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政策的演进及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农民工群体发展历程

中国农民工群体发展历程

中国农民工群体发展历程

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进入到发达地区寻求工作机会。当时的政策对农民工就业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其后随着政策的日益改进以及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群体的关心关注使得农民工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使得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推动了特色化区域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以人为本城乡发展特色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20 世纪80 年代末还出现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进入到发达地区寻求工作机会。1992 年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新一轮增长期,农民工规模急剧扩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此之前,政府对于这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并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更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调节农民工进城所带来的影响。进入90 年代中后期,城市出现了三大严重问题:农民进城、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以及下岗

人员再就业问题。此时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不合理政策,使得农民工管理在政策上走上了歧途。这些政策严重扭曲了在城乡统筹方面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历史进程,也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权利。这个政策规定集中体现了当时用计划经济的思路处理问题、用分割城乡的思路处理农村问题的政策倾向。在以限制和歧视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几年当中,农民进入城市的流向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相反农民对于政策的厌恶和抵抗却越来越严重。

改革开放中的农村改革

改革开放中的农村改革

改革开放中的农村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成为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领域。农村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中,农村改革在土地制度改革、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的土地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施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确保了农民对土地的权益。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产权改革逐渐成为农村改革的重点。权属明晰、流转自由的农村土地制度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土壤。

二、乡村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农业模式逐渐向农业农村产业化转变,乡村经济逐渐多元化。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民进一步发展家庭经济、发展农村产业,如农村合作经济、农村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乡村产业发展也加强了城乡经济联系,推动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大力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饮水安全等方面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农业现代化

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村电网的普及,为农民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供了保障;农村道路的畅通,方便了农产品的流通和交易。

四、农民权益保障:农村改革不仅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关注农民权益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权益。例如,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解决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确保了土地权益的不可侵犯性。这些政策为农民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发展环境。

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演进

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演进

关 键 词 :农 民工 ; 社会保 障政策 ; 演进
中 图 分 类 号 :9 . C1 7 3
文献标 志 t : iA 5 -
文章 编 号:02 28 (09 6 01 一 O 1 0— 5 9 20 )2— 0 2 7
从 2 世纪 8 0 0年代末 到 9 0年代 以来 ,农 民工 大量涌 现 。这一特殊概 念是我 国特有 的城 乡二元 体制 的产物 , 是 我 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 的社会群体 。 民 农 工包括两部分人 , 一部分是在本 地乡镇企业就业 的离土不 离乡 的农 村劳动力 , 一部分是 外 出进入城镇 从事二 、 三产 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 村劳动力 。 本文所关注的是第二部分 农 民工 。据有关部 门的调查 : 止 2 0 年 年底 , 民工 的 截 08 农 数量大约为 2 亿人 。 这样一 种庞大的群体在努力为经济做 贡献 时 , 同时承 受城 市 的排挤 、 也 低廉 的报 酬 、 劣 的环 恶 境 。农 民工经济 贡献与 社会政策 的严重 不符并 没有被 忽 视, 随着经济 社会发 展 , 民工 社会保 障政策 也发生 了转 农


院《 于解决农 民工 问题的若 干意见 》 关 明确 提 出坚持 从我 国国情 出发 , 统筹 城乡发展 , 以人为本 , 真解决涉及农 民 认 工利益 的问题 。0 7年全 国人大通过《 20 就业促进法 》《 、劳动 合 同法 》 劳动争议调节仲裁 法》 和《 并且农 民工养老保险从 20 0 7年 7月 1E起开始实施 。 的十七大 明确提出社会保 l 党 障要 “ 覆盖城 乡”胡 锦涛总书记也提 出“ , 一个优先 目标 、 两 个结合 、 四个原则 ” 的基本指导 思想 , 旨在要 求社会保障体 系要 围绕人人 享有基本生活保 障这一优 先 目标 , 坚持 效率 与公平 、 统一性 与灵活性 相结合 , 将全 民纳入 社会保 障体 系 。其 中实现农 民工社会wk.baidu.com障全覆盖是关键的一环 。今年 国家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针对《 民工参加基本 养老保 农 险办法 》 向社会公 开征求意见 。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 障部 面 近 E公布 了《 民工参加基本 养老保险办法》 城镇 企业 l 农 和《 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 法》 。不 到 1 , 0年 政府从 限制农 民工流动到鼓励其进城 , 从忽视农 民工权 益 到积极稳妥建 构农 民工社会保 障 , 体现农 民工社会保 障在 政策 上突破二元 户籍 限制 , 以人 为本 , 共享社会 成果 的公

我国农民工就业政策的演变及发展途径

我国农民工就业政策的演变及发展途径
中, 寻找牛存 的机会 , 为当时社 会丰义 T业 化的建 设做 出 丫 也
业, 对促进集镇 的发展 、 荣城乡经 济具 要作用 , 繁 何重 埘此 虑积
极支持 。其后 , 农村 劳动力 的转 移和流 动进入 …个较快增 长的
行规定》 ,明确要求各城 市不得私 自介 绍农 民列 城市和工矿 区
农民工就 业政 策演 变的分析 , 国家政 策导 向方面提 出了解决 从
农民工 问题的政 策措 施。 关键词 : 民工; 农 政策演 变; 策措施 政
找工作 , 农村劳动 力流 动受到 严格 的限制 , 这种 城乡 分割的户
改革开放 以后 , 内的粮食 资源 匮乏, 国 城市就业 压力大。从
17 9 8年开始, 围家采取 丫严格控制 农村 劳动 力流动 的政策 随 着 家庭联产 承包 责任制 的启动 ,也确 立 了农村 的 劳动就 业制
年 ̄2 0 0 0年) 公平流动 (0 0年 以后 ) 、 20 的阶段 。作者通 过奇 『 划 文献 后总结认为大致可 以分 为三个阶 段: 自…放任 到严格限制 阶段 (9 9年~ 19 14 9 2年) 名 为允许 、 、 实则 限制 阶段 (9 3年~ 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甘肃农业
2 0 年第 l 期 ( 2 4 06 l 总 4 期)
我国农民工 就业政策的演变及 发展选径

中国农民工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农民工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关 键 词 : 民工 ; 民 工政 策 ; 度 创 新 农 农 制 中 图分 类 号 : 1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X( 0 9 0 一 1 1 0 1 7 —4 3 2 0 ) 3O O — 5
农 民工是 我 国改革开 放 以来农 业生 产效 率大 幅 提高 、 村生产力 快 速发展 的 产物 , 民工 由农 村 流 农 农
“ 民工制 度 是 在 我 国 由计 划 经济 体 制 向社 会 农
主义市 场 经济 体制 转 变 过 程 中 产生 的 , 来 只是 权 本
益之计, 以后 逐 渐演 变成 一 种 制 度 性 的安 排 。[ 实 ”z 践 已经 证 明 , 民工 制度 不 利 于 我 国建 立 完善 的社 农
体系 。

改 变 户 口性质 , 则 都 只能 是 “ 民” 否 农 。社 会保 障 制
度 、 购统 销制 度 和人 民公社 制度 在 户 籍 管理 制 度 统
基础 上 , 进一 步 强化 了我 国城 乡二 元 经 济社 会 体 又
制 。这三 大制度 设计 , 从公 共 服务 享有 、 生活 资料 供
工 政策 , 计数 百 条 , 总 涵盖 了农 民工群 体 迁 移 就业 、
收入保障 、 权益保 护等 各个 方 面 , 我 国庞大 的农 民 为 工 群体 的非 农 就业 、 镇 转 移 、 工环 境 、 资 收入 城 务 工 等各 项权 益 保 障 , 供 了一 个 不 断 完善 的政 策支 持 提

农民工市民化政策变迁概览

农民工市民化政策变迁概览

引导 乡镇 企业适 当集 中,充分利 用
和改造 现有小城镇 ,建 设新 的小城 “ 走 出一 条符 合我 国 国情、大 中小 镇” ; 1 9 9 4 年国务院印发 《 关于加强 城 市 和 小 城 镇 协 调 发 展 的城 镇 化 道
国家 “ 十 五 ” 计 划 纲 要 中得 到全 面
小城 市 ,是 我 国 城 市 发 展 的基 本 方 针” ,并 在 国 家第 六个 五 年 计 划 、第 重 点 强 调 要 发 展 小 城 镇 。1 9 9 3 年 党 的十 四 届三 中全会 要 求 “ 加强规划,
议纪要 》 ,首次提出 “ 控制大城市规 下 ,中央除继续要 求严格 控制大城 是发展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2 0 0 0 年
见》 ,提 出 “ 加快 我国城镇化进 程,
实现 城 镇 化 与 工 业 化 协 调 发 展 ,小
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同时为防止小
城镇 遍 地 开 花 ,报 告 明确 要 求 ,“ 发
2 ●
硝 l
2 0 1 3 . 1 4


展 小 城 镇 要 以 现 有 的县 城 和 有 条 件
业。 政 策上 要 求 ,通过 加快 发 展 多种 经 营 和 乡镇 企 业 ,吸 纳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实 现 “ 离 土 不 离 乡 、进 厂 不

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

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

中国农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

⼯司地⽅处李盅盅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李善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盛来运副司长、劳动科学研究所蔡和平副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阳俊雄处长、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彭丽荃副处长、北京⼤学光华管理学院章铮副教授、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刘俊彦副研究员;本报告主要执笔⼈: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三林、秦中春、李青。

【内容提要】全⾯回顾改⾰开放以来农民⼯问题,总结其发展基本经验;在⼤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民⼯问题的新特点进⾏了全⾯分析,研究了农民⼯较长时期需求变化趋势及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深⼊评析农民⼯中长期发展趋势;全⽅位剖析农民⼯⾯临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度,提出解决农民⼯问题的战略思路、基本原则、⽬标任务、实施步骤、主要措施和具有⽅向性、全局性、制度性的政策体系。【摘要题】农村劳动⼒

【英⽂摘要】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issue of migrant worker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sums up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n the base of substantial investigate, the paper analys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and sets up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to study the needs and long-term trend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acro-economic. Then it analyse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trend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make an ali-rou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migrant workers. In the end , from an overall and strategic perspective,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peasant workers in strategic thinking, basic principles, objectives and tasks, implementation steps, the main measures and an overall policy system.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经济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经济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经济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

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以及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都对农村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种植业发展、乡村旅游兴起、农民创业创新等多个方面展开叙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变迁。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变迁的重要因素。通过实

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土地流转的权利,使得土地的流动变得更加灵活。此举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另外,土地流转也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培养了一批富裕农民,进一步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种植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种植业发展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市场经

济的推动下,农民可以通过自主经营农田和农业产业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近年来,政府提出了“农民成为经营者、土地成为资产、农村成为市场、农业成为产业”的目标,通过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并引进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品质,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乡村旅游兴起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旅游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农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农民通过开办农家乐、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增加了收入来源,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乡村旅游也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有机的产业链,带动了农村综合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农民工入城政策变化

中国农民工入城政策变化

中国农民工入城政策的变化

“中国的农民工政策可分为红灯、黄灯、绿灯三个阶段”。国情专家胡鞍钢的这一“灯论”实际上精辟地概括了中国农民工入城政策的变化轨迹:限制→松绑和控制→扶持和引导。

(一)限制阶段——红灯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84年,政策基本上是不允许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1957年12月13日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各单位从农村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各单位一律不得私自从农村中招工和私自录用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农业社和农村中的机关、团体也不得私自介绍农民到城市和工矿区找工作”。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戶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其中第10条明确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迁出手续”,国务院于1964年8月批转的。《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严格限制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人口。以上限制政策的出台,使中国建立起了较完备地以歧视农民为特征的当代“种姓制度”。

原因:20世纪50年代,在实现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主要担心过多的城市人口会加重粮食供应的负担,担心没有足够的农业劳动生产者食品供应会出现短缺。因此,政府采取了指令和制定计划的方式来配置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建立了限制农民工入城的城乡分野的,尤其是在经历了1959年1962年的三年粮食饥荒户籍制度[4]。以后,政府就更加坚定了将多数人口配置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决心。

中国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农民工就业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农民工就业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农民工就业应对策略分

一、概况

农民工是指进城务工人员是指本县(市)境内,户籍地在乡村,进入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或外县(市)进入本县(市)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

二、农民工就业数量

在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以及社会资源的配置,农民工就业问题必然受到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城镇化建设必然会扩大就业这种社会活动的空间,扩大城区,增加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从而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可以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务工,缓解农民工就业问题。2019年中国农民工数量29077万人,同比增长0.8%。

本地就业指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没有远离家乡,但是几乎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主要从事其他工作获得收入来源,没有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外出工作的成本较低。

2019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17425万人,同比增长0.9%;本地农民工数量11652万人,同比增长0.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完成了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变。中国的迁移流动人口,主要是就业人口,农民工的迁移流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流动的总体格局。

中国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数量逐年微降,2019年农民工就业数量15700万人,同比下降0.7%;2019年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人数6223万人,同比增长2.8%;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人数6173万人,同比增长3.0%。

农民工受文化水平、知识构成与职业技能的限制,在外务工大多从事建筑、服务、零售等行业的体力劳动,但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许多岗位往往要求劳动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电子产品、机器设备及其他智能工具的操作能力,对劳动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民工潮现象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民工潮现象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民工潮现象

——以为引例前言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经济总量、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的第二大工业城市,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并正在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化。截至目前,实有人口已达1300万,其中常住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户籍人口。已成为仅次于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则占整个省的1/3。据估算,目前全国民工潮中的人数约有8000万,并以每年数百万人的速度递增。各种惊人的数字表明:民工潮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之一。

民工潮的起因

1)改革开放政策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农民获得了流动的自由。改革开放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极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民开始获得自由、松动而开始了自由流动的可能性。

2)中国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所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体制是从原来的计划经体制初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在这一过渡进程中,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重点发展工业部门,使城市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而相应地,国家对农业部门的投资严重不足,而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农业效益不断降低,从而不断地将农民从效益较低的农业推向效益较高的工业,结果导致了大量的农民放弃效益较低的农业,潮水般地涌进城市打工。

3)改革开放政策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农民获得了流动的自由。改革开放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极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民开始获得自由、松动而开始了自由流动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演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党和政府对此始终给予了高度关注,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文章对就地就业、离土不离乡、跨地区流动就业和有序转移4个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实施一、就地就业的农村就业政策(1978-1983年)(一)实行农村劳动力首先满足粮食生产需要的农村就业政策改革开放后,党改变了以前单一的“以粮为纲”的发展粮食生产方针,认为“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入,粮食生产和其他多种经营的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之间发生了冲突。为此,政府和其他领导人在各种文件和场合都反复强调粮食安全。如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粮食生产必须抓紧。发展多种经营,决不能挤掉粮食”。在强调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的同时,国家在户籍制度上也做出相应的改变,把以前很多离开农村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动员回农村,并且提高了进城的标准,如必须经过国家劳动总局的批准。可以说,改革初期我们实现的多种经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有解决粮食问题的考虑,而决不允许因为发展农村经济而影响粮食这个国家之本。正如陈云在后来所说:“发展乡镇企业是必要的。问题是‘无工不富’的声音大大超过了‘无农不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政策演变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政策演变特点分析

行 以“ 市为 中心” 城 的城 乡二元经 济社会 体制 , 是否允许
农民进城主要 以城市 的需求 而论 , 国家调 整农 民工政策 的理 由一般体现在下面几个层面 : 城市基础设施无法 承 “ 受” 扰乱秩序” 社会身份定位难 ” 保 护下岗工人 、“ 、“ 、“ 就业” 9 9年到 19 。17 9 2年农 民工就 业 政策 的变 化 就 明 显表现出这一价值取 向 , 然 国家对农 民进 城务工 实行 虽 严 格控 制 、 管理 , 到 19 但 9 2年进 城农 民工仍 然 达到数 千
改革 开 放 以来农 民工政 策演 变特 点 分 析
阳 芬 肖定舟
摘 要 : 民工政策是 为了解决农 民工的生存 和发展 问题 而制定的 一 系列相 关政 策 , 一个产 生、 农 有 发展 和消亡的演变过 程 , 民工政策演 变的过程 中伴 随着有政 策价值取 向、 农 政策 目标、 策主体 、 策 实施 、 策 政 政 政 评价、 政策调整和政策监督等的 变化 , 通过对我 国农民工政 策的演变分析 , 把握 演 变特 点, 对预 测我 国农 民工
18 94年 l 0月党的十二届三 中全会 , 适应改革从农村 向城 市发展的新形势 , 过 了指 导我 国经济 体制 改革 的纲领 通 性文件《 中共 中央关于经 济体制 改革 的决 定》 提 出发展 ,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 划商品经济 , 9 5年 中央关 于农村 18 工作的 1 文件 中提 出允许农 民到城市 开店设坊务工 经 号

改革以来中国农民工流动机制变迁的考察

改革以来中国农民工流动机制变迁的考察
现 , 民工流 量猛增 。 农
第 三 阶段 ,0 2年 中共 “ 六 大 ” 后 , 落 20 十 以 在
通道 。具体 而 言 , 民 工 流 动机 制 变迁 经 历 了三 农
个基本 阶段 。
实 科学 发展 观 的 要求 下 , 善 市场 经 济 体 制 与 统 完 筹 城 乡发展 体 制 的框 架 体 系逐 渐 形 成 , 民流 动 农 向着 “ 新农 民” 农 民工 返 乡 就业 与创 业 ) “ 市 ( 与 新
流 动路径 , 让农 民通 畅地在 农 与非 农 之 间 、 乡 之 城
间流动 的机制 , 如市场 经济 机 制 、 乡统 筹发 展机 城 制 、 乡一 体 化 机 制 等 。农 民工 市 民化 转 化 机 制 城 是指 流动农 民通过 农 民工 的过 渡 形式 最 终能 够完
全融 入城 市真 正 成 为 市 民的 机 制 , 小 城 镇 与 中 如
了重 大变革 : 是 打 开 了农 民工 在农 村 内部 产 业 先 之 间流动 的通 道 , 着 是 逐 步 打 开农 民工 地 域 流 接 动 的通 道 , 别 是 向沿 海 地 区 与城 市地 区 流动 的 特
业 、 海城镇 “ 资” 沿 三 企业 广泛发 展 , 吸纳 了数 千万
规模 的农 民工 向沿 海与城 市 汇 聚 , 导致 “ 海 打工 沿 潮 ” “ 民进 城潮 ” 19 与 农 在 9 2年以后 以空前 规模 涌

“农民工”的历史发展及对转型社会的影响

“农民工”的历史发展及对转型社会的影响
农产 品贱价 , 劳动 成 果 流 失 ; 地 不 赚 钱 , 种 种 矛 盾和 冲 突 。 在 日常 生 活 中 , 民工 与 农 市 民 之 间 由于 相 互 的 不信 任 、 不协 调 , 一
锐 , 加 上 急 躁 的人 民公 社 化 运动 , 大地 土 地 流 失 ; 到 城 里 打 工 , 又 下 岗 ; 动 再 极 转 却 劳
务 业 , 依 然 保 留 着 农 民 的 户籍 身份 。 然 但 虽 在 城 市 中生 活 , 民工 处 于 社 会 下 层 , 是 农 但
( )盲 流 ” 出现 二 “ 的
在2 0世 纪 5 0年 代 后 期 , 初 出 现 的 最 “ 盲流 ” 因于 粮 食 问 题 。 实 施优 先发 展 重 起
使 大 批 农 民 外 出寻 找 就 业 机 会 和 生 活 出 路 。 民的 这种 盲 目流动 再 加 上 自然 灾 害 , 农
( ) 民 工 潮 ” 一 定 程 度 上 加 剧 了城 - “ 在
乡 之 间的 矛 盾
的不 公 甚 至粗 暴 对 待 ,而 农 民工 在 争 取 自 己的 权 益 时 与 老板 们 发 生 冲 突 也成 为经 常
解 ,认 为 农 民工 进 城 一 定 程 度 上 导 致 了违 法 犯 罪 事件 的增 加 , 为 农 民工 不讲 卫 生 , 认
于是, 就有了“ 离土不离乡 , 进厂不进城” 的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制度演变分析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制度演变分析

度认 为农 民流 动盲 目无序 ,如 放任 不 管 ,会影 响社 会 安 定,对农 民流动 的管 理突 出地 与社会治安联 系在一起 。政 府 的流 动人 口管理 办公室设在 公安部 门,预先假 设外来农 民工
业证 和暂住证制度 。农 民工要有 政府部 门办 的外出人员就业
登记 卡 、外 出人 员就业证 ,证 、卡合一 ,加 上暂住证作 为流 动 就业 的有效证 件。 以这些制度 为依据 ,从 1 9 年开始 ,一 94 些沿海地 区的城 市政府相继 出台对到发达地 区和城 市的农 民 工实行所谓 总量控制 、行业 和工种限制 的地方政策 。对 农民
第三 ,优化 居 民收入分 配结 构 。当前物价 上涨 因素 中, 人 工成 本 上升 是重 要 因素 。一 些 企业 存在 的 用工 荒 、招 工
济体制 下,既要保 障社会经济 健康 发展 ,又 要保证人 民生活
水平稳步提 高 。低收入 群体 的生 活受物价上涨 影响 明显 ,其 自身抗通胀 能力极弱 ,因此 ,就 需要政府继续 坚持对低 收入 群体的生活 补助 ,增 强对 补助群体 的针对性 ,使低收入群 体
农 民工 权 益 保 障 的制 度 演 变 分析
■ 文/ 赵银 红
切 实 维护农 民工权 益 ,关 键 在于 相关 保 障制 度 能否 有 效运 行。通过考 察1 7 年 至2 1年 间 国家层 级的相关制度 演 98 0 1 变 ,可 以将该过程 划分为 前后衔接 的 “ 限制与 防范 ”、 “ 允 许与 尝试 ”、 “ 权与攻坚 ”三个阶段 。在考察 中,重点对 平 的制度 建构 ,也存在着一个独 特的演变过 程 。在本 文中 ,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先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成为政策的首要目标。
• 1994年,劳动部颁布《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 业暂行规定》,这是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跨地 区流动就业的第一个规范化文件,开始实施以 就业证卡管理为中心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就业制度。 • 1995年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就业 证和暂住证制度》,提出要从总量上控制,优 先解决城市就业、工种限制等政策。

第四阶段:1992年至2001年,引导农民流动。
90 年 代 深 圳 特 区 打 工 仔 和 打 工 妹 政策基调是消除农民“离乡”的限制,允许农民跨地区 流动和进城务工,流动的方式上反对无序失控的流动,要求 多部门携手,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引导、调控;但是政策 的首要目标仍然是优先解决城市失业问题。
(二)农民工政策的完善和展开
1、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提高素质实现农民工 高质量、高稳定性就业。 2、全面落实劳动权益保护,实现农民工体面就业。 3、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实现农民工的安居问题。 4、扩大公共财政支出,通过农民工共享城市公共服 务促进稳定迁移。 5、确保承包土地权益,为农民工转移提供有效保障。 6、农民工政策新体系的逐步完善。
一、农民工的由来 二、农民工政策的演进 三、农民工政策的展望
一、农民工的由来
• 农民工是 我国在特殊历 史时期出现的 一个特殊社会 群体,农民工 的出现和存在 反映了我国社 会转型的重要 特点。
• 农民工由农村流动进入城镇、由第一产业 转移到二、三产业,总体上说是一种向上 的流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具体 表现。 • 2010年,我国共有2.42亿农民工,其中, 外出务工的农民工1.53亿人,占63.22%, 在本乡镇务工的农民工8900万人,占 36.78%。 • 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 首次出现“农民工”一词,随后这一称谓 逐渐被广泛使用。
• 新一代农民工文化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市民化” 信心得到强化; • 乡土依恋情结逐渐淡化,城市归属感不断增强; • 转移动因突显发展理性,物质要求和价值追求逐步 提升; • 社会支持网络不断丰富,城市社区融入进程加快。
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群 体特征,使农民工在城镇务工就业过程中面临的 一系列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来自百度文库
• “推力”和“拉力”, 两股力量作用的结果。
解决温饱后的农村富 余劳动力寻求出路
1984年4月,乡、镇、村办的 企业,首先从长江三角洲蓬勃 发展起来。这是江苏常熟的碧 溪布厂。农民成了离土不离乡 的乡镇企业工人。清晨,他们 骑自行车来上班。
1984年4月,江苏沙洲县一家村办的制衣厂。大批农村剩余劳动 力成了当地乡镇企业工人。乡镇企业一般从技术含量不高的业 务起步。就地转移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理想的方式。
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推动了我国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第一次指出 要发展劳务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 移就业的市场配置机制和自由流动务工模式。
•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和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 地区内的自由流动”。 • 同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 制改革的通知》,国家开始全面放开了农副 产品的市场购销,实行了多年的城市粮食定 量供应制度自然随之取消。 • 农民进城的人数剧增,到1998年已达到1亿 人左右。
第三个阶段:1989年至1991年,控制农民盲目流动。
1989年春节后的民工潮
1989年春节后的民工潮

国家决策部门以“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盲 目流动”为目标,采取了阻止农民工进入城镇 务工的就业政策。 1990年4月27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劳动就业 工作的通知,其中,第六条标题就是“合理控 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轻城镇就业压力”, 通知要求对农民进城务工实行有效控制、严格 管理,并建立临时务工许可证和就业登记制度, 防止大量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入城市。同时提出 重点清退来自农村的计划外用工,使他们尽早 返回农村劳动。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的 演变历程,总体上表现出如下特点:
•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深刻影 响农民工流动就业行为; • 我国农民工政策演进历程突显出渐进式改 革特点; • 上个世纪的农民工政策没有摆脱以城市中 心主义为主导,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 手段控制农民工的流动;进入21世纪,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 导我国农民工政策根本转型。
国家政策基调是消除农民“离土”的限制,允许 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 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 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 的通知 • 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 的通知》规定,农民可以自带口粮落户城市。 • 1985年国家取消了对主要农产品的派购任务, 农民不再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之上 。 •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 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 行规定》,允许国营企业招收农村劳动力。
二 元 经 济 社 会 管 理 体 制
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 度和与之配套的城乡差 别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乡土中国 (农村居民) 城市中国 (城市市民)
人民公社制度。
正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存在, 使得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农民城镇转移、非农就 业行为只能以“农民工”的形式存在。

2006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解决 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政 府关于农民工的第一份全面系统的政策 文件,它涉及了农民工工资、就业、技 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 理和服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承 包权益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建立了由31个部 门和党群组织参加的 日常工作由劳动保障 部负责的国务院农民 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 2007年,全国人 大常委会通过《劳动 合同法》、《就业促 进法》、《劳动争议 调解仲裁法》,加大 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 法制保障力度。
三、农民工政策的展望
(一)农民工群体特征的新变化 1、农民工群体的分化日益明显 • “融入型”或“定居型” • “摇摆型”或“两栖型” • “漂泊型”或“迷茫型”
2、农民工群体身份的转变
• 从个体劳动者变成雇佣劳动者 • 从农业劳动者变成工业或服务业劳动者 • 从农村人变成城市人
3、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 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特点:
•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当 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 • 200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职业病 防治规划(2009-2015)》。 •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 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发展家 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 过了《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进城务工的农 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 今年2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刊登《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 通知》。
出现“民工荒”
农民工群体开 始“代际更替”,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 成为农民工群体的 主体。
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密集出台。
• 2003年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做好农 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 •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宣布废止《城市 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改为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 理办法》。
• 新办法提出自愿救 助原则,取消了强 制手段。 • 《城市流浪乞讨人 员收容遣送办法》 是很困扰农民工的 一项政府法规。 • 它的废止与孙志刚 事件是有关联的
孙志刚
•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进城就 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 部分”,把农民工正式列入产业工人队伍。 • 2004年11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 常务会议,听取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 产业从业人员中占 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工作汇报。 52 %;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 68%, • 中占 2006 年 4月,历时10个多月,在深入调研、集 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 80%。农民工已是中国 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台。 • 同时,国务院成立了“农民工问题部际协调办 公室”,负责统筹有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
80年代前期——“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 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厂又进城,离土又离乡”

农民工不同于农民,他们的职业是工人, 是离开农村,在城市打工的;但是他的农民 的身份又没有改变,只是在城市打工。“农 民工”的“农民”(身份)体现着计划经济体 制的烙印;“农民工”的“工”(职业)体现 着市场取向的阶段成果。 • 本来意义上的农民,是一个职业概念, 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和取得土地经营收 入的那部分劳动者。然而,在我国特定的城 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民又是代表一种身份。
二、农民工政策的演进 五个阶段: • 1979年至1983年:严禁农民流动。 • 1984年至1987年:默许农民流动。 • 1988年至1991年:控制农民盲目流动。 • 1992年至2001年:引导规范农民流动。 • 2002年至现在:放开并支持农民流动。
第一个阶段:1979年至1983年,严禁农民流动。
第五个阶段:2002年至现在,放开并支持 农民流动。
•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民工政策发生了积 极的变化和根本性转变。 • 以2002年十六大为起点,政策基调在向 允许农民工在城镇定居转变,放开并支 持农民流动。 • 政策目标从单纯的就业向就业、安居、 公共服务、城市融入等综合目标转变。
两个变化:
• 国家明令:“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城 市”,“严格控制使用农村劳动力”, “严格控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 原因: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开始实行; • 户籍制度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限 制; • 大批知青返城和下放职工落实政策回城, 城市就业压力大。
第二个阶段:1984年至1988年,默许农民流动。
广东省委书记汪 洋今年1月3日提出, 广东将加快研究并适 时出台取消“农民工” 称谓的政策措施,探 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 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 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 务的制度„„促进外 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 民真正融合。
河南省委书记卢 展工表示,“农民工” 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 有歧视色彩,呼吁社 会慎用这一称谓。 “工农商学兵,本是 职业的划分,为什么 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 上特定的标签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