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七章环境规划PPT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PPT 63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PPT 63页)](https://img.taocdn.com/s3/m/40099768844769eae109ed3a.png)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与理论的 产生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八大公 害”和《增长的极限》唤起了世人的环境意识, 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认识高潮。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在全球环境保护发 展史上树立起第一个路标;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全球性环 境问题日趋严重和《我们共同的未来》,引发了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二次认识高潮。1992年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二个路标;
受损
大气污染
工厂大量排 放SO2和煤 尘,其中含 钴、锰、钛 等重金属颗 粒
胸闷、咳嗽、喉 痛、呕吐;4天 内死亡人数比往 年同期多4000人, 历年共发生12起, 死亡近万人
发生 事件名称
时间
水俣(病) 1953
事件
—
1956
四日事件 1961 (哮喘病)
发生地 点
日本 熊本县 水俣市
日本四 日市, 并蔓延 到几十 个城市
污染类型 污染源/物
扩散途径/ 致害原因
受体(人) 反应/后果
《环境规划与管理》前言
一、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1、规划与管理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该课程地位的增强 3、中国国情国策决定了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二、本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1、“七五”期间(1986~1990)产生(选修课) 2、“九五”期间(1996~2000)发展(必修课) 3、“十一五”期间(2006~2010)重点(核心主干课)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 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 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 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 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 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 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 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d07d6e31126edb6e1a1031.png)
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第七章 环境规划.ppt
![第七章 环境规划.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cb12a548d7c1c709a14577.png)
第七章 环 境 规 划
一 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1、环境规划的的含义:
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 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 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 而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3
发展变量:是人类生产力与经济开发活动作用的一种度量。
限制变量:环境约束条件的一种态度,是环境状况对人类 活动的反作用。
限制变量因素
环境类限制因素
资源类限制因素 工程类限制因素 心理类限制因素
2020-12-11
谢谢你的量 大气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
(一般为5年以下,主要为年度计划)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7
三 、 环境规划的类型
1 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规划
3 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经济发展服从于环境保护的需要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8
四、 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1. 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 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 区域环境影响预测 4. 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 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 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 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9
(二) 环境规划的内容
I. 区域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控制
区域性清洁生产
一 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1、环境规划的的含义:
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 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 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 而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3
发展变量:是人类生产力与经济开发活动作用的一种度量。
限制变量:环境约束条件的一种态度,是环境状况对人类 活动的反作用。
限制变量因素
环境类限制因素
资源类限制因素 工程类限制因素 心理类限制因素
2020-12-11
谢谢你的量 大气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
(一般为5年以下,主要为年度计划)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7
三 、 环境规划的类型
1 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规划
3 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经济发展服从于环境保护的需要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8
四、 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1. 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 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 区域环境影响预测 4. 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 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 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 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9
(二) 环境规划的内容
I. 区域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控制
区域性清洁生产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ab192baad51f01dc381f13e.png)
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e.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 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
活动中心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5、居住小区
1956年前苏联提出居住小区和新村的 组织形式
小区要形成完整的区域社会,是以交 通干道、自然的界域形成的界定的完整 地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有较完善 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3.朝向
4.防止污染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安全要求
消防问题 抗震要求 人防
间距 位置
消防通道 消防设施 安全疏散 建筑形状
平战结合、统筹兼顾
➢经济要求
因地制宜
➢施工要求
有利管理、相对集中
➢美观要求
完整丰富、地方特色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4 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
马赛公寓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马赛公寓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9、社区理论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 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
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四个条件: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包括县(区)级企事业单位及公共 建筑专用地段、不适宜修建的地段 预留的发展用地等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2.居住区工程建设项目组成
(1)建筑工程:主要为居住建筑、其次是 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 (泵站、调压站、锅炉房和变电所等), 以及小品建筑(画廊、花坛、喷水池、 雕塑和公共交通站点。
上世纪40年代,成片的大规模的一次性兴建,产生 了指导建设的规划理论和思想。
活动中心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5、居住小区
1956年前苏联提出居住小区和新村的 组织形式
小区要形成完整的区域社会,是以交 通干道、自然的界域形成的界定的完整 地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有较完善 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3.朝向
4.防止污染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安全要求
消防问题 抗震要求 人防
间距 位置
消防通道 消防设施 安全疏散 建筑形状
平战结合、统筹兼顾
➢经济要求
因地制宜
➢施工要求
有利管理、相对集中
➢美观要求
完整丰富、地方特色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4 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
马赛公寓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马赛公寓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9、社区理论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 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
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四个条件: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包括县(区)级企事业单位及公共 建筑专用地段、不适宜修建的地段 预留的发展用地等
第七章居住区绿化及环境保护规划
2.居住区工程建设项目组成
(1)建筑工程:主要为居住建筑、其次是 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 (泵站、调压站、锅炉房和变电所等), 以及小品建筑(画廊、花坛、喷水池、 雕塑和公共交通站点。
上世纪40年代,成片的大规模的一次性兴建,产生 了指导建设的规划理论和思想。
环境规划ppt
![环境规划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f24a34ff00bed5b9f31d52.png)
2
三、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 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它是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是对一个区域(或城市)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 评价、区划,预测由于经济发展可能引起的环境变 化,并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生 产布局以及各种防治污染的途径,进行保护和改善 环境的战略性布署。
20
(五)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1)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经济协作区、能源基地、城市、水域 (2)部门(或专业)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工业、商业、农业 3、自然保护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七、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1、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区域环境预测 4、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0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 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1
二、 环境规划的内涵
•
•
•
•
•
(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 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 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 地学原理、系统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 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其中包括对人类经济活动提出符合 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 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 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三、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 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它是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是对一个区域(或城市)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 评价、区划,预测由于经济发展可能引起的环境变 化,并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生 产布局以及各种防治污染的途径,进行保护和改善 环境的战略性布署。
20
(五)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1)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经济协作区、能源基地、城市、水域 (2)部门(或专业)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工业、商业、农业 3、自然保护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七、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1、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区域环境预测 4、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0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 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1
二、 环境规划的内涵
•
•
•
•
•
(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 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 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 地学原理、系统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 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其中包括对人类经济活动提出符合 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 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 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4f4ff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c.png)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3. 生态敏感性等级划分
对城市生态敏感性地带分级,一般按3级标准分:敏 感地带(3.7<A<5);一般敏感性地带(2.3<B< 3.7);基本不敏感地带(1<C<2.3)。对生态敏感、 景观独特的地带,适宜保持原貌而成为保护区;对 于生态不敏感、不适合动植物生长的地带,可以进 行工业区或商业区的开发。
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 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按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 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 调整用地结构的建议和科学依据,同时,应充分重 视农业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促使土地利 用布局趋于合理。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1. 水土流失分析 用于分析、评价规划区域潜在水土流失与现实水土
流失状况的通用方程为: A=RK(LS)CP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2. 敏感集水区分析
敏感集水区评价的目的是基于规划区域水文及水资 源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确定其与资源开发和工 农业生产布局的关系,使规划区域内水循环过程得 到维护。规划区域按其与河流、水体、水土流失、 植被等的关系,划分成不同敏感性集水区。对人类 活动及一定方式的土地利用十分敏感的区域划分为 敏感集水区;而对人类活动及土地利用相对抗干扰 能力强的区域划分为不敏感集水区。
二.秦岭生态功能区划
(2)秦岭生态功能区三级区划
秦岭功能保护区的三级区划,是把不同县(区)
按照生态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现状 完好程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归并划分为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中心的保护区、重 要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以及水土保持中心防治 区、重要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突出重点,有 利于规划措施的针对性。
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环境管理与规划PPT课件
![环境管理与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ffc0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d.png)
3
生态红线划定
解释生态红线划定的必要性,介绍生态红线划定 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严格控制生态红线范围内的 开发活动。
生态恢复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
01
介绍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阐述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水体修复技术
02
介绍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阐述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应对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能够应对各种环 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土 地退化、水污染等,降低 环境风险。
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起源
环境管理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 工业污染控制。
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管 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当前
当前的环境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包 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修复 等,强调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
实现长期繁荣。
节能减排政策
该政策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物排放,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和产 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管 理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
实现。
生态保护政策
该政策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 野生动植物,通过划定自然保护 区、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
措施来实现。
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保护法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 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基础。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水污染控制
总结词 污水治理 工业废水监管 水生态修复
水污染控制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涉及减少污 染源、净化水质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多个方面。
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 害物质。
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管,推行废水处理和达标排放。
环境规划全部ppt
![环境规划全部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fb9cb19b6648d7c0c74604.png)
2021/3/12
5
(一)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的有关环境 方面的专项规划 f的总称。因此 ,环境规划应与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并纳人其中。环 境规划目标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相 互协调,并且是其中的重要 目标之一。环境规划所 确定的主要任务,如重大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 建设工程等,都应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参与资金综合平衡,保证 同步规划和同步实施。
2021/3/12
10
• (五)信息密集 • 信息的密集、不完备、不准确和难以获得是环境
规划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环境规划的全过程中, 自始至终需要收集、消化、吸收、参考和处理各 类相关的综合信息。规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搜集的信息是否较为完全,能否识别和提取 准确可靠;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地组织这些信息, 并很好地利用 (参考和加工)。 • (六)政策性强 • 政策性强也是环境规划的一个特征,从环境规划 的最初立题、课题总体设计至最后的决策分析, 制定实施计划的每一技术环节中,经常会面临从 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问题。完成选择的重要 依据和准绳,是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政策、法规、 制度、条例和标准。
2021/3/12
8
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 (一)整体性
•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 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 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要素自身的环境问题特 征和规律则十分突出,有其相对确定的分布结构 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各自形成独立的、整体性 强和关联度高的体系。
2021/3/12
3
• 二、环境规划的作用 ①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学(540页)PPT课件
![环境规划学(540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de998d49649b6648d747bd.png)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以污染控制为主要目的 3)自然保护规划:为保护可更新资源、文物古迹、风
景名胜而进行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技术研究规划等
23
4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
4.1 国外发展
1)美国 以区域性的环境规划为主
2)英国 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3)日本 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4)俄罗斯 协调型。以资源利用为前提,根据资源-环境-经济统
一的原则制定规划
24
4.2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73-1983)
1)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 2)初步形成了环境管理思路 3)建立了两级管理和“老三项”管理制度(排污收费、环
评、建设项目“三同时”) 4)开展了以水污染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污染源调查25Βιβλιοθήκη 发展阶段(1984-1995)
1)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地位(基本国策) 2)明确地方政府、企业、环保部门间的责任 3)四级环保机构建立 4)环境法制加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5)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6
深化阶段(1996--)
3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天赋人权 --环境享用权 人赋人权--环境经济权
采光权和通风权:《民法通则》 清洁空气权:《大气污染防治法》 清洁水权:《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污染来源、环境破坏的根源→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
安宁权:噪声控制 观赏权―公园、风景的欣赏达到生
15
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协调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利益和全局利益; ---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
景名胜而进行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技术研究规划等
23
4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
4.1 国外发展
1)美国 以区域性的环境规划为主
2)英国 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3)日本 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4)俄罗斯 协调型。以资源利用为前提,根据资源-环境-经济统
一的原则制定规划
24
4.2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73-1983)
1)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 2)初步形成了环境管理思路 3)建立了两级管理和“老三项”管理制度(排污收费、环
评、建设项目“三同时”) 4)开展了以水污染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污染源调查25Βιβλιοθήκη 发展阶段(1984-1995)
1)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地位(基本国策) 2)明确地方政府、企业、环保部门间的责任 3)四级环保机构建立 4)环境法制加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5)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6
深化阶段(1996--)
3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天赋人权 --环境享用权 人赋人权--环境经济权
采光权和通风权:《民法通则》 清洁空气权:《大气污染防治法》 清洁水权:《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污染来源、环境破坏的根源→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
安宁权:噪声控制 观赏权―公园、风景的欣赏达到生
15
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协调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利益和全局利益; ---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
4第7章 城市生态环境专项规划 4
![4第7章 城市生态环境专项规划 4](https://img.taocdn.com/s3/m/c16cda2e0066f5335a8121b0.png)
景观是由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 貌、生物各种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 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 词
3 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
• 德国著名生物学和地理学家特罗尔( Carl Troll)被认为是景观生态学的创 始人,他把景观定义为将地圈、生物圈 和智能圈的人类建筑和制造物综合在一 起、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实体( Naveh and Lieberman,1994),认为景 观代表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尺度单元, 并代表一个区域整体
四、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领域
•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如国土整治、资 源开发、土地利用、生物生产、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 域规划、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等领域,景观生态学都大有 可为。 • 概言之可以分为景观生态管理与景观生态设计两个互相联 系而又各有例重的方面。 –景观生态管理:主要体现在各种与生态实践密切相关 的景观规划工作中,如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区建设 –景观生态设计:除某些类型的土地利用优化设计以外 ,景观生态设计基本上都要与具体建筑工程相联系, 作为整个工程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4.2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1 基本原理(1)
岛屿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境类型,生态学家们最早 关注的是岛屿面积与物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由 Preston(1962)提出以下关于岛屿种—面积关系方程: Ss=cAz
logSs=logc+zlogA 其中,S是物种丰富度,A是岛屿面积,c和z是 常数。z的理论值为0.263,通常在0.18~0.35之间。c 值的变化反映出地理位置变化对物种丰度的影响。
*廊道(corridor):不同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 种特殊的带状要素类型。
*基质(matrix):景观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 或土地利用类型
“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 词
3 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
• 德国著名生物学和地理学家特罗尔( Carl Troll)被认为是景观生态学的创 始人,他把景观定义为将地圈、生物圈 和智能圈的人类建筑和制造物综合在一 起、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实体( Naveh and Lieberman,1994),认为景 观代表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尺度单元, 并代表一个区域整体
四、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领域
•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如国土整治、资 源开发、土地利用、生物生产、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 域规划、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等领域,景观生态学都大有 可为。 • 概言之可以分为景观生态管理与景观生态设计两个互相联 系而又各有例重的方面。 –景观生态管理:主要体现在各种与生态实践密切相关 的景观规划工作中,如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区建设 –景观生态设计:除某些类型的土地利用优化设计以外 ,景观生态设计基本上都要与具体建筑工程相联系, 作为整个工程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4.2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1 基本原理(1)
岛屿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境类型,生态学家们最早 关注的是岛屿面积与物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由 Preston(1962)提出以下关于岛屿种—面积关系方程: Ss=cAz
logSs=logc+zlogA 其中,S是物种丰富度,A是岛屿面积,c和z是 常数。z的理论值为0.263,通常在0.18~0.35之间。c 值的变化反映出地理位置变化对物种丰度的影响。
*廊道(corridor):不同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 种特殊的带状要素类型。
*基质(matrix):景观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 或土地利用类型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1PPT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1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bed6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4.png)
城市水环境改善
杭州市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实施水环境规划,有效改善了城市水 环境,提高了水质。
城市噪声污染控制
上海市通过制定和实施噪声控制规划,减少了城市噪声污染,提高了 居民生活品质。
工业污染控制案例
钢铁企业减排
宝钢集团通过采用环保 技术和实施污染控制措 施,大幅降低了污染物 排放,为全国钢铁行业 树立了减排榜样。
02
跨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协同治理
针对跨国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
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鼓励 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 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促进。
全球环境问题的合作解决
01
国际环保合作的加强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各国需要加强环保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化工企业废水处理
某化工企业通过建立废 水处理设施和优化生产 工艺,实现了废水零排 放,保护了周边水资源 。
矿山生态恢复
某矿山企业通过对废弃 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 重建,有效改善了周边 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 服务功能。
生态保护与管理案例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国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了 有效保护和管理。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元 素,以及由这些元素组成的自然生态 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保 护区等,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 作用的结果。
人工环境
由人类活动影响和改造的自然环境, 包括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 等。
环境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杭州市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实施水环境规划,有效改善了城市水 环境,提高了水质。
城市噪声污染控制
上海市通过制定和实施噪声控制规划,减少了城市噪声污染,提高了 居民生活品质。
工业污染控制案例
钢铁企业减排
宝钢集团通过采用环保 技术和实施污染控制措 施,大幅降低了污染物 排放,为全国钢铁行业 树立了减排榜样。
02
跨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协同治理
针对跨国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
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鼓励 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 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促进。
全球环境问题的合作解决
01
国际环保合作的加强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各国需要加强环保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化工企业废水处理
某化工企业通过建立废 水处理设施和优化生产 工艺,实现了废水零排 放,保护了周边水资源 。
矿山生态恢复
某矿山企业通过对废弃 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 重建,有效改善了周边 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 服务功能。
生态保护与管理案例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国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了 有效保护和管理。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元 素,以及由这些元素组成的自然生态 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保 护区等,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 作用的结果。
人工环境
由人类活动影响和改造的自然环境, 包括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 等。
环境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环境规划培训教材(ppt 71页)
![环境规划培训教材(ppt 71页)](https://img.taocdn.com/s3/m/d7f1ef77a76e58fafab00377.png)
(3)土壤及生物调查 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壤发育、土 壤的各种特性、土壤的剖面结构、土壤发生层次、质 地层次等。
(4)背景调查 环境背景资料是环境规划重要基础资料, 其含义是指在未受到人类活动污染的条件下,环境中 的各个组成部分, 如水体、大气、 土壤、农作物、 水生生物等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稳定 的基本化学组成,反映了原始自然面貌。目前,在全 球都受到污染的情况下,要寻找绝对未受污染的背景 值很难做到,环境背景值实际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4 念。
2.5.1 环境功能分区的目的
(1)为各环境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 通过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决策者依据功能区的重 要程度、经济开发特点,确定控制污染布局与排放的 各种强制性措施,提出环境管理重点和管理目标,为 生态环境目标管理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案的申报与审批等步骤;从环境规划的具体实施 上讲,需要明确实施环境规划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以及实施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图1-3)。
2
2、环境调查与评价
2.1 环境调查及其分析
环境调查与分析是编制环境规划的基础,它包括环 境特征调查、社会环境调查、污染源调查等内容。
2.1.1 环境特征调查 环境特征调查不同于自然地理 学调查,根据环境规划需要进行环境调查,主要内容 如下:
5
2.1.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查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调 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规划区在短、中、远期 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工 农业产品产量、原材料品种及使用量、能源结构、水 资源利用情况、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发展规划、居 民住宅建设规划、交通、供热、供电等公用设施等方 面的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调查,收集资料,供环境 规划使用。
2.1.5 污染源调查 这里污染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4)背景调查 环境背景资料是环境规划重要基础资料, 其含义是指在未受到人类活动污染的条件下,环境中 的各个组成部分, 如水体、大气、 土壤、农作物、 水生生物等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稳定 的基本化学组成,反映了原始自然面貌。目前,在全 球都受到污染的情况下,要寻找绝对未受污染的背景 值很难做到,环境背景值实际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4 念。
2.5.1 环境功能分区的目的
(1)为各环境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 通过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决策者依据功能区的重 要程度、经济开发特点,确定控制污染布局与排放的 各种强制性措施,提出环境管理重点和管理目标,为 生态环境目标管理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案的申报与审批等步骤;从环境规划的具体实施 上讲,需要明确实施环境规划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以及实施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图1-3)。
2
2、环境调查与评价
2.1 环境调查及其分析
环境调查与分析是编制环境规划的基础,它包括环 境特征调查、社会环境调查、污染源调查等内容。
2.1.1 环境特征调查 环境特征调查不同于自然地理 学调查,根据环境规划需要进行环境调查,主要内容 如下:
5
2.1.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查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调 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规划区在短、中、远期 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工 农业产品产量、原材料品种及使用量、能源结构、水 资源利用情况、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发展规划、居 民住宅建设规划、交通、供热、供电等公用设施等方 面的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调查,收集资料,供环境 规划使用。
2.1.5 污染源调查 这里污染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环境规划PPT (4)
![环境规划PPT (4)](https://img.taocdn.com/s3/m/ac61601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d.png)
5 镇海联合发电有限公司
7 镇海热电厂有限公司
9 宁波光耀热电有限公司
10 宁波长丰热电有限公司
11 宁波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12 金轮集团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13 宁波舜龙电业有限公司
14 宁波庆丰热电有限公司
废气量 (万m3) 4017444.0 2601720.0 2522796.0 640800.0 420000.0 271002.0 254300.0 234650.0 195955.0 190000.0 165000.0
原三级标准值改为二级标准
污染物浓度
NOx的1小时平均标准由0.15mg/m3放宽至 0.25mg/m3
PM10的年平均二级标准由0.10mg/m3提高为
70μg/m3
铅的年平均标准由1μg/m3提高至0.5μg/m3, 对重要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严控
季平均标准由1.5μg/m3提高至1μg/m3 苯并[a]芘新增了年平均标准,且日平均由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二氧化氮
臭氧 铅 苯并芘 PM10 PM2.5
单位皆为ug/m3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8小时平均 1小时平均 季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浓度限值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0.08
0.04
0.12
0.08
0.24
0.12
0.10
0.16 新增
0.16
0.20
态度,对人群健康的关注
环境学院
0.01μg/m3提高至0.0025μg/m3
环境规划学
7
GB3095-2012与GB3095-1996差异对照表(续表)
变化项目 具体差异
原因和现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环 境 规 划
一 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1、环境规划的的含义: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环境 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 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 而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2、环境规划的目的:
调控自身的开发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污染,防止 生态破坏,保护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人类生存和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 调发展。
②、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a、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b、水环境防治规划
c、固体废弃物防治规划
d、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第七章环境规划
6
3、按时间分
a、长期环境规划 (一般在10年以上) b、中长期环境规划(一般在5—10年 ) c、短期环境规划
(一般为5年以下,主要为年度计划)
第七章环境规划
7
三 、 环境规划的类型
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a、数据的收集
b、系统与过程的模型化
c、系统的模拟
d、规划预测或系统分析第七章环境规划
19
七 、 区域清洁生产
1.定义:为控制区域环境污染而实行区域内工业产的全过程 控制,其不仅着眼于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污染的生产量 同时,要求污染物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其不仅考虑工业产品 的生产工艺,而且对产品结构、生产原料和能源替代、生产 运营和生产管理、技术操作、产品消费,直接产品报废的资 源循环等诸多环节统筹考虑;其目的在于使区域经济于环境 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决策
关键:如何筛选运用各种不同方法,将其组成一个方法系统, 恰当合理地运用一系列方法,来完成环境规划的任务。
1、区域环境规划决策方法
决策树法 决策矩阵
2、区域环境规划方法
环境线性规划方法 环境投入产出规划方法
3、环境承载力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 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1 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规划
3 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经济发展服从于环境保护的需要
四、 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1. 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 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 区域环境影响预测 4. 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 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 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 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控制
区域性清洁生产
环境规划环境污ຫໍສະໝຸດ 防治途径环境管理环境容量估算 环境系统分析 区域污染控制工程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环境污染总量控制 区域环境目标
2、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方法 从主要环节上包括:
a、确定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的目标 b、进行区域环境容量的估算 c、确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d、进行区域环境污染系统最优控制
(二) 环境规划的内容
I. 区域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1、区域环境目标的确定 2、区域环境指标体系的确定
A、污染指标 B、资源指标
II. 环境预测和环境问题的研究
1、环境预测研究 2、环境问题研究
III.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研究
地区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大气、水体、固体污染 防治方案
IV. 区域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究
第七章环境规划
14
4 .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
第七章环境规划
15
六、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一)基本概念
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实现 区域环境目标为目的,综合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A、合理布局、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B、采用人工处理措施与环境自净化能力相结合
1. 提出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政策 2. 提出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政策 3. 提出区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政策 4. 提出区域固体废弃物综合防治政策
5. 提出适宜区域土地利用综合防治政策
6. 提出合理的区域环保
第七章环境规划
11
五、 环 境 规 划 优化方 法研究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规划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规划优化
要坚持三个“统一”
根据环境规划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分类:
1、按地域范围划分 ⑴、全国环境规划 ⑵、大区环境规划
⑶、省级环境规划
⑷、流域环境规划 ⑸、城市环境规划
⑹、乡镇环境规划
⑺、小区环境规划
⑻、社区环境规划
第七章环境规划
5
2、按环境要素划分 ①、生态环境划分
a、森林生态
b、草原生态
c、海洋生态 d、土地资源环境
2、清洁生产的目标要求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 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节水等,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2)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 工业生产品的生产及消费过程,减少影响
第七章环境规划
21
3、清洁生产的内容
(1)清洁的生产过程
①、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②、生产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③、减少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因素 ④、采用少废无废的工业和高效的设备 ⑤、实行物料的再循环
就是说,在人类生产及生活活动作用下,某地区的环境 可能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使建设不能超过当地 环境功能所要求的环境标准。
发展变量:是人类生产力与经济开发活动作用的一种度量。
限制变量:环境约束条件的一种态度,是环境状况对人类 活动的反作用。
限制变量因素
环境类限制因素
资源类限制因素 工程类限制因素 心理类限制因素
3、环境规划的任务: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4、环境规划的作用
A、可指导开展的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有目的、有计划 B、可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C、可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D、可保证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第七章环境规划
3
二 、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
1 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 2 考虑自然环境结构和自然资源的特征 3 应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 社会环境结构的一致性 5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对策的一致性 关于 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
C、采用总量控制和发放派我许可证的办法以控制 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
1、区域污染的特点 2、综合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3、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 4、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与人为防治措施
(二)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环境规划
17
1、程 序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一 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1、环境规划的的含义: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环境 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 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 而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2、环境规划的目的:
调控自身的开发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污染,防止 生态破坏,保护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人类生存和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 调发展。
②、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a、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b、水环境防治规划
c、固体废弃物防治规划
d、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第七章环境规划
6
3、按时间分
a、长期环境规划 (一般在10年以上) b、中长期环境规划(一般在5—10年 ) c、短期环境规划
(一般为5年以下,主要为年度计划)
第七章环境规划
7
三 、 环境规划的类型
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a、数据的收集
b、系统与过程的模型化
c、系统的模拟
d、规划预测或系统分析第七章环境规划
19
七 、 区域清洁生产
1.定义:为控制区域环境污染而实行区域内工业产的全过程 控制,其不仅着眼于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污染的生产量 同时,要求污染物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其不仅考虑工业产品 的生产工艺,而且对产品结构、生产原料和能源替代、生产 运营和生产管理、技术操作、产品消费,直接产品报废的资 源循环等诸多环节统筹考虑;其目的在于使区域经济于环境 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决策
关键:如何筛选运用各种不同方法,将其组成一个方法系统, 恰当合理地运用一系列方法,来完成环境规划的任务。
1、区域环境规划决策方法
决策树法 决策矩阵
2、区域环境规划方法
环境线性规划方法 环境投入产出规划方法
3、环境承载力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 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1 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规划
3 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经济发展服从于环境保护的需要
四、 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1. 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 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 区域环境影响预测 4. 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 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 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 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控制
区域性清洁生产
环境规划环境污ຫໍສະໝຸດ 防治途径环境管理环境容量估算 环境系统分析 区域污染控制工程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环境污染总量控制 区域环境目标
2、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方法 从主要环节上包括:
a、确定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的目标 b、进行区域环境容量的估算 c、确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d、进行区域环境污染系统最优控制
(二) 环境规划的内容
I. 区域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1、区域环境目标的确定 2、区域环境指标体系的确定
A、污染指标 B、资源指标
II. 环境预测和环境问题的研究
1、环境预测研究 2、环境问题研究
III.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研究
地区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大气、水体、固体污染 防治方案
IV. 区域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究
第七章环境规划
14
4 .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
第七章环境规划
15
六、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一)基本概念
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实现 区域环境目标为目的,综合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A、合理布局、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B、采用人工处理措施与环境自净化能力相结合
1. 提出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政策 2. 提出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政策 3. 提出区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政策 4. 提出区域固体废弃物综合防治政策
5. 提出适宜区域土地利用综合防治政策
6. 提出合理的区域环保
第七章环境规划
11
五、 环 境 规 划 优化方 法研究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规划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规划优化
要坚持三个“统一”
根据环境规划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分类:
1、按地域范围划分 ⑴、全国环境规划 ⑵、大区环境规划
⑶、省级环境规划
⑷、流域环境规划 ⑸、城市环境规划
⑹、乡镇环境规划
⑺、小区环境规划
⑻、社区环境规划
第七章环境规划
5
2、按环境要素划分 ①、生态环境划分
a、森林生态
b、草原生态
c、海洋生态 d、土地资源环境
2、清洁生产的目标要求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 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节水等,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2)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 工业生产品的生产及消费过程,减少影响
第七章环境规划
21
3、清洁生产的内容
(1)清洁的生产过程
①、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②、生产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③、减少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因素 ④、采用少废无废的工业和高效的设备 ⑤、实行物料的再循环
就是说,在人类生产及生活活动作用下,某地区的环境 可能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使建设不能超过当地 环境功能所要求的环境标准。
发展变量:是人类生产力与经济开发活动作用的一种度量。
限制变量:环境约束条件的一种态度,是环境状况对人类 活动的反作用。
限制变量因素
环境类限制因素
资源类限制因素 工程类限制因素 心理类限制因素
3、环境规划的任务: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4、环境规划的作用
A、可指导开展的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有目的、有计划 B、可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C、可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D、可保证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第七章环境规划
3
二 、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
1 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 2 考虑自然环境结构和自然资源的特征 3 应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 社会环境结构的一致性 5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对策的一致性 关于 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
C、采用总量控制和发放派我许可证的办法以控制 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
1、区域污染的特点 2、综合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3、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 4、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与人为防治措施
(二)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环境规划
17
1、程 序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