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开题报告】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港口集装箱运输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连接陆上和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港口集装箱运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起着关键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
1. 总体情况据中国港口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境内外港口2076个,其中大、中港口147个,港区共45个,长江黄金水道沿线港口超过200个,七大沿海哈沙-辽宁沿海港口集群已经形成。
我国港口的布局基本满足国内外贸易需求,港口运输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
2. 运输能力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运输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港口。
这些港口具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能够满足大规模集装箱货物的运输需求。
我国港口的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航运、货运等环节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3. 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已经在一些主要港口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港口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4. 国际竞争力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国,港口规模和运输能力均位居世界前列,对国际贸易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的预测1. 国际贸易增长带来的需求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必将继续增长。
未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2. 内陆地区需求的增加随着内陆工业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内陆地区对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这些地区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商品进出口,对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3. 环保要求的推动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也将面临更高的环保要求。
未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将面临更多的环保改造和技术升级需求,同时也将面临更高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求。
港口集装箱产业发展态势及市场格局分析

港口集装箱产业发展态势及市场格局分析1、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发展经历了酝酿、起步、快速发展和全面发展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
1978年9月,上海港至澳大利亚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开启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崭露头角。
1981年12月,我国第一个集装箱专业化码头在天津建成,我国从事集装箱运输的港口,由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增加到近20个。
我国港口年吞吐量从1979年的3.29万TEU,增加到1988年的97.24万TEU。
1989年至2001年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89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17.03万TEU,到2001年增长到的2665.5万TEU。
上海、深圳、天津、广州、青岛、大连、宁波、厦门八大沿海港口年吞吐量突破百万TEU行列,我国专业化集装箱码头逐渐发展起来。
2002年至今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步入全面发展阶段,我国集装箱码头不断向专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适应船舶大型化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装卸效率。
截止2019年末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20个。
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76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44个。
2019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139.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1亿TEU。
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我国港口业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科技手段,补短板优化提升港口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模式,实现港口的功能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建设完善“智慧港口”。
2、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际贸易摩擦持续、消费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国际集装箱贸易保持低速增长,集装箱海运量增长缓慢,2019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较2018年同比增长2.57%,至8.39亿TEU。
从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来看。
除中国所在亚太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亚太地区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占比为54.2%;其次为欧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比为17.4%。
港口集装箱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港口集装箱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一、行业背景港口集装箱行业是指以港口作为中转站点,通过集装箱货物的装卸、堆存、运输等环节来完成货物的运输和流通的行业。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的增长以及跨境电商的兴起,港口集装箱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行业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数据显示,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中国港口,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装箱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港口集装箱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阶段已经形成以上海、深圳、天津、青岛等为代表的大型综合性港口。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港口集装箱行业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或许会有所减缓。
三、行业面临的挑战1.竞争加剧:随着港口集装箱行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港口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吞吐量上,还包括服务质量、航线网络等方面的竞争,港口需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2.过剩容量:由于建设投资的过度,过剩产能已成为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港口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效益不理想,部分港口面临盈利困难。
3.环保压力: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重视,港口集装箱行业也面临着环保压力,需要采取更加环保的装卸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四、行业发展机遇1.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级战略,一带一路将带来更多跨境贸易活动,对港口集装箱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尤其是相关沿线国家的港口有望享受到更多的贸易流量,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业务规模。
2.跨境电商的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商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集装箱行业将迎来更多跨境电商货物的运输需求,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将带动沿线国家的港口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为港口集装箱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五、行业发展策略1.加强服务质量:以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服务为目标,提升港口集装箱行业的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2.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加大对自动化装卸设备的引进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文献综述】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文献综述物流管理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引言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规格和强度的专为周转使用的大型货箱。
在我国某些地区,如香港和台湾等地其又被称为“货柜”。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是运输领域的重要变革,是世界杂货运输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看作本国货物运输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集装箱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么多年发展以来,我国集装箱船队发展迅速,航线不断增加;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内陆技术运系统明显改善;依靠科技进步,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国对于集装箱运输的研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装箱运输量、运输船队及船舶的发展研究;二、集装箱码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三、国内外集装箱运输市场、各集装箱码头竞争力评估研究;四、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
二、主题自集装箱运输产生以来,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
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和Jurgita Barysi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
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es Tolli和Juri Laving(2007)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
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Jakov Karmelic, B. Sc.(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发展,港口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全球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的主要经济增长引擎之一,港口集装箱运输在中国的地位愈发重要。
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大,港口集装箱运输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对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需求进行预测。
1. 总体情况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港口82个,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3亿标准箱。
集装箱港口数量和吞吐量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其中,上海港位列全球首位,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4300万标准箱。
2. 发展趋势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物流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港口开始采用智能化、互联网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2)多式联运占比增加。
港口联运发展成为推动集装箱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物流企业和港口不断加大在多式联运方面的投入和合作。
(3)环保压力持续增大。
为了达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港口对船舶和车辆的排放控制日益加强,不少港口已停用老旧的高排放车辆。
(4)数字化升级加速推进。
企业在集装箱运输中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 需求量预测未来数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需求量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中国货物贸易总额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货物进出口的集装箱需求增长也相应加速。
预计到2025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5000万标准箱以上。
随着制造业和消费升级的发展,未来集装箱运输需求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
一方面,传统商品的集装箱需求将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的集装箱需求也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未来,港口集装箱运输对技术的需求也将愈发重要。
其中,数字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监管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
此外,远程操作技术和自动化装卸设备的应用将大大提升港口集装箱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近年来,我国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发展迅速,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随着国内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对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
一、现状分析1. 发展阶段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我国的港口布局完善,总体运输能力不断增强,港口设施设备不断完善,集装箱码头建设不断扩大,港口服务水平迅速提升。
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已经具备了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对外贸易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2. 运输规模近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年吞吐量持续攀升。
据统计,2019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亿标准箱,同比增长%,显示出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向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稳居全球前列。
3. 技术水平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码头、智能装卸设备、全流程信息化系统等先进技术应用广泛,提升了港口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我国在港口物流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推动着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
二、需求预测1. 贸易需求4. 环保需求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港口集装箱运输对清洁、低碳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我国将加大对港口环保设施的建设力度,推动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向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语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运输规模、满足多样化需求,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作者:刘会纳来源:《集装箱化》2019年第03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蓬勃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多个港口的相关指标排名世界前列。
本文分析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针对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生成机制,梳理影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关键因素,并基于遗传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1―2017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适用于预测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可为港航企业相关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1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1.1 集装箱港口布局近年来,我国集装箱港口布局日趋合理,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步形成环渤海、长江流域、长三角、西南沿海、东南沿海和珠三角等六大集装箱港口群。
(1)环渤海集装箱港口群环渤海集装箱港口群以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和营口港为核心。
青岛港地理位置优越,是全球重要的海运枢纽和贸易口岸;天津港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人工港,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航线联系;大连港和营口港集装箱吞吐量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未来大连港和营口港有望迎头赶上,在提升集装箱吞吐量的同时优化服务质量。
(2)长江流域集装箱港口群长江流域集装箱港口群以武汉港、重庆港、扬州港和芜湖港为核心。
武汉港和重庆港分别以我国中西部两大龙头城市武汉和重庆为依托,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扬州港和芜湖港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长三角集装箱港口群长三角集装箱港口群以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装箱港口群。
上海港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其经济腹地不仅覆盖长三角地区,而且延伸至长江流域;宁波舟山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
(4)西南沿海集装箱港口群西南沿海集装箱港口群以海口港、湛江港、防城港港和钦州港为核心。
我国港口集装箱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港口集装箱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情况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1.6亿吨,同比增长4.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5.2亿吨,同比增长5.9%。
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1亿TEU,同比增长6.1%。
其中,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622.04万TEU,同比增长6.29%;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990.19万TEU,同比增长4.10%;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港口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70.71万TEU,同比增长8.68%;珠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971.05万TEU,同比增长5.56%;西南沿海地区主要港口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4.76万TEU,同比增长16.18%;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68.34万TEU,同比下降5.75%,见表1。
表1 2014年沿海、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情况区域港口2014年2013年同比增长(%)集装箱吞吐量(万TEU)集装箱吞吐量(万TEU)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丹东156.00 7.21大连1013.23 1001.49 1.17营口561.16 530.13 5.85锦州87.86 95.94 -8.42 秦皇岛41.40 38.78 6.76唐山110.80 72.76天津1406.10 1301.20 8.06黄骅31.40 23.04 36.28 烟台235.63 215.03 9.58威海67.19 100.01 -32.82 青岛1658.00 1552.19 6.82日照202.6619.43环渤海合计5622.045289.236.29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港口连云港500.54548.77-8.79上海3528.503361.704.96苏州445.00533.37-16.57南通71.1018.40南京276.50 263.05 5.11镇江37.5538.04-1.29嘉兴115.61 101.04 14.42宁波-舟山1939.58 1735.10 11.78台州15.4316.66-7.3860.3857.255.47长三角合计6990.19 6715.034.10东南沿海主要港口福州223.94197.6713.29莆田1.080.7347.95泉州188.45170.0610.81厦门800.807.05东南沿海合计1270.711169.268.68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港口惠州15.7816.88-6.52广州1637.811530.926.98深圳2403.672327.853.26珠海116.4432.08 中山137.03 132.10 3.73 茂名11.5010.3411.22 佛山288.00 275.00 4.73 汕头131.46 128.83 2.04 虎门229.36 199.00 15.26珠三角合计4971.05 4709.085.56西南沿海主要港口湛江58.0845.1828.55北部湾112.01100.3211.65海口134.67116.8215.28西南沿海合计304.76262.3216.18长江干线主要港口泸州32.01 20.13 59.02 重庆89.66 98.80 -9.25 宜昌12.33 10.31 19.59 荆州10.01 10.00 0.10武汉100.52 85.28 17.87 黄石2.32 8.62 岳阳22.00 19.74 11.45 九江20.13 18.29 10.06 安庆4.563.50 30.29 池州1.44 1.09 32.11 铜陵2.26 2.15芜湖40.2628.7739.94马鞍山11.457.1061.27扬州47.8051.80-7.72泰州19.1417.2810.76江阴52.25 120.36-56.59长江干线合计496.92-5.75二、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发展情况据中国港口协会的连续跟踪统计和整理,我国从事专业化集装箱作业的港口有近6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集装箱运输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一种国际货物的运输方式。
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
以下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集装箱的研究:
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和 Jurgita Barysi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
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es Tolli和Juri Laving(2007)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
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Jakov Karmelic, B. Sc.(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
继于此,Gokhan Kara、E. Gul Emecen 和 Evren Esedogolu通过描述全球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从开发一条新的集装箱运输路线、分析运营成本、财务分析和新集装箱航线的确定假设和可接收性分析,探究拟开发一条可行的集装箱航线,以增强航运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大陆国际集装箱运输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自1972年天津港接卸了第一个国际集装箱和1978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开辟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上海至澳大利亚东海岸航线起,依靠中国得天独厚的运作环境,集装箱运输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陈长庚(2008)从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外贸进出口总值正向比价关系、1979~2007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名、1998~2007年世界十大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等入手,阐述了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从期不落后到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30年。
寿建敏(2007)也研究了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发展历程及其占世界运量的比重,为我们展现了集装箱运输的辉煌成就,并且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
《船艇工业》杂志对国内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作出了8大趋势分析,预计未来20年内中国将形成三大集装箱枢纽港群体,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航运中心,大大提高集装箱港口竞争地位。
一场金融危机,我国集装箱运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次年末,随着经济回暖,集装箱业务趋势大为好转。
于此同时,国内对于港口集装箱运输的理论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
储祥元(2010)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经贸形势的分析指出,2010年上半年集装箱运输市场货量上行趋势明显,下半年市场回升力度尚不确定,同时还分析了影响2010年下半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回升的不确定的六大因素。
李晓光(2010)统计了截至2009年底的数据,业内顶尖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较2008年下降25%,2009年成为海运集装箱化以来首个业内公认的全球性业务倒退年,同时,对业内将呈现出的不同的景观和规则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另外,张永峰、马博等(2010)又通过分析太平洋航线、亚欧航线、大西洋航线和近洋航线这四大航线2009年的表现及2010年的发展态势,提出了理性应对市场、拓展内贸航线等对策和建议。
此外,在预测方面,翟希东(2006)通过研究集装箱发展状况及预测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集装箱吞吐量影响因素,最终提出基于GM-NN(1,1)残差修正预测模型为理论基础而设计的港口吞吐量预测系统,并且针对大连港进行了四种模型的设计。
(二)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在欧美国家轰轰烈烈大搞集装箱运输经济、大兴集装箱运输研究之际,我国才缓缓打开迎接这种新型物流方式的大门。
由于起步晚,当时我国集装箱发展严重滞后,使海洋运输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到了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外资踊跃进入成为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加速器。
经过短短的几年快速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业在全球集装箱运输中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
2002年我国的集装箱吞吐量为3700万TEU,比01年增长38%;2003年我国的集装箱吞吐量为4800万TEU,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04年为6180万TEU,继续保持世界第一;2005年达到7580万TEU,比上年增长了23%;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为9361万TEU;2007年达到11258万TEU。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为12640万TEU,比上年增长了12.3%,同时增幅回落10%。
2009年,国际贸易大幅下降,集装箱吞吐量仅为12100万TEU,同比下降6%,首次出现负增长。
2010年,得益于世界经济回暖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集装箱运输量在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退步后又开始恢复增长态势。
所以,系统的了解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现状,积极探讨驱动其增长的因素,对未来的发展进行
预测,是一件很有必要且极其重要的事。
结合专业特色、网络资源以及校图书馆资料充足优势,本文选择集装箱运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搜集、历史对比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试图对一系列数据资料的研究分析整合,得出具有创新性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对预测模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设计一套针对性大、准确性高、可行性强的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驱动因素。
通过分析与了解,不但可以尽量规避会阻碍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因素,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运作环境,还能够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应对未来的变化做好充分准备,也能为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日后的发展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高本人收集有效资料、分析归纳信息以及学术研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致力于研究:国内外集装箱运输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量;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量趋势;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驱动因素。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解决:分析描述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现状;指出我国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发展趋;设计模型,预测未来集装箱吞吐量;探讨驱动该行业发展的各方因素。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步骤
1、制订论文的研究目标,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信息资料,系统地了解本选题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仔细参阅历年资料,根据论文主旨进行分析和筛选;
3、整理写作思路,设计论文提纲,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并修改;
4、根据提纲完成初稿,请教指导老师,继续搜集资料并深入分析现有资料;
5、多次修改完善后,综合各方因素完成论文。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
2、数据比较法
3、历史分析法
4、文献研究法
(三)研究措施
本文以网络资源、图书馆电子图书、各种相关著作以及相关期刊论文作为研究的主要来源,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确定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四、参考文献
[1]高明波,王海兰,等.集装箱物流运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8.
[2]储祥元,2010年下半年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预测[J].第8期.集装箱化.2010.
[3] 李晓光,透过世界主流港口运营集团看2009—2010年集装箱航运市场[J].第3期.集装箱化.2010.
[4]张永峰,马博,陈硕,等.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2009年回顾与2010年回顾[J].第2期.集装箱化.2010.
[5]王岚,周翔,刘子佳,樊杰,等 .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月评[J].集装箱化.2010.
[6]翟希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研究[M].大连理工大学.2006.
[7]船艇工业.集装箱船运输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分析[J].第241期.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5.
[8]陈长庚.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成世界一流的30年[J].中国港口.2008.
[9]寿建敏.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辉煌成就和未来发展对策[J].中国港口.2007.
[10]姜阳,李政.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分析[J].第30卷,第4期.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
[11]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Jurgita Barysiene.AN ECONOMIC EV ALUATION MODEL OF THE LOGISTIC SYSTEM BASED ON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J],Vilnius Gediminas Technical University,2008,23(4): 311–313.
[12]Jakov Karmelic, B. Sc.CONTAINER SHIPPING AT THE END OF THE YEAR 2008[M],Pomorstvo, god. 23, br. 1 (2009), str. 1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