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政策的演进及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元 经 济 社 会 管 理 体 制
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 度和与之配套的城乡差 别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乡土中国 (农村居民) 城市中国 (城市市民)
人民公社制度。
正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存在, 使得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农民城镇转移、非农就 业行为只能以“农民工”的形式存在。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的 演变历程,总体上表现出如下特点:
•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深刻影 响农民工流动就业行为; • 我国农民工政策演进历程突显出渐进式改 革特点; • 上个世纪的农民工政策没有摆脱以城市中 心主义为主导,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 手段控制农民工的流动;进入21世纪,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 导我国农民工政策根本转型。
• 新一代农民工文化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市民化” 信心得到强化; • 乡土依恋情结逐渐淡化,城市归属感不断增强; • 转移动因突显发展理性,物质要求和价值追求逐步 提升; • 社会支持网络不断丰富,城市社区融入进程加快。
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群 体特征,使农民工在城镇务工就业过程中面临的 一系列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 国家明令:“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城 市”,“严格控制使用农村劳动力”, “严格控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 原因: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开始实行; • 户籍制度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限 制; • 大批知青返城和下放职工落实政策回城, 城市就业压力大。
第二个阶段:1984年至1988年,默许农民流动。
优先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成为政策的首要目标。
• 1994年,劳动部颁布《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 业暂行规定》,这是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跨地 区流动就业的第一个规范化文件,开始实施以 就业证卡管理为中心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就业制度。 • 1995年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就业 证和暂住证制度》,提出要从总量上控制,优 先解决城市就业、工种限制等政策。
三、农民工政策的展望
(一)农民工群体特征的新变化 1、农民工群体的分化日益明显 • “融入型”或“定居型” • “摇摆型”或“两栖型” • “漂泊型”或“迷茫型”
2、农民工群体身份的转变
• 从个体劳动者变成雇佣劳动者 • 从农业劳动者变成工业或服务业劳动者 • 从农村人变成城市人
3、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 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特点:
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推动了我国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第一次指出 要发展劳务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 移就业的市场配置机制和自由流动务工模式。
•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和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 地区内的自由流动”。 • 同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 制改革的通知》,国家开始全面放开了农副 产品的市场购销,实行了多年的城市粮食定 量供应制度自然随之取消。 • 农民进城的人数剧增,到1998年已达到1亿 人左右。
一、农民工的由来 二、农民工政策的演进 三、农民工政策的展望
一、农民工的由来
• 农民工是 我国在特殊历 史时期出现的 一个特殊社会 群体,农民工 的出现和存在 反映了我国社 会转型的重要 特点。
• 农民工由农村流动进入城镇、由第一产业 转移到二、三产业,总体上说是一种向上 的流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具体 表现。 • 2010年,我国共有2.42亿农民工,其中, 外出务工的农民工1.53亿人,占63.22%, 在本乡镇务工的农民工8900万人,占 36.78%。 • 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 首次出现“农民工”一词,随后这一称谓 逐渐被广泛使用。
• 新办法提出自愿救 助原则,取消了强 制手段。 • 《城市流浪乞讨人 员收容遣送办法》 是很困扰农民工的 一项政府法规。 • 它的废止与孙志刚 事件是有关联的
孙志刚
•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进城就 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 部分”,把农民工正式列入产业工人队伍。 • 2004年11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 常务会议,听取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 产业从业人员中占 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工作汇报。 52 %;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 68%, • 中占 2006 年 4月,历时10个多月,在深入调研、集 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 80%。农民工已是中国 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台。 • 同时,国务院成立了“农民工问题部际协调办 公室”,负责统筹有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
•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当 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 • 200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职业病 防治规划(2009-2015)》。 •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 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发展家 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 过了《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进城务工的农 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 今年2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刊登《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 通知》。
80年代前期——“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 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厂又进城,离土又离乡”

农民工不同于农民,他们的职业是工人, 是离开农村,在城市打工的;但是他的农民 的身份又没有改变,只是在城市打工。“农 民工”的“农民”(身份)体现着计划经济体 制的烙印;“农民工”的“工”(职业)体现 着市场取向的阶段成果。 • 本来意义上的农民,是一个职业概念, 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和取得土地经营收 入的那部分劳动者。然而,在我国特定的城 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民又是代表一种身份。
二、农民工政策的演进 五个阶段: • 1979年至1983年:严禁农民流动。 • 1984年至1987年:默许农民流动。 • 1988年至1991年:控制农民盲目流动。 • 1992年至2001年:引导规范农民流动。 • 2002年至现在:放开并支持农民流动。
第一个阶段:1979年至1983年,严禁农民流动。
第五个阶段:2002年至现在,放开并支持 农民流动。
•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民工政策发生了积 极的变化和根本性转变。 • 以2002年十六大为起点,政策基调在向 允许农民工在城镇定居转变,放开并支 持农民流动。 • 政策目标从单纯的就业向就业、安居、 公共服务、城市融入等综合目标转变。
两个变化:
广东省委书记汪 洋今年1月3日提出, 广东将加快研究并适 时出台取消“农民工” 称谓的政策措施,探 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 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 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 务的制度„„促进外 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 民真正融合。
河南省委书记卢 展工表示,“农民工” 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 有歧视色彩,呼吁社 会慎用这一称谓。 “工农商学兵,本是 职业的划分,为什么 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 上特定的标签呢?”

第四阶段:1992年至2001年,引导农民流动。
90 年 代 深 圳 特 区 打 工 仔 和 打 工 妹 政策基调是消除农民“离乡”的限制,允许农民跨地区 流动和进城务工,流动的方式上反对无序失控的流动,要求 多部门携手,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引导、调控;但是政策 的首要目标仍然是优先解决城市失业问题。

2006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解决 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政 府关于农民工的第一份全面系统的政策 文件,它涉及了农民工工资、就业、技 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 理和服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承 包权益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建立了由31个部 门和党群组织参加的 日常工作由劳动保障 部负责的国务院农民 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 2007年,全国人 大常委会通过《劳动 合同法》、《就业促 进法》、《劳动争议 调解仲裁法》,加大 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 法制保障力度。
(二)农民工政策的完善和展开
1、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提高素质实现农民工 高质量、高稳定性就业。 2、全面落实劳动权益保护,实现农民工体面就业。 3、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实现农民工的安居问题。 4、扩大公共财政支出,通过农民工共享城市公共服 务促进稳定迁移。 5、确保承包土地权益,为农民工转移提供有效保障。 6、农民工政策新体系的逐步完善。
• “推力”和“拉力”, 两股力量作用的结果。
解决温饱后的农村富 余劳动力寻求出路
1984年4月,乡、镇、村办的 企业,首先从长江三角洲蓬勃 发展起来。这是江苏常熟的碧 溪布厂。农民成了离土不离乡 的乡镇企业工人。清晨,他们 骑自行车来上班。
1984年4月,江苏沙洲县一家村办的制衣厂。大批农村剩余劳动 力成了当地乡镇企业工人。乡镇企业一般从技术含量不高的业 务起步。就地转移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理想的方式。
国家政策基调是消除农民“离土”的限制,允许 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 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 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 的通知 • 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 的通知》规定,农民可以自带口粮落户城市。 • 1985年国家取消了对主要农产品的派购任务, 农民不再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之上 。 •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 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 行规定》,允许国营企业招收农村劳动力。
第三个阶段:1989年至1991年,控制农民盲目流动。
1989年春节后的民工潮
1989年春节后的民工潮

国家决策部门以“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盲 目流动”为目标,采取了阻止农民工进入城镇 务工的就业政策。 1990年4月27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劳动就业 工作的通知,其中,第六条标题就是“合理控 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轻城镇就业压力”, 通知要求对农民进城务工实行有效控制、严格 管理,并建立临时务工许可证和就业登记制度, 防止大量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入城市。同时提出 重点清退来自农村的计划外用工,使他们尽早 返回农村劳动。
出现“民工荒”
农民工群体开 始“代际更替”,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 成为农民工群体的 主体。
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密集出台。
• 2003年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做好农 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 •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宣布废止《城市 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改为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 理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