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哲学导论

合集下载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是环境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的是自然环境、人类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下面将介绍环境学导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环境概念: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界和人文社会的总体。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如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人文环境则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组织形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

2.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都属于环境问题。

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组成部分和非生物组成部分。其中,生物组成部分包括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光、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要素。

4.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学是环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认识环境问题、评估环境影响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5.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

质量,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环境保护的目标包括

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6.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前提下,保

证未来世代也能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协调和平衡。

7. 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伦理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人类应如何对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主体)而言的。不同的中心相应有不同的环境范畴,对环境科学来说,中心事物是人,“环境”就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分类: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口过剩,雨林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震,火山,海啸,雪崩).地球形成46亿年以来,伴随着自然界的各种自然作用,引起地壳运动、火山喷发与地震。这些作用,是地球的自我调节与变化;另一方面,外力对地球的摧残,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无限制的掠夺式开发,无序消耗地球的资源,不珍惜“上帝”所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而任意践踏,正在加速对地球的摧残,这是最可怕的。

2、环境问题的分类: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1)第一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地方病.第一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分两类: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2)第二环境问题 :人类发展到20世纪末,人口急剧增长,工业高度发达,其影响生存环境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全球化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史前的水平。如今,在地球上没有哪个角落不受到人的影响。人类将地球上现有30%以上的陆地上作为农田、放牧地和人工经营的林地、森林——“地球之肺”大量被砍伐,热带雨林被破坏等等;这是第二环境问题,又称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对废弃物处理的不妥,以及由于生产发展和人口膨胀所带来的生态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次生环境问题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问题:A 生态的破坏:①森林植被破坏;②沙漠化;③土壤侵蚀;④环境地质问题(人工爆破、地下核试验、采空区塌陷等);⑤生物物种的消灭。B 环境的污染:①大气区域性污染;②水源与江河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土地污染(废弃物);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目的

是探究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介绍环境学的发展历程、重要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学作为一

门综合性学科逐渐受到重视。环境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运动,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地球系统、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等众多领域。

环境学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环境承载力、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等。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支持和维持人类及其他生物种群生命周期和健康发展的能力。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指标,反映了人类的资源利用方式是否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而不损害后代的能力。

环境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实地考察是环境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和采集样本数据,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数据分析是环境学研究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揭示环境问题的程度和趋势。模型构建是环境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或计算机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影响。

环境学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首先,环境学研究的结

果对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次,环境学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责任感,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再次,环境学的科研成果可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总之,环境学导论详细介绍了该学科的发展历程、重要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学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重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完整版)环境学导论重点

(完整版)环境学导论重点

环境科学

环境质量:指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指标。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自净:环境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同化和异化的能力,能通过自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使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质或污染作用消失。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和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部分学者认为包括景观多

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存在价值,备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形成超级杂草、超级病

毒;

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对生物链的破坏;

天然物种基因污染

转基因生物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致病性;抗药性;营养结构

失衡;基因武器

景观多样性:有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土壤

土壤污染:指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对土壤

动植物造成损害时的状况,称为土壤污染。

光化学降解:指农药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等能流的作用所引起分解的现象。

化学降解:指农药参与的水解和氧化等。

微生物降解:指农药在土壤中微生物参与下所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分解过程。

二恶英污染:

环境哲学导论[1]

环境哲学导论[1]
环境哲学导论[1]
- 由于人类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排放氟氯烃 等气体,使臭氧日趋减少,而臭氧的减 少反过来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除 此之外,因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 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 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正是由于人类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肆 意地破坏自然界,最终导致了自然界对 人类的报复。
- 前文明时代,人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 通成员,食物链中的一个普通环节。人类使 用的是简单的石器工具,对自然界的作用非 常有限,人类活动受控于自然,实际上是人 屈服于自然。但是,低水平的劳动也带来环 境问题。
环境哲学导论[1]
- 农业的产生虽然缓和了原始采集业后期所出现的人 与自然矛盾,但在一些年代和一些地区,干预生态 系统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之间仍存在 着激烈的对抗。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 一”集中体现在农业中,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 模式、价值取向和最高的人生境界,对我们克服现 代环境危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 2、余谋昌:《生态哲学》 陕西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0年;
- 3、[美]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吉林 人民出版社2000年;
- 4、张岂之、舒德干、谢扬举主编:《环 境哲学前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环境哲学导论[1]
五、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 考试方式:期中写小论文、期末写规 范性论文。

环境哲学论文

环境哲学论文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迫使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环境污染、

保持生态平衡,同时在理论层面上反思人与环境的关系。下文是为

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环境哲学思想

20世纪,人类的生活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暖化、

臭氧层稀薄、森林大量砍伐、水污染、土地沙化、生物物种大量

灭绝、化学药剂污染等,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深刻影响到地

球生物的生存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人

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一课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哲学家面对生态环境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这种人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演变,我们通常将其称做“环境哲学”。环境哲

学旨在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西方环境哲学方兴未艾

之际,我们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看到中国的先哲早就对人与自然的

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对当代环境哲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中国古代的环境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的天人关系论与

道家的自然观。

中国古代环境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天”和“人”。

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可以归纳为三种:人制于天、人定胜天、天人合一,其中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其基调。

一、僵家的天人关系论

“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是古代中国人一种悠久

的生活智慧和对宇宙、自身关系的认识,儒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

独特的表述和发展。

一古代儒家主张“时禁”

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节律十分敏感,主张一种“天人

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并通过一定的制度来体现这种精神,反映出一种节欲的观念,表现出一种中和、宽容的态度。

古代儒家主张“时禁”,认为这种为自然和生命的节律而制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人类周围事物(生物与非生物)的总称。

2.环境问题:广义上,由自然力或是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问题。从狭义上,是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3.人工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

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上层建筑。

4.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索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5.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6.能源:是指乐意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

7.粮食安全:是主要品种粮食的产销、供求、丰歉动态平衡关系的总和,即所有人在任何

时候都能得到维持健康生活所需要的粮食。

8.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

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水体原有的用途。

9.海洋污染: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海洋的原来状态,使人类和生物在海洋中的各种活动

受到不利的影响。

10.大气污染: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变化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改变大气圈中某些原有

成分和向大气中排放有毒害物质,以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工农业生产,以及度建筑物和设备财产等构成损害。

11.一次污染物:是指从各类污染源排出的物质。

12.二次污染物:由各种化学反应的结果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污染物。

二、判断题

1.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标志物:

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两类。

环境学导论[1]2篇

环境学导论[1]2篇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

第一篇

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环境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壤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首先,环境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气候变化。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在持续增加,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对全球各个领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如农业、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环境学的研究目标之一是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环境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环境学的研究者们致力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并通过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保护计划来维持生物多样性。

此外,环境学还研究土壤和水资源管理问题。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植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起着决定性作用。环境学着眼于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关注土壤侵蚀、土地退化等问题。同时,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需品,环境学的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应对全球水危机。

总之,环境学是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土壤和水资源管理是环境学的研究重点领域。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第二篇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体系,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的哲学化与科技的生态学转向——读《人、环境与自然——环境哲学导论》有感

环境的哲学化与科技的生态学转向——读《人、环境与自然——环境哲学导论》有感

如同人类言说着哲学 , 自然则诠释着人类 的环 新 的世界 观 。 清华 大 学哲 学 系 主任 卢 风教 授 2 1 0 1 境哲 学 。从 自然概 念 的 哲 学 特 征 , 技 的 生态 学 转 年出版了环境哲学的最新力作《 、 科 人 环境与 自然》 一 向, 进而上升到对环境哲学的思辨探讨 , 环境 的哲学 书 。此 书 以生 态 思维 的环 境 哲 学 为 立 足 点 , 论证 了 并提 出一 化 与哲 学 的环 境 化 相互 融 合 , 达到 的是 这 样 一 种观 人类中心主义 与个体主义 的根本性错误 , 即超 验 自然 主 义 。他认 为“ 对全球 念: 即关于环 境 的哲 学 必 须 看作 是 等 同于 物 质哲 学 种新 的 自然 主义 , 的本体论诠释、 对待 自然物的伦理学规范与天人关 性生态 危机 之思想 文化 根源 的探 究催 生 了环 境哲 学 evr m n l i sp y 或 o ap o eo—p i — o 系的哲学思辨 。但面对过往的事实是现代工业社会 (n i n e t hl oh ) 生态 哲 学 ( c hls py。 l “ 的无 止境增 长 带来 了 日益严 峻 的生 态 危 机 , 器 的 oh ) ”L 超 验 主 义 是 指 一 种 主 张 人 能 够 超 越 机 轰 鸣声 掩 盖 了 自然之 声 , 技 的过 度工 具 化 与被 异 感觉 和理性 而直 接认识 真 理 的思想 。超 验 主义 的创 科 化持 续导致 全球 生态 问题集 中凸显 。 始人 爱默 生认 为 “ 人类 世 界 的一 切 都是 宇 宙 的 一个 缩 影 , 界将其 自身 缩 小 成 为 一滴 露 水 。 而 超验 世 ” 人、 环境 与 自然 间 的关 系 问题 作 为 生 态 问题 的 主要 内容 , 引起 了众 多 学 者 的 广 泛 关 注 。而 环境 哲 自然主义则是超验主义思想在人与 自然关系问题上 大 学 之于解 决生 态 问题 的意 义就 在于 从哲 学 的层 面 上 的体现 。在 超验 自然 主义 者 的 眼里 , 自然 不 仅有 江河湖泊 , 更是作为一种令人崇敬和仰慕 寻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根据和观念指导 , 环 花草树木、 境哲学 以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为基 本 视 域 , 成 了一 种 的系统存在着。 形 作者 : 周国文,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 学院副教授、 哲学博士后 , 主要研 究方向: 环境哲学; 刘玉珠, 北京 林 业 大学人 文社科 学 院研 究 生 , 主要 研 究方 向 : 环境 哲 学。邮编 :003 108

哲学家对环境的看法

哲学家对环境的看法

哲学家对环境的看法是多维度和深层次的,他们从不同的哲学视角和理论框架出发,对环境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以下是一些哲学家对环境的主要看法:

1. 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伦理学分支。哲学家如阿恩·内斯(Arne Næss)提出的“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认为,所有生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其内在价值,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将女性解放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认为女性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独特的视角和作用,应当赋予女性在环境决策中的更多权力。

3. 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关注社会结构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认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技术或个体行为的问题,而是与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价值观紧密相关。

4. 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主张通过社会变革和生态重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5. 环境政治学:环境政治学探讨环境问题如何在政治领域中被定义、争议和解决。哲学家如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等人的思想被用来分析环境问题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斗争。

6.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哲学家如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关注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他们认为人类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应当承担

起选择和行动的责任,以实现个人的存在意义。

7. 现象学:现象学哲学家如爱德华·胡塞尔(Edmund Husserl)关注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经验和意识,认为通过现象学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和人类对环境的真实体验。

环境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境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境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环境哲学概述

环境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环境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

然的相互影响。环境哲学包括环境伦理学、生态哲学、环境政治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旨

在探讨环境伦理、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想观点和解决方案。

二、环境伦理学

1. 环境伦理学基本概念

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哲学学科。环境伦理学关注人类对自然

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和谐共生。环境伦理学认为

自然环境不仅具有价值,而且应被视为具有道德地位的客体,因此人类在利用、保护和改

造自然环境时应当考虑其道德义务和责任。

2. 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观点

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观点包括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道德关怀等不同的观点。

生态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环境具有独立的价值,主张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人类

中心主义则将人类置于自然环境的中心,认为人类利益应是最重要的考量;生态道德关怀

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关怀,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3. 环境伦理学的实践问题

环境伦理学旨在指导人类的环境道德行为,解决当今环境危机和生态问题。环境伦理学指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环境的价值,承担起保护、维护和改良自然环境的责任;人类应该

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伦理观念,重视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实践,从而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方

式和发展模式。

三、生态哲学

1. 生态哲学基本概念

生态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体系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哲学学科。生态哲学关

注生命和环境、个体和群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等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

环境学导论知识点

1.环境概念和环境问题:环境指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所处的自然和社

会条件。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空气污染、

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影响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活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力、土壤质地、水质等。

3.环境保护原理和策略: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原则、污染防

治原则、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环境保护的策略包括控制

污染源、治理污染物、节约资源、提高环境管理和监测能力等。

4.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设计和决策过程中,对

计划环境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预测。它包括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

5.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影响进行控制和监测的

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环境规划是指对环境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实

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相

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系统。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是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地球气候

系统的变化,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可持续

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妨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8.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和宣传手段,增

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环境

环境学导论 教学大纲

环境学导论 教学大纲

环境学导论教学大纲

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问

题的解决办法。它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具有广

泛的学科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环境学导论作为环境学的入门课程,旨在为

学生提供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环境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环境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环境学导论中,我们将介绍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环境、环境系统、环境变量、环境

影响等。同时,我们还将讨论环境学的基本原理,如自然界的循环性、有限性

和可持续性原则,以及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第二部分:环境问题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问题是环境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环境学导论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几

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同时,我们还将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如何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环境学导论中,我们将介绍环境管理

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保护等。同时,我们还将

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了解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第四部分:环境伦理与环境法律

环境伦理是环境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环境学导论中,我们将学习环境伦

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道德关系。同时,我们还将介

绍环境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环境法律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原理

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原理

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原理

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平衡原则: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维持自然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防止生态过程受到破坏,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

2. 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以确保人类和后代能够持续享受自然资源。

3. 全球责任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应超越国界和地域限制,各国应共同承担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国际合作和交流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关键。

4. 生物伦理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应尊重自然界的生命,倡导生命平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人类活动应考虑到对其他生物的影响,避免滥砍滥伐、过度捕捞等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5. 预防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预防和控制污染的措施,避免环境破坏和生物灭绝的发生。有效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能够帮助及早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6. 参与原则: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政府、企业、民众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公众应得到环境信息的公开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以确保生态环

境保护的公正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原理是基于对自然界和生物的尊重,追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需全球共同承担责任,注重预防和参与,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环境学导论整理资料

环境学导论整理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的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

象的总体。

2、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

规律的基本物质组份,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其属性可概括为:

①最差限制率、②等值性、③整体性大于个体之和、④出现先后,互相联系,

互相依赖。

3、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

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应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4、环境问题:①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

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②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5、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起机理的科学。

6、生态平衡: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的

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就叫做生态平衡。

7、食物链: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生物,彼此之间不是以其他生物为食,便是为其

他生物所食,这种藉食性关系而直接串联起来的一组生物,便称为食物链。8、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的营养关

系。

9、能源:可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

蒸气、化石燃料、核能及潮汐能等。

①一次能源: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②二

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③可再生能源: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④不可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

621环境学导论++

621环境学导论++

621环境学导论

第一节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1.环境的一般概念:环境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存在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称。

2.环境科学中的概念: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称。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概念

本法所称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特别要注意的二点:

1.环境是相对于人类为中心并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所以,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其时间的相对性。

2.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于任何生物,人类是以自己的劳动来改造环境,并不断把自然环境转变为新的生存环境。所以,人类的生存环境又有其空间存在的相对性。

二、环境的分类

①按环境的主体划分: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②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空间环境、劳动环境、生活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星际环境等。

③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及生物环境等。

④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划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为上层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农业的产生虽然缓和了原始采集业后期所出现的人 与自然矛盾,但在一些年代和一些地区,干预生态 系统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之间仍存在 着激烈的对抗。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 一”集中体现在农业中,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 模式、价值取向和最高的人生境界,对我们克服现 代环境危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5
第二章:人与自然关系的历 史变化(第4、5、6周)
本章以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为主线,主 要从经济发展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两个角度 探讨前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人 类文明史上所处的不同地位,以及在人与自 然关系上所面临的不同问题。
前文明时代,人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 通成员,食物链中的一个普通环节。人类使 用的是简单的石器工具,对自然界的作用非 常有限,人类活动受控于自然,实际上是人 屈服于自然。但是,低水平的劳动也带来环 境问题。
1953年日本九州 南部熊本水俣镇
1931年至1973年3 月日本富山县
1955年以来,日 本四日市
1968年日本九州、 爱知县等23个府 县
中毒情况
原因
咳嗽、呼吸短促、流泪、 喉痛、恶心、呕吐和胸 窒闷,数千人发病,60 人死亡
咳嗽、喉痛、胸闷、呕 吐和腹泻,四天内约 6000人患病,17人死亡
胸闷、咳嗽、喉痛和呕 吐,5天内4000人死亡, 历年共发生12起,死亡 近万人
4
第一章:人在自然界中的位 置(第2、3周)
简述原始地球、生物圈的形成,人在生物 圈下产生并完成进化。类人猿进化为人类 一方面由其内在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性决 定,但它不仅仅是生物进化一般规律作用 的结果,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文化 进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与自然的 关系也由此产生。
生物圈下产生人 人的自然进化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ENVIRENMENT PHILOSOPHY)
授课人 徐春
1
环境哲学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500
新课号:
课程名称:环境哲学
讲课教师:徐春
开课学期: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不需要
2
基本目的
本课程把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基础研究课题, 以哲学的思考方法、理论深度对环境问题 引起的其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 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讨论,全面重新认 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自然的内在价值, 探讨人、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 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力图阐 释一种全新的、更为科学的、能够促进 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9
主要内容
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逆向 反馈
人类需求与自然满足的不对称性 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可持续发展观
10
第四章:现代生态价值观 (第10、11、12周)
在西方传统哲学和伦理学中,“价值”是属 人的,只有人才有价值(内在价值),自然 界的事物只有在与人的主观目的相关时才有 意义,只有具备满足人类需要的用途和功能 才有价值(工具价值)。基于这种传统价值 观,人们看到的只是自然界的工具价值和短 期的效用价值,产生无限制地征服自然的恶 果。深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必将导致人类价值 取向的深刻转换,思考自然的内在价值对人 类的深刻意义。
11
主要内容
自然价值的重估 大自然的转化价值 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的融合
12
第五章:生态文明的理论建 构(第13、14、15周)
以往的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的抗争史,他所 发展的主要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关系,现代文明若想 得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超越 工业文明的进程,指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的文 明形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工业文 明且具有建设性的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它跨越自然 地理区域、社会文化模式,要求从现代科学技术的 整体性出发,以人类与生物圈的共存为价值取向发 展生产力,建立生态化的经济体制,从而保证人类 的世代延续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 展。
13
主要内容
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 生态文化架构
14
教学方式
使用多媒体教学,以讲授为主,进行 适当讨论。课后留思考题,课上讨论 10分钟。安排一次环境考察活动。
15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1、徐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北 京出版社2000年;
2、余谋昌:《生态哲学》 陕西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0年;
(2)由于臭氧是在自然因子下产生的,所以它 受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太 阳活动有准11年和22年周期的振荡,而大气环 流有两年周期的振荡,因而臭氧变化也有准11年 和准两年周期的变化。
35
由于人类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排放氟氯烃 等气体,使臭氧日趋减少,而臭氧的减 少反过来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除 此之外,因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 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 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生态运动极大地冲击了西方社会,环境问题被提到 政治高度。
促使环境科学产生以及科学发展生态化。生态环境 问题已进入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
42
什么是环境哲学
环境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经济技术盲 目地发展造成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境况下产生的新 兴哲学应用学科之一。环境哲学在以往人类经验与 知识的基础上,全面重新认识人和自然的位置与价 值,探讨人、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 发展的内在关系,力图构建一种全新的、更为科学 的、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攸关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来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与可持续 发展
3、[美]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吉林 人民出版社2000年;
4、张岂之、舒德干、谢扬举主编:《环 境哲学前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16
五、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考试方式:期中写小论文、期末写规 范性论文。
出勤占成绩15%,期中成绩占35%, 期末成绩占50%。 网络教学查询:hjzxxs
21
(一 ) 大气污染
22
吞云吐雾的工业
迷迷糊糊的天空23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能耐污24 染何
25
26
27
28
29
(二 ) 森林消失
30
31
(三 ) 臭氧层破坏
32
33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就在我们头顶的大气层中距地 表约20至30公里那儿聚集了大量的无 色、活泼的气体---臭氧,我们便称之为 臭氧层。臭氧会吸收太阳光里的紫外线 大量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而这群臭氧尖兵阻挡了近98%的紫外线 只让那些对生物有益的光线照到地球上。 臭氧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存在可以使 全球气候增暖。臭氧除了能够对气候变
7
主要内容
前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农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8
第三章:环境与发展的矛盾 解析(第7、8、9周)
本章着重分析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 的无限性和稳定的生态系统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 盾是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这是工业社会人与 自然矛盾尖锐化的根本原因。此外,在利益追求最 大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 盾,也是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矛盾尖锐化、表面化的 重要原因。本章把可持续发展理论放入社会文明演 进中研究,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发展理论等多个 视角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理解,同时也着眼于在 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 业化与生态化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
17
导论:环境哲学的缘起与学科 发展
一、人类面临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18
什Hale Waihona Puke Baidu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
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
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环
境问题按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
生环境问题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一些非人类能
×空气、水和土地污染,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等,这是环境问题的现象,他的实质是人的问题是 人类行为的结果。它根源于人的一定的世界观和价 值观
一个哲学问题是:人类活动必然引起环境变化,这 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破坏环境是否也是不可避免的?
文明在进步,生存环境在退化,文明意味着什么? 人类文明的未来指向何处?
刺激眼、喉、鼻,引起 眼病、喉炎。大多数居 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 死亡400人
口齿不清、面部痴呆、 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 常至死亡,患者180多 人,死亡50多人
关节痛开始,最后骨骼 软化萎缩,自然骨折, 患者280人,死亡34人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患者500多人, 死亡36人
眼皮肿、出汗,全身红 疙瘩,恶心、呕吐肺功 能下降,甚至死亡,患 者5000多人,死亡16人
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比农业社会人与自然的矛 盾更加复杂和尖锐,既包括农业社会的全部问题, 又有“特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为典型和突 出。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由于受简单的主客二分思维 方式的限制,对人的主体性片面张扬,客观上助长 了人类对大自然不顾后果的掠夺和征服,成为导致 生态环境恶化的文化因素。
震等。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和
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感受,
并逐渐形成共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
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19
环境问题表现为不断恶化的趋势
从区域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从少数工业城市扩展到全球城市和乡村。
环境破坏从中等规模到大规模发展,影响从宏观损伤 到微观毒害扩展,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区域性、小范 围环境污染)扩展为第二代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 题)
力所能控制的,而由自然因素(活动)引起的环境
变化。如:由太阳辐射变化引起的台风、干旱、暴
雨;由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火山爆发、地震
等。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
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
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水土流失、沙漠化、气候异常、地面沉降、诱发地
正是由于人类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肆 意地破坏自然界,最终导致了自然界对 人类的报复。
36
(四) 物种灭绝
37
38
39
二、环境哲学缘起
1、环境哲学产生于对生态危机的哲 学反思;
2、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运动催生了 环境哲学
3、什么是环境哲学 4、环境哲学的发展
40
环境哲学产生于对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
SO2转化为SO3进入肺 部
SO2同烟尘作用生成了 硫酸盐,吸入肺部
粉尘中Fe2O3使SO2转 变成硫酸,附着在烟尘, 吸入肺部 石油工业和汽车废气在 紫外线辐射作用下产生 的光化学烟雾 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
食用含镉废水灌溉的 “镉米”和含镉的水
有毒重金属微粒及SO2 吸入肺部所致
食用含有多氯联苯的米 糠油所致
3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导论:环境哲学的缘起与学科发展(第1周) 概述环境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
类经济技术盲目地发展造成人类生态环境危 机的境况下产生的新兴哲学应用学科之一。 环境哲学产生于对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环 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运动催生了环境哲学。20 世纪70年代是人类环境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 也是环境哲学的形成时期;20世纪80年代是 环境哲学确立的时期;90年代至今是环境哲 学的发展时期。
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成为全世界所有的人 共同面临的问题。
20
名称
马斯河谷烟雾 事件 多诺拉烟雾事 件 伦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 烟雾 水俣病事件
痛痛病事件
四日哮喘事件
米糠油事件
发生地及时间
1932年12月比 利时马斯河谷
1948年10月美 国多诺拉
1952年12月英 国伦敦
1943年5月到10 月美国洛杉矶
环境哲学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对于制约自己生存 发展的周围自然界的一种反思,其逻辑出发点是人 类的生产活动。
41
环境保护运动催生了环境哲学
20世纪中叶“八大公害事件”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 的关注和新的社会运动—生态运动
1970年4月22日首次“地球日”活动,标志美国环保 运动崛起
西方国家的绿色和平运动,生态女性主义运动等兴 起。
34
化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外,
臭氧的变化有两个原因: (1)受人类活动排放的气体破坏,如氟氯烃化
合物、卤化烷化合物 、一氧化二氮、氨和一氧化碳 均可破坏臭氧。其中氟里昂11和12起主要作用 , 其次是一氧化二氮。 自80年代初以后,平流层大 气中的臭氧量急剧减少。 臭氧减少以南极附近为最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