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获知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来研究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情感的起伏中进行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整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整合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包括李白的《行路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这三首诗歌都表现了诗人失意时的乐观豁达胸襟,但他们在抒写情感时有明显的异同。
我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懂诗词内容。
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体会参差多样的情感表达。
进而让学生从中汲取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懂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梳理三位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分析体会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色。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习古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做一个内心强大,乐观豁达的人。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四、教学难点:比较三首诗词写法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01、直接导入:师:昨天布置预习,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把三首诗词的编排在同一课,大家思考到答案了吗?生:都书写人生不如意时的豁达情怀。
师:是的,《行路难》中李白最初“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最后却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也曾感慨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凄凉地”,白白耗费了“二十三年”的美好青春,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凭杯酒长精神”。
《水调歌头》中苏轼一开始觉得“高处不胜寒”,辗转又彷徨,但最后他还是吟出了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三首诗词,体悟诗人们的豁达情怀。
02、揣摩诗词读出情感:1.假如,你是作者,你将如何诵读自己的诗作?请同学们集体诵读诗歌,要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教师给出点评等级)2.结合导学案“背景介绍”,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要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起伏来。
听着同学们诵读,老师想到,在中国文学创作的的历史中,“仕途衰,文章兴”成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一条规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教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运用赏析诗歌的方法,领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多媒体展示: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多媒体展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教师稍微讲解白诗内容,让学生明白白居易对刘禹锡不幸遭遇的同情,从而引出刘禹锡的诗。
二、吟诵诗歌过渡: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悲叹,刘禹锡是怎样酬答的呢?1.教师配乐吟诵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生把握诗歌朗诵的节奏并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学生自读诗歌。
多媒体展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三、体会情感1.解题:“酬”:以诗相答乐天:白居易字乐天2.读诗歌,结合诗歌加以分析,说说你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学生展示,再由教师总结。
(1)首联分析:“巴山楚水”代指被贬谪之地,“二十三年”极言自己被贬的时间之久,“弃置身”三个字,点明被放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诗词三首》名师教案
13 诗词三首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三首》,去感受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1.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新课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品味!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柯.(kē) 畔.(pàn) 暂.(zàn)2.作者链接(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
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词内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串连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情、会诗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难点: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导入新课有位诗人,24岁离开家乡“仗剑走天涯”,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只可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五月天的一首歌——《倔强》,跟李白的气质很相似。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在李白的诗里一直都有这种自信而霸气的宣言。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李白在遇到挫折而感到悲愤的时候会如何表达呢?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欲借此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
但三年将过,他不但宏愿难成,反遭奸佞诋毁,被迫离京,于是在与朋友饯别分离之际,写下此诗。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并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金樽.:zūn,盛酒的器具。
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同“值”,价值。
投箸.:zhù,筷子。
冰塞.川:sè,堵塞。
今安.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定、必然。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2)易错字词。
“樽”不要写成“尊”,“羞”不要写成“馐”,“直万钱”不要写成“值万钱”,“渡”不要写成“度”,“箸”不要写成“著”,“歧”不要写成“岐”。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导引课《从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兼济天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辙的想念。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自求离京外放,辗转各地为官。
他曾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但始终未曾相见。
丙辰中秋夜,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面对皓月当空,心潮起伏。
二、品读感知1.读准字音,宫阙.(què)、琼.楼(qióng)、低绮.户(qǐ)、婵.娟(ch án)。
2.有感情地诵读词作,注意节奏、重音、停连、语速、语调等。
三、品析悟情说说你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交流对话:上阕开端,向天发问,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呢?“宫阙”指宫殿,不知道天上的宫殿,现在是何年何月。
“琼楼玉宇”这里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胜”这里是禁得起、受得住的意思,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仙宫楼宇中,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下阕写到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自己。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婵娟”这里指月亮,只希望这世上所有的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亮。
四、品鉴通理梳理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交流对话:上阕,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意的宇宙意识。
从“欲”“恐”“不胜”“何似”等处,可以感受到词人浪漫、犹豫、矛盾又清醒自适的情感起伏,是一种又醉又清醒的感觉,徘徊于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天上之间。
天上固然美好,但是“高处不胜寒”,不一定适合人居,那么不去天上,就在人间,“起舞弄清影”不是也挺美好的吗?此处抒情强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
下阕,开头写月光的流转,照到失眠的自己,照见词人的思念之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的内容,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首,以及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古典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但要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诗词的鉴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诗词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的背景、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境,交流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诗词的能力。
4.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5.实践: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巩固所学内容。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美和诗人的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收录了三首古代诗词,分别是李白的《行路难》、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三首诗都是古代诗人对于人生、命运和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
在教材中,安排这三首诗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后,已经对于古代诗词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他们对于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行路难》这首诗,它的意境深邃,情感丰富,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诗词三首》,使学生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升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行路难》中的意境和哲理的把握,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人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词朗诵:让学生朗读每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大意。
3.内容解析:针对每首诗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 教案
13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意,体会意境,学习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在分析品味诗词语言的基础上,提高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古诗词,培养阅读兴趣,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音频朗读、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文本链接《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诗歌赏析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3.理解字词。
(1)金樽:金酒杯。
樽,盛酒的器具。
(2)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3)直:同“值”,价值。
(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教案《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这三首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情感体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共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词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教学重点:三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激发学生通过诗词学习,体验和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行路难》: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对友人的酬赠,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水调歌头》: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其豪放的词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著称。
教学准备:《诗词三首》课文PPT课件,包含每位作者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三首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
学生作业本、笔、情感体验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诗词”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与三首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诗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特点。
诗词学习(25分钟)1.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详细介绍每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诗词:请学生朗读每首诗词,注意语调和节奏,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生字新词: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深入探讨(15分钟)1. 艺术手法:分析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1.反复诵读,品味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把握诗词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意象、典故的内涵。
3.熟读成诵,体味三首诗词的作者旷达的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意象:意象的内涵丰富,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感的物象。
2.典故: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等,往往寄寓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情感形象化:用绘制情感走势图的方式,直观呈现诗歌情感的跌宕起伏,有助于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二、文本解读1.《行路难》“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常用来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创作于他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当时诗人的政治生涯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陡然转变成”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失意。
组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课文选取的《行路难》(其一)是第一首,表达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诗情。
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跌宕,表现了李白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的内心变化。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被贬,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逢。
彼此欣赏的二人在酒席上初见,喜不待言。
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禹锡被贬滴的遭遇深表同情,刘禹锡遂写此诗回赠。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对仗工整,用典贴切,诗情跌宕起伏,意气低回盘折,悲慨而不失豁达豪迈之态,雄健又具含蓄蕴藉之趣。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公元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读来大气通达。
词前小序将作词的时间、背景以及目的都交待明确。
《水调歌头》是一首词,词盛于宋,这首又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的作品。
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撤较近的地方为官,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而苏辙在济南,中秋之夜想念亲人而作此篇。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精品教案(第3课时)
《诗词三首》精品教案(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慨,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体悟“月亮”在古诗词中所赋予的意象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
设计一:(以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氛围。
)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有关“月”的诗歌?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
设计二:欣赏美轮美奂的月亮图,并配以《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
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士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有关“月亮”的诗句。
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中,看看他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
2.介绍词的知识,解题。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
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少了缠绵悱恻,多了豪迈豁达。
3.作家作品。
(多媒体出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位列“唐宋八大家”。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
(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
)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海(jì)(2)词语释义金樽:金酒杯。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3 诗词三首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3.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就象满天星斗一般,在璀璨的群星中,我摘取了一颗,请大家读对联,猜一猜,他是谁?出示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李白。
教师:(出示李白画像)没错,他就是李白。
大家对大诗人李白又有哪些了解呢?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次走进诗仙李白,一起来学习他的《行路难》。
写作背景: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
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是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二、读中感悟(一)吟读——读出节奏1.播放诗朗诵。
(要求学生注意读准个别生字,如:樽、斗、羞、箸、塞、太行、岐、沧等字并以课件的形式显示标注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要求读准、读顺、读熟)(二)诵读——读出情感1.分小组朗读并展示。
2.大家推荐学生朗读。
(三)品读——读出意境古诗赏析方法:1.品味语言——“炼字”2.品味语言——用典传情达意3.品味语言——修辞、句式的变化4.品味语言——感受警句、体味意境在这最后两句诗中,我们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词三首》选自统编版教材九上第三单元。
《行路难(其一)》是一首乐府诗,诗人李白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从未放弃其远大的政治理想,表现了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诗中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未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是咏中秋名作。
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抒发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的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已经了解了诗歌的分类和特点。
能借助于对诗歌押韵和节奏的把握,初步感知诗歌意象并进行简单赏析。
学生喜欢读诗词,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诗词的情感难于把握。
九年级学段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抓重点字词句,联系诗歌创作背景,领悟作者在诗中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鼓励学生就其感受最深的一点谈感受或者启示。
四、教学重点1.通过对具体词语、诗句的解读和补充背景资料的拓展阅读,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所蕴含的哲理。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并能运用三首诗词。
五、教学难点在情境创设中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内涵,感悟其中哲理。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李白(一)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引导:请大家读下面一则对联,猜一猜,他是谁?出示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活动:看对联,回顾作者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环节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教师引导:古典诗歌要读出其中的味道,同学们的语速可以放慢一点儿,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可以长一点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
(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
)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海(jì)(2)词语释义金樽:金酒杯。
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羞:同“馐”,美味的事物。
箸:筷子。
歧路:叉路。
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
济:渡过。
沧海:大海。
三、朗读指导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指导]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读过本诗后,你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吗?答案示例:诗作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崎岖不平。
反映了诗人面对黑暗污浊社会的苦闷、忧郁和不平,表现了一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研读分析1.突破重难(1)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答案示例: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但,诗人的心情是和宴饮的氛围一致地欢乐吗?(2)第二句中有哪些典型动词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难平的心情。
(3)试分析第三句中的想法手法和夸张修辞的运用。
答案示例:“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他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4)请说说第四句中典故的出处,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答案示例: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诗人对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5)请简要赏析,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
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最后的诗句中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2.主题理解结合赏析过的内容,理解全诗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课堂小结李白作诗,以情纬诗,以才赋诗,以神取胜。
情饱、才满、神足,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品中,诗人合一,天人合一,他那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执着精神,将永远鼓舞着积极向上的人们昂首前行,那人们中一定有我、有你、有他……最后,让我们高声吟诵诗的最后一句,并以此互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六、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小石潭记》,这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是柳宗元。
柳宗元有个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也写出名篇。
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
他是谁?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是“刘白”,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诗的故事。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本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
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2.检查预习词语释义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怀旧:怀念故友。
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三、朗读指导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指导]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本诗各联各写了什么?答案示例:首联:抒情——凄凉、弃置——辛酸愤懑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二)研读分析1.突破重难(1)理解课文注释中的典故及其内涵、表达作用。
答案示例: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答案示例: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3)你是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现实意义的?答案示例:示例一:作者将自己喻为“沉舟”“病树”,但依然可以用欣慰的眼光去看待“千帆”与“万木”,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积极心态,对我们现代也有很现实的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或许由于年龄、或许由于能力等等的原因,在事业上不能有太高的成就了,在社会上不能起先锋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多见的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呢?不管当事人愿不愿意承认,他们多多少少都希望别人干得不如自己,干砸点什么,以此来向领导、向社会说明:没有我不行!自己已经是“病树”了,也希望别人比自己更“病”!而作者却能够克服自己这种狭隘的心胸,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从自己这艘“沉舟”身边迅速掠过的“千帆”,在自己这棵“病树”前面生长得郁郁葱葱的“万木”,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高度,欣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示例二:感悟此诗句还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着眼于“万木春”“千帆过”,就能认识到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前进,绝不会因困难、挫折而止步不前,以四化大业为例,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尽管也有失误、波折,但总的形势令人欢欣鼓舞。
示例三:如果从“病树”“沉船”的角度切入,也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失误和教训:要找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认真分析,加以总结,更要认识到,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危害,小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力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写法探究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答案示例: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写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
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五、课堂小结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表现出刘禹锡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刘禹锡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