<310 50×()<408
2、132÷24 的商是()位数;384÷16的商是()位数。
3、在除法算式90÷30=3中,如果除数缩小6倍,要使商仍是3,被除数应
()。
4、在○填上“>”、“<”或“=”
350÷34○350÷35 146÷14○130÷12 176÷16○253÷23
5、根据80÷40=2,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8000÷400= 40÷20= 160÷80=
8000÷2000= 4000÷2000= 2400÷ 1200 =
三、“对号入座”选一选
1、下面正确的是( )。
A 、203÷11≈10
B 、70÷20=3……1
C 、1800÷36=900÷18=300÷6
2、下面三道算式中,商最小的算式是( )。
A 、256÷16
B 、512÷8
C 、512÷16
3、要使□42÷3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 )。
A 、2
B 、3
C 、4
四、走进生活。
解决问题
1、(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2、 王老师带了418元去体育用品
(1)、如果买小足球,最多能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
乒乓球拍
小足球
小篮球
1425千米/时
3小时行驶
(2)、最多能买多少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买小篮球,能买多少个
3、
刘叔叔一共带了多少钱?
窗一教学反思:
这一节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并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以一个具体的情景为主线,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主题图中进行教学。
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与之相对应的估算.而且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在教学上就转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
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主题图中的气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熟悉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
我想班里中下水平的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肯定会出错,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
在实验小学听了胡学军老师的课后,我发现他采用的“说计算”的方法很好,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白了算理,因此我也借鉴了他的做法,让学生说想法,并教学生怎么说,说完整,这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
课堂上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并让学生明白了方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每袋化肥40元,我买了16袋,钱还剩35
3、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我感到整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细致、到位,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设计的具有层次性,扎实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连班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并且通过作业发现效果也不错,我非常高兴,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我相信学生也和我一样,也有这种感觉。
窗二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节课。
在教学完成后,听了两位教研员老师的点评和团队成员的意见。
我进行反思,觉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改进。
第一,本节课的难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涉及到。
但是强调的不多,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把结果说出来,其实当学生无法正确阐述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个方法。
而且在例一中,我把这个问题放在了后面学生都已经计算完的时候,有一些滞后,其实可以把这个问题在反馈学生作业的时候一起解决。
还有在最后的解决问题中,虽然要求了学生列竖式计算,但是没有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反馈,练习的目的不够有针对性。
第二、在练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对商的定位不是很清楚的情况。
我认为这里可以将算理提前,稍微地渗透一下,那么学生对于商应该写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就不怎么会出错。
还有学生中还有一种错误比较常见就是商和除数相乘写在被除数下面,总是会少一个零。
比如92÷30,直接就写个9,在计算140÷30时,直接一个12,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发现但是学生作业中还是有错误,我想这里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
学生肯定是受到了口算的负迁移,把30看成了3。
这里就需要老师去强调,除数是两位数,不要看成3了。
窗三教学反思: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我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将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做为重点,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设计时先从复习铺垫导入,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说说笔算过程,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在课上一位学生在计算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时商的位置商错了,我就抓住这一有利的教育契机,让学生进行改错,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的定位的认识。
在小组合作环节,第一个例题84÷21,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20来试商。
因为被除数和除数数字简单,所以不少学生很自然会想到直接试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有准备题的铺垫把21看成20来试商,接着通过三个题目的练习巩固了用四舍法把除数看成接进的整十数来试商这个题型。
第二个例题是196÷39,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40来试商。
这道题既是第一次出现五入法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上课时感觉到学生练习时计算的速度、正确率差异较大,其实设计时完全可以分散难点,先利用两个例题教学一次试商成功的四舍法和五入法,再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中增加难度,出现需要调商的练习,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这么辛苦,以后还需在教材处理上多下工夫。
质疑探究上用的时间有些过长,原本预计学生五分钟可以做完结果做了将近十分钟。
说明在例2有部分学生没熟练掌握,导致本环节时间过长,探究四舍商易大需要调小,五入商容易小需要调大这一过程显得有些仓促。
从而影响后面的达标测评没时间完成。
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要设计新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这节课的学习虽然效果不错,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有限,本节课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加强理论资料的搜集和课堂的实践,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