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说课稿

《检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讲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日讲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节《检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教材剖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

物中的第二节《检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主要任务是让同学们认识周

围我们不常常注意的生物,要点是培育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这是初中第

二次上生物课,是对上一节课《生物的特色》的持续,是激发学生对

生物学的求知欲,点燃学习生物的热忱,本节课离开讲堂,让同学们

到大自然中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而后让同学们填写检查表,进行整

理剖析,学会初步检查,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比较少,只有一个调

查表和议论题,填写检查表是是要点,本节课主假如让学生自己发现

问题,去议论解决,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是学生在环境中自己成长。

学情剖析:因为学生刚才升入初中,小学对生物自是简单的学习,

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贪,玩的心比较重,

本节课主假如室外教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纳分组的方法使

学生们互相敦促学习互相进步,然学生们感觉大自然无量魅力,启迪学

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去研究大自然激动,让学生把实质生活和学习

密切的联合在一同。这需要老师的鼓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教课进度

教课过程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及目标!R^bgpY%2g 【叙述】经过前方的学习我们

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动物、植物,它们与我们

导入新课朝夕相处。有些是我们特别熟习的,比方:惹起学习的兴趣花坛中的牡丹、月季、芍药,天空中翱翔的

小鸟,花丛中飞舞的蜜蜂、蝴蝶。可是有一

些却并无惹起我们的注意。

川农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川农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川农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发酵作用—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2、农药安全系数—

3、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

4、转导—通过吻合噬菌体的媒介作用,将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DNA片段)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5、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包括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按一定的比例配置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6、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的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称绒粒。

7、质粒-原核生物细胞中,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

8、P/H指数—P代表光能自养型微生物,H代表异氧性微生物,两者的比值即P/H指数,该指数反映水体污染和自净程度。

9、活性污泥与菌胶团-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以及胶体、悬浮物等组成的微生物集团。颗粒大小约为0.02-

0.2mm,表面积为20-100cm2/ml,相对密度约为1.002-1.006。外观呈黄褐色,有时亦呈深灰、灰褐、灰白等色。静置时,能凝聚成较大的绒粒而沉降。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及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菌胶团—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

中考生物1生物与环境复习教案

中考生物1生物与环境复习教案

中考生物1生物与环境复习教案

生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在生物园及周边的范围内,

内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就构成了生态系统。你所观察的生态系统

专题二生物与环境

自主学习

1.任何生物的生活多离不开,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是与相统一的,同时生物的生活也影响。

2.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和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称为,它包括非生物因素(等)和生物因素()。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它由部分和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是和。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总是维持在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

5.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都是以为起点,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者。食物链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者。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生物通过而形成的复杂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和流动的情况。

思维点拨

1.生物生存的环境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叫生态因素?分为哪两种类型?

3.生物与环境的有什么样的关系?

4.什么叫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5.什么叫生态平衡?

6.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例题解析

例1.某些地区有人大肆捕食农田中的青蛙,这种做法会( )

A.破坏环境

B.破坏生态平衡

C.破坏食物网

D.破坏青蛙的生殖

解析农田中的水稻是生产者,水稻害虫是植食性消费者,而青蛙是肉食性消费者。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青蛙,一只青蛙每天要吃60多只害虫。大量捕作青蛙,害虫的天敌少了,害虫就会大量繁殖起来,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实际上这种做法破坏了食物链,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库(全面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库(全面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

3.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

而继续生长

4.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

5.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某个生长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在细胞质内生成的内生孢子

7.菌胶团:细菌之间按一定排列方式互相粘结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的细菌集团

8.菌落: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形成的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9.酶: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

10.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11.酶的竞争性抑制:有些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类似,影响底物和酶的结合,使反应速率下降

12.新陈代谢:生物从外界环境不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成,同时产生废物并排除体

13.内源呼吸:外界没有供给能源,利用自身内部贮存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

14.EMP途径(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1mol葡萄糖逐步分解产生2mol丙酮酸、2molNADH+H+、2molATP的过程

15.TCA循环(三羧酸循环):丙酮酸有氧氧化过程的一系列步骤的总称。由丙酮酸开始,先经氧化脱羧作用,并乙酰化形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复习教学文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复习教学文案

8、维护生态平衡
一、填空题
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 体,叫做 生物群落 。
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 劣环境,它的产生是因为人类破坏了 生态系统 。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乱砍 滥伐
过度 猎杀
乱挖 滥采
过度 放牧
环境 污染
人口增长 过多,侵 占空间
3、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
4、食物链彼此交错在一起,形成一张“网”。( √ )
5.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选择题 1、麻雀、鹰、小麦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
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C),消 费者是(AB)。
A、麻雀 B、鹰 C、小麦
2、草、鹰、鼠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
食物链。正确的是( C)。
A、鹰→鼠→草 B、鼠→鹰→草 C、草→鼠→鹰
三、写出3条食物链
小麦、田鼠、蛇、蝗虫、小鸟、老鹰
请写在本子上再校对
1、小麦→田鼠→蛇→老鹰 2、小麦→田鼠→蛇 3、小麦→田鼠→老鹰 4、小麦→蝗虫→小鸟→蛇→老鹰 5、小麦→蝗虫→小鸟→蛇 6、小麦→蝗虫→小鸟
Fra Baidu bibliotek
6.做一个生态瓶
一、填空题
1、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__互_相__作_用___ 和 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 以把它们看成一个___生__态_系__统___。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那些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包括古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那些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体,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包括除蓝细菌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为了识别和研究微生物,将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及它们的亲缘关系。

4、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5、写出大肠埃希式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拉丁名称?

6、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1、个体极小

2、分布广,种类繁多。

3、繁殖快

4、易变异

7、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8、噬菌体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中各有怎样的培养特征?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浑浊。然后接种噬菌体,敏感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后发生噬菌体裂解,原来浑浊的细菌悬液变成透明的裂解溶液。

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环境微生物》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微生物》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微生物》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0分)

1. 菌落:

2. 荚膜:

3. 培养基:

4. 大肠菌群:

5. 灭菌:

6. 细菌生长曲线:

7. 共生关系:

8. 硝化作用:

9. 消毒:

10. 营养物质:

11. 防腐:

12. 水体自净:

13. 固氮作用:

14. 异化作用:

15. 厌氧生物法:

16. 无氧呼吸:

17. 水体富营养化:

18. 微型后生动物:

19. 平板计数法:

20. 活性污泥:

21. 共代谢:

22. 菌胶团:

23. 腐生:

24. BOD:

25. 光复活作用:

26. 细菌质粒:

27. 光能自养型:

28. 拮抗关系:

29. 定向培育:

30. 生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0分)

1.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等。

2. 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和构成。又称为。

3. 实验室中培养细菌、霉菌的温度分别为、。

4.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

5. 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细菌,被染成红色的是

细菌。

6. 酵母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为。

7.有氧呼吸可分为和。

8.根据微生物所需碳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和。

9.生长因子又称,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

10.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11. 根据分化程度,霉菌的菌丝可分为、。

12.好氧微生物可细分为和。

1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就是其透过的过程。

14. 对绝大多数微生物而言,是最理想的凝固剂。

15. 细胞生活期间全部化学转化的总和称为。

16. 根据微生物所利用的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和。

17. 微生物将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的过程称为,是的过程。

18. 被称为微生物天然培养基。

环境生物学的试题和答案

环境生物学的试题和答案

环境生物学孔繁翔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61-2

不需要购置昂贵的仪器及进行仪器保养和维修;可大面积或长距离内密集布点;缺点:反应不够迅速,无法精确检测某些污染物的含量;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和地理环境等;4、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有哪些主要区别;答:1起作用的微生物群种不同2产物不同;5、请叙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以及所涉及的重要工具;答:基本过程:1.制备目的基因2.选择合适的载体;4

不需要购置昂贵的仪器及进行仪器保养和维修;

可大面积或长距离内密集布点;

缺点:反应不够迅速,无法精确检测某些污染物的含量,精度不高;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和地理环境等;

4、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1起作用的微生物群种不同 2产物不同 3反应速度不同好氧分解速度快,厌氧分解转化速度慢,效率低,时间长4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好氧生物处理要求充足供氧,对其它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厌氧生物处理要求绝对厌氧环境,对其它环境条件如pH值,温度等要求甚严,一般要求有机物浓度>1000mg/l;5受氢体不同;好氧生物以分子态氧为受氢体,厌氧生物以化合态盐、碳、硫、氮为受氢体

5、请叙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以及所涉及的重要工具酶;

答:基本过程:1.制备目的基因 2.选择合适的载体,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相连接生成重组DNA分子 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

4.对目的基因的筛选和检测

5.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的表达

重要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6、什么是水体自净自净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哪些作用可根据哪些指标判断水体自净程度

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资料【精排】

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资料【精排】

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资料【精排】

一、基础知识

(一)种子发芽实验

1.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对比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

如: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改变的条件是有无光照。

3.做对比实验时,每组实验中至少要有3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二)植物对环境的需求

1.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土壤、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2.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

①香蕉树:阔叶;热带雨林、雨水充沛的地区

②松树:针叶;山地

③仙人掌:叶刺;沙漠、降水极少的地区

3.植物的光合作用:

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②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 氧气 + 养料

③绿色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使其茁壮成长,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4.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5.植物的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三)动物对环境有需求

1.蚯蚓适合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

2.丹顶鹤适合生活在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

3.环境改变时动物会做出相应的行为,比如青蛙冬眠、丹顶鹤迁徙……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

2.食物链的组成:

①生产者: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如各种绿色植物(只有一个)。

②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有机物作为食物和能量,如各种肉食性动物(能有多个)。

3.食物链的特点:

①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

②“→”由被吃的一方指向吃的一方,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环境生物学复习大纲

环境生物学复习大纲

绪论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二、环境科学概述三、环境生物学概述

重点: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定义,环境生物学任务、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第一节环境污染概述

第二节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二、污染物的形态和分布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四、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三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运二、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第四节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

一、生物浓缩二、生物积累三、生物放大四、生物浓缩系数

第五节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

一、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二、金属的生物转化

重点:要求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以及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思考题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环境生物效应、污染源、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污染物形态、污染物迁移、污染物转化、生物污染。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5.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浓缩系数,前三者有何区别。

6.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污染效应?其污染后果如何?

第二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第一节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一、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二、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第二节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

一、对细胞的影响二、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第三节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

一、死亡二、对行为的影响三、对繁殖的影响四、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日孜也·麦合木提,来自洛浦镇一贯制学校,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

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

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了解生物圈”作为第二章,把“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作为第二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生物圈,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课件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懂得爱护各种生物,保护环境,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四)教学难点

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五)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连线回顾试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二者不可分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生物学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生物学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生物学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1.生物对光照产生的适应?

答:生物对光照的适应表现在三个方面:光质,光照强度,光周期。

(1)光质

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生活在高山上的动物体色较暗,植物的茎叶富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主要是因为高山上短波光较多的缘故,也是动植物避免紫外线伤害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2)光照强度

〖1〗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阳地植物:在强光照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如松、杉、

阴地植物:在弱光照下比在强光照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如红豆杉、云杉、

耐阴植物: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或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轻度的遮阴大如麦冬、红花酢浆草。

〖2〗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有些动物适应于白天的强光照下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因其能忍受的光照范围较广,故又称为广光性动物。

有些动物适应于在夜晚或晨昏的弱光下活动,则称为夜行性动物或晨昏性动物。因其只适应于在狭小的光照范围内活动,所以又称为狭光性动物。

(3)光周期

生物对昼夜节律,生物对光周期现象。

〖1〗植物对光周期适应

A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它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否则,只有营养生长,没有生殖生长。.

B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时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

C中日照植物:是指当昼夜长短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D日中性植物:这类植物对日照长度的要求不严,只要其他条件合适,在不同的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

〖2〗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A繁殖的光周期现象:1'.长日照动物;2'短日照动物。

B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

C换毛与换羽的二光周期现象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
1.以“土壤”条件的实验计划。 2.以“水分”条件的实验计划。 3.以“阳光”条件的实验计划。 4.以“温度”条件的实验计划。 5.以“空气”条件的实验计划。
复习回顾
我们是怎样制订实验计划?
1.提出问题 : 2.做出假 设: 3.设计实验: (1) 实验材料 : ( 2)实验步 骤: ( 3).预期结果: 4.完成实验 5.实验现象: 6.实验结论:
教科版 五年级下
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复习回顾
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课题 1.种子发芽实验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3.绿豆苗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当环境改变了 6.食物链和食物网 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单元架构
具体概念
1. 种 子 发 芽 实验
单元核心概念: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
栖息地为植物提供光、 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等基本条件。
动物具有适应气候、 食物、空气和水源等 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生态系统由生物 和非生物组成
3.绿豆苗的生长
单一变量对比实验
4. 蚯 蚓 的 选择
5.当环境 改变了
7. 设 计 和 制 作生态瓶
1课
2课
3课
4课
5课
6课
7课
2. 比 较 种 子 发 芽实验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 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 必要条件。

《环境生物学》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

《环境生物学》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

环境生物学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1.概念解释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

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转化途径(转化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在水体中,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A卷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A卷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

A卷

一、名词解释

1、致死时间:当孢子或菌体细胞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的作用下达到一定致死率所用的时间。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是地球表面进行生命活动的有机圈层,包括了生活于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以及三圈界面的所有生命体。

3、溶原性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为溶原性细胞。

4、厌氧菌:一类只能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和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5、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词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6、化能异养型:一群依靠氧化有机物产生化学能而获得能量的微生物,它们的碳源也是其能源,包括绝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及全部的真菌。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作用包括: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2、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焚烧法、填埋法和堆肥法。

3、微生物培养基的分类:按培养基组成的性质分类: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分类: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和用途分类: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

三、选择

1、微生物学发展史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定期和发展期。其中发展期的代表人物是列文虎克。列文虎克是最早发现微生物的人。

2、噬菌体是侵染细菌的病毒。

3、放线菌。大多数放线菌为腐生菌,少数是寄生菌。放线菌菌丝体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似。

4、丝状真菌俗称霉菌,无性孢子是丝状真菌进行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

环境生物学 期末复习资料1

环境生物学 期末复习资料1

环境生物学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2、污染物在水体中转化的主要途径有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3、环境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生物转运过程,主要分为被动转运、特殊转运和胞饮作用三种形

式。

4、大多数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吸收、消化管吸收、皮肤吸收三条途径。

5、污染物对生物的不利影响最先作用于细胞膜。

6、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生物化学变化包括:防护性反应和非防护性反应。

7、酶抑制作用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抑制作用两大类。

8、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拮抗作用 4种

类型。

9、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环境物理效应

10、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包括:自然界释放、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无意释放和人类活动过

程中故意应用。

11、环境中微生物对金属的转化,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和甲基化作用

12、环境激素主要包括天然激素和合成激素、植物雌激素、和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

质等三类。

13、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和不同的实验室。

14、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浮游生物监测法;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

测法和微型生物群路监测法。

15、污染物对群落的影响表现在:污染物可导致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变。

16、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环境污染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

17、毒性试验常用参数EC50和IC50分别表示能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学的不断进展,人们又建立了试验、试验、试验和致癌试验等特殊的试验方法。

14、污染物进入人体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皮肤三条途径。

15.由于化学氧化和细菌的联合作用,在矿区会产生严重的酸性矿水污染。

16.体内存在能阻止或减缓污染物由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屏障主要有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17.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包括初沉淀池、曝气池、二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装置四个单元。

18.慢性毒性试验染毒组剂量的选择可参考二组数据:一是以亚慢性阈剂量为出发点,即以亚慢性阈剂量或其1/5 (1/2 剂量为慢性毒性试验的最高剂量;二是以LD50 剂量为出发点,即以其1/10剂量为慢性试验的最高剂量。

19.指示植物的选择方法有:法、法和法。

20.Ames试验利用的材料为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该菌在缺乏或少含量的组氨酸的低营养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21.触机体的环境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生物转运过程,主要分为被动转运、特殊转运和胞饮作用三种形式。

22.体内的生物转化I相过程主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II相主要是I相产物与细胞内物质结合反应过程。最终生成易于从机体内排泄的水溶性产物。

23.纤维素在微生物纤维素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和。

24.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从机理上看一般是致癌物和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或其他细胞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关。

25.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Cd影响,引病;Hg引起病,影响

26.有机磷农药对人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7.黄曲霉毒素对细胞的影响体现在影响

28.拟除虫菊脂杀虫剂影响神经系统是因为其作用于。

29.在废水生物脱氮工艺中,一般包括去碳、和三个阶段。

30.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31.在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当废水的BOD5与总氮的比值为时,需另加外碳源。加外碳源大多采用甲醇;也可加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

32.物修复金属污染的方式:植物固定;植物;植物。

33.氧化塘法是利用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34.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比如Pb 损害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Cd 影响肝脏和肾脏,引起骨痛病;Hg 引起水俣病,影响神经系统。

36.评价水污染的细菌学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总数;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1ml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 个

37.饮用水中NO3-含量过高,能使婴儿患高铁血红蛋白症。

38.植物残体中最难生物降解的是木质素,分解极其缓慢。

39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方式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40.蓄积作用可以分为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

41.烃类有机物中最难被生物降解的是脂环烃类。

42.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主要有:(1)死亡、;(2)行为改变;(3)繁殖能力下降;(4)生长和发育抑制及其疾病敏感性增加和代谢率变化。

43.具有生物浓缩、积放大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