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与中医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卢晓丹07级中医临床2班200706000240

【摘要】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中医中药的研究上来,从基因和分子水平研究中医藏象学说、针灸学、中医临床以及中药鉴定培育与开发等方面应用的作用,既不脱离中医的整体观,又能使中医从客观化、定量化上与综合、演绎的方法联系在一起,填补中医缺乏微观还原分析的空白,不但有利于中医从朴素的方法论尽快地转到现代辨证的方法上来,也有利于利用基因组学这一纽带将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中医现代化;应用及展望

中医理论主要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病因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原则等内容,虽然受到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及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而导致其中存在一些糟粕,但瑕不掩瑜,中医药学仍以其辨证的整体观、构成论的研究方法、辨证论治的治疗模式以及属于天然植物药的中药所特有的低毒性、无耐药性、具有整体调节效应等优势而逐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所认同并引起了持续升温的中医热。但是中医药学要想真正走向世界,仅凭祖先传下的传统中医理论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使之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明中医辨证原理及中药的作用机理。这样,传统的中国中医药学才能转变为现代中医药学,并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医药学。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生命科学中其他学科的发展。而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中医药,来阐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这样才能加快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步伐。中医药“拿来”分子生物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由于中医药学对现代科技具有广阔的包含性,留给分子生物学的空问很大,作为生命科学带头学科的分子生物学的引入必将极大的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藏象理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肾与基因关系的探讨。

中医认为肾具有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功能,肾精是肾主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它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者共同作用从而发挥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的“先天之精”的功能。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基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基因是生物体内特定的DNA核苷酸片段,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直接影响着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生殖、遗传,与中医“肾主生长发育”之间有着许多内在关系[1]。“肾主生长发育”另一方面的体现是在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国际上对衰老分子机理的研究颇为关注,并逐渐深入。张晓文等[1]鉴于基因对衰老的调控作用同中医关于肾气盛衰对衰老的决定作用有一定的相似性,推论出“肾主生长发育”的实质就是基因调控,从而深化了对中医“肾气”的认识,为从基因表达与调控角度阐述补肾中药延缓衰老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启示。亦有研究表明,部分中药抗衰老机制是通过改善老年人的DNA修复能力而实现的。另外中药抗衰老还可通过基因调控,以增强编码抗氧化酶的mRNA表达水平。另有研究发现中药除通过改善老年人的DNA修复能力而实现抗衰老外,还可清除自由基、增强神经生长因子(NCF)受体等作用来达到抗衰老之目的[2、3]。在肾主骨生髓理论研究方面,刘福春等[4]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和测定3HTdR掺入细胞核DNA的方法,发现“阳虚”动物骨髓细胞DNA合成率下降,因而认识到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与促进核酸蛋白质代谢有关。杨金蓉[5]运用“恐伤肾”原理恐吓母鼠,造成子鼠先天肾气亏虚的动物模型,然后检验子鼠胸腺核酸含量,发现恐吓各组DNA、RNA含量及RNA/DNA值均有所降低,且恐吓程度越重降低越明显。以上都说明中医脏象学说是有分子生物学基础的。

1.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证明,中医药、针灸学在功能基因调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已有不少报道中医药及针灸能对某些关键性基因起到调控作用,从而改善甚至纠正其病理状态,达到国际前沿水平[6]。随着针灸学应用和研究世界化的趋势,其治疗机制的阐释显得日益重要[7]。发挥针灸的疗效优势,结合针灸在调控功能基因方面的潜在优势,对其治疗机制加以阐释,已成为针灸学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针灸学研究结论涉及到不少生命科学还不能解释的问题,如经络现象、腧穴现象和针灸治疗机制等。针灸科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灸

学的任务是应用针灸的方法探索生命科学并在临床上应用其成果[8]。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促使一些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全新针灸理论应运而生,如“针灸基因组学”的提出,便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基因研究的大背景,推动和加速了针灸学的发展,并有望解开针灸科学中的诸多之谜。

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对针刺介导下一些基因表达调控的观察。其内容主要包括:针刺对即刻早期基因家族的影响,对神经肽、神经递质、激素及其相关受体的影响和基因技术在针灸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针刺起效时间、电针频率)等。近年来有关针刺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几乎集中在动物实验方面,主要涉及疼痛、癫狂、老年性痴呆、系统再生与修复、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一些疑难及重大疾病,并且研究方向已触及到细胞增殖与凋亡、信号传导、神经再生及发育等热门领域,所用方法有免疫组化、PCR、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1.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遗传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与基因的突变、缺失、插入、表达异常、调控异常有密切关系[9]。运用中医药治疗这些疾病疗效显著,而且毒副作用小,如根据中医“肾主生殖”理论,运用肾气丸治疗男性不育等男科疾病,其机理为肾气丸能促进体内雄性激素睾酮与核内受体结合,进而启动DNA转录并促进RNA合成[10]。王乙忠等[11]运用纯中药制剂扶正抑癌冲剂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MRL),DNA指数及非整倍数率均呈现下降或恢复正常,PH染色体明显减少,运用PCR检测BCR/ABL基因转阴,表明该方具有抑制或消除恶性克隆的作用。

吴志奎等[12]运用补肾生血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能明显提高β-地中海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和抗碱血红蛋白,提高血红蛋白珠蛋白链比,通过Pt-PCR检测,该药能促进γ-珠蛋白的mRNA基因转录和表达,诱导HbF合成,从而代偿了γ-珠蛋白基因缺陷。

王树庆等[13]运用补肾化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影响骨髓AgNORs细胞的机理可能与改善骨髓循环或刺激造血细胞,从而促进rDNA和rRNA 的合成代谢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