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动词+完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主语+谓语+宾语我研究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XXX你去吗?|你去哪儿呢?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XXX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XXX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XXX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XXX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XXX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支属干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XXX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XXX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1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研究。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XXX他兴奋地说:“本日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XXX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XXX他很认真地研究。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动词/形容词1)动词+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XXX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形容词(对、错、好、清楚……):XXX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处所词语+来/去XXX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方式:表示完成:动词+来/去+事物词语XXX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事物词语+来/去2XXX你快倒茶来!10.复合趋向补语动词+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方式:“来/去”在句末XXX他走进教室来。

对外汉语__时量补语(1)

对外汉语__时量补语(1)

A“小丽,你学了几年汉语了?” B“我学了两年汉语了。”(现在还在学汉语。) A“小丽,你学了几年汉语?” B“我学了两年汉语。”(现在可能不学汉语了。) 小王打球打了两个钟头 小王打球打了两个钟头了 他在北京住了两年。 (现在不在北京住。) 他在北京住了两年了。 (现在还在北京住。) 选择:“同学们,我们上课上了多久了?”( ) A“我们上课上了两个小时。” B “我们上课上了两个小时了。”


主语+动词 +了+时量补语+的+宾语
(5)如果动词后面有“了”,句末还有语气助词“了”时, 表示动作还在进行。 现在可能


例如: 小赵吃了三碗米饭
不吃了
如果句末有“了”,表示动作还在进行。 区别? 如果句末没有了,表示动作结束。
小赵吃了三碗米饭了。
现在还在 吃第四碗
练一练





句型是:


我等了(老师)五分钟” 麦克休息了一会儿
一刻钟 半个小时 主语(S.)+动词(V)+(了)+时量补语 一个小时(钟头) 一个半小时


“我们几点上的课?” “那现在几点了?” “我们上了多长时间?” 钟)”
“我们八点上的课。” “现在八点十五分。” “我们上了十五分钟(一刻
小王昨晚从几点开始看电视?

看电视的时间:

小王睡觉的时间:

小王是几点睡觉的? 小王看了多长时间? “小王看了四个小时零十分钟”
(2)动词带宾语时,要重复动词,时量补语放在重复的
动词的后面。



例如: 你们等老师等了半个小时(钟头)。 他游泳游了一个下午。 “麦克,你学习汉语多久了?” “我学习汉语学了两个多月。”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由于“了”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了”的正确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在汉语中,“了”是一个助词,用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时间的过去。

它在句子中可以出现在动词后面,也可以出现在句末。

例如,“我读了这本书”和“这本书我读了”都是正确的句子,其中“了”都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二、具体用法1.表示动作完成“了”最常用的用法是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例如,“我去了一家新餐厅,吃了很多美食”表示“我”已经去了一家新餐厅,并且吃了很多美食。

2.表示过去时间除了表示动作完成,“了”还可以用于表示过去时间。

例如,“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电影”表示“昨天晚上”这个时间点上,“我”已经看了一部电影。

3.表示对未来的预测在一些情况下,“了”还可以用于表示对未来的预测。

例如,“明天可能会下雨了”表示“明天可能会下雨”这个可能性已经存在。

三、注意事项1.“了”的使用要遵循语法规则。

在通常情况下,动词后面需要使用“了”来表示动作完成;但是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比如在口语中,也可以省略“了”。

2.“了”的使用要与语境相结合。

有时候,即使动作没有真正完成,也可以使用“了”,比如在虚拟语气中。

3.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先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然后再逐渐学习更复杂的用法。

同时,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建议1.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级学生,可以重点讲解“了”的基本用法,并通过大量的例句来帮助他们理解;对于中级和高级学生,可以引入更复杂的用法,如虚拟语气中的“了”,并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理解来掌握“了”的用法。

2.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了”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而写作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了”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提高他们运用“了”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

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

教案连动句课文文章:吃过了吗?思琪:吃过了。

文章:准备去哪呢?思琪:我正要去图书馆借两本书看看。

文章:下午有有空吗?我们一起去体育馆打乒乓球吧。

思琪:我不会打乒乓球啊。

要不,我们去打网球吧?文章:可是我网球打得不好。

思琪:那让我想想啊……文章:对了,最近新出了一部科幻电影,要不我们下午去奥康街看电影吧。

思琪:好主意!我先回家拿个东西。

文章:恩,好的。

借好书在前面的路口等你。

思琪:就这样说定了,不见不散。

思琪爸爸(迎面走来):你们这是要去哪呢?思琪:我正打算和文章一起去看电影呢!思琪爸爸:文章,你父亲在家吗?我找他有点事。

文章:叔叔,我爸爸去外地出差了,明天才回来。

思琪爸爸:那你妈妈呢?文章:我妈妈也不在家。

她和阿姨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了。

思琪爸爸:这样啊,那我明天去你家找你爸爸吧。

你们玩得开心啊!文章:恩。

叔叔再见!思琪爸爸:再见!一.教学基本情况教授对象:初级班留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重难点:汉语中连动句的语法规则及表达方法二.教学步骤一.问候、寒暄快速进入实际教学(5分钟)大家周末都喜欢做什么?同学们周末都去哪里干什么了啊?检查复习,预习听写上节课的生词及句子(略)二.导入语法点(15分钟)1.请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在遇到思琪之前准备去哪?干什么?(2)文章和思琪最终决定去哪?干什么?(3)思琪在看电影之前要先回家干什么?(4)文章的爸爸和妈妈分别去哪了,干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去图书馆借书。

(2)去奥康街看电影。

(3)回家拿东西。

(4)去外地出差/去超市买东西。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以上句子,并对句子做简单分析,板书:S+V1(来/去/到/回)+处所+V2……2.学习简单的连动以及“去哪里做什么的”的表达。

教师提问学生:——某某,你来中国干什么的?——我是来中国学习商务汉语的。

对外汉语把字句

对外汉语把字句

“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

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

例如:(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要强调结果.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

例如:放,包,在柜子里。

我们不可以说:他放包在柜子里。

而要必须说: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3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到/给例如二: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给+谁②“把”字句表处置例如:他把那本书放在桌子上。

我把包放在柜子里。

③语法特点:“把”字后边的名词应该是已知的、确定的、可以理解的;“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要加其它成分,最少也要加“了、着”;例如:他把门关上了。

4.“把”字句的教学设想第一步:1.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宾语、补语等)同时说明,格式中的宾语指的是“把”所涉及的事物,即“把”的宾语,而不是动词的宾语,且这个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也就是说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动词后必须要有其他成分,包括宾语、补语、动词重叠式(VV)、动态助词“了”、“着”等。

然后举例如下:(刮风了),你把窗户关上吧。

(“窗户”是你我共知的,“关”后带补语“上”)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

(一般不说“一本小说”,“看”后带补语“完”)我们把房间打扫打扫吧。

(“房间”是有定的,动词用重叠式)我把那个盒子给她了。

(动词“给”后带宾语“她”)我把行李托运了。

(动词“托运”后带动态助词“了”)2.主语+想/要/能/已/没+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说明:格式中的“想”、“要”“能”等代表能愿动词,还有“会”、“可以”“应该”等;“已”还包括“已经”;“没”包括“没有”。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个语法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个语法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个语法点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 谓语 + 宾语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他是汉语老师。

|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我常常去商店。

|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 我看见他了。

|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 饭做好了。

|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对外汉语之-动词讲解技巧复习过程

对外汉语之-动词讲解技巧复习过程
对外汉语之-动词讲解技巧
(1)意义上表示“等于”时,结构上主语和宾 语的位置可以互换。
我是李明。——李明是我。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八月十五。
表示“等于”意义的还有一种互相解释的关系:
他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汉语。 学习汉语是他来中国的目的。
注意:语法结构上可以互换不等于交际活动中 可以随便排序。交际活动中药根据话题和要传 达的信息来排序。即: 话题+是+要传达的信息
但是,“是”字句的判断如果是用来表示人或事 物现在(或说话时)出现了某种新情况、发生 了某种新变化时,句尾则需加语气助词“了”。
把钥匙拿去吧,这个房间是你的了。(以前不是 ,现在是)
从此,不不再是我的朋友了。(原来是朋友,现 在变成不是朋友)
“是”字句只能用“不”否定,不能用“没”或“没有 ”来否定。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巴金。(新信息是“巴金”) 巴金是这部小说的作者。(新信息是“这部小说的作
者”)
(2)意义上表示“属于”时,名词1要小于名词 2,即前者是后者中的一员或一部分。在结构 上,主语(前者)和宾语(后者)的位置不能 互换,除非是一对一的关系。
我是这个公司的职员——*这个公司的职员是我。 那本词典是我的。——*我的是那本词典。 他是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科学家是他。
(3)“是”连接的“等于”或“属于”关系的前后名词 语一定要具有同类性,否则不能适用。
竹子是中国文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植物。 *这些书、报、杂志都是图书馆。 *他用的那双筷子是竹子。
“是”可以判断不同的类属关系,如领属、材料、 性质等。但是当“是”后面的名词与前面的名词不 具有同类性时,要将后一名词后加“的”构成“的” 字短语,使它与前一名词形成类属关系。
A、名词本身就表示处所,如:车站、银行、 饭店、教室等。这类名词可以直接放在“在”的 后面。

对外汉语初级动词课件

对外汉语初级动词课件
欢旅游”等。
过去时
描述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如 “我昨天去了超市”、“他以前
是一名教师”等。
将来时
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如“明天我要去购物”、“下周
我们要开会”等。
动词语态
主动语态
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是主语,如“ 他打开了门”、“学生们正在听 音乐”等。
被动语态
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强调 动作对主语产生的影响,如“门 被打开了”、“音乐被学生们听 了”等。
使役动词
表示使役意义的动词,如 “让”、“使”、“叫”。
按音节分类
单音节动词
多音节动词
只有一个音节的动词,如“走”、“ 跑”、“跳”。
有三个或以上音节的动词,如“打篮 球”、“看电影”、“玩游戏”。
双音节动词
有两个音节的动词,如“吃饭”、“ 喝水”、“睡觉”。
03
动词的用法
动词搭配
动词与名词搭配
04
动词的扩展
动词短语
动词短语定义
由动词和其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表示动作 和相关对象的关系。
示例
吃食堂、喝咖啡、看电影
教学建议
重点讲解常用动词短语的语义和用法,通过例句 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动词成语
动词成语定义
由四个以上的词语组成,其中包含动词,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示例
出类拔萃、推心置腹、见义勇为
初级学习者应掌握常见动词与名 词的搭配,如“吃苹果”、“喝
牛奶”等。
动词与形容词搭配
学习者应了解如何将动词与形容词 结合,如“跑得快”、“跳得高” 等。
动词与副词搭配
掌握动词与副词的搭配,如“突然 出现”、“慢慢地走”等,有助于 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对外汉语课后答案

对外汉语课后答案

偏误分析1.题目:系统分析以下偏误句,内容包括:指出偏误点,改正句子,说明相关语法规则,形式分类,尝试解释偏误生成的原因(括号里是造句者的母语)。

(1)他把书本放在桌子。

(多种语言)答:偏误点:“在”字结构出错。

改:他把书本放在桌子上。

语法规则:“在”前面有动词时,后面又跟着动词,表示在某一地方时,后面要加上补语。

形式分类:句子成分的遗漏。

原因:英语中没有方位词(2)老师站讲课,我们坐听课。

(越南语)偏误点:“着”字出错。

改:老师站着讲课,我们坐着听课。

语法规则:当表状态时,动词后面要加虚词。

所以,“站”和“坐”后面要加“着”。

形式分类:句子成分遗漏。

生成原因:语内偏误。

回避。

学习者回避着的使用。

(2)那条裙子有点好看。

(韩语,英语)答:偏误点:“有点”用词错误。

改:那条裙子比较好看。

语法规则:“有点”是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后面不能接双音节。

形式分类:词类误代。

生成原因:语际偏误。

英语里,有点可以直接修饰形容词,而英语中的形容词没有差别,因此英语学习者就受到母语的影响发生负迁移。

(3)昨天我见面他了。

(英语)(4)答:偏误点:“见面”用词错误。

改:昨天我见他了。

语法规则:“见面”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再接词。

形式分类:词类误代。

生成原因:语际偏误。

受英语母语的影响,英语中表见面的词是及物动词。

(5)她买了二件衣服。

(法语)答:偏误点:数词使用不当。

改:她买了两件衣服。

语法规则:单独用在其他量词前就只能用“两”不能用“二”。

形式分类:词类误带。

生成原因:词内偏误。

学习者没有分清汉语中“二”和“两”的区别。

(6)答里都种了十二棵树。

(日语)答:偏误点:“都”字使用错误。

改:院子里共种了十二棵树。

语法规则:“都”后面一般接统指的词,没有明确的数字概念。

而“共”后面可以接确定的数字。

形式分类:词类误带。

生成原因:语内偏误。

(7)国庆节他再去了很多地方旅游。

(英语)答:偏误点“再”字使用错误。

改:国庆节他又去了很多地方旅游。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

“了”的用法(一)“了1”、“了2”的出现顺序问题现代汉语的“了”,一般认为可以分成两个“了”。

一是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成体的“了1”,一是用于句尾表示情状改变的“了2”;。

1、动态助词“了1”的功能和用法动态助词“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

注意:1)“了1”虽然表示完成,但受使用环境及说话人主观意志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完成也不用“了1”。

在下列情况之下不能使用“了1”。

a、多次性,反复性经常性(即还在进行的动词,到发出的动作是过去发生的)动作行为后不可。

如:*他从上大学开始,一直学了汉语。

*我每年都在上海过了很长时间。

b、不表示具体动作,没有完成意义的动词不可。

如:*现在他很想念了陆地上的生活。

*我去年就盼望了来北京。

*刚开始在北京生活,我感觉了很难。

“想念”、“盼望”、“感觉”都是表示人的一种带有经常性或持久性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般的行为动作动词,后边不应该带动态助词“了1”。

c、带宾语从句的动词后不可。

如:*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我很喜欢中国。

*我发誓了我一定要学好汉语。

*我决定了暑假去旅游。

句中“发现”、“决定”、“发誓”等后面都带了小句宾语。

按照汉语的规则,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后面不能用助词“了1”。

d、兼语句中前一动词后不可。

如:*他请求了我原谅他。

*去年公司派了我去上海出差。

*我们都劝了她不要再等了。

e、连动句中后一动词表示前一动词的目的时,前一动词后不可。

如:*昨天朋友来了看望我。

*他去了火车站买票。

*我们已经想了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f、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行为方式时前一动词后不应该用“了1”。

如:*老师笑了介绍自己。

*他指了墙上的照片告诉我们,那就是他爸爸。

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伴随状态,并不表示前一动作结束后再出现后一动作,这时应该用“着”而不用“了1”。

g、否定副词”没”和”了1”不同现,即“没+动词 +了”是错误的。

如:*早上我没吃饭了.*过去我没去过了上海。

但如果否定副词“没有”前面如出现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即“时间段+没+动词+了”则是正确的。

对外汉语基础知识之名词和动词

对外汉语基础知识之名词和动词

对外汉语基础知识之名词和动词对外汉语基础知识之名词和动词对外汉语,顾名思义,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汉语教学。

也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或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名词和动词的对外汉语知识,欢迎阅读。

一、名词名词主要有以下几种:个体名词/可数名词:电灯、书、笔、桌子物质名词/不可数名词:水、面粉、黄沙、布集合名词:师生、父母、子女、XX抽象名词:学说、礼节、思想、良心专有名词:北京、鲁迅、《诗经》、赵州桥时间名词:宋朝、今天、上午、刚才处所名词:门口、亚洲、头里、教室里名词的语法功能是:1、做主语、宾语、定语能力比较强,有时可以做谓语。

少数可以做状语。

2、一般不能重叠。

3、名词能够受定语修饰或做介词的宾语(在/到),不能受副词修饰。

确定一个词是不是名词,程序是:先确定是体词。

体词中能受数量词限定,或能放在介词“在/到”后面的'是名词。

方位词有单纯的、复合的。

复合有两种:一是单纯的加“边、面、头”等。

二是单纯的互相结合。

复合方位词比单纯方位词自由。

方位词构成方位词组,一表时间(上大学以前),一表处所(楼梯旁)。

二、动词他们都是谓词。

鉴别方法:不/没有。

用带宾语和加“很”来分清两类的界限。

形容词/动词例词:满意、害怕、恨、后悔、怀念、怀疑、讲究、同情、同意、赞成、重视、注意、尊重、尊敬。

1、及物和不及物动词。

能带受事宾语的是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能带宾语,但不是非得带了宾语才是及物动词。

2、趋向动词。

有单纯的、复合的两类。

可以单独做谓语,也可以作动词后的趋向补语。

3、助动词。

汉语的助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小类。

它就是谓宾动词的一部分。

助动词使用不当的例:他们爱护庄稼,不肯踏坏庄稼。

他不得不躺倒在病床上。

动词“是”。

A是B是否表示A=B永远成立?未必。

4、动词重叠:A~AA(看看) AB~ABAB(研究研究) AB~AAB(散散步)在儒森汉语中,老师告诉我们,不是每一个动词都能重叠,如“姓、企图”。

对外汉语之-动词讲解技巧

对外汉语之-动词讲解技巧
这次社会实践很有意义。 这个青年特别有头脑。 小王很有领导才能。
“有”只能接受“没”的否定,不能接受“不” 的否定。对提问进行否定回答时,应该用“没 有”,不能单独用“没”。否定后,不是在特定 的场合下(反驳、对比、强调等),宾语前一半 不用不确指的数量词。
我没有时间,不能陪你上街了。 你有中国朋友吗? 没有 我没有自行车。 *我没有一辆自行车。
(4)定语的作用只是修饰、限制,而不是表时 态和情态,所以动词重叠式一般不用于定语。
*刚才试试的那件衣服还可以。 *学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不要着急。
(一)动词 动词在句子里主要做谓语,有如下语法特征:
1、动词可以接受副词的修饰。
正在打电话 都看完了 马上去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部分能愿动词可以接受 程度副词的修饰,其他动词不行。
很生气 十分喜欢 特别爱 多么希望
2、多数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 从语法上表示动作的时间、状态。
他昨天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动作完成) 他正在给妈妈写着信,电话响了。(动作进行) 他前几天给妈妈写过信。(动作经历)
3、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
我正在看小说。 他很关心我。 小王明天去北京。
有些动词既能带名词性宾语,也能带谓词性宾语。 如:看、听、看见、听见、喜欢、考虑、研究
我看见我的朋友了。 我看见我的朋友走过来了。
动词
“是”字句是由判断动词“是”做谓语的句子, 主要表示判断,说明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基本结构是: 名词1(名词性短语)+是+(修饰语)+名词2
我是新来的那个日本留学生。 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那本词典是我的。 他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1)意义上表示“等于”时,结构上主语和 宾语的位置可以互换。

对外汉语教学40基本语法和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40基本语法和教案

基本语法项目(40项)●主语—谓语—宾语我学习汉语●定语、状语、补语我的朋友学习汉语他认真地学习汉语他学得很好1.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怎么去?2.正反疑问句:1.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2.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词典?/ 你有词典没有?3.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区别:A还是B ? // A或者B4.定语:1.的 + 名词: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领属关系)2.不用“的”:这是中文书。

/ 他是汉语老师。

(说明性质)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亲属或单位)3.动词…的+名词:这是我买的书。

/ 看电影的人很多5.状语: 1.副词作状语:我常去商店。

2.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

3.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 我要多听多说。

4.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们很认真地学习。

5.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 我在他那儿看电视。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6.存现句:处所+动词+名词1.表示存在:墙上有(挂着)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7.动态助词“了”:动词+了(“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1.昨天我去了书店,他没有去书店。

(过去:动作已经完成)2.明天我吃了早饭去书店。

(将来:动作1完成后会出现动作2)3.每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

(平时:动作1完成后出现动作2)8.语气助词“了”(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1.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2.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9.语气助词“了”(二):名词 / 形容词 / 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变化): 1.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2.他现在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动态助词“过”的对外汉语教学

动态助词“过”的对外汉语教学

2016年4月号上动态助词“过”的对外汉语教学王 娟动态助词是汉语句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与动词的组合使用中,同一个动词后加上不同的动态助词之后意义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汉语魅力所在。

“过”同“着”“了”一样,作为动态助词在汉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对内汉语教学,也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上。

本文主要根据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介绍了动态助词“过”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汉语热”现象越来越“热”,一大批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汉语同英语等语言不同,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在表达不同意思时,它往往用不同的语序和虚词,这就给留学生带来了困惑。

“过”虽然是一个动词,但它也有虚词的用法,它是虚词下的一个小类,那就是动态助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怎样更好地把“过”的用法清晰明了地交给他们,让他们来正确使用。

二、前人对“过”的研究在“过”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前人已经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比如:黄廖版现代汉(增订四版)认为,“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近具有这样的性状。

例如:(1)他提起过大海,可是没说过这种大鱼腾跃的场面。

(2)这儿前几天冷过一阵。

这种“过”表示过去事情的情态,所以动词、形容词前面可能加上副词“曾经”或者表明过去时间的词,如例(2),表示前几天冷了一阵,是过去冷过,而现在已经不冷了。

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则与黄廖版本不同,它认为“过”是动词后缀,并重点比较了“过”与“了”的不同。

例如:(3)你动了手术没有?(4)你动过手术没有?二者有着巨大差异。

(3)动了手术没有?意味着需要动手术,问者询问动了没有?而(4)强调曾经有过动手术这回事没有。

二者意思明显不同。

这些内容对我们来讲尚有难度,更何况对留学生来说了,接下来本文将根据他们的汉语学习情况来探讨他们对“过”的学习使用情况。

三、动态助词“过”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过”有如下解释:[动]1.经过(处所)。

对外汉语之动词讲解技巧

对外汉语之动词讲解技巧

动词的语态错误 :及物动词、不 及物动词的混淆
动词的语态错误 :单数、复数的 混淆
语义混淆解析
动词的语义混 淆:不同语境 下,同一个动 词可能有不同
的含义
举例说明: “吃”在不同 语境下的含义
解决方法:通 过语境和上下 的句子, 让学生分析其
含义
语境适用性解析
PART 2
动词的讲解要点
动词的词义解释
动词的定义: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
动词的分类:实义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等
动词的用法:主语+动词+宾语,主语+动词+补 语等
动词的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
动词的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等
动词的语意: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可 以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发生、进行、完成、 结果等
PART 4
动词的易错点解析
近义词辨析
动词的近义词: 如"看"和"瞧", "听"和"闻"等
近义词的用法: 在不同语境中的 使用差异
近义词的语义: 理解近义词之间 的细微差别
近义词的辨析方 法:通过例句、 语境等方法进行 辨析
语法错误解析
动词的时态错误: 过去时、现在时、 将来时的混淆
动词的语态错误: 主动语态、被动 语态的混淆
状态动词:表示事物存在状态的动词, 如“有”、“在”、“存在”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动词是句子的核心,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 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需要宾语,不及物动词不需要宾语 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和情感
动词的语义特点
动作性: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动词 状态性:表示状态、性质或关系的动词 动态性:表示动态、变化或发展的动词 静态性:表示静态、不变或稳定的动词 持续性:表示持续、延续或重复的动词 瞬时性:表示瞬时、短暂或瞬间的动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不..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不..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不”的用法一、基本用法1. “不”是表示否定的常用副词,在句子中起着否定的作用。

比如:“我不会说英语。

”“他不去学校。

”2. “不”可以与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词语构成否定结构,形成否定句子。

比如:“他不喜欢吃辣的食物。

”“这个问题他不懂。

”3. “不”还可以用在某些疑问句中,表示不确定或否定的语气。

比如:“他不来吗?”“你不知道吗?”二、特殊用法1. “不”+动词+了这种结构表示动作的否定,强调动作没有发生或者不会发生。

比如:“他不来了。

”“我不去了。

”2. “不”+动词+完这种结构表示动作没有做完或者不会做完。

比如:“他不吃完饭就走了。

”“我不打完篮球就回家了。

”3. “不”+动词+得了这种结构表示某种情况或者结果是不能接受的,具有反感的情绪。

比如:“你们不要打得了吧。

”“他们不要笑得了。

”4. “不”+动词+着这种结构表示某种动作不能持续进行,一般和方位动词一起使用。

比如:“他真不着套。

”“孩子们跳不着。

”5. “不得不”这是一个固定搭配,表示不得已,不再有其他选择的意思。

比如:“我不得不去上班。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总结回顾: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中“不”的用法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这个简单的副词,在实际运用中有着丰富的变化和用法。

它不仅可以构成否定句子,还可以和动词结合,表达出更为丰富的语境和情感。

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好“不”的用法,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度,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结构中“不”的用法,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加深对这些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观点看来,“不”的用法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汉语否定的基本表达方式,还可以通过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的搭配,表达出更为丰富的语言信息。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掌握这些用法,使他们能够在实际交流中更加准确、流利地应用“不”的各种结构。

对外汉语 动词+完

对外汉语 动词+完
吃完晚饭做作业 做完作业吃晚饭 做完作业看电视 看完电视做作业
吃完 晚饭,有的 人在屋里看 电视,有的人 在 外面 放 鞭炮。
动词v.+完+名词N. ……
做 完作业,我们 一起去玩。
上完课,我们回宿舍休息。 吃完饭,我们再去看电影(diànyǐng)。
春节活动
贴 窗 花














贴完窗花贴春联 贴完春联贴福字
V.+完+N.+V.+N.
你帮我 我帮你
五、教学理念
首先要确立泰国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张”的思想 ,其次要考虑教学的效益,即关注 单位时间内学生学到的内容,再一 个就是要做到课后的评价和反思。
Chīwán wǎnfàn, yǒude rén zài wūli kàn diànshì, yǒude rén zài wàimian fàng biānpào
其次是详细的教学步骤第三就是布置作业最本科教学设计首先是导入将中泰一些节日的活动习俗食俗等做一个简单的图文并茂的介绍并做相应的对比用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Guònián de shíhou zhēn rènao!
第七课、过年的时候真热闹!
王顺
一、教材理解
今天要讲的课文出自《体验汉语》第七课 “过年的时候真热闹”,该教材没课都设 有:学习目标、热身、第一部分、第二部 分、汉字和语言点一共六个部分。其中第 一部分、第二部分又分别由4个活动组成, 内容丰富充实。本科所学内容是有关节日 的谈论,节日的谈论必然会涉及到饮食的 文化,而饮食文化刚好承接了上一课“我 想请你吃小吃”的内容,因此能起到一个 承接上文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帮我 你
•吃完晚饭做作业
我帮
•做完作业吃晚饭
•做完作业看电视 •看完电视做作业
•吃完 晚饭,有的 人在屋里看 电视,有的人 在 外面 放 鞭 炮。
•动词v.+完+名词N. ……
•做•完作业,我们•一起去玩。
•上完课,我们回宿舍休息。
•吃完饭,我们再去看电影(diànyǐng)。
•春节活动
•贴 窗 花
•贴完春联贴福字 •贴完窗花贴春联
•贴完窗花贴春联 •贴完春联贴福字
•V.+完+N.+V.+N.
•说课
•三、教学设计
•本科教学设计首先是导入,将中 泰一些节日的活动、习俗、食俗 等做一个简单的图文并茂的介绍 并做相应的对比,用此来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详细的教 学步骤,第三就是布置作业,最 后就是评价和反思。
•四、手段和方法
•本科主要采用的是直观法,以图片或 者视频的方式对节日进行介绍、描述。 接着就是情境法、引导法、任务法、游 戏法、全身发应发和少量的翻译法等。
对外汉语动词+完
•一、该教材没课都设有: 学习目标、热身、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汉字和语言点一共六个部分。其中第一部 分、第二部分又分别由4个活动组成,内容 丰富充实。本科所学内容是有关节日的谈
论,节日的谈论必然会涉及到饮食的文化 ,而饮食文化刚好承接了上一课“我想请你 吃小吃”的内容,因此能起到一个承接上文 的作用。
•五、教学理念
•首先要确立泰国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张”的思想, 其次要考虑教学的效益,即关注单
位时间内学生学到的内容,再一个 就是要做到课后的评价和反思。
•Chīwán wǎnfàn, yǒude rén zài wūli kàn diànshì, yǒude rén zài wàimian fàng biānpào
•吃完 晚饭,有的 人在屋里看 电视,有的人 在 外面 放 鞭 炮。
•吃
•吃完 •包子
•写
•码
•忙
•明
•写完 •汉字
•喝
•喝完 •水
•看
•看完 •书
•吃
•完
•包子
•码•忙•明 •写 •喝
•完
•+ •+ •动词
• V.
•名词 • N.
•完
•汉字 •水
•看
•完
•书
•Chīwán wǎnfàn, yǒude rén zài wūli kàn diànshì, yǒude rén zài wàimian fàng biānpà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