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农业生态工程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系统中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农业生态工程基础的复习题,供同学们复习参考:1. 农业生态工程的定义:农业生态工程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生态学原理和工程技术,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作物、家畜、微生物等)、非生物成分(土壤、水、气候等)和人类活动组成。
3. 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 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标:-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 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农业污染控制与环境治理- 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与实践6. 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 可持续性原则:确保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循环利用原则: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7. 农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 土壤改良与肥力提升-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8. 生态农业模式:- 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依靠自然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 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形成循环经济9. 农业生态工程的实践案例:- 稻田养鱼:利用鱼类控制害虫和杂草,同时鱼类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养分- 林下经济:在林地下种植作物或养殖动物,提高土地利用率10. 农业生态工程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通过这些问题的复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39讲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
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考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发展前景 经典真题•高考预测 教师备用习题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 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基 本原理
基础自主梳理 素养全面提升
一、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
1.生态工程 (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 物质循环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 止 环境污染 ,达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 的同步发展。 (2)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 少消耗 、多效 益、 可持续 的工程体系。
系统整体性原理
内容 实例
社会、经济、自然三 强调整体大于各部分
方面协调统一
之和,即“1+1>2”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
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 藻类和珊瑚虫、大豆
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 和根瘤菌、地衣中藻类
考虑经济收入与粮食、 和真菌等
燃料等问题
[2021·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运用生态工程 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工程是指应用 生态学 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 系统的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进行修复重建,对 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 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 (3)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农业中有机 肥料的施用,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 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
[2021·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运用生态工程 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4)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到树种的 多样性,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协调与平衡 原理 和 物种多样性 原理。
16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含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5)与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较,自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通常较高,主要原 因是自然 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生态系统稳
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 负反馈 调节机制。
[思维拓展] (1)根据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分析,“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 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提高利用的主要是哪一部分能量? 提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被多次利用。 (2)如何区分整体性原理与系统整体性原理。 提示: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指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性原 理。涉及系统各组分的比例关系、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指系统内部, 如互利共生→系统整体性原理。
解析:(1)体外受精时,人工采集的精子必须经过获能处理才能完成受精作 用,②过程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由于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故常 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答案:(1)获能 显微注射技术
(2)图示中甲为处于
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以体细胞为供体
进行⑤过程成功率较低,而以胚胎干细胞为供体成功率会显著提高,原因
技术培养到适宜时期才能进
行移植,胚胎移植过程中,是否需要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鼠对
植入的胚胎产生排斥反应?
(填“是”或“否”)。为获得更多转
基因鼠,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
。
解析:(3)重组细胞需要通过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培养到囊胚或桑椹胚时期 才能进行移植,胚胎移植过程中,供体胚胎与受体子宫不发生免疫排斥反 应,故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来避免代孕鼠对植入的胚胎产生排斥反应。 为获得更多转基因鼠,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分割。 答案:(3)早期胚胎培养 否 分割
[模拟训练2]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十二年
前,33岁的产妇朱女士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生下一个男孩。2016年3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高三复习课件)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
无废弃物农业
系统中,进行区域小
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 环,循环往复,分层 分级利用,从而达到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效果。
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多而繁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 为种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 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 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
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 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 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 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 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 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人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
“生物圈2号”于1986年11月破土动工。1991年9月, 第一批8名实验者进入其中并开始实验。1993年2月,向 “生物圈2号”输氧,人员撤出。1994年2月第二批7名 实验者进入其中,几个月后撤出,实验失败。
“生物圈2号”的实验及启示
目的:
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以验证人 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工程, 仅仅依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 温度失调;二氧化碳的含量猛增;氧气的含量 减少;动植物的死亡
林业生态工程学资料整理

《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11 程学
课程名称:林业生态工
课程英文名称:Science of Fores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适用专业:林学
先修课程:森林培育学 生态学 植物学 植
物生理学 树木学 土壤学 气象学 高等数学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 26,专题学时 6,实验学时 0,实习学时 0,
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分析与生态系统诊断方法;规划设计的 总体原则与指导思想;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步骤;规划设计报告编写及 注意事项。
教学特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的教学内容既涉及到理论表述也涉及到形象直
观教学,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 此通过多年的资料积累与相关资料的收集,已经制作了一套完整的多 媒体课件,在 2000 年即开始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了较丰富 的多媒体教学经验。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更新、充实, 吸收本学科最新成果,使学生在掌握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开阔了 思路,了解了本学科的发展脉络与前沿的发展动态。同时为了提高学 生学习效果,逐步建立了本课程的习题库及自学辅导材料,现正在编 写本课程学习指导书。
总学分 2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应用生 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以及结构和功能协调等原则,结 合系统工程最优化方法,以整体调控为手段,以人与自然协调关系为 基础、高效和谐为方向、时空结合为主线,为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 双方受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而设计的具有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良 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是应用生态学的热点分支学科之一。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林学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主要有植 物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计算机基础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学原理、模型及 生态工程设计原则,掌握生态恢复、环保和污染物处理利用、城镇发 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的建 设与管理技术,了解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学研究进展。
(完整版)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

(完整版)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名词解释: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以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生态技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设计原则,如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原理、种群匹配原理等,从工厂使用的原料开始,系统全面地对工厂的运作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将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维持在最小的水平,甚至根本杜绝对环境的破坏。
4.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个层次结构中某一成分改变,或外界的输出发生一定变化,系统本身主要通过反馈机制,自动调节内部结构(质和量)及相应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性。
5.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生态位。
6.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系统处于某种非平衡态时,它能够产生维持有序性的自组织,不断和系统外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8.黑箱原理:又称为等级组织原理或整合层次原理,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并非要完全知道系统以下层次的构成,了解该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只需要有第一层次的资料,第二层次的资料是不必要的。
在复杂的生态系统研究中,重要特征的定性解释和预言,比非重要特征的精确阐明更有价值。
9.生态系统模型:在对生态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反映系统本质的属性,以文字、图式、符号或数字表达式对系统描述的方式。
或者说,模型是客观生态系统的抽象和简化。
10.概念模型:即文字模型,在构建物理或数学模型时,通常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分室或每个生态过程进行划分和确定,并以符合生态生物学习惯的文字加以叙述的方式。
生态工程的原理

合作探究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4.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
工程原理是 C
A.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问题导析
答案
合作探究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事例中,错误的是 D
解析
答案
合作探究3:生态工程的实例
A.它是无消耗、高效益的工程 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 B.生态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C.生态工程以充分利用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合作探究1:生态工程的概念
1.原理和方法:生态学 、系统学等学科。 2.途径:通过 系统设计、 调控 和技术组装。 3.目标:修复或 重建已破坏的生态环境, 改善传统的生产方式,并 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达到经济效益 、生态效应和 社会效益 同 步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合作探究1:生态工程的概念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解析
答案
3.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中,正确
的是 A
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为
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
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 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
●生态恢复工程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机理的科学。
▲奥德姆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学科。
简答题:▲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答.理论实用性。
2.学科交叉性。
3.研究统一性.4.宏观层次性。
论述题▲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答: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
5.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1.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2.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系统: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在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简答题:▲组成系统需要哪三个条件?答:1.必须具备两个以上都的构成要素。
2.各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
3.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系统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答:1.系统的有序性,包括系统的边界和系统的层次。
2.系统的整体性。
3.系统功能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由哪些基本子系统构成的?4生态系统有哪三大功能?答: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论述题▲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态系统非生物组成 生物组成非生物环境 物质代谢原料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第三章生物种群名词解释:▲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五 生态工程》复习课件

• 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 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 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 了 ( ) •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 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 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 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答案】 C
• (2008年高考广东卷)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答案】 C ) (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 再生能源 •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 稳产 •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 级利用 •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项目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 物质循环
意义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对 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
实例 “无废弃物农业”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 生物与环境的协 调与平衡
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 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 破坏。
(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 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3)50 2学.科.网 zxxk.
(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②________。 (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 (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 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 ________摩尔葡萄糖,农户从猪中获取的最大能量相当 于________摩尔的葡萄糖。
2.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答案】D ( ) 选 有关事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项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 A 无废弃物农业 理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 B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的层次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 C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原理
海安县实验中学2014年高三生物复习学案: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课前导学自主学习㈠、生态工程1、生态工程的概念:指人类应用_________________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坏的生态环境进行_______________,对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_______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____________,达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同步发展。
3、生态工程特点: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_____。
㈡、生态经济概念: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_____”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㈢、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⑴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⑵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⑶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⑷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
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⑸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效果,即“1+1>2”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阅读资料1讨论: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
但这也与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为代价。
例1.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究竟原因是上游地区对森林的过度采伐,这能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是()A、过度依赖煤、石油等能源B、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C、对水资源缺少足够的认识D、过分依赖农家肥,造成土壤结构被破坏例2.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阅读资料2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石油农业”大量使用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生态工程

怎么实现生态经济
手段之一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系统学
等学科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的 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被破坏的 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 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 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 生产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 境的和谐发展的工艺系统。
概念理解: •涉及的学科: 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和经济学 •方法和手段有: 系统的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目的是: 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 经济效益同步发展,最终促进人类社 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协调与平衡原理
理论基础──与必修课中的种间关系、环境容纳量 等内容有联系 环境容纳量:环境所能负担的种群的最高密度是,环 境的负载能力。 协调-------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强调生物要和 环境相适应) 平衡------是种群数量与环境的负载能力要平衡
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要考虑:生物要和环境相适 应、种群数量与环境的负载能力要平衡
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示意图
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工程的总体目标
生态工程的目标由保护环境扩展到为了人类社会 和自然双双受益,人和自然和谐共存,促进经济与环 境的协调发展。从单纯追求一维的环境与自然的保护 或经济的增长,走向富裕、健康、文明的复合生态繁 荣。
三、生态工程的前景
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们的共识 生态学与工程学结合产生的生态工程学为可持 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出路之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还要不危害后代人发展能力。
生态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类型1 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复习指导

是“ 桑基 鱼塘 ” ; 系统 整体性 原理 的理论 基础 是 “ 整 体 大于部 分 ” , 实例 是 “ 珊 瑚礁 藻 类 和珊 瑚 虫 的营
养关 系” 。
一
( 1 )该 湖 泊 生 态 系统 食 物 链 有
类 与 贝类 的 关 系是 。
条, 鱼
、
例 1 要 实现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 发展 , 下列 措 施 最
答 下 列 问题 。
( 4 )整体性原理 的理论基础 是“ 社会 、 经济 、 自 然复合 系统 ” , 实例是 “ 林业建设 中遇到 的 自然系统
与经济 、 社 会 系 统 的 关 系 问题 ” 。 ( 5 )系 统 学 和 工 程 学 的 原 理 中 系 统 的 结 构 决 定 功能原 理 是 “ 分布 式优 于集 中式 和环 式 ” , 实 例
, ,
一
。
调节机制
人 为辅 助 下 的 自我 调节 协调
人 为调 控
、
生 态 工 程 的概 念
生 态 工 程 是 指 人 类应 用 生 态 学 和 系 统 学 等学 科
与环 境
的关 系
主要 能源
的基 本 原 理 和方 法
,
,
通 过 系统 设 计
、
调控和技术组
,
破坏
装 对 已 破坏 的生 态环 境进 行修复 重 建 对造 成环
关 注 生 态 工 程 建设 充分 发挥 资 源 的 生 产 潜 力 防止 环 境 污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 质循
( 1 ) 生 态 工 程 建 设 的 目的 : 遵 循 自然 界 物 质循
环
”
,
实 例是 我 国 古代 的 无 废弃 物 农 业
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38讲生态工程含解析

第38讲生态工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事例与其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搭配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主要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A正确;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主要体现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种树也要考虑居民生活问题,主要体现整体性原理,C正确;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协调与平衡原理,D错误。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地可以照搬窦店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模式B.生态农业中遵循了“循环经济”的原则C.不同生态工程应用的原理完全相同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答案B解析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生态工程的一个样板,但是各地不可以照搬,A错误;生态农业中遵循了“循环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B正确;不同生态工程应用的原理不同,C 错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D错误。
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湖富营养化问题,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答案D解析对湿地的恢复,既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开放利用,D错误。
4.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引入新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可能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C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大纲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大纲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第一部分自学考试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林业生态工程学”是生态环境建设科学体系中阐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科。
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水土保持、森林培育、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社会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课程主要担负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天然林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专业应用教育的任务,是专业考试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一般应在具有“森林生态学”、“水土保持学”、“森林培育学”等知识以后再行开设为宜。
本课程的学分为5学分。
其推荐教材为王礼先等编著的《林业生态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一书。
二、课程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要求,要从考核知识点、学习要求、考核目标和有关考试的具体问题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全面加以把握。
其中,考核知识点是主体。
(一)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是对课程知识体系在广度上的概括。
根据本课程的特殊性来说,其知识广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是指建立林业生态工程的方法和技能体系的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基础,主要有现代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防护林学理论、水土保持学理论、环境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林业生态工程学自身的理论,如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内容、任务、对象和效果等。
本课程的基本方法,是指林业生态工程学用以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活动这一特殊矛盾运动的方法论,以及具体的技术方法。
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是指传者运用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方法,正确有效地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技能。
本课程主要限于讲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这一方面,在本考纲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中的第二项分列了七章,它们都是考试的范围。
(二)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是对自学考试知识点所应掌握的深度和概括。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1.3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 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当今世界三大热点问题:人口 资源 环境 十大环境问题:1 土地荒漠化:2 大气污染:3 温室效应:4 臭氧层减少:5 水源短缺,污染严重 6 海洋环境恶 化:7 绿色屏障锐减:8 生物种类减少:9 垃圾成灾:10 人口增长过快: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 的原因: (1)环境破坏: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乱砍乱伐、陡坡开垦、过渡放牧、过渡樵采等。 (2)环境污染: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污染。污水排放、喷施农药、垃圾大量堆放等。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 1)自然环境先天脆弱 :东北、华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南方—滑坡泥石流严重;西北—沙漠、戈壁. ( 2)水土流失严重:( 3)荒漠化扩大:(4)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 5)森林覆盖率低:( 6)天然林生态系
4.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题:第四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过程的原理和类型教学要求:1.知识方面⑴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⑵简述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两个基本原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3.能力方面⑴举例说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内容。
⑵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3.教材地位生态工程所涉及的原理很多,其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生物间的共生及食物链理论等。
这些原理的学习,丰富了必修模块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学会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本部分知识与必修3中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知识相联系,在考试中对本部分知识侧重考查了生态工程的原理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与生产实际相关联知识的考查,以及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常结合必修3中的生态工程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考查生态工程的应用。
导学过程:1.生态工程的概念?(从涉及的学科、技术手段、最终目的分析)2.阅读本节内容。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阅读课本内容,在必修本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学习后,你对生态工程的应用前景肯定吗?(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3)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4)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阅读材料1,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问题?4.阅读材料2,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2)你能举出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实例吗?(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4)“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5.(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含义是什么?(2)复习必修3课本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含义?(3)分析无废弃物农业中如何体现物质循环再生?6.(1)根据资料分析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而珊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2)复习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7.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哪些特征的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8.整体性原理和含义是什么?9.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名词解释: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以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生态技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设计原则,如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原理、种群匹配原理等,从工厂使用的原料开始,系统全面地对工厂的运作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将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维持在最小的水平,甚至根本杜绝对环境的破坏。
4.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个层次结构中某一成分改变,或外界的输出发生一定变化,系统本身主要通过反馈机制,自动调节内部结构(质和量)及相应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性。
5.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生态位。
6.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系统处于某种非平衡态时,它能够产生维持有序性的自组织,不断和系统外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8.黑箱原理:又称为等级组织原理或整合层次原理,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并非要完全知道系统以下层次的构成,了解该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只需要有第一层次的资料,第二层次的资料是不必要的。
在复杂的生态系统研究中,重要特征的定性解释和预言,比非重要特征的精确阐明更有价值。
9.生态系统模型:在对生态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反映系统本质的属性,以文字、图式、符号或数字表达式对系统描述的方式。
或者说,模型是客观生态系统的抽象和简化。
10.概念模型:即文字模型,在构建物理或数学模型时,通常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分室或每个生态过程进行划分和确定,并以符合生态生物学习惯的文字加以叙述的方式。
11.能量模型系统:在模拟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独特的生态系统模型。
该模型力图将所有物质形态包含的能量标准化,即将热能、电能、化学能等形式的能量均转换为太阳能,并提出统一的能量符号——能值。
12.加环:在一个生态系统或复合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或生产流程中,增加一些环节,改变食物链(或生产流程)结构,扩大与增加系统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以发挥物质生产潜力,更充分利用原先尚未利用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促使物质流与能量流的途径畅通的方式。
13.能值:生产或形成某个产品(物)所需的太阳能的数量。
14.环境容纳量:一个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种群密度值。
15.湿地:介于典型的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生生态系统。
世界之肺-热带雨林;世界之肾-湿地。
16.湿地生态工程:利用湿地的水文和化学物质贮存器的特点,所设计的控制过剩营养物、沉积物和污染物,并且改善水质的生态工程,或利用上述特点综合整治低洼湿地,使其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成为良性生产-生态系统的生态工程。
17.小流域:美国将集水区面积小于1000km2的流域称为小流域,欧洲国家则将集水区面积在50 km2 -100 km2以下的流域称为小流域(或称荒溪)我国将小于50 km2的流域作为综合治理的地理单元,在一般情况下所谓小流域可有几个平方公里到几十个平方公里。
18.环境保护: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9.可持续发展:协调社会的物质需求、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20.废弃物:某些无价值的应从它原来存在的环境中被抛弃出去的物质,也指基于当前法令而抛弃、将要抛弃或不得不抛弃的任何东西。
包括生活垃圾和废水、废气(居民的和公用的)、工业垃圾(和废水、废气)和一些特殊行业(如医院、科研部门等)的废气、废水和丢弃物等。
21.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之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棕榈、竹类等)与其他栽培植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和动物,在空间上或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经营系统的综合。
在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中,在不同的组分间应具有生态学和经济学上的联系。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把生产、加工、流通紧密结合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23.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要旨:以生态学、生物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合理的低投入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重视培肥土壤,注重生态经济的综合效益,目标是实现农业的自我维持能力和持久发展,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清洁优质食品。
24.城镇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生态系统。
25.生态位空缺假说: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每一个都已经有一个物种,这样外来的物种就没有地方去了,假如某个地方少了一个物种,而外来的物种恰好适合这个位置,那么入侵就发生了。
26.生物因子失控假说:外来入侵物种在新区域得以生存和繁殖,是因为在原产地有天敌或其它的生物因素限制了它的灾难性爆发,而在被入侵地恰好少了这些讨厌的克星,才使其疯狂生长。
问答及论述题:1生态工程与生物工程的比较:1.1生态工程技术是利用自然界现有的物种、现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遵循生态工程原理和方法,经过合理的设计,以满足人类生态保护和发达经济需求的技术。
1.2生物工程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对自然关系产生干扰,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完全有可能对自然界乃至人类形成威胁。
2生态技术与高新技术、清洁技术的区别:2.1高新技术本身具有先进性、尖端性、综合性和高层次的覆盖度,其产业由于需要高强度的投入,将耗费大量的化石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或有时是破坏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2.2清洁技术,也称零排放技术,即在原有的工厂运作过程的基础上,加配污染物处理系统,如污水处理系统、大气二氧化硫处理系统等,其投入高、耗能大,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3生态技术是又一次革命的基础,利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设计原则,如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原理、种群匹配原理等,从工厂使用的原料开始,系统全面地对工厂的运作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将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维持在最小的水平,甚至根本杜绝对环境的破坏。
3十大生态问题:沙漠化日益严重、森林遭到严重砍伐、野生动物大量灭绝,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许多动物灭绝、世界人口急剧增长、饮水资源逐渐减少、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河水遭到严重污染、大量使用农药使农作物受到影响也给人类带来危害、地球温度明显上升、酸雨现象日益严重4中国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项目欧美中国背景经济及科学技术发达,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经济及科学技术正在发展中,生态危机表现在人口众多、资源破坏、能源不足、食物不充裕和环境污染多方面理论基础生态学原理及生态控制论为主,综合多门自然基础学科生态学原理及生态控制论为主,综合多门自然和应用技术学科及社会学科对象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或重建生态系统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主目的环境保护为主,偶兼顾经济效益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效益5环保工程类型包括:5.1无(或少)废工艺系统:主要用于内环境治理,在一些工厂或工业城市中的废物再生和利用系统,如废热源的再利用,工业废物的净化再循环等。
5.2分层多级利用废物生态工程:使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级生产中的废物(下脚料)变为另一级生产过程的原料,使所有的废物被充分利用。
5.3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废物循环、再生系统,如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5.4污水自净与利用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有机成分作为营养源,既净化了污水,又利用了其中的营养元素和水资源,如污灌和污水养鱼技术。
5.5城乡(或工、农、牧、副、渔)结合生态工程,在一定区域内,应用不同生态工程分层多级利用废物,实现三个效益,如城市粪便、垃圾、饲养场家禽家畜粪便等制作沼气,再做农田肥料或鱼饲料,一些食品及轻工工厂废物用作畜牧、水产养殖饲料,其废物再做肥料,以及一些废旧物资的回收、再生与利用等。
6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6.1整体性原理:包括整体论和还原论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6.2协调与平衡原理6.3自生原理:包括自我设计和自组织原理、自我维持原理、自我调节(同种生物种群间密度的自我调节、异种生物种群之间数量调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调节)6.4循环再生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和再生原理、多层次分级利用原理7生态工程学的生物学原理:7.1生物间互利共生机制原理7.2生态位原理7.3食物链原理(在林业生态工程实施中可得到广泛应用)7.4物种多样性原理(复杂生态系统是最稳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生物组成种类繁多而均衡,食物网纵横交织)7.5物种耐性原理(每种生物都有一个生态需求上的最大量和最小量,两量之间的幅度即为耐性限度)7.6景观生态原理(包括景观结构与功能、景观异质性、生物多样性、物种流动、养分再分布、能量流动、景观变化与景观稳定性等)7.7耗散结构原理(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限度来自非平衡态)7.8限制因子原理(应包括最小因子定律和耐性定律,综合后的限制因子原理将更为普遍和有用)7.9环境因子的综合性原理(众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因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体系,应注意多项因子对生物的综合影响)8生态工程学的工程学原理:8.1结构的有序性原理8.2系统的整体性原理8.3功能的综合性原理9能量系统模型符号:P47-4810创新性:在生态工程中,就某个单项技术而言,其中绝大部分是没有或仅有很少创新性的,生态工程的创新性不在于组成的各单项技术,而在于因地、因类制宜的优化组合。
11基础核心:生态工程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合理运行,而生物种群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的分布、生存、生活和繁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其自然环境条件,如温度、营养、土壤、光照、水分等条件的制约,也受到当地土著生物的制约。
12生态学原则:12.1适当输入辅助能的原则12.2再生循环及商品生产原则12.3生物多样性原则12.4环境的时间节律与生物的机能节律原则12.5生物种群选择原则12.6种群匹配原则12.7人工压缩演替周期原则12.8种群置换原则12.9经济效益原则13生态工程设计的逻辑准备:13.1拟定目标:强调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目标,即自然生态系统是否合理,经济系统是否有利,社会系统是否有效,同时根据当地的条件,强化某个系统的目标。
13.2背景调查:因地制宜的基础是生态工程实施区的背景条件,因此必须正确了解和掌握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