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合集下载

电场强度教案大学

电场强度教案大学

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

教学目标:

1.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包括点电荷电场、连续带电体电场等。

3. 能够运用电场强度解决实际问题,如电场线、电势能等。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计算方法。

难点: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电场线的绘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复习电荷与电场的基本概念。

2. 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强调其物理意义。

二、新课讲解

1. 电场强度的定义:在某点放置一个试探电荷,该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与其

电荷量的比值,称为该点的电场强度。

2.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在该点所

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a. 点电荷电场:根据库仑定律,点电荷在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为 E = kQ/r^2,其中k为库仑常数,Q为点电荷电荷量,r为距离点电荷的距离。

b. 连续带电体电场:利用积分方法计算连续带电体在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

4. 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多个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三、课堂练习

1. 计算点电荷在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

2. 计算连续带电体在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

四、总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电场强度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引入电场线,强调其物理意义。

二、新课讲解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是电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研究方法和定义方法也是物理学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本节内容表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

的,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对放入其中的电

荷具有力的作用。正是利用电场的这一特性,我们通过研究试探电荷的所受静电力

特点,引入了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粗略了解物理学史上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认识过程。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形态。

3.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

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

行有关的计算。

5.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领略通过电荷在电场中所受静电力研究电场、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学习科学家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2.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并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

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陌生的内容,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进行适当启发引导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展示预习情况,老师准备幻灯片,计算机,铜丝,塑料笔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一)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于是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时,应该使学生了解什

么是电场的强弱,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比值来表示电场强度,知道这个比值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用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结合前面学过的类似的定义方法,领略电场强度的定义,明确E =F q 和E =k Q

r 2这两个公式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关系。

了解电场线是如何形象地描述电场强度的。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场的概念。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定义,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以及场强方向的规定。 3.掌握点电荷的场强及电场的叠加。

4.通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类比等重要研究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科学研究能力。

5.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6.使学生初步认识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培养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观。发展对物理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的神奇,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的内容与特征。电场强度的叠加、点电荷的电场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运用问题引导式理论探索得出“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通过类比用比值定义法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

2.运用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图示法、归纳推理法、讲授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认识和描述电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事件1]

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两个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上一节我们定量地研究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说课稿_1

电场强度说课稿_1

电场强度说课稿

电场强度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场强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场强度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电场强度》是选自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场强度定义式和方向的规定及其公式的应用。

4、知道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5、知道电场线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在理论和实验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法拉第在电磁学中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电场强度教案大班

电场强度教案大班

电场强度教案大班

教案标题:探索电场强度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教学板书

2. 电场模型和实验器材

3. 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展示电场模型或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场,电场对物体的影响是什么,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

讲解:通过课件或板书,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的关系。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探究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练习:布置一些与电场强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电场强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教学延伸: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延伸活动或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电场强度教学设计1、试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它的建立过程、教学要求,并设计其教学活动过程。

建立过程:

1.对电场强弱和方向的认识。

研究验证库仑定律的实验,明确几个问题。

①B在A的电场中②B在不同位置受力不同,说明电场的性质与位置有关;场源电荷不同B的受力不同,说明电场的性质与场源电荷有关。所以我们说电场的性质只与电场本身有关。③确定场源电荷和场中的位置,选择不同的试探电荷发现其受到的电场力不同,要找到一个物理量描述电场的性质,此物理量只与电场本身有关,与试探电荷无关,所以直接用电场力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不合适。

2.寻找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在研究电荷在确定的电场、确定的点受力时,一个试探电荷受力为F,如果有一个同样的试探电荷在相同的点,其受力必然也为F,把这两个试探电荷放在一起时,电荷量变为一个的两倍,它们的受力可能是2F,依次类推……从比值定义物理量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密度就是利用比值来定义的。我们看到电荷的受力与电荷量的比值是一个与电荷量无关的量,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值来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

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3.电场强度的方向。

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放上不同的试探电荷,其受力方向可能不同,而同一电荷在电场的不同位置其受力方向可能也不同,所以要想完整的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强度必须是矢量。我们规定正电荷的受力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方向。

教学要求:

①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矢量性,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②掌握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公式;

③掌握电场强度矢量性及叠加原理。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电场强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教学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

1、电场:

启发学生从哲学角度认识电场,理解电场的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物质属性.利用课本图1.3-1说明:电荷A和B 是怎样通过电场与其他电荷发生作用.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A 的电场对电荷B的作用;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

(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

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

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用电场强度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掌握电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在电场中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

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场强度的解释。

3.电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在电场中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

1.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摩擦生电、电磁感应等实验来引发学生对电场强度的兴趣。

2.讲解

(1)电场强度的概念

电场是指带电粒子或带电体系所处的空间,它会对该空间内的其他带电体产生电力作用。电场强度是电场在某一点的电力作用强度。在SI国际单位制中,电场强度的单位是N/C(牛顿每库仑)。

(2)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为:E= F/q,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电场对测试电荷的电力作用,q表示测试电荷。在数值上,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在方向上与电荷的正负有关。

(3)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电场强度来解释。正电荷在电场中沿电场线的方向运动,负电荷则相反。当电荷之间的距离越近时,电场强度就越强。

(4)电偶极子的概念

电偶极子是由两个相等但相反的电荷组成,它们之间的距离越小,电偶极子的强度就越大。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是围绕着两个电荷之间的连线围绕着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越大,电偶极子的强度就越强。

3.示范

通过实验演示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在说明电偶极子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过实验演示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教案:电场强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含义。

2. 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电场线的关系。

3. 掌握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电场概念:介绍物体周围存在的电场及其性质。

2. 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强度定义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含义:电场强度表示在某一点处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引导学生认识电场线的作用:电场线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度。

5. 介绍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a. 点电荷 p 的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E = k * q / r^2 ,其中 k 为库仑常数, q 为电荷量, r 为距离。

b. 非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可通过电场线图推导。

6. 进行计算实例演示:通过给定的电场线图计算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

7. 练习和讨论:给出一些计算电场强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互相讨论答案。

8. 小结:总结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强调电场线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拓展:

1.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并进行讲解。

2. 提出实际应用问题:如何利用电场强度和电势差计算电荷所受到的力。

3. 引导学生探索计算电场强度的其他方法。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能力掌握情况。

2.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价依据。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3.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

4.能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电场强度的概念

电场强度是描述某一点上电场的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E表示。在一组相同的

电荷作用下,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电场强度的计算

•在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E的计算公式为:E = k * (Q / r^2),其中k为电场常数,Q为点电荷的电荷量,r为点电荷到该点

的距离。

•在由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E的计算公式为:

E = k * (ΣQ / r^2),其中ΣQ为所有点电荷的电荷量之和,r为点电荷到该点的

距离。

3. 电场强度的特点

•电场强度有方向,符合右手定则。

•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展示(5分钟)

•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通过例子引发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思考。

•展示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及其特点。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

•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带领学生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

•示范如何应用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实践与探究(20分钟)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电场强度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

4. 总结与讨论(10分钟)

•总结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4.能够应用电场强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4.电场强度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电场强度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电学基础知识,为学习电场强度打下基础。

2.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图片和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探究电场强度的概念

和性质。

3.学生活动:进行电场强度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电场强度的理

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电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

质。

2.讲解新课:通过实例、图片和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探究电场强度的概念

和性质。同时,进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的教学。

3.巩固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

应用电场强度解决实际问题。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场强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测试题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掌

握程度。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

地掌握电场强度的知识。

七、作业布置

1.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搜集关于电场强度的实际应用案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电场强度的教案

电场强度的教案

电场强度的教案

电场强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均匀电场强度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强度计算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方法

1. 观察实验:通过实验演示电场强度的变化。

2. 讲解: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和一些与电场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对电场的兴趣。

2. 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通过图示和简单的实验,向学生介绍电场强度的概念,并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

3. 计算均匀电场强度: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均匀电场强度。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入电场线和电势能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4. 应用电场强度:通过讨论实际问题和解决相关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包括电场力的计算、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

5. 总结归纳:复习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提醒他们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四、课堂练习

1. 计算题:给出一个电场的分布,要求学生计算某一点的电场强度。

2. 探究题:给出一组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的值,要求学生分析并判断电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了他们对电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实验演示和讨论问题的方式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拓展他们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应用。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第一节:引入电场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初步了解电场的强度及其计算方法;

3.掌握电场线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电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掌握电场的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能够绘制电场线。

教学难点:

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电场线的绘制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电场概念(10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时,是否存在一个区域,该区域内其他点电荷都会受到力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区域是如何确定的?这个区域内其他点电荷受到

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如何确定的?

二、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0分钟)

1.讲解电场的定义:电场是指由电荷产生的周围空间中所存在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电荷对周围空间中其中一点电荷或试验电荷的作用力。

2.讲解电场的性质:电场具有矢量性质、叠加性和静电屏蔽现象。

三、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0分钟)

1.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试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

2.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电场强度公式E=F/q,引导学生求解电场强度。

3.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

四、电场线的绘制方法(30分钟)

1.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和特点:电场线是描述电场的几何图形,其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2.指导学生根据电场线的特点,绘制一些简单的电场线图形。

3.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较密集的电场线表示电场强度较大。

五、总结和延伸(10分钟)

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2.提出延伸问题:两个点电荷小球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两个小球之间是否存在电场?如果有,该电场是否满足叠加性原理?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性质;

3. 能够应用电场强度计算电场中的电荷受力。

二、教学内容

1. 电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1)电场的概念

电场是指在空间中存在电荷时,空间中任一点所受到的电力作用的强度和方向。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2)电场的性质

①电场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②电场是不可见的,但可以通过电荷受力、电荷的运动等现象进行观测。

③电场具有叠加原理,即在同一空间中存在多个电荷时,每

个电荷所产生的电场矢量可以叠加,得到该空间中的总电场矢量。

2. 电场强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性质

(1)电场强度的概念

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牛/库仑。

(2)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①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

在距离点电荷r处,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强度E为:

E=kQ/r²

其中,k为库仑常数,k=1/4πε0,ε0为真空介质中的介电

常数。

②系统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

当存在多个点电荷时,每个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矢量可以叠加,得到该空间中的总电场矢量。即:

E=E1+E2+…+En

(3)电场强度的性质

①电场强度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②电场强度是由点电荷或系统电荷所产生的。

③与点电荷距离成反比例关系,与点电荷带电量成正比例关系。

3. 应用电场强度计算电场中的电荷受力

(1)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是描述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关系的定律。当两个点电荷Q1和Q2之间距离为r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为:

电场强度的教案

电场强度的教案

电场强度的教案

教案标题:电场强度的教案

教案目标:

1.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和公式。

3. 能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案步骤:

引入:

1. 引入电场概念: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解释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引导学生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场的关系。

知识讲解:

1. 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电场强度的定义,即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

2. 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介绍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即E = F/q,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电荷所受力,q表示电荷量。

示例分析:

1. 分析电场强度的示例问题:选择一些简单的电场问题,如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均匀带电线产生的电场强度等,通过具体的计算过程,展示电场强度的应用。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与电场强度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练习与巩固:

1. 练习计算电场强度: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电场强度。

2. 分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促进合作学习。

拓展应用:

1.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荷分布的影响、电场力对电荷运动的影响等。

2. 探究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测量电场强度,并

进行数据分析与讨论。

总结与评价:

1. 总结电场强度的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供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参与讨论

和实验的积极性等,给予评价和反馈。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电场强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

(2)体会比值定义法;理解和掌握电场力与电场强度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的关系.

(3)推导并掌握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会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抽象物理量的思维方法.

(2)体会“比值定义”的方法,体会“求异法”的思想,了解借助一些媒介物(试探电荷),把不能直接观察的现象(电场强弱)展现出来.

(3)在电场强弱的描述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规律探究过程,尝试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和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2)通过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场强度概念及定义式、理解电场线.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理解电场强度的叠加.

教学方法

类比法,小组合作交流,逻辑推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交流,让学生认识电场有强弱之分,从而引出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

都在P点产生电场,且两个电场强度方向

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场强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及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及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什么是电场线,知道用电场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弱;

6.知道一个点电荷,两个等量点电荷、点电荷与带电平行板间的电场线的分布;

7.知道什么是匀强电场,以及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的分布;

8.知道两块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大小相等,互相正对,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它们之间的电场(除边缘附近外)是匀强电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电场中不同点的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F/q比值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通过类比方法、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3.用电场线形象化地描述电场,使学生达到运用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的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2.通过电场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观。

3.使学生从一些特殊事物找出它们的共性而得到一般的规律;

4.通过各种电场中电场线的描绘,渗透物理学中的美学教育。

教学重点

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概念,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教学难点

1.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E =F q 和E =2Q k r

的理解。 3.对理解电场线的性质。

教学方法

归纳推理法、讲授法、实验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

有机玻璃棒一根、丝绸一块,绝缘导体球大小各一个,细丝线一条,铁架台一个。感应起电机一台,盛有蓖麻油与奎宁的针状结晶或头发屑混和物的玻璃培养皿一个,一对电极球,一对平行板电极,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题:库仑定律的文字表述、公式、适用条件?

文字表述,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适用条件:真空(干燥空气)中,点电荷。

公式:F =122

q q k r ,求解静电力F 时,利用公式将q 1、q 2代绝对值,求得大小,方向依据同斥异引判定。

问题: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实现的?

电荷间相互作用不需要直接接触,它们间的的引力和斥力是通过第三者间接作用而完成的。

万有引力曾被认为是一种既不需要媒介,也不需要经历时间,而是超越空间

与时间直接发生的作用,并被称为超距作用。尽管牛顿本人不赞成这种说法,并指出:“没有其他东西做媒介,一个物体可以超越距离通过真空对另一个物体作用……在我看来,这种思想荒唐之极。”然而,他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因而仍然有人把万有引力说成是典型的超距作用。

库仑的平方反比定律似乎表明,静电力像万有引力一样,也是一种超距力,然而,超距作用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神秘色彩,与人类的理智和科学追求不符,是18~19世纪的多数科学家难于接受的。使人们摆脱这一困境的是英国人法拉第,一位对事物本性有深刻洞察力的科学家。

完成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的物质形态,

题。

[新课教学]

一、电场

1.概念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提出一种观点,认为

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

的其他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就是这个电场给予的。

如,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力,就是电荷

电荷A的作用力,就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

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特殊物质,称为电场。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发生的。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的周围就存在着电场。

近代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证实并且发展了法拉第的观点。电场以及磁场已被证明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是互相联系的,统称为电磁场。变化的电磁场以有限的速度──光速,在空间传播。它和分子、原子组成的实物一样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因而场与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

应该指出的是,只有在研究运动的电荷,特别是运动状态迅速变化的电荷时,上述电磁场的实在性才突显出来。在本章中,只讨论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电场只是描述电荷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而且方便

的方法。

2.电场的基本性质

(1)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放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电场力。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

(2)电场能使放入电场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

(3)电场具有能量

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

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

3.电场的属性

(1)特殊性

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

(2)物质性

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

二、电场强度

电场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对场中其他电荷有力的作用,因此在研究电场的性质时,可以从静电力入手。

1.试探电荷与场源电荷

(1)试探电荷

①试探电荷(检验电荷)

为了研究电场的存在及其强弱分布,必须在电场中放入电荷,以测量电场对它的作用力,引入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

用来检验电场是否存在及其强弱分布情况的电荷,称为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

②试探电荷必须满足的条件

a.电量充分小

试探电荷的电量应当充分小,放入至后,不致影响原来要研究的电场。即放入后,对场源电荷分布的影响要足够小,从而可以忽略。

b.体积充分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