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
计算机导论教案
计算机导论教案
【计算机导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计算机导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 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导论的定义和作用;
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3.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4.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例如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等。
2. 知识讲解(30分钟)
(1)计算机导论的定义和作用: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
课程,旨在让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计算
机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从计算工具到巨型机、小型机、
个人计算机再到移动计算设备的发展历程;按用途可分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等。
(3)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
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等;讲解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概
念及其功能。
(4)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计算机网络的
定义及特点,介绍互联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
3. 实例演示(20分钟)
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演示计算机硬件的拆装,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内
部结构和各组件的功能。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案例,
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应对网络攻击和保护个人隐私。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常见应用,培养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3.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网络应用。
4.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熟练运用一种编程语言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发展历史
1.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1.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计算机硬件
2.1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存储器及其分类
2.3输入输出设备
3.操作系统
3.1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3.2操作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3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
4.计算机网络
4.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4.2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4.3常见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安全问题
5.编程语言
5.1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
5.2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介绍
5.3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
6.计算思维
6.1什么是计算思维
6.2计算思维的基本思维模式
6.3计算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计算机导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引入计算机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3.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导论是一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本文将探讨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程目标和背景
计算机导论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计算机导论,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
计算机导论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同时,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应用,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同时,介绍计算机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包括数据传输和网络安全等。
4.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密码学、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同时,介绍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御方法。
5. 计算机应用和社会影响:介绍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教育、医疗、金融等。同时,讨论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技术。
三、教学方法和资源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
1. 讲授和演示: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际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使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
计算机导论教案
《计算机导论》教案
合过程,以便看出数据的基础结构。计算机把数据处理为信息如图1-1:
图1-1 计算机数据处理
1.1.3存储程序的概念
存储程序是把计算机和计算器区别开来,使计算机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
工作。把这个思想结合计算机的定义,则计算机就是在存储程序控制下把数
据处理为信息的机器。如图1-2:
图1-2 存储程序下的计算机数据处理
§1.2 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1.2.1计算机系统的部件
计算机由若干基本部件组成,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
和存储器五大部分。输入设备提供数据,键盘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数据存
放在存储器内,存储器内还保存程序;在程序的控制下计算机的处理器处理
数据,把结果再存放在存储器内;最后结果送入输出设备输出。计算机系统
部件组成如图1-3:
图1-3 计算机系统组成
1.2.2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由于计算机是受存储程序控制的,因此使用计算机的第一步是把程序从
输入设备输入到主存储器中,如果需要从键盘输入数据,输入的数据也被放
在主存储器中,之后处理器就开始执行指令,加工数据,把结果送回主存储
器,最后向输出设备输出结果。
主存储器的内容经常改变,当一组数据被处理完后,可以再读入新的数
据并处理这些数据,得到新的结果。程序能被更新。当一个程序运行完后,
另一个新的程序可以占据它在主存储器中的位置,让处理器去处理不同的数
据。
数据 处理 (计算机) 信息 输入 输出 数据 计算机 程序 信息 输入 输出
§2.2计算机中数字系统及其表示
2.2.1计算机中的数字系统
(1)二进制
数的进制:人们为了计数的方便和计算,创造了各种“权值”(即逢“几”进一)的记数方法,这些方法就称为数的进制。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导论是一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的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并为其打下坚实的
基础。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学习计算
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工作原理;
3. 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
4. 学习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5. 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功能
- 计算机的软件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3. 计算机网络
- 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架构
-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 网络安全和常见安全威胁
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 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措施 - 隐私保护的原理和方法
5. 数据库系统
- 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 关系数据库和SQL语言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管理6. 计算机编程
- 编程语言的选择和特点
- 基本的编程概念和算法设计
- 常用编程工具和调试技巧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强调
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动式教学;
3. 组织实践操作活动,如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等;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计算机导论-教案
计算机导论教案
[教学标题]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
码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计算机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 电子管阶段(1946-1955)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 晶体管阶段(1955-1964)
3.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
4. 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三、计算机的分类
1. 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 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 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四、计算机的应用
1. 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 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4. 辅助工程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等
5. 嵌入式应用
6. 人工智能(AI)
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计算机导论教案
计算机导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
3、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4、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2、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3、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应用。
4、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5、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软件分类、应用和发
展趋势。
2、教学难点: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教学: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软件分类、应用和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上机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操作。
4、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2、讲解新课: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软件分类、应用和发展趋势等
基础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巩固练习:通过实验和上机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操作,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思考。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
六、考核方式
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
第⼀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第⼀台电⼦计算机ENIAC于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常庞⼤,⽽且不具有存储功能。但它标志着第⼆次⼯业⾰命的开始。
1.1.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1.1.1计算机的分代
电⼦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代历史:
第⼀代:1946——1958年,电⼦管计算机;
第⼆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1970年,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MSIC、SSIC);第四代:1971——现在,⼤规模、超⼤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LSIC、VLSIC)。
1.1.1.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第⼀代:1971年推出第⼀台微机MCS-4,4位机(微处理器为4004)第⼆代:1972——1977年,8位机(8080)
第三代:1978——1984年,16位机(8086,80286)
第四代:1985——现在,32位机(80386,80486,Pentium,
PentiumⅡ,PentiumⅢ等)
说明:
⑴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电⼦计算机。
⑵微处理器(PC机的核⼼)是采⽤⼤规模集成电路⼯艺把运算器和控制
器制作在⼀块半导体芯⽚上。
⑶微处理器于1971年研制成功。
⑷到⽬前为⽌,各种计算机(巨、⼤、中、⼩、微)都满⾜冯·诺依
曼计算机模型,即:
①由五⼤功能部件组成(类似⼈脑的五⼤功能部件);
②采⽤⼆进制形式表⽰指令和数据;
③按“存储程序的原理”⼯作。
1.1.2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精确度⾼;
3、具有存储和逻辑判断能⼒;
4、⾃动完成各种操作和运算。
【7A版】《计算机导论》掌握的要点教案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01
本次课标题: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02
本次课标题:数制和编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03
本次课标题: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04
本次课标题:Word字符格式段落化
二、教学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05
本次课标题:图文混排
二、教学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06
二、教学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07
本次课标题:公式与函数
二、教学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08
本次课标题:公式与函数
二、教学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09
二、教学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10
二、教学设计
《计算机导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编号:011
本次课标题: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二、教学设计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7A版优质实用文档41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计算机导论对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作概括介绍;使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本质;掌握数据表达和数据加工表达的层次方法;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组成;认识计算机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推动作用。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计算机导论》为计算机科学系一年级学生开设,是学生首门认识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性课程。这门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性质和任务,开始接触常用的一般专业术语(中/英文),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配置。
一、课程目标
1.知道《计算机导论》在学科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理解计算机学科的一些主要概念。
3.初步掌握计算机整个体系结构的有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类必修课,属基础课程。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3-4课,共54-72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计算机导论教案
计算机导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
-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里程碑事件
2. 计算机的组成与原理
-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与作用
-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层次结构
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与前沿技术
- 计算机在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
1. 导入与激发兴趣
- 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与好奇心。
2. 基础知识讲解
-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并结合图表进行讲解。
- 分析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软件的分类与作用,并通过案例演示进行深入理解。
- 通过图示和模型等方式,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层次结构。
3. 应用与前沿技术探究
- 分组讨论计算机在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探索其应用和发展趋势。
4. 总结与小结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领域。
- 通过提问和讨论,对学生进行巩固和检测。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讨论展示: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和前沿技术的深度思考和表达
能力。
3. 小测与作业:设计简单的小测和作业,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
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
计算机导论教案PPT课件
第三代
通讯网络化,运算速度较大提高,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小型化、耗电少,可靠性、维护性 百万~几百万(次/秒)
进一步提高。
第1章 绪论
第四代 (1971~90年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几百万~几亿(次/秒) 电子管的缺点: 体积大; 耗能高、散热量大。
ENIAC
计算机导论
逻辑元件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存储器为半导体、 磁盘、光盘;典型机器为 ILLAC-IV(巨型)、IBM3033(大型)、80486、8098 (弹片机),使用软件为数据 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自动 化;主要应用有十事务处理、 智能模拟,大型计算机普及到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它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它的问世, 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自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至今不过短短 的40多年时间。然而,它发展之迅速,普及之广泛, 对整个社会和科学技术影响之深远,远非其它任何 学科所能比拟。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 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重要工具。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计算机导论
内容提要
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概述 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1.3 微型机的发展
计算机导论
第1章 绪论
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计算机的诞生
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于导弹、火箭、原子 弹等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极其复杂的数 学问题,原有的计算工具已无法满足要求;而电 子学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研制新的 计算工具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一、引言
计算机导论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理论目标:
a.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b. 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c.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应用领域;
d.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实践目标:
a. 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b. 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c. 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工具;
d. 进行计算机应用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结构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
a. 计算机硬件基础:CPU、内存、硬盘等组成部分的介绍;
b. 计算机软件基础: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c. 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基本知识;
d.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结构等基本概念与应用。
2. 计算思维与编程实践:
a. 计算思维基础:抽象化、分解、模式识别等基本思维方法;
b. 算法与流程图:算法设计与表示方法,包括顺序、选择、循环结构;
c. 编程语言与环境:介绍常用编程语言及其开发环境,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
d. 网页设计与开发:HTML、CSS等基本技术与工具的应用。
3. 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素养:
a. 办公软件应用:介绍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与应用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非常庞大,而且不具有存储功能。但它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1.1.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1.1.1计算机的分代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代历史:
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MSIC、SSIC);第四代:1971——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LSIC、VLSIC)。
1.1.1.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第一代:1971年推出第一台微机MCS-4,4位机(微处理器为4004)第二代:1972——1977年,8位机(8080)
第三代:1978——1984年,16位机(8086,80286)
第四代:1985——现在,32位机(80386,80486,Pentium,
PentiumⅡ,PentiumⅢ等)
说明:
⑴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⑵微处理器(PC机的核心)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把运算器和控制
器制作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
⑶微处理器于1971年研制成功。
⑷到目前为止,各种计算机(巨、大、中、小、微)都满足冯·诺依
曼计算机模型,即:
①由五大功能部件组成(类似人脑的五大功能部件);
②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指令和数据;
③按“存储程序的原理”工作。
1.1.2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精确度高;
3、具有存储和逻辑判断能力;
4、自动完成各种操作和运算。
1.1.3计算机的用途
1.数值计算(也称科学计算)
它是指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其特点是计算量大、复杂,要求精确度高。
2.数据处理(也称信息处理)
数据处理的特点是计算公式比较简单,数据量大、但时间性强。
⑴数据:指数字、符号、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
⑵数据处理:指利用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合并、统计、
打印、存储等操作。
3.过程控制(也称实时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计算机应用于各部门的生产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辅助教学(CAD、CAM、CAI)
5.人工智能和办公自动化(AI、OA)
6.计算机网络通讯
人们利用计算机网络,使不同地区的计算机之间实现软、硬件的资源共享。
1.1.4计算机与信息化社会
从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把人类带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1.2 计算机的数制
1.2.1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1、可行性;
2、可靠性;
3、简易性;
4、逻辑性
1.2.2不同进制数的特点
1.十进制数的特点
⑴十个数码:0,1,2,…,9
⑵加减法则:逢十进一,退一当十
⑶表示通式(也称按权展开式):
(D)10 =dndn-1…d0·d-1d-2…d-m
=dn ×10n +dn-1×10n-1+…+d0×100
+d-1×10-1
+…+d-m ×10-m
对十进制数(D)10可简写为D ,即不用写下标。
2.二进制数的特点
⑴ 二个数码:0,1
⑵ 加减法则:逢二进一,退一当二
⑶ 表示通式:
(D)2 =dn dn-1…d0·d-1d-2…d-m
=dn ×2n +dn-1×2n-1+…+d0×20
+d-1×2-1
+…+d-m ×2-m
3.八进制数的特点
⑴ 八个数码:0,1,2,…,7
⑵ 加减法则:逢八进一,退一当八
⑶ 表示通式:
(D)8 =dn dn-1…d0·d-1d-2…d-m
=dn ×8n
+dn-1×8n-1
+…+d0×80
+d-1×8-1+…+d-m ×8-m
4.十六进制数特点
⑴ 十六个数码:0,1,2,…,9,A ,B ,C ,D ,E ,
F
⑵ 加减法则:逢十六进一,退一当十六
⑶ 表示通式:
(D)16 =dn dn-1…d0·d-1d-2…d-m
=dn ×16n +dn-1×16n-1+…+d0×160
+d-1×16-1
+…+d-m ×16
-m
1.2.3 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十<==> 二
⑴十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法
⑵十进制小数:采用乘2取整法
⑶带小数整数:以上两方法的结合
⑷二==> 十:采用按权展开法
2.二<===> 八
⑴二==> 八:采用三位分组法
⑵八==> 二:采用扩展三位法
⑶三位二进制数和八进制数码对照表
二八
000 0
001 1
010 2
011 3
100 4
101 5
110 6
111 7
3.二<==> 十六
⑴二==> 十六:采用四位分组法
⑵十六==> 二:采用扩展四位法
4.二、八、十六==> 十
采用按权展法
5.几种不同进制数对照表
十二八十六
00000 00
10001 11
20010 22